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3岁嫁给世界冠军遭到婆婆嫌弃,坐月子竟然被“赶回”娘家,她是谁
这位女明星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她就是叶一茜,她嫁给了世界冠军田亮。
2013年,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我看到了近乎完美的田亮――做事认真仔细、对孩子十分有耐心,性子温和、说话轻声细语,教育方式也很独特,我想:嫁给他的人真幸福。
⑵ 介绍几部奥黛丽赫本的经典电影
奥黛丽赫本的十部经典电影
1.《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
导演:威廉·惠勒
风情指数★★★★★
看点: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
如果没有奥黛丽·赫本,或许《罗马假日》只会作为一部平庸的二流爱情电影被少数人记得。但是有了赫本,一切变得不同。23岁的赫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童话,把这个电影变成了一个梦。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想着能像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那样,在如画诗情的罗马邂逅这样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
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给自己谱写了人生童话般的开始。第一次担纲影片主演的她,就凭借该片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可谓前无古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赫本和该片的服装设计海德共同设计的服装也获得了最佳服装奖。
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为赫本在影片里那种清新秀美的短发型,将赫本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种后来被称为“赫本头”的发型也受到了无数时髦女性的青睐,风靡世界。赫本偏瘦的体型也使减肥美容业兴旺起来,甚至赫本在影片中的服装、帽子、太阳镜,也都风靡一时。
在摄影棚里观看影片样片的导演威廉·惠勒曾为赫本由衷地赞叹:“这部电影一定会使她成为全世界的情人!”五十年以来,他的大胆论断得到了完美的证明。
2. 《龙凤配》(Sabrina,1954)
导演:比利·怀尔德
风情指数★★★☆
看点:戏里戏外都有故事
这一次,赫本饰演的不再是高贵的公主,而是一位穷苦司机的女儿。影片讲述了她和一位富翁的长子——一个不解风情只专注事业的男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堕入爱河,结为连理的故事。
看上去,这是个落入俗套的“灰姑娘”故事,但是影片由名噪一时的奥地利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两位当时的巨星威廉·霍登、亨弗莱·鲍嘉与赫本配戏,使这部电影依然获得不俗反响。
此时的赫本虽然已经贵为奥斯卡影后,但她毕竟只是主演了一部电影的新人,因此同两位红透半边天的男明星合作,赫本还是十分紧张。
脾气很大的鲍嘉瞧不起奥黛丽·赫本,说她不会演戏。在他看来,赫本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居然与他这位巨星配戏,简直是委屈了他。赫本只能冷静地默默忍受他对自己的蔑视。
不过赫本却因为饰演这部电影,和扮演弟弟的威廉·霍登日久生情,谱写了一段爱的篇章,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生活在一起,《龙凤配》终于未能在生活中做成美妙的龙凤梦。
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的合作。
这是一部由意大利导演第诺·德·劳伦梯斯根据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巨作改编的电影。奥黛丽·赫本和丈夫梅尔·菲热及亨利·方达共同主演。
这部电影曾经由于赫本的有孕在身而陷入无法按期拍摄的尴尬。在怀孕息影期间,赫本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她越来越被书中的贵族少女娜塔莎的性格所感动,想要塑造这一人物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但是,身体状况又使得她犹豫不决。
导演劳伦梯斯则对赫本显示了足够的耐心,他决定等到赫本分娩之后再让赫本出演这个苗条消瘦的年轻少女娜塔莎。赫本也被导演的诚意深深打动,但是后来由于身体虚弱而小产,极度痛苦的她对是否拍这部电影又产生了动摇。
最终赫本强烈的职业责任心战胜了内心的软弱,丈夫菲热也认为扮演娜达莎的这个吃重的角色这件工作,可能会把那占据她全部心思的极度痛苦驱散,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影片得以顺利拍竣。
尽管影片的剧本由于改了又改,最终和原著距离已经相当大,再也谈不上原汁原味。但是,三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得它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4.《甜姐儿》(Funny Face,1957)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精妙绝伦的舞技
