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帮我讲讲早年的《公关小姐》的内容,女主人公叫什么
《公关小姐》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主旋律电视剧,广州本土电视剧在与香港电视剧竞争和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上千集电视剧竞争的过程中,《公关小姐》选取了严肃与通俗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广州人看香港电视,经历了一个起起浮浮的过程。而粤港电视人的竞争,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显示出刀光剑影。《公关小姐》选取了一个相当精巧的角度,就是把主角设计成一个来自香港的公关人士,这样一部吸取了香港电视连续剧优点的都市言情剧就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提出,香港回归的脚步正逐渐接近,人们对香港文化的了解正在一步步加强,这样的角度让《公关小姐》在与港产剧的竞争上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而同时,电视剧中的“广味”又使《公关小姐》的影响远不止在影视领域,《公关小姐》带旺了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同时又把广州的形象以及岭南的文化推向了全国。
全息广州
《公关小姐》几波几折
1988年春,我和钱石昌、林华忠、邝健人住进暨南大学专家招待所,开始为邝健人初始创作的六集《公关小姐》重新构思,决定用都市言情剧兼青春偶像剧的艺术形式作为包装,通过以七位年轻貌美的公关小姐的爱情生活为主线反映改革开放的重大主题。到1988年底,一部廿集的长剧《公关小姐》的文学剧本便完成了。1989年春节过后,剧本交到了导演黄加良手上。9月25日,实际长度为廿四集的粤语版在珠江频道播出,及时向国庆40周年献礼。一开播便好评如潮,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播到第八集,当天晚上广电厅值班室便收到两个厅级单位负责人的电话,认为第八集的主要情节取材于他们承办的一个慈善活动,剧情歪曲了该活动的性质,损害了他们的形象,要我们立即停播。我违心地上门检讨,并送上检讨书,承诺在普通话版进行修改。两单位领导见我态度诚恳,便也谅解了。可是年底省委一个会议上有一个六号简报,标题是《电视剧〈公关小姐〉无原则吹捧香港小姐,肆意贬低我党干部》,认为该剧将香港小姐周颖塑造得如此完美,而把中方派的副总经理塑造成保守形象,这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不久,刘炽台长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省委书记谢非要调看《公关小姐》的录像带,我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估计是那个六号简报引发的。我们都明白,如果谢非书记也持此观点,那么电视台将面临大麻烦。我决定独自承担责任,当即我在刘台长的办公桌上给谢非书记写了一封信,说是我自己为了强化戏剧矛盾,自作主张处理成这样的,如有失误由我个人承担。同时我亦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申述理由。录像带送出以后,我有点如履薄冰的感觉,导演黄加良也忐忑不安地等待宣判,我强作镇定地安慰他说:《公关小姐》肯定是有不足之处,但我自信是站得住脚的,有问题我承担,得了奖你上台领奖。大约半个月后,谢书记的秘书打来电话,说谢书记称赞《公关小姐》是好作品,只要把个别对负面现象说得过头的对白修改一个便可以了,他还指示迅速配成普通话,送全国播出。并说转告张木桂同志,他的信我看了,不用检讨。谢天谢地!
