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郭澄清

电影演员郭澄清

发布时间:2022-08-21 08:00:21

『壹』 赵浚凯的导演生涯

历史背景之恢宏厚重 英雄情结之浓厚醇烈 男人气概之豪情万丈
赵浚凯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9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今就职于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现任副总裁一职。近年来,赵浚凯导演执导的《大刀记》、《武工队传奇》等抗战剧均获好评。2015年开年抗战大戏《大刀记》改编自著名作家郭澄清的同名小说,自1975年出版以后即改编为电影、连环画、评书、话剧等多种形式作品广泛传播。导演赵浚凯时隔40年将这部作品首次搬上荧屏,凭借“从连环画中走进电视”的场景人物“神还原”技能,以及流畅的叙事、酣畅的武打,接地气的人物形象这些过硬配置,不仅致敬了红色经典原著,还凭借高收视率和好口碑树立了精品抗战剧的全新标杆。而即将于年内和观众见面的大型抗战史诗《搜索连》是赵浚凯导演继《亮剑》之后打造的又一力作。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时代背景之下,战争无可回避。对于战争题材的偏爱和理解,导演赵浚凯曾说:“每个男人心目当中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战争。我是一个‘草根英雄主义者’,就是第一有英雄情结,第二是平民英雄情结,第三是由小人物成为影响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英雄的英雄主义情结。”赵浚凯坦言,自己作品的核心就是塑造形象各异的英雄,而且要把英雄情结进行到底。
剧本创作精雕细琢 导演视角之新颖独特 影像画面真实极致
赵浚凯从编剧转型制片人后来又转型导演。而没有改变的是他一贯的英雄情结。赵浚凯认为拍摄与写作是两回事,拍摄是个不断妥协、放弃的过程。这是编剧转为导演的痛苦之处。若是一个导演只是需要做一个故事片的话,拍明白故事就可以了。但若真是要去做一个有情怀的导演,必须要有文字的功底。这也是编剧转为导演的一大优势。赵浚凯导演本身学中文出身,对于文字的转换能力非常强。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剧本之时,赵浚凯坦言:我特别喜欢看手记。去翻看当年记录下来的歪歪扭扭的文字,以及承载这些文字的各种介质——蛋壳、树皮、裤衩等。这些残缺的介质扑面而来,会让你觉得前辈们真是了不起的。把做电视剧做好会功德无量,因为做的是价值观。在作品中所弘扬的价值观,观众可以不信,但绝对不可蔑视。我希望在作品中,尽可能地“夹带私货”,把我感受到的东西传递出去,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的战士为今日之和平冲锋陷阵、扛枪挡炮的英勇,让观众感受到惨烈的战争背后人们相濡以沫、厮守爱情的凄美。而在这些背后,要让观众感受到如今这个时代应该重视的责任与担当。赵浚凯强调:一个好的剧本,一定不是编剧写出来的。若想写一个好的剧本,你一定要花一段时间去找这样一个有灵魂的人。若这个人物找到了,他的所有都会自然流淌出来而不用你写、你编。一个女人面对自己的爱人即将走向战场时,当他转身离去的一瞬间,她要说的话就会一下子出来。所谓编桥段是非常简单的,熟练的编剧一拍脑袋就会出来一个。但真正抓人的、令人感动的细节是人物自然流淌出来的。
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电视剧导演
赵浚凯作为中国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电视剧导演,是集导演制片人于一身的金牌操盘手,他有非常敏锐的艺术视角和投资眼光,既为艺术质量负责,也为作品的收视和投资负责。从对剧本综合性的理性评估、拉投资开始,到演员阵容设计、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宣发等,都有科学而严谨的掌控。
赵浚凯属于稳扎稳打型,擅长战争戏和控制成本,选材独特,不追求做大,注重投资回报率和高性价比,在合适投资区间,在不同题材里,把演员、编剧、电视台、作品卖点等,进行动态组合,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在电视剧领域,赵浚凯是少有身兼导演、制片、编剧、监制的操盘手,没有他,就不会有重播了几百次的《亮剑》,这也是赵浚凯叫响战争题材第一人的标杆之作。2000年至今,赵浚凯以不同身份推出的作品有80多部,均获得收视率和投资回报的成功。
作为海润影视副总裁及核心股东,赵浚凯肯定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电视剧操盘手之一,其近五年作品平均投资回报率超过150%。赵浚凯接受媒体专访自我评价道:“我属于稳扎稳打型,不是能省钱就能赚钱,也不是高举高打就能做强,电视剧有很多动态的东西要把握好,不同组合门道很深,回报差别也很大。”
作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电视剧导演之一,赵浚凯具备了以下条件:一是判断力,讲一遍他就能判断,可不可以做,大做还是小做;二是实操力,项目启动后,从哪个角度先切入,从哪个步骤先进入,先找哪拨人铺垫,目标是哪家电视台,要有特别清晰的概念;三是创新力,不能反复复制自己成功的模式,续集一般都不如原创。创新不是把一切全部打碎重来,而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加入别的元素;第四是资本运作,资本不是融资,是分配多少给演员,给制作,给宣传,给销售,也要特别清晰;第五是对政策有清晰判断和前瞻性。 ·羊城暗哨(词条2)(2006) ·夜奔(词条2)(2007) ·大地(词条9)(2007) ·排球女将(2007) ·震撼世界的七日(2008) ·沧海(词条2)(2008) ·战士(词条7)(2009) ·平原枪声(2009) · 烈火红岩(2009) ·天阵(词条2)(2010) ·断刺(2010) ·惊雷行动(2011) ·走出硝烟的女人(2011) ·诡案组(词条2)(2011) ·狙击部队(2012) ·武工队传奇(2012) 大刀记(2014)搜索连(2015) 我叫苗金花(2015)

