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存玉的全部作品
1958《破除迷信》饰 老工人 合作演员:胡晓光、今欣、王心刚、王毅、张驰
1958《狼牙山五壮士》饰“叛徒”赵玉昆 合作演员:李长华、高保成、李力、张怀志、霍德集
1958《黑山阻击战》饰 敌军长 合作演员:张世凯、白平、邢吉、苏友邻、安伯英
1959《江山多娇》饰 割眼艺人 合作演员:田华、凌元、李炎、李长华、陶玉玲
1959《烈火真金》饰 医院院长 合作演员:赵汝平、李久芳、白钢、关淑贞、王瑛、王连海、周正禹、曲云
1959《战上海》饰 敌军长 合作演员:丁尼、高岩、李书田、李长华、张冲云
1961《突破乌江》饰 渔民 合作演员:朱毅之、李久芳、周正禹、于纯绵、刘秉章
1962《碧海丹心》饰“渔民老汉”金大义 合作演员:李长华、田华、冯一夫、李延秀
1963《夺印》饰 老农 合作演员:李炎、田华、高加林、刘磊、李辉健
1965《打击侵略者》饰 朝鲜支前老汉 合作演员:张勇手、王孝忠、胡晓光、李炎、于纯绵、张良等
1965《苦菜花》饰 四大爷 合作演员:曲云、袁霞、王志刚、杨雅琴、万仓
1965《秘密图纸》饰 瞎老头 合作演员:田华、邢吉田、王心刚、王毅、钱树榕
1975《激战无名川》饰 朝鲜老大爷 合作演员:关长珠、霍德集、于纯绵、张连伏、张金生
1975《雷雨之前》饰 李大伯 合作演员:王宝坤、王莉、李世玺、赵毅军、王绍文
❷ 89岁王心刚:与病妻患难60年,如今享副军级待遇,儿女已身价过亿
王心刚 青年时代曾是中国内地公认的电影界“白马王子”, 在荧幕上,他塑造的形象熠熠生辉。
在现实生活中,他做事极其认真,做人低调而又谦虚, 对待患病的妻子,更是悉心照料,60年恩爱如初。
息影后,他露面不多,静静地安享晚年,与结发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
王心刚从小就喜欢文艺,但家里没有人在演艺界,父母也就没有重视起儿子的兴趣爱好,而是到了学校, 老师发现了他的艺术天赋。
中学时代,王心刚在学习之余,就跟随语文老师,参加业余文艺演出。
高中毕业的前一年,王心刚有幸得到了前往沈阳 ,参加文艺骨干训练班的学习机会,得以系统地学习话剧表演。
次年18岁的王心刚应征入伍,之后考取了东北军工局文工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
他在文工团时, 曾演过《李闯王》、《三个战友》等多部话剧。 王心刚在话剧中,形象英俊、表演质朴,他所扮演的角色,官兵们都很喜欢。
24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的演艺事业发生了重大转折。
故事片《寂静的山林》即将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为男主角史永光挑选男演员,先后物色的几个候选人,都不能令导演满意。
长影就想到了去东北军工局文工团, 看看那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此时的王心刚,已有了几年的话剧表演经验,文工团的领导极力推荐他前去试试。
王心刚凭借着实力和形象,连闯小品测试、角色分析和试镜三道关 ,成功地拿到了侦查员史永光这一角色。
王心刚是那种凡事要么不干,干就一定要干好的人 。第一次拍电影,就担任男主角,对于王心刚来说,他既要接触一个陌生的领域,又是面临的一次重要考验。
他没有焦虑,而是将压力变为动力, 一边潜心研究史永光这个人物角色 , 一边虚心向导演请教 ,短时间内,他就熟悉了电影拍摄的整个流程,也显示出了自身的表演才能。
影片中,王心刚将侦查员史永光的一举一动,饰演得真实可信,充满着昂扬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同时又蕴含着公安人员所必备的机灵和敏锐。
1956年,电影公映后,圈内外叫好声一片, 观众们记住了王心刚英俊帅气的形象,更记住了他的名字。
拍完电影,王心刚本以为任务完成, 他可以回到东北文工团继续演话剧,谁知道长影又邀请他拍另一部影片《牧人之子》 。
连拍了2部影片,王心刚在圈内便小有名气,好几家电影制片厂都想要这个人, 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动作最快,通过部队组织,将他调入 。
从此,王心刚正式踏上了电影演艺之路。
导演严寄洲曾这样评价王心刚,“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而又认真”。
进入八一厂不久,王心刚就接到了一个的任务,饰演电影《海鹰》中的鱼雷快艇艇长张敏。
这部电影的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它是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影片 。拍摄之前,为了更好地把握戏中人物的特点和各种细节, 王心刚就去亲自体验海军的生活 。
