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百科 > 香港电影哪里来的剧本

香港电影哪里来的剧本

发布时间:2023-04-11 19:31:10

『壹』 电影的标志

以香港电影标志,举例子如下。

1982年电影进入现代化,标志就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诞生。

我对香港电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这个时段的电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视野中。

最早进入我视野中的香港电影是成龙的功夫喜剧,《A计划》、《警察故事》、《飞鹰行动》等等。之后陆续还有《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喋血双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枭雄片。

这些电影几乎就是我最早对于电影的认识,算得上是启蒙意义,而即便今时今日这些电影仍旧能够吸引到我。

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不断反思一个问题,香港电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结论是,原因有两个:

一、香港电影绝少取材文学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编自漫画),电影剧本都是原创;

二、剧本很多时候都是现拍现写(即是香港人称的「飞纸仔」),有时甚至无剧本拍摄(不仅仅王家卫如此)。

《阿飞正传》(1990)

这在全世界的电影业中都是罕见的,好莱坞、日本、欧洲都不可能有这种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是如此为之(正是要以此与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法国旧电影传统决裂)。

电影之于文学作品,它首先是一种感知,观众是先从影像中产生感知,产生快感(有强弱之分),然后才会产生认知,继而形成一种意义。

换言之,它是从感知到表意的一个过程。文学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从文字符号中产生一种表意系统,然后才会慢慢产生一种感知。

再简单点说,电影是快感在先,意义在后。无有快感,毋论意义。伯格曼、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无论有多么复杂的表意,但首先他们都会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极端的《假面》《蚀》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对真理性问题(终极表意)始终纠结不放的戈达尔,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识形态显露的电影中,都会有最强烈的感知表达方式。

香港电影即是因为这种绝对「原创」的剧本写作法以及各种阴差阳错(电影工业机制、历史缘由、文化传统、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构造等)的原因,准确的把握到了这种电影的特质。

一切以创造感知为第一要义,这在哪怕最小众、最文艺的艺术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电影对于文学/文字符号的决绝放弃,造就了影像表达系统的无限丰富性。

香港电影的类型也是完全依据感知与快感出发,我印象中最深刻最历久弥新的香港电影类型──英雄片、赌片、三级片(包括情色风月、施虐残暴两种)、鬼片──都是将感知,将生产快感放在第一位,将意义留在其后。

『贰』 我想问问大家,一般电影制作的剧本来自哪里,是导演自己找故事改篇还是找人改篇从别人哪卖回来的还会有

剧本来源途径如下:
1、导演或者编剧从社会上找来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或故事为原型。
2、编剧自己创作的。
3、目前社会公开征集的。
4、从网络上挑选出来的。

『叁』 电影的原剧本在哪里找

找到不到 那些原创剧本 都在导演回剧组那 网上的只是详细的剧情 和剧本差太大 不死心可以慢慢找

『肆』 香港赌片的前世今生(一)

“为什么大家总是说‘吃、喝、嫖、赌’,为什么不说‘赌、嫖、喝、吃’?”

“因为赌最厉害,不管你怎么吃,怎么喝,怎么嫖,一下子都不会光的,可是一赌起来很可能一下子就输光了。”

“一输光了,就吃也没得吃了,喝也没得喝了,嫖也没得嫖了。”

                                ——古龙:《三少爷的剑》

赌片作为香港商业电影的一个类型,在上世纪最后十年,曾经风行一时,大行其道,更在票房上取得无数成功。这些影片以影坛偶像为主角,故事情节奇特,牌技花样炫目,骗术千术奇思妙想,故事充满娱乐性;尤其是许多赌片的高潮,集中在影片结尾“show-hand”决胜负的那场戏,情势逆转,跌宕起伏,局外有局、套中有套,主角光环笼罩,金钱美女在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赢得最后胜利,深受大众追捧。可惜,高潮来的快,去的更快,只不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赌片互相抄袭、情节雷同、缺乏新意,粗制滥造,随着整个港片的式微,赌片这一香港电影独有类型更为没落。近年来,赌片偶有拍摄,即使是《澳门风云》系列也取得一些票房成功,但整体仍是酒瓶装新酒,卖弄情怀,靠明星大杂烩圈钱罢了。