“每一个女人在一生之中应该都会梦想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奥黛丽这样说,而且也实现了这个美梦。
《甜姐儿》,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他平常对和他合作的演员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对赫本却非常佩服。因为赫本习舞多年,甚至还曾决心献身芭蕾艺术,因此她的舞技让这位舞蹈之王也无法挑剔。阿斯泰尔对和赫本合作,将这出音乐舞台剧在银幕上完美再现也充满期待。他在影片拍摄前曾说,“这是我和伟大而可爱的赫本合作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机会了,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当然影片最精彩的并不是他们俩后来发展出来的恋曲, 而是本片出名的舞蹈及音乐。
《甜姐儿》是赫本拍的第一部音乐片,由于她那精彩绝伦的舞技和甜美的歌喉,再加上有大名鼎鼎的阿斯泰尔搭档,影片又获得了成功。由于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儿”一时成为赫本的代名词。
5.《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导演:弗·辛尼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和非洲
《修女传》改编自根据真人真事而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影片讲述了一个修女的故事:少女嘉百丽进入一个比利时的女修道院而成为修女路加。然而在比利时刚果医院曾帮助过福隽纳提医生的路加在二次大战爆发后, 却因为一些规条, 让她无法再介入, 而使她面临一些心灵上的挣扎。
为了塑造好人物,奥黛丽专程去见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一位伟大的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修女,从中汲取了演好这一角色的必需的精神养分。因此她刻画角色的心灵冲突相当传神,令人信服的诠释了一个虔诚正直的修女何以会愤然还俗。影评家认为本片是她演技发挥最好的影片之一,她因此获得了当年的纽约影评家协会和英国影艺学院的最佳女演员奖,并继《罗马假日》、《龙凤配》之后第三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拍摄外景,剧组来到非洲。赫本开始不习惯这儿的气候,后来渐渐喜欢上了非洲。她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纯朴最善良的人们。
大导演弗·辛尼曼匠心独运,使该片成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影片之一。《修女传》重又把赫本推上万人瞩目的高峰。
6.《蒂芬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妓女形象
奥黛丽在坐月子期间读了电影剧本《蒂芬尼的早餐》,这是乔治·阿克塞尔罗德根据特鲁曼·卡波特的著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故事主要是围绕一个名叫霍莉的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年轻的卖笑女子,她的生活,她的遭遇。
派拉蒙公司把拍摄此片列入计划,聘请奥黛丽·赫本担任女主角。请年轻有为的导演布莱克·爱德华执导。开始时,奥黛丽一想到自己要演这部电影就心中紧张,因为这部片子有许多令人厌恶的外观,女主人公那乌七八糟的生活方式也使她反胃。毕竟霍莉这个形象和她以前饰演的清纯无邪的形象有相当距离,赫本也担心观众无法接受。
但是,赫本凭借出色的演技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她在表演时,并没有将她本人的风度,气质强加于霍莉身上,也没有把霍莉演成一个风骚、一无是处的女人。她塑造的霍莉性格饱满可信,鲁莽,稚气而又脆弱,开创了60年代电影中女性解放角色的先河,并又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部影片获得了全球性的成功,被很多文化人所喜爱。《华盛顿邮报》曾经报道:有几个大学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达一周之久,似乎有一种摆不掉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们拉到电影院去看——霍莉·戈莱特丽”。
影片的插曲《月亮河》更是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不久前还入选为“二十世纪最经典歌曲”。
7.《谜中谜》(Charade,1963)
导演:斯坦利·杜宁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的多面才华
少妇蕾吉(赫本饰)在夫婿被人谋杀后发现自己也开始被三名男子追踪。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来夫婿生前曾经与四个人一同参与一项非法的勾当, 窃取并独吞了一笔巨款。当不明白赃款下落的蕾吉正苦于歹徒的骚扰时, 一个叫做彼得·贾许瓦(加利·格兰特饰)的男子的出现了,并协助她逃离一次次危险。蕾吉感激彼得,对他倾心不已,然而没想到最终真相大白,彼得竟是……
