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百科 > 年华给哪个电影用过

年华给哪个电影用过

发布时间:2023-03-30 08:03:40

㈠ 如何评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是个精致的艺术品,很多回我都想触摸它,但又不敢,因为实在太过精致。精致到你看一辈子,大约都不会厌烦,都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王家卫大约是一个优秀的社会学家,他把人际社交,人的心理看得有点透彻。我认为《花样年华》在影坛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大约很难有第二部艺术电影取代它的位置,能够把爱情将得如此迷人,是影片中有诸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惊奇和迷人。时间的表达,蒙太奇的组接,甚至服侍,甚至声音,太多了,《花样年华》大约可以用一本专著去解读,也真的需要一本解读这部电影的书。这篇文章,笔者想分享的是一个细分的主题:禁忌之爱。

《花样年华》实在太多精妙,遗憾的是我自己学识太过浅薄,不能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整理得非常系统,分享给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多读书吧!真心的希望中国电影可以更多地出现这样的好片。

㈡ 请问电影 花样年华讲述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故事 他和电影 2046 有关系没有!

是关于背叛与爱情。

周慕云和苏丽珍在各自被自己的爱人背叛后在一起希望了解各自爱人的心情和原因,但是爱上了对方。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

最终两人为了各自的家庭,选择结束。

而周慕云最终发现原来自己对苏丽珍的爱已经那么深,但是再也回不去了。他去了吴哥窟,将自己的心事留在那里。

《2046》和《花样年华》的关系就是他们都是一个导演拍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一定的延续性,但是万不可将他们看作前后集,他们想表达的主题其实很不一样。而此周慕云也非比周慕云。或许将《2046》里的周慕云看做是《阿飞正传》里的片尾梁朝伟饰演的那个角色的延续更为妥当。

你去王家卫吧吧!
我可以专门开个贴和你聊聊!

㈢ 花样年华电影解析

评论《花样年华》本应是至少一年以前的事,之所以现在才决定写一篇关于《花样年华》的文章,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没有任何信心将我的观点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尤其是以纯文字的方式来表达。即使是我边看电影边向朋友解释,也仅有很少的朋友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我费了点儿心思,加了几幅插图,希望能说得尽量清楚一点。但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指望哪怕是任何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同意我的观点,我不期待得到任何人的认同。 因为王家卫影迷也看不懂的他的电影。

看过不下十篇关于《花样年华》的影评了,大家谈论它的怀旧,谈论它的音乐,谈论它的摄影,谈论张曼玉的旗袍,谈论梁朝伟的影帝头衔,谈论王家卫……唯独没有人谈论过《花样年华》的情节,至少没有人深入谈论过。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但是故事情节的脉络却没有人详细讨论过,这对一部电影来说是很悲哀的,毕竟情节是一部电影最基本的元素。但王家卫的电影太特殊了,很多非王家卫影迷认为王家卫电影根本无情节可言,而王家卫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卫电影的情节为傲的。而《花样年华》呢,它的电影语言太过丰富和简练了,以至于连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在面对它时也显得不知所措。《花样年华》是遭到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唾弃的,“看不懂”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所以这是一部王家卫影迷也看不懂的王家卫电影。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看不懂也无所谓,体会体会感情也就可以了,但是我敢说,如果你没有看懂《花样年华》的情节,那你就无法真正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其实《花样年华》的情节并不复杂,造成它如此晦涩的原因大概有这三点:

