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第一装甲师军歌 The Mass 是哪部电影里的主题曲或者是插曲
hehe很遗憾。 这首很热血的THE MASS只是一首单纯的歌曲而非电影主题曲或插曲。它出自Era 同名专辑《The Mass》
真正的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 Von Oblt. Wiehle,作于 25. Jun 1933。
http://www.archiant.net/bbs/viewthread.php?tid=1059&pid=5233&page=1&extra=page%3D1
大家会觉得听着耳熟,好象在哪个栏目里播放过?对!传奇栏目用该曲作为二战题材记录片(关于闪电战的记录片里用的最多)的背景音乐、央视用这首歌做为新闻事件的背景音乐。大家可以边听边感觉一下,该首歌曲确实很有气势,雄壮的军歌,有气势,简短的歌词,有如刀削的快感,有一种美感!!”
起初,是因为是一个颇纳粹的朋友发送给我的这首“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并附送了歌词。言之凿凿让我信以为真,我还真的惊叹于歌曲的萧飒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但后来谈论之余,他们说这根本就是首“圣歌”,而非“军歌”。令我颇为之难过:感觉这首歌好像被抽掉了脊椎似的。现在好了,要怪就怪 Era,要怪就怪 Eric Levi:竟然可以这样将一切融合得有如天成,几可乱真!?
略有见识的保守派坚持说“这是在原来歌曲上进行了重加工和填词,当然不是原来的德语了”——没错。“The Mass”是改编自《Carmina Burana》。我想这也是谣传之所以成为谣传的真正原因了,因为据说“二战期间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也改编于此”,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以为“The Mass”就是纳粹军歌。
2. 求一部反映德国二战后期的坦克战电影
突出部之役 Battle of the Bulge(1965),罗伯特·肖饰演这位装甲兵指挥官。
导演:肯·安纳金
编剧:菲利普·约尔丹/米尔顿·斯佩尔林/约翰·梅尔森
主演:亨利·方达/查尔斯·布朗森/罗伯特·瑞安/达纳·安德鲁斯/乔治·蒙哥马利
类型:剧情/动作/战争
上映日期:1965-12-16
片长:167 分钟
3. 网上传的《二战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背景视频是什么电影
不是电影,是Era的歌曲the mass的mv
制作比较宏大,很多人以为是电影,其实不是
4. 美国电影 雄狮 说的是二战开坦克抢德国人的黄金
TOP1:车型PzKpfwV虎 E型(又称为6号,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 国别 德国。
德国人制作的坦克造型非常的美观,工艺十分精良,制作工艺上苏联坦克粗制烂造难以超越的德国坦克。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坦克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乘员为5人,重量57吨,属于重型坦克(一般40吨以上的称为重型坦克)。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时。8个前档4个倒档,虎式的72.5厘米的宽履带,使它能跨越垂直的障碍0.79米,2.29米的战壕。其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了110MM。装备一门88mm KwK 36L/56火炮和两挺7。92MMM口径的G34机枪.其缺陷是航程较短,体积庞大,较容易被击中,炮塔转速较慢,但它能在敌射程以外开火,虎式E型坦克共产1354辆,当之无愧地应该列二战坦克的榜首位置。
TOP2:车型IS-2(1944)或IS-2M(又称为斯大林2号) 国别 苏联。
苏联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而专门研制的重型坦克。它体现了苏联坦克设计的风格,简单实用,其重量46。25吨。1944年4月开始生产,共产3475辆。IS-2的乘员为4人,使用10RK型号的通讯设备,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37公里/小时,能跨越垂直的障碍1.0米。装甲最厚处达到120MM。装备一门大口径的122MMGun D-25T火炮,备弹28发炮弹,2挺 7.62MM DT MG 机枪和1挺12.7MM DShK MG 高射机枪。缺陷:IS-2的驾驶员没有自己的出入舱门,坦克一旦被击中,驾驶员逃离的机会要小得多。
TOP3:车型T-34-85(1944) 国别 苏联。
苏联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靠的就是“T-34”。那么是哪种型号的“T-34”呢?就是列第三位的1944年3月起开始生产的T-34-85(1944)。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0辆。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但是其性能已经超越了黑豹。达到了T-34系列的完美境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T-34-85仍然被许多国家大量地采购。它装备9RM型号的通讯设备。一门85MM gun ZiS-S-53火炮和两挺 7.62MM DTM MG 机枪,备弹56发。5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跨越0.8米垂直的障碍只要4'1",2.5米的沟壑。