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员在演戏中的走路姿势就是自己平时的走路姿势吗
影视演员走的一般是平时走路的姿势。戏剧演员不是。
2. 电视剧茶馆中,这位帅气演员是谁呀
“老舍写就《茶馆》的当年,在北京西城有一个男孩降生了,后来这个男孩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演《茶馆》是这个男孩幼年的梦想。没想到50年后才有机会出演这个戏的电视剧版。”昨日,在电视剧《茶馆》首播发布会上,“王掌柜”陈宝国感慨地说,自己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演到了这个角色,心里也踏实了。该剧将于7月16日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
话剧《茶馆》通过茶馆这一三教九流聚集之地,选取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三个时间点,用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反映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程。该剧由老舍在1956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现已成为该院保留剧目。1982年导演谢添曾把它改编成电影,被改编成电视剧还是首次。话剧中的故事都是围绕茶馆进行的,以茶馆为背景,而到了电视剧就没法这样做了,因此也增加了“茶馆”之外的戏份。本剧制片人李功达介绍,与话剧相比,电视剧《茶馆》增加了不少角色,“话剧里很多人的名字,只是被简单带过,没有角色,电视剧则将其中不少人物抢救出来,赋予了他们生命。比如唐铁嘴,电视剧中不仅增加了大量对白,还为王掌柜说上一段媒;比如王淑芬,她作为裕泰茶馆中的女性人物,年龄跨度从20岁到70岁,成为本剧的亮点之一……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对这部剧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老舍先生在一些小说中对于《茶馆》中的人物有过详细的介绍,舒乙先生特别把这些资料找出来提供给了剧组。”
当然,加戏最多的还是陈宝国扮演的掌柜王利发,“话剧版《茶馆》中,王掌柜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串戏’,有点儿主持人的感觉,但在电视剧中,王利发则上升为灵魂人物。”在陈宝国看来,王掌柜就是一个买卖人,“所以他见人经常是点头哈腰的,他老实、聪明,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发财赚钱,好好过日子,让子女出人头地,凡是中国人那点平凡的小愿望他都有,但最后到死也没能实现梦想。”与之前扮演的多个“帝王”角色相比,“王掌柜”显然是个比较软弱的人物,但陈宝国却觉得这是个让人踏实的角色,“以前演的那些帝王离我太远了,不着地,这个人物虽然有点‘蔫’,但我心里觉得踏实。”
此外,电视剧《茶馆》还会延续现实主义风格,把老舍经典中的幽默、反讽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部戏我们拍得很精致,突出了老舍笔下充满老北京语言韵味的戏,但它一定不是‘话剧式纪录片’、南方风格的‘茶馆’,而是体现北京风土人情的京韵十足的《茶馆》。”李功达介绍,剧中演员80%都是京籍演员,主要演员则100%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演员。(祖薇)
拍《茶馆》瘦了16斤
陈宝国感慨地说,王利发这个老舍笔下的经典人物让他在拍戏时受尽“折磨”。
陈宝国饰演的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处处散发着老北京骨子里的高傲和略带悲凉的幽默感。剧中,王利发从青春年少一直到白发苍苍。其中,年老的王利发与于是之在话剧《茶馆》中的造型很相近,陈宝国为此刮掉自己的浓眉,脸上还被画满皱纹和老年斑,“我在演老年王利发时,必须刮掉眉毛,化妆师给我化完妆让我一看,我真是被自己的形象吓了一大跳。”陈宝国在拍摄时常常入戏很深,“有时扮演人物你会走到人物内心中去,会受人物的影响。扮演王利发就让我一直很受折磨。他在乱世中的命运时时牵动着我,甚至有时让我觉得很抑郁。”
陈宝国透露,拍摄该剧时正值冬末春来,他身体很不好。但他没敢跟剧组说,害怕制片人李功达换别人。“于是我早上硬挺着拍戏,晚上溜出去挂急诊看病,高烧厉害时直奔40℃,但最终我还是咬牙扛过来了。”为演王利发,陈宝国每天超强度工作,先拍中年的戏,再演老年,最后演青年,6个月他整整瘦了16斤。
电视剧《茶馆》从开拍以来承受了巨大压力,因为北京人艺的话剧《茶馆》堪称经典,就连没看过话剧《茶馆》的人也对该剧高山仰止。陈宝国对观众的这种心理预期了然于胸,“我知道现在很多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都很不讨巧,但老舍先生在《茶馆》中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电视剧《茶馆》中80%到90%的情节都是话剧剧本中所没有的,我相信电视剧《茶馆》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思考。”
