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意大利入侵希腊二战电影

意大利入侵希腊二战电影

发布时间:2022-11-05 05:39:48

① 一部二战题材电影的名字。

二战电影中的爱情元素

——二战电影中的爱情元素

正如爱的火焰在战争的无边黑暗中带来人类的力量与希望一样,爱情元素也带给了二战电影更有力的叙事力量和更深刻的主题,带着爱情的战争影片也带给了观众更大的震动,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人性更多更深的思索。

[b]战争毁灭世界,爱支撑世界[/b]

1943年的一天,盟军的一架飞机在北非沙漠地带被击落,飞行员严重烧伤,被沙漠中的阿拉伯游牧民救活,两年以后,他住进了驻扎在意大利的一所加拿大军队医院。在医院转移途中,一个名叫哈娜的女护士不忍看到虚弱不堪的病人随军奔波,不顾一切阻挡和危险决定与他一起留在一座被轰炸过的教堂里,照顾他,直到他死去,或战争结束。在危险艰苦的环境、濒临死亡的痛苦中,这位英国病人奥尔马希靠对爱的回忆支撑着自己的世界,而他的故事也支撑了哈娜的世界,使她更加坚定地守护着这个病人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战前的奥尔马希是一名沙漠探险家,他与同事克林夫顿的新婚妻子凯瑟琳在北非相识并坠入情网。战争爆发后,克林夫顿带凯瑟琳来到探险营地,他试图将飞机坠毁在奥尔马希身边以将他除掉,结果却使自己丧命于沙漠中,也让凯瑟琳身受重伤。奥尔马希将她藏在一座山洞里,只身冒险回到沙漠中去求救。然而这时附近的村子都被英军占领了,他们对奥尔马希那听上去一点英国味道都没有名字产生了怀疑,把他抓了起来。后来奥尔马希逃离了英军的押运火车,为了心爱的人,不惜用探险地图换取德军的帮助。当他终于历尽险阻找到凯瑟琳时,却发现她早已伤重死去。奥尔马希悲痛地将凯瑟琳的尸体带上了飞机,想带她远离战火,却不幸被德军击落,奥尔马希被烧得面目全非、危在旦夕……

哈娜与奥尔马希共同沉浸在他的爱情回忆里,相互支撑着。不久后一位担负排除炸弹任务的锡克族军官基普来到这里,并成为了哈娜的情人。一天晚上,战争结束的消息终于传来,然而就在他们兴奋地庆祝时,基普的战友哈迪却被一颗地雷炸死了。

奥尔马希从回忆中醒来,请求哈娜给他注射大剂量的玛啡,哈娜充满爱意地满足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这部在第69届奥斯卡奖评选中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等九项大奖的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也不是以战争中英勇悲壮的前线战士为主角,却讲述了毫不逊色的战争与爱情。

战争毁灭了他们的一切,爱人、朋友、爱园,但是爱支撑着他们等到了最后的光明。

而日本东宝映画公司耗资12亿打造的二战影片《赤月》则讲述了一个随夫来到中国东北的日本女人波子,因为日本战败后军国主义对日本平民的背叛和遗弃,无法返回日本在中国辗转求生的经历。家业、财产都没了,丈夫死了,情人大杉也死了,一个日本女人领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那样的年代,在中国,她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因杀人如麻而饱受良心谴责,吸食鸦片成瘾的冰室曾是波子喜欢的人,他的再次出现使波子重新燃起了爱和生命的渴望。她对孩子们说:“最重要的是,延续生命所必须的爱。”波子的爱使冰室终于戒掉了毒瘾,更使他最后坚定了向中国人民自首赎罪的信心。

这是一部日本对战争罪恶进行反思的影片,同时它也通过波子与冰室的这一爱情元素展示了爱在绝境中支撑信念、生命、真理和正义的巨大力量。

同样,二战经典《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也用高超的电影技巧、丰富的电影语言揭示了关于战争与人性的多重主题,逃难时相携相伴的犹太夫妇和情侣,集中营里简单而神圣的婚礼,镜头看似随意而松散,却向我们传递了强大的信息——战争毁灭了我们的现实世界,而爱情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从不会被消亡。