1. 起源

所谓十赌九骗,千赌一家,香港赌片的起源也得从骗说起。

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雷君曜撰绘图骗术奇谈四卷》全篇皆为各种骗术,按小说体形式述说,每集里收一骗局,所收甚多,至为奇特。

1971年,香港大导演李翰祥结束台湾苦闷生涯,转赴香港,重整旗鼓,以新国联的名义继续拍片,风格骤然由古雅敦重、谐趣怡然的古典大导演转为尔虞我诈、讽俗嫉世的寓言家,将从《骗术奇谈四卷》汲取的“营养水分”构思一些小品片段组织成以"骗"为主题的集锦片《 骗术奇谭 》。《 骗术奇谭 》中,李翰祥采用了两位街头卖艺的说书人串起整部戏,将市井风貌、坊间笑谈、性感调情共治于小品化叙事,开始影射现代城市的功利主义,揭示现代人的不择手段和物欲横流,表露香港人面临一种急速暴富形势下,迥然迷惘和不适应的心态,公映后大受欢迎,与《唐山大兄》、《新独臂刀》等武侠、动作片跻身年度票房榜前十行列。其后两年,李翰祥在大兴风月片的基础上,以骗钱骗色为主题,博采各类民间骗术段子,杂合70年代香港要素,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分别推出《骗术大观》和《骗术奇中奇》,同样票房斐然,成就骗术三部曲。

在李翰祥在台湾成立国联公司时,曾网罗了一位人才——张曾泽(1931年生,籍贯山东青岛,毕业于政工干校(现在的政治作战学院)影剧系,香港赌片的开创者)。张曾泽在台期间,曾执导 琼瑶 小说改编的《 菟丝花 》,一炮而红。1970年,张曾泽拍出自己代表作《 路客与刀客 》,并赢得当年 金马奖 优秀剧情片、最佳导演等奖项。在李翰祥离台后,张曾泽以《 路客与刀客 》被邵逸夫赏识,邀请赴港加盟邵氏签下了六部片约。1972年,作为曾经翰祥助手的张曾泽执导了由声名日隆的邵氏小生岳华和美艳女星 何莉莉 主演的赌片《 吉祥赌坊 》,在李小龙《精武门》、《猛龙过江》和许冠文《大军阀》等大制作的竞争下,净收百万票房,年度票房榜排在第13位,超过了排在21位的《骗术大观》,一时被捧为“邵氏新贵”。 《吉祥赌坊》本质上还是以赌为背景的邵氏动作片。讲述军阀混战年代,何莉莉与岳华饰演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吉祥赌坊掌管人何莉莉下嫁岳华。期间,其它地方恶霸豪强勾结官府也开设赌坊,诱使赌徒沉迷其中,结果家破人亡。两人幡然醒悟,认识到赌博对人的毒害作用,宣布停业,谁料却惹祸上身。岳华发奋练就一手精湛的赌术,决心以赌制赌,面对的赌坊一帮有权有势的恶势力,终于在一场浴血战斗中,慷慨捐躯,用两人的鲜血使众多赌徒猛醒。

《吉祥赌坊》是张曾泽在邵氏票房最为成功的戏,但相传张在邵氏待得并不愉快,一方面他与邵逸夫商定的水浒题材,特别是心爱的《大名府》那一段,被张彻一句“水浒任何桥段别人都不能动”全然霸走,只能舍弃《水浒传》改拍《吉祥赌坊》;另一方面邵氏仓促为戏,工厂化模式,只看重效益的势利做派,让张曾泽有些理想撞上现实的落差。同时,《吉祥赌坊》拍摄之际,张彻不但挖走了张的副导演午马(张曾泽不懂粤语,午马任其副导演兼翻译),同时还拉走岳华去演个大反派,让张曾泽有被挖墙角的痛感。这也造成张曾泽完成六部片约后毅然返台。

