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朝阳沟原著,作者是谁
《朝阳沟》的作者(编剧)是杨兰春,被誉为“《朝阳沟》之父”。
杨兰春,出生于1921年,河北省武安县人。中共党员。编剧、导演。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随大军南下到河南。1947年转业到地方后,先后任洛阳县、市、专区文工团(队)长。1952年到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和田川、胡沙等合作改编的《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学习结业后,任河南省歌剧团编剧兼导演。1956年起,先后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市副主任、豫剧三团团长、中共河南省文化局核心小组成员等职,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朝阳沟》内容简介:
《朝阳沟》,豫剧电影,描绘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朝阳沟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导 演:曾未之
编 剧:杨兰春
主 演:魏云 王善朴
类 型:舞台艺术片
地 区:中国
色 彩:黑白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❷ 朝阳沟中扮演银环的魏云现状如何急!!!
魏云(1936— )豫剧现代戏表演艺术家。
河南省郑州市人。她1951年考入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全省文工团整编后调入河南省歌剧团,遂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50年代初就先后主演了《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志愿军的未婚妻》等剧目。尤其是她饰演的《志愿军的未婚妻》中的女主角赵淑华更是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解放军战士的认可和称赞。许多志愿军战士看了她的演出后向她写来热情洋溢的信件,赞扬她所塑造的新中国妇女形象,感谢她对志愿军的支持。不少部队还把这出戏作为政治教材,专程接剧团去部队演出。五六十年代,魏云还先后主演了几部广有影响的剧目,如《耕云记》(饰肖淑英)、《红珊瑚》(饰珊妹)、《人欢马叫》(饰刘爱琴)等,这些剧目中魏云所饰演的角色都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影响最大的数她饰演的《朝阳沟》中的银环,随着电影和电波传遍全国各个地方,魏云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文革”后魏云又先后饰演了《骄杨》中的杨开慧、《甜蜜的事业》中的田大妈、《爱情的审判》中的叶母等令人难忘的角色。在十年浩劫后复排的《朝阳沟》中重新饰演银环。同时还在杨兰春的新作《朝阳沟内传》中再次饰演银环。该剧上演后深受观众欢迎,许多人都认为魏云的演技如同剧中的银环一样,历尽磨难之后更加成熟,更加令人难忘。魏云在艺术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她尤其注重生活积累。她认为.一个现代戏演员除了要具备演出传统剧目所需要的基本功外,还要注重深入生活,而生活体验则是创造角色的感情基础,没有对生活的深入体验,没有这种探之人骨的情感基础,在舞台上就不可能真正塑造好角色,也就无法打动观众。她还十分注重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朝阳沟》中的银环,魏云从50年代到80年代不知已演出多少场了,但是魏云却从未在银环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停止过。她每次演出都力求有新感觉,星星点点地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角色。
魏云是剧团的一位名演员,但她从不以名演员自居;她还是团里的“戏补丁”,无论什么角色,无论角色大小,她从来都是严肃待,一丝不苟。只要到了剧场,无论是前台、后台,无论是灯光、化装,只要需要她,就会看到她的身影。http://www.ha.xinhuanet.com/gfwh/2006-07/30/content_7647069.htm
❸ 朝阳沟演员表
《朝阳沟》演员表
:
高洁
饰
栓保娘
魏云
饰
银环
杨华瑞
饰
银环妈
王善朴
饰
栓保
❹ 求京剧《朝阳沟》的资料
朝阳沟
《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马琳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期间,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作者作品
作者杨兰春。1958年由河南豫剧院三团首演于郑州。剧本有单行本出版。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见彩图豫剧《朝阳沟》(魏云饰银环,常香玉饰拴保娘))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发展
《朝阳沟》曾经被许多剧种移植。1958年中国戏曲学校曾由京剧科50班学生改编排演,荀令香、赵荣欣导演,曲素英、孙洪勋、陈国为等主演。1963年,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加工重排,宋德扬执笔,刘木铎导演,刘秀荣、李光等主演,这一本的演出拟参加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但由于莫测的原因,该剧被江青否定,从未公演。
“文革”后,天津评剧院马淑华、李秀云等曾有过评剧演出本。
不论该剧的主题如何(事实上,“大跃进”时期的作品,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洗礼的,屈指可数),它的经典性都不容质疑。《朝阳沟》的音乐形象是划时代的,相信在豫剧史上不算空前也是绝后的。还能有哪一出戏可以创造出这般不论主角配角不管大段小段都能成为“流行”歌曲的奇迹呢?
