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百科 > 侯麦人约巴黎电影哪里有字幕

侯麦人约巴黎电影哪里有字幕

发布时间:2023-02-26 10:31:12

① 埃里克·侯麦:他的电影,是巴黎的香水

人间侯麦,四季男女。

关于侯麦,我们似乎总是知道的太少。

他的电影里有最缤纷的色彩,就像是印象派的一幅幅杰作,动静之间吐纳着世界的精巧。

每次看侯麦的电影,都会惊讶于他对于色彩的运用是如此臻入化境。

如果说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色彩是浓烈而张扬的,那么侯麦镜头下的色彩则是含蓄而平衡的。

他的电影中有着法国形形色色的美人,每一个女子都是如此生动而鲜灵,完美地诠释着“巴黎女子”所特有的气质。

侯麦就像是一个“美女收藏家”,他的品味是如此丰富和犀利,以致于那些或青涩或妖媚或单纯或冲动的女性,总是时时刻刻牵动着观众的爱美之心。

他的电影里有海明威笔下那个被称为“流动的盛宴”的巴黎。如果要从导演中选出一个最爱巴黎的,那么侯麦无疑高居榜首。

他的电影永远都离不开巴黎,他的人物永远要么是来自巴黎,要么是向往巴黎。

电影中的那些街道、咖啡馆、博物馆、公园、住宅……都在侯麦的电影里熠熠闪光,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寓居之地。

他的电影里也有着如此不同种类的关于爱情的探讨和诠释。

侯麦似乎一直在谈论爱情,但他从来没有试图给爱情下定义,而是不停地通过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关系和一个个故事来试图找到通往爱情不同的路径。

“侯麦的人物不是在出轨,就是在走向出轨的途中”,他极少谈到完美的爱情或是完美的爱人,他总是在越过伦理的界限去展露爱情的不可能性或是黑暗面,以此来勾起观众的思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侯麦。

亚瑟 · 佩恩在其执导的《夜行客》(1975) 中描绘了私家侦探吉恩 · 哈克曼的妻子苏珊 · 克拉克邀丈夫一同观看侯麦电影的一幕 :

“我不想看,”哈克曼慢吞吞地回答。

“我看过一部侯麦的电影,感觉就像等待油漆变干那样漫长乏味。”

侯麦作为“法国新浪潮”中的一员,他的名声似乎远不如同期的戈达尔和特吕弗那样大,他的电影作品也没有前两者所具有的那种创新性和突破性,收获的评论也总是褒贬参半。

埃里克 · 侯麦原名莫里斯 · 舍热,他的笔名是根据默片导演埃里克 · 斯特劳亨的名字和小说家萨克斯 · 侯麦的姓氏组合而成。

光是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电影和文学对于侯麦来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影片具有极强文学性的原因。

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侯麦曾从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创作。他曾发表过长篇小说《伊丽莎白》,包括三个系列(“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箴言”、“四季故事”)在内的影片都是由侯麦先写成小说再拍成电影的。

上世纪50年代末,法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以巴赞创办的杂志《电影手册》为基地,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里维特等人成了影评家。

因此,在写小说之外,侯麦同时也为《艺术》、《当代》和《电影杂志》等专业刊物撰写文章,并且凭借以《茂堪的浮士德〉中的空间组织》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不过,这群年轻人的目标是拍电影,侯麦也不例外。

在接下来的 50 年中,侯麦总共拍摄了 26 部故事片,其中很多部属于三大电影系列,即“六部道德故事”系列、 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喜剧与箴言”系列以及跨越整个 90 年代的“四季故事”系列。

侯麦的最后一部电影《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上映于2007 年,当时他已经87 岁高龄了。

以下是侯麦三个系列所包含的影片:

在获得极大成功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中,此时的人物性别定位还是男性,男性是人物关系网的中心,是独白的是所有者,在若干女性中流连徘徊,此时期为风格 探索 阶段。

到了后两个系列,侯麦的 情感 和重心明显开始转移到女性身上,女性成为人物关系网的中心。同时,独白被大量的旁白所取代,侯麦”对话电影“的风格渐趋成熟并达到顶峰。

1967年,侯麦凭借《女收藏家》获得了第1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这是他成为重要导演的开始。

从时间点可以看出,侯麦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类。

早在8年前,特吕弗就用一部《四百击》拿下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而1960年,戈达尔凭借极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精疲力尽》获得了 柏林银熊奖

但侯麦并没有急于像自己的先锋同僚看齐,而是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

如果要选择一个场景作为侯麦的标志,那么一定是一群法国男女在一个屋子内或立或坐,你一言我一语地针对某一问题发表着各自的看法。

一不留神,我们就跟不上节奏,结果看了个昏昏欲睡。

这就像个“电影沙龙”,适合中产阶级或是知识分子躺在沙发上喝着饮料抽着烟发表意见。

如果说伍迪·艾伦的喋喋不休还夹杂着各种俚语和冷笑话,门外汉还能凑个热闹,那么侯麦长时间的对话片段极其容易失去观众的耐心,让人觉得漫长乏味。

这就是侯麦独特的 “对话电影”

