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二战电影 > 1919法国人在河内建立电影院

1919法国人在河内建立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11-01 18:34:59

㈠ 世界上第一架电影放映机诞生于几几年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㈡ 最早的哈尔滨影剧院现在叫什么名子,在哪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路337号的和平电影院,原名敖连特电影院,始建于1908年。它是晚清时期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5座影院之一,也是迄今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现存时间最长、历史最久的电影院。

影院原为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于1908年佛办。其建筑为典型的欧式风格,面积1447平方米,剧场内为上下两层。现有固定座席706张。

该影院时跨晚清、民国、伪满和新中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1915年该院由某意大利人经营,1934年由一日本人和一法国人备资经营,其名称一直未变:1945年"815"光复后,被苏联领事馆接收,后归苏联影片输出公司经营,仍沿用敖连特电影院名称。1951年苏联政府将该影院移交给我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2年由哈尔滨市文教局接管。1955年改名为和平电影院。

㈢ 电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电影的发明】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了对电影发明的探索与研究,直到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正是将拍摄的胶片公开放映,电影才算是正是诞生。

[电影的发明]

电影究竟发明于何时?有许多说法。有的把形象化的表现也算作是电影的起源,从中国的灯影戏、皮影戏到幻灯。有的甚至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把我国哲学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学论断以及光影的生成、关系、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作是电影发明的先导。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到了19世纪初,随着摄影技术、缩短曝光、胶片、连续摄影等一系列技术的发明,电影就越来越来接近诞生。许多人开始进行电影放映的试验,有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有的在实验室,有的未作公开放映。但都不能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的成就所比拟。所以,目前国际电影界根据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1895年12月28日这天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用“活动电影机”将自己拍摄的胶片放映至银幕上这一史实,一致公认将1895年12月28日作为世界电影的发明日。也就是说:活动影像的摄取和放映在技术上最终成为可能。电影算是正式诞生了。
那天放映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墙》等几部短片,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实际上,从19世纪初开始,电影的发明就进入了探索和实验阶段。1825年,英国人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了“幻盘”,1832年,比利时的约瑟夫和奥地利的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这些东西类似我国传统的“走马灯”,会转动。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使转动着的单个图像变成了连续的动态图像。
接着,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1840年又发明了缩短曝光的技术,摄影技术有了突破。到了1877年,法国人雷诺制造了“活动视镜”,进而在1888年创造了他的“光学影戏机”,类似现代的动画片技术。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后,解决了连续摄影的问题。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的爱迪生创造了每格凿有四组小孔的35毫米影片,并发明了“白热灯”,同时,他采用了马莱连续摄影的方法制成了“电影视镜”。这是一个可放50英尺影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片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视孔上就能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爱迪生的“电影视镜”传入法国后,立刻被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俩采用,并进行改造,采用了马尔蒂的十字轮结构后,解决了影片间歇运动的问题,终于在1894年底研制成了第一台比较完美的电影放映机,并成功地把图像投射到银幕上,解决了多人观看的问题。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电影的发明者。

电影的发明 (作者:法-乔治·萨杜尔)

在我们眼前每秒钟以24格画面(从前是16格画面)的速度转动的影片,所以能给我们以运动的幻觉,是因为反映在我们眼膜上的形象不会立即消失的缘故。我们眼睛的这一特点--或者说这一缺点--即形象在眼膜上的滞留性,可以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在17世纪和18世纪,牛顿和达赛爵士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由此打开通向电影的道路,则还有待于在瑞士出生的英国人彼德·马克·罗杰特的研究。1830年,一位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根据他的研究,制成了物理教科书上所说的"法拉第轮",同时约翰·赫歇尔在设计一种新的有趣的物理实验时,也做成了第一个利用画片制成的视觉玩具。1825年由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的"幻盘"(ThauCmatrope)是一个两面画着图画的硬纸盘,当硬纸盘很快地旋转起来时,我们就看到这两个画片仿佛结合在一起了。
比利时年轻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大学教授斯丹普弗尔在1832年同时发明的"诡盘"

(Phénakistiscope,在镜子里观看的一种锯齿形的圆盘),即是利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幻盘"的图画制成的。

这两位研究家的发明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他们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影响。这一前进的发展在英国物理学家们以前的研究工作中,已经可见端倪。但普拉托从制造"诡盘"所得出的理论似超过他的竞争者。他确立了这样一种理论,即他的锯齿形(或有隙缝的)的硬纸盘,不但能使一系列活动画片产生运动,而且还能使视觉上所产生的运动分解为各个不动的形象。因此从1833年以后,电影的原理,无论在放映或摄制方面都已产生出来了。

在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地,这些小机器开始脱离了物理实验室的范围而成为儿童们的玩具。波特莱尔在1851年对此曾作过详细叙述,并认为这种玩具价钱太贵,只有阔人才买得起,而引以为憾。英国人霍尔纳在1834年发明的"走马盘"(Zootrope)给予了上述玩具以新的发展。这种"走马盘"在硬纸上画有一连串的形象,预示着未来影片的雏形。

这些小玩意产生了近代动画片,特别是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他在1853年结合了17世纪以来由耶稣教徒基尔谢所创造的幻灯,在银幕上放映了动画。但是,要想创造真正的电影,还必须利用照相。普拉托在1845年曾经这样说过,可是他却无法从事这一研究,因为他由于工作过度,当时已经双目失明了。而事实上,当时人们即使遵循普拉托的建议,在技术方面无疑还是有不能解决的困难的。

电影实际上意味着"快速摄影"。照相这一概念,在今天已经十分普及,可是当法国政府在1839年为了把这一最珍贵的近代发明贡献给世界而向芒戴·达盖尔和尼塞福尔·尼埃普斯的继承人收买照相专利权时,这个概念还远未为当时的人们所理解。