1975年,张曾泽邵氏片约的最后两部《恶霸》和《大老千》陆续上映,与《吉祥赌坊》合称张曾泽赌片三部曲。《恶霸》由李修贤、谷峰、胡锦、郑康业(叶德娴前夫)、樊梅生(樊少皇老爸)主演,讲述侦缉队长李修贤带领郑康业、樊梅生两大助手,设计对付开设赌场、走私毒品的谷峰。《大老千》是邵氏时期花费张曾泽最多心血的一部社会写实片,从73年开始策划直到75年才上映,张导掌握了大量赌场老千行骗的资料,并向此“行”前辈请较,因而把老千行骗的万般手法揭示等十分清楚透彻,构成了影片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影片难得以女性为主角,邵氏艳星陈萍以一位奇特美艳的交际女郎形象,施展美色诱惑代父报仇,方式出其入胜。《大老千》片中有很多花招,情节紧凑刺激,还有许多神奇令人难以置信的千术。张曾泽说:“我收集了很多方面的资料,并且也访问了许多内行人,希望能把老千行骗的阴谋揭示出来,一则可以增强影片的娱乐色彩,另外也许可以给人提高警觉。”(摘至《香港影坛》第93期)此外,需要提到的是,张曾泽赌片三部曲,三部编剧都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可以说倪匡和张曾泽都是香港赌片的拓荒者。

此后,张曾泽再未涉猎赌片,返台后于1977年拍摄个人代表作《 笕桥英烈传 》,于7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40周年上映,与《 八百壮士 》、《 英烈千秋 》、《梅花》并称台北的四大抗战片,张曾泽也因此获第十四届 金马奖 优秀剧情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等诸多奖项,跻身一代名导行列。

在香港赌片尚处刚刚萌芽之际,地球另一端的好莱坞一出手就达到赌片高峰。1973年12月25日,影片《骗中骗》在 美国 上映,讲述利用骗局报仇的故事。影片由美国影视地位卓著的 保罗·纽曼 和 罗伯特·雷德福 。《骗中骗》是两位大明星即《虎豹小霸王》席卷全球后的又一次成功合作,影片最终也获得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在内的七项大奖,可见受欢迎程度。

《骗中骗》采取了小节式的结构,用幕剧拍摄手法,分为七环:赌徒、圈套、下饵、设套、赌马、出击、上钩,整个故事便如行云流水,任意自然。 罗伯特·雷德福 饰演的虎克原本是一个烂赌无品的骗子,为了给搭档路德报仇,同时也是给自己解套,找到最优秀的失意落魄的亨利•康夫( 保罗·纽曼 饰演),两个人招募众多人手、设下一个豪华错综复杂的赌局。当年第一次观影结束后,第一感觉让人感觉无比畅快,深为编剧的巧妙构思所折服。

《骗中骗》在全球的成功,极大的启发了香港邵氏名导程刚的思路,据此创作了经典的《赌王大骗局》,一举奠定了赌片以两方仇怨展开大赌局的剧情基构。该片被很多人认为是香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赌片,同时也奠定了程刚作为赌片奠基者的江湖地位。

程刚,1924年4月4日在安徽寿县出生,十三岁与家人失散,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一度在孤儿院生活(后在赌片《流氓千王》,又名《三山五岳》中,描述一小段主人公在孤儿院的生活),在大陆曾经干过图书馆门童,因对话剧和电影深感兴趣,通过图书馆涉猎了有关书籍,也为以后从编剧入门奠定基础,1938年参加新安履行剧团,在各地演出话剧宣传抗日,1942年在重庆加入中艺剧团,战后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设计,1948年首次编写话剧剧本《空庭夜雨》。1949年移居香港开始电影编剧工作,此后历年写过粤语、国语、闽南语电影剧本300百部(从小学辍学到编剧300部,绝对的天才!)。1951年就开始执导生涯,先后指导《断肠母子心》、《春到人间》等电影,1963年正式加入邵氏公司担任编剧,为李翰祥、胡金栓等编写剧本,后兼任副导演,到1968年才再次独立导演电影《神刀》。1970年程刚执导的《十二金牌》获得第九届金马奖优秀剧情片奖,并斩获年度票房榜榜眼位置,开始受到邵氏重用。其后,邵氏投资四百万巨资,耗时两年,动员邵氏旗下顶尖女演员,于1972年拍摄完成程刚代表作《十四女英豪》(此片以杨门女将为背景)。

