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物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是个遗腹子,他的父亲闭上眼睛不再看到世界光明时六个月之后,他便带着一片头膜出生了。作者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大卫的形象直接、准确、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狄更斯在企图通过儿童形象的代言,展现他以“仁爱”精神反抗资产阶级的贪欲和冷醋,渴求人与人直接的和谐、友爱;并希望所有的英国儿童也能通过良好的教育,最后成为高尚而且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体现了作家所认为的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社会生活应当是“乐观向上、欢快、温和”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大卫的刻画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出于内心的需求。这是狄更斯个体生命的创作本能,是他表达自我的最佳形式。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东小姐、米考伯太太、艾米丽……贝西姨婆与摩德斯通小姐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对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对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1、摩德斯通小姐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2、贝西姨婆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摩德斯通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3、克拉拉
克拉拉与朵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东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非纯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够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葛蒂。
4、朵拉
大卫第一眼看到她就被她深深得吸引,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和他可爱的“小花”。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艾妮斯的喜爱。她天真美丽而善良,虽然完全不懂家务,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她是如此善良而爱着大卫。在生命的终了时把最珍贵的遗产——她深爱的丈夫,托付给朋友艾妮斯,希望丈夫可以在自己离开后有幸福的生活,她是无私的。可爱的娃娃妻”朵拉这时候显得如此成熟,令人难忘。
5、艾妮斯
艾妮斯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艾妮斯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对于大卫应该来说,最爱的女人是朵拉,而最敬慕的是艾妮斯。
6、佩葛蒂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7、艾米丽
艾米丽的渔民父母在风暴中遇难,被大卫奶妈的兄弟收养,幼年时大卫去那里度假时与她一起度过了快乐的2周时光,产生爱情萌芽她生活在穷人家,周围有视她为掌上明珠的养父和深爱她的忠厚善良的工人吉姆,在那个小渔村里,嫁给吉姆似乎是她唯一正确的选择,但不幸的是,艾米丽天生美丽而又才华横溢,那个落后的小小的空间不能满足她的欲望,而贫穷生活和保守的民风又把她牢牢束缚,无奈之下,她接受了吉姆的求爱与他订了婚,但就在订婚的当天,大卫和他的朋友斯蒂夫来拜访,斯蒂夫相貌英俊口齿伶俐,但为人自私不负责人,他疯狂的爱上了艾米丽,艾米丽也觉得找到了知己,最终,他们私奔了,但在斯蒂夫母亲的威胁和自己的感情动摇下,很快抛弃了她,她的养父千方百计找到了她,把她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艾米丽最终选择了没有爱情的生活,孤独的陪伴着她的养父。艾米丽是个当时保守社会的牺牲品。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这部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怀的体现,同时也是对那些需要社会关怀和救助的弱势群体带来的精神抚慰。人性即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道德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对社会的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大卫·科波菲尔》通篇都在弘扬着人道主义的博爱和仁慈,这与作家自身的基督教信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迅速倔起,导致其原有的封建社会制度被撼动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随之,文艺复兴时期一直提倡的人性回归和解放则迅速被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所取代。正是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作家都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宗教上,特别是基督教以及其所宣扬的博爱,宽容等思想,更是成为了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的主要来源。作家们一方面倡导着“自由平等”为核心的个人权利,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对世间所有人拥有大爱,宽容,赞颂弘扬那些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为他人幸福而献身的行为。
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中,读者们不难发现大卫悲惨的遭遇只不过是种表象,狄更斯真正想透过这表象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即物质利益之下造成的婚姻、家庭的悲剧,深刻批判了物质利益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偏差。批判的同时狄更斯还是将重心放在了对美好事物一一高尚,真诚,慈爱,宽容,正直,纯良人性的弘扬上。比如作品中辟果提在大卫的母亲过世后,对他无私的关爱和抚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狄更斯心中的那种“大爱”和“大善”。人如果像辟果提这般善良慈爱地去对待正经历苦痛的他人,这种关爱真会如春雨般滋润大地一般抚平受伤的心灵,使其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看待生活,对待人生,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狄更斯文学作品中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精神,而其人道主义的核心则是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狄更斯主张平等和博爱,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垢病的同时向往世界能够变成一个具有道德秩序、饱含人性的“天国”。这种对人性的探索和道德的弘扬在狄更斯的作品中相当广泛和深刻:无论是整部作品的思想基调,还是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在《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狄更斯正是利用大卫经历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深切同情的同时,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但也表达了作者对真诚,慈爱,纯良,高尚,正直等优秀品质的肯定和赞扬,而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大卫·料波菲尔》一书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积极向上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人格也是在历经种种磨练后不断成熟,完善的,最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家庭上获得了幸福。