□张木桂(前广东电视台副台长)
■原景再现
一部戏在粤港电视剧的竞争中胜出
细数从前,广东电视台是从1978年开始恢复电视剧制作的,独立制作的《水乡一家人》、《燃烧的心》曾荣获飞天奖。继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九集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后》,广东电视台推出的全国第二部连续剧《虾球传》,也红遍中国。
当时的广州人还是以看本土电视剧为主,刚刚进入人们视野的连续剧成为人们入夜后的一个主要节目。而对于其他省市的观众来说,《虾球传》既是一部情节生动的电视剧,也是大家了解岭南文化的一个窗口。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开始利用电视天线收看香港台的节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从鱼骨天线到大锅盖,一直到卫星电视,香港电视一直在明里暗里抢夺着广东的观众。
已经退休的前广东电视台副台长张木桂回忆20世纪80年代,认为1986年算是本土电视的低潮期,从1983年开始引进海外剧集,到1986年播放《流氓大亨》时,收视率已经高达76%了,据说当时有一个个体户抱怨,在播放这部连续剧的大结局时,整晚就只做了五块钱的生意。可见港产电视剧已有让广州万人空巷的魅力了。
1987年,广东电视台的一班干将集中到南湖宾馆开会,确定了“以制作长篇(标准长度为20集)通俗电视剧、长篇通俗系列短剧(每周定期播出两集)为主,适量制作高品位的艺术片为辅的制作方针。”这次“南湖会议”的最直接的目的,就在于摆脱广东本土电视剧在粤港电视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夺回失去的江山,而轰动一时的《公关小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987年以后,广东电视台陆续拍摄了《过埠新娘》、《香港地恩仇记》等有广东地方色彩的当时所谓的“通俗剧”引起强烈反响,其中1990年推出的《公关小姐》,收视率是90.99%,如果说粤港电视人始终在无形的战场上竞争的话,《公关小姐》算是打了一个大胜仗。
很快,香港亚洲电视就购进了《公关小姐》这部戏,1990年2月14日的《广东日报》还刊登了一封香港观众的来信,这位在国外行医又顶住回归前的移民潮回到香港工作,并且在大陆购置了房产的观众热情称赞《公关小姐》,他说:“在日本电视剧追踪‘血缘’(比如《血疑》等)、香港电视剧讲述个人奋斗(比如《流氓大亨》等),广州的电视剧却带着清新之风,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背景,从而吸引了粤港两地的观众,这也体现了广东电视工作者的政治远见。”
一部戏给全国人民描绘了多彩而生动的广州
一直以来,中央电视台都相当支持广东台,而《公关小姐》是广东台给中央台的一份礼物,最初广东台不敢把这份礼物送到中央台去,当时广东台的副台长钮祖印记得曾经拿带子给北京的一些上级和同行看过,有些人评价说“生活腐朽”,这让他也有点顾虑,后来《公关小姐》在广东播放效果不错,在北京甚至先组织了媒体的人搞了一个“看片会”,一致反应不错,这才送到中央台。当然这份礼物是收费的。
正是这份收费的礼物,为广州做了一个形象广告,不用说先进的公关理念和酒店管理方式,不用说广州职业女性的风采,单是《公关小姐》描述的广州这个大都市的风情,既有酒店、商场、街道的繁华景象,又有江边吃艇仔粥、到老字号“蛇满王”吃蛇胆、排队饮早茶、过年逛花市等广州生活的点点滴滴,而且,虽然电视剧的主人公是酒店的七名公关小姐,但通过她们的男朋友把视野推向广州的个体户、出租车司机、农民大学生、军人、企业家等有广州地方色彩的典型人物,这就更足以让广州美美地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了一回脸。
《公关小姐》中也反映了广州出现的新鲜事,比如第一次“美在花城”的选举就在电视剧中有所表现,尽管这次“选美”作为失败的公关案例出现,但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相当清楚,也体现了广东人对待改革开放的清醒态度。
在《公关小姐》推出之前,以广州为背景的电影比如《雅马哈鱼档》、《给咖啡加点糖》、《街市流行曲》等,已经向全国和观众透露出了岭南的都市文化气息,而《公关小姐》和随后推出的《商界》更强化了岭南影视的这一特点。
《公关小姐》播放后,全国的许多地方都针对这部电视剧展开了讨论,有座谈会形式、有报纸讨论的形式,其中《中国电视报》专门开辟了读者讨论连载的栏目,其中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一位叫赵英的观众题为《和煦的南风》的文章颇有代表性,他在文章中谈到了对广东的认识,在经济上,“铁饭碗”打破,人际关系变化,粤港的交流增多等,他甚至认为把《公关小姐》称为“通俗剧”不妥,而应该是一部反映广州生活的正剧。
一部戏让一个行业开创出一个时代
何春晖在《中国公关的回顾与瞻望》一文中多次提到了广州的公关行业。1984年,广州的白云山制药厂率先挂出了国内第一块国有企业公共关系部的招牌,并注资120万元,开展公共关系活动,陆续举办了广州“白云杯”城市国际足球邀请赛,广州歌舞团也被白云收归麾下。白云制药厂的声名也随着足球和歌舞团的南征北战而威名远扬。1984年12月26日《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如虎添翼》的长篇通讯,报道了白云山制药厂的公共关系工作,并编发了“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公共关系”的社论。
