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是德国的一部电影,讲述了罗拉为解救男友曼尼而发生的三种不同故事。这是一部创新艺术形式的电影,以时间循环和蝴蝶效应情节进行故事叙事,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配乐,被称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影片节奏快,色彩鲜明,引人入胜。
“游戏之后也就是进行游戏之前”电影开头的一句话,就道出了电影的内核。女主罗拉的男友曼尼混黑社会,为黑道大哥交易之后,因为罗拉没能及时来接他,他在去坐地铁的时候,弄丢了交易得来的十万马克。如果二十分钟后,他没钱给大哥,那么他就生命堪忧了。
所以罗拉为了拯救男友,必须在二十分钟内弄到十万马克,她只能不断奔跑争分夺秒,而奔跑的起点被当做是游戏的开端。电影在罗拉开始奔跑下楼梯的一段运用了动画的手法,将动画与真人电影融合在一起,这既展现了一种新颖的剪辑手法,也巧妙的凸显了电影的主题。
罗拉第一次奔跑,她打算向父亲借钱,却没想到父亲居然一顿斥责她,并告知她自己并不是她的亲生父亲,罗拉没能借到钱。走投无路的曼尼只能去抢劫超市,罗拉成为共犯被警察击毙。然后游戏重启,罗拉再次从家中奔跑,然而这次她被楼道里的狗主人绊倒影响了奔跑速度,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开始发生,因为罗拉提前预知而躲避了耽误时间的事件,从局埋而导致与她见过面的路人的人生都发生了改变。导演用定格照片快速剪辑的手法拍摄出了路人的一生,经过罗拉的每次奔跑,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观众应接不暇,使影片的趣味性增强了不少。
罗拉第二次奔跑仍然没能救下男友曼尼,她挟持父亲从银行抢劫到了足够的钱,然而曼尼却被急救车撞死了。第三次奔跑,罗拉躲过了路上的一切障碍,这次她没有去抢劫,而是决定到赌场去赌一把。而这次,她不仅成功赢得了十万马克,男友曼尼也意外逮到了拿走丢失钱袋的流浪汉,将钱送到了老大的手中。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罗拉在奔跑,奔跑的镜头带给观众快速而刺激的视觉感受,而在大篇幅的高频率移动镜头中,影片也穿插着路人故事,给观众不同的体验,并且有效的缓解大量运动镜头给观众带来的疲惫感并给提供磨腊铅给观众新奇的吸引力。关于路人们后半生的镜头,影片运用了照片快速播放式的叙述方法,在快速的影片节奏中既不显得突兀,也清楚得交代了路人的故事。
影片在运动镜头中,完美得运用了推镜头。在罗拉被枪击倒地后,镜头推向罗拉的双眼,这种凸显主题和细节的方法,“强迫”观众注意罗拉的心理,进而过渡到罗拉与男友交谈的“平行世界”,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印象。这种带动观众关注影片内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现过很多次,在罗拉奔跑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人,在罗拉与路人发生交集时,镜头从远处推向主体,展示了影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影片的另外一种运动镜头的运用也令人赞叹,旋转镜头的运用,全面的展示着罗拉的慌乱,不安,让观众对罗拉的关注更加细致入微,并且旋转镜头的运动,与主题的静止形成了对比,制造了一种紧张急切的气氛。在运动镜头之中,影片也同时运用着静止镜头与之呼应,片中曾两次以上帝视角的俯视拍摄方法拍摄罗拉的奔跑,静止的镜头与俯视拍摄相结合,观众站在一个冷静的角度去观察罗拉,缓解着高频率运动中的紧张情绪,也更加突出的展现着主题的运动。
影片呈现的是暖色调,并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红色带来刺激,紧张的感受,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罗拉与曼尼回忆时,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调,更能让人体会到罗拉与曼尼不幸遭遇的绝望心情。
影片的背景音乐,三段侧重不同,第一段的背景音乐更侧重于快速,带动观众的紧张心情,而后两段则增加了趣味性,且更富有节奏感,让观众随罗拉的脚步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带动观众去体会情节。
这是一部运用了复杂蒙太奇和精彩的镜头语言的经典作品。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罗拉不知道瞎好奔跑了多少次。如果一切重新来过,我们是否有如她一般重新奔跑的勇气;如果我们就此跌倒。我们是否还有站起来继续奋斗的坚持?罗拉快跑,最终拯救了爱人,我们也要努力奔跑啊!
