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类似2011版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日本二战电影
1946-我对青春无悔
1956-二十四只眼睛
1960-太平洋之岚
1968-战后残酷物语
1968-山本五十六
1970-虎!虎!虎
1970-战争与人
1971-血战冲绳岛
1974-望乡
1976-逝风残梦
1977-人证
1981-联合舰队
1983-日本海大海战
1984-燃烧的零式战斗机
1992-落阳
2003-间谍佐尔格
2003-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2004-暴风女神
2004-赤月
2005-男人们的大和号
2006-硫磺岛家书
2006-没有出口的海
2007-吾为君亡
2008-我想成为贝壳
2008-雾之火
2008-最后的早庆战
日本视角的二战影片14部
№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篇》(105分钟)、第4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分钟)、第6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处处受到歧视。影片批判了那些一旦成名就掩盖不光彩过去的人,乔尼千里迢迢到日本寻找妈妈,但妈妈却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竟把他杀害了。本片没有描绘到日军的侵略史,但其实作者森村诚一是个正直的作家,他曾写过《魔窟》、《新人性的证明》等作品抨击731部队,日本右翼对他痛恨之极。相比之下导演佐藤纯弥则令人不敢恭维,别忘了他后来跑去执导“招魂片”《大和号》!(PS:主题曲《草帽歌》轰动全球,歌词是一首关于“妈妈”的诗;故事批判了美国警察腐败的一面,但美国人——包括纽约市长依然大力地协助拍摄,警方表示批判得对,他们需要改进自己)
№6:《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日本):4集电视电影,改编自溥杰夫妇的自传。影片投资10亿日元,制作期历时三年,拍摄过程中获得中国政府和溥杰之女的协助。影片在反映日军对中国人的伤害上,远比所谓的“谢罪大作”《赤月》来得直接。满怀建立中日友好理想的浩远嫁到中国后,却发现中国人对待日本人竟是满腔愤恨,到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去”,而日军则形同强盗,抢掠中国百姓的财物,还屠杀抗日民众。本片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场上批判了日军,对国共两党则是述而不评,没有偏袒谁,但有赞扬周总理。本片属于想谢罪但对历史研究不深入的类型,有些观念很肤浅,这大概与日本人并不熟知二战史有很大关系。尽管有种种不足,但本片至少正视了日军的侵略史,在日本“招魂片”频出的今天已属难得。而剧组提倡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很有意义的。
№7:《广岛之恋》(黑白片;法国、日本):观看本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相关历史,不然很难理解当中的一些剧情。在日本从来不缺乏关于原子弹题材的作品,但大多会沦为论证日本人也是受害者的“喊冤片”,不过这部与法国合作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却是例外,当年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反思很不容易。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曾与德国军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会被剪掉头发,所以女主角的前任丈夫正是一个德国人。影片剧情的不少台词是以诗歌的方式呈现的,这种类型恐怕很容易引来两面极端的评价。
№8:《逝风残梦》(《风雪黄昏》;日本):山口百惠的代表作之一。其实影片只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一个爱情悲剧而已,对战争本身没有直接的描绘或批判,当然片子对战争还是持否定态度的,多少也有些反思,故事开头就有一段对话说道:“我们和敌人无怨无仇,但却要杀死他们,可他们不也有父母和孩子吗?……这场战争是错误的”。PS:影片的音乐很不错~
№9:《二十四只眼睛(1954版)》(黑白片;日本):注意,这里提到的是1954年的黑白影片,而不是2005年翻拍的彩色版(2005版的简直拍成了偶像剧,而且在反思上也不痛不痒)。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娇小玲珑的女教师大石拥有「大石」这样大气甚至宏伟的姓。大石老师认真教学,关爱她的十二位学生。大石老师面对班上看着她的二十四只眼睛,发誓要让它们「永远闪亮」,但这一誓言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罪恶战争彻底断送。渔村小学男生被征召入伍,大部分死于战争,活着的也成了瞎眼残疾者。大石老师的丈夫也命丧战场。该片改编自日本左翼女作家荣井壶同名长篇小说,人道主义倾向非常鲜明。”
