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来历: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纳册没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青龙节亦称春龙节,春耕节,万神都会、土地神诞日。来历: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上巳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来历:洞纳上巳节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姿搭。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端午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是古人向龙族祭祀的,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来历:端午祭龙习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天的天象有关。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古越人以龙作为部族保护神,自比是龙的子孙,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在每年仲夏端午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压邪攘灾、祈福纳祥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七夕节: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来历: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中元节:中元节,俗称鬼节,又叫七月半、亡人节、盂兰盆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民间百姓都会把收成的新米拿出来供养、祭祀自己的先祖,这也是孝道的传承。 来历: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徇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中秋节:中秋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来历: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来历: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冬至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冬节”、“长至节”、“短至节”、“亚岁”、“一阳节”、“贺冬节”、“肥冬”、“喜冬”、“履长节”、“豆腐节”等等,每个名称,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来历:冬至, 是周代出现的,到了唐朝开始成为节日,盛行于唐宋时期,相沿至今。据记载,冬至这天,日影最长,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这一习俗一直沿用到汉朝仍是如此。西汉时期,冬至被称为“冬节”。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俗称“腊八” 。来历:自先上古说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是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腊八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也是传统节日。来历: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故又称年三十晚。来历: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Ⅱ 三国大时代汝南城在哪里
这是三国大时代的地图。
汝南在武当村的上方裂谨,襄肆亏基阳的右上方,许昌空陵的下方。
Ⅲ 三国时期颖川汝南在哪里
汉末三国时,颖川主体部分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汝南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Ⅳ 老君庙火车站
如今日益发达的交通,火车更新换代,从老旧的蒸汽机车到如今的高铁,做过多种火车,也见过很多的火车站,但是都比不上老君庙火车站,让我记忆最为深刻。
2020.10.10第三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开幕式走红毯仪式举办在汝南.宿鸭湖,现场看到崭新的宿鸭湖火车站,我更怀念破旧的老君庙火车站。这是我心中的,儿时的火车站,那时是八十年代物资匮乏、交通不便,小学阶段上早自习的路上,我们成群的孩子在星月的照亮下,结帆森磨伴同行,火车的鸣叫声是我们的陪伴,常常悠闲前行的我们,一听到火车的鸣笛,会开启狂奔的节奏,与火车赛跑,赶在火车到来之前,全员通过道口,否则会被火车隔开我们的态斗同伙,等上10多分钟,才能继续前行。那时的火车靠燃煤提供动力,还装满十多节车厢,很长很慢。狂奔过去后会停下来近距离欣赏火车穿越身边的震撼。经过火车站会看见很多的装卸工人等待着小火车的到来,这将是他们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
那时的农村没有电视,方圆几个村庄没有电视看,在周末的晚上,我们会有成群结队的伙伴一路欢歌笑语,挤到老君庙火车站去欣赏小小的黑白电视播放着丰富多彩的节目,老君庙火车站承载着我儿时的快乐,美好的回忆。
到了下雨天,泥泞的路面儿让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行走困难,一旦走到老君庙火车站,倍感轻松。这里的地面干净硬化,全是小石头,还有洁净的水坑,我们会在这里停下来,冲冲洗洗,甩去沉重的泥巴,干干净净的走在求学的路上。
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中学春物阶段的我常在累了,烦了,不开心的时候走向火车站,沿着那长长的轨道走向远方,欣赏着阳光下绵延远方的火车轨道如同行走在自己人生的路上,虽然漫长、遥远但总是一直行走在路上,不断地向前、向前……
Ⅳ 汝南在哪里
一: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县。县城西距驻马店市区30公里。县境南北长57公里,东西宽40公里,总面积1475平方公里。西部边界与遂平县、驿城区、确山县接壤,北部与上蔡县为邻,东部与平舆县相连,南部与正阳县毗邻。县城距省会郑州市210公里。
二:汝南县辖汝宁、金铺、留盆、王岗、梁祝、和孝、老君庙7个镇和三里店、三门闸、板店、张楼、罗店、韩庄、官庄、常兴、余店、三桥10个乡,2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县政府所在地汝宁镇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2万。
Ⅵ 北宋时汝南城在哪里
在今驻马店市
汝南县是驻马店下辖县,亏如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枝孝,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以来,距今已有猛空稿2700多年的建城史。 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
Ⅶ 2018国庆汝州都有啥好玩的汝州什么好玩的
国庆马上就要来了,想好去哪里玩了吗?这个时节,最好玩的事,莫过于去踏秋,去赏叶。这些东西汇聚到一个地方,那就是汝州,河南汝州,就是那个美丽的国庆游玩小城。今年汝州的不少景点还免费啦!现在又多了不少可以玩耍的地方啦!