随笔
㈡ 急走罗拉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疾走罗拉》是1998年上映的德国电影,由汤姆·提克威导演。弗兰卡·波滕特,莫里兹·克雷多主演。本片讲述罗拉为帮助男友筹集10万块钱而发生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㈢ 罗拉快跑电影深度解析
《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影片讲述了男主角曼妮是柏林街头混混的故事。走私交易完成后,地铁上丢失了10万马克的现金。如果不能在原时间把现金交给老板,就会被追杀。
为了救男友,女主角罗拉不得不在20分钟内得到10万马克。影片采用三段格局,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觉。
电影一开始,首先给观众的不是画面,而是恐怖的音乐,然后艾洛特的一句话出现在音乐暂停中:“我们不应该停止探索,我们所有的探索最终都会回到我们的起点”;
然后秒表的声音响起,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钟来回摇摆,然后钟固定在画面中,背景音乐的声音加快,场景给观众一种恐惧的感觉,让观众紧张。
然后拉镜头,画面俯视,快速行走时钟出现在画面中,镜头向后移动,然后固定在时钟装饰石狮上,然后张开嘴,画面一黑,好像我们被吞没了,画面的声音仍然快速紧凑,然后被带到另一个忙碌的世界。
画面中有快速移动的人,最后镜头固定在一个中年男子身上,然后中年男子把足球踢到空中,然后人群移动,电影的名字出现在画面中。这种快速变化的人群和足球飞向空中的声音给了人们强烈的视听冲击......
㈣ 对于非常规电影《罗拉快跑》,该如何评价
对于非常规电影《罗拉快跑》,我将从6个元素进行评价。
第一个元素:枪在第一个段落中曼尼持枪抢劫超市,罗拉被迫持枪协助曼尼;第二个段落中罗拉持枪挟持父亲抢了10万马克。两个段落中罗拉和曼尼都持有手枪,导致他们其中一个必须死橡逗搏亡,这并非巧合,也不是连锁反应的结果。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可以选择解决事情的方式。其次,枪本身就是暴力的象征,通过暴力来实现目的往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第二段落中曼尼走出电话亭时盲人妇女消失了,注定曼尼的死亡。盲人妇女是曼尼的“守护者”或者“贵人”,她的“任务”就是帮助曼尼认出拿走钱袋的流浪汉。因此,罗拉实现目标的优势策略就是要改变与偷车男孩相遇的方式,从而确保盲人妇女成功“指引”曼尼追回钱袋。
㈤ 电影罗拉快跑没看懂,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哪种结果是真的
《罗拉快跑》之所以受追捧 其叙事结构绝对是一大亮点 作出不同的选择产生不同的结局扰桥判 细节对结果的影响 所谓缓改“重复内容”并不是在浪费胶片凑时间 而是不消晌同叙事角度的需要 叙事结构的成功正是本片最大卖点
㈥ 奔跑的红发罗拉是哪部电影里的角色
《罗拉快跑》
导 演:
主 演: 弗兰卡•;波坦特、赫伯特•;克纳普
影片类型: 剧情片
地 区: 欧美
假如要为本片寻找定位,称它为“电玩世代的电影”是最恰当的。本片的创作精神在好几方面与时下以十几岁年轻人为主体的电玩世代如出一辙。第一,活在当下,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因此,他们不会思前想后,一切做了再说。本片女主角劳拉在接获男友曼尼的电话,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十万马克,于是念头一转,就直奔她的银行家父亲要钱。她不会先打电话联络,确定父亲在不在银行,也不会思考跟她关系不好的父亲,是否一定肯马上给她一大笔钱,总之“要就是要”。第二,一起向前冲。本片的主要内容是“跑”,不顾一切向前冲。年轻力壮的最大本钱不是“思考”而是“行动”。第三,错了重来。本片将同一事件用三个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质上就是电玩精神的发挥-这次创新不成换个方式再来。年轻人有的是不断犯错,所以他们在采取行动的当时不加思索,但他们并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会影响别人的一生,就如劳拉在快跑过程中碰到的多名途人,在短短十数秒中便改变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㈦ 是有部电影叫《罗拉快跑》吗
有~~~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 TOM TYKWE 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此片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观众跟着剧情全场喊叫并欢声鼓掌。
导演:TOM TYKWE 汤姆提克威《意外的冬天》《一脸死相的玛丽亚》
编剧:TOM TYKWE 汤姆提克威《意外的冬天》《一脸死相的玛丽亚》
摄影:FRANK GRIEBE 法兰克葛力比
配乐:TOM TYKWE 汤姆提克威、JOHNNY 强尼克林梅、REINHOLD HEIL 兰候黑
主演:FRANKA POTENTE 法兰卡波腾、MORITZ BLEIBTREU 莫里兹布雷朵
剧情:
