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张永寿

电影演员张永寿

发布时间:2022-08-16 17:10:11

⑴ 老演员赵勇手

老演员张勇手
张勇手原名张宗瑞(后改名为张永寿),1934年出生在山西汾阳,从事电影工作后定名为张勇手。父亲是农民,穷得叮当响,娶一寡妇女子,五十九岁时生下张永寿。三岁那年,父亲去世。1948年汾阳解放,年仅14岁的他参军,先在徐向前任校长的“晋公中学”就读,后选入六十军文工团。从太原战役到成都解放,一边战斗一边宣传。最初演出实践在《白毛女》中打锣鼓,《钢铁战士》中拉大幕。16岁在《刘胡兰》和《兄妹开荒》中扮演角色,初步显示出表演才能。

1950年入朝参战,两次立功受奖。1953年回国,1956年任文工团演出队长。曾在影片《柳堡的故事》中试镜,于是在八一厂挂了号,1958年正式调入。相继在《黑山阻击战》(连长王海龙)、《英雄虎胆》(参谋耿浩)、《县委书记》(民兵虎子)、《海鹰》(水手长李雄)、《赤峰号》(舰长铁海雄)、《林海雪原》(参谋长少剑波)、《奇袭》(连长方勇)、《哥俩好》(班长雷利金)、《分水岭》(复转军人)、《打击侵略者》(游击队长金哲奎)、《地道战》(区长赵平原)、《南海风云》(政委梁崇海)、《二泉映月》(地下党赵先生)、《啊,摇篮》(旅长肖汉平)、《飞行交响曲》(师长赵辉)等影片中任主要角色。参演《哥俩好》、《霓虹灯下的哨兵》、《淮海大战》等话剧,为《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凯旋柱》、《吴哥的阴影》、《中途岛之战》等十几部外国影片配过音。张勇手面容刚柔相济,目光炯炯有神,以扮演英俊潇洒军人形象著称。当年,他和本厂王心刚、上影冯喆、长影庞学勤,并称为电影界“四大英俊小生”。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导演过《彩色的夜》、《祁连山的回声》、《沉默的冰山》、《柏油路上的战争》等影视片。其中《祁连山的回声》获1984年度优秀影片二等奖。90年代及后,参演过《征服死亡地带》(副司令)、《海之魂》(舰队司令)、《横空出世》(上将)、《十月流星雨》(老汉)、《惊涛骇浪》(政委)、《铁血奇兵》(谢振华老年)、《大爱无垠》(华益慰)、《寻找成龙》(外公)等影片。还有《省委书记》、《梦断紫禁城》、《啼笑姻缘》、《水浒传》等十几部电视剧。2009年获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⑵ 扬州的名人有哪些

1、袁江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当时还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齐名。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

2、江上青(革命先烈)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3、楚青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苏省扬州市。 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于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4、赵丹

赵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2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琵琶春怨》,从而开始了电影生涯。1937年,主演剧情电影《十字街头》。1939年,主演剧情电影《中华儿女》。1945年,执导了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

1949年,凭借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武训传》。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海魂》。

1958年,由其主演的传记电影《林则徐》上映。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这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199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200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5、庄则栋

庄则栋(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14岁加入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

1959年,入选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庄则栋曾获得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期间,冒着风险,结交美国运动员Glenn Cowan,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

曾任国家体委主任,中共十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2月1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去世,享年73岁。

⑶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TOP.1 郭兰英
郭兰英,1929年12月出生,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籍贯是山西平遥县,主演了《秦香莲》、 《李三娘挑水》、《..[详细介绍]
票数:206 人气:366
投票

TOP.2 孙道临
2007年12月28日,中国著名电影演员、表演艺术家,1921年生于北京,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参与了《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详细介绍]
票数:130 人气:347
投票

TOP.3 秦怡
秦怡(1922.1.31——)女,中国著名演员、艺术家。2009年10月17日获得第18届金鸡百花终生成就奖。代表作品: 《女篮5号》;《铁道游击队》..[详细介绍]
票数:114 人气:247
投票

TOP.4 陈强
陈强1918出生,原名陈庆三,籍贯河北宁晋徐家河,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是著名演员陈佩斯的父亲。陈强从艺数十年,参演多部歌剧和影片..[详细介绍]
票数:98 人气:248
投票

TOP.5 王心刚
王心刚,辽宁大连人,1932年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被称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有很多的作品,并且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代表作有..[详细介绍]
票数:95 人气:283
投票

