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豫剧的著名演员 和一些代表作品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六大名旦”,代表六大风格旦角流派,旦角流派还有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创立的张派,宋桂玲的宋派,王秀兰的王派,安金凤的安派等旦角流派,小生赵义庭、王素君、王希玲,代表三大风格小生流派,须生唐玉成、唐喜成、刘忠河和刘新民、李树建,代表五大风格须生流派,黑脸李斯忠,李派,丑角牛得草,牛派也很有特色。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豫剧十大名旦”:张宝英(河南)、王清芬( 河南)、虎美玲(河南)、牛淑贤(河北)、李喜华(湖北)、菅爱梅(河南)、朱巧云(河南)、李金枝(河南)、陈淑敏(河南)、马 莉(河南)、胡小凤(河北)、章兰(山东)等。汤玉英、王清芬、牛淑贤、虎美玲、胡小凤、李金枝、李喜华、谷秀荣、陈淑敏、小香玉、李树建、章兰(二度梅) 、朱巧云、周桦、王红丽(二度梅)、张春玲、朱桂芹、颜永江、金不换、苗文华 、汪荃珍、贾文龙、李新花、杨红霞、王惠、刘晓燕、田敏、陈新琴、徐俊霞、郭英丽(等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传统剧目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等。 1949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等。其中《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等均摄制成影片。豫剧流派大全行当代表剧目常香玉常派青衣、花旦《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陈素真陈派青衣、花旦《洛阳桥》、《女贞花》、《春秋配》等崔兰田崔派青衣、花旦《桃花庵》、《三上轿》、《秦香莲》等马金凤马派帅旦、老旦《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阎立品阎派闺门旦、刀马旦《秦雪梅》、《游龟山》、《西厢记》等桑振君桑派青衣、花旦《白莲花》、《桃花庵》、《对绣鞋》等张岫云张派花旦、老旦《杨金花夺印》《平辽东》、《阴阳河》等宋桂玲宋派花旦《抬花轿》、《八件衣》、《蝴蝶杯》等王秀兰王派花旦、青衣《王金豆借粮》、《风雪配》安金凤安派青衣《白莲花》、《铡美案》、《斩岳云》等唐玉成唐派红脸《反徐州》、《杨河堂》、《闯幽州》等唐喜成唐派红脸《洛阳令》、《三哭殿》、《辕门斩子》等李斯忠李派黑脸《下陈州》、《司马矛告状》等吴心平吴派黑脸《岳飞》、《包青天》、《屈原》等牛得草牛派官丑《十八扯》、《七品芝麻官》、《卷席筒》高兴旺高派文丑《卷席筒》、《推磨》、《喝面叶》等王素君王派小生《必正与妙常》、《小二姐做梦》等王敬先王派刀马旦《梁红玉》、《涤耻血》、《三拂袖》等赵义庭赵派小生《南阳关》、《八郎探母》、《贩马记》等刘法印刘派武生《黄鹤楼》、《提寇》、《八大锤》等王希玲王派小生《风流才子》、《情断状元楼》等刘忠河刘派红脸《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溅乌纱》
❷ 谁能提供一个河南豫剧(古装)名单,急求,感激不尽。
京剧:《失空斩》、《锁麟囊》、《贵妃醉酒》、《红鬃烈马》等。
昆曲:《玉簪记》、《烂柯山》、《牡丹亭》、《长生殿》等。
越剧:《西厢记》、《红楼梦》、《梁祝》、《追鱼》等。
川剧:《白蛇传》、《彩楼记》、《柳荫记》以及五袍。
粤剧:《搜书院》、《帝女花》、《仕林祭塔》、《乌江自刎》等。
豫剧《对花枪》、《三上轿》、《地塘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
越剧 碧玉簪 《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红楼梦》《沙漠王子》
评弹最经典有名的一些,不同流派的:
宝玉夜探、莺莺操琴、痛责方卿、剑阁闻铃、宫怨、曾荣诉真情、梁祝-送兄、赏中秋
秦腔里的《周仁回府》、《三对面》、《藏舟》、《骂四贼》、《辕门斩子》、《三娘教子》等等,都是经典剧目。
经典的河南豫剧有:《花木兰》、《打金枝》、《花打朝》、《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大祭桩》、《三上轿》、《桃花庵》、《赵氏孤儿》、《朝阳沟》、《包青天》、《拷红》、还有好多好多。。。我是河南人,听戏曲就觉得豫剧好听,别的剧种我是听不进去的。
❸ 关灵凤的主要作品
1946年 豫剧:《汉江女》,狮吼豫剧团创办人樊粹庭专为关灵凤编写的剧目。
首演于古都西安,引起轰动,人们开始注意到关灵凤这位青年新秀。
1947年 豫剧:《羽巾误》,樊粹庭为培养关灵凤又编写的剧目。
此剧演出效果极好,已成为剧团与关灵凤的保留剧目。
1948年 豫剧:《喜荣归》,樊粹庭为打破关灵凤只演青衣的局面,专为她编写的花旦戏。
