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二战最无人性的电影

二战最无人性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31 02:34:36

⑴ 由真实事件改编的震慑心灵的电影——《柏林的女人》

一看到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就很感兴趣,《柏林的女人》就是一部。影片由德国导演马克斯·法贝尔布克,根据德国女记者玛塔·希勒丝在1945年柏林沦陷期间撰写的同名日记改编。

电影讲述的是1945年德国沦陷之后,苏联红军反攻到德国,肆意奸淫柏林女人的故事。作者作为受害人,记录了自己从最初的恐惧强奸,到主动寻找保护对象,直至和苏军少校产生爱情,在生命卑微到炮火硝烟之下,仍在找寻一切活下去的生机的心路历程。

这一段真实的历史,在德国与苏联之间讳莫如深,一方为奇耻大辱,一方为野蛮罪行,是一场毫无尊严和人性的对峙。这部电影,打破了观众对二战题材中的德国形象:惨无人道迫害,随心所欲杀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现了德国女人在战争中的苦难。影片不是靠惨烈的战争场面刺激感官,情节平铺直叙,情感极具克制,没有控诉的味道,那简洁的对话和独白,非常抓观众的心,呈现理性的反思况味。

1.观剧情

既然是一部2008年的电影,也无所谓“剧透”,让我们沿着剧情走一走。

在丁香花和废墟的混杂味道中,镜头出现了德国首都柏林的一条街道,彼时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后期,德国气数已尽,苏联加紧了对柏林的包围圈,柏林到处是苏联军队。

从苏联一路鲜血淋漓杀到德国的苏联红军,心里装满的是家园被毁、亲人被杀的仇恨,如今以胜利者和复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头狂欢、叫喊,用抢夺和强暴宣泄心中太久的恐惧和愤怒。他们的复仇火焰,肆无忌惮地喷射在德国这个法西斯老巢。于是,杀人、放火、奸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

苏联红军称所有德国女人为“希特勒夫人”,是他们的战利品。他们日夜蹂躏,不分年龄,把对法西斯的恨,以奸污“希特勒女人”的方式宣泄着——柏林的女人们成了赎罪祭! 

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记者,曾经游历过十二个国家,是一位会多国语言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位精英女性,她的遭遇,也和柏林城的其他女人一样。

她曾经尝试寻求保护,她向苏联指挥官请求帮助她们,结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说:

我们的士兵都很干净、健康……

只是几分钟而已,不用害怕。

女记者Anonyma绝望了,她无助地转身离开之后,就遭遇强奸。

人生处处有选择,面对沦陷后的苏联士兵凌辱,是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尊严高贵,还是不顾一切“活下去”的生命敬畏?这是柏林女人们的处境选择。于是,每天都有人自杀,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溃,有人因不顺从被枪杀……柏林成了柏林女人的人间地狱。

Anonyma选择“活下去”,并且把这一切在日记中记录下来。极像《芙蓉镇》里秦书田对胡玉音说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这些苏联红军,有粗鲁的农夫,有紧张战兢的毛头小伙子,有上了年级的老人。Anonyma们不仅遭遇毫无防备的奸淫,还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骑在她身上一边糟蹋她,一边往她脸上吐唾沫……曾经高贵的日耳曼民族的尊严,被蹂躏得粉碎。

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齿,抱定要活下去的决心!并且鼓励自己:“所有外在的伤害都不能真正伤害到自己。”于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减少伤害,Anonyma停止了抗争。既然逃不开被奸淫,就不如主动找一个固定的靠山。她开始物色高级军官,寻求庇护。

终于,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Anonyma会俄语,又漂亮,她很快获得少校的青睐。她为他提供“服务”,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并提供稀缺物资。于是,Anonyma成功结束了被不知什么人多少人轮奸的至暗遭遇。二人在相处中,少校对她极少要求,并爱上了她。

战争终于结束了,苏军少校因为她而被处分、调走。她远赴西伯利亚参战的丈夫也回来了。然而,曾经深爱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记而无法面对这一切,嫌她肮脏、无耻,最后弃她而去。

2.看男女

“从前,战争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儿,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片中女记者这样说。

战争是男人的事,却是剥夺女人的活动。战前,她们献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战后,她们承担男人们在战争中的心灵创伤。如果战败,她们有可能沦为战利品。所以,于男人而言,战争有前线;于女人而言,战争也是她们的前线,因为她们不断地被剥夺。

关于战争,中国有正义之师和不义之师的说法。例如齐鲁长勺之战,齐人入侵,发起不义之战。鲁国自卫,自然是正义之师。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之师遭倾覆,这样的结果是大快人心的。德国战败,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众望所归的。然而,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据战争档案估计,在1945-1948的三年间,共有13万名柏林妇女被苏军强奸,其中1万人自杀,全德国被苏军强奸的妇女估计多达200万人......

我们不免要发问:为什么全城的女人都要像无助的羔羊一样呢?当对方不把你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人来对待时,你为什么不能采取有震慑力的方式反抗呢?

同样的问题适用于《南京大屠杀》和《芙蓉镇》。同样,影片给予了回答:活下去!

当战争让强奸成为奖励时,活下去比尊严更重要。

男人的前线是枪林弹雨的死里求生,女人的前线是邪恶欲望的向死而生。战争把人类活动简化到弱肉强食,也把人性的黑暗放大到禽兽不如。

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们,越来越平静看待被奸污这件事,强奸变成了顺奸,顺奸变成了交易。寡妇那所战争中幸存的房子,成了一所妓院,苏联军人进进出出,性交易成了客厅桃心木桌上谈的话题。社交,又开始了。她们大方地说:“不给东西,就不做爱。”这和电影开头时,德国人在国会大厦举行的party,形成对比和讽刺! 

