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哈萨克族传说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首领,深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后来,因战争失利,部众四散,他身负重伤,单独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行走。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戈壁滩上犹如火炉一般。重伤和饥渴,使他生命垂危倒在戈壁滩上。突然,天上飞来一只白色雌天鹅。
它给卡勒恰哈德尔几滴口涎,然后把他带到湖边。卡勒恰哈德尔喝了水,伤病好像完全消失。顷刻间,这只白色雌天鹅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于是两人结为夫妇。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哈萨克,意即“白天鹅”。
后来,哈萨克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别克阿尔斯,次子名阿克阿尔斯,三子名江阿尔斯。他们的后裔分别为哈萨克族的大、中、小玉兹(玉兹,当于地域性的部落联盟);由于三个玉兹都是“哈萨克”的后裔,所以大、中、小玉兹的人们便以“哈萨克”为自己的民族名称。
(1)哈萨克汗电影演员表扩展阅读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
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奶茶的做法是在煎好的浓茶里加点盐,兑点奶和奶皮、酥油,伴之以馕或炒面、炒小麦,这是早餐和午餐。晚上吃一顿带有肉、面的主食,大量饮茶,冬可驱寒,夏可解暑。因为食肉多,喝茶可帮助消化和增加营养。
在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的时候,哈萨克人要宰杀一些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谚语说:“奶是哈萨克的粮食”。可见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食品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等等。
因游牧生活需不断搬迁,哈萨克族面食的制作方法也简单、方便,不受条件限制,传统面食主要有烤饼,油饼、炒小麦、“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手抓饮食)、“包尔沙克”(羊油炸面团)等。
生活在城市里的哈萨克族除了上述的部分饮食外,还跟周围的兄弟民族学会了做各种风味的饭菜,饮食结构趋于多元。同时,反过来又影响了农牧区的哈萨克人,丰富了他们的餐桌。维吾尔族的米肠、面肺子,回族的粉汤等都成为哈萨克人的家常便饭。
❷ 巴青旺加电影
天山雪莲花正式命名于1841年,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据文献记载:“雪莲主峰顶者为第一,但不易多得”,“治一切寒症”,“性甘温,入肝脾肾三经;能补阴益阳,令八十老者皆有子。”由于天山雪莲花既具神奇的生物学特征又具神奇的药理学作用,被海内外誉为百草之王。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天山雪莲花具有温肾助阳,散风除湿,通经活络,调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另外还可用于治疗产后康复,男子阳痿,老年性腰腿痛等病症,并且具有显著的驻颜强身,延缓衰老的作用。天山雪莲花的独特药用价值与神奇疗效,千百年来已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医疗实践所证明,传诵至今。 哈萨克人居住于天山及阿勒泰的高寒之地,长年与寒冷为伴,过着游牧生活。但却保持着强健的体魄,极少患上关节炎,与其常服用雪莲有密切关系。 天山雪莲花作为名贵的治疗和保健用品历史悠久,效用极佳,但是“保健食品批准办法”进行了各项研究,包括规范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药效学试验和多种临床研究等。并对此进行了严谨而规范的临床研究和雪莲花其他的神奇药效(如壮阳、驻颜、抗衰、产后康复等)。可以肯定的是,天山雪莲花口服液给患者提供的不仅是单一和局部病症的治疗效果,还有广阔的额外健康价值。 学名雪兔子,又名雪莲、雪荷花、大拇花、大木花等,是菊科植物。在西藏具有高山植物牲的凤毛菊属有83种,其中称作雪莲花的有30种:云状雪兔子、肉叶雪兔子、里毛雪兔子、鼠曲雪兔子、羌塘雪兔子、雪兔子、水母雪兔子、星状雪兔子、绵头雪兔子、草旬雪兔子、三指雪兔子等。丛生草本,茎高1—30厘米。茎直立,基部被褐色枯存叶柄,叶密集,长圆形或匙形,先端钝,边缘具齿,基部渐狭成柄,两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长绵毛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于膨大的茎端呈半球形;总苞宽筒形,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先端急尖,被毛;小花紫红色,长约10毫米,冠毛淡褐色。瘦果黑色,长3—4厘米。 [产地] 西藏的江达、贡觉、八宿、昌都、察隅、巴青、安多、拉萨、浪卡子、康马、萨迦、定日、吉隆、萨噶、仲巴、噶尔、双湖等地均有生长。