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白毛女》中,饰演白毛女的演员是﹖
《白毛女》中白毛女的饰演者是雷佳。
雷佳,1979年10月19日出生于湖南益阳,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党的十九大代表。
曾获“金钟奖”声乐大赛金奖、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多次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立三等功四次。2013年起任金钟奖及青歌赛评委。
(1)电影演员胡朋夫妇扩展阅读
雷佳演艺经历:
1,200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复排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交响合唱音乐会《东方红》。
2,2008年8月,参与“奥运音乐火炬接力”活动,担任唯一一份奥运音乐国礼《中华56民族之歌》的主唱,此专辑作为音乐国礼赠送给来京参加奥运会的各国元首。
3,2012年6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夜”文艺晚会,代表中国地区演唱《大地飞歌》;6月21日,主演国家大剧院首部民族歌剧《运河谣》,饰女主角水红莲。
Ⅱ 胡敏英的介绍
1924年,胡敏英出生于北京市通县(现通州区),1938年参加革命,在晋察冀边区文工团任演员,与其胞姐大胡以及胡朋、胡可夫妇四人被称“四胡”。
Ⅲ 王润身的步入影坛
、1956年夏,王润身与田华、王心刚、张良、李炎等人一起,被抽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立,王润身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从此步入影坛。
王润身到八一厂后,拍摄的第一部戏是王冰与冯毅夫执导的《激战前夜》,他在片中主演侦察科长鲁维智,他机智敏锐,侦察出暗藏的特务,他化妆打入敌特内部,最后将特务一网打尽。王润身第一次在水银灯下拍戏,开头很不适应,有些紧张。导演对他说:“王润身,我看过你的戏,你是演员的料。你要舒展开,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不要顾虑灯光场面等,大胆放开。”王润身拘紧心理消除,表演自如,凭他多年舞台实践的经验,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开头顺利。
导演王冰又邀请王润身出演空战片《长空比翼》,扮演片中的飞行师长。按着要求,剧中有师长两场滑冰的戏,开拍前,导演问王润身:“你会滑冰吗?”王润身摇头。导演说:“片中有你滑冰的戏,不找替身,你要自己干,你要学会滑冰。”王润身问:“给多长时间?”“一个月时间。”王问:“好学吗?”导演说:“你试试吧。”
这年,王润身已经34岁,按说已不是滑冰的年龄。既然戏里需要,他决心要滑出一个样子来。这时,摄制组到了丹东浪头机场。机场有滑冰场,正好长影演员杨光在摄制组扮演飞行员的爱人护士长,她滑冰滑得好,主动教王润身滑冰。王润身每天天亮早早爬起来,先偷偷个人练习,杨光发现后,赶到冰场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刚滑几步摔倒了,倒了又爬起来,滚得满身冰雪。那时正值十冬腊月,东北天气正冷,10多天下来,不只手被冻得红肿难受,大腿屁骨都摔得疼痛难挨,肿得不敢碰。开拍前,导演检查,问王润身:“你滑得怎样了?”王润身说:“你看看吧。”说着滑了几圈,导演高兴地说:“好了,还有那么点意思,合格了。”接着开始拍摄。影片拍完后,由空军最高首长刘亚楼审查,刘亚楼司令员对影片给予赞赏。导演很高兴。导演见到王润身说:“首长对影片评价很好,你的戏首长很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后要多下功夫。”
同年王润身接连上了王冰导演执导的另一部戏《战上海》,影片反映1947年我军解放上海时,在苏州河同国民党军队的激战,王润身扮演老班长赵永生。
当时正值七月酷暑,上海高温多达40度,行人只穿一个裤头,撑一把洋伞还热得汗流浃背,演员个个要全付武装,头戴钢盔,荷枪弹实弹投入拍摄。摄制组在苏州河一带摆开战场,封锁交通,戒严行人,敌我双方数百名兵力,真刀真枪打起巷战来。为了追求影片真实,冲杀一次又一次,每次下来,汗水把衣裳打个响透。王润身回忆当时情景时说:“我是班长,每次冲杀我必在前,一冲数十米,敌人枪弹射来,我先倒下,折腾最利害的就是我了。我没有丝毫的怨言,真是不厌其烦。一连拍了四天,个个累得不行了。”