[b]战争让世界变成了血红色,淹没了玫瑰花红[/b]

获得奥斯卡及金球等多项大奖,由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巨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被誉为“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其对战争场面毫不留情的真实刻画,直白地表达了战争就是血淋淋的这一事实。成群倒下的人,刚刚打开舱门就被子弹打穿脑袋的战士,重受重伤血流如注的身体,影片开始就向观众讲述了诺曼底登陆的悲壮。变成了血红色的海水不断涌上海滩,冲刷着无数具尸体。在这样一部以战争残酷场面著称的影片里,我们还是能找到有关爱情的温柔角落。约翰·米勒上尉决定带领小分队留下来与瑞恩他们一起保卫桥梁。以十几人、几挺机枪的火力阻截德军的装甲部队,每个人都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在最后的闲暇时间里,留声机里放起了有关爱情的音乐,米勒上尉想起他的妻子和妻子种植的玫瑰花,他没有讲出来,他说:“那是留给我自己的。”瑞恩讲起了战死的大哥曾经的荒唐有趣的恋爱故事,边讲边笑,流着泪的笑。小伙子们还都没经历过爱情,他们说着对爱情的向往,“等战争结束了,会有美丽的姑娘。”

那是最后的时刻,米勒心中的玫瑰花被他的鲜血淹没,小伙子们还没到来的爱情不会到来了……

被誉为史诗巨制的《钢琴师》(THE PIANIST),取材于波兰钢琴家斯皮曼的真实经历,它还带着犹太籍著名导演波兰斯基自己的惨痛印记。这部真实再现纳粹铁蹄下犹太人的凄惨命运及求生本能的影片,提醒着我们牢记法西斯的罪恶。
影片从1939年二战刚刚爆发时的波兰华沙市开始,遭到轰炸后,钢琴师斯皮曼不得不放弃演奏,在混乱中他遇到了拉大提琴的美丽女孩杜罗塔并喜欢上了她。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没有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疯狂镇压,这将是一段美丽爱情的序曲。然而因为是犹太人,虽然是波兰国内顶级的钢琴师,斯皮曼仍然无法逃脱这场空前的劫难。父母及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被送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斯皮曼被人救出,开始了非人的避难生活。再见到曾经心爱的姑娘时,她已为人妻子并怀了身孕,在残酷战争的危难年代,在纳粹统治下种族灭绝的阴影下,在无处不在的死亡笼罩中,斯皮曼只能偷偷看着杜罗塔的背影,把心头的一切爱意埋葬。纳粹的镇压掠夺了犹太人的财产、权利、作为人的尊严直至生命,当然也包括爱情。

前苏联著名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虽然只是表现了一场小战斗,但同样渗透着无穷的力量。五个正值妙龄的美丽女兵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她们战前美好的爱情不时闪回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然而美丽生命终于被战争夺走,那些爱情也随风而逝。

震撼着我们的还有《广岛之恋》,这部小说一样的影片从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开始,同样如广岛一样被无情摧残、不堪回首的还有一个法国女孩儿的初恋。她永远无法忘却那种痛苦,忘却她那等待与她约会时倒在血泊中的德国爱人,忘却她因为这“叛国”的爱所遭受的打击。先不说正义与邪恶的划分,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一切,都被战争无情地践踏了。爱情的玫瑰花儿在被鲜血染红的世界中已看不出颜色。

[b]战争可以结束生命,爱情却将得到永生[/b]

描述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战役的战争爱情巨片《珍珠港》(PEARL HARBOR),将战争的残酷、胜利的辉煌、军人的精神和爱情的伟大结合得天衣无缝。影片的时代背景是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美国因此全面投入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爆发。

雷夫和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热爱飞行并都梦想成真当上了美国陆军飞行大队的飞行员。雷夫爱上了在海军服役的年轻美丽的女护士伊夫琳,但是不久战争爆发了,雷夫志愿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离开伊夫琳和丹尼奔赴欧洲战场。丹尼和伊夫琳的苦苦等待换来的却是在一次战役中,雷夫的战机被击落,雷夫牺牲的消息,他们悲痛万分,两人渐渐相爱,互相安慰和支持。