当无所可依时,女人变得更加坚韧顽强。

曾经的柏林女人们,和诸多民众一样,对领袖的绝对迷信中狂热地认为:德国必胜!但局势进展让Anonyma明白“我们的国家走到尽头”,国无可依,丈夫遥不可期,女人要坚韧求生。

那么男人呢?

不管是疯狂的苏联士兵,还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以及伊尔泽自杀的丈夫,都反映了男性的毁灭力。相比于女人,他们更难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宽恕与和解的力量。常以暴对暴,破碎,断裂,难以愈合,重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其实更脆弱。柏林的女人们在噩梦之后,要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世界。也许因为女人孕育生命,就更加珍惜生命,所以她们比男人们更愿意为之努力。她们知道旧时代已过去了,新的时代无法抗拒地到来。和平,宽恕,交流,修复,重建才是未来。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毁灭力和女人的坚韧力。

女人常被比喻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宽厚慈悲的,即使经历了萧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即使地上污水横流,依然能过喷涌出活泉。影片的开头旁白提到“丁香花和废墟”即是隐喻。结尾,主人公很忙,忙着打扫公寓地板,还在拼命找一些花朵,就是暗示着这么一股坚韧的力量和生机。

3.尾声绕梁

“受难与赎罪”这样的主题,来自圣经。耶稣赤身裸体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羞辱,承受门徒的背叛,承受一切罪责,成了全人类的祭物。当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时,冷静克制、尽最大力量帮助身边人和保全自己,她被自己营救的同胞反锁弃于铁门之外,被归来的丈夫嫌弃于旧楼之中,仿佛被钉在耻辱的十字架之上,在替整个民族赎罪。 

影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无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为“无名”。名字代表着个体,在巨大的“倒塌”之下,个体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名字的意义就失去了。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成了“无名”。诚如电影中一个德国男人说:“我们不再是人,成了'人口'。”在苏联红军眼里,一个个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们的名字。我想,电影以此命名,除了羞耻和保护,还是别有深意,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浓的悲怆之感。

电影尚有一点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开头提到的与废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拼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间竟然产生出了爱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苏军少校一样被战争罩上了残忍的外壳,他无视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许部下的奸淫行为。但他的内心深知他们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没有区别。他有极好的修养和克制,会弹钢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当看到女主人公像对待其他苏军一样脱衣服时,他转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苏联军人那样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国人吊死,他仍然可以超越当时普遍的仇恨而爱上这个德国女人,并为她尽可能多的给予保护,甚至受到处罚。他对她“极少的要求,反而让我更加爱他”。所以,他们俩的关系,极像废墟上飘荡的丁香花的香味——不可思议又美妙珍贵。

胜败双方没有赢家,电影中的苏联红军并没有复仇后的痛快,他们痛恨法西斯的暴行,在他们疯狂报复的时候,他们的行径与法西斯无异。那么这场打着正义旗号的战争有何意义?从来,以暴制暴都没有带来过幸福感。所以,耶稣说:“ 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

这是一部令人痛苦的电影。

这是一部呈现真相的电影。

这是一部促人反思的电影。

本文转自 | 公众号“鹿慕溪畔”

文 /如斯

⑵ 十部二战期间犹太人遭遇的电影,部部令人深思!你看过哪几部

第一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这是为数不多的仪儿童的视角来看二战的电影,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9分。故事发生在,男主一家都是柏林人,男主的父亲德国高级军官,因为升职,一家人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可见男主父亲的工作是不能被外人所知道的,在新家。男主发现所有的仆人的衣服下面都穿着条纹衣,众所周知,这种衣服是给犯人穿的,但是因为男主的年龄还很小,只是将这种衣服当做是一种睡衣而已。

⑶ 冷门佳作战争电影,战争中的压抑与人性

冷门佳作战争扮弊电影,战争中的压抑与人性

冷门战争电影佳作,可能格局不像那些好莱坞大片那样宏大,但是不乏精彩的对战,动人的剧情,分享四部冷门佳片

「失落的海峡 」 豆瓣评分:7.0

甚少见的伊朗战争片,两伊战争中的真实事件。全片搏嫌几乎都是手摇镜头,后半段的战争场面呈现得很逼真,那种混乱、那种调度无方,士兵们对战争的陌生感,以及血肉横飞的场景,就真如两伊之间的那场漫长的残酷战争。

「五月的四天」 豆瓣评分:8.5

本片改编自同名俄国小说,同时也是取材自真实事件。二战结束前四天,在德国,几名苏联红军中和德国敌军联手,为保护福利院妇孺,与苏联红军长官厮杀对抗。

战争有正恶之分,但打着正义旗帜参战的正义方中,未必都是好人。一场胜利军内部的人性之战。

「开战日 」 豆瓣评分:7.6

丹麦战争片,讲述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这个小国家的故事,丹麦士兵用自行车连队和摩托车连队来对抗德军的坦克等重型武装,别具一格的故事和战争场面。

丹麦的一段真实历史,小国面对强国的战争,是一部描写战争最细节的电影,没有大战役陆海空的波澜壮阔,只有一个排几名战士在中尉带领对强势德军的抵抗。

「1944 」 豆瓣评分:8.2

爱沙尼亚战争片,讲述二战中爱沙尼亚这个小国家的尴尬境地,大国在战厅银族争中谋利益,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前半德军视角,后半苏军视角,把爱沙尼亚外籍兵团的分别阐释。