广州的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也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公关的典范。
张木桂副台长介绍,当时中国大酒店公关部经理常玉萍被评为广州十佳青年,公关经理背后有哪些故事,广东台立刻请时任暨南大学校长秘书的邝健人深入到中国大酒店体验生活,然后编写剧本。原计划是四集,接下来改为六集,然后是十集,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的剧本长达30万字。
《公关小姐》这出剧在全国上映后,出现了导演、编剧甚至是演员都意想不到的一个结果,不少城市陆续成立了公关协会,企业成立了公关部,而这部戏甚至被当做了“教材”。很多业内人士忽略了背景,而对其中“技术”的成分相当重视。
黄加良导演说一直以来中国公关协会都会寄协会的报纸给他,他也记得自己曾经多次参加各个城市的公关比赛,和演员一起担任嘉宾或评委。
中国大酒店的副总经理戴玉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任职中国大酒店的公关部,当时正是电视剧《公关小姐》播得火热的时候,戴玉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开始担任公关部经理一职,也结束了“中酒”由外方人员或者是香港公关人员担任公关部经理的历史。这也说明当时广州的公关业已经有一定水准。
据戴玉介绍,《公关小姐》提到的具体公关案例,都是确有其事,但爱情故事却是虚构的。电视剧主人公是以中酒第二任公关经理常玉萍为原型,但其实集中了几任公关经理的故事。和实际情况稍有不同的是,当时的公关小姐服装没有那么漂亮,酒店里的许多工作是由各个部门协同完成的,并不仅仅是公关部功劳独享,这些可能是对公关小姐艺术地“拔高”的部分。
香港是在1963年出现了第一家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叫韦特公共关系公司。二十几年后的1986年1月成立的广东地区公共关系俱乐部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公共关系民间团体,1987年6月22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才标志着公共关系在中国得到了正式确认和接受。到电视据播放的时候,广州也掀起了一股公关学热,当时大学里没有合适的教材,戴玉还经常要到大学上一些公关实例的分析课。
『贰』 孙周是什么人
孙周,男,汉族,著名电影导演,主要作品有: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电影《心香》、《漂亮妈妈》、《周渔的火车》、《秋喜》、《非法操作》等。
孙周,中国影视导演、摄影师,影著名导演。从小喜爱绘画,15岁参军,1977年转业后分配到山东农业电影社担任摄影,1981年调入山东电视台,参与拍摄了《武松》、《高山下的花环》等电视剧,这两部剧
孙周
分获第一、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其执导的《今夜有暴风雪》获得1983年第3届金鹰奖、飞天奖的最佳导演奖。 1984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986年毕业后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导演作品有《给咖啡加点糖》、《滴血黄昏》、《心香》、《我的兄弟姐妹》、《周渔的火车》等,并主演过《冰上情火》一片;因《心香》获得第12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12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91年政府奖最佳影片奖、百花奖、1991年最佳摄影、最佳录音奖和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等提名、上海影评人协会影评人奖和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大奖,同时该片被评为1992年度十佳影片。其电影《漂亮妈妈》获2000年度“金鸡奖”、“政府奖”最佳故事片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上海影评会全国十佳影片奖,第二十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第二十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耐克铂克”奖最佳亚洲影片,并入围第五十届“柏林电影节”影展特别首映;2001年策划电影《周渔的火车》。最新参演的影片是2005年的《智慧风暴》和《神话》。
孙周
