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演员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演员

发布时间:2022-08-04 01:49:57

1. 有部老电影叫《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可是那些演员看起来不年轻啊,像25岁以上,有的还像三十几岁,不

那才贴近生活,以前得人看老,不象现在人知道保养

2. 电影演员曾演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李克明的演员刘增庆谁知道他的情况。麻烦介绍一下呗。谢谢,很喜欢

刘增庆,(1930-1985)原来是大连四中的一位物理教师,学生时代就是一个戏剧爱好者,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在旅大教师文工团参加业余演出,经过申请并经旅大文教局同意,1954年夏天他考取了北京电影演员剧团,此后连续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如此多情》、《云雾山中》、《笑逐颜开》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1957年13期的《大众电影》曾对他做过专题介绍。刘增庆此后因为长期两地生活,生活负担太重,这个时期爱人患了重病,父母身体也不好,于是向厂里申请调回大连,到大连话剧团工作,厂里很痛快就答应了,据《电影世界》1982年5期介绍,这是1962年7月的事情。那段时期,赶上国家困难时期,不可能每年拿出大笔资金给电影厂拍片,大跃进时期成立的武汉、山东、江西、内蒙古电影厂都撤并了,大批演员无所事事,只好排演话剧在舞台上演出靠知名度挣点零花钱,为此,周总理曾下令精简电影厂人员,刘增庆回大连就有这个背景因素在内。1962年,《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拍摄续集,刘增庆也从大连再度回到长影,据说拍戏的时候心情很不好,因为妻子患病,孩子在家无人照顾,他把五岁的小儿子星坡也带来了,在山西和长春之间奔波。和上集相比,他憔悴得厉害,瘦了很多,我在看小人书的时候,感觉上下集形象差了很多。刘星坡回忆拍摄的时候,导演曾经给了他一个镜头,让他在门口赶几只小鸡,一直赶到老乡家院里,可惜这个镜头后来给删去了。此间有一天,在长影内景拍摄时,正逢周总理陪同朝鲜领导人崔庸健到厂内参观,此前刘增庆一个劲地赶小孩子出去,他就是赖着不走,总理看见在场玩耍的刘星坡,亲切地将他抱在怀里并合拍了一张照片,并将一个小徽章别在他的身上,此情此景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种幸福的感觉伴随了我很多年”,几十年以后,已经是大连机车厂职员的刘星坡曾有回忆文章刊登在《大连日报》。刘增庆文革中在秋林公司站柜台当营业员,但是每天有大量的人慕名前去观看,搅得商场无法营业,又先后安排在大连钢厂和建筑公司工作。文革后,刘增庆落实政策,被安排在大连话剧团担任编剧工作,并参加了一些话剧的演出。他编剧的话剧《命运》在大连公演时曾受到观众的欢迎。《大众电影》刊物曾在1983年第2期彩色画页“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对其进行了简单介绍,还刊登了他的一张近照和参加话剧《赵钱孙李》的剧照,岁月和生活的磨难已使他失去了往日的风彩,难见当年长影小生踪影。1985年,在家中休息的刘增庆因煤气意外泄漏而去世。据他的儿子回忆,刘增庆那天在家刚刚送走了一个采访的记者,回到家中修理煤气炉子,开关没有关好,偏偏刘增庆有严重的鼻炎,没有察觉漏气,回到屋里就躺在床上睡觉了,她的爱人那天正好出门没带钥匙,回到家中没有叫开门,以为刘增庆出去了,又到邻居家坐了一会,等察觉出有异常情况已经晚了。2009年10月4日,我在大连中山公园旧物市场看到一些60年代的《电影艺术》杂志,封面上写着“长春、刘增庆”,我想,这一定是刘增庆生前订阅的刊物,作为一名电影演员,他时刻在为自己“充电”,在一篇赵丹谈表演的文章上,画了很多道道。不知道为何在刘增庆故去20多年以后,他遗留下来的刊物出现在旧书摊上。出于对这位已故演员的崇敬,我将它买了下来。

3. 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金迪去世,她出演过哪些作品

《昆仑铁骑》、《冬梅》、《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女跳水队员》《熊迹》、《女交通员》、《暗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北京)》等等,这些都是她比较优秀的作品。