《谜中谜》这部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它尝试把纤弱的奥黛丽·赫本陷于恐怖的深渊之中,从而使赫本在这样的情境中流露出独特的女性美。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拍过此类影片的赫本来说,这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赫本依然获得了成功。
赫本通过影片也展现了自己多方面的才华,比如这部电影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话就是赫本自己加进去的。如在蕾吉邀彼得到家里坐的一场戏中,她很优雅地问:“你为什么不进来,我又不会咬你。”停了一下之后,她接着说:“除非你要求我。”另一幕则是赫本靠在格兰特的肩膀上哭泣,她抬起头看着他时,突然不按剧本即兴地说:“你看!我把你的西装都弄湿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别担心,它自己会干。”赫本非常喜欢两人之间有趣的对手戏。影评则说这部电影是“上乘的轻松喜剧片”。这也是导演杜宁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8.《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
导演:乔治·顾柯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炉火纯青的演技
早在拍《蒂芬尼的早餐》时,奥黛丽就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是扮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一角。这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歌舞剧。故事的的内容是:语音学家希金斯用一个贫苦的卖花姑娘伊莉莎做纠正语音、语汇和举止的试验,使她改掉方言土语和种种不文雅的举止,把她训练成一个看上去高贵、阔绰的斯文小姐,而最终希金斯本人也爱上了越来越迷人的伊莉莎。伊莉莎终于由蝶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舞台剧中的伊莉莎一角是由朱莉·安德鲁斯扮演的。当时的朱莉年仅18岁,有一副漂亮的女高音嗓子,因此音乐歌舞剧《窈窕淑女》在百老汇演出大获成功。但是,当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时,他们决定选择知名度更大的赫本。
然而影片正式拍摄时赫本却遇到相当大的困难。由于这部影片是根据舞台音乐歌舞剧改编的,所以歌曲不少。伊莉莎要唱许多支歌。奥黛丽虽说在《甜姐儿》和《蒂芬尼的早餐》中唱过歌,但在目前这部片子里,奥黛丽的声音却远不能胜任。音乐导演向她摊牌了,告诉她说,她花了数周所录的歌曲统统作废,每支曲子都得找别人唱,重录。为这事,奥黛丽心情沮丧自不必说。
然而除此之外,赫本的表演精彩非凡,无论是朴直而缺乏教育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淑女,她演来游刃有余,恰到好处,这证明赫本的艺术造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遗憾的是,该片虽受到影评家和观众的推崇,成为音乐剧的代表作之一,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项金奖,然而成就最大的赫本却未能获奖。
9.《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1967)
导演:梅尔·菲热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获奥斯卡影后提名
1967年拍的《等到天黑》(又译为《盲女惊魂记》)是赫本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悬念气氛不亚于希区柯克的力作进一步展示了赫本已渐趋化境的表演技艺。
她饰演一个瘦弱的盲女人,要对付闯入家中的强壮歹徒,并凭借智慧最终取胜。那么,这位盲女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原来她把灯泡打碎,切断电源,使对手陷入黑暗之中。因为这是她的家,她已走过成千上万次。所以原本凶猛的歹徒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成了“盲人”。这样的情节设置,为表演提出了许多难题:比如她拿东西,既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又不能象在陌生地方那样跌跌撞撞。无疑,出演这样一个角色,对赫本来说又是一次新鲜而刺激的挑战。
为了体验盲人生活,找到真实感觉,赫本到盲人学校请教老师,把自己眼睛蒙上 ,甚至戴上对眼睛有害的隐形眼镜。最终在影片中奥黛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表演分寸,甚至在片中不曾眨动过一次眼睛。她也因此片而第五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10.《直到永远》(Always,1989)
导 演:斯皮尔伯格
风情指数:★★★★
看点:赫本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