『贰』 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去世引得大家纷纷纪念,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行为艺术、表演艺术,是指通过身体、物体等表演的方式来传达某种艺术,这不同于直接的商品艺术或者说视觉艺术,商品艺术和视觉艺术往往是实体的艺术品或者呈现在电脑上的2D/3D艺术设计,并不涉及直接展示给看客的“表演”环节。

1985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代理市长》,在片中饰演敢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代理市长萧子云,他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6年,执导由温锡莹、田华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党小组长》。

1988年,与刘晓庆共同主演改编自曹禺同名话剧的剧情电影《原野》,在片中饰演粗野刚烈、勇于反叛的仇虎。1998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昨日的承诺》。2002年,由其出演的战争电影《绥远之光》上映。2003年,出演由虎子执导的犯罪剧《终极目标》。2007年,在古装剧《卧薪尝胆》中饰演吴王阖闾。

『叁』 德云社大褂分等级吗为什么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的大褂有刺绣,别人的都是光秃秃的

客观来说应该是分等级的,这一点通过对商演的观察就能够发现,且不说郭德纲作为一家之主可以随意选择大褂的材质和做工,岳云鹏作为近些年来德云社旗下仅次于师父郭德纲的演员,在不同的演出场合中所穿的大褂也都有着明显的身份象征,无论是精致的布料还是栩栩如生的刺绣,都是其他演员的演出服装中所无法体现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大褂的样式还是出场顺序,都是对演员能力和实力比较直观的体现,或许别的相声班社没有这样的规矩或者登记之分,但是德云社毕竟有着数百人的演员阵容,因此加以划分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官方始终没有给出明确解读,才导致演员和观众之间产生了相对激烈的争论。

