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刘莉照片

电影演员刘莉照片

发布时间:2022-10-30 06:53:09

❶ 请问谁知道大陆著名的配音演员王晓燕女士和韩力先生的资料谢谢

"辽艺"配音发展简史

文/harry
引言:
如今一提到辽艺,不少人都会想到《天鹰战士》。接着便是一顿痛骂,或者留下一句"唉,我都懒得说了。"甩袖而去。据我观察,大部分动漫论坛一般只要出现辽艺的讨论,大都是盲目跟骂的多,理性分析的少,而能夸赞两句的简直就微乎其微了。《天鹰战士》已经过去两年,却还是总被拿出来说事,好像他们只配过这一部戏一样。我们的确得承认辽艺近几年严重的退步,但同时也要摆正心态,正确地去对待这个事实。那些狂热的动漫迷我们管不了,但对于我们这些配音爱好者来说应该懂得宽容,既然你喜欢这门艺术,就应该理解配音者的心情,分担他们的痛苦,给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相信他们还能重现辉煌。我说这些并不是在替他们辩解,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客观起来,全面了解一下辽艺。骂虽然能使当事者警醒但终究解决不了问题,而且骂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拙文一篇可能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如果您有兴趣就姑且看着,如果看着不舒服便抛到一边当作垃圾就是了。资料大致无误,观点纯属个人。

正文:
现在好像人人都称"辽艺"配音,可要问辽艺是什么恐怕有一些人便不知道了,按如今普遍的说法解释,辽艺即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简称。我也说不清辽艺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传开的,当然传开了想必也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证明有一定知名度了。可是我从前是不太习惯叫这个名字的,起初我称"儿艺"配音,后来干脆称辽宁配音,不过现在我也随大流叫"辽艺"了,因为想来想去觉得不过是个名字,叫什么倒也关系不大,何必较真呢?但是对于所谓历史来说还就得较较真。所说的辽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不是从头至尾都以"辽艺"冠名,其实它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特点。大致说来,第一个时期我称为"儿艺创业期",时间介于1983年到1989年之间;第二个时期我称为"儿艺&人艺黄金期",时间1990年~1998年;第三个时期我称为"辽艺逆水行舟期",时间1999年至今。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每个时期的情况。

儿艺创业期
这话要从1982年说起了。那时中国对国外动画配音还相对比较陌生,把握得也不是很好,配起来有些生硬。即使是央视配的《铁臂阿童木》以如今的眼光看也不能叫人满意。当时广东算是配音大户,以姚锡娟为首的一拨配音演员的实力不容小视。那时广东的片源比较多,也时常会进一些动画,不过他们似乎更擅长译制片配音,对动画总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说白了就是配不出味儿来,他们配着没趣观众看着也没趣。

82年底广电部在广州召开了一次会议,当时的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晋韬光先生也出席了此会。在会上他听说广东刚进了一部日本动画,本来打算自己去配,但由于他们对动画配音把握不好又有些踌躇了。于是晋先生便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说:"我们省有一个儿童剧院,不如把片子交给我们来配吧。"经过几番交涉,粤方终于同意将片子拿到辽宁去配。这部动画就是《聪明的一休》,这所剧院便是辽宁儿童艺术剧院。

由于儿艺从没接触过配音,也没有录音棚,所以进片方将片子交给了儿艺和辽宁电视台两家单位共同制作。儿艺出演员,辽台出设备。辽宁电视台也因此获得了这部动画的首播权。此时事情尚处于领导层运作阶段,儿艺的演员们还一点都不知情。辽台将任务委派给了台里的张景芳,让他去儿艺选出合适的配音演员,并且任他为此片的导演。张景芳,也就是一休结尾字幕中的井方,他便是"辽艺"配音历史上的第一任导演。