地理名:朝阳沟
现实中有两个朝阳沟一个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原登封县)大冶乡曹村,当年杨兰春是那体验生活的.而河北邯郸的朝阳沟是杨兰春的家乡,其家乡为纪念杨而改名为朝阳沟,邯郸市西部深山革命老区——武安管陶乡列江村,地处晋冀接壤处,距邯郸市90公里,距武安市65公里。 这里是中国著名现代戏曲作家杨兰春的出生地,
· 真正的<<朝阳沟>>应在河南省登封市(登封县),当年杨兰春是在那体验生活的.也是名扬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现代戏曲《朝阳沟》创作及剧中主要人物银环、栓保的原型地。杨兰春作为著名的现代戏曲作家,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在对现代戏曲的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60年代创作的豫剧《朝阳沟》,公映了近半个世纪,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青睐,剧情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特别在华北、中原一带,影响颇广。
列江村随位于太行深山现凭借自身特殊优势大力开发了朝阳沟风景区。风景区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峰峦叠嶂悬崖绝壁,巨石嶙峋,森林覆盖率占景区总面积的90%以上。景区面积八平方公里,有南北对称沟洼12道,各沟自有特色。景区阳春花木繁盛、百鸟争鸣,盛夏泉水清澈,流水不断。如登上顶峰远眺,全景区尽收眼底,心胸开朗,令人心旷神怡,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朝阳沟风景区现已成为河北省名河源森林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武安市政府已将朝阳沟列为首批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强市的龙头村。
朝阳沟风景区分5个景区、5条线路,主要景点80处、景观160个。特色观赏和游览景点有列江村杨兰春、栓保、银环旧居、豫剧《朝阳沟》中的地名原景地、阳坡垴、东山头、野草湾、跌水岩,其它主要景观还有原始森林公园、山寨遗址、黑龙溶洞、马头山、狮子峰、五圣庙、饮马泉、百步天梯、一线天及朝阳湖等。同时景区把现在的村庄改建为集吃、住、购、娱为一体的“农家乐度假村”,并依山建设了一条“民俗文化街”,将农家小院改建成一个“朝阳沟电影院”和一个“朝阳沟戏曲演唱中心”,免费为游客放映电影、聘请专业演员现场演唱戏曲选段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走进大自然、走进《朝阳沟》剧情原始原味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场所。
《朝阳沟》原型人物追踪
在《乡村》第一期的《大槐树下》小栏目里,播出了《趣看朝阳沟》,许多观众表示很感兴趣,我们特意写下采访中的趣事花絮,让您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亲鲜----”每当哼起这脍炙人口的唱词,不由得让人想起轰动一时的现代豫剧-----《朝阳沟》;不由得让人想起那段往事、那个时代。当年,“银环”和拴宝的爱情故事曾经感染和激励了多少人,剧中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连“银环妈”、“二大娘”、“巧珍儿”的名字也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然而,现实生活中这几位人物原形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他们分别生活在哪里?日子过得好吗?家庭幸福吗?一连串的好奇和疑问,促使记者踏上了朝阳沟------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曲折采访路
原来朝阳沟名叫曹家湾,这个名子来源于河南曲剧《卷席筒》的故事,至今村里还保留着“曹家大院”遗址,“苍娃”的典故也是到处流传。原来这曹村人都姓曹,后来由天“苍娃”之史、洛阳知府曹保山犯了大罪,为免株连,全村族人连夜更姓为“赵”,大概取韵相同,以示不敢忘本吧!一九七八年一曲《朝阳沟》红遍全国,曹家沟从此正式更名为朝阳沟。
人未进村,我们就已经感到了朝阳沟的与众不同,一垅垅玉米、一排排高粱像列队的礼兵在迎风面立,果然同戏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村口,碰上一群年轻的大嫂正洗衣服,她们对朝阳沟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听说我们要采访“银环”大家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们,银环早就嫁到大冶镇西施村一个名叫山怀的小山村了,不过今天见银环到朝阳沟水库上班了。得到这个消息,顿时让我们兴奋起来,准备先到水库去,可是突然发现话筒坏了,没话筒还怎么采访?于是队伍又一分为二,找银环的找银环,修话筒的修话筒。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修话筒的车还没回来,眼看夕阳西下,今天的采访计划恐怕要泡汤了!
巧遇赵银环
几近失望时,终于听到那熟悉的喇叭响了起来,几个人匆匆跳上车直奔水库而去。路上谁都没说话,大家都担心天快黑了找不到银环,人人心中都悬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而这个问号随着山路的上下颠簸愈加强烈。
忽然,同行的村长大叫了一声:“银环姑,快停车,这就是银环!”一刹间,车停了,看着笑靥如花的我们,“银环”被子弄得一头雾水,由天事先没有通知她,搞得银环还怪不好意思呢!
