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世纪中国电影界被戏称为(五大坏蛋)的五位电影演员的详细信息
名字:葛存壮
出生日期:1928年12月1日
出生地点:河北
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
人物简介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28年12月出生,河北人。1947年东北解放后考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当演员,两年后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演电影,1953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早年参加过电影《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的拍摄表演。后在电影《六号门》、《猛河黎明》、《红河激浪》、及话剧《粮食》、《日出》中扮演角色。善于扮演反面角色如叛徒、日本军官、地主、地痞流氓等。且尤以《红旗谱》中的地主恶霸冯兰池,《矿灯》中的日本经理"岛田"、《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龟田队长、《南征北战》中的蒋军参谋长、《柳暗花明》中的造反派头子、《大清炮队》中的清军守备叶守信等最为成功和著名。同时执导过电视剧《落榜之后》和《钧鱼》。表演之余,还撰写过一些理论文章,有《扮演反面人物的点滴体会》、《从冯兰池到闻一多》等。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理事。
陈强
一、电影表演艺术家
(一)个人简历
陈强(1918— ),原名陈庆三,籍贯河北宁晋徐家河,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18年出生,幼年时期家境贫寒,随父母逃难到太原,1936年在太原念中学时,课余参加太原青年剧社和新生剧院的进步戏剧演出活动。1937年他随战地总动员会宣传团在晋西北演出。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表演理论和表演技巧,1939年毕业后参加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等戏剧演出活动。1942年主演喜剧《二大伯》受到欢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演员。1945年在大型歌舞剧《白毛女》中饰演恶霸地主黄世仁,因以精湛演技刻画黄世仁凶残丑恶的嘴脸而一举获得成功。1947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后在《留下他打老蒋》、《桥》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校表演专修班学习。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地主南霸天,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不仅擅演反派角色,还参加拍摄多部喜剧片。如《三年早知道》、《父与子》、《瞧这一家子》等。
(二)银幕生涯
1、综述
陈强是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老候开始电影生涯的,而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的表演创作则使他享誉影坛。195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随后几十年,他先后参加了《画中人》、《三年早知道》、《红色娘子军》、《魔术师的奇遇》、《海霞》、《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等影片的表演创作。
陈强擅长饰演反派人物,他一反“脸谱化”的表演手法,从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入手,以多种手段揭示本质,使人物形象真实自然,并因《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南霸天获多种殊荣,并跃居中国反派演员的前列,以后又尝试喜剧表演,在与其子陈佩斯合作的几部喜剧影片中,他以形体造型的灵活多变,把握不同人物的幽默感,节奏感,在喜剧表演领域又取得丰硕成果。
2、获奖情况
《红色娘子军》于 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白毛女》 1951年在捷克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3、作品一览
(1)主演
鬼子来了 (2001) .... 老刽子手一刀刘
九九艳阳天 (1999)
金沙水拍 (1994)
爷儿俩开歌厅 (1992)
君子复仇 (1991) .... 陈父
父子老爷车 (1990) .... 老奎
九千六百万双眼睛 (1990)
无罪杀手 (1988) .... 方二头
傻冒经理 (1988) .... 老奎
点点滴滴 (1987) .... 于大爷
二子开店 (1987) .... 老奎
招财童子 (1987) .... 马掌柜
父与子 (1986) .... 老奎
生财有道 (1984) .... 李老大
夕照街 (1983) .... 老孙头
大海在呼唤 (1982) .... 陈宏业
孔雀公主 (1982) .... 勐板扎国国王
瞧这一家子 (1979) .... 老胡
大河奔流 (1978) .... 海清
海上明珠 (1976) .... 郭老大
海霞 (1975) .... 旺发
路考 (1965) .... 老梁
魔术师的奇遇 (1962) .... 陆幻奇
红色娘子军 (1961) .... 南霸天
春暖花开 (1960) .... 桂英公公
耕云播雨 (1960) .... 肖宽
船厂追踪 (1959) .... 老秦
试航 (1959) .... 王万水
画中人 (1958) .... 皇帝
三年早知道 (1958) .... 赵满囤
探亲记 (1958) .... 老钱头
红领巾的故事 (1958) .... 张老恭
一件提案 (1954) .... 四老刚
结婚 (1953) .... 田高洪