№10:《我对青春无悔》(《无愧于我的青春》;黑白片;日本):黑泽明的作品,拍摄于二战结束后不久,改编自左翼作家久板荣二郎的同名小说。故事以京都大学教授龙川事件和德国红色间谍佐尔格事件为原型,讲述女主角幸枝嫁给反战作家野毛后的种种遭遇,野毛因发表反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言论被检察官逮捕结果屈死狱中,幸枝和野毛的家人从此被视为“卖国贼”,不但成天遭受众人的白眼,几经辛苦种植的田地也被“爱国人士”糟蹋得面目全非……终于熬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面对曾经受到的种种不白之冤,幸枝并不感到后悔,因为附近的坟墓里躺着野毛……
№11:《动荡的昭和史·军阀》(日本):东京英机的漂亮话与战场的惨烈形成强烈的对比,新井记者决意告诉国民战争的真相,正当人们为新井的义举所感动时,却有人跑出来这样斥责他:“新闻记者,战争初期你们讲过些什么?!什么‘皇军无敌’啊,什么‘圣战’啊、‘万岁’啊,什么消灭美英鬼子……说这些话的是哪些家伙?促使日本好战正是你们这帮家伙!打了胜仗,你们就歌颂东条,又吹又捧;打了败仗,就把罪责都往东条身上推,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吗?!你们在报上写:‘打不胜的仗就应该停下来’,看你们说得多好听哪!那么,打得胜的仗,就应该打吗?你们号召‘圣战,圣战……’把日本搞得支离破碎……所有认为战争该打的人,全都该处以死刑!死刑!!”(中文版由上译配音)
№12:《没有出口的海》(日本):影片本身不带明显的政治倾向,属于“述而不评”的类型,导演只不过用平静的镜头说明了那个时代发生了那些事,而没去论辩论其中的是非,对日军的行为既不鼓吹,也不辩护,正如主人公父亲所问的:“国家是什么?”。士兵们出征前常唱为国效力的歌曲,出征后却常唱想念故乡的歌曲,而热爱打棒球的主人公在最后所说的那段话富有反思色彩:“你见到过敌人的样子吗?我们老说‘敌人、敌人’,可是,就算是美国的水兵也是喜欢打棒球的,有家庭和恋人的人,也大有人在。撞沉敌舰,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啊……”主人公临终前想到的,不再是所谓的“为国尽忠”,而是大自然的美丽……
№13:《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国、日本):中国对日本总是要比对国民党来得宽容,80年代初,正当中国许多影视作品对国民党的塑造还停留在戴歪帽的小丑形象上时,对日本人则已经开始日趋客观化。这部由中日合拍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两国人民的“历史教科书”,双方都可以用它来自我反思。本片导演佐藤纯弥还执导过宣传中国文化的《敦煌》、高仓健主演的《追捕》、以及日本反战作家森村诚一的作品《人证》等,但左藤也曾跑去执导过“招魂片”《大和号》,日本有不少导演和演员既参与过反思片,同时也参与过招魂片,而反思片和招魂片在日本都有叫好又叫座的机会,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14:《硫磺岛家书》(《硫磺岛来信》;美国、日本):很多人认为《父辈的旗帜》不如本片来得“好看”,对此我不以为然,论反思性,《家书》不如《旗帜》。正如导演所说,他拍《家书》并非为了讨好日本人,而是尝试着从日军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始终不是日本人,看待问题多少有些片面、甚至是一厢情愿。我很反感影片为了突出日军的“人性化”,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事实,栗林忠道曾在中国进行扫荡,坏事干尽,但影片只是展现了栗林作为军人“英勇”的一面。《家书》终究只是一部视野狭隘的商业片而已,要说没有一点反思倒也冤枉,但远远不如同一类型的《决战斯大林格勒》和《血战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辈的旗帜》,更不如《细细的红线》。
『贰』 一共有几部关于山本五十六的电影
1960年电影《The Gallant Hours》描述了山本大将与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从瓜岛战役直到山本战死之间的一连串交锋。
1970年电影《虎!虎!虎!》中对珍珠港事件交战双方人物的塑造。影片中由日本演员山村聪饰演山本五十六大将,表现了后者计划偷袭的过程。 剧中山本五十六评价珍珠港事件时说出一句著名台词:
“ 我恐怕已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 ”
1976年电影《中途岛之战》中由著名演员三船敏郎饰演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现了山本从计划袭击中途岛到眼见所有航母损失殆尽的一系列过程。此前,1968年,三船敏郎也在东宝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中饰演山本。
2001年的《珍珠港》。虽然影片主题是美国军人的三角恋,片中也出现了数个描写山本策划袭击珍珠港的镜头。该片中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岩松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电影中山本的著名台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011年12月23日上映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主要描述的是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现了山本从一开始反对组建德意日轴心国的态度,以至被右翼分子刺杀。最后又不得不接受开展的现实,承担作为军人的天职,指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珍珠港偷袭。影片虽有美化山本的嫌疑,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和平意愿。
