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不少,哪几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梅花奖是咱们国家对戏曲表演者的最高奖项,之所以叫“梅花奖”,可能是有一句话叫“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事戏曲表演艺术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就这个意思吧,获此殊荣实属不易,我自己猜想获得大奖的表演者必须有自己的代表作吧。从84年到现在举办了27届了,加上全中国大小剧种几百个,期间涌出的艺术家何其多!戏曲表演是舞台艺术,是立体呈现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舞台上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为“四功”,手眼身法步叫做“五法”),讲究人物的塑造要有血有肉,要立体,要有 情感 上的跌宕起伏,很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说。
现在说正题,我是陕西人,只对我们省的地方剧种回答一下。西北五省主要流行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很古老的一个剧种了。按照戏曲艺术的行当来说:生旦净丑,千生万旦,一净难求,丑行更是人才稀缺。所以,戏曲梅花奖更多的讲的是生角和旦角行当。这个秦腔生角旦角梅花奖获得者数不胜数,但本人生角喜欢李爱琴老师、李东桥老师、红生的康建海老师、刘随社老师,还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的包东东老师,他们各自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现,就不一一列举了。旦角更喜欢省戏曲研究院马友仙老师,三意社肖(玉玲)派的侯红琴老师,还有甘肃“陇上金凤凰”之称的窦凤琴老师。她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十分鲜明,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叫特点,有的都成了秦腔大家,成绩斐然,毋庸讳言。
其实,秦腔戏曲舞台上涌现的好演员不在少数,尤其是民间,也是高手频现。(比如甘肃的羊倌)真正的高手在民间,这样最好了,秦腔艺术植根在老百姓的沃土中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灭发扬光大的。[微笑]
尚长荣是给我印象很深的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他曾三次获得梅花奖,是唯一获得梅花大奖的演员。
尚长荣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是四大名旦尚小云。尚长荣本工花脸,发声自然,非刻意模仿,能以传统程式刻画人物,演绎的每个人都能生动感人。他不但能把《李逵探母》《将相和》等前辈演红的剧目演出新意,还创新排演了《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等新编 历史 剧。剧中的快原板等在继承的基础上确有发展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再一位令我推崇的是二度梅获得者河南豫剧演员李树建,他是豫剧李派的创始人,是国家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传统豫西调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立了唱腔深沉委婉低回醇厚,表演生动感人催人泪奔的豫剧新流派。新创剧目《程婴救主》《清风亭》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再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奖得主是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火丁。张火丁是京剧的大青衣宗程派。她曾受教于很多程派名家,后拜在赵荣琛名下。张火丁继承流派又不拘泥流派。把刻化人物放在首位。她的唱腔深沉委婉迂回幽咽。非常感人心魄,比传统的程派更好听更有新鲜感。她演的传统戏中规中矩,新编剧出彩出新。由她首演的现代京剧《江姐》是样板戏后最成功的新编戏之一。不但好看好听还满满的释放了正能量。里面的唱段《红岩上红梅开》和《绣红旗》以及《春蚕到死丝不尽》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李梅,李娟,齐爱云,窦凤琴,侯红琴,李小锋,李淑芳,惠敏莉,李东桥,任小蕾,张蓓,袁丫丫,谭建勋,张涛,孙存蝶,李君梅,窦凤霞,李小青,雷通霞,柳萍等。他们的梅花奖实至名归。我心中的梅花奖还有康亚婵,丁良生,马璐璐,薛广民。
中国戏剧梅花奖,始于1983年,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旨在表扬在戏剧领域取得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苦尽甘来,予以肯定。作为爱好秦腔文化艺术的西北人,当然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获得梅花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因为这是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勋章!
苏凤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秦腔旦角演员,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传人、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女士亲传弟子,主攻正小旦,擅长唱腔表演大家闺秀,其风格大气流畅,追求内秀。在艺术上不张扬,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在唱腔上比较讲究,做工细腻。为人谦和,业务是老乡吧,印象深刻。可谓庄浪大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韦小兵, 祖籍甘肃省庄浪县,现为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花脸演员。第28界梅花奖获得者。1986年,11岁的他因为爱好和特长,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庄浪戏校学习秦腔表演艺术, 1989年7月戏校毕业后在甘肃省庄浪县秦腔剧团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3年,从艺以来,足迹几乎走遍了陕甘宁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秦腔艺术的大地上。其唱腔宽宏有力,质感强,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他和苏凤丽都是庄浪人的骄傲。每次回家乡来演出,乡亲们都热烈欢迎,他两也很谦和,总是说回乡演出感觉亲切,也算是汇报演出!