3. 人艺茶馆演员表
人艺茶馆演员表如下:
《茶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剧情简介
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
终于到了民国,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内战不断、民不聊生。王掌柜苦心“改良”裕泰茶馆,令其重新开张,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
又过了几十年,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4. 茶馆影评
《茶馆》这部电影时长仅仅两小时,但跟每个观众带来的触动却远远地超过了两个小时。虽然画面简陋,制作粗糙。但是每一名观众都能感觉到剧组打磨得十分用心。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演员,都活跃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荧幕上。
电影中的刘麻子的扮演者英若诚、唐铁嘴的扮演者张瞳,分别在经典喜剧《我爱我家》中饰演了隔壁的老胡和老郑两个经典角色。扮演秦二爷的演员蓝天野,也在老版《封神榜》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仙风道骨的姜子牙形象。
该片完整地保留下了舞台剧重要情节和精华,在艺术的各方面并不次于舞台剧,没有看过舞台上的《茶馆》的人看了影片也能欣赏到它美妙隽永的艺术。而且,影片把一些舞台上不容易强调的东西也举重若轻地强调了出来,给观众以比较深刻的印象。
此外,影片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比方用了一些王利发的特写镜头把他的表情较突出地展示出来,让人物更加鲜明。
剧情简介
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北京的裕泰茶馆却在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细心经营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预示着大清国必将灭亡的命运。
终于到了民国,王掌柜苦心“改良”裕泰茶馆,令其重新开张,但动荡的社会令王掌柜忧心不已,茶馆的经营越发艰难。
又过了几十年,裕泰茶馆在已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的苦苦支撑下继续经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5. 1982年电影茶馆演员表
1,于是之饰:王利发。
2,郑榕饰:常四爷。
3,蓝天野饰:秦仲义。
4,黄宗洛饰:松二爷。
5,童超饰:庞太监。
6,胡宗温饰:康顺子。
7,程中饰:小康顺子。
8,英若诚饰:刘麻子、小刘麻子。
9,童弟饰:大傻杨。
10,李大千饰:宋恩子、小宋恩子。
(5)电影茶馆里演员走路扩展阅读
《茶馆》剧情介绍: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
王利发(于是之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于此。
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6. 如何评价电影《茶馆》中演员的表现
宋恩子和吴祥子的出场,却让我们又发现焦先生有趣的构想,他借鉴的居然是传统戏剧中演员上场的“亮相”式,宋吴贯穿全剧始终的角色,老舍先生写这个人物,用意在揭露封建统治者的镇压。两人出场时,他们穿着一样的衣服,手里搭着一样的褂子,从中门上场,先站在台阶上,目光朝四处一扫,先不走到自己固定的座位,而是并排迈着方步,一直走到台前茶馆中央,站定以后看了眼其他的茶客,然后却像京剧龙套出场那样,两人反方向同时一转身,又并排往回走。焦先生这个处理,让我们观众一下子就了解到这两个人的职业和职业习惯。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舞台艺术之美。将中国传统戏曲美学灌注到演出过程中,这是焦先生最高明的地方。
7. 电影《茶馆》故事,比话剧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现场“监工”,还有什么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过疑惑,现在北京那个挺有名的“老舍茶馆”到底是官方认证的还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后人开的?