他真诚,善良,勤奋,刻苦,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不动摇,任何时候都满怀信心和希望,从这一人物身上我们也能看出来作者狄更斯所寄托的道德情感。大卫无论是儿时遭受的磨难,亦或是青年时代不屈不挠的痛苦抗争,无时无刻都在向读者诉说着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努力奋斗,与命运抗争的血泪史。最后品尝到幸福与甜蜜的大卫靠的就是自身拥有的纯朴善良的品格,发愤图强的自立精神,以及对他人宽厚,仁爱的温暖之心。无论遇到何种磨难,苦痛,诱惑,大卫仍能保留最至纯至真的高尚品德。无疑作者在塑造大卫·科波菲尔这一形象时倾注了全都的心血。再比如作品中的另外一位青年哈姆。他忠厚、善良、勇敢,有高尚的情操。他的家境虽然贫寒,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拥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每次大卫到辟果提先生的小屋时,哈姆总是热情招待。对待并无血缘关系的艾米丽,就像亲哥哥一样呵护,关爱着她。当纨绔子弟斯蒂福斯将他的未婚妻艾米丽诱拐时,他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每天努力干活,并用挣来的钱帮助辟果提先生出去寻找艾米丽。当哈姆见到斯蒂福斯乘坐的船即将沉没的时候,他却抛下了个人恩怨奋不顾身跳海救人,却不幸被大海淹没。哈姆虽然貌不惊人,性格木讷,但他的心胸却比大海还要宽广。我们可以说哈姆这一人物形象是狄更斯博爱、宽容的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佩葛蒂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大卫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卫以儿童特殊的敏感对追求母亲的那个冷酷、残暴、贪婪的商人摩德斯通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当摩德斯通虚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卫时,他发现那只手放肆地碰到母亲的手,便生气地把它推开。大卫向母亲复述摩德斯通带他出去玩时的情景,当他说到摩德斯通的一个朋友在谈话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妇”时,母亲一边笑着,一边要他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叙事完全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出发,幼儿并不知道人家讲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年轻寡妇要求再醮、对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已跃然纸上。又如:大卫跟保姆佩葛蒂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佩葛蒂先生是一位渔民。大卫看见他从海上作业后回来洗脸,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充满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运用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些漫画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
『贰』 《大卫科波菲尔》 故事梗概
《大卫·科波菲尔》:
『叁』 对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的评价
密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他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王座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人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仟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啤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此外,他又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他在给希普做秘书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挺身而出,揭露了希普陷害维克菲先生并导致贝特西小姐破产的阴谋贝特西小姐为感谢他,资助他去了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有了一个好的结局。密考伯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密考伯"甚至作为一个单词被收人普通的英语词典中,可见这个人物塑造之成功,其影响之大。
『肆』 《大卫·科波菲尔》人物及人物性格(详细)
大卫·科波菲尔,英文名David Copperfield,原名大卫·科特金,1956年9月16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家庭,他从小就对魔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性格内向,容易腼腆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赢得同伴们的赞赏,他信心倍增。12岁时,大卫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魔术表演,可以与职业魔术师媲美。不久他参加了全美魔术家协会,成为这个世界著名魔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1972年,年仅16岁的大卫便开始在纽约大学为艺术系的大学生讲授魔术课程。
他不仅设计创作了剧中所需要的全部魔术,而且创造了载歌载舞表演魔术的风格,使这部音乐喜剧别具一格,成为芝加哥历史上连续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喜剧。《魔术人》演出结束之后,大卫回到了纽约,他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自己的魔术风格,成为从他的同行中脱颖而出的魔术明星。在大卫20岁的时候,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弗富德·西尔弗曼的邀请,担当起ABC广播电视公司一个新的集锦式电视特别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命名为《ABC的魔术》,由大卫和来自ABC电视网的其他十四位明星联合演出,这个新颖的节目受到了各界欢迎,成为该公司收看率很高的节目。从此把大卫·科波菲尔非同凡响的魔术表演介绍给了美国各地观众。之后,大卫与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合作,拍摄《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世界》系列专题节目,他高超的魔术技巧使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目瞪口呆。
大卫一生获奖无数,得过21次艾美奖,却只得过两次好莱坞魔术艺术学院"年度魔术师"奖。但这对一个魔术师来说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绝大多数获奖者都只得过一次。更多著名的魔术大师一生与之无缘。
『伍』 《大卫科波菲尔》演员表
里面饰演科波菲尔太太的Emilia Fox是“price and prejudice”里的Miss Darcy;饰演姨婆的Maggie Smith是HP里的Professor Minerva;饰演凶狠教师Creakle的Sir Ian McKellen是Lords of the rings里的甘道夫;饰演继父妹妹的Zoe Wanamaker是哈一里的飞行课教授Madame Hooch;饰演Mrs. Micawber的更是在哈五里,让人恨到牙痒痒的Umbridge。还有Alun Armstrong,Bob Hoskins等等老戏骨配戏,这样一个全明星的阵容打造出来的狄更斯剧怎么会没有看头?!
