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导演张良近况
1987年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之后,因为身体原因,王心刚决定息影,息影后,他从不参加公开活动,所以不仅观众见到王心刚不容易,其他老艺术家见到他也难。
王心刚这些年到哪去了呢?曾有报道说他去了美国,他告诉记者:当时去美国是因为我儿子在那,我和老伴去帮他照顾了一段孩子,早就回来了,儿子现在也回国了。这两年,我回老家去了,叶落归根,我回家乡大连(王心刚1932年元旦生于大连)定居了,现在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大连住,一半时间在北京,因为孩子们都在北京。每天在海边晒着,你看我都晒黑了。
他为什么坚持不公开亮相呢?王心刚说:当年息影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体都不适合继续做演员了,既然我的身份不是演员了,我不应该出来面对观众,而我也愿意做个普通的老头。
但也有些老艺术家不演戏了,还在做着与电影有关的幕后工作。王心刚说:“我这个人是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做,我一直都在做演员,再做其他工作,我怕自己做不好,干脆就什么都不做了。哎,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让大家到现在还记得我,但这么多年,我没再为大家做什么,惭愧呀!”
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艺术家,王心刚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都好多年没见到了。你看,于蓝大姐85岁了,秦怡大姐84岁了,我都73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她们转眼之间都成了耄耋老人了。那边那个老太太(指叶英)是我妻子的学姐,当年我去她们学校时见过她,那是1958年,快50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妻子23岁,我26岁,我们那时还没结婚,现在一转眼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好多人都不在了,有的人孩子都不在了。”记者知道王心刚说的孩子不在了,是指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于洋,因为他特意走过去跟于洋握手说:都听说了,你一定要保重!于洋刚说:没事,都过去了。轻描淡写的言语之间包含着人生的悲痛与无奈。
王心刚说:估计以后我们要见面到医院里见更容易。我今年5月到301医院去看胳膊,医生告诉我田华3月在那里住过院,我跟庞学勤聊天,我的一个孙子跟他孙子一样大,都是4岁,当年我们还是小伙,现在一转眼孙子都这么大了,不服老不行呀!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心刚说:“那时我们一个月40元钱工资,拍戏到半夜不吃饭,才有4角钱补助。但人活着光有钱是不够的,现在的演员收入虽然高了,却少了很多我们那时候的幸福。”王心刚回忆说:“那时候拍戏要体验生活,演渔民要跟渔民一起生活,演海军跟海军一起吃住。在剧组,大家也一起吃住,一起劳动,修道具、搭布景,我们跟着一样抬木头、搭架子,全剧组同心协力就是为了把电影拍好,那时在物质上我们很贫瘠,但在精神上却很富足。”现在就是普通的老人王心刚现在过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说:“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没当演员,不是我不让他们当,是他们自己没兴趣,他们都从事IT行业,现在他们每人又都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都回家时,我们家是个热闹的大家庭,现在保健、健身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闲暇时间,就陪孙子,看书、听音乐。”
王心刚说:“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里最得要,不演戏了,老伴与家人最重要。”与王心刚感情深厚的妻子杨绍采原来也是部队的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曾扮演红军卫生员。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刚为妻子四处寻医,最终使妻子逐渐恢复了健康。
对于现在平淡的生活,王心刚完全适应。虽然是少将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但王心刚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他一直不愿做官,当年他服从上级调动不得不但任了八一厂的业务副厂长,被迫从集体宿舍搬进了高干楼,但他享受不惯特权,退休前专门配备的专车他很少用,除了开会,他就愿意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想知道更多王心刚的消息吗?欢迎来到网络王心刚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sc=&kw=%CD%F5%D0%C4%B8%D5&rs2=0&myselectvalue=1&word=%CD%F5%D0%C4%B8%D5&submit=%B0%D9%B6%C8%D2%BB%CF%C2&tb=on
参考资料: http://wo.cnmdb.com/review/577
B. 张良的原名是什么
张良,国家一级导演。原名张庆铸。
1933年出生于辽宁本溪。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卫士剧团演员。1949年随部队至北京,在卫戍师宣传队任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战地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
C. 张良的介绍
张良,生于辽宁本溪。中国影视演员、导演。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56年在话剧《战斗里成长》中饰演角色,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文化部优秀演员三等奖。195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D. 经典故事片《打击侵略者》的主要演员现在都怎么样了