他不仅跟鱼雷快艇的舰长同吃同住,还细心观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举一动,到最后, 他甚至可以替代舰长驾驶鱼雷快艇 。
荧屏上,王心刚饰演的张敏,既英武又浪漫,与那轻巧威风的鱼雷艇一起,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脑海中,既征服了观众, 也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
《海鹰》上映之后,好评如潮, 在庆功宴上,总理还与王心刚碰杯 ,这是对他饰演角色的高度认可,更是给予他的一个莫大荣誉。
之后,王心刚还在《勐垅沙》、《哥俩好》、《秘密图纸》、《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片中饰演了一批可信可亲的军人形象。
在整个60年代的中国荧幕上, 王心刚几乎包揽了一半以上的英俊小生形象 ,他在叱咤风云的演艺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偶像。
1962年,王心刚荣获“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的称号。
王心刚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而在荧幕之外,他又有着怎样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呢?
事业卓有成就的王心刚, 在生活中,却经历了一段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但他都用男人的责任感和坚实的臂膀扛过去了。
《海鹰》上映后,王心刚收到不少年轻姑娘的求爱信。
那个年代的姑娘,能如此大胆地表露自己的真实 情感 ,足以看出,她们是多么地认可王心刚在电影中饰演的人物形象,当然,肯定也有不少姑娘是抱着对他本人的崇拜。
不过,王心刚都没有接受。
后来,王心刚与王晓棠搭档,出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电影上映不久, 社会 上便流传着一句话, 那就是“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更为有趣的是,不少入戏太深的观众,还给王心刚写信说,希望他与王晓棠,两个人假戏真做,能成为现实中的伴侣。
王心刚看了观众的来信,不禁笑了, 他这样回信道,“我已经当爸爸了”。
他之所以这样写,并不是想欺骗观众,而是他确实已经结婚,并且有了孩子。
王心刚的妻子名叫杨昭采,1961年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扮演过红军卫生员的角色,也是一位被导演看好的女演员,如果继续拍戏,可能同样会取得成绩。
但杨昭采是位识大体的女子, 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演艺天空 ,选择在八一制片厂做了一名音乐编辑,心甘情愿地做王心刚身后的女人。
杨昭采没有看错人,她对丈夫的付出,日后她生病时,王心刚同样没有辜负她。
王心刚和杨昭采结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家庭生活非常幸福, 他们两个人爱情和婚姻,让身边的人都很羡慕 。
然而,几年幸福的生活时光之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1972年,妻子杨昭采的一个朋友,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自杀了,朋友的离开,对她的打击很大,她有些承受不了, 起初是整天郁郁寡欢,后来脾气就变得越来越暴躁 。
王心刚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妻子的情绪会逐渐得到恢复,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昭采的情绪却是极度不稳定,后来,经医生诊断, 妻子出现了精神紊乱 。
为了尽快让妻子恢复 健康 ,王心刚就带着杨昭采四处求医问药,甚至还让朋友们帮忙寻找民间偏方。
只要听说哪位医生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比较有经验,他就会带着妻子前去;如果周围人告诉他,某个偏方可能有用, 他就会竭尽全力配齐各味药材。
只要能治病,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王心刚都愿意去尝试。
照顾一个精神出现问题的人,谈何容易, 因为意识不受控制,很多时候杨昭采并不配合王心刚 ,比如说吃药。
当王心刚将西药片拿给妻子,或将熬好的中药碗端到妻子面前时,杨昭采多是拒绝服用。
每次喂药的过程都需要花费王心刚很长的时间 ,他就想各种办法,让妻子能听话地将药吃下去。