⑷ 《五月的四天》:战争没有输赢,人性没有国界

战争片一贯的走势是不余遗力地表现敌军之残酷狠辣,极尽所能褒赞我军之英猛刚毅,正义与胜利是永恒的人类荣耀,上帝的国终于在踏破铁鞋之后于燃烧的荆棘处降临,希望的曙光重新闪耀在狼藉的人间,和平与宁静指日可待。这是战争片内核意义表达所必须借助的形式,尸横遍野的惨状是为了铭记和深省,举旗呐喊的雄姿是为了怀念和致谢,烽火连天的壮伟是为了震慑和悼痛,所有这些都在传达着一种泾渭分明的正义与视死如归的勇魄,鲜血淋漓的森林和城市自然昭显着反战的沉痛呐喊,人性的善恶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也成为值得悲悯的催生产物,这些都是一般战争片比较明确的定位,所有的战争片都应该是反战片,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冰火之峙。

但也有一些非主流战争片不按套路出牌,它们剑走偏锋独辟蹊径,以另一种角度和方式呈现出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之下其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这些细枝末节在鼓乐震天的大舞台上容易被只关注主流剧情关键台词的人们忽视和错过,它们藏匿在打不到灯光的舞台暗角之处,浑水摸鱼地等着历史的谢幕,而后在偃旗息鼓之时也悄无声息地随众而退,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五月的四天》即是这样一部边缘化战争片,它以新颖别致的角度开掘,展示出战争的另外一种残酷的非主流面目,这样的直观揭露令人诧异之余又不禁陷入无言的沉思之中。在战争里,正义是一个巨大的群集概念,其没有办法具备完整的具体性,同样,邪恶也是一个巨大的群集概念,也没有办法归属到每一个个体,因为人性,是一个比战争,比大海,比宇宙更深不可测的概念。

《五月的四天》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德国电影,影片改编自同名俄国小说,同时也是取材自真实事件。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四天的残酷故事,一支苏联军队占领了德国一所海边的孤儿院,他们留下8名士兵驻扎在此,执行阻拦逃匿德军和抓捕俘虏的任务。十三岁的孤儿男孩彼得既是这家孤儿院院长的侄子,也是一个幼小的纳粹童子军,他与苏军面前单刀匹马地对峙,即使被俘也毫无怯意。苏军军官及士兵将彼得作为战俘软禁,但并未对他恶意相待。

与此同时,一支德国军队则驻扎在海边,他们不敢与苏军交战,一直藏匿在树林和海滩等待离开的时机。孤儿彼得虽然年纪小,但却一直怀着一颗炽烈的英雄梦。他渴望战争,崇尚武力,所以在一开始,他就对苏军有一种剧烈的仇视和敌对心态,对自己身为一个德国士兵而感到无比荣耀和自豪。彼得是整部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贯穿线索,可以说整个事件都是彼得亲眼见证与亲身经历的,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将战争看成是非正即恶的简单游戏,苏军是敌,德军是友,战争就是一场酷烈果狠的对决。

所以彼得想要挑起德军与苏军的对战,他抓住机会偷跑到海滩与德军告状,告诉他们有关孤儿院里苏军势单力薄的现状,希望他们能够前往孤儿院消灭苏军。但令彼得失望的是,德军并没有如他所愿来攻打孤儿院,彼得不禁认为他们是懦夫,而苏军军官告诉他,他们只不过是想要活着,每一个战争中的人都只不过想要活着。

孤儿院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安娜,她是彼得喜欢的姑娘。在苏军占领孤儿院时,安娜为免遭侮辱而一直躲在阁楼里。但后来还是被苏军发现。院长将安娜的长发剃短,但还是有一个苏军士兵意图侵犯安娜。苏军军官却严令制止了这位士兵,并将安娜带回房间保护着。悲悯的人道主义在这位苏军军官身上显现出来,当安娜惊慌不已时,这位年迈和善的军官对她友好温柔,施以援手,莫不令人感动。

8位军官与孤儿院里的人们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他们与孩子们游戏逗弄,与院长交流,安娜甚至还与苏军军队的话务员恋爱了。而苏军军官也在直率敢为的彼得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影子,他与彼得聊天,对他倾诉了自己对在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深切怀念。苏军军官对彼得来说本来是水火不容的敌人,而在一开始他也确实是这样对待他的,而如今两人之间似乎消除了那层国界与战争的分界线,此刻他们所感受到的只是人类共同的感伤与悲痛。彼得看着这位如父亲般慈善的敌军军官,想到在这个孤儿院发生的种种无法理解之事,对原先深信不疑的战争开始感到了困惑。

法西斯投降的消息终于来到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不论是孤儿院里的普通德国民众,还是离乡背井浴血奋战的苏军军队,都为即将到来的和平生活感到心花怒放。经过这短短四天的相处,苏军已经与这个孤儿院熟悉与亲密了,在他们之间,敌意和隔阂已经不再,大家的相处就如同朋友一般。这种难以言尽的关系,不能以审慎逻辑的理性来评价,只能以人类普遍共通的人情与心味来感受。在战争的大图景上,他们是战败国与战胜国的对立,但在人性的星系里,他们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两颗平等的星球。

与其说他们是在为了战争胜利而荣耀,不如说他们更多是在为战争结束而快乐。然而正当他们在为将要重获美好而欣喜时,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却残酷地发生了。这支苏军军队的上级带领着80位军队来到孤儿院与他们回合。苏军上尉对自己的下级与德国人的融洽相处感到不满,他不怀好意地挡住安娜,意图侵犯她。那位苏军军官做出让所有人吃惊的举动:殴打了上尉阻止了他对安娜的猥琐行径。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上尉,也将这8位苏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8位苏军士兵中有一位决定放弃抵抗,想要回到上级部队里,却被那些翻脸不认人的士兵部队无情地射杀了。其余7位,联同原本躲藏在树林也闻讯赶来支援的德军部队一起,为了守护这个孤儿院,在最后的时刻,化敌为盟,打响了胜利之夕一场力量悬殊格局奇特的残酷战役。