他的影片基本上是以对话的形式作为影片的主要内容。

得益于侯麦小说家和影评家的背景,他总是试图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辨性。

这种文学性和思辨性并不是排斥性的或是异常严肃的,而是从小人物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出来的,隐藏在影片人物对话背后的是作者对生活和 社会 伦理的厚重思考。

侯麦的影片异常强调画面与对白的差别,他对话语,特别是对白作了如下的阐释:“画面制作出来并非为了意指,而是为了展示……为了意指,存在一种极好的工具,那就是对白。”

侯麦的电影都是自编自导,由小说改编而来,里面对于细节,尤其是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深度的精雕细琢,那些看似随意的谈话,实则早已经规划好。

这就使得侯麦的电影有一种奇异的混合感,一方面场景和空间都是异常生活化的,另一方面人物的对话虽然口语化,但又处处是玄机,让观众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才能跟得上。

例如在大受好评的第一部长片《慕德家的一夜》中,三个主要人物就围绕帕斯卡尔对于宗教的态度进行了讨论。

令人感觉法国都是文化人,没有文盲的存在(哈哈)。

在《当代法国电影史》一书中,祝虹将当代法国电影史划分为“法国电影新浪潮与现代电影运动的酝酿和爆发”以及““红五月风暴’与激进电影运动”两个阶段。

祝虹将侯麦的《狮子 星座 》以及《面包店的女孩》《苏珊娜的故事》《女收藏家》等几部早期影片归为“现代心理剧”,处在法国主流电影之外。

在此之后,“六个道德故事”后期的创作以及“喜剧与箴言”前期的创作虽然也在电影发行中处于劣势,但逐渐丰富了视听的表达。

由此可以发见,侯麦的创作是一个逐渐进入主流电影的过程。

侯麦几乎没有大成本大规模的电影制作,创作大多属于小成本生活喜剧的范畴。

所以说,最大的成本,就是侯麦先生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多死在“爱情”这个古老的话题上。

你可以在侯麦的电影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爱情,当然大多数是负面事例,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侯麦电影的主题总结为“道德”。

比如现代人之间对于 情感 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如《飞行员的妻子》、《圆月映花都》等。

比如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和大胆追求,如《好姻缘》、《双姝奇遇》、《绿光》等。

比如有了男女朋友还在外面找小三玩得不亦乐乎的,如《人约巴黎》等。

比如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对十几岁二十岁的小姑娘进行无耻追求的,如《克莱尔的膝盖》。

比如完美的“典雅爱情”,如侯麦的遗作《男神和女神的爱情故事》

其余各种狗血的、突破伦理常规的爱情,在侯麦的各种电影里随处可见。

他通过年轻人或是中年人神秘莫测的 情感 纠葛为题材,集中笔墨揭示了当代人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面临的伦理困境。

片中那些复杂的三角关系,使得侯麦的镜头能够更加逼近个体的精神生活,不断突破伦理界限,考察着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的话语和细微动作,从而达到深层的目的。

这些 情感 上的道德问题,在今天依旧拷问着现代人,例如不伦恋、约炮、开放性性关系等。总是,男女之间那些暗搓搓的关系,在侯麦的电影里得以呈现和阐释。

在看过他的电影之后,你会惊叹于一个人居然可以对爱情关系如此了如指掌,堪称“爱情宗师”。

不过即使是这些爱情题材,侯麦并没有依据好莱坞的传统模式,使用开端、高潮和结尾的套路,而是最大程度接近流水般的生活,以一种散文式的方式展现人物,讲述故事,即“石沉湖心,表面平静,内里早让人七上八下,泛起无限喜悦或叹息”。

他的人物大多为大学生、艺术家以及教师,或者是中产阶级,他们针对爱情、哲学、艺术、异性等发表着评论和自省,态度中不乏欺骗、炫耀和指责。

侯麦的“道德”不仅指剧中人物遵循一定的道德观念行事,更重要的是指剧中人物对自己行为动机的思考、分析,并且把自己的这种思考和分析用语言表达出来。

他们关心自己的内心感受,感兴趣于自己内心的思想和 情感 ,而且要将这些说给周围的人听,和他们讨论。

如此一来,语言便成了侯麦电影最有效的表意手段,这也使他的电影更多地触及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对话的大量运用也使他的电影散发出浓郁的文学气息。