一天,一对老年夫妇,拎着两个大西瓜来到摄制组,说:“我就住在附近一座楼房的三楼,每天着你们拍戏。我们原以为演员最清闲了,这几天看到你们太苦了,要不是为了表现当年解放上海时的战斗情景,谁来受这个罪!没有别的,买个西瓜,送你们吃了凉快凉快吧。”
王润身回忆当年情景,感触颇深地说:“我们拍戏的艰苦情景感动了老年夫妇,老年夫妇的举动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影片拍完,剪接送审,当年指挥上海战役的陈毅元帅审查了影片,认为影片拍得不错,但对影片提出了意见。
据王润身回忆说:“当时,导演王冰送审回来,向摄制组传达了陈毅元帅的审查意见,主要意思是:影片表现了解放上海的艰苦,但战争场面过于残酷:到处是摞成摞的尸体,血水染红了苏州河的河水,使人看了受到刺激,这样谁还敢送儿子参军?现在修正主义正在宣扬“战争残酷论”,你们这样表现战争,正给修正主义作了例证。你们想想是否作些修改?”据说,根据领导审查意见,这部影片作了较大修改。修改的结果将王润身的戏大量被删减,由原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成为战斗英雄,改成没有死,英姿勃勃回来见到了他的妈妈胡朋。王润身说:“原来我在战场上死掉了,后面就没戏了。战场拼杀的戏大量删减后,又增加了一场新的戏——战场回来同妈妈胡朋见面。这倒是好事:我没死,活了过来。但白遭了四天罪。”
Ⅳ 电影《烈火中永生》故事,赵丹拒绝体验生活,王心刚戏份被删,还有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囚歌》
1949年11月27日夜,曾亲手杀害“小萝卜头”宋振中的特务杨钦典打开了白公馆最后一个牢门,包括罗广斌在内的19位幸存者得救了。几乎与此同时,在渣滓洞大屠杀的血泊里爬出来的15位幸存者也逃出了歌乐山。
这三十多位幸存者中的罗广斌、杨益言和刘德彬之后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材料,汇总成一部经典小说《红岩》。
1
六、小萝卜头
电影中可爱的小萝卜头原型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的儿子宋振中,他的饰演者其实是一位女孩,当时刚刚8岁的方舒。十几年后方舒成长为我国著名影星。
七、徐鹏飞
原型是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徐远举在当年号称“半壁江山,西南红人”,和沈醉、周养浩一起被称为军统三剑客。
徐远举一手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地下党的抓捕和屠杀计划,手上沾满了革命志士的人民群众的鲜血。
1949年12月,徐远举35周岁生日当天他在昆明被起义的卢汉抓获,后来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在战犯管理所中,徐远举相对来说认罪态度比较良好,尤其是在有些人找他提供黑材料诬陷一些老干部时,他表现得铁骨铮铮坚决不写虚假材料诬陷好人。同时,他将自己犯过的罪行写成了书,后来被出版为《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
1973年1月,徐远举在战犯管理所中和人吵架情绪激动,晚上又大冷天用凉水浇头,半夜脑溢血发作抢救两天后去世,时年58岁。两年后,他曾经的同事周养浩最后一批被特赦出狱。
饰演徐鹏飞的是著名反派演员项堃,他将徐鹏飞这个角色设定为“癞皮狗”形象,着重表现徐鹏飞凶狠、阴暗、狡猾和难缠的特点,应该说这个角色是项堃电影生涯中的一个经典之作,几十年后陈宝国在饰演电视剧版徐鹏飞时依然大量参考甚至模仿了项堃的表演风格。
实事求是讲,由于时间限制,电影《烈火中永生》并没有将小说《红岩》全景展现,故事也没有《红岩》精彩,像成岗、余新江、陈松林、老大哥、丁长发等人的形象均被略过了,反派中郑克昌、黎纪纲也展现较少,这是一种遗憾。但同时电影也用电影的特点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精神更为集中、情感更为丰富的《红岩》。
本文就说这些,最后用《红梅赞》结尾吧: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 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新春来 新春来。