后来,王心刚想到妻子以前喜欢听音乐,就试着在喂药时给她放音乐,结果还真奏效,妻子的情绪竟然稳定了下来。从那时起,王心刚就靠着放唱片,让杨昭采安安静静地吃药。
每天,照顾妻子都要耗费王心刚的多半精力,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 王心刚是又当爹、又当妈 ,管孩子的生活、辅导孩子的作业,全身心地为整个家付出。
他,一个大男人,没有怨言、没有烦躁,在妻子生病期间,依然让这个家井然有序。
最终,王心刚用不离不弃、一片爱心, 花了整整5年时间,让妻子渐渐恢复了 健康 , 一家人又重回往日的生活。
妻子痊愈后,王心刚重新复出,这时他已经42岁。
与大多数老电影表演艺术家一样,年龄的紧迫感,促使着王心刚拼命创作,努力挽回失去的艺术青春。
出演《南海长城》时,他是44岁。 为了更接近剧中人物,他拼命地锻炼身体 。
结果因为练得太投入,身体浮肿,而且为了肤色更接近渔民,他每天都去晒太阳, 晒得皮肤都脱了一层皮 。
虽然这个时期的王心刚,不如青年时期,在电影里的形象那么光鲜, 但人到中年的他,另有一番成熟干练的魅力 ,嗓音还是很有磁性、富有亲和力,依然迷倒了大批观众。
80年代初期,王心刚在《知音》中塑造的蔡锷将军形象,让那些怀念他昔日军人风采的观众们更是兴奋不已。
这一年,王心刚49岁,而他要饰演的蔡锷、当时年方34岁。
怎么才能在这个形象上, 安全走过“老扮少”这根危险系数很高的钢丝, 无疑成为王心刚当时遇到的最大难题。
化妆师范青山从外形上帮他想办法,将王心刚面部的皮肤拉紧,这样看起来就年轻了不少,发型也一改往日,给他弄了一个寸头。
通过化妆,让王心刚在外部造型上很有自信,但这只是形似, 还需要神似 。
神似的问题,就需要王心刚自己来解决,如何能把蔡锷演得更贴切,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保持身材, 王心刚每天早上都要跑两三千米 ,晚上拍完戏,其他人去吃夜餐,他却不敢吃东西,怕长胖。
到了正式开拍时,王心刚并没有刻意地往年轻人上去演,而是按照戏的发展、人物规定的情景,自然去地表现。
他为《知音》这部电影的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报,王心刚夺得了当年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将近半百的年纪,成功饰演了青年时期的蔡锷 ,让王心刚重现了60年代的荧幕风采。
不得不说,王心刚天生就是做演员的料,更是扮演军人的料,他只要披上戎装,便会光芒四射,引众人瞩目。
王心刚很早就成名了,如今 他享受副军级待遇、政府特殊津贴 ,却从不拿自己当大腕。
日常生活中,王心刚非常低调,看起来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导演严寄洲眼里,他就是一个平时不爱说话,没事就喜欢看书、看剧本的人。
1975年,王心刚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厂里给他配了专车,他却不愿意享受领导待遇,除了外出开会,平时很少用 汽车 ,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上下班。
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55岁的王心刚,认为自己的年龄,已不再适合表演,便选择了息影 。
王心刚的低调是一贯如此,息影后也不像多数艺术家,还会参加一些外界的活动,他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很少露面、也不接受采访 。
王心刚的低调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一双儿女读书时,身边的同学都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是一位名人。
他的儿女成人后,因为对演艺圈不感兴趣,就没有子承父业, 而是从事了IT产业,两个人的事业很成功,目前两个人资产已过亿 。
作为老一辈艺术家,他在中国电影荧幕上,光彩夺目了近半个世纪, 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就是对他演艺生涯的最好诠释。
昔日英俊小生的他,早已满头白发,精气神仍不减当年,妻子杨昭采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年轻了不少。
89岁的王心刚,与妻子、儿孙一起,每天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
因为他是一位智者,无论在影片中塑造了多么光辉的形象,终究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与妻子恩爱60年、白首偕老,儿女事业有成、儿孙孝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1]《新京报》,2019年10月28日,《王心刚:鹰击长空正青春,转战幕后知音在》
