Ⅰ 看微电影《调音师》有感
这两天搜到一部法国微电影叫《调音师》,很有意思的一个小故事,看过之后内心很有一番感触。
  
 说的是一个叫阿德里安的年轻人和钢琴之间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场事故。
阿德里安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钢琴天才,然而在一次重要的钢琴比赛时却失败了,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无疑是高昂而痛苦的,仿佛一夜之间人生变得不再有盼头,昔日女友头也不回地走掉,对于自己的人生,男主除了沮丧、无奈似乎想不到任何办法去扭转。
  
 然而很快,镜头忽地一个切换,从沮丧无奈的阿德里安,切换至餐厅里一个身着西装、带着墨镜,还蓄有一点胡须的阿德里安,原来他鬼使神差地扮起了一个盲人,并且做了一名钢琴调音师。
  
 接下来观者很快会发现,之前那个仿佛还有些青涩的阿德里安不见了,他沉着、自信地向他的经理人解释着为什么他的客户一下子多了起来,全是因为他乐意以一个盲人的姿态与他们接触,人们对待一个残疾人的时候会放松戒备,甚至还能博取同情和赢取多一点的小费诸如种种……然而谁能想到,凡事都无绝对,这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获利法则,当阿德里安的“盲人调音师”之路似乎越走越顺的时候,他的这点小聪明竟让他在浑然不觉中跌入了地狱——
  
 他闯进了一个不该执意闯入的凶杀现场,做丈夫的被自己的妻子杀死了,当然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因为之前这家男主人与阿德里安约好让他来帮助钢琴的调音),人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在老妇人拒绝给他开门,让他改天再来的时候,他本可以躲过一劫;或许是男主的装盲经历过于顺遂让他放松了警惕,又或许是他很笃定任是什么样的人也不会去为难一个残疾人吧。
  
 总而言之,这的确是一部神奇的微电影,整个故事过程不到一刻钟,然而当影片结束时,你会觉得自己看了一个很长的故事,从男主对演奏钢琴的热爱,到梦想的破碎;从他跌入人生谷底万念俱灰的潦倒,到灵光一闪,用一点小聪明为自己的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与好处;再到误入险地,命悬一线……
  
 其实这也是一部差不多十年以前的老电影了, 影片看完后我还读了一些网上的精彩点评,人们对男主最后能否装盲到底,以糊弄老妇人相信他是个盲人而放他离开十分感兴趣;而这的确也很玄,影片的结尾也给了观者很大的想像空间,极力压制住内心恐惧、一直装盲调音的阿德里安,和身后手持射钉枪的老妇人……
  
 不过我的感受是,男主最终能否顺利离开并不是最重要的,值得思索的是人们在面对命运时那种人算不如天算的微妙,就像片中的阿德里安,当他以为扮弱不会有任何闪失和意外的时候,命运恰恰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黑色玩笑。所以无论何时,勇于面对真正的自己总是好的,即便这个自己没有什么闪亮之处;也唯有平静地接受真实的自己,行走的脚步才能变得轻松、坦荡,不是吗?
Ⅱ 影评《调音师》
悬疑片《调音师》是部只有13分钟微电影,对于短片来说,浓缩的必须是精华,本片成功的做到了这点。
  
 故事一开头以主人公阿德里安的倒叙:“这个男人是谁,我不认识他,我是一个盲人。我不是在为面前的人弹琴,而是在为身后的人演奏。”来设置悬念。紧接着介绍阿德里安是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好,导致他在一次音乐钢琴比赛失误,使他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为影片最后同样由于他的心理素质不好而死埋下伏笔。调音师上司的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是整部影片的主线。调音师假扮成盲人在墨镜的背后偷窥这个世界。人们对他照顾有加没有什么戒备心,小费也给的额外多,还帮他介绍客户,而且在“盲人”面前,不需要回避,芭蕾舞女孩在他面前脱下衣服练习跳舞。一位男顾客放心地在家里当着阿德里安的面穿着短裤走来走去,他们是暴露者。直到有一天,偷窥癖与暴露狂的角色被到过来,调音师成为暴露者,杀人者与杀人者的邻居成为偷窥者,这就导致阿德里安处于被杀的危险中。虽然他极力假装盲人,努力的镇定的弹着钢琴,但在杀人者面前是那么的无力,因为她每天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盲人——被杀者,她的老公。她一眼就能察觉阿德里安不是盲人,而是伪装盲人。于是演片结尾就又出现演片的开头一位老太太举着枪站在他的身后……
  
 影片做得很棒,内容情节很紧凑,连贯性很强,情节扣人心弦,紧张而细腻。使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故事内容中来。影片的结局暗设在不起眼的片头旁白了,方法很新颖,让观众从莫名其妙到恍然大悟,从被戏耍到由衷鼓掌称赞,很是独特!
Ⅲ 《调音师》解析
先放一放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一直假装散笑盲人的钢琴调音师阿卡什(阿尤斯曼·库拉纳 饰),在意外成为一起凶杀案的“目击证人”后,所遭遇的种种出其不意的经历。
可能涉及全部剧情, 
  