谭建勋,陕西凤翔人,18界梅花奖获得者。主攻小生,须生。谭建勋戏路很宽,小生、须生都能演,他的《斩姚期》不论做工还是唱腔都堪称精品,他做派稳健大气,唱腔很有感染力,为人真诚敬业。在庄浪来演出过几次,其《周仁回府》感情饱满真挚,感染力强,令观众落泪!
还有其他梅花奖得主,都非常出彩,不在一一列举,你心中的醉美梅花是谁?分享给大家听听!
刘长瑜——她就是一个为戏而生的一个人!她扮相好,声腔好,表演好,修养好!
她塑造了一系列只属于她的艺术形象,活泼可爱的梅香,俏皮的春草,悲情的燕燕,温婉的乐昌公主………还有那个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小铁梅。无疑,这些角色已经成了中国戏曲画廊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
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舞台下的她温婉可亲!
她就是一朵雪中红梅,花色娇艳动人,馨香扑鼻暖心。这就是常说的德艺双馨吧!
这在戏剧界是不多见的!
最喜欢的梅花奖获得者是李胜素和于魁智,她们是最美的一对舞台表演艺术家,唱 念 做 打 堪称一流!还有王艳和孟广禄的演唱也是我的最爱!她们的演唱及表演,功底扎实,潇洒自如!
梅花奖是戏曲届的最高奖项,今天咱们其它戏曲奖项不谈,专门来谈一谈近年来秦腔的梅花奖获得者。下面是第三届到第24届秦腔梅花奖获得者名单。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截止到第24届,秦腔演员共有22人获得秦腔梅花奖 。他们是秦腔届的精英,秦腔届的顶梁柱,是观众心目中的名家!
问那几位演员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说他们都不错,是秦腔届的骄傲!至于印象最深的演员,我来说说。
第一、窦凤琴,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女主角,代表剧目有《白花曲》、《斩秦英》、《窦娥冤》、《玉蝉泪》、《梨花情》、《思源》等。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汲取秦腔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发声、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细腻,在秦剧旦行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有“陇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凤凰”之美称,与谭建勋、张兰秦并称为“陇原三俊杰”。
第二、雷通霞,1967年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剧协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攻正旦、小旦。秦腔肖派传人,师承国家一级演员、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陆淑绮。代表剧目有《官鹅情歌》、《王宝钏》、《秦香莲》、《胡杨河》、《窦娥冤》、《女儿如花》、《黎秀芳》等。
她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把肖(玉铃)派艺术传承和发扬,肖派的戏她演的惟妙惟肖!
第三、李小峰,1965年出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二十一届中国"梅花奖"获得者。主攻文武小生。他先后在《白逼宫》、《周仁回府》、《清水衙门糊涂官》、《打柴劝弟》、《西湖遗恨》、《花亭相会》、《盘肠战》、《寇准升堂》等几十个大小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娓娓动听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
当然,其她梅花奖得住我也很喜欢,比如王新仓、侯红琴、李梅、李娟张蓓等名家都很厉害,是秦腔届的翘首,我同样也爱他们!