我们不可放弃进行探索,探索的终极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就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
―― T.S.Eliot
只有二十分钟,必须筹出十万马克,并需狂奔穿梭于城市中拯救爱人。她做到了!这个女孩凭着她的热情打破环绕周围的固定规则及世界存在的既有标准。如果说爱的力量可以移山,那么她真的可以。罗拉开始快跑。 柏林,夏季某日,罗拉和曼尼一对20出头的年轻恋人。
曼尼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他惹出一个天大的麻烦,竟然把走私得来的10万马克赃款弄丢了!而且他的老大20分钟之后就要来拿回这笔钱,懦弱的曼尼只好向罗拉求救,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就只有二十分钟,钱到底在哪里,如何救命?
罗拉开始快跑!
罗拉快跑......为自己而跑,为曼尼而跑,为爱情而跑。
《罗拉快跑》中的三段开场,都是从红色电话的特写开始。她接到曼尼自暴自弃的电话:"你老说爱是万能的,爱能在20分钟内变出十万元吗?"听完,罗拉就下定决心要帮助自己的男友。
电话一挂,她立刻行动,跑过母亲身旁,技巧性的转场,相信这个转场是会被载入电影史的。画面一拉变成动画片,罗拉快跑下楼梯,经过喋喋不休的邻居,以及他那只凶狠的狗旁边。
镜头拉回现实世界,罗拉跑出门外伫立在柏林的大街上,开始了她的这段快跑旅程。前两段的结局都非常的戏剧性,但导演独到的编导功力让第三段的结局出现一个大逆转的局面。
《罗拉快跑》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在片中没有任何事是被承认的,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与震撼的电子音乐,势必将迷惑所有的观众。
㈧ 影评篇——《罗拉快跑》
电玩精神与剪辑精神的交织
——简评电影《罗拉快跑》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经过剪辑的艺术载体。《罗拉快跑》被定义为“电玩时代的电影”,因为该电影的创作吵神精神在好几个方面与新一代年轻人为主体的电玩的精神如出一辙。该电影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导演。讲述了一个叫做罗拉的女子,因为男友粗心的弄丢老大的10万马克,为了拯救爱人,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帮助男友得到20万马克。整部电影贯彻了三个主题:1.活在当下2.一起向前冲3.错了重来。
第一,活在当下,指的是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因此,他们不会思前想后,一切全都是做了再说。本片女主角罗拉接到男友曼尼的电话后,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十万马克,然后念头一转,就直奔她的银行家父亲要钱。她不会先打电话联络以确定父亲在不在银行,也不会思考跟她关系不好的父亲是否一定肯马上给她一大笔钱,总之直接做。第二,一起向前冲。本片的主要内容是“跑",不顾一切向前冲。年轻力壮的最大本钱不是“思考”而是“行动”。第三,错了重来。本片将同一事件用三个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质上就是电玩精神的发挥,这次创新不成,下次换个方式再来。电玩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玩家扮演一个角色,不断闯关,每一关都有被消灭的可能,和人生不同,电玩游戏般会有三条命,条命OVER了,还可以用第二条命、第三条命去继续闯关。人生则只有一条命,玩完了,不可能再重来。
电玩游戏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成幻在《罗拉快跑)冲得到了真实影像的诠释。这种诠释和漫画改编成电影不同,它奉行的是电玩的内核,也是所谓新新人类的精神。这即便算不上电影在形式上的一次革轮碰肢命,也可以读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电玩内核在大银幕上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同时,这种体现和它的意众群体产生了强烈的互动,在互动中产生出新的震撼。就像那种叫作“深水炸弹"的酒(把一杯白酒放在一杯啤酒中),很容易就能使人陶醉。
除了电玩精神之外,《罗拉快跑》还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精神,虽然表面看起来眼睛会小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因为影片在快节奏、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切换背后,其表现的主题却非常简单清晰。《罗拉快跑》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腊世镜头,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用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件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肉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