说到这,我想不妨先介绍一下儿艺。
"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于1960年7月。建院以来,创作的代表性剧目有《小铁脑壳遇队记》、《雪女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红军》、《报童》、《人参娃娃》、《妈妈的梦》、《潇洒女孩》、《这里将是别墅》等。上述剧目获全国奖及省级奖的有17个,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员获专项奖励的有80多人次。其中,《小红军》曾在60年代赴京进入中南海演出,《人参娃娃》在1982年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优秀创作奖、优秀演出奖,《妈妈的梦》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优秀演出奖,《潇洒女孩》在1992年获全国儿童戏剧调演一等奖,《这里将是别墅》获全国优秀儿童新剧目评比演出一等奖。"最后还要说明一下,辽宁儿艺、人艺原来本是一家,后来儿艺单分了出来,(当然还在一个大院里,只不过挂了两个牌子。)不过99年又合并了,真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呀。
言归正传。张景芳便来到儿艺,让演员队的每个人都录一盘磁带,录音内容包括:1、一则寓言故事,最好其中有多个的角色,用不同声色阐释不同的角色;2、朗诵一首诗歌,题材不限;3、读一篇报纸上的简讯。当时院里还没有录音棚,大家便到剧院的行政处录音。当时演员们还不知这是要干什么,都还蒙在鼓里呢。录完后,张景芳便把所有磁带带回台里,非常认真地分析每个人的声音特点,经过几天地筛选,终于从几十个演员中挑出了8个最理想的。这8人分别是李韫慧(一休)、陈大千(将军)、方树桥(长老)、邓常兰(小叶子)、袁子纹(新佑卫门)、俞德元(桔梗店老板)、李舒燕(弥生小姐)、付利白(各种小角色)。张景芳又重新回到院里正式把配音的事情告诉了大家。一时间,这件事成了剧院的热点话题,选上的人自然高兴万分,而落选的人则失望之极,后悔自己当时准备得不够好。辽宁的配音工作便在此时正式拉开了帷幕。

除了这八个演员外,其他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这八个人在院里都是响当当的实力派,但在录音棚里却一窍不通。加上那时的电视普及率比较低,人们对电视传媒这种东西都很陌生,悟性也比较差,所以配音很吃力。当初的喜悦在录第一句话的一刻起便全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时正值8月份,天气酷热难当,而在棚里又不能开电扇,这便给刚接触配音的儿艺诸将们一个极大的考验。对于把握角色也许还不在话下,毕竟都是搞儿童剧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口形。本来在下面已经准备得挺好,可一正式录音就又找不到感觉了,常常是对上口形便顾不上感情,而感情抒发到位了口形又错得一塌糊涂。实在是让人大伤脑筋,演员们这时才发现,配音和演戏其实根本是两件事,在舞台上你可以尽情发挥,但在棚里绝对不行,你只能在一个框框里发挥,既不能出框还得发挥到家,这实在太难了!张井方便不厌其烦地给每个人讲角色的性格特点,分析不同人的说话方式。虽然他也没搞过配音,但从事电视事业这么多年也多少有些经验,理解得也相对快一些。为了度过对口形一关,井方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把台词背下来,正式录音时绝对不许带本进棚,这种极端的做法是以后都不曾有的,但不可否认这办法的确行之有效。第一集(20分钟的戏)配了半个月才算结束。真所谓万事开头难,之后的配音要比第一集轻松许多,也许是找到感觉了,但那也需要3、4天左右。在当时,导演先把戏看上5、6遍,把每个角色都搞透了,然后再让演员看几遍,不但要注意自己角色的特点,还要注意全片的基调。对每一句台词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现在看来,井方先生确实是辽宁配音历史上最棒的导演。当然也好在那时的进片方不像现在跟逼债似的,恨不得一天就要配3集。"慢工出细活"这话的确不假。当配到第7、8集时演员们看了一遍第一集,集体建议重配,认为那种配音简直没法听,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建议没被采纳,但也足以看出第一代儿艺配音演员的素质。

后来由于演员角色不够又从院里精挑细选上三个人:石宝兰(一休母)、王小燕(璐姬公主兼某些集的旁白)、郝琳杰(小角色)。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地奋战了四个月,终于在12月份完成了所有配音。没过多久便在全省放了这部动画,看到自己用声音塑造的角色出现在屏幕上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虽然每人一共才拿到120元的报酬(李韫慧因配主角拿了125元),但也毫不在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注意过这些,心里除了美就是美,那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态。功夫不负有心人,此片一经播放便大获成功,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观众从没看过这么好的动画,更没听过如此"卡通"的声音,简直就像动画自己在说话一样。这个版本的一休也一播再播,我最晚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是在2000年。儿艺也因此一鸣惊人,声名鹊起。很多电视台都请他们配音,儿艺便从此走上了配音的道路。