第一个原因,王家卫。《花样年华》是一部由梁朝伟的表情来推动情节发展的电影!这样的电影也许是前无古人的。很难想象梁朝伟的几个眼神就构成了影片情节的支架!而这当然是王家卫的构思。很多人对梁朝伟得到戛纳影帝感到很不屑,说他凭本色演出就拿了个影帝,或者说这个影帝头衔是戛纳评委补偿给他的,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很遗憾??你根本没有看懂梁朝伟在《花样年华》里演什么。如果你愿意再看一遍《花样年华》的话,我建议你什么都别管,注意看梁朝伟的表情就行了。更绝妙的是,《花样年华》的不少重要情节都是在那几段MTV式的场景中交代的。恐怕这几个场景出现时大部分观众都趁机打个盹或是陶醉在美妙的配乐中,而无暇去理会银幕上男女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了。梁朝伟的表演是《花样年华》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个原因,“剪刀手”张叔平。《花样年华》的镜头已经到了少一个镜头则太少的地步了,张叔平在《花样年华》里除了把能穿上的旗袍都穿在张曼玉的身上外,还把所有能剪的镜头都剪掉了。

举个例子,周慕云约苏丽珍吃饭,只有两个镜头,王妈接电话,在餐厅见面。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如果换成一般的导演和剪接,这可能需要以下这组镜头才能把这件事交代清楚:铃响,王妈接电话叫苏丽珍接电话、苏丽珍接电话并与周慕云通电话、前往餐厅见面。还有个例子,苏丽珍去周慕云家借报纸,聊起武侠小说: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希望这个电影给你带来启示,也希望你的花样年华像花一样绽放,生活多姿多彩。

㈣ 梁朝伟主演电影《花样年华》影评

导语:王家卫通过电影《花样年华》创造了一个氤氲不明的惆怅温婉的怀旧氛围。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梁朝伟电影《花样年华》影评(1)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争。此处是一个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 ,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

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

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

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离开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

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

梁朝伟电影《花样年华》影评(2)

早知这电影,盛名之下,今日才看,相见恨晚。

张曼玉一场场换的旗袍中,最爱那粉、蓝大朵烂漫的花旗袍。这精致的女人,买云吞面都要打扮的那么美。向来不喜头面油腻的人,让人觉得不洁;可当泛着油光的脸配上梁朝伟那双眼睛,不自觉的有种净化之感。干净是种气质。

这故事情节说来也好笑。两人同病相怜,直至走到一起。竟对在他们之前出轨的丈夫、妻子产生体谅。有一幕我一直不解:为何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跟我走?”

另一个说:“假如多了一张船票,你愿不愿带我走?”彼此所求一致,却是一个没跟,一个没带。只能为苏小姐感叹一句———恨不逢君未嫁时。

个人认为,如果这一世只能是个平凡人,不妨任性些。因为平凡,所以不会带来历史性的大后果,还可能让自己拥有幸福。顾虑太多,是过着郁郁寡欢的一生;不去想,也是过一生,且更尽情尽兴。你算不得什么,没有那么多人和事要你负责!

很喜欢导演那一黑一白的两次镜头转换。短瞬,让人好奇心涌起——好像知道下面是什么,却又不是。

苏小姐不愿和人关系太近,却也不会冷眼待人。她一次次推辞与大家共餐,宁肯独自下楼买面。只有一次,周慕云因为她而淋雨生病,想吃黑芝麻粥。她从周的朋友处听说,立马亲自下厨,煮了一大锅,大家一起吃。事后周还为此谢她。我觉得,与上次周问她包在哪买的是一样的———彼此都知道答案,一切心知肚明。不知为了什么,(也许是为了在社会上为人)总说是巧了、是缘分,来隐藏真心。

还有两人一次次模拟各自丈夫、妻子出轨的情景,很逗。现实玩弄着他们,他们只是不信,倔强的玩弄着幻象,亦或是玩弄着他们自己。没有理性能够控制的感性!企图抑制的情感会在体内冲撞,而爆发的更为强烈。是的,总有一天……

一切看似命定,实则人为。极力想展现真实就只能出现不真实。他们的情感被用来祭奠社会中的人伦道德了,而没祭奠出去的肉体躯壳,终究沉在忆念之中。一个选择离开远走,向无名小洞诉说;一个则留下来,妄想时间和平常生活去冲淡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㈤ 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是一位非常具有特色的导演,他的作品虽不多,但个个堪称经典。王家卫对音乐的感知极其敏锐,对音乐在电影中运用尺度的拿捏也十分到位,并且擅长利用音乐元素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电影音乐的巧妙运用已成为王家卫的电影作品的重要风格,也是对其作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王家卫电影音乐整体风格