原来,银环并不是上山下乡的知青,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她也没念过高中,充其量也就是个高小文化。当年杨兰春把她写进戏中大概是觉得她央上有那么一股子肯吃苦、不服输的个性吧!至今我们仍能从她的眸子里感觉到她当年的神采。
刚到朝阳沟就听别人说起,银环不是太爱说话,也不是太好沟通,这么多年来显得一直很低调。当年《朝阳沟》可谓大红大紫,银环也一步步被推荐到乡里、县里、市里直到当上省人大代表。也曾受到过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接见。在开人大会时,别人对她充满了和我们一样好奇的心情,围着她、跟随着她,要她签名,但她都因不好意思而回绝了。这么多年来她依旧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无论头顶上有无光环的笼罩,她都一如千百万普通中国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谈到已往的岁月,银环脸上掠过一阵红晕,“年轻时老积极,肯劳动”。没想到外表沉默寡言的银环也有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而这种上进发自对新生活的热爱,不计任何条件和要求。
命运几多变
银环做梦也没有想到从七三年到现在一直在乡计生办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她,在一夜之间说下岗就下岗了。连她自己也奇怪,二十多年了,干啥事从不敢有半点马虎之外,为什么到老了不行了呢?
原来;她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正式手续。以她的条件面言不消说转个正式工,只要她愿意当个干部甚至领导都有不成问题。可是一向老实巴交的银环只知道干活哪里会想到那么多条条框框,这不,连两年前内退年每年发的千把块钱的生活费也没有了。今年春节她的儿子又被车祸夺去了生命,这对银环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这样一来她对人生、对名利看得更透、更淡......
银环的爱人叫张平炎,是大冶镇的一名普通工人。后来回乡务农,改革开放后颇有经济头脑的张平炎开了一家铝厂,开头风风火火的红了好一阵,可是几年后经济效益却急转直下,一日千里,不得已倒闭了。下岗、儿子遇难、经济困窘这一连串的打击让银环苦不堪言,眉宇之间多了几分哀伤。
银环八十六岁的老娘身体还算硬朗,年轻时很能干,她的儿女小时候都怕她,现在老了,身边也离不开人了。银环目前还和杨兰春、魏云等艺术家还保持着联系,但是她始终认为戏只是戏,自己是自己,过去的时代让人留恋,现在老了,也干不好了……
“拴宝”今安在
提起“拴宝”,人们脑海中还会浮现出那个倔强、真诚、朴实的棒小伙,村长告诉我们原型“拴宝”早已“远嫁他乡”当上上门女婿了。在朝阳沟年轻一点的人都不太认识他,“拴宝”也多年没回来了。这一点又勾起了我们对他的好奇心,“拴宝”为什么要离开朝阳沟呢?于是我们又来到了卢店镇吴岗村,乡间的小道煞是狭窄,一不小心就可能串到通往别村的路上。在吴岗村的村头上住着一户人家,向他们打听拴宝的情况,年轻的女主人警觉的望着我们说:“找他干啥呀?他又不会唱戏!”当我们说明来意后,男主人忙不迭的把我们领到了拴宝的住处——龙潭沟。“拴宝”住的可是很奇怪,不在山顶,不在山脚,而是山坡中间的一小块凹地,就是那样“悬”在空中似的。三间破堂屋、一口大水缸、一棵山梨树便构成了他们一家七口的安身立命之所。跟我们同来的小伙子没到屋前就冲着里面喊:“姐,来客啦!”原来他是“拴宝”没出五服的内弟。这时从屋里出来一个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她就是“拴宝”的爱人刘春孩。见我们来了她忙不迭的为我们搬了几把大小不一的凳子,正巧这个时候“拴宝”回来了。
看到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对着他,“拴宝”显得很羞涩,忙把锄头竖起来挡住了脸,把头扭过一边说:“先别拍,先别拍,说说话再拍。”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我们只好作罢。然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洗脚过程,一边洗一边有一答没一答的和我们聊着。原来“拴宝”真名叫赵拴柱,二十年前经人介绍和小他十岁的刘春孩结了婚,并成了上门女婿,现改名刘现省。
我们问他和戏里的“拴宝”象吗?他一咧嘴笑了,要说他象“拴宝”,可能是当年在学校时从不落在别人后头,一直很积极,干活呀,推水车呀,在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中表现都不差吧!他并不知道被作家写进了剧本,直到有一天看到村里放《朝阳沟》这部电影时,才知道剧中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在年自然灾害时,他的父母病饿交加不幸去世,后来不再大伙,哥嫂也和他分了家,只剩“拴宝”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日子。乡亲们可怜他一个人难以生活,就为他和刘春孩牵了线,搭了桥。刘现省不愿与外界过多接触,也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他都把自己裹的严严的,一家人也踏踏实实的过着平常人的日子。