好的话 求采纳~
『叁』 有一部电影最后是山本五十六的飞机坠毁了,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什么《虎虎虎》啊,那是珍珠港,山本出任日本海军总司令的第一战,也是他的成名战,应该是《山本五十六》。
中文名:山本五十六
英文名:AdmiraloftheGrandFleet:IsorokuYamamoto
发行日期:1968年08月14日
导演:丸山诚治
主演:三船敏郎
加山雄三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时长:125分钟
电影简介:
1939年,日本国际局势动荡,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极力反对国家与德国及意大利签定的反共产国际协议,但最终仍被委任为国家舰队的总司令,参与欧洲战役。山本勒令偷袭珍珠港,促使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山本决心让日本取得快速的胜利,在中途岛与美军展开连场激斗…本片描述山本上将的英勇战绩,为大导演丸山诚治最经典作品;而三船敏郎亦演活了山本上将一角。
本片是日本最着名的军国主义分子之一的传记电影,他的一生给人类带来了恐惧,而他本人的下场绝对是他应得的。提起珍珠港,人们自然会想到山本五十六——这个太平洋战争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一个军事指挥家,更是一个赌徒。他是历史上第二个因赌技太高而被着名的摩洛哥赌场谢绝进场的人。他的赌博信条是,不是大赢,就是大输。而偷袭珍珠港就是他一生中所下的最大一个赌注。山本五十六1884年生于日本本州岛的一个没落封建武士家庭。山本自幼受到了武士道和军事熏陶,成年以后进入日本的军事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1919-1921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英语。1925年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武官。1940年晋升为海军大将。当日本最后确认了与英美开战的方针之后,山本就开始全面策划作战计划,在开战的初期一举全歼或者重创美国海军的有生力量。这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偷袭珍珠港,结果大赢。但是风水轮流转,赌徒山本并不能总交好运。1942年5月,山本又组织和指挥了企图诱歼美舰队主力的中途岛海战,结果惨败。随后,又在所罗门群岛争夺战中一败涂地。由于日本军方的密电码被美军截获并破译,当山本的座机于1943年4月18日飞临布乾维尔岛上空时,被美机群击落,山本葬身于荆棘丛中。
『肆』 昨天上映的电影《决战中途岛》中演山本五十六的是不是丰川悦司
就是丰川大叔😄~
『伍』 山本五十六的影视形象
多部电影中出现了山本五十六的形象。其中最出名的是1970年电影《虎!虎!虎!》中对珍珠港事件交战双方人物的塑造。影片中由日本演员山村聪饰演山本五十六大将,表现了后者计划偷袭的过程。 剧中山本五十六评价珍珠港事件时说出一句台词: “ 我恐怕已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他正怒不可遏。 ” 实际上并无证据表明山本确实说过这句话,尽管制片方声称该发言乃是史实。
1960年电影《The Gallant Hours》描述了山本大将与威廉·哈尔西海军中将从瓜岛战役直到山本战死之间的一连串交锋。
1976年电影《中途岛之战》中由著名演员三船敏郎饰演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现了山本从计划袭击中途岛到眼见所有航母损失殆尽的一系列过程。此前,1968年,三船敏郎也在东宝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中饰演山本。
2001年的《珍珠港》。虽然影片主题是美国军人的三角恋,片中也出现了数个描写山本策划袭击珍珠港的镜头。该片中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岩松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电影中山本的台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山本五十六也时常出现在日本的架空历史动漫作品中,例如2004年动画《次元舰队》,一艘海上自卫队导弹驱逐舰“未来”号穿越时间被编入山本所指挥的联合舰队。1993年OVA《绀碧舰队》中,山本在被美军飞机击毙后,意识回到1905年日本海海战结束后的高野五十六身上,关于二战的记忆仍然保留。
2011年12月23日上映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主要描述的是山本五十六,影片表现了山本从一开始反对组建德意日轴心国的态度。最后又不得不接受开战的现实,承担作为军人的天职,指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珍珠港偷袭。影片有美化山本的嫌疑。 大河内传次郎(1953年,东宝,‘太平洋之鹫’)
佐分利信(1956年,新东宝,‘军神山本元帅与联合舰队’)
龙崎一郎(1959年,新东宝,‘大东亚战争与国际审判’)
后藤武一(1960年,美日合拍,‘山本元帅对哈尔西将军 太平洋染红之时’)
藤田进(1960年,东宝,‘太平洋之岚’)