可就在此时,雷夫却从欧洲战场回来了,三人之间的感情面临痛苦抉择,伊夫琳忘不了雷夫,但是她却已经怀了丹尼的孩子。而国家的命运也面临危机时刻,日本从海空偷袭了珍珠港的美国基地,珍珠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宣布加入战争。为了成全好友与自己所爱的女人,雷夫毅然参加了敢死队,与杜莱特上尉一起奔赴前线执行“奇袭东京”计划;在珍珠港,丹尼同样为了爱情和信念在坚强地战斗着。战争还是夺走了丹尼的生命,他对伊夫琳的爱却在他和伊夫琳的孩子与雷夫身上延续着。

战争中的爱情总会有不一般的浪漫与力量。男女主角坐上战斗机看落日的情景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所有飞行员的机舱中,都会有自己爱人的照片或是礼物。英勇的战士们心底藏着温柔的爱恋,他们相信即使失去生命,那份爱也会在终有一天硝烟散尽的蓝天中永生。

国产大片《黄河绝恋》同样讲述了一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爱情悲剧。渤海上,一艘日本军舰被一架盟军飞行击中沉没,而盟军飞机也受伤迫降在长城脚下,飞行员欧文被一个中国孩子救出。八路军战士黑子和女军医安洁奉命护送欧文前往根据地。在途中,他们与日本鬼子进行了机智的周旋和勇敢对抗,而爱也在安洁和欧文之间萌生。安洁的父亲和黑子的亲人为了保护欧文被日本人杀害,黑子也牺牲了。横渡黄河时他们再次遭到日军的袭击,受伤的安洁为了爱情和使命,毅然割断了连在欧文身上的绳子,消失在滚滚的波滔中。半个世纪后,已经步入老年的欧文再次来到黄河边,将安洁的照片放在黄河中,祭奠自己永生在黄河中的恋人。

[b]战争是黑暗的使者,爱情闪耀希望的光芒[/b]

谁也无法忘记《卡萨布兰卡》。这部好莱坞在二战期间拍摄的影片上映之初,正逢盟军登陆和美英首脑会谈,这为《卡萨布兰卡》成为经典提供了不朽的历史条件。该片获得1943年度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三项大奖,而汉佛莱鲍嘉和英格莉褒曼也因本片成为永留影史的银幕情侣。转眼之间60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卡萨布兰卡》却日久弥新,那段战争中凄美而伟大的故事成为了永远的爱情经典。

1941年,二战中的卡萨布兰卡还没有落入德军手中,不少反法西斯战士以这里作为中转站获得自由,捷克反纳粹领袖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也来到了卡萨布兰卡,希望获得通行证离开这里。为摆脱德军的阻挠,维克多和伊尔莎不得不逗留在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夜总会,老板里克也是一名反法西斯战士,而且竟是伊尔莎的昔日恋人。重逢令这对生离死别的恋人感慨万千,里克因爱生恨,拒绝帮助伊尔莎夫妇。伊尔莎为了丈夫再次求助里克,并以死相胁。对战争的憎恨、正义感和对伊尔莎依然强烈的爱使里克战胜了自己,谅解了伊尔莎,两人再次相拥在一起。最后在里克的帮助下,伊尔莎夫妇来到了机场。为了爱情,也为了更大的博爱,里克再一次面临与爱人的生离死别,他长久地注视着伊尔莎,那充满着坚毅、热烈、包容和爱的眼神,令《卡萨布兰卡》超越了战争的伤痛,成为一个爱的传奇,它穿通战争的黑暗,像明灯一样照亮了我们心底的希望。

《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里的爱情浪漫色彩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影片取材于著名作家威廉姆·克雷格同名纪实小说,讲述了苏联传奇狙击英雄瓦西里·扎伊采夫的战争经历与爱情,再现了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上苏德狙击手之间的生死决斗。