1823年,尼埃普斯的第一张照片"餐桌",拍摄时需要十四小时的曝光时间。初期的银版照相法只能拍摄静物和风景,而曝光时间直到1839年还需要三十分钟以上。但人们对需要这样长的时间并不感到奇怪,因为照相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当作一种新的绘画方法,即一种根据文艺复兴开始以来画家所用的暗室把形象固定下来的化学方法。

1840年以后,曝光时间减到二十分钟,并且第一次把化妆的模特儿的姿态拍摄下来,这些模特儿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阳光下面,汗流浃背,眼睛被阳光照射得睁不开来。过了不久,摄影时间只要一两分钟就够了。但要使照片通过玻璃底版印出很多张,还需要用湿珂�琔,而这种湿珂�琔直到1851年才普遍应用。这时,曝光时间缩短到只要几秒钟,照相这门新的手工艺很快就成为了几万人的职业。

1851年以来,第一次的"活动照片"在摄影师(克罗代、杜波斯克、阿切尔、惠特斯东、凡哈姆和斯甘等人)的工作室里拍摄成功,了。湿珂�琔的复杂性,使得这些摄影师和研究家不能在一秒钟时,间内把一个动作的十几种姿势拍摄下来,结果他们只好采取连续拍摄的方法。例如,在表现一个人放下手臂时,首先拍摄这个人举起手的姿势,然后把胶片重新装进照相机,再来拍摄这个人的手稍微放下一点的姿势,象这样逐次地拍摄,一直拍摄到这个人把手完全放下为止。这种方法虽然很不完善,但它却使杜蒙、科克,特别是杜柯·杜·奥隆等人早在1870年以前已预示了电影的未来用途及一些技术方法(如"慢速摄影"、"快速摄影"、"天文电影摄影"等等)。

1872年以后,英国人幕布里奇在旧金山第一次做了关于摄影的实验。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靠商业和铁路起家的富翁--利兰德·斯坦福曾和人打赌,要按照法国学者马莱在1868年所描写的那样,把马跑的速度和动作姿态拍摄下来。这个怪人不惜拿出一笔财产让慕布里奇去设计象下面所说的那种特殊的设备。

沿着马跑的道路设置了24个小暗室,在这些暗室内有24位摄影师,他们只要听到一声笛响,就得赶快把24张湿珂�琔底版立即准备妥当,因为这些底版如果干了的话,几分钟以后就会失去感光作用。在24架摄影机都装好了底版以后,就让马在跑道上奔驰,利用马蹄踢断跑道上的绳子的一刹那工夫,把马跑的姿态摄入镜头。这一试验整整费去好几年工夫(从1872年至1878年),而且中间还因为绳子太牢,马踢不断,而发生过连暗室、摄影机、底版、摄影师都被拖倒的可笑事情。

从1878年以后,加利福尼亚拍摄的照片在各地公布。它们引起了科学研究者的热烈欢迎和守旧的艺术家们的愤怒,后者认为照片是不能正确地反映出事物的真相的。

生理学家马莱二十年来一直用针尖在黑烟灰上划线的方法,来研究动物的动作速度。到1882年慕布里奇旅行欧洲以后,马莱才决定利用照片来进行实验。他的实验工作因当时市上已有一种涂胶质溴素的照相底版出售而得到了很多便利。从此以后,可以用配好的药品很容易地把快摄的底版冲洗出来,并且能够把底版保存好多年。

马莱创造了"摄影枪"--一种根据1876年天文学家强森制造的"轮转摄影机"(revolverphotographique)加以改进的器械,其后他又对"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chronophoCtographeàplaquefixe,1882年发明)继续进行研究,这种摄影机以后由于采用了市上新近出售的柯达胶卷而成为"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chronophotographeàplaquemobile)。1888年10月,马莱第一次把利用这种胶卷拍摄出来的照片献给法国科学院。事实上,就在那时他已发明现代的摄影机和摄影术了。

马莱的成功推动了法国的隆德和德国的安许兹等人的努力。在这位生理学家将他最初的照片献给法国科学院以后不久,英国的勒普朗斯和弗里斯·格林也获得了同样的成果(1888-1890年)。他们将摄成的胶卷在实验室(有时在公开场合)成功地在银幕上映出,一如以后马莱本人和他的合作者第米尼所作的那样。勒普朗斯和弗里斯·格林的胶卷都钻有孔眼,这是一种使放映时形象固定而不跳动的不可缺少的装置。在同一时期,动画片的创始人雷诺也采取了这种凿孔的办法。

雷诺是一个天才的自学技术家,他的父亲是雕刻徽章的专家,母亲是教员。他在1877年改进了霍尔纳的"走马盘"。制造了一架用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PraxCinoscope)。当这种很简陋的机器逐渐变得完善以后,雷诺就在1888年创造了他的"光学影戏机"(ThéaAtreoptique,使用凿孔的画片带),从1892年起,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常在巴黎葛莱凡蜡人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放映的节目是由每卷能继续放映约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一些画片构成。在制作这些影片时,雷诺已利用了近代动画片的主要技术(例如,活动形象与布景的分离、画在透明纸上的连环图画、特技摄影、循环运动等等)。

在同一时期,爱迪生创造了一格凿有4组小孔的35毫米的近代影片,使电影达到了近于完成的阶段。这位著名的发明家在从事"白炽灯"的工业制造成功以后,开始实现了第一次的大规模的送电。由此,他终于使一个世界电气托拉斯在摩根银行的支持下,通过"通用电气公司"这一机构而建立起来了。

1887年,完成了上项工作的爱迪生又想把活动照片联系在一起来改进他的留声机(这种留声机是过去在他研究电话时附带制造过的)。经过两三次无结果的试验以后,他转而采用了马莱的"连续摄影机"的方法。在爱迪生指导下进行研究的英国人狄克逊,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是在影片上凿孔和使用了柯达公司特制的长达50英尺的胶质软片。

爱迪生拒绝公开在银幕上放映他的影片,他认为这样做无异于"杀死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因为照他的意见,人们对无声片决不会产生兴趣的。由于他在研究有声电影上遭到了失败,不能把和真人一样大小的人物放映出来,所以在1894年,他决心把他的"电影视镜"公诸于世。这种"电影视镜"形状象一只大钱柜,上面装有放大镜,可以容纳50英尺的凿孔影片。