白毛女 (1950) .... 黄世仁
白衣战士 (1949) .... 杨明清
桥 (1949) .... 侯占喜
留下他打老蒋 (1948)
试航
祖国的花朵 妈妈的年代
(2)参与制作
边城浪子 (1993) .... 特技设计
父与子 (1986) .... 演唱
自古英雄出少年、赵云拜师、牧童评画 (1996) .... 美术(制作设计)
三宝闹深圳 (1988) .... 道具
血泪恩仇录 (1991) .... 制片人
(三)生平详述
陈强,一九一八年生于河北省宁晋县徐家河。因家乡十年九涝,从小随家逃难到山西太原。少年时代,一直在太原读书。“九·一八”事变后,正在中学读书的陈强,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参加了救亡戏剧演出活动。曾先后在并州中学青年剧社和太原新生剧院,演出《夜光杯》、《汉奸的子孙》、《塞外狂涛》、《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战戏剧。“七七事变”后,陈强投身革命队伍,在晋西北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搞战地宣传。
一九三八年四月,陈强受组织派遣,到延安鲁艺学习。毕业后,在第二战区做了一段统战工作。三九年回到延安。党中央发出开展敌后根据地指示后,陈强随华北联大文工团来到晋察冀。一九四二年,他参加了西北战地服务团,一直在艰苦环境中演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四年,重返延安,在鲁艺文工团参加《把眼光放远点》、《粮食》、《前线》等话剧的演出。翌年,他在大型歌剧《白毛女》中扮演恶霸地主黄世仁。该剧在共产党的“七大”会议上为中央一级的领导和与会代表做了首场演出后,又在晋中一带辗转演出一百多场。在民族矛盾将要结束,阶级矛盾即将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刻,《白毛女》的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一九四七年,陈强来到我党领导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主演了解放区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不久,又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侨》中,扮演一位朴实的老工人——老侯头。接着,他相继拍摄了《白衣战士》、《白毛女》、《保卫胜利果实》、《结婚》、《一件提案》、《三年早知道》、《试航》、《画中人》、《船厂追踪》、《红领中的故事》、《探亲记》、《》、《魔术师的奇遇》,以及《海霞》、《大河奔流》、《瞧这一家子》等二十余部影片。一九八0年六月,他又参加了神话故事片《孔雀公主》的拍摄,在影片中扮演国王——孔雀公主喃·穆鲁娜的父亲。
在陈强扮演的各式各样角色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黄世仁、南霸天等反面人物形象。河间那次演出,只不过是陈强演出成功的一个例子。还有一次,《白毛女》在奥地利首都维也那演出结束后,一个奥地利姑娘给扮演黄世仁的陈强献花。这时,台下一个老大娘气愤地高声喊道:“不要给他献花!”当别人告诉她这是给演员献花时,她的感情仍转不过来,继续嚷道:“那也不应该给他献!”这个插曲充分表明,陈强扮演的黄世仁,不仅使中国人误以为真,也为外国观众所深深信服。
陈强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南霸天,也是一个成功的反面人物形象。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中,陈强曾为此而获得最佳配角奖。在亚非电影节上,他又以南霸天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为我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陈强不仅善于扮演反面人物,而且还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三年早知道》中的赵满囤,是他扮演的第一个喜剧角色。这个人物那种小生产者的自私心理,被陈强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九六二年,他又在《魔术师的奇遇》一片中,扮演了第二个喜剧角色——魔术师陆幻奇。《瞧这一家子》是他的第三部喜剧片。在这部影片中,他与二儿子——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演员陈佩斯,扮演胡家父子俩。由于父子同台,感情自然、真实,加上他那含而不露的幽默表演,使影片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浓郁的喜剧色彩。
陈强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特别重视“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通过一两个精心设计的动作和“多音的面部表情”,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感情充分揭示出来。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第一次见到喜儿,他让黄世仁用手绢捂嘴一笑,只轻轻一点,就增加了悬念,使观众为喜儿的命运担心了。《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被捕后乘机逃跑,他让南霸天捂了一只眼,只留一只眼活动,这就突出了人物的狡猾。此外,影片《魔术师的奇遇》中陆幻奇被迫和妻子美鹃生离死别那一刹那的含泪无言的痛苦表情;《瞧这一家子》中老胡拜自己徒弟玉林为师,被女儿嘉英发现后,佯装出神下棋来掩饰那既尴尬又正经的可笑神气,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在总结这方面的创作经验时,陈强说:“我在扮演角色时,主要的窍门是‘淡抹浓点',整个戏都处理得很生动,很自然,很不费力,只在某个突出的地方、节骨眼上点那么一笔,这样戏的色彩就浓了,就象马连良的戏一样,只在某一个地方,啪!一跃劲!人物就出来了!这样观众才觉得不吃力,很轻松,很舒服,而且艺术享受在你‘点'的时候也得到了满足!”