TOP.6 王晓棠
王晓棠( 1934─) ,演员,导演,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2001年王晓棠自编自导的《芬芳誓言》,再次荣获当年度《大..[详细介绍]
票数:93 人气:264
投票

TOP.7 谢芳
谢芳,原名谢怀复,原籍湖南益阳,生于湖北黄陂,1935年年11月1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谢芳是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虽然扮演的..[详细介绍]
票数:86 人气:208
投票

TOP.8 张勇手
张勇手,原名张永寿,电影演员、导演。山西汾阳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1958年后相继在《英雄虎胆》、《县..[详细介绍]
票数:82 人气:312
投票

TOP.9 田华
田华,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刘天花,1928年8月3日出生。电影“白毛女”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这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凭借着自..[详细介绍]
票数:80 人气:213
投票

TOP.10 王昆
王昆,我国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河北人。她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参加革命,1945年在歌剧《白毛女》的首场演出中扮演喜儿。代表作品有《南泥..[详细介绍]
票数:77 人气:170
投票

TOP.11 郭振清
郭振清 1927年生于天津。电影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华北职工干部学校。先后为天津总工会文工团演员,天津艺术剧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详细介绍]
票数:77 人气:196
投票

TOP.12 张瑞芳
张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塑造了新中国电影经典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详细介绍]
票数:77 人气:194
投票

TOP.13 于洋
于洋(1930.10.4-) ,原名于延江,祖籍山东龙口市。中国影视演员、导演。主要作品有《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详细介绍]
票数:71 人气:172
投票

TOP.14 刘江
刘江,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1925年生于辽宁辽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部队文工团员、分队长、副队长等..[详细介绍]
票数:66 人气:207
投票

TOP.15 葛存壮
葛存壮,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葛优的父亲。在多年的表演工作中,用精彩的演技为观众奉献了众多经典的反面角色,..[详细介绍]
票数:63 人气:191
投票

TOP.16 李仁堂
李仁堂(1930.2.28—2002.6.24),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籍山东诸城郭家屯镇,早年在北京读书。主演的影片有《元帅之死》、《子夜》等。..[详细介绍]
票数:63 人气:145
投票

TOP.17 程之
程之(1926.2.3-1995.2.14)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演员程之的父亲。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详细介绍]
票数:56 人气:152
投票

TOP.18 于蓝
于蓝,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一部《烈火中永生》,让亿万观众记住了于蓝这样一个名字。除了江姐以外,《龙须沟》里的北京旧式劳动妇女程娘..[详细介绍]
票数:56 人气:168
投票

TOP.19 黄宗洛
黄宗洛(1926.9.26-2012.6.30),原名黄宗河,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瑞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大哥黄宗江是著名剧作家,三姐黄宗英是..[详细介绍]
票数:56 人气:159
投票

TOP.20 项堃
项堃(Xiang Kun,1915-2009),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原名王象坤。原籍山东德州市,1937年开始从事电影..[详细介绍]
票数:55 人气:192
投票

TOP.21 方化
方化,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1945年始,先后在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社,大黄河歌剧团,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任..[详细介绍]
票数:48 人气:238
投票

TOP.22 李默然
李默然(1927-2012.11.8),原名李绍诚,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县,1947年正式开始演艺生涯,1962年因在影片《甲午风云》中出演爱国将领邓世昌赢..[详细介绍]
票数:48 人气:135
投票

TOP.23 陈述
陈述(1920-2006)演员,原名陈致通,浙江省上虞县人,生于上海。陈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电影演员,陈述以扮演反派角色出名,陈..[详细介绍]
票数:44 人气:151
投票

TOP.24 赵丹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扬州,长大在江苏南通。1937年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详细介绍]
票数:30 人气:142

⑷ 60年代《林海雪原》中少剑波在真实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仰望艺术的星空,可谓群星闪耀、星河灿烂,而那些恒久定格在人们心中的文艺精品和经典形象,是一个卓越的演员最亮丽的名片。

这位演员是八一厂的大帅哥,还是刘晓庆、唐国强、倪萍等人的恩师,他曾饰演《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等经典角色,他就是著名演员兼导演张勇手先生。

⑸ 记得《奇袭》方连长吗《林海雪原》演少剑波,耄耋之年近况如何了

3月17日,一位网友发布了一篇关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永寿的画外音文章,写道:“张永寿一直是影迷喜爱的电影明星……当时,《夺宝奇兵》是为数不多的几部公开发行的电影之一,因为这部电影很好,而且看过很多遍,我想起了那个扮演连长的英俊演员。但是当时电影里没有演员名单,所以我是由一个成年人介绍的。他的名字叫张永寿,所以我记得他在电影《夺宝奇兵》里演过……”