『肆』 郭澄清的作家之路

郭澄清是20世纪50-70年代主流文学的典型性高端作家。所谓典型性高端作家,就是最具有那个时代主流文学气质、特征,并具有一定文学影响的作家。由于意识形态的严格要求和规训,这类作家总是充满激情地寻求自我和时代的共鸣,最大程度将自己的感受溶入时代普遍认同的价值规范之中。或者说,这类作家对“自我”这个词根本就无法接受,他们具有一种近乎天赋性的才华,能够压抑自己,并将自己的生活体验无间隔地转化为意识形态的象征系统。这正如贺敬之区分“大我”与“小我”的关系一样。他们能够使“小我”变成“大我”。这种转化的能力也许和这类作家经历及其心理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从文学上看,这种主流高端作家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在意识形态严格限制之下,他们达到了他们所能够达到的美感,并在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获得巨大的成功。即使在今天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这种美感。郭澄清就属于这类作家。
郭澄清是50年代初开始写作的,大体上可以算作是1949以后的作家。在六十年代郭澄清便已经成为文坛上令人瞩目的青年小说家了。在文革前,他已经出版短篇集4部。当时全国性的短篇小说选集几乎没有不选他的小说的。据吴开晋回忆,1965年11月,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团中央、文化部召开“全国青年作家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郭澄清与李准、浩然、胡万春、王汶石、茹志鹃等7人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受到大会的表彰。[1]他的《社迷》、《社迷传》、《黑掌柜》等受到广泛的好评。《黑掌柜》被复旦大学出版的《文学写作》(胡裕树主编,1985年)列为范文。1975年郭澄清发表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是文革后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佼佼者,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当时全国许多电台播放《大刀记》。即使在今天,《大刀记》仍然在许多人的心中存有深刻的印记。 郭澄清是山东文坛短篇小说创作的领军人物,是山东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与冯德英、刘知侠齐名的山东抗战小说作家,也是继赵树理、孙犁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短篇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1952年,郭澄清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1970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76年5月患脑血栓,半身瘫痪,但仍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他一生创作甚丰,著作有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100多篇、散文30余篇、诗歌400余首、报告文学30余篇,此外还有人物速写、评论、短论等,共计400万字左右。其中,尤以1975年他在煤油灯下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最为著名,《大刀记》是中国唯一一部描写鲁北平原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歌颂了鲁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辉映千秋的历史功勋,《大刀记》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全国20余家省市电台连播,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连环画、评书等,收入《中国小说辞典》、《中国长篇小说辞典》,并译成多种外文。他的诗歌《北京太阳暖心房》被《人民日报》、《诗刊》转载,并谱成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日中广播,被授予优秀作品特别奖;诗歌《铁头和骆驼的故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并被授予一年一度的优秀作品奖。他的短篇小说《黑掌柜》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被收入多种全国性刊物、选集中,中央、山东、河北等广播电台将其改编为广播剧,《中国之学》在英文版转载。同时,他还著有长篇小说《龙潭记》、《决斗》、《历史悲壮的回声》,短篇小说集《社迷》、《公社的人们》、《小八将》,中短篇小说集《麦苗返青》等。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其创作成就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在郭澄清的带动和影响下,一大批青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1988年,郭澄清被评为文学创作一级职称。
郭澄清深深根植在人民的土壤中,他的小说质朴、浑厚,作品多取材农村生活,聚焦平凡而普通的农民,描绘他们的言行、气质与精神品格。他致力于在人物的形象中反映、描述生活的真理,概括深厚的历史与社会内容。郭澄清是代表时代、反映时代的作家,他总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审视、思考当时的社会,力求从总体上塑造时代人物,概括社会生活风貌,用大手笔艺术地描绘时代。他所塑造的梁永生、孟琢磨等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扎根在历史与现实的沃土之中,并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文学家词典》、《中国现代文学家词典》、《中国现代作家传略续集》、《中国作家笔名探源》和中国现代文学馆都收录有他的传记、著作书目和照片等。 郭澄清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步入文坛,至1989年去世。其中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文坛停滞、荒芜岁月。他真正能够创作的时间不足30年。他除了写出短篇小说四集,还创作了小说《大刀记》、《龙潭记决斗》、《历史悲壮的回声》以及长诗《黑妻》等作品。还有未写完的历史人物小说《纪晓岚演义》。足见他创作的刻苦、勤奋。他既写解放后的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心声,又写解放前的人民革命战争,反映人民群众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时间跨度很大,是当时国内能够在这两个领域都写出成功作品的少数作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创作成果相当丰硕的作家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坛,像郭澄清这样的著名作家屈指可数。
他一生作品甚丰,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集1本,创作短篇小说100多篇、散文30余篇、报告文学30余篇、诗歌400余首,此外还写了许多通讯报道和民谣。其中,有些作品被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长篇小说《大刀记》最为著名。

『伍』 哏字的意思是什么

“哏”字的意思是:

[ gén ]

1.滑稽,可笑,有趣:这话真哏。

2.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逗哏。捧哏。

[ hěn ]

1.古同“狠”,凶恶的样子。

2.古同“很”,非常。

组词:

逗哏、抓哏、脏哏、哏哏、哏儿、捧哏、哏都、哏绝、哏绝、无事哏、恶哏哏、没事哏、没是哏

词语解释:

1、哏儿

有趣;滑稽。

《全国优秀短篇曲艺集·办喜事》:“娘家虽然没挑礼儿,还说这事办得哏儿。”袁静《伏虎记》第十五回:“﹝张振武﹞不知不觉把天津卫的土话都端出来了:‘哎哟哟,真哏儿,真哏儿呀!’”