陈强在扮演喜剧角色时,则十分强调从生活、人物性格和戏的矛盾冲突中找喜剧因素,反对人为地制造噱头和过火的表演。他把自己表演喜剧的经验概括为十六个字:“逗而不厌、闹而不乱、笑而不俗、趣味由衷”。
陈强今年八十七岁,他希望能在银幕上再创造几个生动的喜剧人物形象。最近,他在影片《大海在呼唤》中扮演香港某轮船公司总船长陈宏业,还参加了影片《夕照街》的拍摄。他说:“劳动人民劳动了一天,应该让他们乐一乐,笑一笑,在笑声中使人们受到教育,这就是我的最高愿望。”(来源:《中外影星》 )
二、延安市市长
陈强,男,1957年12月出生,河南孟县人,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至1978年在长安县插队锻炼;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在204所工作,先后任204所办公室副主任、技术开发处处长、科研开发处处长、副所长等职(其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和工商管理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6月,任陕西省专利局局长;2000年7月,任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2002年8月,任陕西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厅长、党组书记;2004年7月,任陕西省商务厅厅长、党组书记;2005年8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2005年9月,任延安市副市长、代理市长.2月25日,在延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当选为延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其他三人见
陈述:http://ke..com/view/105298.htm
方化:http://ke..com/view/197970.htm
刘江:http://ke..com/view/198122.htm
2. 电影《长征》中贺子珍的扮演者是谁
电影《长征》中贺子珍的扮演者是魏伊。
生于安徽省,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女演员、魔术师。
2005年,魏伊出演了个人首部影视作品《拒绝成熟》,并由此进入影视圈;
2007年,出演都市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4》;
2012年4月,出演都市轻喜剧《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
10月,出演都市爱情剧《三个未婚妈妈》;
2013年,出演动作片《天机·富春山居图》;同年,出演悬疑片《帝国秘符》;
2014年,主演青春校园电影《毕业那年分手季》;
2015年,在古装剧《芈月传》中饰演魏少使,从而受到更多关注;
12月,魏伊凭借喜剧电影《婆婆妈妈》,荣获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青年女演员;
2016年,在抗战剧《决战江桥》剧中饰演冯雪茹;
11月,主演抗战剧《长征大会师》 。
3.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潘云的妈妈是谁演的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潘云的妈妈是王惠扮演的。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演员表
角色 演员
潘芸 马伊琍 ----
赵小亮 朱亚文 ----
于德伟 张兆辉 ----
叶昭君 张可颐 ----
南海 侯京健 ----
梁伊 刘美含 ----
汪涵 陶慧 ----
陶可道 徐可 ----
陈雄奇 黄超 ----
高占军 张天喜 ----
潘晓慧 王惠 ----
妙妙 吴佳妮 ----
丁乔 郭昊伦 ----
求成功 大庆 ----
陈杰 梁登凯 ----
于妈妈 洪林小湛 ----
张警官 鲍晓 ----
牛牛 钮帅 ----
小刘 徐竟童 ----
梁竟 任伟 ----
牛振宝 贾宏 ----
王军 王正佳 ----
方国强 程泓 ----
元朗 陈旭明 ----
司徒朗 傅传杰 ----
陶可道母 秦越 ----
李总监 姚凌军 ----
曾勇 刘顾浩 ----
金凯 惠建国 ----
王晨 阎鸿宇 ----
常建 郁晓东 ----
老盘 马达 ----
心理医生 李强 ----
王静 赵淼 ----
赵总 杨树 ----
精神大夫 郑屹东 ----
投资人 章申 ----
交警 叶剑飞 ----
学员 刘盈君 ----
猎聘网戴总 戴克强 ----
4. 金沙水拍观后感200字
人人都知道毛泽东的英雄事迹,还有些人为毛泽东拍摄了电影。作为了解,今天我就看了一部关于毛泽东的电影《金沙水拍》,从中我不仅感受到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毛泽东的凡人情怀。
伟人风采1:影片中,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诞下了一个女孩,子珍很想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因为她的几个儿子已经下落不明了。但毛泽东为了部队,坚持把孩子留下,并劝说子珍同意,最终子珍含泪同意了,在党员说要给孩子做记号时,毛泽东说:将来能找到固然好,找不到,就让她做个农家女又有何不可呢?感受1:我感到毛泽东十分公平,不因为自己是领袖,就搞特殊。我便联想到我们生活中,有人官不大,却把架子摆得十足,走大街都要让人给他让路。感受2:我还感到毛泽东十分有魅力,因为他几句劝说就能使一个母亲放弃自己的女儿。