1977~1981年任山东农业电影社摄影师;1981~1984年任山东电视台摄影师和编导;1984~1986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987年后为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的导演、广东三九广告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创作总监。他的影视作品曾多次获奖。如:电视连续剧《武松》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电
视连续剧《高山下的花环》获1982年第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获1983年第3届金鹰奖、飞天奖的最佳导演奖;影片《给咖啡加点糖》获1987年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心香》获1991年政府奖最佳影片奖、金鸡百花奖、1991年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奖和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等提名、上海影评人协会影评人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法国蒙彼利埃电影节大奖,该片被评为1992年度十佳影片。 1985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广播影视系统优秀工作者,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广东省劳动模范,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中,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全国50名),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孙周
从事电影工作28年。执导的影片有《给咖啡加点糖》、《心香》(先后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录音奖,第十二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第九届法国蒙彼利埃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漂亮妈妈》(先后获第2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和艺术成就特别奖,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平壤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中国
残疾人联合会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奖”电影奖)、《周渔的火车》、《秋喜》、《我愿意 I Do》等。
1998年,孙周担纲出演陈凯歌《荆轲刺秦王》中的燕太子丹。其实孙周不想演戏,也自认不会演戏,孙周担心,燕太子角色太重了,剧本对该人物又写得很虚,怕演砸。陈凯歌就说:“你本人是导演,该怎么演你自己琢磨吧。”就这样,他只给孙周讲了一点戏,剩下就任由他发挥。由于孙周外表出众,气质不凡,那部片子下来,剧组的人赞不绝口,一位副导演还开玩笑劝孙周改行:“当演员多轻松,有钱挣,有人给穿鞋子,不高兴了还有人哄。哪像当导演,谁哄你呀!大事小事全你一人担着。”
“巩俐也给了我很大鼓励,”那段经历让孙周感触颇深,“陈凯歌和巩俐都劝我重回电影圈,使劲地推了我一把,我才又回来了。”紧接着就有了《漂亮妈妈》,巩俐低酬出演,以她自己的方式为孙导加油。这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今天既然我回来了,我就要很认真地对待我的电影,我是那么钟爱它。”
他的朋友陈凯歌、孙红雷都说过,孙周是个很感性的人,不论工作、生活、交友、处事,都凭自己的性
孙周
子。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因为他认为,在乎别人的评价,不是电影人的主要任务。“就像一部电影作品,在我手中时是有生命的,一旦成熟后走向市场,是不是被人喜欢,那是它的运气。”
孙周毫不掩饰自己对巩俐的厚爱,所以他将北村的小说《周渔的火车》改编时大动手术,一部一男两女的爱情故事成了一女两男的女人戏,“基本上是为巩俐量身定做的剧本,也是为了突出女性主题。”
孙周的作品,如从《漂亮妈妈》关注下岗女工开始,片中有一种极尽赞美女性的倾向。“我一向偏重于从女性的角度来看问题。欣赏女人,崇拜女人。”“我一向认为,女人是伟大的,女性的包容、善良和母爱,是母性的特质。这一观点首先源于我的家庭——我的母亲,和我姐姐,以及在我身边对我产生影响的女性。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是我描写女性时的源泉。”这些观点,令他的影片情节更加立体化,这一点,尤其反映在他的新片《周渔的火车》里。
