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演员郭振清演过影片他还在吗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郭振清同志,因病于2005年8月24日中午13:06逝世,享年78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智勇双全的游击英雄李向阳被人们广为赞誉和称颂。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从此也就成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演员。
郭振清生长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于生计,在他刚满17岁时,就跨上了电车,当了一名售票员。在那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饱受生活煎熬之苦,也从此开始认识了人生。当解放天津的炮声响彻在海河上空时,他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底,党送他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总工会文工团当演员。他第一次参加演出的话剧是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尝到创作甜头的演出是话剧《不是蝉》。
1952年,郭振清进入影坛。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六号门》,在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塑造了受压迫、有觉悟的搬运工胡二的形象,使他在电影界崭露头角。从此,他在创作上,如大河直泻,一发而不可止。他先后在《英雄司机》《平原游击队》《暴风雨中的雄鹰》《花好月圆》《换了人间》《羌笛颂》《我们是一代人》《万木春》《独立大队》《英雄儿女》《严峻的历程》《济南战役》《艳阳天》《排球之花》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不同的重要角色。1981年,郭振清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天津市,担任了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的导演。同年与印质明联合导演了故事片《大虎》,以后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郭振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细腻,质朴无华而又真实可信。看过《平原游击队》的观众,不会忘记那位手执双枪、纵横驰骋在敌人心脏里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一度成了勇敢、机智的代名词。
1957年,郭沫若曾题词一首赠郭振清同志。词曰:“凤头鸠见桑葚,独立枝头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飞四海颂和平,月桂菊可寻。”郭老诗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几十年勇攀艺术之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Ⅱ 郭振清的艺术之路
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智勇双全的游击英雄李向阳被人们广为赞誉和称颂。李向阳的扮演者郭振清,从此也就成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演员。
郭振清生长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于生计,在他刚满17岁时,就跨上了电车,当了一名售票员。在那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饱受生活煎熬之苦,也从此开始认识了人生。当解放天津的炮声响彻在海河上空时,他的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底,党送他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市总工会文工团当演员。他第一次参加演出的话剧是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尝到创作甜头的演出是话剧《不是蝉》。1981年,郭振清告别工作了20多年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天津市,担任了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的导演。同年与印质明联合导演了故事片《大虎》,以后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郭振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细腻,质朴无华而又真实可信。看过《平原游击队》的观众,不会忘记那位手执双枪、纵横驰骋在敌人心脏里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个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一度成了勇敢、机智的代名词。
1957年,郭沫若曾题词一首赠郭振清同志。词曰:“凤头鸠见桑葚,独立枝头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飞四海颂和平,月桂菊可寻。”郭老诗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几十年勇攀艺术之路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新中国17年的红色银幕上,长影厂的郭振清和八一厂的高宝成,是两个最符合“工农兵”形象的银幕代表人物,他们轮廓突出、棱角分明、浓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汉的阳刚伟岸之气,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众鲜明个性的本质特征,特别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饰演的“双枪李向阳”这一威风凛凛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于天津卫的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时代靠父亲摆小摊维持生活。他小时候十分顽皮,只要热闹的街市上有踩高跷的、玩杂耍的、唱大鼓戏的、演驴皮影的、马戏表演的,总有他圆圆的大脑袋削尖地朝最前边挤。小小的年龄,就非常羡慕民间艺人的生活,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艺术启蒙。
1943年,郭振清16岁那年,为生活所迫,前去电车公司应聘,当上了一名电车售票员。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初涉社会的郭振清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他每天必须在凌晨3点就起床,连续工作12个小时。路上还不能下车吃饭,饿了就啃上几口随身携带的杂和面窝头,或是用豆饼、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粮。
电车行驶在繁华的城区街道,为了聚集人气,招揽生意,街头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着流行的曲艺节目。这声音就如同磁铁吸引金属一般,郭振清人在车中,神思却伴随着音乐尽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游。
空暇间,他就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自组乐队,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广东音乐,或是踩高跷、练武术,还学会了单弦、数来宝、相声和评剧等表演技巧。当时,电车公司成立了一个由穿长衫大褂的职员组成的业余京剧团,郭振清闻之几次前去报名加入,只是因为自己是卑贱的“穿号坎”的穷售票员,屡次遭到冷嘲热讽。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荐当场唱上一段“西皮二黄”,他的诚心和执著最终感动了负责人,破例将郭振清吸收进去。但是,“穿大褂”的终归是瞧不上“穿号坎”的,郭振清走进了业余京剧团后,也只能被指使着干些杂活,连“龙套”都不让他跑。 对于郭振清来说,电影《六号门》既是他演艺的幸运之门,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幸福之门。因为这部根据同名话剧改编拍摄而成的描写天津码头搬运工人在新旧两个社会不同命运的《六号门》,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赢得了广大工人的一致认可而名声远播。同时,也正是因为这部《六号门》,他在剧中与自己演对手戏的青年女演员李晓功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假戏真做地牵手同行。这恐怕对于郭振清来说,又是一个绝对意料之外的惊喜等等。