苏军狙击英雄瓦西里射杀了大批德国军官,在德军中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德国王牌狙击手、狙击教官柯尼格少校来到了斯大林格勒的战场,奉命射杀瓦西里。瓦西里与美丽的犹太姑娘、勇敢的女战士塔妮娅相爱。决战前的夜,塔妮娅钻到了瓦西里的毛毯下面,把自己给了心爱的人。

瓦西里隐蔽在掩体里与敌人对峙着,而就在这决战前最危急的时刻,塔妮娅在掩护平民撤退时被敌机炸弹击中,弹片深深嵌入她的腹部,鲜血像泉一样止不住地涌出。瓦西里得知消息,强忍伤痛,终于在对决中找到敌人的破绽,射出了一颗制胜的子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了,在后方医院里,塔妮娅在洒进窗子的温暖阳光中慢慢睁开了眼睛。瓦西里拿着塔妮娅写给他的信来到了这里,在上百个人的病房里一眼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火热的爱情,紧握的双手。战火中的分离,阳光下的重逢。这段铁血战士的至爱柔情使影片的战争主题有了更深的含义,带给人希望的力量。

[b]战火终会燃尽,爱火却永不会熄灭[/b]

根据路易·德·伯尔尼埃小说改编的电影《战地情人》(又译《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将二战烽烟中被意大利和德军入侵的希腊小岛涂上了一抹玫瑰红。安东尼奥·柯莱利是意大利上尉军官,虽然身为军人,但他和他的战友们仍保有着浪漫善良的天性,在战争的压力和背井离乡的孤独中,他常常弹起随身带着的曼陀铃琴,琴声优扬而忧伤,它打动了村里医生的女儿佩拉吉娅的心。然而因为两国敌对的现实,爱情却在给他们带来甜蜜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伤痛,佩拉吉娅只有默默祈祷战争的结束。墨索里尼宣布投降和德军将继续接管小岛两个相继而来的消息让人们又从喜悦到恐惧。科莱利因为参加了希腊人民对德军的战斗而被德军枪决,战友用身体掩护他保住了性命,佩拉吉娅的未婚夫曼卓斯将科莱利救起。在佩拉吉娅父亲的精心治疗下科莱利的伤得到了控制,然而德军在岛中全面搜捕,情况危急,科莱利必须离开。战争将两个心爱的人硬生生地分开,科莱利在曼卓斯的帮助下返回了意大利,而佩拉吉娅退掉了与曼卓斯的婚约,开始了漫长的等待。1947,小岛人民以为不会结束的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将会失去的小岛又回来了。几年后科莱利终于回到了小岛,两个相爱的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再肆虐的战火总有燃尽的一天,而,爱的火焰却永远不会熄灭。
战争与爱情, 很好的电影主题.

大大这篇文章比较大气, 说了个广义的"爱".

这个主题偶一想就想到下面这部片子:

爱在战火蔓延时 (1992)

年 代: 1992
地 区: 美国 (更多...)
片 长: 132 min / USA:127 min (DVD release) / USA:127 mi
导 演: 戴维 塞尔策 (David Seltzer (I))
编 剧: 戴维 塞尔策 (David Seltzer (I)) / Susan Isaacs (II)
类 型: 爱情 / 剧情 / 惊栗 / 战争
别 名: 爱在战火蔓延时(中)/爱在战火蔓延时(台)/英烈情缘(港)
出品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

主要演员

迈克尔 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Ed Leland

梅拉尼 格里菲思 (Melanie Griffith) Linda Voss

剧情简介

以古典手法诠释的战争爱情片,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与梅拉尼.格里菲思主演。剧情从战前纽约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展开,担任秘书的琳达爱上精明干练的老板爱德华,极力争取表现。与此同时,她也渴望能解救身陷纳粹德国的亲人。珍珠港事变发生,美国卷入二次世界大战,爱德华穿上军装,才揭露了他原来是美国战略情报处上校的真正身份,琳达因此加入了情报单位,协助爱德华侦查德国发展原子弹的高度机密,两人因而身陷柏林,展开了九死一生的间谍生涯。大卫.谢泽的导演技巧中规中矩,但男女主角的明星魅力加上畅销小说式的剧情,还是维持了相当的娱乐性。