2、逗哏

用滑稽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七章:“在他们说笑逗哏的同时,梁永生在那边还为吃饭的问题跟别人纠缠着。”《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医生逗哏地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应改为‘一日之美在于晨’。”

『陆』 大刀记演员

大刀记中小红的扮演者是马文惠。

根据宁津作家郭澄清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刀记》改编。为了体现乡土抗战的真实性,还将宁津特色加以展示,如哈哈腔、踩高跷、三大名吃等都以最真实的状态还原。

《大刀记》与其它抗战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剧是部“接地气”的作品。该剧真实反映的是鲁北农民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抗战历史,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的武器和抗日战术。

另外,导演要求所有演员的每一句台词必须讲山东土话,如此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体现了导演及主创群体对《大刀记》注入的热情和诚意。

『柒』 大刀记的创作历程

长篇小说《大刀记》共三部,120万字,1975年出版。。《大刀记》正是郭澄清回到家乡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创作完成的。
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农家土屋,一张摇摇欲坠的八仙桌和一盏煤油灯,一个自制的简易书架,这就是郭澄清创作《大刀记》的地方。
长篇小说《大刀记》描述了鲁北人民在旧社会受尽了封建欺压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血泪历史,塑造了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反抗封建欺压、推翻黑暗的旧社会,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而不怕流血牺牲的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小说出版后即风靡全国,成为影响7亿人的文学经典。郭澄清,1929年11月13日生于山东省宁津县郭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受尽了旧社会的苦难,亲眼目睹了日寇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1947年他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宁津日报》总编辑兼广播站站长,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自1955年开始,郭澄清便开始公开发表作品。1971年的春天,郭澄清放弃了济南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回到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开始了长篇小说《大刀记》的创作。刚刚回到老家的郭澄清,没有房子,为了创作,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房子。“回来以后,也没有房,他个人琢磨着修了三间房,俺们村有个顺口溜就是,‘澄清修房土打墙,没砖没瓦也没梁,睡觉两头顶着墙’。”时集镇郭皋村村民郭金忠说。剧本大都取材于当地真实故事“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当年父亲创作长篇小说《大刀记》的素材,主要是他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他早年从一些知情经历者那里获得的。”郭澄清之子郭洪林介绍说,“老八路”阎成和他家住一个院里,“父亲有时间除了和阎成下两盘棋,更多的是有意地与阎成这个‘老八路’谈论一些当年抗战时期的事情。阎成在抗战时期经历过很多艰难险阻,在他身上也发生过许多险奇的故事,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创作长篇小说 《大刀记》时,将阎成当年亲身经历的‘死里逃生’真实的险奇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创作成为《大刀记》第二卷中的《重返宁安寨》一章。《大刀记》第三卷中《夺枪》一章,是参考宁津抗战时期发生的八路军战士崔景生夺枪的真实故事。”郭澄清回家创作《大刀记》期间,对每个乡亲都礼貌相待,从没有因为文学创作艰辛而对周围的人乱发脾气,正因为如此,他在村里的人缘极好,白天上门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当家中来客人,郭澄清无论将《大刀记》写到哪个环节,都会停下手中的笔,热情地出来迎接客人,和乡亲们聊天交流。郭澄清为创作《大刀记》经常骑自行车到处采访,每次采访回村时,他在离郭皋村500米的邻村推着自行车,看见人就热情地打招呼,在村民面前从来都是笑呵呵的。历时4年多带病坚持创作完成郭澄清专注于创作,但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当时他回家的时候,身体已经有慢性阑尾炎、肺结核、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郭澄清仍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并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大刀记》的创作。”73岁的郭治明曾是郭澄清的保健医生,曾与郭澄清前后邻居。1961年,郭治明在国家“巡回医疗”的号召下,当起了郭皋村的“赤脚医生”,负责村里600多人的身体健康,回家创作《大刀记》的郭澄清就在其中,他每天去郭澄清家两次为他做健康检查。郭澄清忍受着时常发作的病痛,不分昼夜地进行文学创作,病情发作时,就服急救药品,然后又投入到创作中去。他经常通宵达旦搞创作,困了就用喝茶、吃辣椒、冷水浇头的办法来刺激自己打起精神。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文学创作,1975年秋天,长达120万字的三部长篇小说《大刀记》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时出版发行。长篇小说《大刀记》的成功问世,轰动了全国各地,并且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很快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大刀记》电影公映,山东人民广播电视台也推出了《大刀记》评书节目,各地还演出了《大刀记》话剧,出版了许多《大刀记》连环画等。其中小说先后发行400万套,连环画发行3000多万套,评书也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台连播,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依然在影响着我们。

『捌』 <大刀记>主题歌是什么名字

《大刀记》是我市著名作家郭澄清的成名作,写作于1974年,1977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主演有杨在葆、仲星火、李纬等。主题歌名叫《运河儿女心向党》,演唱者是著名民歌演唱家吴萍。
《运河儿女心向党》歌词: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地下的运河水清清
自从来了共产党
梦里也要笑几声

千里平原春风暖
万年枯树发了青
运河儿女心向党
毛主席是咱大救星!