这个故事最让人匪夷所思又感慨万千的部分,就是这8位苏军士兵不是死在德军的炮火下,却是在宣布胜利之后死在了自己军队的坦克枪弹之下,而且是为了保护德国的民众,而原本代表着正义的苏军上尉,却反而展现出自己邪恶卑琐的魔鬼一面,其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向自己并肩作战的朋友开枪射击,这种可怕行径和恶毒嘴脸,相当令人震惊。

《五月的四天》不论在选择的角度或是切入点上,都别具一格,它关注的,是战争中的人性。8位苏军对德国孤儿院的舍命捍卫,苏军上尉将德国民众视为战败的俘虏玩物,男孩彼得对战争的英雄化幻梦,所有这些都只有在战争这个大前台上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战争中,人与人似乎被划分成不同的物种,只存在你死我活的厮杀和践踏,根本不能够有任何共存的余地。苏军上尉认为德国民众就是另一个物种,是可以肆意凌辱的而且对此不需要感到任何有悖道德的羞愧,对他们来说,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低等动物,是无知无觉的植物,是无痛无情的物体,不需要对其产生抱歉或者悲悯。那么在德军中,自然也绝对会有类似的想法,对于全球来说,其实也大同小异,南京大屠杀,清洗犹太种族政策,这些都是战争一方将战争另一方视为禽兽之后出现的行径,因为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价值观念的颠覆,对人道主义的灭窒,对绝对归属和界限的宣昂。

影片中彼得是贯穿全影的中心人物,因为彼得是一个执拗的德国童兵,他小小年纪却对军队战争法西斯就有强烈的倾慕和向往,这无疑也是令人感到难过的,试想,如果战争没有结束,他将势必成为一个凶残冷酷的纳粹兵,战争已经危及到了幼小的心灵,不仅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和价值观上,这也是此片一个令人深思的点。彼得从开始时懵懂无知地盲目追寻战争,然后在与苏军相处中渐渐对战争迷惑,到最后亲眼看到苏军为了保护他们而自相残杀死于回家前夕,战争以一种血腥的真相呈现在他面前,也呈现在观众面前。真正优秀的战争片,都应该是反战片。

⑸ 电影《钢琴家》,看二战纳粹中的暴行与人性

《钢琴家》是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波兰钢琴家皮尔曼是犹太人,他们一家人的厄运开始了,皮尔曼历尽艰苦,终于熬到德国战败。衫拦

当时,我们国家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罄竹难书;波兰,也是被侵略,电影从钢琴家的苦难经历,我们感受到纳粹分子也是草菅人命,肆意屠杀犹太人,血腥和恐怖弥漫着华沙。

德军惨无人道,但也不乏有人性的军官,钢琴家最终能等到胜利,还是因为德军将领的帮助,他在废墟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德国军官老蔽,他的一首钢琴曲打动了军官,放了他一条生路,军官还抽空给他送食物,他才能熬到战争结束。

看电影,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让我们看待历史,让我们感受人性的残酷和美好,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战争前,钢琴家一家过着优雅体面的生活,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让他们活在死亡或含胡的恐惧中,为了活下去,钢琴家像狗一样地在废墟中寻找食物。

这又何尝不是活着的意义,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活着。无论多难,活着就有希望。

当钢琴家再次在华沙电台的演播室弹起钢琴的时候,在剧院演出的时候,他的所有的苦难都已过去,但那些被枪杀的亲人和同胞却再也回不来。

影片不是让我们忘记历史,不是让我们仅仅为了那些无辜的生命死去而悲伤,影片是让后人去思考,去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我们的电影《一九四二》也可以和此电影的艺术水平相提并论。

⑹ 你看过最让人压抑的电影是哪一部

这些电影可能会让人产生沉重、悲伤、绝望和无助等强烈的情绪:

1.《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这部关于二战期间纳粹大屠杀的电影,描述了困尘灶犹太人的遭遇。电兄伏影中充满令人心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二战期间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部电影以囚犯的生活和监狱文化为背景,描绘了人汪扮性的黑暗面,同时也渲染了希望与自由的重要性。电影中塑造的沉重氛围和描绘的痛苦经历,经常会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

3.《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这部电影是一部反叛又探讨社会问题的黑色电影,呈现了一种冷酷无情的心态。它在探索自我意识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令人沮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强烈的心理压抑。

当然,不同的人会对电影的情节和情感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电影并不让人特别压抑。

⑺ 有哪些展现人性丑陋的电影推荐一下

1.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这是一部以二站为背景的电影,此时的西西里正处在战争的阴影中,玛丽莲的丈夫便是军队中的一名士兵。玛丽莲生的极为美丽。西西里的所有人都为她痴迷。但是大家都知道玛丽莲是有丈夫的,每个人就只有色心没有色胆。但是不幸的消息传来,玛丽莲的丈夫战死在战场,玛丽莲成了一个寡妇。男人们一边脱帽以示哀悼,但内心都在想着如何将她占为己有。玛丽莲陷入了一场牙医与士兵的纠纷中,二人因为她大打出手。牙医的妻子将她告上了法庭。玛丽莲请求律师帮她,律师帮她成功洗脱了罪名,但是玛丽莲付不起高昂的报酬,律师威胁她最终得到了她的身子。此后一传十,十传百,玛丽莲成了有名的荡妇。她的父亲不许她进家门。政府断了她的供给,律师也抛弃了她。最终压死她生命的最后一颗稻草来临。她的父亲死在了飞机的轰炸中。