不久以后,世界各国即有几十位发明家想在银幕上放映电影了。为此,他们不得不去解决一个在理论上非常简单的问题,即使用旧式的机件(如麦穗形十字轮、偏心盘、传动轮等等)使影片在幻灯中转动起来。在放映上,他们或者使用市上买来的爱迪生影片拷贝,或者用他们仿效马莱的"连续摄影机,拍摄下来的爱迪生型的影片。

在这一发明竞赛中,获得胜利的人一定是在公开卖票放映上获得成功的人。因为自从1888年以来,在实验室里的放映或者无结果的公开试映已经举行过不知多少次了。

1895年,早期电影的放映非常盛行。放映者之间常常毫无联系,因而后来在发明电影这一问题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在最先发售"电影视镜"的美国,首先进行试映的有:阿克梅·勒·洛埃、欧仁·劳斯特(他们两人从这一年2月起已开始作单独的公开放映,但未引起观众注意)、狄克逊、拉泰姆父子(同年5月在纽约曾经放映过一个时期的电影,后因不受观众欢迎而停止)、阿尔玛特和坚金斯(9月在亚特兰大州放映过电影,收获也很少)等人。过了不久,在德国也有安许兹的放映(10月在柏林举行了数次单独的放映)和马克斯·斯克拉达诺夫斯基的放映(10月在一家很大的游艺场连续放映过多次,尽管放映的影片质量不好而且很短,却能够继续好几个星期之久)。

但是所有这些放映,都不能和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机"所获的成功相比拟。那次放映是从1895年12月28日起,在巴黎嘉布遣路的"大咖啡馆"里举行的。

路易·卢米埃尔原和他的父兄一起在里昂经营一个制造照相器材的大工厂。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刚刚输入法国的时候(1894年),他已经开始了电影机的研究工作。他在实验中曾制成过一架应用"杭勃罗欧偏心轮"和里昂制造的爱迪生型胶片的"连续摄影机"。从1895年3月经过多次公开表演之后,卢米埃尔请卡尔邦蒂埃经营的工厂制造他的"活动电影机"--一种既是摄影机同时又是放映机和洗印机的机器,这样,他终于发明了一种超越其他一切竞争者的机器。这一机器技术上的完善和它所摄制的影片主题的新颖,使卢米埃尔获得了世界性的胜利。

卢米埃尔培养出来的几十个摄影师,极力向全世界推广这种机器,结果使"活动电影机"这个名词以及由此转化来的Cinéma、Ciné、Kino等名词普及到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代表这一新的玩意的名词。俄国的沙皇、英国的国王、奥地利的皇室,以及其他国家的元首,都想看到这种新的机器,从而为这种机器作了宣传。

"活动电影机"在美国最初表演,是在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Vitacopes)刚刚公开不久之后,但法国机器的成功却远远超过了爱迪生所制造的机器。可是六个月之后,这一成功却先后在美洲和欧洲遇到劳斯特和狄克逊设计而有麦金利总统的兄弟参加的一家大财阀公司所经营的"比沃格拉夫放映机"(Biograph)的竞争。在英国,威廉·保罗的最初几次放映成绩仅稍次于卢米埃尔,但以后他却成了电影机的制造商,此后又做了电影导演。在法国,梅里爱在开始时曾应用过威廉·保罗的电影机,莱翁·高蒙曾发售"第米尼连续放映机";查尔,百代则请亨利·约利制造最初的电影机。

到了1896年底,电影已经完全脱离了实验阶段而与观众见面了。享有专利权的电影机器,为数达百余种之多。法国的卢米埃尔、梅里爱、百代、高蒙,美国的爱迪生和比沃格拉夫公司,伦敦的威廉·保罗,都已在电影企业中奠定了基础,每天晚上都有好几千观众拥挤在漆黑的电影院里了。

以上我们只简单地叙述了电影机器发明的经过,因为本书主要目的是要叙述一种艺术的历史,即"电影艺术的历史"。我们先要研究一下活动形象,因为这是电影最早的祖先,就如一种新语言的最初发音一样。

1825年发明的"幻盘",它的最早的形状是一张硬纸板的圆盘,一面画着小鸟,一面画着鸟笼,当圆盘转动时,小鸟就好象关在鸟笼里了。其实这里并没有一件东西在运动,只不过利用重迭在一起的印象,使人看去似乎很合理。它的主题也非常简单。这种玩具曾经盛行一时,人们并把简单的主题印成很漂亮的带色的石版画。于是,在伦敦、巴黎和维也纳的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些主题的"幻盘":骑师和他的马、砍了头的男子和他的头、一个家庭里的一对夫妇、一句话的两个部分、舞女和她的舞伴、猎人和他的猎物等等。这样的主题经过旋转以后,就会结合成为一个画面了。

维也纳的斯丹普弗尔是一位几何学教授,他从"法拉第轮"发现了"牛顿的圆盘"所产生的带有颜色的扇形形象。这位奥地利教授在他制造的"频闪观察器"(Stroboscope)里首先使一些蔷薇形的、齿轮形的和各种圆形的物体活动起来。这一发明可以说是科学教育电影的最初萌芽。

以后,斯丹普弗尔和普拉托,又分别在维也纳和列日从事使人物形象能够活动的研究。他们使人物在立体面上运动,由此给予人物以一种浮雕的感觉,这是在发明"立体镜"(Stéréoscope)前几年的事情。普拉托请他的朋友马杜画的第一张画是一个象行吟诗人似的用脚跟打转的侍从。斯丹普弗尔请人画的一张画则是一个翻跟斗的卖艺人。

当玩具制造商对最初的技术发展的兴趣消失之后,主题的选择便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这种玩具的发展范围原很有限,它只要使画片简单运动,充其量只需做到象今天动画片专家所说的作循环不断的转动而已。