伟人风采2:红军抓住想杀害毛泽东的战士,把他带到毛泽东面前。然而毛泽东只是和他闲聊了几句,就放走他了。感受1:我感到毛泽东有广大的胸襟,对于抓住的俘虏,他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给俘虏一个机会。我从中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某人,有人不小心碰到她,她总要想方设法的报复。感受2:我感到毛泽东的聪慧,因为:他如果放过俘虏,有的俘虏为了感恩则会报效与毛泽东,如果他杀掉俘虏,俘虏的亲人就会憎恨毛泽东,届时,毛泽东将会有更多的敌人。
伟人风采3:在红军要经过金沙江时,渔民说:过不去的。而毛泽东却要试试,还说,自己见了水,不要命。但旁的战士说,不要游,今天听我的。毛泽东听了劝阻,也不再坚持。感受1:我感到毛泽东有牺牲精神,为了广大战士,不牺牺牲自己来试探水。感受2:我感到毛泽东不是一个固执的人,能够适当听从他人的意见。
伟人风采4:在长征时,红军的衣服、武器被山里人抢走,但毛泽东一直派人前去交谈,而不是兵戎相见,由于工农红军严格执行了党的规定,他们和民族同胞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1935年5月22日,在民族同胞领袖的主持下,刘伯成将军和民族同胞领袖喜结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千古佳话。感受1:我感到毛泽东不会轻易攻击不认识的人,懂得冤家亦解不亦结的道理。
凡人情怀1:在得知妻子为了保护战士,而被炮弹炸伤时,毛泽东马不停蹄地赶了回去,为了救妻子,他说: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走,要是人不够,就派兵来。从中,我感到毛泽东不仅爱民,也爱自己的家人。我联想到现在社会中,许多人在危险面前,只想到了自己逃命,完全把妻子抛之脑后
5. 《我的长征》故事梗概
剧情简介:
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
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苦难与艰险磨砺和刺痛着少年的心。然而一直关心他的毛泽东却用自己长辈般的慈爱和坚定博大的个体牺牲,抚慰和激励王瑞,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成长了起来。
七十年后王瑞老人重走长征故地,举世无双的长征之路再次使老人陷入回忆……摘自:世纪环球在线
幕后故事: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在经历了前期剧本打磨阶段之后,于今年5月在贵州遵义拉开了“长征”序幕。现已完成“遵义会议”、“湘江之战”、“过大渡河”等重场戏,目前正在云南元谋、丽江,广西全州等地进行拍摄,预计今年10月中旬与观众见面。
电影《我的长征》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其视点和命运来折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属于东方的神话之旅。影片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不再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历史事件,而是有侧重有意识地选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以“长征信仰”为旗帜再写长征。
作为长征胜利献礼片,八一厂为《我的长征》动用了阵容强大的主创班子。陆柱国任编剧,翟俊杰担任总导演,王珈、杨军执导,穆德远担纲总摄影,作曲家张千一为影片作曲。在选用演员上,《我的长征》大胆启用新人,其中男主角王瑞的扮演者是在《我的法兰西岁月》中饰演少年邓小平的钟秋。
对于总导演翟俊杰来讲,长征这个题材已经不再陌生。早在十几年以前,他已在电影《金沙水拍》中一显身手。在10年前的电影《长征》的拍摄中,又第二次踏上长征路。对于第三次拍摄长征,翟俊杰表示,尽管前两次长征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次创作无论如何都不会沿袭前两次的拍摄手法,并且有意避开以往表现长征的叙述风格,以一切归零的状态去完成这次创作。翟俊杰激动地说:“长征是一段很神秘的历史,我每一次接近它都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或是激动,或是震撼,每一份感受都是迥异的。但惟一没变的是长征中红军的那份坚定不移的信念,每次都让我感动。如果没有信仰,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不可能走下来的,而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正是那么一份信仰。”
6. 关于长征的影片有那些
《万水千山》《突破乌江》《红鹰》
《大渡河》《四渡赤水》《金沙水拍》
《马蹄声碎》《彝海结盟》《遵义会议》
《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岁月》《太阳女神》
《草地之光》《血战万源》《长征》
影评找一找还简单,问哪里可以看的话
楼下的告诉他
7. 金沙水拍的基本信息
上 映时间及地 区:1994年
制作公司: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 [中国]
8. 找有关长征影片中的精典台词及有关长征的历史~~急!
195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根据话剧《万水千山》改编的第一部长征题材彩色影片《万水千山》上映。影片从红军某团某营的角度表现长征,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突破天险腊涌诘龋�状我缘缬暗姆绞匠氏衷诠愦蠊壑诿媲啊F�斜硐至撕炀�刚皆狈�酱笱┥健�仙嬲釉蟮兀�胂丈蕉袼��返奈尬肪�瘢�痰荚崩钣泄���昂俺觯骸叭酶锩�镒怕砬敖� 逼渚捌淝榱钊四淹�?