侯麦所营造的对话场景中包含着故事本身以及电影的主旨,对话并不是孤立于场景而存在,而是与场景共生,对话产生了电影的第四维,即精神维度。

叙事上,他最大程度避免了三段式的传统情节剧模式,而是直面生活中的偶然性和巧合,赋予电影以生活化。

侯麦的电影都根植于被大多数电影忽略的日常生活本身:火车上的阅读、与朋友聚会、与恋人游公园等……

侯麦如同电影界的巴尔扎克,构建了一部宏大的人间喜剧,它基于 社会 牢不可破的根基,旨在 探索 与人类 历史 一样古老的经验与冲突。

巴尔扎克创作小说,侯麦编写剧本——这些有关生命的小寓言虽篇幅有限,却暗含更深远的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侯麦电影中的空间是将绘画空间和建筑空间转换而来的,这使得其电影呈现出一种绘画般的面貌,同时又不乏真实感。

侯麦对于空间的真实有一种物恋般的痴迷。

《狮子 星座 》中,塞纳河两岸的巴黎风光以及街道;《午后之爱》弗雷德里克到了下午会在大街上游荡;《冬天的故事》里的理发店以及《好姻缘》中的办公室场景……

度假地是侯麦的故事最常发生的场所,《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沙滩上的宝琳》、《绿光》《夏天的故事》、《双姝奇遇》……

这些场景是欲望的铺展之地,人物的关系与欲望在此交织缠绕,最终抵达侯麦关于“道德”的深层讨论。里面每一个咖啡馆、每一个空间线路、每一个时间变化都经过了真实的考察,竭力做到最完美。

关于这一点,侯麦说:“我希望观众被打动,但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些。”

而这种真实性,是与巴赞所提倡的“心理的现实主义”相接近的。

侯麦的电影,就像是一款关于巴黎的香水,暧昧又迷人。

他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侯麦空间”,里面的色彩、人物、环境、生活,每一处都是如此细致和真实,仿佛触手可及。

去看一部侯麦电影吧,为了那些色彩,为了那些美人,为了侯麦。


文章著作权:倒映电影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② 关于巴黎的电影

情定巴黎French Kiss
上映日期: 1995年5月5日 美国
剧情
凯特与未婚夫查理一直关系很好,恋情本已稳定,但一次未婚夫查理去巴黎出差,到了法国后却移情别恋。为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赢回爱人的感情,她不顾自己患有飞行恐惧症,决定到法国亲自走一趟。

飞机上,她认识了法国男子吕克。此人显得几分神秘,凯特似乎也感觉到吕克好像是在利用自己;而吕克在这种利用中倾听着凯特的烦恼,并热心地帮她找回未婚夫,于是两个人经历了一次走遍法国的浪漫奇遇……

忘情巴黎 Forget Paris(1995)

一个充满浪漫风情的城市——巴黎,总让人情不自禁的坠入情网。米奇高登,一位反应机敏的联篮裁判,一趟巴黎之行却搅乱了他的单身生活秩序,遇上令他神魂颠倒的爱伦,爱非尔铁塔,赛纳河及香谢大道让他们爱情火花一触即发。当密月期结束回到现实生活后,他们的关系是否还能再继续下去……

杰弗逊在巴黎 Jefferson in Paris(1995)

西元1758年,美国独立战争后,汤玛士杰佛逊带着大女儿、秘书和黑白混血奴仆前往法国担任美国大使,到了巴黎,他结织有夫之妇玛丽亚,他们虽互相爱慕,却因杰佛逊忘不了他的亡妻而陷入胶著。直到汤玛士的小女儿去世,他才发现要及时把握所爱,但玛丽亚已悄然回国。这时,奴仆的妹妹莎莉带著汤玛士的二女儿搬来与他们同住,杰与莎莉因日久生情,发生了亲密关系,后来玛丽亚与杰佛逊重逄,却发现热情不再。虽然杰佛逊想带她回美国,但玛丽亚因诸多顾忌再度不告而别……

情归巴黎 Sabrina(1995)
导演: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主演:
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剧情
年轻的萨布里娜清纯可人,不谙世事,她悄悄爱上了父亲为之工作的富家二少爷。当她远赴巴黎工作,经过2年的磨练重归故里时,已长成了一个精明能干、魅力四射的现代女性。二少爷被她迷住了,但家里却不允许他终止与另一个富家女儿的婚约。大少爷莱纳斯出来替弟弟说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萨布里娜的纯情吸引,萨布里娜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二少爷所没有的成熟男人的魅力。经过一番波折,二人携手同游浪漫巴黎……