三船敏郎(1968年,东宝,‘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1970年,东宝,‘激动的昭和史 军阀’)(1976年,环球,‘中途岛’)
岛田正吾(1968年,大映,‘啊,海军’)
山村聪(1970年,20世纪福斯,‘虎!虎!虎!’)
小林桂树(1981年,东宝,‘联合舰队’)
丹波哲郎(1984年,东宝,‘零战燃烧’)
役所广司(2011年,东映,‘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山本五十六’)
『陆』 介绍一下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日本长冈市武士高野贞吉家的第六个儿子呱呱坠地了。因为这一
年高野贞吉56岁,所以给儿子取名为“高野五十六”。
这位贫困武士的儿子,自幼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17岁那年,他考
入江田岛海军学校,1904年毕业后任“日进”号装甲巡洋舰上的少尉见习枪炮官,参加
了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1904——1905年的日俄海战。在战斗中,他负了
重伤,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飞,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累累弹痕和终身残疾。由
于他只剩下了八个手指,同僚们给他起了个“八毛钱”的绰号。1914年,他以上尉军衔
进入海军大学深造,1915年晋升为少佐。1916年,他从海军大学毕业后,登记为山
本带刀之养孙,改姓“山本”,由高野五十六成为山本五十六。
他是一个孝子,当军官后还常常回乡为高野、山本两家的祖坟扫墓,大部分薪水都寄给
了母亲,接济哥哥、姐姐,有时还为亲戚和老师的子弟缴纳学费。据说这是他迟迟不成家的
一个重要原因。1918年8月,山本和故乡一位朴实、美貌的挤牛奶姑娘礼子在东京举行
了婚礼。婚后他们生有两男两女。
山本五十六身材短粗,略显驼背,但却很结实。他身高只有1.59米,与他崇拜的偶
像东乡平八郎恰好一般高。他外表文质彬彬,神情忧郁,显得心事重重,内心却倔强刚健,
胆大心细,深谋远虑,富有带兵才能。1924年,山本刚调到霞浦航空队任副队长时,这
里的飞行员留长头发,蓄小胡子,军容不整,军纪松弛。他决心加以整顿。可这些散漫惯了
的飞行员。起初根本看不起这位其貌不扬的外行长官。年已40的山本,除严格要求部属履
行自己的职责外,每天主动象小伙子一样接受几小时的飞行训练。没过多久,他的飞行技术
超过了不少青年学员,达到了单飞教练机的水平。他以自己的意志和才干,在飞行员中建立
了威信。在山本的组织指挥下,霞浦航空队的训练和军纪焕然一新。1926年,山本调任
赴美时,队员们十分惋惜。当山本乘坐的”天洋丸”号起航时,一个中队的飞机出现在该船
上空,飞行员们驾机俯冲掠过,向他们尊敬的上司道别。
1928年,山本从美国归国,先后在巡洋舰“五十铃”号、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担
任舰长和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等职。1930、1934年两次赴伦敦
参加海军裁军会议。1934年晋升中将,就任航空部部长。在此期间,山本最感兴趣的是
飞机,他大肆鼓吹“空军本位主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进攻战”。
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雄厚的美英开战而操胜
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
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
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
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
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
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
奇袭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山本是个冒险家,极喜
欢在陡壁、桥边等危险的地方表演倒立行走,对赌博尤为着迷。西方有人针对奇袭珍珠港之
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山本正是赌徒,他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
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
还常跟艺妓赌,走到那里,赌到那里,而且赌得认真,赌技超群。1910年,山本为一件
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掘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
了。虽然掘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山本出使欧洲
时,进过好几个国家的赌场。传说由于他赌得太精,赢钱太多,有的赌场经理禁止山本入
场。山本也曾夸口说,如果让他在世界上逍遥两年,赢的钱至少能买几艘大军舰。总之,东
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1
