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碧玉簪婆婆演员

电影碧玉簪婆婆演员

发布时间:2022-11-02 04:37:42

① 越剧花旦流派有哪些

越剧流派流传最广四大花旦流派。

四大花旦流派(开头第一个为流派创始人):

傅派:傅全香、陈飞、何英、颜佳、裘丹莉、盛舒扬、董鉴鸿。

吕派:吕瑞英、吴素英、孙智君、张咏梅、陈辉玲、李燕。

王派:王文娟、单仰萍、王志萍、李敏、忻雅琴、李旭丹。

袁派:袁雪芬、方亚芬、陶琪、华怡青、徐晓飞、陈慧迪。

此外还有金派,戚派,张派(这里的指张云霞创的花旦流派)。这些流派各有特色,但流传范围相对少。

② 建国后我国拍摄的越剧电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启明公司
原著:鲁迅 改编、导演:南薇 摄影:董克毅、董绍泳
演员: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红 张桂凤 吴小楼 项彩莲 张云霞

1949年《越剧精华》
文华公司
导演:桑弧 摄影:黄绍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楼台会》;
徐玉兰、王文娟的《贩马记》中的《写状》;
袁雪芬,徐玉兰、筱小招、吴小楼的 《双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卖婆记》。

1949年《相思树》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程述尧
编剧:钟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凤娟 金艳芳 陈金莲 高剑琳

1950年《石榴红》
中国电影实验工厂
导演:韩义
编剧:沈默
徐天红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剑琳

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徐进、桑弧 导演:桑弧、黄沙 摄影:黄绍芬
布景设计:胡倬云、张曦白
根据华东戏曲研究院舞台剧本改编
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1958年《情探》
江南电影制片厂
编剧:田汉、安娥 导演:黄祖模 摄影:李生伟 美工:卢景光
演出:上海越剧院
傅全香、陆锦花

1959年 《西厢记》
香港文华电影公司
金宝花、张茵、高佩

1959年 《追鱼》
天马电影制片厂
改编:集体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 美工:葛师承 副导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剧院
徐玉兰、王文娟、郑忠梅、周宝奎

1960年《斗诗亭》
天马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 导演:应云卫 摄影:马林发、任志新 美工:葛师承
演出:浙江越剧二团
根据浙江省越剧二团演出本改编

1961年《云中落绣鞋》
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1年《王老虎抢亲》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导演:金庸
编剧:金庸
夏 梦 李 嫱 配 音 毕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红楼梦》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徐进 艺术指导:朱石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美工:胡倬云、张曦白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周宝奎 徐天红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导演:吴永刚 摄影:罗从周、彭恩礼 美工:张曦白 副导演:赵焕章 舞台导演:黄沙
演出:上海越剧二团
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
金采风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钱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刘金定》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传书》
长春电影制片厂
改编:南京市越剧团创作组集体,计大为、叶至诚执笔
导演:蔡振亚 摄影:吴国疆 美工:崔永泉、陈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剧团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闯宫》
珠江电影制片厂、香港鸿图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裘凤 导演:斯蒙 摄影:李生伟 美术:葛兴萼 副导演:黄丹彤
演出:武汉市越剧团
金雅楼、筱灵凤

1963年《金枝玉叶》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胡小峰
夏 梦 丁赛君 李 嫱 冯 琳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缘》
香港长城影业公司拍摄 上海越剧院配合
编剧:李萍倩
夏 梦 丁赛君 配 音 陈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篮花生》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半篮花生》创作组 导演:朱文顺 摄影:常彦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剧团

1978年《祥林嫂》
上海电影制片厂、香港凤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吴琛、庄志、袁雪芬、张桂凤 导演:岑范、罗君雄
摄影:蒋锡伟 美工:胡倬云、谢棨前
袁雪芬、金采凤

1982年《花烛泪》
浙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胡小孩、谢枋、天方 导演:殷子、陈蝉
摄影顾问:石凤歧 摄影:龚国良蓖、周荣震 美工:骆德灏
演出:浙江越剧一团

1983年《莫愁女》
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张弦 导演:周予、吴秋芳 摄影:冯秉镛、单兴良 美术顾问:张曦白 美术:胡荣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寿》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顾锡东 导演:陆建华、于中效
总摄影:王启民 摄影:李俊岩 美术:徐振鹍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剧演出团
董柯娣、徐爱武

1985年《绣花女传奇》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改编:包朝赞 导演:石岚
摄影:瞿金楼 美工:叶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越剧团
根据江南民间故事改编