『陆』 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米考伯的性格特点
1、性格特点
伤感、仁慈、糊涂,在大卫小的时候就与他成为朋友。
2、人物简介
威尔金斯·米考伯 (Wilkins Micawber),米由于债务问题进过牢房。大卫成年后在伦敦见到了他,在威克菲尔和希普那里为他找了工作。希普抓住了米考伯的前科,逼迫他参与自己的勾当,但米考伯终于勇敢地揭露了希普的恶行。米考伯最终移民澳大利亚,在经营农场上成就斐然,并成为当地长官。米考伯的原型是狄更斯的父亲,约翰·狄更斯,他在狄更斯儿时也遇到了类似的经济问题。
3、原文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又译名“块肉余生录”,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重要作品, 全名是《布伦德斯通贫民窟的大卫·科波菲尔之个人历史、历险、经历和观察(他从来没想以任何方式出版)》,写于1848—1850年。和他的其它作品壹样,故事以连载的方式刊登,用时两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藉“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绘声绘色、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具有鲜明深刻的时代特点。在1867年版中,狄更斯写到:“和许多溺爱的父母壹样,我也有壹个心中最喜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
『柒』 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竟然是她
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众生相。
该书出场人物形形色色,数量众多。据粗略统计,有名有姓的约有九十余人,主要人物将近二十人。这些人物出现在小说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不同程度地参与大卫的生活,以各自的性情品质、言谈举止影响乃至引领、塑造着大卫,也为读者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生活图景。
而在这些人物中,最令浮生君过目难忘的有两位——显然不是小说男女主人公,一个是全书最具喜剧色彩的米考伯先生,另一个则是对大卫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姨婆贝特西·特洛伍德。
小说里,每次只要米考伯先生出现,总会伴随着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但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不是这个犹如小丑般插科打诨的人物,而是。令浮生君产生更多感触的贝特西·特洛伍德小姐。
实际上,浮生君认为,贝特西姨婆是《大卫·科波菲尔》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少数几位人物之一;而且是书中所有女性人物中塑造得最丰满、最真实的人物,没有之一。
贝特西·特洛伍德是小说主人公大卫的姨婆。贝特西小姐性格乖僻,年轻时有过一段婚姻,却因为丈夫挥霍无度,且有家暴倾向而选择分手,然后搬到多佛海边,开始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单身生活。
除了大卫出生那天,贝特西小姐短暂出现过之外,在大卫人生的前十年,她并没有参与进来。
后来,十岁的大卫成了孤儿。为了逃离继父安排的学徒生活,大卫从伦敦秘密逃往多佛,投奔从未谋面的姨婆贝特西小姐。
贝特西小姐见到大卫虽然惊讶,却很快就欣然接纳了他,并且倾其所能给大卫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水平。
大卫成年后,由于受骗,贝特西小姐不幸破产了。但她依然坚韧乐观的生活,与大卫和其他亲友相互扶持,一直活到小说结束时的八十多岁,还身体硬朗、健步如飞……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其文学评论著作《巨匠与杰作》中,曾经专门撰文评价过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其中谈及狄更斯塑造人物的方法时,毛姆以一贯刻薄的毒舌语气评论道:
何谓漫画式人物呢?简而言之,就是将人物身上的典型性格特征(优点或缺点)进行无限放大,并刻意忽略人物身上的其他特性,使其言行始终如一地高度反映人物最突出的本性。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优点是很容易留给读者某一方面的深刻印象;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难免使刻画的人物变得脸谱化、扁平化,给人感觉就像漫画里的人物那样。