此后片源逐渐多起来,而内容就不仅仅限于动画了,也有不少译制片、国产片、广播剧等。当时合作最多的是中央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这样一来,最早配一休的那十一个人明显就不够用了,于是剧院又选拔了很多"新人"(对于配音而言的新人)。动画的主角以小孩居多,所以儿艺的女声实力相对较强,这在以后的辽艺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但涉及译制片后,男声的薄弱便渐渐显露出来了。原先配男一号的是陈大千,但他的声音配反面角色更合适,配主角反而显得有些不自然了。所以寻找更加字正腔圆的男声便成了当务之急。85年为中央电视台译制的六集日本电视剧《犬笛》让姜泽文初露锋芒,他的声音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姜的声音带有一种胸腔的共鸣,声如洪钟,饱满浑亮,让人感受到某种威严和气势,难怪后来他成为"魔王专业户",这种角色实在非他莫属。

在《犬笛》中还有一个人初次配音,他只配了一个很小的群众角色,而他在日后却成为了儿艺乃至辽艺的台柱子,他便是刘喜瑞。之后的《血的锁链》展示了刘喜瑞天才的配音实力也奠定了他的地位。刘的声音不算明亮但却很细腻,有一种牛奶般丝滑的质感,声线也比较靠前,配个奶油小生毫不费力。而且有时略微的颤音更赋予了他声音一种暗藏的魅力,轻轻地触及到你的灵魂,偷偷地把你打动。更了得的是他声线变化幅度非常大,既能配龀年幼童又能配古稀老翁。

李韫慧的声音衰老得很快,配完一休没几年便应付不了小孩的配音了,而当时剧院里像她那样声色纯正的女声又很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王小燕便肩负起了重任快速成长起来。88年辽台又引进了一部分《聪明的一休》,此次由小燕担当一休一角,在各种压力下她成功地完成了配音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小燕也因此理所应当地成了女一号。

后来儿艺建了自己的录音棚,配音也更加正规化了。他们不断培养新人,配音队伍也愈加庞大起来。有一个统计名单,记录了儿艺80年代的所有配音演员,竟然有23人之多。我在此列一下:
陈大千、李韫慧、方树桥、于振波、李放、邓常兰、郝琳杰、高宝英、袁子纹、李树仁、刘喜瑞、蒋昌义、俞德元、孙丽萱、张弘琴、姜泽文、王小燕、邢斌、佟春光、齐淑菊、石宝兰、何长舜、马晓光。

说到这我要提一句于振波先生。他是个资辈很老的演员,早在儿艺刚建院时就已经是成员了,为儿艺做出了很大贡献。80年代参加过一段时间配音,后来因年老便退休了。98年以后由于辽艺配音演员吃紧他再次出山,但因为年事已高,又常年不参加配音,吐字变得有些含混不清,对角色的把握也不太好,可像他那把年纪能出来配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也参与了《天鹰战士》的一些配音,有些动漫评论者竟然不负责任地把于老师说成"重度弱智",这简直是对人格的极度侮辱,对老艺术家的最大不敬,纵使这种评论写得再头头是道也不值一提。

"儿艺创业期"的配音演员全是儿艺自己的人,由于是儿童剧演员出身的缘故,使他们对动画的把握比较到位。这一时期的配音清新明快、朝气蓬勃,看他们的片子给人感觉轻松舒畅、充满活力。早期的配音话剧腔较重,后来慢慢自然多了。但随着片源的增多,演员就要接触更多类型的片子,逐渐地,儿艺的音型便不够使了。而且也有可能大都是儿童剧演员的缘故,文化底蕴似乎不如正经话剧演员深厚,把握动画还好,可对于大量的译制片就慢慢有些应付不了了(不要拿当时的动画和现在的比,那时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起初还可以,但时间长了那种苍白便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石宝兰于89年从辽宁人艺借来了韩力。他的加盟有如儿艺配音的一场春雨,一切都顿时变得更加富于生机;他的到来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从此"儿艺创业期"结束了。

