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八佰的历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师长孙元良之命率420余人,对外宣称有800人,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自己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从此闻名中外,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被誉为“八百壮士”。
(1)800电影里面手的是哪个仓库扩展阅读:
在《八佰》中是没有绝对主角存在的,这种做法对于电影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劣势是电影从头至尾都缺乏了一个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们,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差,但你却又很难说他们哪一个人是电影的核心,这终究使电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诟病。
然而另一面,这样的群像处理也使观众得以多角度走进了这部电影,当人们看到这些身为战士的小人物如何在这场战争中逐步蜕变,看到河对岸的普通民众从隔岸观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热血,其实作为观众在情绪上也开始逐渐升温,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用单一的悲壮来煽动观众的爱国情绪,而是从不同视角为出发,让人真正洞悉以这场战争背后的血与泪。
㈡ 影片八百的拍摄地在哪里
《八佰》拍摄地点:宁波、苏州。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800电影里面手的是哪个仓库扩展阅读
《八佰》评价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
“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㈢ 八百电影里的仓库还在吗
资料显示,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一个营大约420多号人退守四行仓库,选择此地的原因也是极为特殊的,除了四行仓库本身易守难攻外,就是为了让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国军人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园的牺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惨无人道。
㈣ 八百讲得什么故事
很显然,电影《八佰》想表达的是:民族大义和人性光彩。电影表现的抗日战争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当时,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军占领,国军已撤退,仅留下一个营400多人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日军一个师团有上万,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战斗力强。
赌场伙计阿飞往日流里流气,此时则像一个侠客,机敏地躲过子弹过了桥。就在他接近仓库大门时,连中两枪,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几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鼓足力气,把电线辊子扔向受军......
他们与四行保卫战牺牲的战士一起,浴火重生,实现了人性的“涅槃”!电影《八佰》也由此实现了对“弱国悲剧”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艺术化的品位。
谢谢关注,若您对这一话题感兴趣,请分享作者为您奉献的深度描述。
㈤ 电影八佰四行仓库还在吗淞沪会战遗址在哪里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段悲壮的历史,在上海关于这部电影的纪念馆有下面这些,大家可以直接去参观,详细了解一下当初的历史全貌,最后勿忘历史,要记住这些烈士。
建于1931年的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
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四行”。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上海对它进行了整修,并在仓库中设立了“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春闷室”。
陈列室分隔成两间,入门稍小的那间类似厅堂,里面有一谢晋元的半身雕像。扰宴
陈列室中的内容主要分四部分,分别为“淞沪抗战,喋血浦江”、“八百壮士,坚守四行”、“孤军生涯,英雄悲壮”、“英名不朽,精神永存”。
根据参加过四行仓库战斗的老兵介绍,部队跟着谢晋元进入四行仓库时,他曾对大家说的一番话。
谢晋元问士兵们:这是什么地方?有人说这是四行仓库,有人说这是88师的司令部。
谢晋元说:“这里不是缓森银四行仓库,也不是什么司令部,这里是我们400多人的坟墓。”
作为淞沪会战中最具特质的一场战斗,四行仓库的外墙上,至今仍可见斑驳的弹孔。
而在电影上映之后,有很多人也自发来到了位于上海苏州河边的四行仓库旧址,献花缅怀先烈。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登陆后迅速扑向宝山等地。如今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正是当年宝山战场的旧址。
当年的抗日英雄姚子青正是在此地率六百官兵与敌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全营将士壮烈牺牲。
公园内至今仍保留有“姚子青抗日牺牲处”的纪念碑。
而且位于公园东部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则是全国唯一一处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主题纪念馆。
展馆外墙上,“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淞沪战歌、两个用铜管缠绕而成的巨大的绳结,象征着全国各方抗战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巨大能量。
同仇敌忾、一致抗战的《结1937》,以及展馆内征集到的一件件文物,都如实讲述着那段血与不屈的过往。
地处上海市虹口和闸北交界处的柳营路、同心路、水电路的交叉口的八字桥,如今看来是一座平平无奇的水泥桥。
但在淞沪会战中,确实一处见证历史的存在。
1937年8月9日中午,一辆日本军车突然闯进了虹桥机场的大门,化装成保安团的中国正规军果断开火,把开车的大山勇夫中尉当场击毙。
那时的上海已经是待点燃的火药桶了,而虹桥机场事件终于将引线点燃。
8月13日下午4点,在八字桥进行前进搜索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第3大队踩中了中国军队事先埋设的地雷,日军随即向柳营路上的87师阵地开火。
得到命令的87师随即全面发起进攻,八字桥就这样成为了淞沪会战最初的战场。
昨天电影《八佰》的票房已破20亿,这一段热血而悲壮的往事也通过电影印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今天依然可以寻找到些许踪迹。
当你漫步上海街头,有机会见到这些已经成为风景的历史,不妨放缓脚步,读一读介绍栏上的文字,也许会从那段往事中获得一些力量。
㈥ 电影八百简介剧情介绍
1、《八佰》简介剧情介绍: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坦局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2、《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辩租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让灶让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