当时常用的一些主题有:跳跃的马、伶俐的狗、体操教师、跳绳女郎、芭蕾舞女、一对跳华尔兹的舞伴、走绳索的人、拳斗家、摔跤者、决斗者、酒鬼、两个拿着唧筒的救火队员、一个患牙疼病人的滑稽面孔、锯木头的木匠、宪兵和小偷、打铁的铁匠、理发师、母鸡啄食、滑稽小丑等等。

1877年,雷诺在他的"活动视镜"中采取了大部分"走马盘"的传统题材,并在他未发明新的题材以前,把这些主题加以改进,使之更为完善。他和斯丹普弗尔及普拉托一样,也都利用"深景"。①但斯丹普弗尔和普拉托只能做到使一个人物或者是两个人物在一个地方转动,而雷诺则能使得几组跳华尔兹舞的舞伴、滑冰者、小学生、丑角演员等,时近时远地运动。他还模仿了他的前辈,应用"特写"。最后,他还从慕布里奇和马莱的摄影中间,发现了正确地表现马跑的方法。

①利用"深景"是一种使人物由前向后或者由后向前移动,而不局限于一个景上的导演手法。"景"是指摄影机拍摄的幅度而言。

雷诺为了他的"影戏机"而制造的第一部动画片《丑角和他的狗》,再次采用了普拉托以来的旧式"走马盘"的主题。在这部画片里,他以更复杂的运动来代替迅速、循环不断的转动。但他这种最初的试验还只是真正的放映的一种"前驱"而已。

他的第二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也是根据走马盘的主题《酒鬼》制作出来的,但动作却复杂得多。显然,他很受当时流行的马戏丑角入场式或哑剧的影响,以一出笑剧--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速写"--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简单的主题。

《可怜的比埃罗》这部动画片,已经从原始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它的情节是:比埃罗向科隆宾娜求爱,却遭到了阿尔甘的嘲笑和打击。这部画片可以演出十二分钟,里面并有歌词。这是一出漫画剧,或者象葛莱凡蜡人馆的广告上所说的那样,是一出"明亮的哑剧"。

《更衣室旁》这部动画片是雷诺最丰富、最复杂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可以连续演十五分钟的画片里,出现的场景和画面,几乎象"镜头组合"。

画片开始是用海水浴者的笑剧来表达海边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由于海鸥不断地来回飞翔而变得更为浓厚。鸟的飞翔是一个很新颖的场面,在戏剧里从未见过,因而成为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接着是一个简单的但却安排得很生动而幽默的情节:一对巴黎的夫妇来到海边;一个"风流客"对巴黎太太大献殷勤;因为偷看她在更衣室里脱衣服,结果屁股上被踢了一脚;巴黎夫妇在海里游泳;"风流客"被关在更衣室里。经过一段打架的场面以后,出现了一艘张帆的船,帆上写着"剧终"二字,故事由此而告结束。

《更衣室旁》这部动画片,已经具备了现代动画片的一切特点,诸如:一定的放映时间、巧妙的剧情、典型的人物、噱头、特技摄影、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同步的音乐、美丽的布景,以及动人的色彩等等。

除以上特点以外,雷诺还在这部动画片里完成了一件他的许多后继者所不能实现的事情,那就是他创造的人物完全和真人一样,而不是一些漫画里的人物或时装展览上的那些毫无人气的木偶。他赋予他所创造的人物以讽刺和幽默感,同时又不使之过分夸张。他的"巴黎太太"和"风流客"都具有真正的人性,它们和后来的奇形怪状的"米老鼠"、"唐老鸭"或迪斯尼所绘制的全无生气的"白雪公主"、"美貌王子"完全不同。

《炉边偶梦》表现回忆、梦和追溯①。据我们所知,这部动画片远不如《更衣室旁》完美。雷诺利用摄影机拍摄的影片,是没有什么值得提到的。但他在迦里波主演的影片《最早的雪茄》时,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演员的面部表情起见,大概利用过中近景。

①追溯是切断事件在时间上的次序的一种叙事的方式。

在雷诺的"影戏"公演以后不久,第米尼的"留声放映机"(Phonoscope)--一种把马莱在试验室里的实验通俗化的机器--第一次表现了一个能说"法国万岁"和"我爱你"的人的半身活动形象。这种生动的大特写镜头(历时约一秒钟)乃是一种新的创造,连爱迪生也曾予以重视。

这种大特写镜头在狄克逊摄制的初期影片之一《弗雷德·奥托打喷嚏》里,又再一次被采用过。

狄克逊摄制的影片可以说是最早的影片,片长都不超过30秒;它们能象"走马盘"的画片那样,可以循环重复表现。观众是通过"电影视镜"上的一个放大镜来观看这种比明信片还要小的影戏的。

爱迪生曾经这样说过:"我发明'电影视镜'的念头是从一个小的名叫'走马盘'的机器得到的……我的机器只不过是一个用来表示我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的小小模型而已。"

爱迪生早期用于"电影视镜"的50部影片都套用了"活动视盘"上的节目。舞女、卖艺者、体操教员、走绳索者、跳跃的狗、伶俐的猫、拳斗家、摔跤者、酒鬼、牙医生、理发师等等"走马盘"常用的主题,都被狄克逊重新采用。他只不过是把"走马盘"上原来的24张画片改成500多张照片而已。"走马盘"的画片里只画一些小道具,没有布景。在爱迪生的影片里(这些影片差不多全部是在绰号"囚车"的世界上第一个摄影场里摄制出来的),也是这样。在乌黑的背景上只能看到一些白的影子在活动,它们的形象与其说象人,倒不如说象木偶,这种影片很可与黑白恰恰相反的中国皮影戏相比拟。

但狄克逊有几部作品却是例外,并且为未来的影片作了先驱。在这些影片里,"走马盘"的主题是被他用不同的风格来处理的。大特写①的使用,已足使我们看到的形象不是木偶而是真的人物。如用中近景拍摄的《桑陀教授》。当他表现身上的肌肉时,由于他的面部和身体占了画面很大的面积,以致黑暗的背景完全消失,于是我们看到的乃是一张真正活动的照片。