《六号门》开始拍摄时,剧中的一些主要演员因为是借调而来的,一再更换,换到第三拨,原班人马早已经是所剩无几,只有东影厂新招收来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员李晓功留了下来。在《六号门》之前,李晓功已经在1950年参加过电影《光荣之家》的拍摄,接着还加盟到《刘胡兰》剧组,后来在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剧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后,《六号门》曲终人散,郭振清吃惊地发现自己爱上了李晓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感觉这个朴实厚道的天津小伙子就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心上人。两位“弄假成真”的热恋情侣回到天津,参加了喜气洋洋的集体婚礼。
新婚燕尔,李晓功凭借着在电影学院苏联专家指导的表演班学习过的科班出身,帮着酷爱演戏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业务。也正是由于郭振清在《六号门》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东影厂调去,当上了有别于舞台话剧表演的专业电影演员。1953年9月,郭振清进厂不久,就作为厂里重点培养的对象,荣幸地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回国后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写新一代火车司机生活和事业的故事片《英雄司机》,剧中男一号郭大鹏的艺术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个新起点。而李晓功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业,自觉自愿地在事业上跑起了“龙套”,辛苦地在家里相夫教子。 1954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郭振清的头上,郭振清把《平原游击队》中游击队长孤胆英雄李向阳的精神气质把握得十分准确到位,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为了更像剧情里那个黑不溜秋、胆大如虎的八路军,郭振清跟随剧组深入到河北、山东一带去体验生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努力让自己更加贴近那个年代的人物个性。
同行里的“样样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政治运动不断,但对于出身“红五类”、又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并成功扮演“工农兵”角色的郭振清来说,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断塑造新角色之中,频繁上戏,年年没有闲着,就连在1956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春节大联欢》,也特意找来空暇中的郭振清与另一个女演员安琪,联合担任电影拍摄的解说报幕员。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天津文化主管部门曾组织名为“笑的晚会”固定演出。此时,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阳而名声在外,作为天津文艺界的名人,他也经常会接到这方面的邀请信函,因为他的相声说得顶呱呱。
银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纵横驰骋的疆场,而体育赛场和训练场则又是他另一个特殊的一方辽阔天地。郭振清还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10周年大庆的时候,郭振清作为文化部足球队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剧团,与著名的京剧大花脸裘盛戎、老生李宗义等演艺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参加由王炎导演的《独立大队》的拍摄工作,扮演一个由草莽英雄转化为革命战士的男主角马龙,再次以他那质朴生动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阳迷”。
1973年,当国家恢复故事片生产的时候,郭振清在当年就出演了由林农导演的、根据浩然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农村电影《艳阳天》。1974年,被安排到严恭导演的工业题材的电影《钢铁巨人》剧组。1975年,又被北影厂抽调到李文化导演的《决裂》中,担任男主角龙国正。1976年回厂后,本来让他准备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郭振清实在难以再现当年叱咤风云的雄姿,而改为在幕后负责“新版李向阳”李铁军的表演辅导工作。在电影表演创作实践中,郭振清不但虚心求教,刻苦钻研,逐步将自己的戏路扩展到能洞察每一个角色的心理空间之中,从而成为中国影坛独具风格的著名电影演员。同时,他还能够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角色的实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下一代。
Ⅲ 演员郭振清演过那几部电影
1952年:《六号门》;
1954年:《英雄司机》;
郭振清铜像(图1)
1955年:《平原游击队》;
1956年:《春节大联欢》;
1957年:《暴风雨中的雄鹰》;
1958年:《花好月圆》;
1959年:《换了人间》;
1960年:《羌笛颂》、《我们这一代人》;
1961年:《万木春》;
1963年:《独立大队》;
1964年:《英雄儿女》;
1973年:《艳阳天》;
1974年:《钢铁巨人》;
1975年:《决裂》;
1976年:《山村新人》;
1977年:《严峻的历程》;
1978年:《济南战役》、《小字辈》;
1979年:《排球之花》;
1981年:《大虎》[兼与印质明合作导演];
1984年:《四等小站》;
1989年:《荒娃》。
Ⅳ 六七年代大陆男演员
王心刚1932年元旦生于大连,少将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主演《侦察兵》等。
于洋 山东黄县人,1930年生,原名于延江 。《英雄虎胆》《戴手铐的旅客》
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
李仁堂(1930年2月28日-2002年6月24日)生于吉林抚松,原籍山东
主要作品:《青松岭》 等。
庞学勤 1929年生于江苏阜东 主演《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
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86年任珠海市文化局局长。
赵丹 (1915-1980)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生于扬州,后居南通。
主要作品《李时珍》、《林则徐》、《聂耳》等
陈述 原名:陈致通 生日:1920年 在《渡江侦察记》中成功地饰演国民党情报处长
葛存壮 (1929.1.13-) 演员。河北饶阳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小队长龟田
郭振清(1927-2005)天津 《平原游击队》双枪李向阳威震四方。
仲星火生于1924年2月5日,安徽毫县人。《李双双》《今天我休息》等作品。
艺名:孙道临 本名:孙以亮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18日 籍贯:浙江嘉善 出生地:北平
主演《永不消失的电波》
还有达奇、村里、张莹、张良、张连文、杨在葆、陈强、张平、冯喆等著名演员曾激励一代人
Ⅳ 演员郭震清多大岁数
郭振清,78岁(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先后为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