音乐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已经超越了附属于电影的地位,成为电影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擅长利用音乐元素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王家卫电影音乐的整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式多,数量大,偏爱使用环境音乐。

王家卫电影作品中几乎包含了流行乐、摇滚、爵士、华尔兹、戏剧、歌剧等各种音乐形式,每种形式、各个地域、不同年代的音乐都能够被王家卫放进电影中,并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音乐数量之大在王家卫电影中的表现也十分明显。如影片《重庆森林》中各种音乐累计时长达48分钟,超过整部电影时长的一半。《东邪西毒》中的17首曲子也占到整部影片近50%的长度。

王家卫作品中还偏爱使用环境音乐。无论人物角色独处在家,或是在快餐店、酒吧、舞厅,都会有相应的环境音乐相伴,以此营造特定氛围,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分析

影片《花样年华》是由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一个关于婚外恋的故事。该片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曲折悬念,却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男主角梁朝伟也凭该片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影片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但其中独具匠心的配乐,是该片获得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借来”的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电影中最具代表意义的音乐,是影片主题的音乐表现形式。电影《花样年华》的主题音乐是借用日本导演铃木清顺的《梦二》中的插曲Yume jis Thene,该曲出自在亚洲电影配乐领域中久负盛名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之手。这首曲子在影片中共出现7次,贯穿了男女主角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全过程,也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插曲。

Yumejis Theme是一首以g小调作为主曲调的大提琴协奏曲,曲子中大提琴的拨弦音强劲有力,极富节奏感和律动性,和圆舞曲柔美圆润的节奏相互交映,使得整首曲子的旋律更显复杂多变,神秘优雅,营造出一种蔓延整部电影的诱惑和暧昧的氛围。

陈太太和周先生成为隔壁邻居之后,在房东的麻将桌上不期相遇,这时他们只是普通的邻居。当身着旗袍摇曳多姿的张曼玉和帅气优雅的梁朝伟在麻将桌边擦肩而过时,导演采用了慢镜头的方式,并配上这首充满了暧昧情调的曲子,暗示了两人之间将要发生的感情纠葛。一段时间之后,男女主角已经比较熟悉,爱人经常不在家,他们都喜欢在楼下的面摊吃饭,陈太太买过饭回去的时候,就和下楼吃饭的周先生在楼梯口相遇,此时,音乐再次响起,画面依然变慢,并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他们在相爱前虽有交集却互相平行的生活。音乐第三次出现依然是在狭窄的楼梯口,依然是在来回面摊的途中,这时他们都已经发现了爱人出轨的痕迹,却碍于他们自身性格和骨子里传统文化的约束,都没有勇气打破身份的界限,但彼此已经心照不宣。

在确定自己的伴侣已经出轨之后,在忧郁的音乐声中,两个人都露出了寂寞和无奈。在他们寻找自己的配偶开始婚外恋情的原因时,两人的关系迅速发展,变得越来越亲密无间,并且发现了共同的武侠小说情结,就经常在一起研究武侠小说,这段时间也是他们在一起最快乐的时光。房东的流言飞语又让陈太太对于和周先生的交往开始变得谨慎,刻意躲避着他。直至他们互相表白心迹之后,陈太太忍不住趴在周先生的肩膀上失声痛哭。最后,当世事变迁,花样的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缓慢而悠长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依然采用慢镜头的方式,音乐和画面高度吻合,表现出当时间如流水般从指尖淌过,曾经的真挚情感却依然在心底挥之不去,不免让人欷歔感叹、满心伤怀。