国产经典故事片《打击侵略者》在年轻一代中应该很少人看过,我在小时候有幸在电影频道还是在碟片上看过,总之还算不错,该电影就是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共同严厉打击侵略者的某次战斗过程,然后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与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人想知道,当初的主演们现在都怎么样了,毕竟当年演得那么好,现在也没有个消息。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李炎在电影中饰演李国栋军长,早年李炎是解放军军队中的话剧演员,因此对于军队生活也比较熟悉,可以说他是扮演将军的专业户,在后面的《特混舰队在行动》《带轱辘的摇篮》都扮演了将军,1997年李炎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于纯棉在电影中饰演志愿军某团副团长崔凯,后面他也参演了很多影视剧,他在1991年去世。
黄焕光在电影中饰演小豆豆,他在2000年已去世。
以上就是当年的主演的基本情况。
E. 张良的主要作品
1957年,主演《董存瑞》
195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战上海》1960年,参演《林海雪原》、《三八线上》、《碧空雄师》
1978年,参演《斗鲨》
1979年,参演《挺进中原》
1980年,编导电影故事片《梅花巾》
1987年,执导《逃港者》、《破烂王》
1988年,编导《女人街》
1990年,编导《特区打工妹》,获广东省第4 届“鲁迅文艺奖”
1994年,编导《白粉妹》,获第4 届中国人口文化一等奖
F. 张良是什么物
有很多个叫张良的,不知道说的是哪个,列两个你看是不是的。
1,张良
(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影视演员、导演。原名张庆铸。生于辽宁本溪。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卫士剧团演员。1949年随部队至北京,在卫戍师宣传队任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战地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1955年主演影片《董存瑞》,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1956年在话剧《战斗里成长》中饰演角色,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文化部优秀演员三等奖。1959年起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
2,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1]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3]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如有疑问,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G. 张良的个人荣誉
1955年主演影片《董存瑞》,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1956年在话剧《战斗里成 长》中饰演角色,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文化部优秀演员三等奖。
1962年主演影片《哥俩好》,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63年,主演《哥俩好》,获第2 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l984 年,执导《雅马哈鱼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
1985年,编剧、执导《少年犯》,获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文化大革命”后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
1972年后调珠江电影制片厂,在主演了影片《斗鲨》后改任导演。执导的《梅花巾》于1983年获第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雅马哈鱼档》获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奖;《少年犯》于1986年获第九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特区打工妹》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5年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中,被国家人事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全国50名),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2010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H. 电影演员张良的年龄
张良,国家一级导演。原名张庆铸。1933年出生于辽宁本溪。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卫士剧团演员。1949年随部队至北京,在卫戍师宣传队任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战地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2]
I.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我们先来看看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都是谁?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好了,想起这些经典的电影了,自然就想起那些演员了,我们一起回忆吧?
整个60年代呀,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火红的年代了,也是我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了,我们从上面不是22大明星出演的片子中再勾画出最喜爱的二十二部吧?
除处之外,还有邓大人李默然,李向阳郭振清,高传宝朱龙广,阿诗玛杨丽坤,刘三姐黄婉秋,林黛玉王文娟,李政委冯喆,杨子荣王润生,侦查连张勇手,三进三城梁音,丁汝昌浦克,孙喜旺仲星火,程疯子于是之,马尾巴葛存壮,龟田队长方华,汤司令刘江,参谋长陈述,实力派的李仁堂、浦克,还有不老松的牛犇,美了一辈子的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