1986年《桐花泪》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包朝赞 导演:沙洁 摄影:张珥 美术:秦柏松 副导演:史凤和
演出:杭州市越剧二团

1999《红丝错》
浙江省电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合摄制
编剧:顾颂恩 导演:徐伟杰 摄影:瞿家振、李荣圣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涛、何赛飞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团、北京今古影视策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王云根、钱勇 导演:森岛 摄影:王健

2007年越剧电影
经典版《红楼梦》
主演:郑国凤 王志萍
交响版《红楼梦》
主演:赵志刚 方亚芬
总导演:韦翔东

正要拍摄的电影
《西厢记》《梁祝》
主演:茅威涛 颜佳

③ 碧玉簪 演员列表

碧玉簪 (1963)(The jade hairpin)

导 演:吴永刚
主 演:金采风 沈正心 丁孝梅 朱玉昆 郑采君
上 映:1963年3月28日
地 区:中国香港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单声道
类 型:戏曲片

演员表:
金采风 .... 李秀英
沈正心 .... 翠环
丁孝梅 .... 王甫
朱玉昆 .... 李兴
郑采君 .... 孙媒婆
张慧娟 .... 春香
姚水娟 .... 李夫人
郑忠梅 .... 王裕
魏凤娟 .... 顾文友
钱妙花 .... 李廷甫
周宝奎 .... 陆氏
陈少春 .... 王玉林

职员表
美术指导 张曦白

④ 何赛飞简介

何赛飞个人简介:

赛飞出生在一个名叫岱山的海岛。从小便对越剧着迷,后来考入岱山县文工团真成了一名越剧演员。

凭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精神,她很快脱颖而出,因出演《终身大事(越剧)》,在浙江省内会演时得了一个学员奖,之后便进入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

八十年代中期,何赛飞这个名字在越剧界很响亮,享誉国内外,也深受邓颖超奶奶的喜欢,多次参与中南海以及国内外的大型演出。

后来,她参加过戏曲片《五女拜寿》的拍摄。1987年,她又在影片《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中饰演妙玉,这是她走上银幕的开始。

1990年,她因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扮演三姨太梅珊而一举成名,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何赛飞苦练京剧。片中,那位举手投足都透着京剧味的票友使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会是一位越剧演员。

1995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她在李少红导演的《红粉》中出任女主角,一位青楼女子。她在片中的表演非常成功,准确地把握了角色的性格,演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这部影片的上映进一步提高了何赛飞的知名度。

接下来的一部影片更使她成为焦点人物,那就是陈凯歌执导的《风月》,该片在拍摄时就被媒介炒得沸沸扬扬,虽然女主角几度易人,但何赛飞却稳坐女二号的位置。她踏入影坛后,吉星高照,有机会与名导演合作的演员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让人妒忌。

主要作品:

《五女拜寿》饰翠云,获长影厂最佳女主角奖;《红楼梦》饰妙玉;《大红灯笼高高挂》饰三姨太梅珊;《红粉》饰小萼;《天涯歌女》饰小红;《风月》饰秀仪;《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

《红楼梦六部》《红粉》《风月》《敌后武工队》(于1996年获第十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

赛飞最近作品:

2006年《家门》饰江萍合作演员:杜雨露

2006年《婆婆》饰谭超然

2006年《婆媳过招》饰冯雪梅合作演员:侯长荣,赵敏芬

2006年《爱在来时/错爱天使》饰苏拉合作演员:舒畅,盖丽丽

2006年《血色残阳》饰三太太雅芝合作演员:宋春丽,史可

2006年《最好的时光/一世情缘》饰许心梅(沈母)

2006年《舞台姐妹》饰商水花合作演员:李成儒,史依泓,梅婷

2006年《红幡》饰吴美云合作演员:胡可,聂远

2007年《梦里花落知多少》饰林母合作演员:张峻宁王雅捷

2007年《江湖兄弟》饰王美菊合作演员:杜志国

2008年《纸醉金迷》饰朱四奶奶合作演员:陈好,胡可,罗海琼

2008年《祈望》饰冯丽萍合作演员:孙淳,茹萍

2008年《嫁衣》饰王月合作演员:刘蓓

赛飞五女拜寿视频合辑: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E%E5%C5%AE%B0%DD%CA%D9%20%BA%CE%C8%FC%B7%C9

何赛飞网络贴吧:http://tieba..com/f?ct=&tn=&rn=&pn=&lm=&cm=0&kw=%BA%CE%C8%FC%B7%C9&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BA%CE%C8%FC%B7%C9&tb=on