分布于高山、草地、草旬、山坡沙砾、杜鹃丛中等地,海拔4200—5350米。在四川、青海、新疆、甘肃等地也有生长。 [作用] 全草入药,含有伞形花内酯,具有明显的抗菌、降压、镇静、解痉作用;含有东莨菪素,具有祛风、消炎、止痛和祛痰作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96.6%;含有芹菜素,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含有谷甾醇,具有降低血压和肝中的胆固醇作用;另外还含有芹菜素-7-葡萄糖甙和伞形花内酯-7-葡萄糖甙等。 最近报道:雪莲花具有强心作用,对动物情期子宫具有强大的选择性兴奋作用,这与临床用于月径不调、崩带、胎衣不下、终止早期妊娠等相适应;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壮阳补血之效;还可治疗炭疽病、中风、妇女小腹冷痛、肾虚、腰痛、遗精、阳萎、血热病引起的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采集] 雪莲花在6—7月间开花时采收,拔起全株,除去泥沙,晾干。 [性味] 甘苦、温(大苞雪莲花有毒)。 [归经] 入肝、脾、肾三经。 [主治] 除寒,壮阳,调经,止血。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用法]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宜忌] 孕妇忌服。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选方] 1、治阳痿:雪莲花、冬虫夏草,泡酒饮。 2、治妇女崩带:雪莲花、峨参、党参,炖鸡吃。 3、治风湿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雪莲五钱,加白酒或黄酒100毫升,泡7日;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 4、治雪盲,牙痛:雪莲花二至四钱。生吃或水煎服。 5、治外伤出血:雪莲花适量,敷患处。
❸ 平定准噶尔后,清朝为什么不再继续向西扩张吞并哈萨克
哈萨克汗国位于中亚地区,在公元15世纪左右建国,也曾强大过。而大清与哈萨克距离甚远,中间还隔着一个强大的准噶尔汗国,确实没有什么接触。不过就在大清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大清和哈萨克汗国接壤了,双方起初也曾爆发过冲突,双方均有胜负。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
谕哈萨克汗阿布赛曰,朕为天下共主,中外一体,尔哈萨克为准噶尔所隔,未通贡使,兹以大兵平定准部,率属归诚,朕深鉴悉。据将军等奏,尔既归降,应加封号,并察明游牧。兹因尔使入觐,还归尚需时日,先由驿递驰谕,并赐尔大缎四端,蟒缎二端。尔其钦遵朕训,永受无穷之福,特谕。
当然了,除了大清没有向西扩张的本意外,其实乾隆后期的大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国内贪腐严重,也没有能力像初期那样扩张。
❹ 冬不拉的资料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关于它的产生,在哈萨克人生活的地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据说古时候,哈萨克汗(国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已到成婚年龄。汗的一位大臣对公主有意,向汗提出求婚,汗同意了。但由于年龄悬殊,公主不同意,但又不好向父汗讲。公主的丫环非常聪明,为公主出主意道:“你对大汗讲,谁要找到会唱歌的树,你就嫁给谁。”汗最终接受了女儿的意见,张榜告示全国,三个月为限。那位大臣虽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
一个月过去了,竟没有人敢揭告示。一天,一个年轻的猎人路过城下,见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便上前仔细阅读了告示的内容,心想:既然有会唱歌的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它。他上前毅然揭下了告示。
猎人被卫兵带到汗的宫殿。公主在帘后看到猎人年轻英俊,顿生爱慕之情。公主向父汗提出要和猎人见面的要求,大臣想从中阻拦,却又说不出正当理由。公主和猎人终于在后花园见了面。公主给猎人赠送一枚戒指作为定情物,猎人发誓一定要找到会唱歌的树,娶公主为妻。
年轻的猎人走遍了深山老林,却没有找到会唱歌的树。眼看期限要到了,猎人既着急又难过。这天晚上,猎人做了一个梦,雪山老人告诉他:“遇到了困难,应向百姓求教。”猎人急忙赶下山。哈萨克牧民知道他是揭黄榜的青年,都把他看做是心目中的英雄,纷纷前来看望。当得知期限将到,都为他着急。为了鼓励猎人尽快找到会唱歌的树,牧民们就杀羊款待他。杀羊人顺手将羊肠子搭在身旁的树上。没想到这羊肠子给猎人带来了希望。
宴会结束后,猎人越发郁闷和惆怅,便在树林里散步。忽然,一种从来没听到过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举目看去,只见几条被阳光晒干、紧绷在树干上的羊肠子,在微风中颤动并发出声响。他用手指轻轻拨动了几下,竟发出十分美妙的声音。猎人顿悟: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会唱歌的树么?