② 诚心寻:二战意大利入侵希腊及非洲各国详史

1939年4月7日,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欧洲的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就开始了对阿尔巴尼亚侵略,随后又在1940年10月28日进攻希腊,可是意大利不但未能占领希腊,希腊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进入了阿尔巴尼亚。但这时德国开始介入战事。1941年4月6日德军开始与希腊人作战,同时还攻击了南斯拉夫。英国人虽然支援希腊,最后还是无法取胜,纳粹德国的军队在4月27日进入雅典。之后德国又开始发动对克里特岛的攻击,6月1日克里特战役结束,德国伞兵成功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该岛。但是这次行动对德国来说也不太顺利,之后德国再也没有使用伞兵攻击。
英国和希腊的最后几支武装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在巴尔干落入纳粹手中之后,希特勒终于可以无顾虑地发动对苏联的袭击了。

北非战役开始于1940年,当时小股英国军队击溃了来自利比亚的意大利军队的袭击。随着由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率领的德国部队的到来,战事在1941年的阿拉曼(El Alamein)达到高潮。1942年7月1日至7月27日,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爆发。德国人成功占领了阿拉曼,这是在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运河之前最后一个战略地点。然而,就像在苏联一样,德国人的后勤供应跟不上,让英军有机会阻挡他们进攻。

10月23日到11月3日是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这次是英国人采取了主动。因为德意联军占领了阿拉曼就可能直接侵占整个埃及,继而威胁苏伊士运河和中东,切断英国与印度等海外殖民地的联系。英军必须设法阻止德意军队的进攻。10月23日夜,英军1000多门大炮齐发,向德意军队发动强攻。一个多星期后,十万多德意军队损失过半,防线崩溃,被迫西逃。隆美尔一路撤退到了突尼斯。

1942年11月8日,英美军队在“火炬行动”中登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当地维希法国的部队几乎没有任何抵抗。最终德意部队遭到来自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部队的夹击。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进攻的盟军部队在1943年5月13日将德意部队完全赶出非洲。在北非战场上,25万轴心国士兵被俘虏。

③ 求一部二战电影名称(貌似是意大利拍的电影)

恩,血战阿拉曼吧。挺不错的影片。
以下来自网络
塞拉是一名来自意大利某大学校园的志愿兵,他满怀爱国热情来到前线,却无法与战友分享他的激情。因为他的战友在沙漠战场严酷的生存环境下战斗了2年,已经磨去了所有激情,仅有的只是对个人生活的向往、对家庭的思念。长期游走在生死之间,使他们不再对伤痛敏感,不再畏惧战火纷飞的前线,他们不相信有人出于激情自愿前来经受磨难。与战斗战术比较,他们更相信命运。

一天,天空中飞来一枚英军的流弹,塞拉立即伏地,而他的战友作为老兵却站在原地不动,躲也不躲,他们认为被炸死了算倒霉。战友死在了自己的身边,塞拉却没事,这是他的幸运。

然而,在无情的战场上,幸运必定是有限的,一般会有三次,三次过后就作好准备吧,倒霉的事要来的时候,你会怎么都无处躲避,这一次,塞拉用掉了第一个运气。

连长告诉塞拉如果得了痢疾那不算生病,因为他们都得了痢疾。厕所是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蹲在那里等英国人的炮弹扔过来。他们为什么在晚上吃饭呢?因为晚上看不见饭里的苍蝇。在一次行动中,塞拉踩到了地雷,然而那却是一个只对付300公斤以上目标的反坦克地雷,他用掉了第二个运气。

部队缺医少药、缺吃少喝,但很多伤员偏偏要靠药物才能维持体力。一个士兵需要截肢却没有麻药,医生就把他的腿活生生地锯了下来。

他们要面对伤亡、肉搏、无休止的杀戮。事实就是他们是否被俘都不重要,因为与他们现在的情况相比较,也许到英军那里做俘虏会生活得更好一些。他们一直守在那里等着被杀死,战争过去以后,没人会记得他们,他们就像被遗忘的石头埋在无边无际的沙漠。