①"大特写"是只拍一个人的面部;"前景"是拍到胸部以上;"中近景"拍到半身;"中景"拍一个人的全身;"远景"则把场面里所有的人都拍进去。

在《消防员救火》这部影片里,出现在黑暗背景上的梯子和掩盖了画面的浓烟,是创造活动布景的很好办法。同样,在《拔牙》(这是一部最早的写实影片)中,以及在那些用观众把背景掩盖起来的拳赛影片中,增加道具或临时演员也是一种创造活动背景的办法。在影片《理发店》和《新酒吧间》中,还有真的室内场面,而且可以说已带有布景了。这些影片是"电影视镜"影片中最成功的影片。

狄克逊应用爱迪生的留声机纪录声音的方法,请一些游艺场的演员在他的影片里演出。这些演员的声名对于宣传"电影视镜"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这种作法又为明星制度的出现开辟了道路。这种影片绝大部分纪录了游艺场演员经常演出的节目,因此狄克逊可以说是第一个拍摄舞台纪录片的人,为后来的梅里爱的影片作了先驱。

狄克逊常常集合许多群众演员在他的摄影棚里的舞台上演出。例如,他拍摄的时事讽刺剧《贺依特的乳白色旗子》的最后一个场面上,就有34个穿着盛装的群众演员出现。但由于"电影视镜"中的形象很小,所以这些群众场面反使人感到混乱,因而这种利用人数众多的群众演员的尝试,没有获得多大成功。

狄克逊在离开"囚车"摄影场到纽约另一家摄影场工作以后,他的技术更有长足的进步。他此时摄制的《吸鸦片烟的人》和《中国洗衣店的吵架》就具有梅里爱在几个月以后创造的初期故事片中的一切特征:如布景、演员、服装、化妆和电影剧本等等。但狄克逊的电影剧本当时还非常简单。

接替狄克逊在爱迪生处工作的爱德蒙·库恩是一个职业摄影家,他抛弃了"走马盘"的一切习惯作法,而致力于活动照片。但由于爱迪生的摄影机非常笨重、复杂,使库恩只能在摄影棚里拍摄影片。一直到卢米埃尔的初期影片获得成功以后,库恩才开始从摄影棚里摆脱出来。

库恩导演了两部有名的影片。一部是《玛丽·斯图亚特之死》,描写刽子手在群众面前砍下女王玛丽的头,拿给群众观看;另一部影片是《梅·欧文与约翰·赖斯的接吻》,利用大特写的手法,拍摄了一出很受欢迎的话剧中的一个插曲。《接吻》虽然不是第一部利用大特写手法的影片,却是利用大特写第一次获得成功的影片。这种幼稚的色情表现为后来很多用大团圆来收场的影片作了开端。

《接吻》一片由于"电影视镜"只能一个人单独观看而获得了很大成功。人们又替"电影视镜"拍摄了一些扭动下身的跳舞、只穿着一条裤衩的舞女以及淫荡的舞蹈等影片,吸引了很多男性顾客。这种只能一个人单独观看的电影,直到现在,还由于这些"特殊的主题"被继续保留着。

㈣ 电影的来历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满意请采纳

㈤ 有谁知道法国的各种文化

法国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化国度。法兰西民族在历史上曾以其灿烂的文化艺术创造为全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法国政府历来注重保护和发展国家的文化遗产,在全国各地创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条件和环境。外国留学生或观光客都能与法国人一样平等享受各种文化设施。

广播电台

RADIO

法国广播公司旗下集中了所有法国国营电台,如:FRANCE INTER 法国国内台、FRANCE INFO法国连续新闻台、 FRANCE CULTURE 法国文化台、RADIO BLEUE 蓝色台、FIP台、LE MOUV 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

在私营广播电台方面,综合电台主要有:RTL台、EUROPE 1欧洲一台、RADIO MONTE CARLO(蒙特卡罗)台;此外还有许多专业音乐台、主题台、社团电台、地区台以及以FM调频波段播送的各种外国文化台,其中包括:LATINA台、CLASSIQUE古典音乐台、OUIFM台、NOVA台,等等。

广播电台的频率常常会因接收地区的不同而变动,相关电台的频率可以在当地报纸中查找。

新闻报刊

PRESSE

法国的报亭和新闻书刊店里共出售2300多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报刊杂志,其中包括全国性或地区性日报、周刊和专门杂志。地区性新闻报刊很受欢迎,因为从中可以获得与当地生活相关的各类必不可少的信息。在大学校园里一般设有大学新闻报刊亭(OFUP),可按优惠价格办理报刊杂志的订阅;其网站为: www.ofup.com。

法国人普遍喜欢阅读。无论在上下班乘坐地铁,还是在出门旅行乘火车、飞机或其它公共交通工具时,经常会随身携带书刊,随时抽空阅读。据调查统计, 36%的法国人每天购买阅读一种日报。法国共有七大全国性日报-例如:《世界报》、《解放报》、《费加罗报》等;此外还有160份地区性日报和周报,全国每年的报刊发行量为90亿份。

书籍

LIVRES

法国的图书出版业很发达。例如,根据统计资料,1998年全国共出版书籍47 168种,其中24 514种新书,22 654种重印图书。同一年,法国311 家出版社的图书总销量达到4.15亿册。

法国各大出版社都采纳了经济实用的袖珍版图书,使图书价格降至每册6欧元左右,成为普通人都能承受的消费品。尽管图书发行业经历了很大的演变,许多大型超市都纷纷设立图书专柜,对传统的街区小书店的生存形成一定的冲击,但由于法国政府的某些文化事业保护政策-尤其是图书价格措施,使法国各地城市-特别是巴黎-的街区小书店得以继续存在。法国最大的图书和文化产品连锁商店FNAC遍布各大城市,是一个在法国人人皆知的文化用品超市。此外,法国每年在巴黎和外省要举办许多以书籍为主题的各种展览活动,充分反映出法国人对书籍和阅读的浓厚兴趣。