V-2-34M型号的发动机,功率520马力,最大速度为55千米/小时。其装甲最厚处90MM,设计故意设计出倾斜度,被击中时能产生滑弹效应。车体和炮塔侧面装有扶手,可搭乘步兵。T-34-85(1944)在柏林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TOP4:车型PzKpfwV G型黑豹(又称为5号或美洲豹) 国别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设计制造的最优良的中型坦克(重45。5吨,实际上可以称为重型坦克),共生产3126辆。G型的乘员为5人,装备一门75MM KwK 42L/70火炮和两挺7.92MM口径MG34机枪,备弹79发。Maybach HL230P30型号的发动机,功率为700马力,7个前进档1个倒退档,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能跨越0.9米的垂直的障碍,2.45米的战壕。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110MM。黑豹在对美英盟国作战时,显示了无以伦比的优势,盟国的坦克相形见拙。这种坦克的机动灵活,火力威力中等偏上水平,很适宜被用来作为机动防御装甲力量。许多德国装甲兵高级军官都选用黑豹指挥坦克作为自己的指挥车。德国最好的坦克歼击车“猎豹”就是根据黑豹车型改进而来的。部分的德国官兵对于黑豹的评价甚至高于虎式。在苏德战场德苏力量对比悬殊,面对数量众多的苏联坦克,德国的黑豹被纳粹作为一种第一线的主打坦克,而被广泛地采用。
TOP5:M26(又称为“潘兴坦克”或“T26E3”) 国别 美国。
这是一种在二战中最后登场的重型坦克共生产了1436辆,在美国的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二战中,美英的坦克根本无法与德苏的性能优越的坦克抗衡,盟国更多的是依靠空中轰炸能弥补坦克性能的不足。因此美国就设计制作了潘兴重型坦克。它重达到了41。5吨,乘员5人,配备着一门90MM Gun M3的火炮,备弹70发。两挺30 caliber MG M1919A4机枪和1挺50 caliber MG HB M2高射机关炮。其坦克炮在914米的距离上能够射穿122毫米厚度的装甲。M26的Ford GAF型号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潘兴坦克后来还参加了朝鲜战争,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
TOP6:车型PzKpfwV B型(又称为“虎王”)国别 德国。
可能会有朋友对虎王坦克的排名偏后表示异议,但我是从综合各项性能来比较的,“虎王”共生产489辆,虽然威猛但过于笨重,为了追求防护性而丢掉了坦克的机动性与快速反应能力。8个前进档4个后退档,发动机最大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为38千米/小时。虎王机械故障率偏高,而且耗油太多。虎王重达70吨,乘员为5人。装备一门88MM KwK 43L/71火炮和2挺MG34机枪,其火力并没有超越虎1式坦克,弹药基数80-86发。装甲最厚处达到180MM,顶部的装甲也达到了40MM。因为速度慢,动作笨拙,虎王有时被作为虎式坦克单位的指挥坦克。其变型车最著名的为“猎虎”反坦克歼击车。最后的虎王曾绝望地战斗在匈牙利。
TOP7:车型T-34-76(1942) 国别 苏联。
T-34-76在二战初期,对抑制德国的闪电战的速胜发挥了重大作用。T-34-76的1943年版当然要先进一些,但是按照在战场上体现的价值,1942年版更具有份量。T-34-76(1942) 共生产了14041辆。它重30吨(属于中型坦克),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60-100MM。乘员为4人。装备一门76.2MM Gun F-34火炮和两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00发。V-2-34型号的发动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53米/小时。总评价: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综合价性比为优良,被称为“现代坦克的真正先驱”。缺点:没有足够的通讯设备,坦克间联络靠旗语,这种情况到1943年才改善。
TOP8:车型PzKpfwIV H型(又称为4号) 国别 德国。
德国PzKpfwIV被誉为“德意志军马”,在苏德战争的初期,德国所有的坦克甚至无法对抗T-34-76和KV-1,德国不得不对自己最先进的坦克PzKpfwIV进行改良,从PzKpfwIVF2型开始改装长身管的75mm KwK 40L/48火炮,PzKpfwIV H型的乘员为5人,其重24吨,装备着75mm KwK 40L/48火炮,备弹87发,2挺MG34机枪。Maybach HL120TRM发动机,功率300马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6个前进档1个倒档,能跨越0。6米垂直的障碍,2。2米的战壕,拐弯处半径5.92米。配备FuG5通讯设备。车体和炮塔为扎钢焊接,前部厚90MM,后部厚20MM,两侧90MM,顶部15MM(最大),4号坦克是战争中后期德国装甲师的主要装备,而H型是4号中较为成熟的作品。其缺陷是其火力略显不足。
TOP9:车型M4A3(76) W HVSS (谢尔曼坦克)国别 美国。