一阵炮击过后,英国人开始进攻,意大利人看来快完了,然而他们却奇迹般地守住了阵地。可他们明白,这是最后一次幸运,防线已无法阻挡敌人的再次冲击。

果然,在这之后不久,军团彻底战败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个意大利将军,将军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但他不想回去了,他要和他的勤务兵一起死在战场。最终,连队里活着离开战场回到家乡的竟只有塞拉一个人。

④ 二战悲壮的意大利阿古依师:弹尽粮绝后,成为德军枪下亡魂吗

提及二战的意大利军队,大家往往想到的都是富有喜感的“段子”和“猪队友”形象。比如,五千人的意军遇到了一个英军设下的路障后,马上认“怂”,开始溃散,因为他们忙着回家秋收;或者刚开战就投降,只源于发现没有打开弹药箱的撬棍等等.....

类似的各种真假难辨的恶搞轶闻,让意军成了二战中的“搞笑担当”。然而,咱们今天要说的“阿古依师”,则真实展现了意军不屈和悲壮的“另一面”。

而且,这场颇具英雄主义的战斗,竟然发生在意大利阿古依师和他的德军“盟友”之间,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富有血性的、正义的抵抗。

安东尼奥·甘丁

然而,就在甘丁将军接手阿古依师不久,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软禁,新成立的意大利政府马上宣布退出“轴心国”,主动向盟军投降。

⑤ 求一部老电影名字关于二战时希腊抵抗德国侵略的电影。

自卫队

⑥ 二战时意大利赢过几场战役

可以说没有一场胜利呵呵按照时间顺序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
1935年10月2日,墨索里尼发表演说,叫嚣“坚决惩罚埃塞俄比亚”。这实际上是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的宣战。10月3日清晨,意大利不宣而战。意大利军队30万人从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出发,兵分3路向埃塞俄比亚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一举占据整个埃塞俄比亚。 总共65万意大利军队在飞机、坦克、毒气和法西斯德国的武装帮助下用了一年时间才占领埃塞俄比亚。1941年,装备极差的埃塞俄比亚游击队赶走数十万意大利军队,埃塞俄比亚重新独立。这是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第一次被彻底赶出一个国家。
(飞机大炮打不过埃塞俄比亚大刀长矛也就只有意大利了)
1939年4月7日,4万名意大刮入侵部队突然占领阿尔巴尼亚的重要港口、机场,阿尔巴尼亚国王带着刚出生的王子逃往希腊。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战,6月21日超过24个意大利师分3路越过意大利接壤法国的边界,他们向2个方向进攻,经阿尔卑斯山及沿地中海方向向尼斯进攻,意大利部队对驻守在法国南部山区的法国军队有着六比一的绝对优势,之后,意大利军因在阿尔卑斯山上的寒冷天气和阿尔卑斯防线及地中海区马奇诺防线南部遇到顽强抵抗,他们只前进了5公哩及于里维埃拉停止前进。 超过24个意大利师付出大量死伤,大约5,000人,而对面的法国4个师只有40人死,84人伤,150人失踪。

1940年08月05日意大利入侵英属索马里。东非十万大军被不足万余英国人全歼。
1940年09月13日意大利入侵埃及。 北非以5敌1,却全线崩溃。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英军长官通过电台询问坦克手抓了多少个俘虏,得到的回答是1英亩军官,9英亩士兵。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法国人还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领土。
1941年4月11日意大利进攻南斯拉夫。
一名被南斯拉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1941年6月22日,跟随德军进攻苏联。
在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⑦ 意大利入侵希腊 电影

片名叫《地中海》。故事梗概:一名意军中尉奉命率领一支小股部队来驻防地中海上的一个希腊小岛。奇怪的是这个没有植被的荒凉小岛上一个居民也没有发现,更不要说敌人。于是他们慢慢松懈下来。一天一群孩子在中尉睡觉时作弄他的鼻子,而这对于中尉和部属来说是一大喜讯---这里有居民。然而除了孩子就是老人,后来慢慢有些单身妇女现身。乡村教堂的老神父会说意大利语,他说,“德国人来过,把岛上的男人全带走了。他们一开始害怕以为是德国人又来了就躲了起来,结果看到是意大利人,就都出来了。”神父建议部队去找市长,搬到那去住,因为那里的条件较好。和平的小岛上,除了两个站岗的士兵,其他人都开始松懈。中尉应征前是个中学教师,酷爱绘画。他不但画风景,还帮岛上居民画肖像。一位中年妇女竟然在自己家开始操起皮肉生意。多少还引起了士兵们的内哄。一位士兵最后干脆和她结婚。战争已经结束好久,他们才知道。他们启程回到了被战争蹂躏的祖国意大利。只有那位结婚的士兵留了下来。结尾是三位战友晚年在小岛重新相聚的场面。 哥们好好谢谢咱吧。。。