60年代,战史题材片《突破乌江》主要以红军某团为视角,艺术地表现了1934年底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乌江防线的战斗过程。我军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小分队乘夜渡江,接应后续部队成功强渡,保证了大部队挺进遵义计划的顺利执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军的战术和战绩。影片《金沙江畔》讲述的是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到达金沙江畔,蒋介石的特派员与当地大土豪勾结,制造“红军”抢劫藏族大土司桑格女儿珠玛的事件。红军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为了革命大目标,不惜牺牲,救出珠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通过藏区继续北上。
这个时期,着重从个体角度表现红军的斗争意志和红军精神并产生影响的影片也有几部。影片《红鹰》表现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沙草原时,红军女医生林华在突围时负伤,她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牧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救国方针,组织起一支藏民游击队。影片《羌笛颂》中,红军女战士董永贞负伤留在羌寨,发动当地群众与敌人开展斗争。她因伤牺牲后,羌族游击队长瞒住她牺牲的消息,仍然四处张贴署有她名字的标语,以她的名义继续和敌人战斗。
70年代末以来,长征题材影片数量不断增加,题材领域有了新的开拓。影片《赣水苍茫》表现了红军某团指战员与王明错误路线的斗争。影片《大渡河》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战斗过程。80年代初,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继《万水千山》后又一部大型长征题材影片。影片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真实史料为依据,表现遵义会议召开后,重新掌握军队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出奇兵四渡赤水河、摆脱敌人战略包围的壮举。影片通过再现这个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此后,长征影片的角度、风格、视点越来越多样化。影片《金沙水拍》展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的情感空间,丰富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丈夫、姐夫等多重角色的丰富性格。影片《草地》中,三个方面军的掉队红军指战员组织起来,互相鼓励,走出险恶的草地,从一个小角度凸显红军团结战斗的革命意志。《马蹄声碎》以对红军战士个体感情世界的渲染之笔,使历史更多具象化,更多感悟性。跋涉途中,两个人为寻找食物葬身江水,一人长眠在草地,幸存的5名女兵终于追上了红军大部队。透过她们种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观众可以深深感受到坚强的人格意志力量。影片《彝海结盟》通过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与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将不惧牺牲的红军征程表现得更加真实、生动、感人。这些影片从红军的坚定步履中意味深长地表达着红军主动精神的胜利,显现着一个极其宝贵的创作立场:人类永远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每一代人都是历史的承前继后者,他们需要在记住历史的同时传承历史的精神。
80年代以来也拍摄了许多长征题材作品。例如,《遵义会议》就富有启示性地详述了革命转折关口的遵义会议的历史过程;《大渡桥横铁索寒》表现红军渡过金沙江,最终冲破蒋介石的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整个战略行动过程;《长征岁月》讲述长征途中几名掉队的红军官兵,在追赶大部队中灵魂升华的奋进历程。《太阳女神》通过红军女战士金子追赶部队的故事情节链,寓意着人民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不会停止。《草地之光》首次表现刘少奇同志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筹粮委员会主任时为红军筹粮的过程,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精神、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血战万源》表现红四方面军粉碎十万川军对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将处于内外双重困难中的总指挥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和道德情操给予了生动的展现。
世纪之初出现的史诗性长篇电视连续剧《长征》是长征题材电视剧最重要的收获。从该剧中不仅能看到更为真实的战争场面,感受到红军将士艰难无比的跋涉和巨大牺牲,更能看到党是怎样一步步战胜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正确路线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与电影《长征》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较之以往规模最大表现最为完整的银屏长征奇观。这两部没有粉饰的长征题材影视片,达到了艺术性、感召力和感染力的融汇统一。影视片中的长征能够得到如此表现,既缘于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缘于历史的进步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它们共同传递着一个信息:长征属于历史,长征精神将永远辉耀着现实和未来。