早已有着“人间天使”美誉的奥黛丽·赫本终于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真真切切地演了一回天使。这部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飞行员彼特似乎一心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亲近他的人的感情需要视而不见,并且从不对女友说出自己的爱。而他的女友多琳达则是一个野丫头,她总是一身飞行员装饰,不故作温柔,还喜欢同飞行员们一起喝酒。当彼特最后一次飞行开始的时候,他对多琳达说了那几个字,但却被飞机的引擎声盖住。在行动中,彼特为救最好的朋友阿尔而牺牲了生命,不过,他的魂魄却被一位叫哈普的天使带回这个世界。起初,他为失去心爱的女人而绝望,但最后他促成了女友与别人相爱后,才安心地离去。
赫本在片子饰演的就是那个一身白衫的天使,雍容高贵,令人怀念,并且整部影片在斯皮尔伯格的精细镜头设置下,唯美而华丽,让人赏心悦目。尽管在这部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的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色,但是,作为她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影,还是值得赫本迷们深深怀念,看着作为银幕上天使的她,也想着同是天幕下的她。
⑶ 52岁的导演明金成突然离世,遗孀还在坐月子,他去世的原因是什么
明金成早早离开,虽然让大伙儿感到很遗憾,但最让大伙儿遗憾的是,明金成的孩子刚出生不久。明金成因病去世时,明金成的遗霜还在做月子,而明金成死得太早,是心肌梗死造成的。
事实上,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明金成过早死亡中学习一些惩罚和工作经验。因为如果明金成平时能多注意身心健康,明金成就不太可能因心肌梗死过早死亡。因此,我们必须每天去医院检查身体。
只有全面掌握自己的身体,才能尽快发现身体健康问题,不要忽视身心健康,因为一旦忽视身心健康,就很容易投入沉重的成本。
⑷ 李幼斌的“女儿”遭遇渣男,坐月子期间被家暴,享年仅27岁,你认识吗
她叫宋汶霏,经在电视剧《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李幼斌的女儿“韦洁”,她将这个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3年3月3日凌晨0点30分,27岁的宋汶霏因个人一意孤行,朋友章龄之透露,宋汶霏在其广州家中去世,并证实宋汶霏因拍戏耽搁了4个月,癌症扩散。这位漂亮的、爱笑的姑娘完全离开了我们。离世时,她失去了一个才一岁多的儿子。宋汶霏也是相当难熬,拍戏的辛苦,家庭的难熬,让她受到了双重打击,这也让爱笑的女孩的人生走到了尽头,毫无疑问,选对婚姻的时候,有钱没钱并不重要,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才最幸福。
⑸ 蒙古族风俗习惯
你好
人教版的,有很多可以写的,书上不是说了请你将调查了解道德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么。没规定写哪里的民风民俗。。我想写蒙古族的,就找了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可以参考一下:
蒙古族风俗习惯
待客礼仪
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002年辽宁省十大风味食品评选中阜新孙玉国厨师主理的“手把肉”、“全羊汤”入选。
蒙族馅饼辽宁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做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改为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蒙古族人民经常食用的佳品,并以其薄、漏、透的特点而闻名遐迩。蒙族馅饼大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饼皮内可见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汉族有“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语,蒙古族则有“好吃不如馅饼”的说法,可见,饺子和馅饼是同等的上乘佳品。
喇嘛系列食品在辽宁蒙古族美食中独具特色,如喇嘛肉、喇嘛粥和喇嘛糕。其中喇嘛糕是辽宁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糕点,它选用精制面粉、白砂糖、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瓜籽儿仁、青红丝、桂花为辅助原料,放入烤炉烤制而成。其特点是,洁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软,富有弹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蒙古人把隆重而热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种美德。他们的待客礼包括问候、互递鼻烟壶(解放后此礼已逐渐消失)、饮食招待等。无论是专程来访的贵客还是路过歇脚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问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并摆上各种奶食品、炒米、手把羊肉等,其间敬酒是必不可少的。奶茶用银质的碗盛着,与哈达一起献上。敬酒时,要右手举杯、左手托肘,恭敬地把酒杯交到客人手中。
蒙古包