为了生存,玛丽莲,用身体色诱德国士兵已获得生存的资源。她真的成了一个荡妇。最终二战结束,德国士兵离开了西西里。玛丽莲被当地的妇女们拖到街上扒了衣服,并进行暴打。此时,那些愿意给她打火机的男人们。却都成了缩头乌龟。玛丽莲离开了这座伤心的城市。没想到,她的丈夫并没有战死,只是断了一只手臂,被囚禁在印度,二战结束后被释放回了西西里。丈夫成功找到了她,二人又回到了西西里。当地的妇女当她们发现玛丽莲也长了皱纹的时候,也和她们一样是有丈夫的时候。又可笑的接纳了她。

2 《小武》

这是导演贾樟柯的一部早期作品,影片的主角也叫小武。主要讲述了扒手小武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亲情,后最终被捕入狱,成了一个没有自由的人的悲惨故事。

小武起初有一个和他一起偷盗的好朋友小勇,二人相约在对方的婚礼上会送一大笔钱做贺礼。此后二人的故事截然不同,小勇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了人上人。而小武依旧是个扒手。小勇即将娶一个城里的姑娘为妻。他并没有邀请小武来参加婚礼,他嫌弃小武是扒手的身份,并为当年做过扒手而感到羞辱。可是小武还是偷了一大笔钱给小勇做贺礼,小勇嫌弃全是偷来的,与小武骂了起来。二人从此友尽。

失去友情的小五来到了一个KTV撒气,认识了一个叫做梅梅的姑娘。也许是二人都是生活在 社会 底层的边缘人,二人互生了好感。小武甚至拿出了全部家当,买了一个求婚戒指。可是梅梅深知小武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当一个有钱人找到她的时候。她选择抛弃了小武,离开了这座城市。尽管小武在梅梅生病的时候给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但他俩的爱情终将被现实打败。

失去爱情的小武心灰意冷,连偷盗的心思都没有了,在这个小镇中,她已经生活不下去了。他选择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将手中唯一的那枚戒指送给了母亲。可是没想到母亲却转手将戒指,送给了他弟弟的女朋友的手中,这让小武很不开心,冲着母亲发了脾气。父亲早就看不惯他,提起棍棒变打了上去,小武被打出了家门。他的父母也选择抛弃了他。

接连失去友情,爱情,亲情的小武,为了在这个小镇上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继续做了他的老本行扒手,可是这次幸运没有降临,他被捕入狱。小武是90年代末,那些没有赶得上时代发展的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最终被这个 社会 所遗弃。

3. 《金福兰杀人事件始末》

女主金福兰原本是一个阳光纯朴的农家妇女,可是本却生在了一个完全没有人性的环境里,在男权主义下的变态顺从者的姑姑。禽兽不如殴打她的变态丈夫。脑子里只有性的小叔子,满脸写着尖酸刻薄的农村妇女。金福兰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着。她忍受着一切的屈辱。她活着的唯一希望就是她的女儿小燕,她相信她的女儿会像她的朋友海缘一样,成为一个城里的人。可是这唯一的希望,却被她的丈夫虐待致死,而她的朋友海缓却选择了冷眼旁观。她崩溃了。

于是她举起了镰刀,演片的后半段是她杀死了全部的人。没有一丝的犹豫,她成了复仇女神在她复仇的那个片段,我恨不起来她,只觉的她很可怜。可见,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有多强?

以上三部赤裸裸的表现了人性的黑暗,建议观看时做好心理准备。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中说 “ 不能直视的东西,除了太阳,就只有人心了 ”。

2017年,李钟硕出演了一部电影叫《V.I.P.》,这部电影让我感到人性真的很丑陋。

该片主要讲述了朝鲜高官的儿子是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但因为受到上层的保护,让抓捕他的过程变得非常困难。

其中两次已经抓捕成功,却由于政治原因,又被韩国国情院的特工成功带走。

最后,这名特工也无法忍受这位官二代的恶行,终于出手,伸张了正义。

李钟硕在片中出演这位朝鲜高官的儿子。

这个角色与他从前在电视剧里所扮演的角色有着天壤之别:极其暴力、凶残、甚至变态。

据说,这个角色是李钟硕努力争取来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在表演上有所突破。

张东健在片中出演了那位国情院的特工。

这位特工在片中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心路历程,人物个性也比较复杂。

不过,张东健的演技还是很过硬的,表现相当到位。

坦白说,这部影片看完以后,会让人不太舒服。

因为有许多镜头太过暴力、血腥,而且会让人感慨:为什么人性会丑陋、恶毒到如此程度!

所以,感兴趣的小伙伴儿可以找来看一看,不过,我是不会再看第二遍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推荐10部:如下

一、铁男

一个拍广告片起家的导演冢本晋也,两年的时间,拍成《铁男I:金属兽》,集监制、导演、编刻、摄影、音乐、美术、剪接、演员八职于一身。影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触目惊心的视觉效果,描绘了一个肉与金属合而为一的混合体,人的躯体里满是弹簧、铁丝、焊料以及各种废铜烂铁,寓意了一个你所不能控制的金属时代的到来。

二、索多玛120天

萨德的小说,帕索里尼的作品,传说中的禁片。导演拍完这部电影之后,激发了反对者的愤怒,而被枪杀。墨索里尼体制的最臭名昭著的一段史实——“萨罗共和国”,在这段统治期间,有72000人惨遭屠杀,40000人被截肢,大量的人被送入集中营,一大批妇女,少年被奸污或鸡奸。总之,你视觉所能承受的极限所有的感官刺激与想象空间都将在这部电影中得到证实,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