大家好,我是老芦听戏,今天说说我最喜欢的梅花奖演员,京剧程派演员张火丁。
张火丁作为当今京剧舞台少数极富艺术魅力与个人魅力的领军人物,“程腔张韵”早被戏迷们口口相传。张火丁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她的程派唱腔收放合度,充分又得体,每一个小腔从她沉敛的嗓音中细细地、清晰完整地吐出来,迷倒了无数观众,更为她赢得了“第一票房青衣”的美誉。张火丁以极佳的天赋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长为程派后学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表演节奏鲜明,身段丰富多彩。
我最爱的是《锁麟囊》,尤其是2015年2月7日,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给我印象最深,戏中登朱楼水袖的表演堪称一绝。后来这一次的演出看了很多遍,很是过瘾,爱听、爱看。我也就成了火粉,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就是喜欢张火丁。这就是我的回答,一个京剧爱好者的偶像张火丁。
昆曲名家张继青,首届梅花奖榜首;京剧名家尚长荣,首位梅花大奖(三度梅)获得者;
梅花奖是两年选一次,这是颁给那些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艺术家,也是对艺术家最高的奨励。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京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她是位女性,但表演的男性角色那真是绝了。记得60年看她演的"林冲夜奔"心里真是崇拜到五体投地,裴先生把林冲的绝望,孤独,沧凉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午,动作配合得丝丝入扣。裴先生的表演称得上是到了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她是我国戏剧界的国宝级人物。
Ⅱ 秦腔梅花奖获得者有哪些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中国戏曲梅花奖是戏曲界的最高荣誉奖项,总共举办了28届,秦腔参加了其中14届的角逐,总共产生了30朵梅花,其中李东桥和柳萍二人获得了“二度梅”的荣誉称号。秦腔界的戏曲梅花奖获奖明细如下:
1.第3届 李东桥:主攻文武小生 获奖作品《千古一帝》,现供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任艺术指导一职。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
2.第5届 戴春荣 (女),当年供职于西安易俗社主攻小旦,获奖作品《卓文君》,后转行影视,非常成功,代表影视作品《还珠格格》。
3.第14届 窦凤琴(女) ,主攻正旦,参赛作品《斩秦英》、《打路》、《卷席筒》,现供职于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
4.第16届 雷通霞(女),主攻正旦 参赛作品《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现供职于甘肃省陇剧院,任副院长。
5.第17届 侯红琴 (女)主攻闺阁旦,参赛作品《火焰驹》,现供职于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三意社,任三意社社长和西安秦腔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6.第18届
7.第19届 柳萍 (女),主攻正小旦、正旦参赛作品《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现已从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 旅游 厅工作,并担任领导岗位。另外在26届梅花奖上获得了二度梅的称号。
8.第21届
9.第23届
10.第24届
11.第25届
12.第26届
13.第27届
14.第28届
在以上秦腔界戏曲梅花奖活动者中,男性10名,女性20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梅花奖获得者人数战全部30人中的12人,成了秦腔梅花奖的第一大户。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始创于1983年,2007年更名为“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中国戏剧奖”的子奖项之一,也是中国戏剧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最高奖项。从1984年第一届到2017年该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荣获梅花奖的秦腔女演员(梅花奖秦腔女花旦)已知有23位,男演员10位,他们为推动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有遗漏请评论栏补充,谢谢)。