关灵凤已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喜荣归》上演,观众耳目一新,狮吼剧团和关灵凤的知名度均得到提高。
1956年 豫剧:《秦雪梅吊孝》,此戏为“祥符调”经典唱功戏。
关灵凤以此剧参赛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获取一等奖。
1982年 豫剧:《三上轿》,此剧为“祥符调”传统剧目,陈派代表剧目,也是陈素真大师传授关灵凤的启蒙戏。打倒“四人帮”恢复古装戏,关灵凤重新上演。
当时在有一千七百多座位的开封大众剧院连演四十七场。观众情绪热烈。第二年关灵凤赴北京演出此剧,更是好评如潮。
1983年 豫剧:中国唱片公司连续录制《关灵凤唱腔集锦》。
唱片及磁带投入市场,立即被抢购而脱销,并数次再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关灵凤大型专题片《她,没有离开舞台》。此片系参加联合国“残疾人”年的我国宣传资料片,已在海内外上映。
1985年 豫剧:《佘太君点将》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
已由音像部门录制成磁带和光碟,兄弟剧团多次移植上演。
1987年 豫剧:《樊梨花与薛金莲》(又名《樊梨花征西》),系关灵凤夫妇创作的新编历史剧,也是关灵凤最后一出保留剧目。已被多家院团移植演出,并录像录音。
❹ 经典豫剧剧名
1、穆桂英挂帅
讲的是北宋年间杨家将的事,唱的是报国忠君的大戏,那一年,杨家将屡次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朝的大好河山,天下太平二十余载。怎奈昏君无道,听信奸佞谗言,佘太君携子孙辞官河东,这一去就是二十余年。
不久,辽东安王起兵造反,率军侵犯边关,边关告急,佘太君听说后,曾派杨洪去探军情。虽然此时的天波府没有兵权,辞官回乡,但是佘太君一直心系国家。杨洪回来之后,禀报军情,佘太君听说后心里非常担心,不知道是何人领兵作战。
于是把杨宗保,穆桂英等人召集起来商讨如何应对,众人商议之后,决定派遣文广、金花进入汴京城内打探。文广、金花进入汴京城内,正看见张贴皇榜,校场比武点兵,两人商量后便进入了校场。这时候主持点兵工作的正是坚持王强,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要他的儿子王伦做将军。
2、对花枪
讲的是隋朝末年,罗艺少年时,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一同练习花枪,彼此爱慕,由姜父做主,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
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父母亡故,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瓦岗寨,又娶秦氏,生子罗成。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责于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
3、花木兰
讲的是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木兰辞别双亲,披星戴月,快马加鞭,奔赴边关。
途中,她还结识了几个朋友,全是应征入伍的战士,相伴同行。他们在接近前线时,忽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魏军正与敌兵交战,突力子等三人夹战魏军贺元帅,木兰一马当先,杀退敌人。从此,她便得到贺元帅的赏识。
戎马倥偬,十二年过去,身经百战的木兰已晋升为将军。某夜,木兰外出巡营,忽听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惊起宿鸟。便禀告元帅,建议四面埋伏,智擒敌酋。果然,敌军中计,突力子被擒。
元帅拟为木兰封官进爵,并把爱女许与将军。木兰不慕官爵,更不能与元帅之女成婚,只求赐与千里马,回故乡探亲。木兰返回桑梓,脱去战时袍,换上旧时装。朝廷册封木兰为尚书郎,元帅率领众将,抬着礼物,亲临花家,请见花木力将军。
木兰出堂,相见之下,元帅惊讶不已。于是,木兰细述从军经过,元帅盛赞木兰不愧是一位巾帼英雄。
4、三上轿
讲的是明万历中期,首相张居正之子张秉仁见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怀不良,邀李赴宴,将其毒死。李父鸣官,知府黄成玉畏张之势,断崔氏为张妾。
崔氏先索压轿银三千两以养公婆。再约事三件,一请知府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灯火,三要张秉仁披麻载孝为李送葬。张皆从之。
将上轿,不忍离公婆,幼子;上而复下者凡三,最后决别而去。夜入洞房刺杀张秉仁遂自刎身亡。《三上轿》正是崔秀英怀揣利刃,哭别李桐灵堂、公婆、娇儿的场面。抓住“三哭三别”的刚烈不屈,唱腔表演愈发悲壮感人。
5、桃花庵