长征题材影视作品拥有众多观众,这里除了历史内涵选择的因素,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的选择。生活中的长征已成往事,但艺术领域的长征任重道远。
□相关链接
正在拍摄中的长征题材影视片
《雄关漫道》:20集电视剧,八一厂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合拍,描述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程,是中宣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剧目。
《我的长征》: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普通人的视点展示长征。
《乌蒙磅礴》:30集电视剧,云南影视产业和云南铭鼎影视文化公司共同拍摄,描述了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云南昭通扎西的一段历史。
《不能忘却的长征》:八一厂军教片部拍摄的长征文献纪录片。
《中国工农红军》:12集文献纪录片,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全景式展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至1937年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伟大长征》:12集文献纪录片,中央档案馆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拍摄,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长征,不朽的魂》:5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拍摄,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展示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图景。(宋军峰、王友存)
9. 关于"红军长征"的几个问题.
光阴荏苒,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迎来了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征始终是电影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许多影视作品从不同角度对长征给予艺术回眸和审视,歌颂红军取得的英雄业绩,表现斗争的残酷和艰险,传达红军将士的信念和情感,使这可歌可泣的壮举在银屏上永远闪耀着激动人心的光辉。
195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里,根据话剧《万水千山》改编的第一部长征题材彩色影片《万水千山》上映。影片从红军某团某营的角度表现长征,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突破天险腊子口等,首次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片中表现了红军指战员翻越大雪山、跋涉沼泽地,与险山恶水搏斗的无畏精神,教导员李有国牺牲前喊出:“让革命骑着马前进!”其景其情令人难忘。
60年代,战史题材片《突破乌江》主要以红军某团为视角,艺术地表现了1934年底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乌江防线的战斗过程。我军在当地群众支持下,小分队乘夜渡江,接应后续部队成功强渡,保证了大部队挺进遵义计划的顺利执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红军的战术和战绩。影片《金沙江畔》讲述的是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到达金沙江畔,蒋介石的特派员与当地大土豪勾结,制造“红军”抢劫藏族大土司桑格女儿珠玛的事件。红军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为了革命大目标,不惜牺牲,救出珠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通过藏区继续北上。
这个时期,着重从个体角度表现红军的斗争意志和红军精神并产生影响的影片也有几部。影片《红鹰》表现红军长征经过甘南藏族区白沙草原时,红军女医生林华在突围时负伤,她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牧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救国方针,组织起一支藏民游击队。影片《羌笛颂》中,红军女战士董永贞负伤留在羌寨,发动当地群众与敌人开展斗争。她因伤牺牲后,羌族游击队长瞒住她牺牲的消息,仍然四处张贴署有她名字的标语,以她的名义继续和敌人战斗。