Ⅳ 老爸的筒子楼胡丽为什么出走
因为哥哥胡朋的窜动。
胡丽见家里没钱了,就把心思打到了艾红的那幅画上了,她想把那幅卖了,却遭到了王根生的强烈反对,王根生告诉胡丽他就是卖戒指卖大哥大也不会卖那幅画,他不能对不起师傅。胡丽觉得王根生太保守,气得她说出了不想和王根生过的话,在哥哥胡朋的窜动下,胡丽拿着家里仅有的钱,离开了王根生,离开了她的家。
剧情简介
《老爸的美好年代》以女孩艾红的视角,讲述了养父雷二亮和养母许诺,以及他们所生活着的筒子楼里的几户人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近30年时间里的苦辣酸甜、聚散离合:1975年,其貌不扬的工人雷二亮娶了美丽的女护士许诺,并搬进单位的筒子楼,与师哥王根生、胡丽夫妇一起开始了筒子楼生涯。
小小一栋筒子楼,却宛如一幅当代中国的微缩模型,在这里,喜欢帮助别人的雷二亮和妻子许诺将经受生活的考验,阅尽人世的冷暖,也让自己在一次次挫折中成长。
Ⅵ 烈火中永生老电影演员
演员表:
于蓝 Lan Yu ...江姐 Jiang
赵丹 Dan Zhao ...许云峰 Xu Yunfeng
张平 Ping Zhang ...李敬原
项堃 Kun Xiang ...徐鹏飞
方舒 Shu Fang ...小萝卜头
胡朋 双枪老太婆
蔡松林 华志良
嵇启明 甫志高
王寅申 龙光华
Ⅶ 需查著名电影老演员于洋所摄几部电影影名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8 越活越来劲 李二冬 刘流, 周英男 刘流, 闫学晶
2012 蓝调海之恋 ---- 郑真 韩栋 , 王晓
2010 金色驿站 ---- 广春兰 秦怡
2009 锦绣花园 ---- 邱怀阳 杨利伟 , 于蓝
2003 惊涛骇浪 ---- ---- ----
1998 昨日的承诺 ---- 杨在葆 杨在葆
1997 相逢在雨中 ---- 曾剑锋 姚嘉
1993 大海风 齐厂长 于晓阳 周丽华
1993 拓荒者的足迹 ---- 苏菲 焦晃, 王惠
1989 女贼 ---- 于晓阳 方舒, 邓婕
1987 孤帆远影 ---- ---- ----
1985 驼峰上的爱 ---- ---- ----
1984 骑士的荣誉 ---- ---- ----
1982 大海在呼唤 ---- 于洋 , 杨静 张燕 , 赵联
1980 戴手铐的旅客 ---- 于洋 邵万林
1977 万里征途 ---- ---- ----
1976 反击 江涛 李文化 胡朋
1975 第二个春天 冯涛 桑弧 , 王秀文 杨雅琴
1975 翦翦风 ---- 张美君 张冰玉 , Ru-yu Chang
1974 侦察兵 政委 李文化 王心刚 , 金征源
1974 火红的年代 ---- 傅超武 , 孙永平 娄际成
1966 大浪淘沙 ---- 伊琳 刘冠雄 , 史进
1963 小铃铛 ---- 谢添, 陈方千 石小满, 马佳
1961 暴风骤雨 肖队长 谢铁骊 高保成
1960 五彩路 浦巴 魏荣 李墨丹 , 刘沛
1959 青春之歌 ---- 陈怀皑 , 崔嵬 谢芳
1959 粮食 王团长 魏荣 张平 , 秦汉
1959 水上春秋 华小龙 谢添 舒适
1959 飞越天险 ---- 李恩杰 张浩然, 李紫平, 周森冠
1958 生活的浪花 ---- 陈怀皑 杨静, 魏鹤龄
1958 英雄虎胆 ---- 严寄洲, 郝光 王晓棠, 张勇手
1954 山间铃响马帮来 ---- 王为一 孙景璐, 冯奇
1953 葡萄熟了的时候 ---- 王家乙 杜德夫, 李百万
1950 卫国保家 ---- 严恭 杨静, 车毅
1942 迎春花 ---- 佐佐木康 李香兰, 木暮实千代, 浦克
Ⅷ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我们先来看看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都是谁?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好了,想起这些经典的电影了,自然就想起那些演员了,我们一起回忆吧?
整个60年代呀,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火红的年代了,也是我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了,我们从上面不是22大明星出演的片子中再勾画出最喜爱的二十二部吧?