技术时代的来临赋予电影无限发展可能,于是《罗拉快跑》应运而生。虽是技术的象征,但是处处皆是导演工匠精神的所在,正如我们的法学精神,不断进步但是不离宪法大纲,不断发展但是围绕民生。
㈨ 看懂《罗拉快跑》蒙太奇想不懂都难
《罗拉快跑》就好像是一种蒙太奇的结合体。整部电影中,使用了非常多的蒙太奇手法对电影进行处理,使电影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影片梗概: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圆皮胡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影片开头,罗拉和曼尼通过电话交谈,采取了颠倒蒙太奇的方式。先展现故事的现在时状态即罗拉爽约,曼尼打电话找她。然后再回去介绍这通电话的始末,也就是曼尼丢钱的过程和罗拉丢车的过程。彩色现实与黑白回忆交织表达,尽管打乱了事件顺序,但仍是清晰明快地交待了故事的开始。
当罗拉挂断电话后,她房间的电视上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的镜头。这种隐喻蒙太奇将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含蓄而形象地暗示观众接下去的故事情节也像这些正在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环扣着一环。
接着,罗拉在脑海中寻找借钱人。一个动画人物拉开记忆之门,罗拉的身体开始旋转,旋转中不断切橘拦换罗拉亲朋好友的照片,照片切换的速度由快到慢,照片上的人物由混乱到清晰。这是导演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罗拉内心的思索、闪念以及罗拉情绪由纷乱到清晰的过程。照片最后定格在了父亲。父亲的握稿摇头也是以隐喻蒙太奇的方式暗示观众罗拉借钱过程的艰难。
影片中三段不同结果的段落发展的时间也就是故事中曼尼给罗拉规定的时间,是10分钟。在这10分钟内,罗拉每次的奔跑情节都有所不同,罗拉、曼尼、推婴儿车的妇女、梅耶叔叔、父亲、警卫、银行女职员、偷自行车的男人、流浪汉,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变的只有罗拉的母亲。导演通过这种重复蒙太奇的叙事方式和对比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表达了罗拉对于爱情的执着,不停奔跑。
对于部分间接关系人物的命运改变,导演并没有进行完整的叙述表现,而是通过照片蒙太奇的方式,将几张照片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故事,表达了这些人物的命运。尽管是一种极简的表达,但由于是在对比蒙太奇这样的一个大框架之下,仍然显现出了一种类似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艺术魅力。
对于主要人物的叙述,导演采用了多种叙事蒙太奇手法,使整部影片在叙述主要内容时脉络清楚,逻辑连贯。也正是因为叙事蒙太奇的使用,《罗拉快跑》将整部影片的主要情节表达得更为明白易懂。
首先,在单独人物的叙事中,影片呈现的是一种自然流畅,朴实平顺的连续蒙太奇方式。沿着某一个人物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发展顺序,有节奏地进行连续叙事。
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罗拉、曼尼、罗拉的父亲,这三条线索是同时发展并列表现,分头叙述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罗拉借钱的这样一个大框架之下。这种同时异地的平行蒙太奇的使用集中了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表现,大大加速了影片的节奏,有效地表现了拯救曼尼的紧张情绪。
另外,影片中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也被频繁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罗拉、曼尼、钟表三者的交互上。罗拉不停地奔跑是电影的主线索,这条线索同曼尼在等待罗拉的10分钟内的行动以及广场上钟表的运行两条线索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而三次奔跑中,主线索罗拉的发展往往对曼尼这条线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这三条线索是相互依存的,但在最后仍会汇合在一起。这种叙事方式很容易引起悬念,造成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能够有力地调动观众的情绪。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发现《罗拉快跑》是以表现蒙太奇为大框架,架构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探索的世界。而在表述的过程中,导演采用了多种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给了观众一个不一样的导演眼中的罗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