三、闪灵

一个正常斯文的人是如何改变自己呈现出最深层次人性?可能是封闭的环境,也可能是其他灵异的环境。举世无二的导演库布里克,一个天才所撰写的剧本,以及一个正值颠峰的杰克•尼科尔森,一部前所未有的经典终见天际。一个老实作家在一个封闭的旅馆开始写作,从而受幽灵影响而成为凶残的杀手,《闪灵》可以说是无法被超越的。

四、狼溪

真实的事情改编成为电影,就是一个好的题材。每年澳大利亚有近3万人失踪,最可怕的不是野兽,而是人变成了野兽。三个背包客,被逐一屠杀,你总以为结局是将凶手绳之于法,然而那只是电影的处理手法,真实的情况总是凶手逍遥法外,你掺死荒野。

五、电锯惊魂

想想这部电影的情节都会让人不舒服,杀手设计了一个神奇的圈套来让人体验生命的可贵。两个人只能有一个活下去,这个时候不光是绑架和圈套设计人本身具备可怕的兽性了,而是参与到这个恐怖 游戏 中的两个人不可避免的因为生存需要而从人转变成兽。人暴露出的潜能是可怕的,人性可能是更可怕的。

六、邻人13号

善良的小孩在小时侯都可能经受过同学的欺负,逐渐的将一个人的性格催化成为两个人,一个是外表正直善良的青年村崎十叁,而另一个就是凶残的13号。改编自井上叁太原作的同名漫画《邻人13号》,一个人的两重身份,当他成为13号的时候,代表是残暴、冷酷,和更为恐怖的报复。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导演三池崇史,以SM形象出现片刻,被13号凶残解决,使整个影片有一种强烈的黑色幽默感。

七、人肉叉烧包

黄秋生大热的电影《人肉叉烧包,黄秋生凭此一举拿下金像影帝,并且这部电影之后,香港电影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低潮期。情节比较简单,澳门真实事件,为了侵占饭店而将店主一家做成人肉叉烧包来出售,香港电影的经典,一样难以超越。

八、午夜守门人

有个人这么说,《午夜守门人》表现的是世界末日观念中的性,它想说明的是人类的性欲是令人作呕的,人的兽性会不时出现。它是要用战争的负罪感来说明性的负罪感。纳粹时代的人和人的关系是如同人和充物一样,占有和被占有。被占有的人就像动物一样失去了基本的认知能力,追求人本能的欲望,而占有者也一样,只是追求动物最本能的欲望。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海报设计,是绝对经典中的经典。

九、法国悲情城市

人们总是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至上的电影,但是母系 社会 的时候,我们还未进化为人的高级动物,可能这也正是兽性的一种萌芽。这部电影到处被限制和被禁,只是因为里边的性镜头全部是真枪实弹。被强奸而报复 社会 ,一路飚歌天涯。像极了〈末路狂花〉,但是这部电影更是对那些传统分级制度的挑战,从电影到反电影,就如同现在的 社会 到反 社会 一样。

十、沉默的羔羊

“众生是羔羊,上帝是牧羊人……”,和〈七宗罪〉一样,从宗教信仰开始探究的内心。警察为了追查一个杀人狂魔不得不救助于另一个更高明的杀人狂魔,所有人的视线都被安东尼•霍普金斯所扮演的“食人狂”之称的连环杀手、精神病医生汉尼巴尔牵扯的一举一动。当“野牛比尔”被击毙的时候,一个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汉尼巴尔逃出了监狱。然后才有了〈汉尼巴尔前传〉以及〈红龙〉

这部电影就是《熔炉》,向人们赤露露展现人性的丑陋,让你震撼到无法接受,但这却是真人真事!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仁浩,来到应聘他的慈爱聋哑人学校。刚进学校不久仁浩就发现学校笼罩着压抑的气氛,随之他意外目睹了校长行贿警察,教导员毒打学社,宿导溺罚小女孩,一幕幕、一层层向你展开人性的丑陋,当邪恶的力量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当权者手中,学校内的孩子犹如菜板上的肉任由他们宰割!

当时搜高分电影,就看到了这部《熔炉》,完全没明白片名的意思,仍然记得当时看完后那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低沉,缓解了两三天才散开。

不过,后来这部电影里面的两个演员都出名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剧中的未成年矿工元凤鸣,他的饰演者,是当年只有16岁的王宝强,估计是王宝强第一次演电影,形象非常青涩;另一个是剧中的坏蛋之一饰演者李易祥,光说他的名字,可能有些朋友并不知道,他就是黑道电视剧《征服》里面扮演杀手金宝的那个人。

话说两个坏蛋在私人小煤矿打工,矿上管理很乱,平常死人是常有的事。两个人动了歪心眼,专门拐骗流浪的,无依无靠那种人,冒充自己的亲戚来矿上挖煤,然后在井下把人弄死,再制造矿难现场,向矿主讹钱,屡试不爽。

而他们杀人讹钱的目的,竟然 是给老家的孩子交学费,养活家人。折射出了人性的黑暗与矛盾。这部片子是以小说《神木》改编的,上映后,反响很强烈。二十年前的 社会 ,《盲井》反映的是某些领域赤裸裸的现实,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方言出演,完全象是一部写实的纪录片。

据说,此片上映后,有些偏远地区的人就是看了此片,才找到了发财致富的门路。 另外,这部片子里面还有坏蛋领着王宝强去街上小按摩店的镜头,尺度有点大。种种原因吧,后来这部片子就不好找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禁了。

影片最后,宝强运气好,没死成。两个坏蛋却阴差阳错,死于真正的矿难,也算是恶人有恶报了吧!