图书馆

BIBLIOTHEQUES

法国的图书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在大学图书馆方面,除了每个院校自己的图书馆之外,全法国还设有84个通常和国际大型图书数据数据库联网的大学校际图书馆和专门资料中心。另外,法国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也极为发达,共有2000多个对所有读者开放的公众借阅图书馆。任何居民,无论国籍身份,只要凭有效身份证和住所证明(电费或电话发票)即可在住所所在的街区图书馆免费注册巴黎借书证。借书证为本市所有市立图书馆通用。凭证即可免费借阅图书。借书证须每年办理延长。此外,也可在市立图书馆办理音乐影像带租用证,只要一次性支付数额不高的年度订费,即可借用各类音乐磁带、光盘和影像带。

设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BNF)为法国规模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典藏极为丰富;它同时又是国家版本图书馆,收集了法国的所有图书出版物。国家图书馆除设公众阅览室外,还专门设有研究阅览室,专对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开放。国家图书馆目录可通过互联网查阅,网址为:www.bnf.fr;此外,法国国家图书馆的电子书库GALLICA也已投入试验运行,可供网络远程查访,地址为:gallica.bnf.fr。

博物馆与文物

MUSEES ET MONUMENTS

法国共有7000多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每年吸引参观者达几千万人次。其中仅卢浮宫博物馆、凡尔赛宫和奥赛博物馆就每年接待观众将近1500万人次。法国的大多数外省城市也都至少有一家或多家博物馆。

此外,法国还有1500多处对公众开放的文物,每年参观人数达8百万人次。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参观人数最多,每年达6百万。除此之外外,法国还有 38 000多处受到法国文化部保护的历史性建筑。法国的国立博物馆通常星期二闭馆,所以在去参观之前,最好应先暸解清楚开放时间。

电影

CINEMA

法国是电影的“故乡”。现代电影技术于1895年诞生于法国。目前法国的电影业依然十分活跃。1998年法国共生产电影148部,电影业投资额占全世界第二位。此外,法国电影业与欧盟各国伙伴合作摄制的电影也愈来愈多。

尽管和世界其它各国一样,电影业受到电视的剧烈竞争和挑战,法国各地的4600多家各类电影院每年还是能吸引观众1.7亿人次。

艺术电影、试验电影、大学电影俱乐部与电影资料馆等不同机构大力推介各种丰富多样的新老影片,还经常组织电影节和各类活动。法国各地电影院的放映节目通常按周安排,每星期三更换节目单,既是推出新片的日子,也是各类电影杂志的出刊日。法国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的票价约10欧元左右,大学生可享受减价,只要4至5欧元;每星期三的票价减半;此外,各连锁影院还有各种减价优待措施。

戏剧-歌剧

THEATRE-OPERA

法国的国家剧院、国家戏剧中心、国家舞台和其它私营剧场每年总计演出5万多场节目,吸引8百多万定期观众。除了巴黎市及其郊区和外省城市的戏院外,还有诸如阿维侬(Avignon)等地的著名戏剧节,全国各种规模的独立剧团有一千多家。法国的大城市都有一个歌剧院,用于演出舞蹈、音乐会、古典和现代歌剧。

戏剧演出的票价因剧目和场内座位的不同而差异极大,可以从10至60欧元不等。所有剧院都对大学生实行优待价,并有各种预定优惠形式。许多城市还对同一天内看两场演出者提供半价优惠。相关的信息可与当地城市的旅游观光服务处联系。

音乐

MUSIQUE

法国全国共有16 200名音乐和歌唱艺术家,250个音乐、抒情艺术与舞蹈节以及8700名综合文艺艺术家。除那些最著名的艺术家在大型演出场所和知名俱乐部演出外,各种音乐艺术节、小型俱乐部甚至咖啡馆则安排接待各类乐队作轮回演出。每年夏季的第一天为法国的音乐节(Fête de la Musique),各类专业和业余乐队和音乐爱好者都会纷纷走上各大城市的街头,以各种风格的音乐和歌声迎接夏季的到来。

文化节

FESTIVITES

除了传统的节日之外,法国各地在全年-尤其是夏季,还设有各色各样的文化节,例如:一月:昂古莱姆连环画节;三月:互联网节;四月:博物馆之春;布尔日之春音乐节;6月21日:音乐节;六月:电影节;七月:尼姆FERIA音乐节;马尔西亚克爵士音乐节;贝尔福尔摇滚音乐节;巴黎夏季街区节日;八月:洛里昂克尔特人节日;九月:文化遗产日;里尔旧货市场;十二月:雷恩跨音乐节,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化节日充分反映了法国各地区丰富而悠久的民间节庆传统。

体育运动

SPORT

除了各大学或高等院校自己的体育运动场所之外,法国各地城市还有众多的公共综合体育馆设施。几千个体育运动协会遍布全国,只要出示一份时效两个月的医学体检证明并缴纳很低的会费,即可注册成为会员,参加训练并享用各种体育装备。体育协会的注册手续通常在每年六月份和九月份受理。此外,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市立游泳池,收费低廉,一般在周末和晚间对公众开放。

电视

TELEVISION

电视是法国人的首选娱乐活动。法国人每人每天平均收看电视的时间为3小时15分。

法国的电视业随着近几年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法国目前共有130多个电视台。国营的“法国电视集团公司”旗下包括:全国性综合台 FRANCE 2 法国二台、下设13个地区台的 FRANCE 3 法国三台、以传播知识和教育节目为主的独立台 FRANCE 5 法国五台;此外它还拥有法国和德国合办的ARTE文化台的股权。在私营电视台方面,主要有综合频道TF1法国一台、音乐频道 M6 法国六台。这些都是为全国性的免费电视台。每家每年只支付一项和拥有电视机相关的税-视听税(redevance audio-visuelle)。