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张咏之手的人气的确不如王新刚、余阳等人高,但他塑造的经典人物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他的人气。

是的,张勇的手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军人气质,从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塑造出了英俊勇敢的中国军人形象,给广大观众带来了震撼。

张Yongshou赢得了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7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20年,也赢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美国援助朝鲜战争70周年”纪念奖章。

张已经87岁了。几年前,他和他的妻子,八一工厂的著名化妆师张家茂,在北京怀柔县圣唐屿买了一间普通的农舍。他在那里钓鱼、遛鸟、种花果树,过着低调而舒适的生活。

附近的老乡本来整天都不明白这是什么人,但看了央视的一档特辑后,才知道这位“老张”是大明星。

⑹ 作文:身边的艺术

剪纸的文化背景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 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 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 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 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 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 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 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代李远《剪彩》诗写 道:“剪彩赠相亲,银 缀凤真,双双御绥 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 君千万岁,无处不逢春。” 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黄色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在宋代,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许多工艺美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专业剪纸艺术家。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 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区),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归纳前人的经验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由于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剪纸很讲究线条,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根据地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可以说线条是剪纸造型的基础。
2.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常见的有“层层垒高”或并用“隔物换景”的形式。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由于受到工具和材料局限,要求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就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要求抓注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姿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就像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一样,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 剪纸的色彩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要求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比例。如用一个为主的颜色形成主调时,其他颜色在对比度上可以程度不同地减弱。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如张永寿创作的“百菊图”,许多地方都是运用刀法的技巧。例如刻一种“罗汉须”的菊花,由于它初开时是直瓣,盛开时就卷曲,形成螺丝圈,剪这种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 如果刻一种叫“鹭鸶羽”的菊花,由于它开花时一瓣套着一瓣,一瓣勾着一瓣,剪这种菊,要运用“掏剪法”,剪起的地方要片片相连,瓣瓣相随,花瓣之间的粗细、大小才能参差有致,变化不同,剪成的花才能像鹭鸶的羽毛一样丰满而美丽。
当同时刻制数量比较多的剪纸时,在刀法的运用上,要切不要划,切出来的剪纸比划出来的剪纸要显得厚实。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否则,刀在千里就会失去灵活性。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准确。在刻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特别是在刀与刀们连接的地方,说下就下,说起就起,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这里的“巧”主要是指运用巧刀刻出的“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两种刀法的运用。
“锯齿”是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纸和刀的切割移动而自然产生的,它利用锯齿的长短、疏密、曲直,刚柔,钝锐的变比,结合不同物象的特征,表现它的质感、量感、结构等。 刻植物时,柔和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它的花果,坚硬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树的叶子和茎的针刺、毛绒。 刻动物时,细密的锯齿纹可以表现软软的绒毛,刚健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硬实的鬃毛,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可以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 刻人物时,用跳动的锯齿纹可以表现活动的眉毛,胡子,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可以表现小孩丰满的肌肤。
“月牙儿”也是剪刻时自然产生的各种弧形装饰,它以阴刻为主,主要表现人物的衣纹,或破坏大块黑的面积,根据个同物象的特征,形状,可长可短,可宽可窄,可曲可直,能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形式也往往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 从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剪纸技法中的锯齿和月牙儿的萌芽出现,经过于百年的历史演变,一直延续至今,巳成为一种装饰图案的规律被人们所喜爱和运用。 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两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南北朝对马团花。南北朝对猴团花.南北朝金银花团花。南北朝菊花团花。南北朝八用形团花。
唐代(公元618一907年)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
①1963年一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人胜”剪纸。