1、戴春荣 (第5届) 1988年 西安秦腔易俗社(现已转影视演艺界),代表作:秦 腔《卓文君》
2、李 梅(第13届)1996年 (第25届)2011年,二度梅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 眉 户《留下真情》
3、窦凤琴(第14届)1997年 甘肃省秦剧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斩秦英》《打路》
4、雷通霞(第16届)1999年 甘肃省陇剧院 ,代表作:秦腔《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5、侯红琴(第17届)2000年 西安秦腔剧院三意社,代表作: 秦 腔《火焰驹》
6、李 娟(第18届)2001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 ,代表作: 秦 腔 《杨七娘》
7、柳 萍(第19届)2002年(第26届)2013年,二度梅 银川市秦剧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
8、齐爱云(第21届)2004年 现任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代表作:秦 腔《郑瑛娇》
9、任小蕾(第23届)2007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 腔《雀台歌女》
10、张小琴(第23届)2007年 兰州市戏曲剧院秦腔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
11、张晓琴(第23届)2007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李逵探母》
12、张 蓓(第24届)2009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虞姬泪》《杀狗劝妻》
13、惠敏莉(第24届)2009年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代表作:秦 腔《柳河湾的新娘》
14、屈巧哲(第24届)2009年 青海省西宁市秦剧团,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赶 坡》
15、李君梅(第25届)2011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代表作:秦 腔《梨花情》
16、李淑芳(第25届)2011年 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代表作:秦腔折子戏《藏 舟》《柳公馆》《山乡御妹》
17、候 艳(第25届)2011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腔折子戏《武松杀嫂》《花木兰.凯旋夜》
18、苏凤丽(第26届)2013年 甘肃省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秦 腔《锁麟囊》
19、屈连英(第26届)2013年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代表作: 秦 腔《清风亭》
20、佟红梅(第26届)2013年 甘肃省陇剧院,代表作:陇剧折子戏《 血溅乌龙院》 秦腔《三娘教子》
21、卫小莉(第27届) 2015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剧团,代表作:《赵锦棠》
22、窦凤霞(第27届) 2015年 甘肃省陇剧院,代表作:陇剧《枫洛池》
23、袁丫丫 (第28届) 2017年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代表作:秦腔《春江月》
另外,十位“男梅花”分别为李东桥、谭建勋、孙存碟、李小锋、赵杨武、张涛、韦小兵、李小雄、王新仓、边肖。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戏剧界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成功举办了28届,誉为:“中国戏剧的奥斯卡奖”。其中秦腔戏剧的历届获奖者有三十三人,
女演员二十三人:
1,戴春荣、2,李梅、3,窦凤琴;4,雷通霞;5,候红琴;6,李娟;7,柳萍;8,齐爱云;9,任小蕾;10,张小琴;11,张晓琴;12,张蓓;13,惠敏莉;14,屈巧哲;15,李君梅;16,李淑芳;17,候艳;18,苏凤丽;19,屈连英;20,佟红梅;21,卫小莉,22,窦凤霞,23,袁YY。
男演员10人:
李东桥、谭建勋、孙存碟、李小锋、赵杨武、张涛、韦小兵、李小雄、王新仓、边肖。