儿艺&人艺黄金期
其实儿艺早就有意从人艺那里挖来一些金子,而人艺也一直都希望能在录音棚里一试身手,因为配音对他们来说是既陌生又好奇的,儿艺的成功更促进了人艺对配音的兴趣。但当时一直是辽台管理配音事宜,儿艺只出配音演员,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辽台的,所以他们的权力比较大,这种人事调动在没有经过辽台的许可前是不敢随意办的,而当时台里也没有要招用人艺演员的意思。但儿艺确实有一些困难,至少在音型缺乏的问题上比较严重。虽然上面我列了那么多配音演员,但真正一直配下去的并不是太多,有些人只配了很短时间就退了。李韫慧、邓常兰等人声音逐渐老化,虽然有王小燕顶着,但一个人终究忙不过来。女声还算好,男声的问题就比较大了。男声里能领衔主配的只有刘喜瑞和陈大千。蒋昌义和佟春光音色虽然华丽但不适合作主角,他们的表演尚不具备主角的气质。刘喜瑞配个风流小伙奶油小生这类角色还行,要去配热血男儿肌肉猛男就有些别扭了,他的声音毕竟太软太柔。队伍里没有一个有霸气的男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石宝兰悄悄地到人艺去淘金了。因为没跟台里商量故不敢找太多人,左挑右选地找到了韩力。就这样儿艺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带着韩力配了一部电影。没想到反响非常好,台里马上注意到了这个音色极为漂亮的新人。张井方便问儿艺有关人士为什么配音这么久都不曾听到他的声音,难道他是刚调到儿艺的?儿艺这才说他是人艺那边借过来的。张导演眼睛顿时一亮,觉得从其他剧院招徕贤人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个剧院再大也不过40多个演员,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将军的情况。

起初儿艺只是从人艺借来几个演员以填补音型上的空缺,这时双方还要签一些合同。后来随着人艺的演员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之两剧院同处一个大院的便利条件而逐渐演变成了彻底的合作。韩力无疑是两院合作的最大亮点。此时已经到了1990年,"辽艺"配音的春天开始了。一部《特警4587》让观众认识了肯·沃尔,也让人知道了他声音的塑造者韩力。韩力的才华在这部戏中释放得淋漓尽致。他那嘹亮的声音中似乎镀着一层金属般的光泽,充满磁性的音色里隐藏着一种深邃的底蕴,华美而高雅的韵调就像一只飞速而来的利箭,还没等你有所准备就已经刺入心房。他的魅力是不加掩饰的,是直接的,是炽烈的。他这把箭虽然来势迅猛,但刺入你的灵魂后却马上化成了温柔的溪水,暖溢的泉流。他的配音不知让多少人迷倒倾醉心眩神晕。如果你喜欢配音却没有听过韩力的声音那实在有些可惜,如果你喜欢韩力却没听过他的4587那就更可惜了。遗憾的是现在电视台不再重播这部译制片了,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经典警匪片,而配音则丝毫不逊于片子本身。91年的《海底小精灵》是他配的第一部动画(饰老K),同样很出色,这更展示了他多面手的风采。韩力的到来让儿艺男声的声型基本上完整了:刚毅型当属韩力,温和型有刘喜瑞,奸滑型有陈大千,沧桑型有方树桥,威猛型有姜泽文,豪放型有袁子纹,滑稽型有俞德元,亮丽型有蒋昌义和佟春光......

韩力的成功引进坚定了辽台和儿艺继续招纳他院贤才的信念。之后又从人艺引进了刘莉,在90年的译制片《小公主》中她配了自己第一个角色小女仆贝基。虽然这次配音并不能算成功,但她的能力已经显现出来。她的嗓音比较粗,配清纯少女不太合适,尤其是亚洲的片子,但由于她的高音很亮,如果适当变一下声配少女的效果也还可以,不过随着她年龄的增长音色的老化,这种角色就越来越牵强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对于火辣女孩或职业女性她最为拿手,尤其是欧美片中的这类角色她发挥得就更到位了。在此剧中还有一个人艺的演员,他的配音也堪称一绝。他擅长配中老年男性,虽然音色略带沙哑却很有磁性,那附有韵味的声音里蒙着一层神秘的丝纱,坚毅而厚实的话语中闪烁着隐隐的忧郁和哀伤,你静静的聆听他的娓娓道来,不由自主地为他敞开心扉,他轻轻地踏入你心灵的门槛,张开慈父般宽大坚实的臂膀将你揽入怀中,而你也便陶醉在那种深沉与安详的气息之中了。他就是辛敏航。他在这部戏中配小公主萨拉的父亲,这对他来说只是牛刀小试,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儿艺除了引进人艺的演员外,也把目光投向了抗敌话剧团(也就是沈阳军区话剧团)。方树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了抗敌老演员杨光的声音,便把他请过来一起参加配音,当时正赶上要配《特警4587》。由于此片的大获成功杨光也一举成名。之后的《羚羊号历险记》他配的爷爷也很出彩。他的声音高亢洪亮而且靠后,配起音来底气十足。不过这种特点也给他的演绎带来一些局限,因为他的嗓音显得比较低沉老成,一般配老年人更适合,而他的底气却又非常足以至与角色苍老的感觉有些不相符,所以他配的角色不太多,但是所配角色都很精彩,可以说少而精吧。