年轻的猎人把树干锯下来,砍削成便于携带的长瓢形,再将几条风干的羊肠子固定好,制成了一把崭新的乐器。这把乐器,哈萨克人后来叫它冬不拉,意思是会唱歌的树。
猎人怀抱会唱歌的树,将对公主的无限思念编成歌词,叮叮咚咚地连弹带唱起来。这美妙而动听的琴声,如绺绺游丝,穿过树林,飘向草原。牧民们都跑来聆听演奏。大家都被这天籁般的琴声所陶醉,也为猎人找到了会唱歌的树而高兴,纷纷表示愿同猎人一起进京祝贺公主圆了梦。
在京城,大臣单独接见了年轻的猎人。他对猎人的成功十分嫉妒,就花言巧语将会唱歌的树骗到手,兴冲冲地去见汗。汗让大臣弹唱,他却慌了手脚。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弹奏。
公主听说大臣找到了会唱歌的树,不禁暗自叫苦。丫环说:“大臣从未离开过京城一步,怎么会是他找的?若是他找的,为什么又不会弹奏?”公主听了觉得有理,便让丫环出宫寻找那个真正找到会唱歌的树的人。老百姓都说是年轻的猎人。公主知道后万分喜悦。
大臣见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下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猎人逮捕入狱。
公主乘大臣不在的时候,在狱中见到了年轻的猎人。猎人因失去了会唱歌的树,感到十分惭愧。公主抚摸着猎人手上的戒指,鼓励他一定要夺回会唱歌的树。
大臣为了把会唱歌的树据为己有,威逼猎人教他弹唱的方法。猎人说,没有会唱歌的树,我拿什么教你呢?大臣想想也对,就拿来会唱歌的树,把它交给了年轻的猎人。
年轻的猎人怀抱重新到手的会唱歌的树,想起自己寻找它的艰辛和公主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声情并茂地边弹边唱起来。这时公主赶了来,听了这仙乐般的情深意长的琴声和歌声,眼泪禁不住扑簌簌地滚下腮来。
大臣见状恼羞成怒,竟下令要将猎人斩首。可是武士们听了这感人的琴声,不仅冒死抗命,反将猎人护送出了监狱。
年轻的猎人和美丽的公主终于获得了自由和爱情。他们一个弹着会唱歌的树———冬不拉,一个唱着心中的歌,双双离开京城,向茫茫大草原走去。
❺ 求一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产古装电影名字
东归英雄传
悲情布鲁克
估计是这两个的一个
❻ 哈萨克族的那些历史名人都有啥伟大事迹
法拉比 (870-950年),法拉比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通晓多种语言,在哲学、心理学、音乐、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人文学等领域均有非凡成就,有20余部著作传世,代表作有《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与埃利亚派之间的鸿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幻想》、《科学的起源》、《音乐全书》等。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尔(1499-1550),16世纪哈萨克杜拉惕部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巨著《拉失德史》是研究中亚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著作,引起世界历史学界的关注,有英文、中文等译本。
阿布赉(阿布里曼素尔)(1711-1771),哈萨克汗国著名可汗。他勇敢地担负起领导抗击侵略的历史重任,在1723-1756年长达30多年的哈萨克-准噶尔战争时期,不仅表现出他的军事天才,而且在清王朝、准噶尔和俄国的外交关系中显露出了他杰出的外交才能。1757年遣其11部各头人组成使团前往北京朝觐。接着于1758、1759、1760年连续三年派使者去北京和热河朝觐,同时促进了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的贸易往来。阿布赉曾出兵征讨布亦鲁特部和中亚及伏尔加河一带的卡尔梅克人,取得重大胜利。
❼ 哈萨克最新电影
哈萨克最新电影有光影守护者,荞麦疯长,小山河,钻石宝剑,哈萨克之子,具体如下:
(1)光影守护者
二战结束后,苏联士兵来到德国的一个小镇上。镇上多数建筑都被破坏了,这里仍旧炮声隆隆,子弹嗖嗖。年轻的哈萨克士兵救下一位德国老人,还帮他藏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位老人给了哈萨克士兵一个袋子,袋子里面有一台便携式放映机和一些电影胶片。对这位老人来说,这些是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
(2)荞麦疯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入社会的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追求新生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可思议的命运考验。他们在蓬勃发展的90年代,与梦想一同升腾幻灭,又绝处逢生。
❽ 问一部电影的名字
片名:东归英雄传
导演: 塞夫
主演: 哈斯高娃 巴雅尔图 巴桑
剧情介绍:
渥巴锡汗,蒙古族,1742年出生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从小在其父兴学改革思想的影响下,受到很好的正规教育,直到大学毕业。他从小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故乡中国。1761年继承土尔扈特部汗位,不堪忍受俄国沙皇政府日益加重的民族压迫,为求民族生存,于1771年1月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历尽千难万险,于1771年7月才回到祖国怀抱,起义时的17万人众,最后只剩下7万余人,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
回归祖国后,清朝廷给予了很好地救济和安置。1775年1月,渥巴锡不幸死于天花,临去世前给西蒙古人民留下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尔扈特历史上最光辉的纪念日。这天,渥巴锡向全体牧民历数沙俄残暴统治的滔天罪行,号召大家:只有奋起抗俄返回祖国才是唯一出路。顿时,伏尔加河辽阔的草原上发出了气壮山河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做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渥巴锡率领三万二千帐十七万人组成的浩荡大军,消灭了数千沙俄官兵,烧掉了帐篷、带不走的东西和渥巴锡汗的木制宫殿,拔营起寨,惊天动地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万里归途。成千上万的妇孺和老人乘着马车,骆驼和雪撬,在跃马横刀的勇士们护卫下,离开了白雪皑皑的伏尔加河草原,一队接一队地迤逦前进。俄国女皇闻讯后惊恐万状,大发雷霆,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沙俄政府对未能走脱的伏尔加河左岸土尔扈特人,采取了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至使这部分蒙古族牧民未能跟随渥巴锡返回故乡。