孙周还是广州某杂志社的社长,某广告传播公司副总经理,参有股份。但这些都是副业,他的最终目标是让自己的电影进军国际。在他眼中,徐克很有成就,是中国武侠片的旗手,加上成龙,以动作片征服了好莱坞。最后李安靠《卧虎藏龙》打进了奥斯卡,摘走了近些年来华人电影第一块金牌,这是华人武侠片长期积累的结果。“李安代表大家领回了奥斯卡。这个奖,是华人电影的一个共同升华。李安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所以,作为电影人,只要把片子做好,其他与我们无关。”———这是孙周做电影的基本态度,也是他最理想的境界。
『叁』 什么是中国首部后现代电影
给咖啡加点糖是中国首部后现代电影。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启此面,即“映画”,是作品视觉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移动图像来表达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价值观,或各类大气模拟体验。这芹旁灶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嫌扮艺术形式。
『肆』 《情满珠江》播出27年,5大主演的生活现状怎样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1994年,35集爱情剧《情满珠江》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在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热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剧的5大主演集体爆红,影响了几代人。
而今27年过去了,这部电视剧仍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在网上的点击率依然相当高。剧中的5大主演,在经历时光变迁后,他们的生活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情满珠江》主要讲述了梁淑贞、林必成、张越美、谭蓉等一群知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命运的变迁。他们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创业等重要 历史 节点, 情感 、事业与人性的冲突和较量中,每一个人都有成长。
这部剧在国内开创了公开招标征选剧本的先河,策划人员多达8人,片尾曲《所有的往事》《我看见你的时候》《昨天的你,今天的我》由当红歌手甘萍、李萌、伊扬演唱。
该剧由珠江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联合出品。《情满珠江》原名叫《木棉树下》,后改为《大潮》《珠江情》,最后经多方讨论,才定下《情满珠江》这个片名。
该剧在表现主旋律的艺术作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堪称史诗般大制作。它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几十年来广东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是一曲高唱改革开放的赞歌,将主旋律、艺术性、可视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机基本在城乡普及,《情满珠江》的收视总数突破4亿,堪称天文数字。
《情满兄物珠江》热播后,囊括了无数奖项。它获得过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它还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女主角奖、优秀女配角奖,及第十二届“金鹰奖”优秀长篇连续剧奖等众多殊荣,可谓荣誉等身。
在《情满珠江》中,梁淑贞与林必成原是一对夫妻孝并,因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使得两人的婚姻破裂了。
梁淑贞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工程师,后又成长为女企业家,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这个角色塑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著名演员左翎通过自己细腻、生动、传神的表演,将梁淑贞塑造得栩栩如生。
左翎1963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育工作者。父亲从部队转业后,进入湖南的潇湘电影制片厂工作,左翎是名副其实的潇湘厂子弟。
1981年,18岁的左翎成为潇湘电影制片厂的一名专业演员。23岁那年,左翎接拍珠影厂的电视剧《一双绣花鞋》,与演员王建成因戏生情。
他是北京人,比左翎大8岁,1987年两人结婚,婚后长期处于分居状态。后来夫妻俩双双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才结束了分居生活。左翎与王建成育有女儿楚格。