欢迎来贴吧玩~~

⑤ 碧玉簪的剧情简介

明代吏部尚书李廷甫之女李秀英,聪明贤惠,容貌秀丽,父母爱若珍宝。秀英年已及笄,尚待字闺中。李廷甫50寿诞之日,好友王裕夫妇偕子玉林前来祝寿。李廷甫见玉林品貌端庄,仪表不俗,有意试试他的才华,就叫他题写寿联一副。玉林即席挥毫,顺手而成。
李廷甫大喜,就以秀英许配为妻。李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原有娶秀英之心,今见她被许配王玉林,心中恼恨,遂与孙媒婆密谋定下奸计。孙媒婆在秀英出嫁之日,暗中偷得她的首饰碧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一封,在洞房花烛之夜,有意使王玉林拾得,从中破坏他们的姻缘。
王玉林拾得情书与玉簪,果然中计,气愤万分。他撇下新房中的李秀英,回到书房,任她冷清清地良宵虚度。王玉林的母亲陆氏,偶于秀英侍婢春香口中,得悉玉林婚后迄未与秀英同房,她还以为玉林年少,读书心切,不解温存,便将他拖上楼去,锁于房中。是夜,这一边王玉林余恨未消,坐待天明;那一边李秀英心中疑虑,百思不解。僵持良久,李秀英终于上前探问情由,不料反遭玉林一番凌辱。李秀英满月归家之时,王玉林不肯同去。陆氏只好劝慰秀英独自回去省亲。回家后,秀英在母亲面前强颜欢笑,处处掩饰,以免母亲知道真情。王玉林见秀英独自回去,以为她与顾文友有约在先,随即写信一封,迫令她当日回转,不许留宿一宵,并以休弃相威胁。
这时,李秀英既不能向母亲说明真相,又不愿因此被休弃,玷辱家声,只得不顾母亲的盛怒,返回夫家。王玉林见秀英居然当天返回,不但使他的休妻目的未能如愿,自己反而又被母亲锁在房内,他心中郁闷,又独自坐待天明。夜深天寒,风雨凄凄。满腹委屈无处诉的李秀英,见了伏案而睡的王玉林,怕他受风,冻坏了身体,就想替他盖衣御寒,但想起王玉林素无夫妻情义,又屡次被他无故凌辱,心中一再犹豫,欲盖又止者三次,最后终因想起嫁前母亲的再三叮嘱,以及婆婆平时骨肉相待之情,毅然将衣盖上。
天明,玉林醒来,见给他盖的是件女人衣衫,就责怪秀英存心不善,一怒之下,又将她一顿殴辱。李夫人得到春香的通报,赶到王家,她见玉林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立即写信上京,要李廷甫回来评理。李廷甫匆匆赶回,到王府面责玉林,谁知玉林以情书及玉簪相反诘,李廷甫一时无词以对,也疑秀英行为不正,拔剑欲斩。李秀英含冤有口难辩,亏得婆婆相护。
他们追查情书与玉簪的来由,真相终于大白,李廷甫痛惜秀英被折磨成病,想带她回家调养。哪知道秀英为了遵守三从四德,执意不去。
玉林深感愧疚,悔恨不已。于是,尊母之命,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送上凤冠霞帔,秀英不受。经过双方家长,特别是婆婆的劝慰,和玉林的再三恳求,严责己过,直至跪地请罪,秀英方才回心,夫妻终重归于好。

⑥ 碧玉簪里的演员谁演过红楼梦

《碧玉簪》里的演员中“金采风”演过《红楼梦》。


越剧电影《碧玉簪》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于1962年联合出品。该片根据上海越剧院演出本改编,由吴永刚执导,金采风、陈少春、周宝奎、钱妙花、魏凤娟、郑忠梅等领衔主演。

主要剧情为:王玉林得尚书李廷甫赏识,获许配廷甫女秀英为妻。廷甫侄儿顾文友因妒生恨,骗取秀英的碧玉簪放进伪造情书里,诬陷秀英与他有染。新婚之夜,玉林得读情书,气愤莫名,从此冷待贤妻,甚至把她凌辱虐打。秀英婢女见状不忍,回李府禀报,廷甫听信玉林一面之词,欲举剑杀女,幸玉林母亲陆氏查证情书笔迹,揭发文友的阴谋。真相大白,玉林送凤冠请罪,夫妇冰释前嫌。