其实,那个茶馆还确实经过了老舍夫人胡洁青的认同,甚至连牌匾都是胡洁青给题写的,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经和“茶馆”分不开了。
这当然是因为那部北京人艺镇院之宝话剧《茶馆》,还有那部影史经典82版电影《茶馆》。
本文要说的是电影《茶馆》的故事。
一、《茶馆》拍摄的背景
话剧《茶馆》的诞生其实是一个意外,1956年老舍先生为了配合全国普选宣传先是写了《一家代表》,之后腰斩写了《秦氏三兄弟》,其内容是关于秦伯仁,秦仲义和秦叔礼三兄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和内战四个时代的人生浮沉,其中心思想也是为了配合宣传。
老舍将《秦氏三兄弟》剧本念给曹禺、焦菊隐和欧阳山尊听,当念到第一幕第二场也就是裕泰大茶馆一段时,曹禺突然站起来说了一声:经典!
大家一致认为茶馆这段戏最精彩,不如将这段戏扩写。几个人纷纷提了一些意见,比如最早的版本里,王利发最后因为掩护地下党牺牲。于是之提议不如来一段“几位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拿着鸡毛掸子回屋上吊了。
老舍采纳了大家的意见,不过他还是觉得这戏如果这么写就脱离他的初衷了,在曹禺的鼓励下,老舍最终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部短小精悍却深刻经典的《茶馆》。
《茶馆》在北京人艺首演是1958年,虽然引起轰动但也带来了不少非议,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你们在这里撒纸钱?
1963年《茶馆》复演,增加了一些积极性的内容,老舍亲自去看了,之后一言不发回了家。
1979年《茶馆》终于原本复演,在北京引起了轰动,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以谢添为导演拍摄了电影《茶馆》。
二、《茶馆》电影版和话剧版的对比
话剧《茶馆》已经演了几百场,其中最经典的首推1979年版,首先是因为该版几乎是原版复演,演员准备充分,人员也比较整齐。
其次,用秦二爷饰演者蓝天野的话说,以前演的时候对人生坎坷和世事沧桑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但经历了这十几年的动荡,大家普遍对人生有了和人物相近的感触,入戏更容易也更深。
而1982年的电影版在演员上和1979版话剧几乎是照搬,只是在场景上更有深度和广度,体现了电影的优势。如果单从剧情上看的话,电影版和话剧版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很多地方,电影版还是有特别的地方的。
还有黄胖子和二德子见面那略显滑稽的撞肩礼,也是老舍先生亲自指导的。
到拍摄电影时,虽然老舍先生已经故去,但其夫人胡洁青也亲临电影《茶馆》拍摄现场“监工”,她同样给予谢添导演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胡洁青,还有很多人艺老演员们都对谢添导演他们的拍摄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将这么一帮子人最经典的作品用胶片永久记录下来,对老舍先生,对他们这些演员来说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后来北京电影学院有一届毕业班曾经按照电影和话剧录像也排了一版《茶馆》,用蓝天野的话说,他们的模仿也太像了,连于是之走路的姿势都学去了,其实于是之那个走法不是因为王利发,而是因为他的半月板有伤,结果也成了后人学习的对象。
没办法,经典的魅力就是如此。
8. 小丁宝在《茶馆》人物简介
丁小宝是裕泰茶馆年纪只有17岁的招待员,母亲是以前局长的二姨太,后来败落了。虽然她身世可怜、误入风尘,但她秉性很善良。小丁宝性子泼辣、说话经常暴粗口。
小丁宝作为最后一幕出场的一个女性形象,老舍先生给她的标签是有胆有识。她不要工钱干活,问候王利发,包括最后为王利发求情向沈处长讨工作,以及剧终她为王利发哭泣,能看出她性格中有很善良的一面。但她又居于沈处长之下,为其点烟,甘于沦落。
(8)电影茶馆里演员走路扩展阅读:
《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人物介绍
1、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能干部,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尽办法跟上时代,经历了千灾万难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最 终,他和他的茶馆在风雨飘摇中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2、常四爷
普通旗人,裕泰茶馆的常客,热爱自己的国家,富于正义感,有骨气,敢做敢当。曾因议论时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参加过义和团;清王朝灭亡后,开始自食其力,凭劳动吃饭。他一生历尽坎坷,只盼着国家能像个样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