此片是程刚的才华与心血结晶,战争场面浩大、群打或单打设计精妙,特效惊险精彩,其时,当时不到17岁的名导 程小东 (程刚之子),在该片中担任副武指和武师,开启职业生涯。上映后,影片再次票房大卖,仅次于如日中天李小龙的《猛龙过江》、《精武门》和许冠文的《大军阀》排在1972年票房榜第四,同时再次获得第十一届金马优秀奖剧情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一时风光无限。1974年,程刚编导取材于香港著名三狼案的巅峰之作《天网》(另外本案于1989年再次搬上银幕,命名为《 三狼奇案 》,由 郑则士 、 梁家辉 及 徐锦江 主演)。影片从节奏、张力到人物刻画和犯案过程的都体现了真实感,再次排在年度票房榜榜眼位置。

与张彻、李翰祥等邵氏名导数量可观、质量参差不齐相比,程刚可谓部部精心。随着程刚电影屡获成功,追求完美、不爱跟风且亲自编写剧本的程刚的拍片速度相比别的邵氏导演却越来越慢,票房虽高成本也高,许多演员喜欢拍程刚的电影,但也顾虑影响收入。受《骗中骗》启发,程刚很早就启动《赌王大骗局》前期工作,前后足足拍了三年,可以说是程刚耗时最多的一部电影,拍摄时真正在片场用了90多个工作日,也远超邵氏一般影片40个工作日的时间,初始也拍了两部影片的长度。据记者采访程刚,排的慢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当时剧本和赌片的题材未受到重视,屡次修改都无法通过制片,另一方面,演员顾虑收入,在组织人力上也耗费功夫,再加上程刚负气别人说他拍的慢,赌气故意慢着拍,导致《赌王大骗局》上映时已经到了1976年底了。(根据《南国电影》1976年第225期程刚采访录)

《赌王大骗局》讲述的是,沙通(宗华)是中国千年以来千王家族沙家传人,因师父被靠出千起家的彭天石(陈观泰)挖瞎双目陷害入狱,求助沙家老爷子,召集沙氏家族男女老少,以老千千老千、骗子骗骗子的手段对付彭天石为师父报仇,同时顺便将彭天石搜刮钱财用于慈善(此景桥段在《赌侠》中再现)。影片从一开始就进入高潮,扣人心弦、布局巧妙、步步深入,借鉴采用了《骗中骗》小节式的结构,同样用幕剧拍摄手法,共分了六个回合:术中术、骗中骗、千中千、错中错、计中计和王中王,精彩展示宗华和陈观泰的斗法,片中展示了赌术千术,听声判点,过目不忘,快手换牌等,极具新意,最后一场投注千万的大赌局和烟盒换牌戏法也运用得相当出彩。整部影片剧情结构完整,关系错综复杂,人物众多,节奏丝毫不乱,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仍称得上精彩。

可惜的是,这部程刚的精心之作,1976年年底前上映后碰上许冠文巅峰之作《半斤八两》,导致票房平平,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千赌片在《赌王大骗局》后未能马上兴起来。

时间很快到了1977年,香港娱乐圈爆发“银鸡案”,多名艳星涉及卖淫遭警方传话,轰动港城。邵氏闻风而动,邵逸夫钦点程刚指导此热门题材,考虑程导一向慢工慢活,容易超支超时,又委派楚原、孙仲两大名导协助,当年即完成上映了叫好又叫座的《应召名册》,再次跻身票房十强,程刚声威再次大震。尽管如此,程刚在一向讲究工业化、经济利益为第一的邵氏也面临“高高挂起”和“闲来无事”的窘境,邵逸夫也根本不担心被挖墙脚,因为别的公司也没财力能够承受的起程刚的“慢工细活”。身处巅峰之际的程刚苦闷于“英雄无用武之地”,陷入短暂的沉静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程刚后来身患中风埋下了伏笔,但关于程刚和《赌王大骗局》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未完待续)