②1973年西安出土的皮革帽子,图案是镂空花样。
③自汉至唐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河南省郑州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镜(直径36.2cm)
④现藏于日本正仓院唐代的“人胜”刻金箔。
⑤1951年湖南省长沙出土的汉代金箔刻花图样。
宋代(公元960一1279年)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代(公元1368一1644年)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清代(公元1644一1911年)剪纸流传下来的入少,北京故宫博物院坤宁宫,室内顶棚和宫室两旁过道壁间均用白纸衬托出黑色龙凤双喜的剪纸图样。
剪纸在有关史籍中的记载:
唐朝 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
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也是写此。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南宋 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剪纸艺人有姓名可考的,除上面提到的余承志外,还订林文辉。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杨诚齐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剪纸的题材
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剪纸艺术的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那种朴实、纯真的思想感情。
剪纸题材的范围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际生活题材 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她们的作品题材大部是取材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喂鸡、养猪、牧羊、放牛、骑驴赶车走娘家和抱胖娃娃,搞家庭副业,参加田间劳动,有的直接表现自己伺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羊、骆驼、狗。猫等。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还有各种瓜果、蔬菜等。因为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
2.吉庆寓意的题材
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比如花公鸡,就在公鸡身上刻儿朵花;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刻几朵梅花;刻上莲花和鲤鱼就寓意“连年有余”,这里以莲谐“连”,以鱼谐“余”。
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比如:刻上一朵云彩,就表示是天空,刻上一朵雪花,就表示是冬天下雪了。
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鸳鸯象征爱情、松树象征长青不老、牡丹象征富贵、喜鹊登梅象征喜事临门……
3.戏曲人物和传说故事
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通过戏剧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着,人们不仅相互传诵着,而且还用剪纸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爱与憎。如越剧之乡的江浙一带,民间剪纸在题材上大部分取材于当地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红搂梦”、“西厢记”等故事的情节。京剧的发源地在北京,冈此,京剧险谱剪纸就以临近北京的蔚县最为著称。此外诸如“八仙过海”、“上八讪”,”下八仙”。“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老鼠嫁女”等民间传说故事更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
剪纸艺术作品的鉴赏
真正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是具有一定标准的,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
1、刀味与纸感
一幅优质的剪纸艺术作品必须要具备剪纸艺术自己应有的风格和特点。每一种艺术由于工具和性能的不同,从而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如中国画注重笔墨,西洋油画强调色块,木刻则讲究黑白,剪纸就要讲究刀味和纸感了,用刀在纸上摹仿版画刻出来的剪纸不应该算作是一“幅好的剪纸、用剪子对着绘画图案临摹下来的剪纸也不能称为佳作。一幅优秀的剪纸应该用剪纸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
2、玲拢剔透
剪纸艺术语言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剪纸具有“透光”的实用需要。尤其是“窗花”更要求如此,否则,一幅黑团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把室外的光线全给挡住了,既不透光,也不美观。
3、强调装饰
一幅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装饰味,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等都是形成装饰风格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关系,剪纸作品中一些特有的技法(如“月牙”,“锯齿纹”等)也是促成其装饰特点的重要因素。
4、变形夸张
剪纸艺术作品应该强调造型夸张和兼顾影廓的优美,任何物象都存在着一些美和丑的地方,艺术夸张的目的就是强化突出美的因素,缩小和简化丑的因素,经过夸张处理后的画面会使人赏心悦目。
剪纸作品的保存
由于剪纸作品是通过剪刻镂空后,由线条或块面组成的图案,牵一发将动全身,所以如何保存好剪纸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这里介绍几种保存方法:
1、黑白剪纸的保存
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剪纸放在书本杂志中平放保存即可。假如是需要经常翻看的剪纸作品,最好从文具商店里买一本相册来保存,以免因经常翻动而损坏剪纸作品。如果你买的是带粘胶的相册,但你又不愿意将剪纸粘死,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纸将剪纸同粘胶分离。
2、彩色剪纸的保存
彩色剪纸的保存主要是考虑防止褪色的问题。所以用来保存彩色剪纸的材料不宜选用吸水性强的纸张。最好是用绘图用的拷贝纸或硫酸纸,这种纸吸水性极差,因此彩色剪纸的颜色一般不会被吸取。由于它又具有较好的透明度,用来保存剪纸也比较美观。
3、大幅剪纸的保存
对于一些篇幅比较大的剪纸作品不宜采用卷筒式,否则剪纸的一些边角容易折叠损坏,也影响美观,理想的办法是用瓦楞纸版夹住平放,这样重新打开后剪纸作品平整无缺。比较长时间的保存还需注意防虫咬。所以在存放剪纸的地方要放一些卫生球,以防虫害。另外注意经常翻动,以利通风。在潮湿地区,梅雨季节还须加强防潮措施。
剪纸作品的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纸版装裱可分平面装裱和立面装裱,平面装裱将剪纸用透明乳胶全部粘连在事先设计好的纸版上即可。 立体装裱是将纸版分成二层,中间夹着用透明片固定好的剪纸,外表再用透明片或玻璃纸贴好,这种装裱给人一种立体空间感。
3.卷轴装裱
卷轴是装裱中国画的一种形式。它庄重、大方,挂在房间里很有气魄和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用来装裱剪纸自然是上等。如在装裱好的卷轴上再请书法家题上字,盖上印章,就完全可以同一幅中国轴画梢媲美了。装裱卷轴价格要比镜框昂贵,装裱技术的难度比较大一些,但是,艺术效果却相当好。
4.压胶装裱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透明化学材料越来越多,其中如透明树脂胶(化工商店有售),加进少许的凝固剂,将剪纸平放在玻璃上,将配好的胶水倒在剪纸上面,然后用木架绷平的玻璃纸平放在胶上,再用橡皮滚筒压平,放在400度灯光下烤干。用这种方法装裱后非常精美,能永久保存,但技术比较复杂,如果祷时温度掌握不好容易将玻璃纸烤破而失败。这种装裱效果近似照片过胶效果。