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李小锋、张涛、李东乔、窦凤琴、雷通霞、袁丫丫、李小雄、侯艳、王荣华、张小琴、边肖、任小蕾、张兰秦、苏凤丽、韦小兵、佟红梅、侯红琴、屈巧折、谭建勋、屈莲英、窦凤霞、李君梅、惠敏丽、王新仓、张晓琴
陕西:李东桥、孙存碟、李晓锋、王新仓、谭建勋、赵扬武、戴春荣、李梅、侯红琴、齐爱云、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张蓓
甘肃:窦风琴、雷通霞、佟红梅、张小琴、边肖、苏凤丽
宁夏:侯艳、李小雄、张晓琴、柳萍、屈连英
青海:屈巧哲
窦风琴的斩秦英很有名气,经常下乡演,老包公张兰秦的铡美案,我都会唱。
李东桥、孙存碟、李晓锋、王新仓、谭建勋、赵扬武、戴春荣、李梅、侯红琴、齐爱云、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张蓓
梅花奖秦腔演员总共34位,女演员23位,男演员11位。值得一说的是,获奖总共11位男演员,目前宁夏秦腔剧院两位,李小雄,韦小兵,三意社一位,张涛。除了在陕西戏曲研究院夺梅的那几位,剩下的几位也都逃到陕西戏曲研究院了。
李梅,李娟,李小锋,李东桥,齐爱云,柳萍,候红芹,……
Ⅲ 秦腔侯红琴和康亚婵的关系
秦腔侯红琴和康亚婵是朋友关系。
侯红琴,女,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秦腔旦角演员。现为西安秦腔剧院副院长兼三意社社长,国家一级演员;师从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肖派传承人,主攻正小旦。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文联副主席。
曾获中国戏剧第十七届“梅花奖”、第三十届“上海戏剧白玉兰配角奖”、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最高荣誉奖”。还获得陕西省“德艺双馨”先进个人、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西安市巾帼建功标兵、西安市优秀女性等称号。
作品中始终把握住王宝钏人物身份,吐字、唱腔达到抒情的效果,显得平实、质朴、自然、亲切,将人物从相府女子到寒窑女的生活落差拿捏得十分到位,非常具有感染力。
Ⅳ 有没有什么好的秦腔戏。
戏曲折子戏
赶坡(南北会 王宝钏) 朱春登哭坟(商芳会) 蝴蝶杯(惠敏丽 卢凤英) 打神告庙(梁爽) 断桥(任小蕾) 三滴血(丁小玲 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 九凤岭(张燕) 三滴血(王荣华 你二人原是一胎养) 三滴血(丁小玲 未开言来珠泪落) 三滴血(冯永安 五台县官太懵懂)孟姜女(张宁) 窦娥冤(安娜 忘不了你把我儿女看待) 窦娥冤(托梦) 秦腔名家联唱(马友仙、李爱琴等8位名家演唱集锦) 三世仇(李爱琴) 斩韩信(薛南宁) 五郎出家(薛南宁) 孙宾坐洞(薛南宁) 于无身处(郭蓉) 庵堂认母(王荣华 昼长夜长愁更长) 庵堂认母(潘会芹他把那血书字谜说出唇) 八件衣(杨廉上路) 白逼宫(李小锋) 斩秦英(李亚兰 银川剧团) 藏舟(李淑芳 胡凤莲) 藏舟(张新华 田玉钏) 藏舟(刘茹惠 田玉钏) 断桥(马友仙) 状元媒(丁小玲) 丁郎刻母(程巧莉) 白逼宫(李小锋 汉献帝) 新杀狗劝妻(张武宏、刘波) 梁秋燕(朱海娥)庵堂认母(徐元宰、王志贞 抬头望见一盏灯) 屠夫状元(眉胡伴奏) 白逼宫(李小锋 叹汉室多不幸权奸当道) 大实话(张武宏) 放饭(马敏婵)放饭(刘随社) 柜中缘(张莉霞 许翠莲来好羞惭) 打镇台(张娟娟)打镇台(兰州市秦剧团)打镇台(刘开亮 皮鞭打气地人) 龙凤呈祥(窦凤琴) 夺锦楼(丁小玲 姐姐不必那样讲) 二进宫(李正敏、杜仓天、刘随社-太平年间把荣享)大报仇(张娟娟) 河湾洗衣(李淑芳、屈鹏) 红灯记(武红霞 闹工潮你爹爹) 红灯记(武红霞 十七年风雨) 红灯记(李梅 听姐姐讲革命英勇悲壮) 洪湖赤卫队(武红霞) 洪湖赤卫队(李锦航) 花亭相会(张宁) 花亭相会(郭军、李娟) 火焰驹(侯红琴 花园卖水) 火焰驹(侯红琴、王萍 清风徐来增凉爽) 火焰驹(侯红琴、王萍 小鸟儿哀鸣声不断) 激友(李小锋 无银钱当时把英雄困倒) 祭灵(刘随社) 祭灵(演唱者不详) 教学(阎振俗 为混饭来教学) 卷席筒(邓卫峰) 哭秦庭(马敏婵) 哭祖庙(马敏婵) 哭祖庙(刘随社)梁与娘(武红霞) 二堂舍子(刘随社) 挂画(仝凤琴) 西北五省秦腔联唱 虎口缘(全巧民、张保玮) 花木兰(丁小玲 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 三滴血(任小蕾 兄弟窗前把书念) 三回头(李淑芳) 三娘教子(武红霞 不孝的奴才听娘言) 三娘教子(武红霞 王春娥在机房自思自叹) 生死牌(张静 适才间我审问了一庄公案) 十五贯(马丽 我爹爹贪财把我买) 拾玉镯(王丽萍 孙玉姣) 数罗汉(李淑芳、张萍) 数罗汉(肖若兰 如甲华) 苏三起解(张宁) 苏三起解(肖玉玲) 苏三起解(张宁戏苑百家演唱) 苏三起解(张宁-三堂会审) 苏武牧羊(刘随社) 尿床王(孙存碟)伍员逃国(孟金平) 