毛姆虽然话语刻薄,但评价却一语中的。我们看《大卫·科波菲尔》里面主要的女性形象,无一不像带了一张单一面具的玩偶般,比如:
大卫的保姆佩格蒂,除了对大卫母子无限的溺爱与依恋之外,再无其他令人产生印象的举动;
大卫的第一任妻子朵拉,虽然狄更斯极力将之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但给浮生君的印象就是一个幼稚单纯的巨婴;
大卫的灵魂伴侣艾格妮丝,狄更斯花了大量笔墨,让大卫从口出喷涌出源源不断的溢美之词,但越是描绘得完美无缺,越显得这个人物的苍白无力与缺乏真实感;
还有大卫的童年玩伴、长大后被诱拐的艾米莉,从狄更斯的刻画中可以看出,这个女孩就只是一个空有美貌,却爱慕虚荣、软弱摇摆的爱哭鬼……
人类是世上最复杂的生物,其复杂性更多体现在人性上。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人,几乎不可能只呈现出单一的人性特征。事实上,真实的人,都是由很多张不同的人性面具拼凑而成的,人性的复杂与变化无常才是一个人应有的常态。一个体现出人性多面化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具备健全人性的人。
因此,从小说对各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贝特西·特洛伍德是书中难得的具备最健全人性的形象了。
小说一开始,她的形象是性情乖僻、颐指气使、气场强大、不好相处的老太太形象;
后来大卫投奔她时,她又表现出了面冷心热、雷厉风行还不乏慈爱的一面;
再后来不幸破产、被迫投奔大卫时,她性格当中的坚忍和乐观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日常交际时,根据对象的不同,贝特西小姐时而言语刻薄、时刻目光严厉,时而热情风趣、时而睿智沉着……
总而言之,她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见过的独居多年的一位老太太那样,敢爱敢恨、善恶分明,性格当中有良善慈祥的一面,也有乖僻冷酷的一面;有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坚韧精神,也有脆弱不堪、需要被呵护的脆弱时刻。
因此,相比以上列举的那些单薄扁平的女性形象,贝特西小姐的形象更立体、更丰满,因而也更接近现实中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全书,狄更斯对贝特西小姐的着墨并不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穿插在各篇章之中的。
但就算只是时不时带上几笔,却因为角度精准、文笔凝练,反而使贝特西小姐的形象显得跃然纸上。正如英国著名文艺评论家T.S.艾略特所评价的那样:
比如小说开篇,写大卫出生那天,其母亲看到贝特西小姐走进家门时的情形。当时对贝特西小姐的刻画,狄更斯就只用了一句话:
这样简洁的一句话,就把贝特西小姐特立独行的姿态树立起来了。
又比如第十四章,为了给孤儿大卫讨回公道,贝特西小姐以一敌二,舌战大卫继父和其姐姐的过程,真的是写得非常精彩。因为篇幅所限,以下试分享其中的几个小段,即贝特西小姐自责大卫继父欺骗、折磨大卫母亲时那一连串的话语:
狄更斯通过这样犀利、简练的对话,虽没有对贝特西消极的行为与表情作过多正面的描写,却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贝特西小姐雄辩的口才与硬朗的心性。
因此,贝特西小姐这一形象相比书中其余人物而言,尤其显得真实生动,也是本书所有人物中个人最喜欢的。而研读书中与贝特西小姐有关的这些段落,对浮生君而言也充满了乐趣和启发。 乐趣指的是欣赏狄更斯精妙的文笔与生动的对话;启发则指的是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写作——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方式和技巧。
『捌』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所有人物姓名
大卫(主人公),特罗特乌德小姐(大卫的姨妈),佩戈第(喜爱大卫的女佣),摩德司通先生(大卫的继父),摩德司通小姐(继父的姐姐),考博非儿先生,(小说里没提名),佩戈第先生,格米治太太,哈姆,斯帝尔福思,米考博一家,威克菲尔,阿尼格丝,朵拉,尤利亚。差不多因该齐了,影响大卫的至少都齐了。这就不少人了,我可是一个一个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