⑧ 问大家一部二战电影,大致内容是二战的时候,美军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

圣安娜奇迹
1944年9月,在托斯卡纳群山的包围中,出现了一个美丽且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来自于美国军队“布法罗战将”第92师的4名黑人士兵,因为其中的一位突然显现的英雄气概,使得他们尝试着去营救一个意大利小男孩,不承想却因此而掉了队,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由于身陷敌军的战区,4人紧绷着神经来到一个圣安娜的小村庄,却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款待。那个时候,美国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没有因为在军队中而缓和多少,政府甚至让黑人独立编成一支军队,把他们当成了可有可无的牺牲品,然而,因为肤色而饱受国家与同胞的漠然和疏远的4位士兵,却在意大利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⑨ 意大利的二战电影。

您好!

推荐一部关于意大利军人的二战电影“上尉的曼陀铃”(或“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剧情在美丽的地中海风光、意大利式的浪漫、甜蜜的爱情以及战争的毁灭间进行着,是我看过的关于意大利的最好的二战电影。另外配乐很不错。

剧情介绍

希腊的塞佛罗尼亚岛毗邻地中海,风景如画,宛如田园小诗一般的纯美恬静,以捕鱼为业的居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与世无争,淳朴善良。但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岛却终究无法隔绝战争的影响,二战开始后不久,驻扎进这里的意大利士兵就打破了岛上的宁静祥和。

安东尼奥·柯莱利(尼古拉斯·凯奇)是这支部队里的一名上尉军官,虽然身为军人,但他仍保有着浪漫的天性和非凡的品味,尤其对音乐情有独衷,为了排遣军营生活的孤寂,柯莱利随身带着一把曼陀林琴,仿佛只有在琴声的怀抱里,他才能忘记身在异乡的孤单和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佩拉吉娅(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当地姑娘闯入了柯莱利的世界,佩拉吉娅是渔村的医生之女,宽广迷人的地中海赋予她美丽优雅的仪表和坚韧执著的性格。在最初的相处中,两人都感觉和对方格格不入,但是很快,柯莱利天籁般的琴声便令佩拉吉娅神往不已。

这时,佩拉吉娅的未婚夫,本地渔民曼德拉斯(克利斯汀·贝尔)加入了希腊游击队阵营,奔赴前线抗击意军,曼德拉斯走后,佩拉吉娅和柯莱利之间的情谊有增无减,姑娘典雅的气质和不凡的智慧慢慢俘获了这位意大利上尉的心,尽管战争日益临近,但是两人的感情仍迅速地增长着,被战争封闭的柯莱利开始融入小村子淳朴简单但是快乐平和的生活中,而这一切又令他开始怀疑起这场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战争会湮灭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柯莱利和佩拉吉娅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是选择对各自祖国的忠诚还是选择对方的爱情?如果选择了后者,他们注定将要面对全然不可预知的未来和无止境的奉献牺牲……

片中有许多意大利民歌的男声合唱,别具风味,特别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桑塔·露琪亚》,引出了无数人对过去的回忆。

lykxr

⑩ 二战中,意大利侵略希腊失败导致了什么后果

意大利侵略希腊的失败,危及了希特勒征服巴尔干的总计划,希特勒遂于12月制定了1941年春法西斯德军入侵希腊的“马里塔”行动。墨索里尼为挽回面子,决定抢在德国之前再次入侵希腊,命令“阿尔巴尼亚”集团军群实施反攻,但1月和3月的2次攻势均以失败告终。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入侵希腊二战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