豫剧《桃花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许多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都曾演唱过此剧。其中,尤以桑振君大师的演唱别具一格。该剧充分体现了桑派艺术“口伶齿利,字乖音巧”的演唱风格和闪、滑、抢、离的演唱技巧,成为桑派的优秀代表剧目之一。
讲的是一段跨越十六年时间的悲欢离合故事。九尽春回之时,窦氏登门楼思念自己十余年前离家的丈夫张才,恰逢知府苏昆之子宝玉经过门前,窦氏因其酷似丈夫张才,便把他认为义子。时光荏苒。
四年后的一天,贫婆王桑氏长街叫卖衣衫,窦氏认出此衫乃是张才之物,一再逼问,王桑氏道出实情。原来旧衣来自虎丘山桃花庵女道姑陈妙善处。窦氏遂与小郎以烧香为名前往桃花庵中。在庵中,窦氏探问妙善,妙善极力隐瞒。
窦氏又设计与妙善结为金兰,将她请至家中。在窦氏的旁敲侧击、一再追问下,妙善只得道出当年隐情。原来十余年前,张才虎丘逛会偶遇妙善,两情相悦,在桃花庵内成就鱼水之欢。不料三月后,张才染病身亡,妙善也身怀有孕。
产下男婴。妙善托贫婆王桑氏将男婴送与他人,并且用张才的外衣包裹着婴儿。道出实情后,窦氏与妙善尽弃前嫌,两人又从王桑氏口中得知,知府之子便是当年她转送的男婴,也就是四年前窦氏认下的义子宝玉。此刻,宝玉高中状元。
窦氏与妙善到苏府认子,苏夫人不允。三人争执起来。宝玉深明大义,生养之恩皆不敢忘,于是一子认下三母,一家团圆,皆大欢喜。由于几位主要演员的唱功和表演功底十分深厚,嗓音清脆、明亮、甜润、俏丽,且随着剧情时而婉转、时而高亢。
时而紧张,时而松缓,或如泣如诉,或如珠玉落盘,清脆分明,掷地有声。尤其是苗文华扮演的窦氏,扮相俊美,举致优雅,持重大方,风格委婉俏丽,一亮相便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她的演唱委婉细腻、字乖韵巧,以情传声,声情并茂,使观众能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引起共鸣。再加上剧情的辗转起伏,丝丝入扣,深深吸引着观众,精彩之处不时爆发阵阵掌声。
❺ 豫剧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各是什么
河南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是河南危害最大的的意味着戏曲剧种,都是一亿山东人的流行歌曲。在河南省,小到多少岁的小孩,大到古稀老人,你需要不容易哼一两句河南豫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山东人。大家在讨论河南豫剧派系时,仍以艺术大师本人的名称为标示,分成陈、常、崔、马、阎、桑和唐派。前六个全是花旦,
刘派代表曲目关键有《打金枝》,《血溅乌纱》,《三打金枝》等。刘忠河:打金枝丶十五贯。唐喜成:三哭殿丶南阳关。也有洪先礼的刘墉下南京等。 豫西调:王善朴:朝阳沟丶人欢马叫。李树建:大登殿丶程婴救孤。也有郭建民丶杜启太的倔家公与犟媳妇等。 沙河调:刘发印(原南阳县豫剧团,已经逝世。)丶阎中强(黄鹤楼中演刘禅,刘发印演刘皇叔)等。河南豫剧还有很多并没有派系的名人:任宏恩的《倒霉大叔的婚事》丶孟祥礼的《香魂女》丶贾文龙的《山里的汉子》等。
❻ 《三上轿》这首豫剧的故事情节
《三上轿》的故事情节:
明万历中期,首相张居正之子张秉仁见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怀不良,邀李赴宴,将其毒死。李父鸣官,知府黄成玉畏张之势,断崔氏为张妾。崔氏先索压轿银三千两以养公婆。
再约事三件,一请知府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灯火,三要张秉仁披麻载孝为李送葬。张皆从之。将上轿,不忍离公婆,幼子,上而复下者凡三,最后决别而去。夜入洞房刺杀张秉仁遂自刎身亡。
(6)豫剧电影三上轿演员表扩展阅读:
《三上轿》这出戏原是豫剧祥符调的骨子老戏,30年代陈素真从老艺人刘荣鑫那里学来以后,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加以革新改造,编创新腔。
在开封又把它唱成一时家家崔氏女,户户羞答答的局面,成为陈门声腔艺术中的代表剧目。40年代初,崔兰田得陈大师的真传。
在祥符调的基础上融进豫西调的旋律,也使此剧成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同样唱红了西安、兰州、宝鸡、洛阳等地。从此,《三上轿》花开两家,分别为陈、崔两大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
❼ 豫剧代表作有哪些
1、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的。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魏云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同年6月调京演出。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高洁扮演过拴保娘。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