要说抗敌话剧团中实力最强的配音演员那非刘艺莫属。这也是儿艺与抗敌合作的最大亮点。刘艺很早就参加过配音,但当时是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一部墨西哥影片《坎坷》中她配玛丽亚娜,之后便一直没怎么配音,直到被儿艺相中。由于她的声音与王小燕有几分相似,而且又是外来的,所以配音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无不经典。记忆中她最早配的动画是儿艺92年译制的《丹佛,最后的恐龙》,所配角色已经记不清了。而93年的《魔神英雄传》才是她的春天。刘艺好像在一夜之间登上了艺术的巅峰,成为了足以在配音史上大书特书的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她配的片子不多,但一部《魔神英雄传》,一个瓦塔诺已经完全可以流芳百世了,胜过配几百部片子演几千个角色。至少现在我看她配的这个男孩角色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可谓千古绝唱。她与王小燕在音型上确有几分相似,但细听来小燕的声音比较硬朗,其中还带着一些倔强;刘艺的声音则要柔软一些。

此外来自抗敌的演员还有不少,比如在《机动警察》中饰配条原游马的高剑伟,配香贯花子的李晶,在《岱尔菲和他的朋友》中配秃鹫的林华春。

从90年开始,由于成功的招贤纳才,儿艺配音实力开始迅速增强,精品佳作也一个个相继诞生。译制片中,《特警4587》自不必说。之后的英国儿童剧《羚羊号历险记》也堪称经典。此片讲的是三个小矮人遇海难而漂流到人类世界的故事。片中每个角色都那么鲜活可爱。个人以为最精彩的配音要数陈大千先生配的那个算尽心机要得到小矮人而发财的坏蛋。尤其是他那笑声,简直太绝了!他的表演甚至盖过了原片的风光,我不知道这是否算走了配音的误区,但我仍很欣赏这种配音。94年《黑暗的公正》将韩力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怎能忘记每集片头的那些话,韩力用坚决而铿锵的声音说:"作为警察,我无法阻止我的猎物钻法律的漏洞,可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检察官,我的案子经常被无孔不入的律师推翻,可我相信法律制度;作为法官,我的手脚被法律条文所束缚,可我还相信法律制度;直到我的妻子和女儿被害,从此我不再相信这个制度,我开始相信--正义!"尼克白天是一个儒弱的法官,而到了晚上便摘掉眼睛,散开头发穿上皮衣成为了一个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正义"骑士"。动画的精品就更多了,90年的《百变雄狮》,91年的《海底小精灵》,92年的《丹佛,最后的恐龙》、《魔神坛斗士》(顺便提一句,此片中又一个新人出世了,这便是贾丽娜)、《大力水手》,93年的《魔神英雄传》、《华斯比历险记》、《骑士公主》、《降魔勇士》等等。在《魔神英雄传》中不仅成就了刘艺,另外还有郝琳杰。她在片中配那个调皮可爱的西米格,郝琳杰那稚嫩甜美的嗓音与清泉流水般的笑声让人永远也忘不了。而且她的声线变化也相当大,刚才还是小女孩摇身一变就成了老太婆,而这两种角色配得都很自然,实在是配音怪才。

93年辽宁电台的女播音徐琳在她的处女作《热带侦探》中成功地塑造了西尔维娅一角之后配音队伍的女声声型也趋于完整了:硬朗型有王小燕,温淑型有刘艺,柔美型有徐琳,妩媚型有李韫慧,可爱型有郝琳杰,清纯型有贾丽娜,冷艳型有刘莉,而石宝兰配的奶奶,邓常兰配的男孩都可圈可点。可以这么说,"辽艺"配音发家是在83年,发达是在90年,而达到最高峰则是在92、93年,《魔神英雄传》便是这巅峰时代的巅峰之作。在这个时期,配音演员的阵容几乎可以用超豪华来形容。就拿《魔神英雄传》(Ⅰ、Ⅱ)举例吧,两部戏所涉及的配音演员都是各剧院的佼佼者,儿艺这边有陈大千、刘喜瑞、郝琳杰、王小燕、方树桥、邓常兰、石宝兰、李韫慧、何常顺、姜泽文、蒋昌义、佟春光、贾丽娜;人艺那边有韩力、刘莉、辛敏航、王余昌、曹玉敏、宋国锋;抗敌话剧团有刘艺、杨光。而且陈大千曾任儿艺的副院长,邓常兰、石宝兰、王小燕、韩力、辛敏航是不同时期的译制导演,宋国锋是现任的辽艺院长,如此强大的配音阵容只出现在一部动画中,实在是非常罕见的,难怪这部片子成为了传世经典。