[2]《人民日报》,2012年8月23日,《新中国电影“22大明星”溯源》
❸ 跪求《突破乌江》百度网盘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李舒田导演的
链接:
❹ 突破乌江的演职员表
演 员:李久芳饰 张团长
周正禹饰 秦政委
于纯绵饰 陈连长
刘秉章饰 王班长
石存玉饰 黄大爷
林洪桐 饰 罗小光
霍德集饰 黄大发
邢吉田饰 敌旅长
王孝忠饰 敌营长 导 演:李舒田、李昴
编 剧:朱欣
❺ 演员杨绍采
王心刚的妻子,原来也是部队的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曾扮演红军卫生员。
❻ 电影演员一于纯绵还在吗
健在的。于纯棉,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28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45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山东威海市委宣传队音乐组长,东海军分区宣传队队员、分队长、副队长,胶东军区文工团音乐分队队长,福建军区文工团戏剧队副队长,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组长。1958年4月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演员,后任副团长。四十多年来曾在16部故事片、12部(52集)电视剧、14部歌剧和话剧、京剧中饰演角色。在故事片《金铃传》中饰满仓,《突破乌江》中饰陈连长,《东进序曲》中饰新四军团长邓斌,《雷锋》中饰指导员,《打击侵略者》中饰团长崔凯,《激战无名川》中饰铁道兵师长,《主犯在你身边》中饰市委孔副书记,《飞虎》中饰军政委并兼任导演;在电视剧《热泉》中饰空军副师长,《泪洒花红》中饰空军某航校副政委,《山里红》中饰电力局长。其中影片,《飞虎》获总参电影教材三等奖,电视剧《热泉》获1984年优秀电视剧奖。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❼ 电影突破乌江张团长的扮演者李久芳_在是否还活着
演员李久芳目前在世。李久芳,男,1929年出生,黑龙江密山县人。
❽ 六十年代明星王心刚在做啥
没有,老演员都不爱张扬,不像现在的演艺界的人。
王心刚(1932年1月1日-),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演员,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常任理事,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年轻时的他外形高大俊朗,被公认是当时内地电影界的“白马王子”,1962年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1982年凭借《知音》荣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2006年息影二十年的王心刚复出拍摄电影《我的长征》。
王心刚现在过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说:“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没当演员,不是我不让他们当,是他们自己没兴趣,他们都从事IT行业,现在他们每人又都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都回家时,我们家是个热闹的大家庭,现在保健、健身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闲暇时间,就陪孙子,看书、听音乐。”
王心刚说:“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里最得要,不演戏了,老伴与家人最重要。”与王心刚感情深厚的妻子杨绍采原来也是部队的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曾扮演红军卫生员。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刚为妻子四处寻医,最终使妻子逐渐恢复了健康。
对于现在平淡的生活,王心刚完全适应。虽然是少将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但王心刚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他一直不愿做官,当年他服从上级调动不得不但任了八一厂的业务副厂长,被迫从集体宿舍搬进了高干楼,但他享受不惯特权,退休前专门配备的专车他很少用,除了开会,他就愿意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