《大刀记》是我国唯一一部描绘鲁北平原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她歌颂了鲁北平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和辉映千秋的历史功勋。

郭澄清(1931-1989)原名郭成清,山东宁津人,历任《宁津日报》总编辑、山东省文

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艺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大刀记》、《龙潭记》、《决斗》、《历史悲壮的回声》,短篇小说集《社迷》、《公社的人们》、《小八将》,中短篇小说集《麦苗返青》等。

《大刀记》于1975年出版,后改编成的电影、连环画、评书、话剧,使郭澄清闻名于世。

再版的《大刀记》由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作序,朱德发、吴开晋、任孚先、吴义勤等著名评论家撰写评论文章,他们一致认为,郭澄清是山东文坛短篇小说创作的领军人物,是山东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与冯德英、刘知侠齐名的山东抗战小说作家,也是继赵树理、孙犁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短篇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李珊 隋晓燕)

『玖』 郭澄清的人物生平

郭澄清(1929-1989), 当代著名作家,山东宁津县人。
1929年11月13日,生于山东省宁津县郭皋村。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历任小学教师,中共地下工作人员。
1956年,任《宁津日报》副总编兼《激流》文艺月刊主编。后历任县广播站站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时集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文化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展望出版社特邀编委,亚洲文化开发中心顾问等职务。
1952年,郭澄清开始从事业余文艺创作。
1970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
1976年5月,患脑血栓,半身瘫痪,但仍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
1989年,郭澄清病逝。
他一生创作甚丰,著作有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部。作品有的被改编成电影、广播剧;有的被译成外文,介绍到欧洲各国。他的作品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其创作成就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他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曾任山东省创作办公室主任、中国作协山东分会副主席等职。 当郭澄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迈开创作步伐的时候,他的脚跟就是扎实的,步伐就是稳健的。激越的情怀,爱憎分明的情感,充溢在作品中。他从日新月异的生活中采撷提炼着生活的真谛和艺术的绚丽。
进入20世纪60年代。郭澄清这个时期的作品,严格信守坚持着现实主义原则,追求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性描绘及对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同时又探索、深化、发展着现实主义。他把对现实生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对文学艺术美的追求结合起来,注重对新的表现手法的吸取和融会,而不去表层的猎奇逐异。他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审视、烛照、把握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整体,从总体上概括社会生活风貌,塑造典型形象。郭澄清笔下的人物多是平凡的普通人,他将自己的激情和关注放在农民身上,他对农民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他体味到农民昔日的深重灾难,更描绘着农民在新时代的新的步伐、新的品格、新的感情。作者以生花的艺术妙笔,启开人物的心扉,使读者领略人物的心灵美。郭澄清善于把人物外在形态的描绘和内心的揭示有机结合起来,把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放在环境变化、事件发展过程之中,在社会动态系统中表现人物心态。
郭澄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对这种美德在新时代的体现有深刻的研究。这种审视生活的道德角度,决定了他对美好道德负载者的热情讴歌和对其境遇的表现。郭澄清的这种传统的“民本精神”和新时代新思想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显示出他思想的深邃、高度责任感和崇高的人格力量。这正是他的人物感动人、激励人、催人奋进的力量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公社在农村中消失了,但这不能削弱那些“社迷”们的价值和意义。一是郭澄清是坚持了现实主义,忠实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和人物;二是人物形象的核心是其气质、精神、品格,作品中的事件环境只是气质、精神、品格的载体,事过境迁并不影响人物形象的精神力量的继续发挥。
作者善于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精细的描摹刻画中,展示人物的思想脉络和心律跳动,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郭澄清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大家,他创作短篇小说,驾驭自如,游刃有余,精于构思的剪裁,但不留斧凿痕迹,浑然天成。他深谙古典小说之三味,又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从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出发,充分运用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抓住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味,作品简洁明快,清澈透底,犹如行云流水,扣人心弦。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郭澄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