除此之外,法国还有不少收费电视台,例如:

- CANAL PLUS 法国四台为全国性私营台,在法国市场上拥有660万订户,此外还有690万国际订户;

- 20多个全国或地区有线台;法国35%家庭已和有线网络连通,有7.1%家庭订用有线电视节目;

- 一大批卫星传播电视台,如Canal Satellite卫星频道、TPS卫星频道,等等;

- 法国还有两个专门对外的电视频道:TV5频道和CFI法国国际频道。

㈥ 法国电影发展史

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馆的“印度沙龙”,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十部主题简单的一分钟影片(《婴儿喝汤》(Baby eating his soup)、《大墙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个观众,后来每天有2500个。

用让-吕克·戈达尔的话说,如果卢米埃尔兄弟是最后的印象派,那么乔治·梅里爱就是新艺术的第一个诗人。在他的摄影棚(他内心是个赌徒),他再造了新闻事件,拍摄了一些魔术电影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公众很喜欢它。同一的公众随之追捧路易·弗亚德的神秘电影系列《芳托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法国出现了印象派电影,像马赛尔·莱皮埃等电影导演偏爱简单的有大量感觉和跳跃性的虚构叙事组成的故事,这在当时很常见。

1924年,一种象征性的先锋电影加入了印象派电影。这次先锋电影由“达达运动”的雕塑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曼·雷组成,他们放弃了叙事来创造正式的视觉诗歌,如费尔南德·莱热的《机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尔和他的《一条安达鲁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银幕不仅能够被看见,而且也能够被听到。在法国,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带来了诗歌现实主义,后者导演了《亚特兰大号驳船》(L’Atalante),这是他的代表作和这次运动最华美的表现。让·维果去世之后,朱利恩·杜维威尔和马塞勒·卡内使诗歌现实主义电影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最终,让·雷诺阿的电影随着1939年的《游戏规则》(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兴盛起来。

这部“幻想剧”表现了处于二战边缘的法国社会的问题。它拍摄于1939年7月,引来嘘声一片。几周之后,二战就爆发了……

占领期的法国电影

最有天赋的电影导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华的导演的出现,如罗贝尔·布莱松、马赛勒·卡内,后者拍摄了占领期的第一部伟大电影《夜间来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难融入超自然力的电影,来避免处理一些时代话题。但是有一个例外: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

战后的转变

二战后,法国电影并没有恢复往昔的光辉。然而,有四位电影导演仍是出类拔萃的:让·雷诺阿、马克斯·欧弗斯、罗贝尔·布莱松和雅克·塔蒂。

拒绝传统电影的布莱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总是使用非专业演员。他逐渐把音乐从他的电影中过滤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当作插科打诨的灵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个被荒诞统治的诗意世界上进化着。

1956年,《上帝创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开来。这种对淫邪的颂扬宣告了未来新浪潮的大胆。

新浪潮

多亏了轻便的新摄像机和易感光胶片,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们离开摄影棚到外面去拍摄。带领一个最小的剧组,他们拍摄得很快,预算很低。他们选择每一项大胆的技术,拒绝按场面调度的经典规则去拍摄,完全自由地表现当代话题,贴近他们所关注的东西。

在法国,克劳德·夏布洛尔是第一个拍摄新浪潮长片的电影导演,这部影片即是摄于1958年的《漂亮的塞尔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赞誉来临了,特吕弗在嘎纳国际电影节上由于其第一部长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导演奖,它讲述了一个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让-吕克·戈达尔拍摄了这次运动的主导影片《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是一个罗曼蒂克和铤而走险的青年的谢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吕弗编剧。

新近

接下来的数十年,既有新浪潮传统又有新的电影导演的出现,比如七十年代的贝特朗·塔维尼埃,、亚伦·科诺、 克劳德·米勒、莫里斯·皮亚拉。

七十年代对于新的电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包括伊莎贝尔·阿佳妮和热拉尔·德帕迪约。伊莎贝尔·阿佳妮不经常出现在银幕上,但是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玛尔戈王后》(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热拉尔·德帕迪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种类型,从《跳华尔兹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飞,到根据法国作家左拉的小说《萌芽》(Germinal)和巴尔扎克的小说《夏蓓尔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编的历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关注美丽图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时代:《歌剧红伶》(Diva)中的阁楼变得像尚贾克贝内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儿的嘴巴一样著名。年轻一代的偶像是吕克·贝松,他的《碧海蓝天》(The Big Blue)达到了另类电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员克里斯蒂安·克拉维埃在影片《时空急转弯》(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国电影提供了一块独一无二的作者调色板:阿兰·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内、让-保罗·拉珀诺(《屋顶上的骑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丽叶·比诺什主演)、贝特朗·塔维尼埃和克劳德·勒鲁什(《爱的勇气》(Le courage d’aimer)),同时不要忘了新一代电影导演,他们的代表如:阿诺·德斯普里钦、劳伦斯·弗瑞拉·巴博萨、马里恩·弗诺克斯、托涅·马歇尔、帕斯卡尔·费兰和马修·卡索维茨……

㈦ 有没有知道古代电影院是怎么的

古代电影是从中国皮影戏开始的,当时的影台很简单也很小,就是马路上谁时谁的,可以摆的,后面用灯火照着,大师们在下面推动皮影道具。入位后收钱

然后就是无声电影,是以胶片速转产生的电影效果,就好像你快速翻动书本一样,产生不同画面步进。但是很遗憾声音的缺乏,但是买票就是入场门口直接给钱,没有票据凭证的。影台就是一块白布,影机从反面摄像,但是坐在前面的观众看着就是正的了,影机是手摇制动,和气动两种

㈧ 我想知道哈尔滨大多数电影院的名称地址~

新东北电影院
新东北影城正式落户哈尔滨爱建百联购物中心,负责人刘英表示,新东北影城是由中影集团公司和沈阳电影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200万兴建的,共有6个厅,810个座席,其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音响和放映系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电话:0451—88000044