汝州自驾线路:
郑州方向:市区→郑少洛高速→林桐高速→汝州东下→汝州
洛阳方向:市区→二广高速→宁洛高速→汝州市区出口→汝州
平顶山方向:市区→宁洛高速→市区出口→汝州
南阳方向:市区→二广高速(洛阳方向)→郑尧高速→市区出口→汝州
许昌方向:市区→永登高速→宁洛高速→市区出口→汝州
旅游线路:
旅游南线:汝瓷小镇+硕平花海+九峰山
旅游北线:风穴寺+怪坡+马庙湖+弘宝汝瓷文化园
这里,人少景美,除了九峰山和怪坡,汝州的其它景区都不收门票哦!汝州市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五市交叉地带,距离这些城市距离均不超过200公里,车程2个小时以内,堪称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新兴旅游城市。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途径之地,汝州的文化底蕴厚重绵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汝瓷文化已经成为汝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汝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秉承着“旅游+”的发展理念,打造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汝州境内的绝大部分景区对游客都免费开放,新时代的汝州正以最奋进的姿态,朝着“城市后花园”的目标前进,敞开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
山水画廊——九峰山
有“浓缩山水画廊”之称的九峰山,相传曾是玉皇大帝的九个女儿因贪恋人间美景,幻化而成的九座山峰。
主峰海拔900多米,以翠林幽谷、奇峡碧水、天然溶洞、原始栎林为自然特色;又有楚长城,四寨山等春秋战国时期颇具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
如今,一座依托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汝州深厚滚瞎滚的地域文化而兴建的山地休闲度假型景区,正在迎接万千游客的到来。
景区地址:汝州市寄料镇平王宋村,与鲁山县西北交界处
景区票价:门票80元、船票60元(可选)、观光车30元(可选)
曾以一毛钱电影票价创过亿票房的82版《少林寺》在当年可谓万人空巷,除了李连杰精彩的武打表演,其取景地位于汝州的风穴寺也为电影增色不少。
风穴寺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中原四大名刹之一。虽为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的风格。
寺内有上下两个塔林,跨元明清三代共83座古塔、重檐歇山式的佛堂殿阁、不计大余其数的碑刻造像···被专家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四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悠远意境。
景区地址:汝州市区东北9公里骑岭乡(免门票)
硕平花海
还记得芒果综艺《摇啊笑啊桥》中战无不胜的硕平花海恐龙战队吗?那架魔性的网红桥摇出了2亿人次的点击量,也摇红了汝州的硕平花海。
汝州硕平花海是一个花卉面积达3.2万亩的省级田园项目,可以置身于各色花海,赏山花烂漫,看云卷云舒。
其研制开发的“网红桥”不到一年已经在全国获得了超高的人气,《摇啊笑啊桥》就是湖南卫视和硕平花海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一档激情澎湃的对抗节目。
除了摇红全国的“网红桥”,硕平花海在以前游玩项目的基础上,又新增添动物园、游乐场等诸多儿童游乐项目,让你带孩子度过一个欢乐的小长假。
景区地址:汝州市蟒川镇境内,距离宁洛高速汝州站出口4公里处(免门票)
水上乐园——马庙湖
号称汝州的“红海湾”、“新马泰”,国际范儿十足的马庙湖是汝州最佳的水上乐园。
马庙湖四面环山,是汝州主要的淡水湖之一,流域面积达92平方公里。湖面平静,湖水清澈,你可以带着孩子划船湖上,看碧波荡漾,也可以垂钓湖边,讨一份闲趣,还有各种各样的水上娱乐项目,让你一次玩儿个够!