  介意的就不要往下翻了~ 
  
 刚开始讲男主是一个盲人,
  
 但是他觉得盲人有利于自己专注于钢琴创作。
  
 所以一直很乐观。
  
 因为一场意外,
  
 他认识了美丽的女孩苏菲,
  
 伴随着一段快乐的插曲,
  
 两个人恋爱了~
                                          
  如果你认为这仅冲山含仅是一部恋爱电影, 
  
  那你就错了。 
  
 故事是这样展开来的,
  
 男主帮苏菲在一家饭馆里弹钢琴的时候,
  
 吸引到了一名影星的注意,
  
 这名影星邀请他为自己和妻子的周年纪念日弹奏钢琴曲,
  
 他答应了。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盲人得到了事业发展机会,走上巅峰,迎娶白富美的电影, 
  
  那你又错了。 
  
 男主应约到达影星家里的时候,
  
 震惊地看到了,
  
 捉奸不成反被杀害的影星尸体,
  
 目睹了影星妻子和他的情夫藏尸的过程。
  
  对!!!! 
  
  没错!!!! 
  
  我们男主是装瞎哒!!! 
  
  装瞎的原因,大概是为了能更好的专注于艺术创作。 
  
 然后在战战兢兢的装瞎从凶案现场逃离之后,
  
 男主选择去警察局报案谋杀,
  
 正当报案的时候,
  
 他惊讶的发现,
  
 警察局的警官居然是影星妻子的情夫!!!!
  
 于是,
  
 只能谎称是自家的猫遭到了谋杀。
  
 但情夫并没有轻易的放过他,
  
 他跟着男主到了男主的家里,
  
 各种试探,
  
 但男主凭着他的聪明机智逃过了。
在男星的葬礼上,
  
 转折出现了,
  
 男星的领居阿姨看到了情夫的所作所为。
  
 再次向警察局提出了异议。
  
 然后被男星的妻子搞死了,
  
 好死不死,
  
 又被男主撞见了。
然后男星的妻子就对男主各种试探啊~
  
 然后男主就掉马了~
  
 正当男星的妻子迷晕了男主,
  
 准备毁尸灭迹的时候,
  
 苏菲出现了。
  
  好乱,好乱,好乱。 
  
 就在苏菲上楼前,
  
 男主隔壁家的一个小男孩,
  
 给苏菲看了一个视频,
  
 证明男主不是盲人~
  
 苏菲上楼后,
  
 敲门被伪装成男主暧昧对象的男星妻子搞得吃醋了,
  
 就讲出了“男主不是盲人”的事情,
  
 然后生气地走了!
  
 男星的妻子下楼在小孩那里买走了视频证据,还把男主搞瞎了。
  
 回去之后,那个情夫觉得不妥,又去杀男主。
  
  男主也太惨了~ 
  
 男主逃跑过程中,被电线杆撞晕了,逃过一劫。
  
 醒来之后被送到了一家小诊所。
  
 你以为男主遇到了好人,即将转运?
  
 但是,他们是人体器官买卖的团伙!
  
  再次感慨,男主太惨了~ 
  
 后来,男主因为之前装瞎时遇到过这家人,
  
 误打误撞得以好好的存活下来,
  
 没有被买卖器官!唯备
再后来,
  
 男主和送他去诊所的那一家人设计杀了“男星的妻子”(为什么加个双引号呢,因为没杀),伪装成自杀。
  
 还告诉她情夫的妻子他丈夫出轨、杀人,威胁要钱。
  
  这个剧情好长哟~ 
  
 之后,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
  
 那一家人绑住了男主,把他和男星妻子扔在了一起,
  
 然后这俩人就达成一致了,
  
 互相解救脱离困境。
  
 这个时候,
  
 那一家人也设计到了那个情夫,
  
 拿到了钱,
  
 只是因为有人被情夫开枪打伤送往了医院。
  
  分界线 
  
 然后,男主和影星的妻子在解开绳索之后,就开始斗争,打架。
  
 最后,男主和那个小诊所的医生合力搞晕了男星的妻子。
画面一转,
  
 镜头切到了两年之后,
  
 在欧洲的一个城镇,
  
 男主在这里一个酒吧继续他的艺术事业,
  
 并且偶遇了苏菲,
  
 讲起了故事的后半段:
  