郭振清,1927年生于天津。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年曾在私塾念书。后在电车公司任售票员。建国后曾参加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后任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1952年在影片《六号门》中饰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质朴深沉,感情真挚,获得好评。1955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平原游击队》《花好月圆》《独立大队》《英雄儿女》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李向阳,在《独立大队》中扮演的马龙,表演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1981年任天津市广播局演员。
Ⅵ 济南战役中的丁耀东将军
《济南战役》中的丁耀东将军由郭振清饰演,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演员、导演,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济南战役》是1979年上映的中国战争电影,由朱文顺执导,陈默、郭振清等主演,该片讲述了1948年,华东野战军以丁耀东为首的泰山纵队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奉命向济南挺进,攻克蒋介石重点设防的大城市——济南城故事。
《济南战役》剧情介绍: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二年,我军已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我华东野战军在相继占领山东境内中小城市后,决心攻克蒋介石重点设防的大城市济南。以丁耀东为首的泰山纵队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奉命向济南挺进。敌济南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凭借黄河天险和高山屏障,以及坚固工事企图坚守济南,把我军拖住,然后与徐州援军内外夹击,以实现蒋介石所谓“济南会战”的梦想。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我军伤亡较大。崔铁柱带领仅存的少数战士顽强地从炸开的城墙缺口攻到城上,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我军猛烈的炮火,终于把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的突破口。王耀武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急得团团转,他的王牌军被我攻城突击队阻击瓦解,而徐州援军亦被我黄河纵队打得四处逃散。
最终我军攻占了敌军司令部,活捉了王耀武,从而结束了济南战役。济南战役的胜利,为全国的战略决战谱写了一首响亮的前奏曲。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济南战役
Ⅶ 猜一个演员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先后为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
中文名
郭振清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27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5年8月24日
职业
演员
毕业院校
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代表作品
《平原游击队》《六号门》》《花好月圆》《独立大队》
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于天津。电影表演艺术家。早年曾在私塾念书。后在电车公司任售票员。建国后曾参加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学习。后任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1952年在影片《六号门》中饰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质朴深沉,感情真挚,获得好评。1955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相继在《平原游击队》《花好月圆》《独立大队》《英雄儿女》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李向阳,在《独立大队》中扮演的马龙,表演自然,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1981年任天津市广播局演员。
Ⅷ 郭振清的介绍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先后为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20世纪五十年代初,因主演电影《平原游击队》蜚声影坛。
Ⅸ 8月15日的出生人物
1769年——拿破仑,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1821年去世)
1771年——司各特,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和诗人。(死于1832年)
1896年——格蒂·科里,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1957年去世)
1892年——德布罗意,波动力学创始人,物质波理论创立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9年货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7年——周拾禄,我国水稻品种鉴定的开创人。
1923年——李慎之(1923—2003),我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1923年——希蒙·佩雷斯,以色列政治家,曾任以色列工党主席、以色列总理、总统。
1927年——郭振清,中国著名男演员。
1937年——本扬·沃拉吉,老挝国家副主席。
1956年——陆树铭,中国男演员。
1966年——关淑怡,香港女歌手。
1970年——郑嘉颖,香港TVB男艺人。
1972年——班·艾佛列克,美国电影演员。
1975年——川口能活,日本足球运动员。
1981年——宋智孝,韩国女演员。
1982年——高云翔,大陆男演员。
1986年——唐笑,大陆女艺人。
1989年——Joe Jonas,乔纳斯兄弟成员。
1990年——詹妮弗·劳伦斯,美国新生代电影演员,第85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同时也是奥斯卡史上第一位90后影后。
1994年——Sarah(申惠智),sisters成员。
1995年——小仓唯,日本美少女声优、歌手。
Ⅹ 英雄儿女演员表
刘世龙,田方,周文彬,赵国瑞,郭振清,浦克,刘效国,赵文瑜,任颐,王延盛,柏瑞桐,王宝顺,李万城,赵宝华等等。
《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一部战争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
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剧情介绍:
电影《英雄儿女》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来信给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习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团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后来,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
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团圆。王复标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习,当好革命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