这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片,比鬼更可怕的往往是人心。我们的女主从喧嚣的城市逃进小镇,镇上虽然贫穷但也如世外桃源一般。女主就这样在小镇安顿了下来,但后续的发展确是女主万万没想到的。女主被一个人强暴之后,悲剧的序曲拉开,噩运正式上演。

⑻ 二战史上最惨烈最摧残人性的战争电影是哪部

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还有就是纪录片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感觉就是地狱。

⑼ 令人绝望的二战电影,主角们团灭也换不来一场胜利

​1940年6月14日,是法国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 德国纳粹长驱直入,踏进了巴黎。如此重大的历史时刻,到了电影《影子部队》,仅仅只用了三个元素就给予了说明。 凯旋门外景,纳粹军乐,德国部队,拉开了法国黑暗时代的大幕。 看似简单的开场戏,却曾是是法国电影史上最昂贵的镜头。据导演回忆说: 「 ”它花费了2500万旧法郎。我最初获准在伊埃纳大街排练这场戏。凌晨3点,整条街道都实施了交通管制,完全由煤气灯照明,穿着军装的人们开始在街上列队行进。” 在《第二口气》和《独行杀手》两部带有黑帮性质的力作之后,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带来了1969年的《影子部队》。 他继续着自己的极简主义。在他的电影里,几乎就没有任何花哨多余的东西,场景道具,演员动作,镜头剪辑,全都干净利索,直截了当。 正因如此,战争的残酷在他的镜头下被暴露无遗。 《影子部队》可以说是一部歌颂二战法国本土抵抗组织的主旋律电影,改编自约瑟夫.凯瑟尔的同名小说,只不过歌颂的方式有些特别,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催泪煽情,没有燃情热血,只有 *** 裸的,真实。 故事始于巴黎被占领的两年后。 1942年10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到转折阶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美国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英国在北非战场重创德意联军,德国主力部队强攻苏联斯大林格勒遭遇强力阻击,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盟军倾斜。 然而在法国境内,纳粹仍然牢牢掌控着局势。维希傀儡政府抓捕着各种涉嫌不服统治的人,把他们关押到集中营里。一个叫Philippe Gerbier的中年男子也因涉嫌拥护「 ”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而被抓进了集中营。 他是一位土木工程部高官,头脑灵活,孤僻冷漠,言辞尖锐。通过审讯报告的旁白,故事的男主角被简单明了地介绍了一遍。 电影花了大约20分钟展示了Gerbier的集中营生活,要是换成如今的商业片,可能5到10分钟就能讲完,梅尔维尔却为何要花这么长时间? 因为那时候的大师电影毫不浮躁,《影子部队》的整体节奏就是这么慢的,观影前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跟随梅尔维尔的脚步,犹如切身体会地重回二战年代。 从Gerbier在集中营里的表现可以看出,他遇事能够冷静从容,似乎完全不担心自己被抓捕,也不害怕把他抓进来的警察。他还把集中营里的人称为傻瓜和弱智,他鄙视那些毫无作为的「 ”键盘侠”,这透露出他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 虽然没有阿兰·德龙那么酷,那么帅,但Gerbier的英雄形象已被有条不紊地树立了起来。 观众开始相信,他具有逃狱的本事,作为法国抵抗组织的头目之一,这点「 ”小事”都办不到,谈何光复法国的大事业呢。 随着Gerbier的视角,更多的抵抗组织成员逐一现身。 Felix Lepercq,他是Gerbier的老友,做事靠谱到位,一看就是多年的老干部。 Jean François Jardie,外型有点像「 ”狼叔”,他是Felix的老友,受到邀请后加入抵抗组织。 Luc Jardie,他前往英国伦敦接受戴高乐的授勋,可见他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授勋的一幕是来自法国抵抗运动领袖让·莫兰的真实经历,Luc Jardie的角色原型就是让·莫兰。 Mathilde,可以说是全片最为抢眼的角色,简直就是50年前的「 ”女权代言人”。她天生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又能服从命令,意志坚强,具有耐心,有勇有谋,是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 在阴冷深沉的格调下,几位抵抗组织成员像影子一样,暗中进行着高压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敌人不仅有纳粹和维希政府,而且有倒戈的「 ”二五仔”。Gerbier一开场就被抓捕,就是因为一个背叛者的告密。 对于泄露情报的人员,抵抗组织有铁律规定,杀无赦。 电影进行到35分钟,第一个强烈的矛盾冲突到来。抵抗组织抓到了一个背叛组织的愣头青,按规定,这个大概只有20多岁的小伙子必须死,不管是用枪,用刀,还是用绳。 组织内部意见不合,有人觉得这样杀害一个青年,无异于谋杀。观众看到这里,那必须也是尤为不安。小伙子确实做错了事,但罪不致死吧? 不,在战争年代,那就是死罪。 之后的几个剧烈的矛盾冲突都有些类似,Gerbier需要异常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残酷无情的决定。 杀死背叛的青年; 杀死被捕的战友; 杀死被逼供的功臣。 全片没有呈现出「 ”影子部队”在二战中做了什么贡献,杀死了多少的纳粹,他们行动更多是跟人性在做斗争。 他们看起来像是机器,实际上都拥有人性化的一面,尤其是男一号和女一号刻画地最为细致。 Gerbier在被纳粹抓捕后,原本已经接受了死亡的命运,没想到他在德国人的威逼之下,还是做了他最不想做的事,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屈辱地玩命逃跑。 逃离死亡是人的本能,道德感再强的人也不例外。 精明能干的Mathilde拥有美满的家庭,她要尽好一个母亲的职责,又要不辱组织的使命。自古「 ”忠义两难全”,如果她不能放下家庭,哪怕她再优秀,也很难在革命事业上做到十全十美。 事实是她根本放不下家庭,那张女儿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明。 加入了人性化的设置后,观众可以更容易地体会到法国抵抗组织成员的难处。 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完全可以像一些「 ”墙头草”一样,屈就于德国人的统治,放下了尊严,生活却能过得更好。 可是人类另外一种「 ”本能”阻止了他们,他们的灵魂发出呐喊。 「 ”痛苦的记忆!但我依然迎接你,因为你是我失落已久的青春。” 写在片头字幕的那句话一阵见血,如果没有青春般的热血,那人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像禽兽一样吃喝拉撒睡吗? 即便「 ”青春”是痛苦的,人们也依然忍不住要怀念过去。 影子部队成员在暗中反抗德国纳粹的时候是痛苦的。他们一方便有着人性,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任务,又要做出泯灭人性的行为,内心所要做的挣扎,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更残酷是,直到电影结束,主角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没有直接地换来哪怕一场的胜利。他们不像戴高乐,丘吉尔,罗斯福那样声名远扬,很多的人可能还没有做出贡献,就以各种方式白白地死去。 当然法国抵抗运动在二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只不过那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多人是自发性地参与到抵抗活动当中,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什么作用。 很大可能,在死去之后,连名字都没有。 然而数以万计的人还是去了。 他们有的收集情报,有的参与游击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朝邪恶挥出了一记又一记的拳头。 他们的牺牲,也许真的微不足道,但却是人类精神的绝美体现。 他们值得被纪念,在多年以后被不断提起。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用一部电影,提醒了人们,有些英雄,有些事情,有些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影子部队》在1969年9月12日上映,来到2019年,正好是50周年。至少在50年后,这部经典还没有被遗忘。 你在屠夫的车里,世界上就再没什么可怕的了。——《影子部队》

