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盘点娱乐圈中名字是四个字的明星,你最喜欢哪一位
迪丽热巴
斯琴高娃,1949年1月20日出生,女演员,出身于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父亲是老红军。
1963年她进中学后,以跳“盅碗舞”而在县城出名,后被推荐参加昭乌达盟举办的文艺汇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1965年,斯琴高娃被选拔到内蒙古歌舞团,担任舞蹈演员、报幕员。1976年,27岁的斯琴高娃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主演《占领颂》,扮演一个以零分考入大学的女牧民。
参演作品有:《归心似箭》、《骆驼祥子》、《大宅门》、《康熙王朝》、《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北京爱情故事》。
Ⅱ 赫本的生平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品味的穿著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期》、《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生平
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童年
Image:1935 school.jpg
6岁大的赫本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他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童年
6岁大的赫本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他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成名
年轻时代的奥黛丽·赫本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在这里,她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的角色。经过几个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一名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的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利用机会到伦敦参加威廉·惠勒的电影试镜,获得电影《罗马假期》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她在哦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东妮奖最佳女主角的奖项。但为了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她以工作繁忙的理由,取消了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葛雷哥莱·毕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剧情成功的刻画,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三月二十五日,赫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为《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次荣获东妮奖的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
转型
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珠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奥黛丽·赫本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泰瑞落修女接获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回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
影响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Ⅲ 《迷失之城》开启预售,这部影片的主演阵容怎么样
《迷失之城》开启预售,这部影片的主演阵容是非常强大的,令人期待的一部影片!
《迷失之城》是由艾伦·尼执导,桑德拉·布洛克、查宁·塔图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名女作家与封面模特在签售会上被绑架,这对欢喜冤家不得已开启了一场不可思议的丛林冒险,并在旅途之中暗生情愫的故事。《迷失之城》是那种让观众短暂逃离烦恼的电影,虽然根本不可能拿奖,但真的非常有趣,太逗了;可以看到该片一个奥斯卡提名都不可能拿到,但这部影片复制了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在《夺宝奇兵》体现出的活力,用一种新的方式带给了二十一世纪的观众。
最后,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真的是非常强大的,很棒的影片,值得推荐给大家哦!
Ⅳ 斯琴高娃演员今年有多大
斯琴高娃,1950年1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瑞士籍女演员。
1979年,斯琴高娃抗联作品《归心似箭》中饰演女主角玉贞。1982年,参演革命史诗电影《风雨下钟山》。1983年,斯琴高娃出演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6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85年,斯琴高娃获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大陆女演员。2001年,斯琴高娃在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和《康熙王朝》中扮演主要角色。2006年,斯琴高娃出演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14年2月,斯琴高娃出演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
Ⅳ 这是哪位明星
朱莉·鲍温,julie bowen 美国女演员,知名作品包括ABC电视台影集《摩登家庭》中饰演邓嘉宜、《波士顿法律》中的丹妮斯·鲍尔、《迷失》中的Sarah Shephard。 维基网络

Ⅵ 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的女主角(剧中斯特芳妮)叫什么名字
发行年代:1974
导演:Jean Yanne
编剧:Jean Yanne / Robert Beauvais / 更多...
其他影片别名:Chinese in Pari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 Cinesi a Parigi, I (Italy)
演员表: Bernard Blier .... 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ran?aise
Michel Serrault .... Grégoire Montclair
Yves Barsacq .... Le général moustachu au bérêt rouge
Paul Mercey .... Un résistant
Jean Yanne .... Régis Forneret
色彩:彩色
片长:USA:115 min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对白语言:法语
混音:Mono
级别:Finland:(Banned) / Sweden:15
上映日期:法国:1974-02-28 / 瑞典:1976-02-16
Ⅶ 关于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公元1929年5月4日~公元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基本信息】
姓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原名: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Ruston)
香港译名:柯德莉·夏萍
国籍:英国
出生:公元1929年5月4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
逝世:公元1993年1月20日,因直肠癌逝于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样貌特征】
发色:棕色
瞳孔:棕色
身高:五呎七吋(170cm)
体重:110磅(50kg)
三围:32-20-35
服装尺码:6
鞋码:8
【家庭成员】
远祖:英王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
父亲:约瑟夫·赫本-鲁斯顿(Joseph Hepburn-Ruston)富裕的英国银行家
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
长兄:阿尔勒·罗伯特·亚历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次兄:伊恩·埃德加·布鲁斯·寇勒斯·凡·尤弗德(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婚姻:梅尔·费勒(Mel Ferrer)(1954~1968)
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1981)
伴侣:罗伯特·沃德斯(Robert Wolders)
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
次子:卢卡·多蒂(Luca Dotti)
宠物:约克夏犬 出名(Famous, Sam)
小鹿 依比(Ip)
杰克罗素犬 Missy, Tuppy, Penny, Piceri, Jackie
【其他信息】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生平简介
[编辑本段]
童年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顿(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注】奥黛丽·赫本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和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苏格兰玛丽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后裔。詹姆士·赫本的后裔中,与奥黛丽同一时代的好莱坞名人还有凯瑟琳·赫本和摩纳哥王子雷尼尔三世(娶格蕾丝·凯丽为王妃轰动好莱坞),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中也有亨弗莱·鲍嘉这样的好莱坞明星。实际上他们和奥黛丽·赫本是远房表兄弟、表姐妹。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外祖母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达·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着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炼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战后,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一部荷兰影片《荷兰七课》中饰演一位空姐——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扮演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 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姝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世界戏剧大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该片放映后迅速风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表现出公主高贵、优雅的气息,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一头黑色短发,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赫本头”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据说英格丽·褒曼在意大利观看《罗马假日》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里尼问她:“你为什么叫喊?” 褒曼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赫本不仅俘虏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心,同时连评论家们也都不知不觉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美人鱼》中的精彩表演再荣获托尼奖(Tony Award)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美人鱼》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美人鱼》演出的演员梅尔·费勒(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止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
转型
虽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霍莉·戈莱特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迷》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辛·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和玛莉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荣誉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唱到: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她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汉和玛莉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统》(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91)。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远东日趋高涨。妇女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Gala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费勒代领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