蒙古族的传统居室是蒙古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由圆形围壁(哈纳)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面覆以羊毛毡,再用毛绳固定。围壁、伞架均用木杆钉成。包顶留有天窗(陶高淖),通气透光。门小,木制,大多向南或向东南。蒙古包可以拆卸搬运,极适于游牧生活的需要。
服饰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蒙古袍,右衽,镶边,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带腰带,配皮靴。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多红、黄、深蓝色。冬袍是毛料面的羊皮袍。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妇女的帽饰、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喜穿软简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顾站冠
元代流行于蒙古族妇女中的一种高帽。长约一尺,筒状,外包丝绸织物。花色品种各异,上面还装饰着各式珠宝及美丽的孔雀毛。根据所戴的“顾姑冠”可识别其身分和社会地位。在电影《马可·波罗》、《成吉思汗》中都可见到戴着这种冠帽的妇女。
蒙古靴
服饰工艺品。有皮靴、布靴(马海靴)之分。《马可·波罗游记》载:“应知大汗赐一万二千男爵袍服各十三次,并附以名曰不里阿耳之驼皮靴一双,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不里阿耳靴即香牛皮靴,以补花盘肠纹做装饰。女用布靴常以通体杏花、山丹、牡 丹等花草纹与佛手、D字纹、八结肠纹和云卷纹装饰。
摔跤服及摔跤靴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五蝠捧寿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外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摔跤靴则是 幼ㄓ眯 <崛汀⒑袷担 プ由嫌衅ご ┦苯 サ缀脱ネ膊 罄喂蹋 苑阑 购吞呓攀蓖崖洌 冶阌诠床 苑健?br>
婚俗
蒙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讲求伦常,严格辈分。讲究由父母作主的聘婚制度,男到女家娶亲。结婚仪式过程讲究对歌、祝词。蒙古族传统家庭以男子为主,但家庭中的大事一般都能征求妻子的意见。儿子娶妻生子之后,与父母分家,幼子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蒙古族婚礼
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独特风格。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是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双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西部牧区婚礼中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习俗的是鄂尔多斯婚礼。迎亲那天双方的亲戚朋友着盛装聚集在双方家中。接亲的队伍由新郎、接亲亲家、伴郎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方的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接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来到女方家要绕蒙古包一圈,才能下马。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新郎的队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问男方很多问题,男方的接亲亲家要对答如流。经过一番盘问,女方对接亲队伍的回答满意了,新郎才可把礼物献上,伴娘撤去白毡请客人进蒙古包里,蒙古包里隆重的“乌查”(全羊席)开始。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亲献上哈达。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与好友们依依惜别。宴席结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着“送女歌”送行。接亲队伍回到新郎家,只见门前燃着两堆火,新娘要拉着新郎从火堆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从火中间走过。这仪式象征着爱情坚贞不渝,隐含纯洁辟邪、兴旺发达之意。进蒙古包后婚礼开始,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新娘一一拜过公婆和亲戚长辈。新郎手执铜壶,新娘手端放有银碗的酒盘向宾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饮而尽,并祝新人幸福。婚礼进入高潮,丰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的衷心祝愿。
葬俗
一般不设灵床,没有供品,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放哀乐。传统的丧葬方式有天葬、火葬、土葬三种。现在普遍施行土葬,给死者更换新衣,或裹白布,也有净身涂酥油者,连同死者生前用物一同入棺,入后请喇嘛念经。之后前去墓地埋葬。
禁忌