华臣影城
哈尔滨新哈一百楼上的电影院,正常票价是30元,可以办理一张会员卡,存100元就行,100元可以正常消费,出示会员卡打八折,接受会员电话订票.周二是半价,10:10分有一场是一元的电影,87127040 ,有学生证的半价.
影城建有7个国际标准五星级现代化影厅,总座席1100余个。采用国际先进的放映及音响设备,全数码多制式立体声、环绕声设计,超重低音,具有强烈的临场感和震撼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电影空间;影厅内的坐席采用高起坡、体育场阶梯式设计,180度无遮挡超大视野;厅内配备完全符合人体力学设计的高靠背座椅,可以轻松缓解长时间静坐的疲劳感,并设有残疾人专用座椅。此外,华臣影城还特设多功能影院,可用于举办会议、首映式、影视沙龙、影星见面会等活动。

金安天马影城
金安天马影城则将目标瞄准了冰城的高端人群。负责人谢轶提到影院的豪化装修,言语中带着一种自豪感,称他们聘请的是台湾设计师,在影城的大堂及影厅的整体装修上采用的都是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座椅均采用符合人体力学设计的著名品牌沙发式座椅,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

哈尔滨万达国际影城
位处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万达商业广场电影城三层。
哈尔滨影城建筑面积7386平方米,8个影厅。共计2097个座位。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232号万达商业广场电影城三层
电话:0451—85981777

太平区:太平文化宫、太平电影院(后迁至南直路上新影院处,更名为天鹅影院)、松江电机厂俱乐部、龙江电工厂俱乐部、哈一机俱乐部、三铁俱乐部。
道外区:民众电影院、龙江剧场、
哈尔滨市京剧院—8385026 道外区南小六道街137号 七道街1线
黑龙江省评剧院—8398714 道外区北三道街19号 1线头道街下车
哈尔滨市评剧院—8684826 道外区南十六道街222号 十六道街1、54线
黑天鹅电影娱乐中心—8360025 道外区景阳街196号承德广场3、4、28、72、107、109线
新闻电影院—8322621 道外区景院街374号 景阳街107、109线
靖宇电影院—8681231 道外区靖宇街176号 十六道街1、54线
红星电影院—8685273 道外区北十六街48号 十六道街1、54线
松光电影院—8381941 道外区北三道街127号 1线头道街下车

南岗区:哈尔滨电影院、秋林俱乐部、
国际博览中心剧场—3641471 南岗区海关街博物馆7、10、13、16、21、58、64、78、86、101、103、104、109、111线
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2653744 南岗区中山路228号工人文化宫2、21、28、82、86、101、103、109、111线
哈尔滨市少年宫—3644391 南岗区红军街27号博物馆7、10、13、16、21、58、64、78、86、101、103、104、109、111线
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3644845 南岗区西大直街158号哈铁路局55、81、82、104、107、110、111线
北方剧场—3635161 南岗区西大直街1号博物馆7、10、13、16、21、58、64、78、86、101、103、104、109、111线
和平艺术电影院—3643305 南岗区奋斗路385号 秋林2、8、28线
长虹电影院—2621807 南岗区奋斗路55号革新街7、8、18、63、109路下
黑龙江省京剧院—3643524 南岗区中山路工人文化宫2、21、28、101、103、111线
亚细亚电影院—3643954 南岗区奋斗路414号 秋林2、8、28线

道里区:哈尔滨影剧院、马迭尔影院、友谊宫剧场
哈尔滨市话剧院—4619655 道里区兆麟街60号 66、80、106线银行下车
黑龙江省歌剧舞剧院—4618897 道里区森林街兆麟公园15、16、23、101、102、113、114线
哈尔滨音乐厅—4616955 道里区红专街10号高谊街9、21、67、75、105、112线
哈尔滨朝鲜民族文化宫—4601603 道里区建国街120号民族文化宫15、20、25线
儿童电影院—4682350 道里区工厂街76号儿童影院2、14、16、101、102、103、105、104、110、64线
东北电影院—4614765 道里区西九道街37号七道街64、101、102、103线
兆麟电影院—4616420 道里区西七道街55号七道街64、101、102、103线
银都电影院—4501034 道里区新阳路24号安升街5、15、20、22、66、75、113线
顾乡电影院—4307515 道里区乡里街169号 顾乡5、15、58、59线

香坊区:建承厂俱乐部。
香坊电影院—5661356 香坊区司徒街12号桦树街2、3、68、69线

动力区:轴承厂文化宫、电机厂文化宫、林大俱乐部。
哈尔滨建筑工人文化宫—2105368 动力区哈平路38号安乐街9、10、55、56、62、69、18、75、81、101、102线

平房区:厂子俱乐部。
太平区文化宫—7672474 太平区东直路342号太平文化宫4、6、52、53、66、76线
天鹅影剧院—7683229 太平区南直路608号桦树街19、51、53、65线
哈尔滨最老的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路337号的和平电影院,原名敖连特电影院,始建于1908年。它是晚清时期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的5座影院之一,也是迄今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现存时间最长、历史最久的电影院。
影院原为沙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于1908年佛办。其建筑为典型的欧式风格,面积1447平方米,剧场内为上下两层。现有固定座席706张。
该影院时跨晚清、民国、伪满和新中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1915年该院由某意大利人经营,1934年由一日本人和一法国人备资经营,其名称一直未变:1945年"815"光复后,被苏联领事馆接收,后归苏联影片输出公司经营,仍沿用敖连特电影院名称。1951年苏联政府将该影院移交给我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2年由哈尔滨市文教局接管。1955年改名为和平电影院。

㈨ 世界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类型,来历及拍摄过程和制作人员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参考资料:http://www.in70.com/zt/ztwz-887.html

㈩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院美国洛衫矶的!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院是美国洛杉矶的“电气剧场”,建于1902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院是莫斯科艺术电影院,建于1911年。

阅读全文

与1919法国人在河内建立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