这首主题音乐贯穿于故事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的全过程,成为男女主角爱情发展的最好见证,也细腻真实地展现出男女主人公心理的微妙变化,渲染出暧昧忧郁的氛围,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发展。在谈到为何要“借用”这首《梦二的主旋律》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时,导演王家卫说:“我一听到《梦二的主旋律》这首曲子,就觉得它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旋律上,都和影片《花样年华》十分搭配。因为这首曲子是个华尔兹的旋律,是周而复始的回旋曲,需要男女双方的互动,和电影中张曼玉和梁朝伟间的互动关系恰好吻合。”正是这首“借来”的主题曲,完美诠释了电影的主题,与影片的内容韵味、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对电影的主旨和内涵起到了重要的升华作用。

(二)老歌《花样的年华》

在电影的结尾,男女主人公隔着一道墙各自独坐,收音机里传来周旋的老歌《花样的年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在优美柔情的歌声中,本就深陷怀情思旧情绪中男女主人公更加心事重重。电影镜头在二人之间缓慢来回平移,表现出他们在情感和社会的双重压抑下的苦恼和矛盾。当花样的年华悄悄溜走之后,只能选择将彼此的感情放在心底,保留着那份美好的回忆。

歌曲《花样的年华》是1946年歌手周璇在其主演的电影《长相思》中所唱的一首插曲。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周璇扮演的李湘梅在战争中和自己的丈夫失去了联系,被迫沦为一名舞女,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在李湘梅一次生日时,非常感触,唱了这首《花样的年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美满家庭、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忆。《花样的年华》这首歌曲在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出现,主要作用有两个。首先,我们不难发现,电影“花样年华”的名称就是来自于周旋的这首歌曲名,说明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对年轻时经历的单纯美好爱情的追忆,和歌曲《花样的年华》的主题和意义非常契合。在讲述完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之后,将这首曲子放在电影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了电影的主题,引起观众对青春年华的思考和对如烟往事的回忆。第二,歌曲在电影中的出现采取了有源音乐的形式。所谓“有源音乐”,是指观众既能够听到音乐,又能看到音乐的来源(如该片中的收音机),是叙事体内音乐的一种。这首曲子以有源音乐的方式出现,使得主题的揭示更具有写实性,能够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共鸣,也是对电影情节画面和人物内心世界更为真实完整的表现。

(三)《花样年华》中的戏剧音乐

影片《花样年华》中还用了京剧《桑园寄子》、粤剧《红娘会张生》、粤剧《情探》、评弹《妆台报喜》等戏剧音乐元素。笔者认为,导演选取戏剧音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那时收音机中经常播放的京剧、粤剧等戏剧音乐广受欢迎,因此,戏剧音乐形式的选用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写照;另一方面,电影主题涉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传统文化束缚之间的矛盾,运用戏剧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暗示着传统文化在普通群众中的根基还是很深厚,短期内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很大困难,这也是造成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最重要原因。

电影中虽然几次出现了戏剧元素,但是戏剧音乐的声音在片中被压得很低,断断续续,似有似无。这样既做到了不喧宾夺主,使视觉画面处于主体地位,又准确反映出传统文化思想已经式微的时代背景,突破传统思想的约束,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文化土壤已若隐若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影片中张曼玉的丈夫和梁朝伟妻子的出轨行为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四)拉丁情歌和《爱的心境》

善于在影片中运用外国音乐元素,是王家卫电影的一大特色。影片《花样年华》中的外国音乐主要有:黑人歌手纳京高的三首拉丁情歌和作曲家迈克尔·加拉索的《爱的心境》。

三首拉丁情歌都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加上纳京高极富磁性又略带沙哑的嗓音演唱,为影片营造出一种既浪漫感人又忧郁伤感的基调,反映出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和传统道德之间苦苦挣扎、欲罢不能、矛盾无助的心理。观众即使听不懂曲子的葡萄牙语歌词,也很容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入一种无限伤感的失语状态。当音乐声随着主人公一句“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的爱情表白响起,巨大的苍凉和怅惘情绪侵占了每一位观众的思绪,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和动人的情节中彻底沉陷。