3、秦仲义
裕泰茶馆的房东,北京的财主。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变卖家产,一心一意兴办工厂以求富国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4、松二爷
普通旗人,常四爷的好朋友。讲礼节,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胆子小却又喜欢说话儿。他整天无事可干,泡在茶馆里,把黄鸟当成精神的寄托。从清末到民国,他的生活经历巨大变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后竟衣食无着。
5、庞太监
清宫中有权有势的总管太监,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现得傲慢不可一世,对“变法”怀着刻骨仇恨,为维新派被镇压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狰狞,却要买个年轻姑娘做老婆以满足扭曲的欲望。
6、康顺子
出身贫寒的乡下妇女。正直、直爽,诚实,说话有分寸、懂规矩、讲礼貌,做事干净利落,吃苦耐劳。她十几岁时被卖给庞太监当老婆,受尽虐待凌辱,但同时也变得刚强坚韧。庞太监死后,被扫地出门的她不仅自己要活下去,还要把养子拉扯大,所以带着孩子到裕泰茶馆当了帮工。
9. 茶馆 主要内容 50字
主要内容:《茶馆》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剧情片,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序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期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由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于1982年上映。
(9)电影茶馆里演员走路扩展阅读
一、主要角色介绍
1、王利发
由演员于是之饰演,裕泰茶馆的掌柜。
精明能干部,为了避免被淘汰,他想尽办法跟上时代,经历了千灾万难仍忘不了搞改良,可都是“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最 终,他和他的茶馆在风雨飘摇中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2、常四爷
由演员郑榕饰演,普通旗人。
裕泰茶馆的常客,热爱自己的国家,富于正义感,有骨气,敢做敢当。曾因议论时政被清廷爪牙逮捕,也曾参加过义和团;清王朝灭亡后,开始自食其力,凭劳动吃饭。他一生历尽坎坷,只盼着国家能像个样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
3、秦仲义
由演员蓝天野饰演,裕泰茶馆的房东,北京的财主。
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变卖家产,一心一意兴办工厂以求富国裕民。然 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4、松二爷
由演员黄宗洛饰演,普通旗人,常四爷的好朋友。
讲礼节,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胆子小却又喜欢说话儿。他整天无事可干,泡在茶馆里,把黄鸟当成精神的寄托。从清末到民国,他的生活经历巨大变化,日益潦倒落魄,最后竟衣食无着。
5、庞太监
由演员童超饰演,清宫中有权有势的总管太监。
在平民百姓面前表现得傲慢不可一世,对“变法”怀着刻骨仇恨,为维新派被镇压而洋洋得意。他又老又丑,面目狰狞,却要买个年轻姑娘做老婆以满足扭曲的欲望。
二、获奖记录
于198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10. 茶馆里的女演员
《茶馆》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话剧,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入拍摄,何群导演,陈宝国领衔主演。于2010年7月16日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全国首播。
该剧讲述了一个老北京城的茶馆老板王利发,在解放前数十年的大背景下的挣扎与妥协,并从中折射出了老北京几十年生活的盛衰变迁。
王玥 饰 康顺子
岳秀清 饰 王淑芬
剧雪 饰 张秀英
李文玲 饰 大舅妈
李勤勤 饰 松二奶奶
杨蕊 饰 二秀
周扬 饰 小丁宝
白荻 饰 庞四奶奶
方子春 饰 掌柜媳妇
马丽 饰 二姨太
谢紫彬 饰 周绣花
崔婕 饰 二姑娘
焦俊艳 饰 大秀
陈曼媛 饰 陈曼媛
蒋依依 饰 王小花
邢军 饰 马五奶奶
关晓彤 饰 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