除处之外,还有邓大人李默然,李向阳郭振清,高传宝朱龙广,阿诗玛杨丽坤,刘三姐黄婉秋,林黛玉王文娟,李政委冯喆,杨子荣王润生,侦查连张勇手,三进三城梁音,丁汝昌浦克,孙喜旺仲星火,程疯子于是之,马尾巴葛存壮,龟田队长方华,汤司令刘江,参谋长陈述,实力派的李仁堂、浦克,还有不老松的牛犇,美了一辈子的向梅。
Ⅸ 白毛女演员表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
剧情简介
解放前的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张守维饰)早年丧妻,膝下一女名喜儿(田华饰),相依度日;邻居王大婶(胡朋饰)及其子王大春(李百万饰)常给杨家父女多方照顾,两家融洽和睦。喜儿和大春相处日久,情投意合,两老商定秋后为他俩完婚。
恶霸地主黄世仁(陈强饰)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穆仁智(李壬林饰)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旧历除夕,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黄世仁威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杨白劳痛不欲生,回家后饮盐卤自尽。初一早上,喜儿被抢入黄宅后,受尽折磨。黄世仁为斩断喜儿对大春的情丝,夺回王家租地,驱逐王大婶母子,又伺机将喜儿奸污。
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红军。怀有身孕的喜儿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虎口,途中生下婴儿,旋即夭折。后独自入深山穴居,餐风宿露。由于长期缺少盐分摄入,一头青丝变成白发。喜儿因常至破庙中取供品充饥,被村人迷信视为"白毛仙姑"下凡显灵。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春随八路军回到家乡。此时,黄世仁借村人迷信,制造"白毛仙姑"降灾谣言惑众。留乡工作的大春为发动减租减息,提高群众觉悟,十五之夜,亲往跟踪查探,竟在山洞中与喜儿相逢。
在全村公审会上,黄世仁、穆仁智二人受到严惩。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
Ⅹ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算几本,算重点吗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算一本,算重点。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1950年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创办了表演艺术研究所。这是由已故人民电影艺术家、人民电影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陈波儿同志倡议并筹办的,得到了当时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领导同志和文化部的支持和批准。陈波儿任所长,王逸任副所长。教师有谢铁骊、石联星、肖龙、唐远之、巴鸿、陈怀恺、李露玲等。他们分别是来自解放区延安鲁艺、解放军文工团和国民党统治区内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革命文艺、艺术教育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1950年9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在北京创办了表演艺术研究所。这是由已故人民电影艺术家、人民电影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陈波儿同志倡议并筹办的,得到了当时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领导同志和文化部的支持和批准。陈波儿任所长,王逸任副所长。教师有谢铁骊、石联星、肖龙、唐远之、巴鸿、陈怀恺、李露玲等。他们分别是来自解放区延安鲁艺、解放军文工团和国民党统治区内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革命文艺、艺术教育的革命文艺工作者。
1950年9月,表演艺术研究所创建后招收的大专三年制演员一班和1951年9月招收的演员二班,是电影表演学院的前身。演员一班和二班的生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有志于从事电影表演专业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的厂矿青年工人;文艺团体的青年演员及少数的在校大学生。演员一班的学生有:马中行、张圆、王执芳、黄萍、石毓钧、刘世龙、李孟尧、庞学勤、林汝为、张辉、叶琳琅、印质明、郦子伯、陈文静、梁琛等30多人。演员二班的学生有:马世达、于文仲、石美芬、孙羽、孙敖、安琪、刘绍荃、完宸、李大德、贺小书、赵联等32人。他们现大都已成为电影表演艺术家和有关专家。
1951年7月,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建立了演员系。演员一班为演员系二年级,演员二班 为演员系一年级。演员系主任:王逸,演员一班主任教员为谢铁骊,演员二班主任教员为:陈怀恺。教师有:唐远之、巴鸿,业务干事有:李露玲、董克娜、海音、金励等。
1953年9月,演员一班 学生毕业。全部分配到新组建的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从事演员专业工作,演员二班 的学生,调任该团为见习演员。
1955年,当时的北京电影学校,准备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并为改制后建立电影演员本科学系培训师资,特聘请了苏联表演艺术家鲍?玛?卡赞斯基来校授课,并举办了演员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有艺术经历的中青年演员,如:胡朋、陈强、于洋、沙莉、凌之浩、张莹、杨静、张桂兰、孙?、车毅等33人。由布加里任班主任。同时,学校又调配了部分教师,如:肖龙、邸力、张昕、欧阳儒秋、史宽等协助苏联专家参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