《爱的心境》是迈克尔·加拉索专为该片创作的曲子。电影的结尾,周先生在吴哥窟的墙洞中藏下了心中的秘密,并用一撮小草塞住了墙洞口,为他们的这段爱情故事画上了句号。整个过程都回荡着《爱的心境》的音乐,简单的拨弦伴奏和大提琴低沉的声音,正是主人公在经历了这场刻骨铭心爱情之后内心情感的倾诉和表达。观众在这曲音乐的旋律中看着男主人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结束自己的这段爱情,不禁为他们感到伤感和叹息。

三、音乐之外的启迪

通过对影片《花样年华》中音乐风格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导演对乐曲独具匠心的选择和运用在影片中达到的绝妙效果,也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了“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这里的电影音乐,除了应用在影片中实现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还给我们带来了音乐之外的一些启迪。

首先,影片《花样年华》的成功,离不开音乐元素的有效使用,更离不开画面、情节、色彩等多种元素的有机配合。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把握好每种元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每种元素的作用和意义,共同为电影主题的阐述服务。

其次,纵观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无论是“借来”的主题音乐,还是其他音乐,都实现了音乐与视觉画面的完美组合,都是导演对现代都市人群内心精神世界敏锐捕捉后的精确再现。让我们通过这么一个简单哀伤的故事,重新窥视到受多元文化冲击的香港,都市人群面临的情感失落、精神困顿和历史迷茫的“病态”现象,带给我们对历史和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㈥ 孙红雷扮演的杨年华是哪一部电视剧

不是电视剧,是电影,孙红雷在电影《我愿意IDo》中饰演杨年华。是一部改编自陈彤同名小说的爱情喜剧片,由孙周导演,李冰冰、孙红雷、段奕宏等主演。该片于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位漂亮能干的大龄女青年在旧情人回头追求和新认识的相亲对象殷勤对待之间,一点点做出选择的故事。

杨年华演员孙红雷:虽然是腰缠万贯的富豪,却不惜扮穷酸样寻找真爱,最后一心想跟唐薇薇过日子的杨年华最终“乞丐”变“王子”,亮出了真实身份,大方给李冰冰钱买房,还花重金买钻戒,并精心设计了一个浪漫奢华的巴黎求爱计划。

(6)年华给哪个电影用过扩展阅读:

唐薇薇演员李冰冰:事业有成的黄金剩女。她事业成功,但感情却一片狼藉。32岁的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却惨遭伤害。几年里,闺蜜为她介绍无数男人相亲,结果却不尽人意。直到她遇上旧日恋人王洋和相亲对象杨年华,开始了一场两男一女的夺爱战。

王洋演员段奕宏:唐微微的前男友。为了所谓的梦想,他抛弃了唐微微远走他乡。7年后以海归精英的身份再次回到唐微微身边,希望能够追回唐微微,而此时唐微微身边出现了杨年华。

㈦ 为何外媒每次都会把《花样年华》评为中国最好的电影

郭德纲老师有一句话,我认为说的相当的有道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类的东西,文艺类的东西,影视作品这类东西其实是很难分得清,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尤其是谁是真正的所谓的最好?

就像是有人会问一个问题,全球电影当中哪个影片最好?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你没办法回答,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它最好看的一部电影。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亮化一下,那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怎么变化呢?就是看哪部电影最赚钱啊,哪部电影的票房最多这一下就能比出来,现在数据统计出来,全球最赚钱的一部电影票房最高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但是这部电影能称得上是影史上最好的电影吗?我相信答案一定是见仁见智的。

除了对导演的追捧之外,这部电影的主演梁朝伟张曼玉确实在花样年华这部影片当中奉献了他们最精彩的演出,用一句废话来形容他们的精彩,演技就是男人演的,像男人女人演的像女人虽然是一句废话,但这句废话真的说出了他们演技的精髓,导演很棒,演员很棒,服装更棒,音乐也罢,影像灯光都运用的趋于了一种病态式的完美,这恰恰迎合了外媒对东方人的情感生活以及所有一切的幻想,所以花样年华才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

阅读全文

与年华给哪个电影用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