说话间刘春孩从地时刨了一堆花生,熟练的择好、洗净、煮熟,香喷喷的花生就象刘现省一家的日子一样,既不油腻也不乏味,时不时透出一丝丝甜甜的味道来。
现在刘现省的大儿子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保安;二儿子十七岁已经初中毕业;十一岁的小女儿得机灵可爱很象她的妈妈。言谈中我们感觉到他们的日子虽不算富裕但洋溢着温馨和幸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我们离开他家时,刘现省指着两块宅基地和一堆堆的红砖头兴奋的告诉记者,这是给两个儿子准备的材料,年前就要动工了,房子是生活的重心,儿子是生命的希望。
“辣妹子”巧珍
在大冶镇垌头村,“巧珍儿”可是个大名人儿,村里的老老少少、上上下下没有不喜欢她的。所以我们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她家。我们人没进门,就见巧珍儿家的大白鹅昂着警觉的脖子在门口嘎嘎大叫,仿佛在怀疑我们的身份似的。可以说生活中的巧珍和《朝阳沟》中的巧珍就是一个人。她快人快语、泼辣大胆、敢爱敢恨。在人们印象中,巧珍倔强的个性,两个翘翘的羊角辫,都显得那么亲切、那么热情。当年的巧珍如今已是大娘模样,见我们“闯”进门,正低头肃花生的巧珍夫妇忙不迭的站进来了。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后,她不好意思的说:“没啥、没啥,老难看”。说完脸上一片绯红。提起来巧珍目前的生活才算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八岁时家里就给她订了一门亲事,丈夫叫李根松,十九岁时两人结了婚,一桶红薯面条,一斤棉花,一条被单就算办了事。几十年风风雨雨,她和丈夫相濡以沫,别看是娃娃亲,可两人感情好着咧!不久前丈夫从镇供销社退休了,两口子就和孩子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巧珍是个勤快人,从刚进婆家时住的一孔破窑到现在青砖碧瓦的两层小楼,她和丈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其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八十年代初,巧珍省吃俭用攒了几个钱和别人合资买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后来又培养大儿子跑运输,自己家又开了代销点,家里陆陆续续添了打麦机、扬场机,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全家八口人可谓人丁兴旺,又加上儿子、媳妇、孙子都很孝顺,所以呀,巧珍儿家的小日子过得真是美滋滋的,让人羡慕不已。
在巧珍大娘家,堆满了新摘回来的花生、玉米,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还有一架紫丁丁的葡萄------这不,巧珍儿大娘又蒸好了一锅红薯面花卷,一个人“发”给我们一个,捧着热气腾腾的馒头,我们的心也暧得热乎乎。
❺ 朝阳沟里面的老书记的扮演者叫什么
赵亮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生日:1月13日身高:180CM体重:85KG血型:A型主要作品:话剧:《生逢其时》《棋人》《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没毛的狗》《放下你的鞭子——活依彩克》电影:《棋王》饰铁汉《老店》饰田顺《斗鸡》饰二杆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保镖哈斯尔》饰哈斯尔《宫廷斗鸡》饰二王子《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电视剧:《大路朝天》饰二笨《荒路》《北京往事》饰贺子烈《过把瘾》饰潘佑军《有家好好过》《闯上海》《男人离婚》《心痛女人》《秦始皇》饰赵高《射雕英雄传》饰老顽童《神雕侠侣》饰老顽童《玉观音》饰刘明昊《别动我的抽屉》《红顶商人胡雪岩》《情定爱情海》饰黎父《女儿的抽屉》饰老米《女人不哭》饰庞坤电视电影:《三岔口》《后果》《千年宝》《项链》《第二张脸》《悄悄过年》
❻ 朝阳沟演员表
《朝阳沟》演员表 :
高洁
饰 栓保娘
魏云
饰 银环
杨华瑞
饰 银环妈
王善朴
饰 栓保
❼ 朝阳沟什么时候排出的,银环是哪个城市的
该剧1958年3月开始上演,一直是豫剧三团的招牌,也是中国戏曲的优秀保留剧目,因此,《朝阳沟》进行了多次复排,演员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堪称我国现代戏苑中的一棵“常青树”。《朝阳沟》导演之一、河南省豫剧三团原团长许欣说,《朝阳沟》诞生在大跃进年代,写的却是人间真情,这使得它能够超越时代而长盛不衰。银环是河南省登封市大冶乡曹村人,当年杨春兰在那里体验生活。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❽ 《朝阳沟》主要演员介绍
朝阳沟 (1963)
主演: 魏云 / 王善扑 / 高洁 / 马林 / 杨华瑞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63-12
❾ 电影朝阳沟栓保娘扮演者高洁是那里人
1、电影《朝阳沟》栓保娘扮演者高洁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
2、