金采风简介

金采风是越剧旦角流派《金派》创立者。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因唱电台而露名声。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与吕瑞英、丁赛君,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1年夏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1955年随团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金采风以闺门旦应工,兼擅花旦。唱腔师承袁派,并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在越剧影片《红楼梦》中金采风饰演的王熙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庄大方;咬字清楚,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

⑦ 在越剧电影《碧玉簪》中李秀英的婆婆称呼她为媳妇大娘,请问媳妇大娘是哪里的方言谢谢。

我没有看过

所以不知道

你再问一下

总会有知道的

⑧ 钱妙花的个人履历

1936年11月4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廿一日: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灌录高亭唱片公司灌制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A面为王杏花唱的《玉蜻蜓·游庵哭图》,B面为袁雪芬、钱妙花唱的《方玉娘哭塔》。
1938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六日:“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
“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于上海四马路小剧场,竺素娥领衔,袁雪芬为头肩旦,演员还有黄笑笑、任伯棠、傅全香、钱妙花、张桂莲等。演出剧目有《沉香扇》、《碧玉簪》等。
1942年2月22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八日:马樟花大殓举行
马樟花大殓在上海徐家汇路上海殡仪馆举行,袁雪芬、钱妙花等众多同行姐妹参加吊唁。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碧玉簪 (1963) 演:李廷甫
红楼梦 (1962) 演:长府官
碧玉簪 (1962) 演: 李廷甫
追鱼 (1959) 演:假包公

⑨ 谁是越剧的著名演员

尹派的优秀传人有茅威涛、赵志刚、肖雅、王君安、杨魏文等。
徐派的有金美芳、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张小君、周伟君、钱丽亚、裴燕、陈娜君、邵雁等等
范派传人:丁赛君、陈琦、邵文娟、史济华、陈雪萍、江瑶、章瑞虹、韩婷婷、孟科娟、方雪雯、吴凤花、王柔桑、徐铭、筱明珠。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主工小生。其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她的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主)、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加上扮相俊美,遂被观众喻为“越剧西施”。 代表剧目有:《柳毅传书》、《三看御妹》、《莫愁女》等。流派传人:夏雯君、竺小招、孙婷涯、孙静、殷瑞芬。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她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他的演唱不尚华丽、不喜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流派传人:曹银娣、许杰、黄慧、廖琪瑛、夏赛丽、张宇峰、徐标新、裘巧芳等。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毕春芳擅长演喜剧,她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她吸收了范派和尹派的唱腔精华,袁派的表演技巧,融会贯通自成一格。流派传人:杨文蔚、丁小蛙、丁莲芳、孙建红、毕继芳、徐宁生、阮建绒、李晓旭、杨童华、徐文芳、戚小红等。 张派:由张桂凤创立。工老生。其表演真切,善于刻划人物性格见长;其唱腔刚劲挺拔,顿挫分明,声情并茂。代表剧目:《二堂放子》、《九斤姑娘》。流派传人:王金萍、张国华、董柯娣、张承好、郑曼莉、章海灵、王晓玲、乐彩珍、吴群、蔡燕等。 徐派:由徐天红创立。工老生。唱腔吸收绍剧顿挫跌宕,高亢昂扬的风格。嗓音高亢,吐字注重喷口功夫。发声运用颤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被称为“抖抖腔”。代表剧目:《红楼梦》、《二堂放子》,《明月重圆夜》等。流派传人:金烨等。 吴派:由吴小楼创立。工老生。表演苍劲凝重,激昂舒展,富有激情,嗓音宽厚宏亮,中低音音质饱满,善于塑造各类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代表剧目:《情探》等。流派传人:杨同时、金红,陈琴湘等。 商派:由商芳臣创立。工老生。商芳臣早年与邢竹琴、竺素娥、赵瑞花、姚水娟等人合作。在原有的老生唱腔基础上尝试改革,借鉴绍兴大班中的尺调,融合到越剧的四工调中,唱腔高亢遒劲,清峻壮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生唱腔。代表剧目:《柳毅传书》等。流派传人:胡国美等。 陈派:由陈佩卿创立。工小生。唱腔旋律一般多在中低音进行,又具往高音冲击的力度,在作曲家卢炳容的协助配合下,形成流派。代表剧目:《张羽煮海》、《孔雀东南飞》等。流派传人:钟宝珍。 毛派:由毛佩卿创立。工小生。做工潇洒,吐字清晰,唱腔富有韵味,有意识地将绍剧的唱腔融入越剧唱腔中,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代表剧目:《李闯王》、《祥林嫂》、《闯宫》等。 金派:由金宝花创立。工小生。代表剧目:《庵堂认母》、《西厢记》、《胭脂》等。 高派:由高爱娟创立。工小生。据受损的嗓音条件独辟蹊径,从20世纪60年代始逐步形成适应自己嗓音条件跌宕有致的唱腔特色。代表剧目:《荆钗记》、《周仁献嫂》、《杨宗保》、《左维明》等。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工花旦。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声情并茂。流派传人:筱水招、朱东韵、陶琪、华怡青、方亚芬,李沛婕等。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工花旦。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流派传人:薛莺、张金月、胡佩娣、张腊娇、洪芬飞、陈岚、何英、陈颖、陈飞、颜佳、陈艺、裘丹莉、董鉴鸿等。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工花旦。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流派传人:钱爱玉、周云娟、舒锦霞、单仰萍、洪瑛、俞建华、何炯华、王志萍、李敏、陈晓红、王桂萍、陈萍、宓永仙、夏艺奕等。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工花旦。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流派传人:朱祝芬、周雅琴、傅幸文、王杭娟、王毓梅、朱蔺、余福英、邹红、金静、周美姣、徐洁明、钱丽文、戚继仙等。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工花旦。是越剧流派中最年轻的流派(各流派中创派时间最迟)。吕瑞英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代表剧目有:《打金枝》、《西厢记》、《花中君子》,《穆桂英》等。流派传人:孙智君、陈辉玲、吴素英、黄依群、赵海英、张咏梅等。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工花旦。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流派传人:谢群英、黄美菊、裘锦媛、樊婷婷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工花旦。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流派传人:薛桂珍、袁小云、杨学梅、何赛飞等。 周派:由周宝奎创立。工老旦。周宝奎有“老旦王”之称。唱腔质朴真切,塑造人物性格身份各异。戏路较宽。演技老到,塑造人物生动,能根据各种人物性格设计唱腔,使人物形象在唱腔中得以生动体现。代表剧目:《碧玉簪》中的婆婆,《红楼梦》中的贾母等。流派传人:俞会珍、王铧丽、周燕儿等。