巴黎的约会(人约巴黎)
Rendez-vous de Paris, Les
相关分类:喜剧爱情
片长:94分钟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色彩:彩色
年份:1995
影片简介
三段若有似无的爱情小调,而且主角们都是年轻帅哥与妙龄美女,充满初尝爱情般的活力与热情。街边的咖啡店,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廊,甚至是逛墓园,缘份的降临或流去,就在不经意的生活切片中渡过。
影片评价
1995年,侯麦拍摄了由三个故事组成的《巴黎的约会》。其中每个故事的情节巧妙而精准,导演手法更是已臻化境。"巴黎的长凳"是中间的一个故事,用文学手法讲述了一个有夫之妇每天都与作家情人畅游巴黎的每一个公园。但她心里只爱与情人坐在公园的长凳上,而拒绝情人寓所的沙发床。故事的末尾,她终于答应情人同去一家心仪已久的旅馆幽会,却看到丈夫与另一个女人住了进去。她毅然与情人分手,因为情人与丈夫是"镜子的两面",一面破碎了,另一面也无法存在。--在这个十足书卷气息的故事里,侯麦不露痕迹得显示着他的睿智与幽默,并悄无声息得解构了浪漫主义。而他的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显得充满感情又并不安分,他们不断得试探、犹豫,终究在自以为快接近感情的终站时回到起点--我们的人生和情感不也是如此吗?

③ 有关于浪漫之都巴黎的电影

忘情巴黎 Forget Paris(1995)
导演:
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主演:
乔·曼特纳 Joe Mantegna
比利·克里斯托 Billy Crystal
德博拉·温格 Debra Winger

一个充满浪漫风情的城市——巴黎,总让人情不自禁的坠入情网。米奇高登,一位反应机敏的联篮裁判,一趟巴黎之行却搅乱了他的单身生活秩序,遇上令他神魂颠倒的爱伦,爱非尔铁塔,赛纳河及香谢大道让他们爱情火花一触即发。当密月期结束回到现实生活后,他们的关系是否还能再继续下去……

人约巴黎 Les Rendez-vous de Paris(1995)
导演:
埃里克·侯麦 Eric Rohmer
主演:
Antoine Basler
Clara Bellar

三段发生在巴黎的爱情小故事,尽管启用的演员都很年轻,但看上去都有侯麦的味道。其一描述女孩怀疑男朋友欺骗她,于是打算在咖啡馆跟一名陌生人约会,岂料到达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其二描写一对男女在公园相遇,迅速相恋拥吻,并打算假装游客住进旅馆,其实女孩已有男朋友,一个意外发生改变了两人的计划;其三描写一名小画家在咖啡馆约了一名瑞典来的游客,但偶然在博物馆门口遇上一名女子便一见钟情展开追求,不料她却是一名有夫之妇。

杰弗逊在巴黎 Jefferson in Paris(1995)
导演:
詹姆斯·伊沃里 James Ivory
主演:
格列塔·斯卡奇 Greta Scacchi
尼克·诺尔蒂 Nick Nolte

西元1758年,美国独立战争后,汤玛士杰佛逊带着大女儿、秘书和黑白混血奴仆前往法国担任美国大使,到了巴黎,他结织有夫之妇玛丽亚,他们虽互相爱慕,却因杰佛逊忘不了他的亡妻而陷入胶著。直到汤玛士的小女儿去世,他才发现要及时把握所爱,但玛丽亚已悄然回国。这时,奴仆的妹妹莎莉带著汤玛士的二女儿搬来与他们同住,杰与莎莉因日久生情,发生了亲密关系,后来玛丽亚与杰佛逊重逄,却发现热情不再。虽然杰佛逊想带她回美国,但玛丽亚因诸多顾忌再度不告而别……

情定巴黎 French Kiss(1995)
导演:
劳伦斯·卡斯丹 Lawrence Kasdan
主演:
蒂莫西·哈顿 Timothy Hutton
Adam Brooks
Clément Sibony

剧情:
凯特与未婚夫查理一直关系很好,恋情本已稳定,但一次未婚夫查理去巴黎出差,到了法国后却移情别恋。为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为了赢回爱人的感情,她不顾自己患有飞行恐惧症,决定到法国亲自走一趟。
飞机上,她认识了法国男子吕克。此人显得几分神秘,凯特似乎也感觉到吕克好像是在利用自己;而吕克在这种利用中倾听着凯特的烦恼,并热心地帮她找回未婚夫,于是两个人经历了一次走遍法国的浪漫奇遇……

情归巴黎 Sabrina(1995)
导演:
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主演:
朱莉娅·奥蒙德 Julia Ormond
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剧情
年轻的萨布里娜清纯可人,不谙世事,她悄悄爱上了父亲为之工作的富家二少爷。当她远赴巴黎工作,经过2年的磨练重归故里时,已长成了一个精明能干、魅力四射的现代女性。二少爷被她迷住了,但家里却不允许他终止与另一个富家女儿的婚约。大少爷莱纳斯出来替弟弟说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萨布里娜的纯情吸引,萨布里娜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二少爷所没有的成熟男人的魅力。经过一番波折,二人携手同游浪漫巴黎……

阅读全文

与侯麦人约巴黎电影哪里有字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