《朝阳沟》的问世,无疑是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情节,再加上豫剧三团各位艺术家精湛的表演,使的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名闻全国。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朝阳沟》中的大部分唱腔在中原地区仍还在广为传唱和流传,这一切都证明了《朝阳沟》所具有着的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剧本有单行本出版。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
3、高洁,女,豫剧旦角。1934年出生,河南沈丘人。1951年三月参加淮阳专署文工团,1952调至河南歌剧团(1956年省歌剧团改为河南豫剧院三团),同年在开封艺术学校毕业。从事豫剧现代戏事业50余年来,在《新条件》、《罗汉钱》、《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祥林嫂》、《朝阳沟》、《李双双》等60多个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享誉全国;涉足影视艺术,在《小城细雨》、《棱角将军》、《远方来的儿子》、《倒霉大叔的婚事》、《男人就是太阳》、《岗九醒酒》等扮演了各种不同的妇女形象。她在声腔艺术上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对豫剧的演唱,从声乐角度上高中低上下贯通、刚柔并济,细腻委婉,在发声、吐字、感情的处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表演和演唱艺术风格,先后被《中国艺术词典》、《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文学新闻人才传集》、《中国大网络全书·戏曲卷》列入其中。
❿ 演朝阳沟的演员马琳近束来情况如何
马琳, 女.回族.原名马惠琳.河南省荥阳县人.1935年11月4日生,1996年不幸病逝.在甘肃省平凉县度过童年.上小学时即热爱文艺活动,对戏剧有浓厚兴趣.1949年在平凉初中肄业,后回到故乡,考入郑州短师班.在校为业余文艺积极分子.1951年分配到郑州市文工团,1952年到河南省歌剧团(河南省豫剧三团前身)当演员,为以豫剧形式演现代戏的主要演员之一.195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特邀出席全国工交战线群英大会,并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1960年加入中国剧协,同年代表河南豫剧三团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1961年加入中国音协.1978年被选为全国工代会代表.1979年10月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他是中国剧协理事,河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曾在豫剧现代戏中扮演过《朝阳沟》第一代银环,电影二婶<二大娘>的扮演者、《新条件》中的春生、《刘胡兰》的奶奶、《李双双》的李双双、《海港》的方海珍、《五姑娘》里的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的阿婆、《革命一家》的母亲、《小二黑结婚》的媒婆、《阿混新传》的奶奶、《龙江颂》中的盼水妈,《罗汉钱》里的燕燕、《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里的赵淑华、《祝福》里的鲁四奶奶和祥林嫂、《冬去春来》里的老奶奶、《姑娘心里不平静》里的妈妈、《红色的种子》里的张寡妇、《柯山红日》里的女土司、《红珊瑚》里的七奶奶、《杏花营》里的郑大荣、《丹河曲》里的张桂卿、《邻居》、《甜蜜的事业》舞台剧和电影里扮演唐二婶、古装戏中扮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梁山伯、《十五贯》里的熊友兰、《三哭殿》里的唐贵妃等许多剧目。并在电影《杨家将》中演萧太后,电视剧《黑娃还妻》的郭大脚、《重返柳河弯》里的快嘴大脚妞,《吹破天的故事》中的萝卜缨。其中她扮演的《刘胡兰》中的祖母,曾获1965年河南省戏剧会演三等演员奖;在《冬去春来》里扮演的老奶奶,获1959年河南省戏曲会演优秀演员奖。她戏路宽广,有男、女、老、少、反、正、古、今,不拘行当,能塑造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人物。曾向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学习发音运气,提高了唱腔艺术。她声音浑厚圆润,吐字清晰,不论是短小欢快的唱段,还是抒情的大段唱腔,都比较亲切动人,显示了她广泛深邃的艺术修养,娴熟精湛的表演技巧,含蓄深沉,既有豫剧传统唱法的扎实基础,又有现代音乐丰富营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风格特色。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发表过一些创造角色心得体会的文章. 堪称影视剧三栖优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