70年代末以来,长征题材影片数量不断增加,题材领域有了新的开拓。影片《赣水苍茫》表现了红军某团指战员与王明错误路线的斗争。影片《大渡河》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战斗过程。80年代初,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继《万水千山》后又一部大型长征题材影片。影片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真实史料为依据,表现遵义会议召开后,重新掌握军队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出奇兵四渡赤水河、摆脱敌人战略包围的壮举。影片通过再现这个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歌颂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此后,长征影片的角度、风格、视点越来越多样化。影片《金沙水拍》展现了长征途中毛泽东的情感空间,丰富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丈夫、姐夫等多重角色的丰富性格。影片《草地》中,三个方面军的掉队红军指战员组织起来,互相鼓励,走出险恶的草地,从一个小角度凸显红军团结战斗的革命意志。《马蹄声碎》以对红军战士个体感情世界的渲染之笔,使历史更多具象化,更多感悟性。跋涉途中,两个人为寻找食物葬身江水,一人长眠在草地,幸存的5名女兵终于追上了红军大部队。透过她们种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观众可以深深感受到坚强的人格意志力量。影片《彝海结盟》通过刘伯承率领红军先遣队通过彝族地区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与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将不惧牺牲的红军征程表现得更加真实、生动、感人。这些影片从红军的坚定步履中意味深长地表达着红军主动精神的胜利,显现着一个极其宝贵的创作立场:人类永远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每一代人都是历史的承前继后者,他们需要在记住历史的同时传承历史的精神。
80年代以来也拍摄了许多长征题材作品。例如,《遵义会议》就富有启示性地详述了革命转折关口的遵义会议的历史过程;《大渡桥横铁索寒》表现红军渡过金沙江,最终冲破蒋介石的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的整个战略行动过程;《长征岁月》讲述长征途中几名掉队的红军官兵,在追赶大部队中灵魂升华的奋进历程。《太阳女神》通过红军女战士金子追赶部队的故事情节链,寓意着人民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不会停止。《草地之光》首次表现刘少奇同志在长征中担任红军筹粮委员会主任时为红军筹粮的过程,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精神、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血战万源》表现红四方面军粉碎十万川军对川陕根据地的六路围攻,将处于内外双重困难中的总指挥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和道德情操给予了生动的展现。
世纪之初出现的史诗性长篇电视连续剧《长征》是长征题材电视剧最重要的收获。从该剧中不仅能看到更为真实的战争场面,感受到红军将士艰难无比的跋涉和巨大牺牲,更能看到党是怎样一步步战胜错误路线,确立毛泽东正确路线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与电影《长征》相得益彰,共同构成较之以往规模最大表现最为完整的银屏长征奇观。这两部没有粉饰的长征题材影视片,达到了艺术性、感召力和感染力的融汇统一。影视片中的长征能够得到如此表现,既缘于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缘于历史的进步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它们共同传递着一个信息:长征属于历史,长征精神将永远辉耀着现实和未来。
长征题材影视作品拥有众多观众,这里除了历史内涵选择的因素,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人性内涵和文化内涵的选择。生活中的长征已成往事,但艺术领域的长征任重道远。
□相关链接
正在拍摄中的长征题材影视片
《雄关漫道》:20集电视剧,八一厂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合拍,描述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程,是中宣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剧目。
《我的长征》: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以一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普通人的视点展示长征。
《乌蒙磅礴》:30集电视剧,云南影视产业和云南铭鼎影视文化公司共同拍摄,描述了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云南昭通扎西的一段历史。
《不能忘却的长征》:八一厂军教片部拍摄的长征文献纪录片。
《中国工农红军》:12集文献纪录片,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制作,全景式展现中国工农红军1927年至1937年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伟大长征》:12集文献纪录片,中央档案馆和国家档案局联合拍摄,全景式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长征,不朽的魂》:5集专题片,中央电视台拍摄,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展示了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图景。(宋军峰、王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