说到这就顺便谈谈导演吧。辽艺的译制导演大概一共有这些(也许还有极短时期的导演就不列出了):张景芳、董志斌、马荣、石宝兰、邓常兰、王小燕、陈大千、辛敏航、韩力、徐琳。前三个是辽台的,后三个是人艺的,中间四个是儿艺的。如果论能力和工作态度,辽台的导演无疑是最好的,张景芳不必多说,董志斌导的《天地无用》和马荣导的《机动警察》都堪称经典作品。从前儿艺配的片子大都为辽台引进,而且加之儿艺没有自己的录音棚,所以即便接到其他地方的片子也得到辽台去配,因此导演一般就是辽台的人了。可后来儿艺建了录音棚,这样就不必再到辽台,自己也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所以培养自己的导演就成了重要问题。最早的导演应该算石宝兰和邓常兰,她们都是第一批配音演员,长时间的译配工作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她们又是在一线锻炼出来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比井方导演要更有实战性和针对性。同时二人也继承了儿艺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所以这两位的工作完成得比较出色。辛敏航与邓常兰几乎是同一时期的导演,也许要稍晚一些。抛开配音单论能力他没的说,现在更是辽艺的上层领导;作为配音演员他也没的说;但是作为导演较之儿艺的两位女士就差一些了。也可以这么说,自他以后的导演在工作态度上都略有退步,比如对感情的处理。当然我们也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他当导演时进片的频率已经可以用源源不断来形容,演员确实也没有更多看片的时间。韩力在他之后,可谓是在邓常兰的一手栽培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导演。他年轻有为有抱负,只可惜身不逢时,刚做导演没多久便赶上了动荡混乱的"辽艺逆水行舟期"。他虽有满腔热情却无法尽情释放,所以他当导演的初期不是很让人满意,《天鹰战士》便诞生于此。但这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他还年轻没有经验,而且周围那种落败的状况和灰暗的氛围决非他一个导演就能挽回的。不过在中后期随着自己经验的增加和思想的成熟,他逐渐适应了这种状况,也找到了一套相应的管理方法,导片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丝毫不逊于黄金期的导演们。但是由于演员本身的能力大不如前,韩力有些孤掌难鸣,自己的能力也便受到了较大制约。王小燕、陈大千、徐琳做导演的时间都比较短,作品也不是很多,不好评价什么,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95年以后,儿艺的片源明显增多,可配音演员并没那么多,繁重的工作压得演员有些喘不过气来,这种趋势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隐患。除此之外,随着社会大气氛的熏染,演员们的心态似乎也在慢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家开始变得浮躁起来。这些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配音的质量。95年译制的《天地无用》虽然不错,但已显出了日落西山之势。97、98年连着几部大制作:《我是小甜甜》、《美少女战士I》、《聪明的一休》,以及《狮子王》的后面十几集......而这些作品似乎都已经找不到过去的感觉,虽然在演员配备上还算可以。不过当《狮子王》拿到中央电视台审查时还是得到了"嗯!这才叫真正的动画配音!"的称赞。这的确让人比较欣慰,可欣慰之余也不得不使我们产生了一丝疑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现在的热闹只是暂时的,就像暴风骤雨来临前那短暂的蝉鸣。大家似乎也觉察到了某些东西,静静地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果然,这些作品仿佛就像一种别礼--向一个时代说再见的别礼。99年初两院的合并标志着辽艺配音又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

辽艺逆水行舟期
我要先说明一下,我以两院的合并作为标志只是个时间概念,没有别的意思,请大家不要误会,因为我想来想去觉得那时期有标志性的大事也就属两院合并了,所以便借过来用一下。说到这,可能有一些朋友还不太清楚合并的事,我想借某报的一段讯息来阐明这个问题。
"本报讯 实习生张静波 首席记者魏全胜报道 昨日,省直两大艺术表演团体--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和辽宁儿童艺术剧院正式合并。两院合并后仍保留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名称,在对外演出活动中,根据演出内容和形式,使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和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的名称。