老电影也有商业大片,《英雄虎胆》,美女特务阿兰有哪四种结局

相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商业电影有制作周期短、娱乐元素丰富等特点,说简单了,就是娱乐性更强,老百姓更爱看。

和现在商业电影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不同,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主旋律电影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艺术电影填补其余空白,商业电影寥寥无几。

但还真就有一部可以称之为商业电影的作品,这部电影娱乐元素丰富,剧情精彩吸引人,虽然披着主旋律电影的外衣,但从内容上看称之为一部商业大片也没毛病。

这就是著名军事谍战电影《英雄虎胆》。

一、《英雄虎胆》导演是希区柯克的粉丝

大家都知道《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以为当年打土匪主要都在湘西,实际上在解放初期,广西十万大山、九万大山和六万大山地区的土匪更为猖獗,这里的土匪数量众多,破坏力很强,剿匪战斗也更为激烈。

在剿匪战斗中,有一位叫丁一三的文艺青年,根据自己在剿匪战斗中的所见所闻写了一个剧本《北仑河畔》,然后投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虽然丁一三日后成长为著名编剧,但彼时他创作的剧本还是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因此被编辑部弃用了。

相对来说,笔者更欣赏上文第二个结局,也就是阿兰自杀。但是在笔者心中的最佳结局是:李汉光偷袭曾泰,曾泰受伤,关键时刻阿兰拔枪击毙李汉光,俘虏李月桂,拯救了曾泰。这样,阿兰就属于战场起义,将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笔者相信,换成现在的导演,应该会这么拍的。

⑻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谁演的

电影《奇袭》中侦察排长方勇是张勇手饰演的。

张勇手,1934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阳市, 中国内地演员、导演。1957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黑山阻击战》。1960年,主演剿匪电影《林海雪原》。1965年,在战争电影《地道战》中饰演区长赵平原。

1974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高营长。1976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南海风云》。1982年,执导剧情电影《彩色的夜》。2014年,由其出演的现实题材电影《天河》上映。2016年,主演战争电影《南口1937》。2018年,张勇手获得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8)电影演员张永寿扩展阅读

张勇手主要作品:

1,《打击侵略者》饰演:金哲奎,导演:华纯。

2,《地道战》饰演:赵平原,导演:任旭东。

3,《哥俩好》饰演:二班长,导演:严寄洲。

4,《林海雪原》饰演:少剑波,导演:刘沛然。

5,《奇袭》饰演:方勇,导演:许又新。

⑼ 老电影《南征北战》“高营长”与“张连长”最终结局迥异令人慨叹

作为“老三战”电影的名冠榜首,许多人对老电影《南征北战》都非常熟悉的,耳熟能详,尤其是正面一、二号人物高营长与张连长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两个人物分别是由冯喆与刘沛然扮演的。

当时的冯喆已是是上海的著名电影演员,而刘沛然当时是部队文工团借调来的,该片开始拍摄于1951年,当时的冯喆31岁,刘沛然是29岁,因为他嘴唇厚,有特点,被导演相中。

这二人在影片中搭戏,配合默契,成为电影中的经典搭档。1952年拍完这部电影后,俩人就分手了,各自命运也都发生了变化。冯喆回了上海,继续做他的演员工作。刘沛然呢,他的原单位文工团此时还在朝鲜,他想回去。偏巧,刚刚建厂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网罗招集人才,他们看好了刘沛然,想留下他到八一厂。刘沛然做不了主:“不行啊,我得听命令!”八一厂领导说:“这好办,你先留下,剩下的事我们来办!”这样刘沛然就由部队文工团正式调入了八一厂。