⑩ 李艳芳的人物经历

1929年春,李艳芳入嵊县黄泽办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新新凤舞台”学戏。习小生。半年以后随班在浙东一带城乡演出。 (另一说为:1928年,李艳芳入嵊县黄泽办起的第二副女子科班“锦新舞台”学戏。 )
1932年中国戏剧研究社出版《越中三绝》,介绍当时称为“越中三绝”的著名越剧艺人赵瑞花、姚月明、李艳芳的艺术成就。
1933年夏,李艳芳与王杏花搭档,彼此配合默契,处处用心,观众对这对搭档大表欢迎。
1936年,李艳芳与姚水娟二进杭州大世界。
1937年,在温州演出时,开始与姚水娟搭档合作,是年进入杭州大世界演出。
1938年春节(1月31日)的三天里,李艳芳、姚水娟领先的“越升舞台”在上海通商旅馆演出,花旦姚水娟挂头牌,小生李艳芳挂二牌,老生商芳臣挂三牌。 第一天,日场《仁义缘》、夜场《沉香扇》,第二天,日常《三看御妹》、夜场《前本三笑缘》,第三天,日常《十美图》、夜场《后本三笑缘》。当时通商剧场有250个座位,演出常常客满。 戏曲评论家蔡萸英送去花篮,演员们很高兴,日夜场捧进捧出,在台上放了半个多月,此后送花篮成为越来越盛的风气。 4月,她们移至老闸大戏院,该戏院有400多座位,虽是小剧场,但剧场规格较高,作为绍兴大班的基地是名正言顺的正规剧场,演出亦场场客满。 7月,李艳芳与姚水娟拆档。继与赵瑞花搭档至1940年4月。
1940年8月1日,农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举行。卡尔登大戏班(今长江剧场)当天晚上开演全本《梁祝哀史》,袁雪芬、小白玉梅、筱丹桂分饰前、中、后的祝英台,张湘卿、李艳芳、马樟花分饰前、中、后的梁山伯。第2天日场演《盘夫索夫》,小白玉梅、袁雪芬、筱丹桂分饰前、中、后的严兰贞,马樟花、张湘卿、李艳芳分饰前、中、后的曾荣。 8月1日至2日,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假座卡尔登大戏院,举行“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剧目为《沉香扇》、《梁祝哀史》、《盘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花、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艳芳、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贾灵凤等。秋,姚水娟再度与李艳芳合作,水云剧团改组为越华剧团,继续在沈益涛掌管的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 同年,由胡知非编导,姚水娟和李艳芳合演《泪洒相思地》,此剧是越剧从路头戏(幕表戏)向剧本戏进化的开端。 10月,李艳芳和姚水娟搭档,在上海皇后大戏院把《蒋老五殉情记》搬上越剧舞台,编导就是从事过文明戏的樊篱。这出戏的演出形式更偏重写实,演员身着旗袍、西装,采用写实不惊,台上搭楼,有人力车上台;灯光采用侧光和追光,并随剧情气氛变化时强时弱,用音响效果模拟轮船在海上行驶时的波涛声和人落水时的响声,姚水娟还在观众席中出现,从台下走到台上。为表现生活真实,排烟期间演员还去会乐里妓院吃花酒,以观察妓院中的种种情景;去招商局轮船上体验乘海轮的感受。这出戏打出了“话剧化、电影化”的旗号,有意识地吸取话剧和电影的成分,在女子越剧表现城市现代生活方面做了探索,引起观众浓厚兴趣,创造了连演六十三场,总共演出一百十六场的票房纪录。 