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视剧在水一方卢友文 的扮演者是谁
大陆版卢友文扮演者马晓伟
马晓伟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03日
籍 贯:山东曲阜
星座:射手
身高:182
血型: b
荣誉:从艺20多年,塑造过工农商学兵各种角色,被誉为电影时代符号人物,家喻户晓,是知名度较高的演员。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和蓝色
最喜爱的食物:苹果跟葡萄
最喜爱的音乐:《向往神鹰》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最喜欢的座驾:奔驰
最难忘的旅程:用车轮丈量祖国大好河山
最向往的地方:香格里拉
最想说的话:感谢生活给予跋涉的机会
最想做的事:与一个默契的团队,合作一部优秀的电影
座右铭:坚持到底
㈡ 对于老电影《羊城暗哨》你怎么看
年青观众知晓的不多,但讲到电影《南征北战》中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虎胆英雄侦察员王练、《铁道游击队》中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李正,相信观众再熟悉不过了。片中的故事剧情时至今天仍被津津乐道,角色扮演者是一代又一代影迷所喜爱和崇拜的偶像——冯喆。
冯喆,原籍广东南海,1921年出生于天津。父亲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母亲也有相应的文化水平。冯喆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他二十岁时,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上海的租界地区。当时,就读于圣约翰大学的冯喆被迫停学。在这期间,由于他经常观看话剧演出,接近共产党员和进步文艺 工作者,对以戏剧形式鼓舞民众抗日热情,有了新的进一步认识。1942年,他参加 了由地下党领导的进步文艺社团演出,并先后在美艺、华艺和同艺等文艺团体演出《家》、《风雪夜归人》等40余部话剧。1946年加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忆江南》等多部影片。1948年到香港,在《恋爱之道》、《结亲》等影片中扮演各种角色。1950 年,冯喆回到解放后的上海,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这对于冯喆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也是他表演艺术的新起点。从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初,10多年间,冯喆曾在《胜利重逢》、《淮上人家》、《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沙漠追匪记》、《金沙江畔》、《桃花扇》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和解放前不同的是,他扮演的人物更丰富多样了,而且大都是他以前所不熟悉的,其中有解放军、公安战士、农民等等。作为长期生活在城市文化圈中的冯喆,要演好这些人物,难度是比较大的,而冯喆塑造的这些银幕形象,大都真实、自然,还具有他那独特的潇洒风度,是较为难得的。冯喆在表演艺术上这种新的成就,新的突破,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这和他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沸腾的战斗生活中去是密不可分的。1961年,由于由于不久前“街头追女”的风波,被名列第一批入川援助峨影厂建设的人员之内,但美其名日是照顾夫妻两地分居;因为在此之前1957年,他的妻子张光茹为了重新找回失去的川剧事业,已经调往四川成都川剧院。
冯喆从上影厂调入四川峨眉山电影制片,逐渐转入幕后工作,期间只参加过《金沙江畔》、《桃花扇》的演出。
㈢ 羊城暗哨的影片看点
《羊城暗哨》另一个引人入胜之处,就是作为乡土作家,陈残云在他一系列小说中非常注重突出南国特色。
“境中人生,人在境中”,他笔下无处不体现出南国风情、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田园特点和城市风貌紧密结合……不像一些电影,喜欢弄个子虚乌有的“滨海市”之类,而《羊城暗哨》打出“羊城”的牌子,就要求处处有“羊味”。
所以,导演卢珏在影片中极力渲染,在无形的生死战斗后面,经常出现我们熟悉的海珠桥、越秀山、永汉路(即北京路)骑楼、芭蕉林、荔枝树。
在王练(冒充特务209)与八姑第一次见面时,卢钰导演为勾勒幽静而神秘的气氛,选择了墓碑林立的黄花岗烈士陵园——那时的黄花岗不像今天,确有一股阴森之气,柏树参差,碑石散乱,荒草萋萋,人物在这个环境中活动,有强烈的神秘感。
八姑为挑拨陈医生(韩涛饰)夫妻关系拿出一张假合照那场戏,拍摄地点选在中山五路的百年老字号茶楼惠如楼,请食客充当临时演员,那高高低低的广州话“烧卖”“大包”的叫卖声,红线女的粤剧名段《搜书院》隐约可闻,无不构成浓烈的南国色彩,从而把这部惊险影片抒情化了。
其余拍摄地点像沙面、百子路、东山洋房、西关的青砖屋,都使影片粤味清醇,不但令广州人看了无比亲切,也令在全国甚至国外上映时,由于显示出浓厚的岭南特色而大受欢迎。
《羊城暗哨》首映阶段,全国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与早一年引起轰动的昆曲电影《十五贯》相呼应,被人称为“第一部最有独特创造,为以后社会主义侦破片开辟新路的示范性影片”,“不朽的时代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