踏上征途的土尔扈特人,在前有哥萨克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紧急形势下,渥巴锡把起义大军组织得井井有条,一支精锐部队作为开路先锋,接着是妇女、老弱、车辆牲畜等辎重队伍,再次是渥巴锡率领的二万骑兵殿后。他们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到达乌拉尔河,把尾追之敌远远地抛在后面。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乌拉尔河上的俄国据点,使大队人马安全地从冰上过河,顺利地踏上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在长征途中,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率领下,英勇克敌,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在他们踏上哈萨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队伍遭到了哥萨克的突然袭击。这是一次惨绝人寰的战斗,由于土尔扈特部以分散的队形赶着大批的牲畜前进,在受到袭击时还没来得及集中力量,便展开了白刃搏斗,致使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
新疆各族人民和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表示热烈欢迎。将其安顿在今天的博尔塔拉和巴音郭楞地区。这段历史也被《东归英雄传》搬上了银幕。电影以东归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东归行动前期策伯克多尔济、巴木巴尔、达什敦克多等人与沙俄军周旋战斗,保护东归线路图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最后沙俄犬牙得到了线路图,但那是张假图,真正的东归路线图被刺在了主人公的背上……
❾ 《东不拉》是一篇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什么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chóu)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国王虽然知道儿子既机智又勇敢,力气也很大,但这只瞎熊太凶残狡猾了,他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bǐnɡ)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蔽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凶恶的瞎熊出现了。只见它顺着熟悉的道路敏捷地走来,走到离捕兽夹十多步远的地方,突然站住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直走到放捕兽夹的地方,用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捕兽夹受到触动,砰的一声夹住了树枝。瞎熊把捕兽夹和树枝放到一块大石头上,举起另外一块石头猛砸。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这时,瞎熊已经发现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过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bǐ)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国王派山的人四下寻找,过了好几天,也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国王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
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
牧民们三五成群地出去寻找,终于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ò)成肉酱(jiànɡ),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大家冥(mínɡ)思苦想,一直没有好办法。
最后,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到了王宫.国王焦急地问阿肯:“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
“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阿肯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
“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
阿肯没有再说话,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kēnɡqiānɡ),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国王听着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❿ 助清朝平定准噶尔之乱,哈萨克要求并入中华却为何遭乾隆拒绝
乾隆其实是知道哈萨克两属于清朝、俄国的事实,所以不愿意贸然让哈萨克加入大清的版图,避免不必要的外交纠纷。
大家都看懂了吧。哈萨克人是想要利用加入清朝的机会,抗拒俄国的侵入,游走在两国之间,通过权力的均势来保持哈萨克的独立性。乾隆当然看穿了这种伎俩。更何况,清朝必须考虑将哈萨克并入版图时所带来的地缘政治结果。
所以,乾隆拒绝两属的哈萨克加入版图,但又提出了一套藩部/属国兼有的方式处理哈萨克牧民的归属问题,这又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