刘沛然调任八一厂后任编导,从此开始继续他的电影生涯。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勇手就是他亲自招收的。张勇手也是部队文工团的,参加过抗美援朝,中尉军衔。当张勇手接到命令远道乘火车来八一厂找到刘沛然应试时,刘沛然一看这位小伙英俊帅气,就说:“行啊!你回去吧,回去拿行李到这儿来报到!”就这样经过简单的“相面”,张勇手就轻而易举地调进入了八一厂。

张勇手原名张永寿,也是刘沛然给改的。刘沛然说张永寿这个名字太封建守旧,打在影片字幕上不好看,就叫张勇手吧!刘沛然独立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56年的《黑山阻击战》,因为他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熟悉情况,因此影片拍得真实、生动。

老电影《林海雪原》,就是1959年刘沛然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的。《林海雪原》的成功,标志着刘沛然的电影创作艺术的成熟。片中少剑波是由张勇手扮演的。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改编筹拍同名小说故事片《林海雪原》列入拍摄生产日程,原计划是拍摄上、下两集。导演是老《南征北战》扮演张连长的刘沛然。影片的上集是《大战奶头山》,下集为《智取威虎山》。后经过研究,先拍摄下集。该片得到了军内上下的关注与支持。陈赓同志曾到剧组参观指导。

然而影片上映之后,还是有些观众表示不太满意,说看不懂。北京钢厂和宣武钢厂一部分干部和工人的意见是“感到乱,感到情节和人物交代得不清楚……杨子荣上了威虎山之后,影片同时穿插了好些说别的事的镜头,有些乱”。电影《林海雪原》把一部分观众搅糊涂了,是因为上集的线索和人物关系在下集提出,而上集又没有拍。没拍上集的原因,导演刘沛然的解释是预料拍了也超不过下集,索性不拍了。这或许只是原因之一。

刘沛然后来任八一厂的副厂长。2014年11月18日在京逝世,享年92岁。

相对于刘沛然的成长工作经历,冯喆后来虽拍了一些优秀影片,如《桃花扇》、《羊城暗哨》等,但他后来的日子可谓是一塌糊涂,历尽坎坷,非常不顺,特别是个人生活。

1949年5月7日,冯喆和张光茹结为伉俪。张光茹是著名的川剧演员,因冯喆曾与黄宗英同居过,俩人婚后便产生裂痕。后来又因发生了“街头追女”事件,致使张自主堕胎,不想要孩子,两度怀孕流产。俩人长期分居,婚姻名存实亡。冯喆已决意与其离婚,就剩与其办离婚手续了。

冯喆后来调到了后调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在其文革受批斗、劳动改造期间,他与当地一位追慕他的小学女教师过着隐秘的“地下夫妻”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这段感情有缘无分,非常短暂。

1969年6月2日,冯喆不幸辞世,年仅48岁。

⑽ 重赏之下`

张勇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扣谜底“张勇手”)

中文名称: 张勇手 又名: 张永寿 性别: 男 民族: 汉 生卒年: 1934--
张勇手 Zhang,Yongshou,原名张永寿 中国 男 (1934-- )演员。生于山西汾阳。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学习,不久被选送到文工团。1951年3月赴朝作战。1957年应邀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黑山阻击战》中饰演,1958年后相继在《英雄虎胆》、《县委书记》、《海鹰》、《赤峰号》、《林海雪原》等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74年后任导演。其中《祁连山的回声》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二等奖。还曾导演电视剧《柏油路上的战争》。
参与影片:
海之魂 (1997)
沉默的冰山 THE QUIET ICY MOUNTAINS(1986)
祁连山的回声 THE ECHO OF QILIAN MOUNTAIN(1984)
彩色的夜 THE COLORFUL NIGHT(1982)
飞行交响乐 PILOT’S SYMPHONY(1981)
啊!摇篮 CRADLE(1979)
二泉映月 MOONLIGHT ON SECOND SPRING(1979)
南海风云 (1976)
南征北战 (1974)
打击侵略者 (1965)
地道战 (1965)
分水岭 (1964)
哥俩好 (1962)
林海雪原 (1960)
奇袭 (1960)
赤峰号 (1959年12月)
海鹰 (1959)
县委书记 (1958年12月)
黑山阻击战 (1958)
英雄虎胆 (1958)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张永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