『伍』 新片电影【扫毒】剧本谁写的

编剧: 陈木胜 / 文隽 / 凌志民 / 黄进 / 谭惠贞

陈木胜:
香港著名导演。早期在电视台曾担任过杜琪峰的助理导演,拍摄过《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等电视剧。1990年,陈木胜执导了自己的首部影片《天若有情》之后,受到徐克器重,执导了由其监制的武侠片《新仙鹤神针》。
陈木胜,香港天才导演,香港唯一一位古典派,学院派的导演。陈木胜早期在电视台曾担任过杜琪峰的助理导演9个月,拍摄过《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雪山飞狐在美国获得大奖,是华语电视剧第一次。)等电视剧。1989年,在没有具体剧本,只有故事概念的情况下(注:香港第一个没剧本拍摄电影的人当属陈木胜,此后,王家卫杜琪峰才开始没剧本拍摄电影),陈木胜执导了自己的首部影片《天若有情》。之后,受到徐克器重 ,执导了由其监制的武侠片《新仙鹤神针》。1995年的《旺角的天空》和1996年的《冲锋队怒火街头》的成功,使陈木胜成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动作枪战片导演之一。他的主要电影作品还包括《愿望树》、《我是谁》、《特警新人类Ⅰ、Ⅱ》以及《双雄》、《三岔口》等。近作《新警察故事》在内地打破了保持十年之久的合拍片票房纪录,并使得成龙大哥再次挽回了在全亚洲摇摇欲坠的人气。

文隽:
香港著名电影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前任主席。身兼监制、制片、编剧和经纪人等多重角色,且在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古惑仔》系列、《风云》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他都是幕后推手之一。近几年文隽又多了“作家”的身份,表现同样不俗。

凌志民:
《男儿本色》编剧。

黄进:
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毕业,主修电影艺术。毕业后组成工作室Define Creations,从事影像创作。短篇作品包括:《White》、《休克同好会》、《两花生》、《三月六日》等。
参展于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2010台湾金甘蔗电影节、新浪潮2011国际短片节、2012法国巴黎电影节。台湾金甘蔗电影节最佳剪辑、新浪潮国际短片节公开组最佳编剧。

谭惠贞:
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电影艺术系学士学位一级荣誉毕业。
修读电影之前用蓝天笔名,以作家身分出版过多本小说,包括:2008《开到颓靡》(短篇小说集)、2008《花葬》(长篇小说)、2009《海儿》(长篇小说)、2005《我跟寂寞恋爱》(短篇小说集)及2006《黑夜中的挑灯者》(长篇小说)以及2010年《遍地黄花》等多部文学小说作品。
2010年执导首部个人短片《私恋失调》( Lost together) 成为第一届香港国际聋人电影节开幕影片。
2012年执导及编写微电影《14号》入选HKIFF(香港国际电影节)城大作品选。
2012年执导及拍摄《野犬与猫咪》参加鲜浪潮国际短片比赛。
2012年执导及拍摄《野犬与猫咪》获得鲜浪潮国际短片比赛最佳创意奖。

『陆』 请问香港的古惑仔电影的剧本原型是一部小说吗是小说或者漫画改编而成的吗

古惑仔电影的剧本原型就是来源漫画,由于作者另外身份是社论家,古惑仔从漫画到电影,难免会掺杂一些对当今社会以及整个中国社会(包括港澳台)批判,你如果你有看近几年古惑仔漫画,你就会发现每期中页和后页都会有对近期事件相关评论,只不过漫画会更直白一些,更写实一些

阅读全文

与香港电影哪里来的剧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