⑽ 历史上的二战有多残酷,这些二战题材电影你看过多少

拯救大兵瑞恩

真正意义的大导大片,开场的抢滩和结尾的瑞梅尔血战机位控制臻入神技,牛逼的主次特写像一位幸存的二战联盟老兵啐着唾沫在回忆戎马。瑞梅尔的残破桥头,米勒上尉的身后是无尽残阳,他的面前是这个略显荒谬任务的完结,他的面前也是詹姆斯瑞恩的明天。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拯救大兵瑞恩》 剧照

《珍珠港》剧照:

空袭片段很经典

兵临城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兵临城下》剧照

风语者

吴宇森导演的这部二战大片,无疑再次充满他的暴力美学------到处是爆炸,血肉横飞,虽然我相信真实的塞班岛战役更加残酷,但让我心动的却是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海军军官乔·安德森。战场上一往无前地冲杀,平时却是冷漠,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酒精几乎陪伴着他业余生活的全部------活在真实的虚幻世界,落寞,乖张,像一片随时凋零的树叶,生命沉沦在已往的残酷战事,不堪回首却又挥之不去,以至于在坟墓小径产生幻觉。

《风语者》剧照

父辈的旗帜

伊斯特伍德就是个神!本片还包办了配乐。主人公按照原型样貌接近挑选的。闪回,三个人分别是理智、热情和感性。还有印第安民族的种族问题。美国政界和军方的虚伪。人们的麻木。真实的英雄。战争场面激烈,血腥,真实。没有更多刻画仇恨,说的只是战争本身,客观角度对人性的爱,战友亲人。舆论的投机性的讽刺。反战的主题。点面俱到,紧凑好看,内涵深刻,2006年的最佳影片之一。片尾是历史真实相片回顾,很珍贵。

《父辈的旗帜》剧照

硫磺岛家书

虽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杀的狂热,被日本人珍为瑰宝,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不过是“怯懦”以及对怯懦的掩饰。“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荣辱,只能把荣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自己虚拟出一个“崇高”的准则,并把这个准则看得至高无上,生命反而成了这些准则的牺牲品。他们是不安定的集团,单个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因为他们集体发了疯。人如果想“超越人类而走近神”,结果则只能在自我神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从日本人角度来拍了这部片子,不是“反战”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的。

《硫磺岛家书》

集结号

难得的国产好片,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惨烈的战争中,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集结号》剧照

金陵十三钗

谋子终于拍出了他一心想要的、奔着好莱坞而去的A片,一部合格的、中规中矩的阿美里卡片。这类题材,看完心里很沉。面对南京城,说哭或者感动,真的太廉价了。

金陵十三钗剧照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剧照: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剧照

《狂怒》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狂怒剧照

血战钢锯岭

看完觉得吹牛,结果片尾出现正主时震惊了,再一查历史,真实道哥居然比电影里还开挂,真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当下好莱坞难得一见的右派电影,梅尔吉布森甩掉了神神叨叨,拿出宗教信仰和残酷战场,战争场景真实血腥,令人发指的牛逼 #这战争场景要是3D高清估计得看吐了。

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

太行山上,最经典的片段。这几位睁着眼睛的军人已经阵亡了:

太行山上剧照

阅读全文

与二战最无人性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小孩接吻 浏览:133
电视剧公众号 浏览:62
初中生必看的动漫电影 浏览:509
在电影院被上 浏览:496
成龙五金的新电影叫什么 浏览:731
杨丽菁演过的警匪片 浏览:194
太阳之城电影完整版向飞 浏览:935
韩国一部电影男的撒尿 浏览:516
韩国电影一个大叔和一个女孩发生关系 浏览:494
当抢劫犯遇上杀手犯是什么电影 浏览:539
四平青年系列全部电影 浏览:938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作品 浏览:730
电影的yy 浏览:872
黄金蟒小花是什么电影? 浏览:98
韩国免费网址 浏览:862
韩剧嫂子照顾弟弟电影 浏览:951
什么电影填动词 浏览:921
女生宿舍韩智慧 浏览:875
跟赶尸艳谈一样的电影有那些 浏览:286
韩国电影男主在二楼偷看一楼 浏览: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