王宝钏(韩丽霞 赶坡) 王宝钏(赵桂兰 探窑) 王宝钏(杨蓉蓉 别窑) 王宝钏(郭明霞 赶坡) 王宝钏(丁小玲 三击掌) 武则天(武红霞) 西湖遗恨(李小锋)冼夫人 (武红霞) 藏舟(张腊梅) 辕门斩子(马敏婵 见太娘) 下河东(张娟娟 河东城困住了) 红珊瑚(肖玉玲)花亭相会(李小锋、张宁) 血泪仇(张娟娟 叫媳妇莫把狗娃打) 血泪仇(陈春 听人说边区好难民优待) 血泪仇(丁小玲 王桂花纺线) 哑女告状(张虹)辕门二帐(张娟娟) 辕门斩子(李玉琴、杜景云 儿斩子为国家整一整) 辕门斩子(李玉琴、杜景云 非是娘进帐来) 辕门斩子(张保卫 见太娘跪倒地)辕门斩子(李玉琴 娘不记举家在山后) 辕门斩子(张保卫 贤爷休把功能表)辕门斩子(赵德芳) 铡美案(韩丽霞 包相爷与民伸屈原) 铡美案(张爱莲 包相爷与我讲一遍) 铡美案(李发牢 杀庙 卡拉OK版) 铡美案(余巧云 杀庙) 斩单童(张小亮) 斩黄袍(陈仁义) 斩黄袍(张娟娟) 斩李广(伴奏-72不能) 斩秦英(杨朝霞 秦王府绑烈子) 斩秦英(王荣华 尊姨娘莫上气) 周仁回府(李小锋 夫妻们分生死人世至痛) 周仁回府(李小锋 悔路) 周仁回府 (李爱琴 见嫂嫂她只哭得)周仁回府 (任哲中)周仁回府(潭建勋) 周仁回府(夜逃) 周仁回府(献周) 周仁回府(起解) 周仁回府(李爱琴 哭贤妻哭得我悲哀伤痛) 周仁回府(李爱琴 这半晌把人的) 祝福(残冬将近迎新年) 祝福(武红霞 事到如今我好悔)
秦腔本戏
法门寺 八件衣 生死牌 闯宫抱斗 花亭相会 拾黄金 杨三小 打金枝 瓜女婿 斩秦英 夺锦楼 二进宫 王宝钏 烙碗计 赵氏孤儿 秦之声折桂元宵
Ⅳ 火焰驹的介绍
《火焰驹》是1958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侯红琴、肖玉玲等主演。《火焰驹》兵部郎官李绶之子李彦贵与礼部侍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李绶遭陷被抄家,含冤入狱,黄璋企图昧婚陷害李彦贵的故事。
Ⅵ 火焰驹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宋时,兵部郎官李绶之子李彦贵与礼部侍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枢秘使王强为陷害边关大帅李彦荣,谎奏李彦荣投降番邦。李绶遭陷被抄家,含冤入狱。
黄璋企图昧婚,黄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芸香让桂英和以卖水为生的李彦贵花园相会,不料相约夜晚赠银时被人害命。李彦贵遂被诬入狱行将斩首。
义士谦闻信,驱驰宝马“火焰驹”搬请李彦荣。黄桂英冒雨潜行,去法场祭桩,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误解而遭打,经一番哭诉表露真情,共赴法场。
(6)侯红琴秦腔电影火焰驹演员表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是一个流传极广的戏曲故事,许多剧种都移植传唱。尤以秦腔享誉。剧本作者是清中期陕西渭南剧作家李芳桂,原为华阴碗碗腔皮影戏剧本。
后首先移植为秦腔搬上舞台,后被多个剧本移植。“火焰驹”原为一匹良马,奔走时四蹄生火,在剧中有传信奔走之功。马主人艾谦是一位急人之难、知恩必报的义士。剧目用这匹神骏来衬托义士的高风亮节。
秦腔本名《火焰驹》,又名《卖水记》。其中“表花”一段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唱腔。本剧由三意社首排首演,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首演成名,曾拍成电影。
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师承肖玉玲,亦以擅演此剧闻名。甘肃省秦剧团窦凤琴所演《火焰驹》也自成一派,富有特色。 1958年,《火焰驹》被拍成电影,这也是秦腔这一“中国戏曲化石”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Ⅶ 秦腔肖派指的是小于零还是肖若兰
秦腔公认的肖派有大肖派、二肖派。
大肖派。即易俗社著名表演艺术家肖若兰老师奠基的花旦艺术流派,以委婉细腻见长;继承人有李淑芳、王荣华、张腊梅等。
二肖派。即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形成的演唱流派,以闺阁旦为主,而且学唱人员比较多,代表作有《火焰驹》《玉堂春》等。继承人有侯红琴、苏凤丽、雷通霞、王小小等。
Ⅷ 京剧白娘子的造型
旦角的架包,多用于赶路或生病的情况,以示无心梳妆之狼狈。白素贞临盆在即又是败逃赶路,正合用这个扮相。
架包是勾在手指上的,用手拿着的时候,实际上也还是勾着的。
绸子打的绣球实际上是3个,头顶和胸前两侧各一,这种格局常用于有武艺/法力或服丧的女子。
有武艺/法力的多要配合额子,不扎靠时绸子颜色常与服饰基本色调一致,如白素贞(白色)和小青(青色),《泗州城》之水母(红色)等。
丁晓君《白蛇传》之白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