 他和医生在车上的后续,
  
 医生想要杀了男星的妻子,
  
 却被妻子反杀,
  
 最后妻子也出了车祸,
  
 只有男主一个人活下来了。
最后,讲完故事,
  
 两人分别,
  
 一转角,
  
 男主踢开了脚边的易拉罐。
  
 电影结束!
Ⅳ 微电影调音师主题是什么
微电影调音师主题是真实与伪装。
《调音师》的故事主线其实是两个假戏真做的故事。
一个扮演盲人的钢琴家不得不接受自己真的失明了,而且要绝地反击,力争重见光明;一个天赋极强的女演员失去老公之后,尽管在事业上无法演戏,但却不得不在生活中持续表演,掩盖自己犯罪事实。
因为正反双方都有表演的成分,真实与伪装便自然成为了电影的主题。导演也为这个主题选择了特别准确的叙事视角,就是以两年之后重获新生的男主口吻讲述整个故事。
因为叙述者本身就是一个善于表演且不断表演的人,这种主观视角就显得更加令人生疑。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女反派最后真的是死于车祸吗?男主角最后有没有重见光明?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在看完电影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4)微电影盲人调音师扩展阅读:
《调音师》是由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格莱高利·嘉德波瓦主演的剧情片。于2010年2月21日在法国上映。
剧情简介: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
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Ⅳ 请问法国微电影《盲人调音师》 是有什么寓意么
开头的声音是女主角的自杀,因为邻居看到了调音师,女主角不会杀人,否则邻居一定觉得蹊跷,一定会报警,从片子也能看出邻居本身就怀疑老态码太太,老太太应该发现了男主是假盲人,但鉴于杀了他也会暴露(再加上被音乐感动),老太太只能自杀。在这个社会,不停的伪装才能活下去。男主角最后没死,音乐到最后字幕都继续弹奏着....导演却告诉了我们整个人类的灭亡。
人人伪装,能够更好的活下去,却也是堕落的开始。男主没死,以后还可以以此为生,导演是想说明一个更大层面的悲剧,社会需要伪装才能活下去,导演画出了一副巨大的末日图画。
至于男主为什么不反抗,其实不是入戏过深的问题,一开始门就被反锁好几下,反抗不一定成功,不如继续伪装。这也说明了,伪装是不可避免的,伪装是在这个社会最优化的选择。

(5)微电影盲人调音师扩展阅读
影片开始就大量采用特写、近景镜头,但是还是基本表现出男主所处的环境,并且男主没有穿衣服,我认为会有起到触发观众好奇心的作用,并且使用特写镜头不会对接下来的故事有剧透。
影片陈述方法多数使用男主心理旁白。开头过后,心理旁白直接陈述在努力十五年以后钢琴大赛失败,从此男主被失败所纠缠,可以知道男主的心理素质并不好。镜头切到餐厅,男主大口吃糖暗示男主贪欲大,而且是瞬间的快乐,并不长久。
影片除去片头片尾大概在十分钟左右,男主和老板的谈话占到影片五分钟,所以传递的信息量比较大。男主说“人们认为失去会让我们变的更感性”并且男主悉闭则在工作时小费更多,人们更友善。当老板反骂男主流氓时,男主说“自从音乐大赛以后我再也没弹过钢琴。”我认为是男主无法成为男主并且是在努力十五年以后,于是成为一个弱智来得到关爱和重视,并且是在极大的侥幸心理下完成的。
到了故事主线,老妇人刚开始不愿意开门。男主还是用我是盲人来博取同情心,迫使老妇人开门。进门以后,老妇人至少锁了三四道门锁。背景音乐开始变化,暗示事情即将发生。男主在客厅滑倒,男主看到尸体,背景音乐更快。
在钢琴边上,老妇人明显有个推的动作,男主自然坐在钢琴上,这时给了老妇人脸一个特写,带有怀疑和不安,这时男主对尸体有个发呆过程。老妇人取下男主墨睁棚镜,可能已经发现男主的隐形眼镜。
然后开始男主的内心独白,老妇人举枪站在男主身后,最后三句“快点说点什么吧?”把故事推向高潮,因为男主已经接近崩溃,只能无奈弹起钢琴。影片在男主钢琴声中结束,结局在开头已经陈述。
Ⅵ 如何评价印度悬疑电影《调音师》(AndhaDhun)
调音师这部电影最享受的就是有好的配乐,没想到一部犯罪悬疑片,我竟然被它的配乐迷的不要,歌舞和配乐是它的一大特色,是它的卖点和看点。而《调音师》这部印度电影,虽然它与以往的印度歌舞片有些不同,但是我对这片子的配乐很是满意,影片的插曲也颠覆了我对印度歌曲的印象。

Ⅶ 只有不到14分钟的法国短片《调音师》,具有很高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调音师》是一部短短不到14分钟的法国短片,由导演奥利维耶•特雷内执导,电影内容短小精悍,十分抓人眼球,结尾有一种戛然而止的精彩。讲述的是一个失意钢琴家,为了生存装成盲人为客户调琴,并以此获得了盲人才拥有的特权,而最终他也正因此而陷入死亡困境的故事。

正如卢卡契《叙述与描写》文中所说:事物只有通过他们对于人的命运关系,才能获得诗的生命。《调音师》中的每个画面的生成有具有十分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导演通过大量的画面留白与剧情留白将审美意象的艺术载体特定化,产生的联想使出现在画面中的每一个具体物象都有了出现的不可缺的意义,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看完这部影片,我内心震撼而忘怀其中,思考人物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