此后,姚水娟、李艳芳联袂上演《魂断蓝桥》、《大家庭》等戏。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李艳芳与姚水娟饰演《楼台会》。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6月11日,李艳芳又与姚水娟搭档,在卡德大戏院演出《啼笑因缘》,仍由樊篱编剧,该剧分上中下三本,亦轰动一时。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李艳芳歇夏离开越华剧团。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7月,其时正值姚水娟改良越剧之际,她俩轮番在皇后、卡德、龙门戏院,主演了60多部新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戏有《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一再创越剧场子上座之新纪录,这是其演艺生涯的全盛时期。9月起至1946年5月下旬,先后与筱丹桂、金香琴、傅全香搭档,演出于国际、天宫、红宝等剧场,上演了20多部新戏。其中与筱丹桂合作主演的有《姊做媳妇妹做婆》、《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与金香琴合作主演的有《艳阳天》、《渔村泪》等;与傅全香合作主演的有《小妹妹》、《花朝春》等。
1950年5月,丽都舞厅改建为丽都花园大戏院。于6月1日开幕。 李艳芳参加演出。 6月7日晚,丽都大戏院由文宣越艺社上演《车辚辚》,讲述春秋战国的故事,李艳芳一饰两角。 7月,丽都大戏院夜场时装新戏《海棠红》,由李艳芳饰演海棠红,卖座颇佳。 7月29日起,文宣越艺社日常上演《绣鸳鸯》,夜场上演《梁祝哀史》,李艳芳主演。7月30日上演反串戏《三看御妹》,李艳芳反串花旦,余彩琴反串大花脸,许瑞春反串小丑,谢素云反串老旦。 8月,影都工会越剧分会筹募福利基金,全沪越剧名演员会串两天,李艳芳与徐玉兰、竺素娥演出梁山伯,票价最高为两万,最低为三千。 8月29日上午,戏曲研究班表演系越剧演员在大舞台演出越剧观摩老戏《狗报恩》,徐玉兰饰演农民,王文娟饰演张氏,沈月凤饰演王氏,李艳芳饰演陈茂生,魏梅照饰演陈茂林。 9月,徐天红发起欢迎“东山”越剧团胜利归来茶会,李艳芳参加。 9月,息影数年的李艳芳与许瑞春一起组建芳春剧团,于1950年10月4日演出于宁波大戏院。 剧目为《冯小青》。 10月,参加文化越剧团,与许瑞春、小傅全香、陈佩君等,演出于宁波大戏院。
1951年9月,在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中,李艳芳参与演出《梁祝 回十八》、《碧玉簪》、《盘夫索夫》。 此后,即息影舞台。
1952年,开始学医。
1953年4月,苏州戏剧界联合演出,李艳芳参演《碧玉簪》。
1955年,学医结束,随义姐迁居北京,在东城区卫生院登记分配,后进入人民医院专做保健医学。
1959年2月,原以参加东风越剧团的李艳芳下乡探亲回到上海。
1963年,46岁,经人介绍,与石油部专家管毓济结婚。
1965年,因爱人调陕西宝鸡筹建石油机械厂,随夫调到了陕西宝鸡做厂医,直至退休。后由于爱人过世,又未生小孩,加上对上海感情颇深,故现选定上海为叶落归根之地。
2008年12月,逝世。

阅读全文

与电影碧玉簪婆婆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