据悉,两院合并后,将设立一套管理体制,领导班子由原来两院的11人减为5人。文化厅党组决定聘任宋国锋为院长,任命许淑琴为党委书记,副院长采取自愿报名、竞聘演说、民主测评、厅党组审批正式聘任的程序上岗。原来两院的所有中层干部一律待聘,和所有的演职员一起等待新的领导班子聘任,有一大批演职员将下岗分流到‘艺术产业中心',开发第三产业。"

我觉得

❷ 演员刘莉多少岁

中文名刘莉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沈阳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职 业作家,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
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 高164CM
家庭成员丈夫、女儿
爱 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喜欢的颜色柔和的颜色
喜欢的书传记小说
喜欢的作者钱钟书
喜欢的演员索菲亚·罗兰
喜欢的音乐圆舞曲
喜欢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2014-1959=55岁!

如果是问 牛莉!
中文名牛莉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金牛座
血 型B型
身 高168cm
体 重50kg
出生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
出生日期1972年05月01日
职 业演员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玉观音、归国留学生、水浒传、空镜子
主要成就提名金鹰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飞天奖最佳女演员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

2014-1972=42岁!

希望帮到你!

❸ 刘莉的个人经历

刘莉是在油田长大的第二代,父亲是一名参加过大庆石油会战的创业者,老一辈“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遗传给了她。她以女性细致而独特的视角常常把油田的生活场景赋予个性化的描摹,使油田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特别是在矿区都市化进程中,她反观油城文化,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思考。
刘莉先后从事过变电工、宣传干事、工会女工委员会主任等职,多次被评为电力集团、大庆石油管理局优秀职工、先进女工干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她担任电力集团女工委员会主任期间,集团女工组织被授予“全国能源系统先进女工组织”。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电视剧部主任,手下人都亲昵地称她为“掌门人”,因为在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里,她配音的那个人物就是掌门人。刘莉也是一位话剧演员,最开始配音的时候,她都是给一些国外的故事片配音,比如早期的《小公主》、《4587》都有她的声音。而她配过的最“著名”的角色就是《美少女战士》里的爱野美奈子、露娜。“配音演员在一部片子里一个人经常要配好几个角色,我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要三班倒,这是一个很累的活,你的情绪、语言、反应能力都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刘莉对记者说,他们这个配音团体里所有的人都是专业演员、业余的配音,但是却完成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最鼎盛的时期,一年就能录800多集每集长45分钟的动画片,可以说那个时期只要看到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就都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些演员配出来的。“配音工作要求演员一定要善变,当导演接到本子研究透后,就会让你去试音。配音的时候他会根据角色让你改变,你可能从一个小孩配到一个老人,是很有挑战的。”
“我们国内现在没有专业的培养配音演员的学校和专业,很多人都是从演员里抽出来的,那个时候动画片很多,但是现在国外动画片进口的少了,我们近几年都是在给国产动画片配音,像《小虎还乡》等动画片,其实国产动画片虽然与国外动画片有一定差距,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已经进步很大了。”
春节时候热播的美国系列剧《遗失的世界》也是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电视剧部的那些配音演员完成的,刘莉说自己年纪大了,就在里面做客串她现在的责任就是帮助那些新的配音的演员,让他们快点成长。
“我们的队伍虽然并不是青黄不接,但是也不是很乐观,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的想法已经不一样了。我希望可以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些。”
为什么从事配音工作: 喜欢!
配音吸引自己的是什么: 能为不同的角色配上适合人物的声音,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工作。
今后的打算: 希望能录出一步大家都喜欢的戏,录好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物形象。
想和大家说的话: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译制部是一个配音演员阵容很强的队伍,录制过大量的动画片和外国电影及电影,如《小糊涂神》《小仙女》《大脸猫和蓝皮鼠》《特警4587》等几千小时的节目,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它,多和我联系。

❹ 马路天使里的女演员名字

《马路天使》中的女演员: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电影演员、歌唱家。【饰演:小红】
【赵慧深】(1914~1967),女,四川宜宾人。【饰演:小云】
【柳金玉】演员,曾经拍摄电影《马路天使》、《船家女》等。【饰演:鸨母】
【袁绍梅】拍过多部电影,代表作有《故城风云》、《红杏出墙记-续集》。【饰演:小孤孀】
【刘莉影】曾拍过电影是《四千金》(1937) 、《马路天使》(1937)等。【饰演:落难千金】
【来源:网络】