1994年,左翎因在《情满珠江》中演活了女主角“梁淑贞”,一举夺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主角奖,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红的女演员之一。
成名后,左翎戏约不断,一年四季在外面拍戏。几年间,她又主演了《生死抉择》《悲剧发生之后》《永不分手》《目击证人》《飓风》等众多影视剧。
长期的聚少离多、夫妻事业的不对等,及教育女儿带来的分歧,让左翎与王建成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终两人平静友好地分手了。离婚后,左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1998年,左翎再婚了,丈夫姓陈,在广州经商。本来左翎对婚姻心灰意冷,加上害怕女儿受委屈,不打算再婚。但陈先生是一个心胸开阔的男人,不仅爱左翎,还善待她的女儿,这是左翎下决心嫁给他的主要原因。
由于没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左翎内心有愧疚,便努力在各方面弥补女儿。
2014年,左翎拍完电视剧《野鸭子》后就息影了,在家里一心一意照顾女儿,支持丈夫的事业。
2021年7月,左翎已淡出影视圈7年了,在家过着相夫教女的烟火生活。
在《情满珠江》中,巍子扮演的男一号“林必成”,替张越美管理工厂,后与张越美结为夫妻。
刚开始剧组在确定林必成的扮演者时,首选的尤勇、申军谊、陈宝国等一线男星,但当时他们的片酬至少要2000块钱一集,有的甚至涨到了4000元一集。
制片人与导演觉得成本太高了,必须将男一号的片酬控制在每集1000元以内。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找到了巍子。
尽管如此,巍子仍然是剧中片酬最高的演员,像左翎等女主演,每集片酬只有500元。
当时巍子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体制内演员,团里巧尘迹安排他演话剧,不让他接《情满珠江》。巍子看了剧本后,根本放不下这部戏,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砸碎北京人艺的铁饭碗,成了一名个体演员。
《情满珠江》热播后,巍子一举成名。这部戏也成了他事业的转折点,此后巍子戏约不断,接拍了《地上地下》《铁梨花》《打狗棍》《光荣大地》等众多热播剧,获得过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巍子原名王巍,是宁夏银川人,1956年出生。20岁时,巍子考入宁夏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话剧团。
1986年,巍子又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
巍子 情感 沧桑,有过两段失败婚姻。她的第一任妻子名叫夏立言,也是一名演员。两人育有儿子王紫逸。两人曾是宁夏话剧团的同事,后因聚少离多导致婚姻破裂。
后来巍子与著名女星史兰芽有过短暂的婚姻,因双方都有儿子,生活里多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烦恼。2001年,两人也平静地分手了。
巍子的儿子王紫逸现在也是一名演员,他不借助父亲的光环,努力在演艺圈打拼,已参演了《黄金时代》《日照重庆》《拆弹专家》等多部影视剧,是演艺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1年,巍子已经65岁了,依然活跃在演艺圈。但他没有再婚,至今单身一人。
《情满珠江》中,张越美早年投奔在香港的父母。上世纪80年代,张越美和父亲回大陆投资,在她插队的地方兴建电风扇厂。在共同管理工厂的过程中,她与林必成产生了感情,并结为夫妇。
张越美由著名演员王琳饰演,她对角色的拿捏恰到好处,让观众眼前一亮。
王琳1970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期间,王琳被学校公派到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留学,学成归国后开始拍戏。
《情满珠江》在全国热播后,王琳虽然没有获奖,但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名气。此后几年间,王琳出演了《乡下人城里人外国人》《找不着北》《光武帝刘秀》《难舍真情》《情深深雨蒙蒙》等影视剧。
其中,她因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扮演“雪姨”,再次在全国爆红。她在剧中的截图,成了观众喜爱的表情包,“雪姨”也成了王琳的代名词。
此后王琳一直戏约不断,相继推出了《法不容情》《走进八里堡》《上海往事》《啼笑因缘》《空房子》《笑着活下去》《色·戒》《五十玫瑰》《倾世皇妃》《有爱就有家》《美人无泪》《小时代》《宫锁连城》等众多影视剧,直到现在仍活跃在影视圈。
很多与她一同出道的女演员,人到中年后戏约很少,有的甚至没有戏拍,但王琳始终人气不减,佳作迭现。
在影视剧中,王琳出演了很多坏女人,于是一些观众以为她生活中也有心计,泼辣强势。其实现实中的王琳与角色反差很大,她温柔善良,有着小女子的柔情,身上没有半点坏女人的影子。