939年9月1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当天,山本当上了联合舰队司令官。从这时起,他基
本上可以放手按他的观点建设现代化日本海军,训练重点放在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航空兵方
面。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他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转身对他
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准备珍
珠港之战了。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2
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
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极端秘密地制定“Z”作战
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
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日本统治集团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
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紧张的模拟训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
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机群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
第二攻击波的167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
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辅助舰艇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
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官们握手相庆,欣喜若
狂。山本虽故作镇静,但他的部属们仍看得出他激动得满脸通红,露出开心的笑容。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把12月7日宣布为“国耻日”,而大洋另一边的
日本举国欢庆。山本五十六立即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由于山本策划和创造了
世界海战史上远距离偷袭的奇迹,使得他威名大震,显赫一时。山本面对其一生的最得意之
作,并没丧失理智。他深知,当时美国的生产能力数倍于日本。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起
来,日本断难获胜。出于赌徒的本能,山本想对美国再进行一次奇袭,进攻珍珠港西北近1
300英里的中途岛。但是,这次山本输了。由于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赢得了作战准备
时间,调兵遣将,布下了伏击日军的陷井,以劣势兵力重创日军,击沉了日本的4艘航空母
舰,一舰重巡洋舰,重伤1载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击毁日机332架,数千日军官兵包
括许多富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丧生。美军仅损失航母一艘、驱逐舰一艘,飞机147架。
这一挫折,沉重打击了山本的自尊心,日本海军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1943年4月,美军情报人员再次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获悉山本将于4月18日乘中
型轰炸机,由6架零式战斗机护航,到前方视察的消息。罗斯福总统亲自做出决定:“截击
山本。”美国人从容部署,派出战斗机空中伏击,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第二天,日军
找到了座机残骸。山本五十六依然被皮带缚在座椅上,他头部中弹,仍挺着胸,握着佩刀,
但垂下了头。
日本方面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封锁了34天。5月21日东京电台才宣布“山本壮烈牺
牲”的消息。日本当局追授山本元帅军衔。6月5日,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葬礼。
『柒』 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的演员是谁
山本五十六的扮演者为Mako Iwamatsu(マコ 岩松),原名叫作岩松信(Iwamatsu Makoto),是位日裔美国人,现在已经去世
Mako Iwamatsu
生卒时间:1933年12月10日-2006年7月21日
生卒地点:日本神户-美国加州文图拉县索米斯(Somis)
父亲:八岛太郎(Yashima Taro,1908-1994),原名岩松淳(Iwamatsu Atsushi)
配偶:Shizuko Hoshi(星静子)
英文介绍
http://www.imdb.com/name/nm053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