❺ 哪部影片中姐姐叫刘伟,妹妹叫刘莉

《软弱》。

《软弱》是由周友朝执导,任程伟、王茜华、王双宝、田海蓉、杨新鸣等主演的都市警匪剧,于2003年4月20日播出。

该剧根据张宇同名小说改编。

演员介绍

王茜华,1970年10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9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她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话剧演员。

2001年出演《当家的女人》饰演张菊香、并凭借张菊香摘得24届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2005年出演《关中女人》饰演荷花。2007年出演《黑金地的女人》饰演李春花。

❻ 影视演员刘莉出生年月

中文名刘莉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沈阳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职 业作家,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
毕业院校沈阳音乐学院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身 高164CM
家庭成员丈夫、女儿
爱 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喜欢的颜色柔和的颜色
喜欢的书传记小说
喜欢的作者钱钟书
喜欢的演员索菲亚·罗兰
喜欢的音乐圆舞曲
喜欢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2014-1959=55岁!

如果是问 牛莉!
中文名牛莉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金牛座
血 型B型
身 高168cm
体 重50kg
出生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
出生日期1972年05月01日
职 业演员
毕业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
代表作品玉观音、归国留学生、水浒传、空镜子
主要成就提名金鹰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飞天奖最佳女演员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话剧团

2014-1972=42岁!

❼ 《家产》高大秀谁演的 高大秀扮演者刘莉

❽ 一母亲为何给女儿建“网上纪念馆”

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胡慧珊,过去十年,一直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遇难后,母亲刘莉找到她的QQ号,发照片、写日志、留言......刘莉为女儿建了一个“网上纪念馆”,她说要一生守候,要让更多人知道。

伟大的母亲,希望早日放下,一直幸福快乐。

❾ 青春之歌主要内容

[编辑本段]〖内容提要〗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编辑本段]〖小说赏析〗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由于作者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显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艺术功力。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精彩语录
人在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回忆往事的。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
[编辑本段]〖幕后故事〗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家出版社1958年初版)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在“左”的观念支配下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作者并没有让林道静“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还批评说:“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和工农的结合,书中所描写知识分子,特别林道静自始至终没有认真地实行与工农大众相结合。”虽然茅盾、何其芳等名家都写了为《青春之歌》辩护的文章,但“左”的批评还是令杨沫对《青春之歌》作了较大修改。为了使林道静的转变更加合乎所谓情理,更有说服力,特意加写了林道静去农村“与工农相结合”的七章。杨沫的这种做法和修改后的《青春之歌》又引起了或肯定或否定的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文化大革命”中《青春之歌》被定为毒草,作者被打成反革命作家。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和作品才得以平反,重见天日。
[[编辑本段]〖人物原型〗
林道静——生活原型:作者杨沫自身。 杨沫(1914~1995年),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汨罗,1914年08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十九岁的杨沫 杨沫
小说人物:余永泽——生活原型:张中行(1909-2006.2.24)杨沫第一任丈夫,原名张璿,字仲衡。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学者,国学大师。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小说人物:江华——生活原型:马建民(1911-1985年)杨沫第二任丈夫,河北省深泽县故城村人。他15岁时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党委书记、办公厅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
杨沫马建民夫妇
小说人物:卢嘉川——生活原型:是作者根据多年对共产党员的观察塑造的最光辉的形象,其原型主要是陆万美、路扬及贾汇川。陆万美是北平政法大学的学生,领导学生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卢嘉川的事迹主要取材于他。陆万美,作家,北平大学肄业,1932年参加左联,并任出版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云南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副主席等职;情感经历则取材于路扬(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历任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贾汇川是杨沫在小学教书时的同事,也是张中行的盟兄弟,地下党员,曾与马建民一起搞过农民运动,杨沫通过他介绍才认识马建民。
路扬
小说人物:白莉萍——生活原型:刘莉影和白扬,刘莉影当时是北平法学院的学生,美丽热情,喜欢交际,与白杨一起拍过无声电影《故宫新怨》。当时白杨担任一个小角色,而刘莉影却担任主角,30年代已小有名气;白杨(1920——1997)杨沫妹妹,著名电影演员。
[http://ke..com/view/105381.htm#2敢!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刘莉照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