美国制造的中型谢尔曼坦克型号很多,其中最好的就是M4A3(76) W HVSS或M4A3E8,共产了4542辆,乘员为5人,重33。6吨,装备着一门76MM Gun M1A1, M1A1C, or M1A2等型号的火炮(当然谢尔曼坦克中的M4A3的火炮口径是105MM),弹药基数71发,两挺30 caliber MG M1919A4机枪,Ford GAA型号的发动机最大功率350马力,最大速度40米/小时。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为89MM。使用者对谢尔曼坦克的评价是:坚固、耐用、技术成熟、故障率偏低,缺点:火力不足,难以抗衡德苏的重型坦克。以M4的底盘制造的“英国版本”谢尔曼坦克被英国命名为“萤火虫”式坦克。
TOP10:车型KV-1(1941年) 国别 苏联。
1941年至1942年生产的,大约有1753辆。其战斗重量达43—48吨,是一种重型坦克。乘员为5人。配备着76.2mm Gun ZiS-5火炮和3挺7.62mm DT机枪,弹药基数114发。V-2K型号发动机最大功率600马力,最大速度34米/小时。其改良型号比较著名的被称为KV-1C和KV-2。炮塔正面装甲120MM。我的总体感觉:KV-1防护性能不错。在战争初期阻涉了德国坦克的快速推进,为IS-2的研制准备了条件。KV-1其缺点:速度太慢,生存率不高,为反坦克炮或坦克锁定目标、反坦克手靠近提供了大量时间,虽然在KV-1的后面有一挺机枪,对于从侧面靠近的反坦克爆破组没有什么办法。
5. 求一部反映德国二战后期的坦克战电影,
描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与德军的一场坦克大战,德军由罗伯特·肖饰演的希斯将军率领,企图在圣诞前夕对盟军作全面反击,但计划功败垂成,被亨利·方达饰演的凯晨将军发现,因而双方发生殊死战。
你说的年轻的德国坦克手高唱德国第一装甲师军歌,是在德军希斯将军(罗伯特·肖饰演)即将上任,在地下指挥部和德国坦克手一起高唱的情景。
《坦克大决战》由英国导演:肯·安纳金执导,由好莱坞一群老牌演员,亨利·方达,罗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罗伯特·肖,达纳·安德鲁等出演。他的另一部大作《最长的一天》。
6. 找一部二战老电影,似乎是英国的,表现在沙漠里和德军争夺水源。。。
片 名: Sahara
译 名: 撒哈拉 | 撒哈拉保卫战 | 撒哈拉阻击战 | 撒哈拉1943
导 演: ( Brian Trenchard-Smith )
主 演: (詹姆斯·布鲁斯 James Belushi) ( Alan David Lee) ( Simon Westaway) ( Mark Lee) ( Michael Massee) (大卫·维斯顿 Robert Wisdom)
上 映: 1995年04月25日
剧情介绍:
根据四十年代经典战争片《撒哈拉》重拍而成的电视电影,由詹姆斯.贝鲁西取代汉弗莱.博加特,饰演美国陆军中士乔甘特。他带领一辆坦克,突破德军隆米尔的部队包围,终于跟英国的盟军会合。他们九个人在穿越撒哈拉沙漠时,第一要务是寻找水源补给,否则将会渴死。几经艰苦,终于寻获一口古井,不料德军的大批人马亦以这口古井为目标。甘特中士不顾双方的兵力悬殊,决定凭着机智和斗志跟敌军周旋,从而帮助联军顺利攻占了非洲的战略重地吐布克。导演布赖恩.特伦查德-史密斯成功地掌握住小兵立大功的紧凑气氛,战争场面也拍出高度娱乐效果。
7. 德军战败投降,还昂首挺胸的电影叫什么
《撒哈拉》(Sahara),是1995那上映的美国动作电影,由Brian Trenchard-Smith导演。詹姆斯·布鲁斯,大卫·维斯顿主演。
8. 德国装甲师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歌曲
the mass,一直被众多网友误解为“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SS闪电部队在前进》。其实,这首歌名为The Mass(弥撒),作者是一个叫Era的乐队。Era,英文原意为“时代、世纪”,有人翻译为“创世纪”,是一个风格与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团)接近的音乐团体,其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Eric Levi。
The Mass改编自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据说“二战期间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军歌也改编于此”,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以为The Mass就是纳粹军歌。这个据说无从证实,但这样的解释从上下文的逻辑来看无疑是合理的。总之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可能同曲,一定异工。或者说他们只是各自都从Carmina Burana吸取了一些元素。而据说真正的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Von Oblt.Wiehle。
9. 德国电影 最后的桥 是真实的故事吗 我看的老版,那群坐在车上德国兵为什么全部往回跑 二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儿童士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党卫军第12装甲师,正式名称为“希特勒青年团“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别名为“婴儿师”,于1944年4月正式投入战场。在德军系列中,他们服装上的标志是一支奶瓶。 然而,当时的盟军已强大起来,开始了大反攻。1944年4月30日,参战仅10天,部队伤亡已极为惨重,半数以上的连、排长阵亡,全师4 000人战死,8 000人负伤和失踪。前师长维特被炮弹炸死,由麦尔继任师长。最终,在盟军猛烈的复仇炮火下,1944年8月21日,组建仅一年、参战刚刚3个月的少年师全军覆没,成为又一批纳粹德国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