王琳有过一次失败婚姻,与前夫育有儿子王若。离异后,王琳独自带着儿子生活。单亲妈妈生活中有许多不易,王琳也想寻找一双坚强的臂膀依靠。
她曾在电视台做节目时,大方地表示自己想恋爱。可一个精致漂亮,又很有人气的女明星,带着儿子再婚,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2021年7月,王琳已51岁了,依然离异单身。
在《情满珠江》中,普超英饰演女主角“谭蓉”,这在戏中是一个反面人物。下乡插队时,谭蓉与张越美互相帮助,有着深厚友谊。张越美回大陆投资建厂后,谭蓉要求进厂里当管理人员,遭到了张越美的拒绝,于是谭蓉怀恨在心。
张越美与林必成结婚后,谭蓉为独占张家财产,与张越美和林必成展开明争暗斗,还差点导致两人婚姻破裂。
普超英将谭蓉塑造得惟妙惟肖,一举夺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配角奖,开始在全国走红。
普超英1960年出生于武汉,12岁考入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系统地学了5年舞蹈。1980年,普超英出演电视剧《美丽姑娘》,从而走进影视圈。
次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筹拍人物传记电影《毕升》,普超英有幸出演女一号“阿香”。普超英的形象和演技让人眼前一亮,珠江电影制片厂觉得她是可塑之才,便将她调进厂里工作。
接下来几年里,普超英主演了《乱世三美人》《出嫁女》《骚动的乡风》等影视剧。
1994年,《情满珠江》的热播,让普超英在全国走红。成名后,普超英的戏约更加频繁,先后推出了《女人花》《先结婚后恋爱》《叶问》《都市兄弟》《青恋》《梦想合伙人》《猎狐》《最美逆行者》《幸福从天而降》《天使请吻我》等众多影视剧。
从艺以来,普超英一共出演了119部影视剧,每年都有戏。她还因为在《女人花》中的精彩出演,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
据媒体报道,普超英是导演于得水的儿媳妇,当年拍《毕升》时,他将美丽知性的普超英介绍给自己的摄影师儿子。
后来网上传出消息,说普超英离婚了,至今单身。在接受采访时,普超英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目前她的 情感 状况不详。
在《情满珠江》中,陈锐饰演的“麦坚”是一位乡镇企业家,聘请梁淑贞担任企业的工程师。戏中的麦坚外形帅气,朝气蓬勃,很受观众喜爱。陈锐因为饰演麦坚,也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春天。
陈锐1961年出生于广州市,17岁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他身高1.79米,身材魁梧,外形出众。为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陈锐曾自费进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深造。
陈锐出道很早,23岁时就在影片《乡音》中饰演农村青年“明汉”而引人注目。紧接着,他又主演了《绝响》《街市流行曲》《乡民》《给咖啡加点糖》等多部影视剧。
因此上世纪80年代,陈锐就在中国影坛拥有一定知名度。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陈锐一直在拍戏,相继出演了《沧海雄风》《幸福不是毛毛雨》《恰同学少年》《乾隆王朝》《隋唐演义》《上海王》《如果·爱》《大陆小岛》《海棠依旧》《因法之名》《共和国血脉》等70多部影视剧,成了演技精湛的老戏骨。
陈锐的妻子茅海童也是一名演员,1969年出生于辽宁,比陈锐小8岁。茅海童毕业于广东舞蹈学校,后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
茅海童出演过《女人街》《复仇的女人》《混在北京》《我正年轻》《英雄无悔》《和平年代》等众多影视剧,还上过1992年《大众电影》的封面。
陈锐与茅海童结婚几十年,一直恩恩爱爱。
左翎、巍子、王琳、普超英、陈锐,这5大主演用自己的精湛演技撑起了《情满珠江》。该剧热播后,他们也集体爆红,事业和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然而爆红过后,这5大主演的人生命运各异。广大观众因为这部戏记住了他们,了解了他们,他们也对《情满珠江》心存感恩!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伍』 给咖啡加点糖的介绍
《给行者枝咖啡加点糖》是孙周导档敏演,陈锐、李凤绪等主演的电影,1987年嫌胡在中国大陆上映。
『陆』 求推荐几本关于礼仪, 关于人际交往, 为人处事的书啊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不要去看那些外国人写的书,看多了反而水土不服,本土文化需要国产解决,《厚黑学》、《这样说话你才有气谨颂场》、《人际交往的心理学》、《一分钟打动人心》、《唯念一分钟读懂人心》、《易经的祥山郑智慧》、《王阳明正传》等都是很好的、很实用的读物。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