景区地址:汝州市骑岭乡马庙村(免门票)
在汝州有这样一个地方,“上坡骑车不用蹬,开车熄火照样行”,想停下来都难,这里就是怪坡。
汝州的怪坡景区全国罕见,既有全国最长的单体怪坡,又有天然连环,首屈一指的“姊妹怪坡”,被誉为“中原最大怪坡”,其“上如乘风扬帆,下如逆水神败行舟”的奇特现象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寻奇探秘。
除此以外,怪坡四周群山环绕、清泉侧流,景区内殿阁高塔、苍松翠柏点缀其间,是一个集观光、度假、寻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景区地址:
汝州市骑岭乡雪爻村
1、18周岁以下免门票
2、贫困户凭本人有效证明(本人身份证及贫困户明白卡等)享受免门票
3、成人票30元/人(原价40元/人)
汝瓷小镇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胎体细腻,其釉薄莹润似玉、非玉,被誉为“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传世汝官窑瓷器更是不足百件,被人视为稀世之珍。如今的汝瓷褪去了皇家光环,从宫廷走入民间,正逐步从观赏瓷转向实用器,而汝瓷小镇作为汝瓷产业化的代表引领了这一潮流。依托于宋代窑址群的历史积淀和汝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汝瓷小镇正逐步成为具有汝州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小镇,是一处集文物保护、生态旅游、非遗传承和艺术创新于一体的文化高地。
地址:汝州市汝南产业集聚区西南部,蟒川镇严和店汝窑遗址附近(免门票)
弘宝汝瓷文化园
作为一家专门研究、开发仿古汝瓷和现代工艺瓷的产业龙头,弘宝汝瓷还创建了集产品开发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国家2A景区,弘宝汝瓷文化园,让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汝瓷的拉胚制作过程,感受穿越千年的汝瓷非遗文化。
恰逢十一旅游黄金周,弘宝汝瓷文化园不断推出旅游特惠,凡是在国庆期间到弘宝汝瓷文化园参观的游客,都可以免费获得汝瓷杯子一个,惊不惊喜!心不心动!那就快来吧!
景区地址:汝州市大峪镇班庄村(免门票)
半扎古寨
“古树涌泉凫鸭,小桥流水人家”,明明是一座北方的古寨村落,却处处涌动着江南水乡的灵秀,淳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让这座风光旖旎的半扎古寨美了三百多年。
走在古寨中,你可以看到修于明代的双孔石桥,仍飞架在寨南的万泉河上;建于乾隆年间的关帝庙如今还保留着戏楼和大殿;还有清同治年间修建的寨墙——万泉寨和40多处清代民宅。曾经的古道重镇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古迹遗存,历经岁月流转,古韵依然。
景区地址:汝州城南约17公里蟒川镇半扎村(免门票)
山中秋色
古寺清秋
秋叶烂漫
特色美食
汝州烧鸡肥而不腻
猪肉灌肠色香俱全
超薄粉皮光洁如玉
汝州羊肉汤
汤质优美·营养丰富
Ⅷ 郑州市上街区汝南路艺术宫2楼在哪里
您好,郑州市上街区汝南路艺术宫2楼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汝南路,距离郑橡闹尘州市中心约7公里,距离郑州火车站约梁禅4公里,距离郑州国际机场约20公里。汝南路艺术宫2楼位于汝南路与弯薯汝河路交叉口,距离汝河路约200米,距离上街区政府约1公里,距离上街区人民医院约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