蒙古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火,因此形成了一些与火有关的禁忌,如到蒙古包中做客,不能往火中洒水、扔东西,更不能吐痰或将火踩灭。蒙古人还忌用手指着天空中的星星,这与崇拜天的原始信仰有关。进蒙古包要将马鞭立于门侧,不能带入包内。绝不能打牛、马的头部。
服饰禁忌
帽子是蒙古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饰,因此,他们最忌讳随处扔帽子或用其他东西触摸、玩弄帽子。戴在头上的帽子突然掉地,被看作是很不吉利的事。系腰,对蒙古男子来说是权威的象征,是男子汉的标志。所以蒙古男子忌讳穿长袍不束腰带。戴帽子、系腰带是交际礼节之一。
居住禁忌
元朝时人们出入宫殿不许踩门槛。如果有人犯禁,要严惩。脚踏门槛,被视为无异于脚踩主人的咽喉。现蒙古人仍忌讳脚踏门槛。其次,蒙古包内的坐次也有严格的习惯规定。蒙古人平时尚右,毡包内则中为上,右次之,左为下。主人或贵宾尊长中坐,男人居右,女人居左。坐次错乱,是一大禁忌。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牧民喜双不喜单,所以,若给主人赠送礼品,每类物品最好是成双成对的。到牧民家,请先向主人问好,然后再问天气和牲畜情况,即使当时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说吉利的话。不要一进门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谦让,当然也不必过分客气。不过入座一定要双腿盘起,尽管这种坐式对你来说很不舒服。切记不可坐锅台,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炉或灶火上暖脚。主人敬酒时,要用双手接过。不要用左手给主人递东西。酒宴上,不论接酒还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
离包时走原路。告别主人时,主人返回蒙古包后,再上车或上马。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去接。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门外右侧则缚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烟袋或手指指人,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妇女坐月子,满月前不能进家串门,他们在门口做的标记是:生男孩的,门的右边挂着由哈达或棉布包裹的树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门的左边挂的是红布。严禁客人打骂狗。对拴有红布的牲畜,绝对禁止使用。参观宗教仪式时应注意:不要鲁莽介入;参观时不妄加评论,不喧哗;不模仿;不吸烟,不走动。
日期禁忌
蒙古人对农历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很重视。这与佛教的有些理论有关。一般在这些日子不举行婚礼,病人不出远门,病已痊愈的人要提防旧病复发等。
⑹ 马思纯为新剧增重15斤,演员为了角色可以做出哪些牺牲
马思纯为新剧增重15斤说明她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有演员的职业操守。
演员为了角色,不仅仅可以做出个人形象上的牺牲,比如暴瘦、爆肥、扮丑等等,有时候连亲人去世也无法空出时间去见最后一面的。
马天宇幼年母亲去世,父亲带着弟弟消失,是被爷爷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的。而为了不影响马天宇的工作,经纪公司直到最后才告诉马天宇他的爷爷去世的消息,也就导致了他都没有见上自己爷爷最后一面,这也是他最大的遗憾。
⑺ 近三年有哪些好看的良心剧
近三年好看的良心剧推荐:《都挺好》、《香蜜沉沉烬如霜》、《东宫》、《陈情令》、《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1、《都挺好》
《都挺好》是由简川訸执导,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郭京飞、杨祐宁、李念、高鑫、高露、张晨光、王东、彭昱畅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该剧改编自阿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职场金领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的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故事。
4、《陈情令》
《陈情令》是由郑伟文、陈家霖联合执导,肖战、王一博、孟子义、宣璐、汪卓成、于斌、刘海宽,朱赞锦,王皓轩主演,李若彤、陆剑民、黄子腾、修庆特别出演,沈晓海友情客串的古装仙侠剧。
该剧根据墨香铜臭小说《魔道祖师》改编,以五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云梦江氏故人之子魏无羡和姑苏蓝氏含光君蓝忘机重遇,携手探寻往年真相,守护百姓和平安乐的故事。
5、《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是由张永新执导,吴秀波、李晨、刘涛、于和伟、张钧甯、唐艺昕、翟天临、张芷溪、王劲松、王东、杨猛、 檀健次、肖顺尧、来喜等联合主演的历史题材剧。
该剧从曹魏的全新视角切入,抒写了魏国大军师司马懿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后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