4. 苏里的人物生平

苏里(1919年-2005年),原名夏传尧,安徽当涂人。电影导演。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文工团戏剧队队长、指导员、 副团长。 1947年在四平攻坚战中立大功一次。后任武汉军政大学文工团副团长,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导演。建国后,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至五届理事。导演的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刘三姐》,与武兆堤合导《平原游击队》等。
1919年1月26日生于安徽省当涂县一个皮匠家里。1938年加入抗大文艺工作团,开始话剧表演。1945年任东北军政大军戏剧队长,1949年调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导演。1955年合作导演了《平原游击队》以后,独立导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脚步》、《红孩子》等影片。1959年苏里执导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苏里1960年拍摄的《刘三姐》又为我国影坛奉献了一枝奇葩,该片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苏里还是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吉林省影协副主席。
印象苏里的“两次半”采访尽管时间的步伐一如往昔,《刘三姐》的影响却是历久弥新,当张艺谋接手导演桂林山水大型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的豪华版本,当《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又有电视剧推出,当《电影传奇》请来郭振清的儿子郭小清和方化的儿子方志丹重现《平原游击队》的经典时,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会被人永远铭记的。曾经电话采访过苏里老先生“两次半”,一次是因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另一次是《刘三姐》。老人因为哮喘的原因声音很轻,却听得出话语里的铿锵,说到四十多年前自己“不惑”之年时拍摄的影片,依旧激动不已,仿佛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岁月。长影很多人管苏里叫做“拼命三郎”,因为拍《刘三姐》时他被开水烫伤全身,冒着酷暑在担架上完成影片拍摄。讲到兴起处这位八旬老人竟也“什么花开节节高,什么水中起高楼”地唱起来。讲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如何处理情感戏时,他说年轻人很直爽,表现情感的方式很直接,应该抓起女孩子的手让她摸摸心跳的感觉。记得本报“电影百年”在做《冰山上的来客》时,我曾向老人问起这部影片的导演赵心水,苏里导演特别向本报表达了对自己第一个学生英年早逝的怀念之情,说得很是动情。这就是最后的半次采访。就让那些山歌和年轻人的劳动和爱情沉浸在光影中不朽吧。愿苏老一路走好!苏里从影三十余年,参加了十六部故事片的拍摄工作,其中执导影片十二部。他的作品尽管题材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时代感强,生活真实。他曾说:“离开了生活,我就很难导戏,就像孩子没有娘的奶吃一样。”苏里对于探索电影导演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和奋进的精神,正因为如此,使他不断取得成功。
人物年表
1919年 生于安徽当涂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29年安徽当涂县第五小学; 1931年安徽省芜湖高级农业职业中学;
1935年安徽当涂县四合山蚕种制造场任技术助理员;
1937年离家与同学乘船去武汉;
1938年在武汉国民革命军48师暂留;
1938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大队9队学员,毕业后改名苏里;
1938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4大队10队学员;
1938年 抗大文工团员,参加创作演出话剧《日出》等;
1939年随抗大总校到晋绥敌后边办学边参加抗日战争。此间创作演出了《战陈庄》《青天白日》《民兵上前线》《太行风云》、京剧《忘宋鉴》《四郎探母》《打鱼杀家》《将相和》等;
1945年 抗大文工团团员,从延安到东北;
1946年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员、副团长,参加创作《旧恨新仇》《姑嫂擀面》《小八路》等;
1947年与武兆堤、吴茵共同创作歌剧《钢骨铁筋》。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回到自己队伍中来》饰匪连长
1948年 参加东北局宣传部召开的文艺宣传工作会议,会上成立东北文委,被选为戏剧委员;
1949年 作为东北戏剧界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打回,受到周恩来接见,决定调入电影界;
1949年 文化部电影局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0年 在伊琳、李恩杰导演的《保卫胜利果实》影片中任副导演并兼演角色;
1951年 文化部电影局,期间为拍《钢铁运输线》到朝鲜深入生活;
1952年 在吕班导演《六号门》影片中任副导演;
1955年 在严恭导演的《祖国的花朵》影片中任副导演;与武兆堤
1955年 与武兆堤联合导演《平原游击队》;
1956年 导演《哥哥与妹妹》;
1957年 与严恭联合导演《青春的脚步》;
1958年 导演《红孩子》;获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1959年 导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
1959年 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团员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
1960年 导演《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1963年 为拍摄中越合拍片《连枝的榕树》与摄影李光惠、美术王兴文到越南工作;
1963年 与尹一青联合导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1966年 与袁乃晨联合导演《战洪图》; 1972年 与王炎联合导演革命样板戏影片《奇袭白虎团》;
1978年 与张健佑联合导演《严峻的历程》;
1979年 任长影副厂长;
1980年 导演《春眠不觉晓》;
1984年 导演《点燃朝霞的人》;
1993年 应邀为洛阳电视台6集电视片《浴血洛阳城》、吉林电视台4集电视片《痴情》担任顾问;
1996年 荣获吉林省文艺最高成就特别奖;
1999年2月2日 长影为苏里和袁乃晨举行“著名电影艺术家苏里袁乃晨80华诞及从影50周年纪念座谈会”。

5. 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金迪去世,她的一生有哪些作品

有前进再前进、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花好月圆、升华、豪华聚餐会。

6. 电影演员庞学勤的妻子

前夫人:杨洸是五、六十年代的著名电影演员,曾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饰小翠、《冰上姐妹》中饰王冬燕,2004年去世。
二夫人:高山英子。

7.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剧组成员,现如今怎么样了

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全国放映,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在大干水利建设中的劳动中的爱情,本片以其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诙谐生动的人物和台词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今这部影视剧从开拍到如今已经七十多年了,那么你还记得这部影视剧里的成员吗?如今都怎么样了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聊一聊。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部经典优秀的好影片。反映年轻人在农村施展才华大有作为的故事。剧中人物及演员形象让人难忘,虽然几十年了,提起这些还是历历在目,《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部非常难得,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优秀影先。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8.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在哪一年推出了续集

1963年推出续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共有两集,其中1959年推出的由苏里执导李亚林,梁音,金迪,杨洸主演的第一集上映,1963年仍然由苏里导演的第二集也上映了。影片是以修红旗渠为中心,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勇于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导演简介:

苏里。中国电影导演,原名夏传芫。生于安徽当涂。1938年加入抗大文艺工作团,开始话剧表演。1945年任东北军政大军戏剧队长,1949年调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1955年合作导演了《平原游击队》以后独立导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脚步》、《红孩子》等影片。其中《红孩子》获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四项大奖。

9. 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金迪去世,她的一生有何成就

著名演员、表演艺术家金迪,原名金慧琴,曾用名金狄,于1933年2月25日出生于上海,2022年4月3日逝世,享年89岁。

金迪的成就非常多,如: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演员奖。1960年被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87年任导演,执导了电视剧《升华》、《豪华聚餐会》和《歌舞荧屏——深圳》。2017年获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20年,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

金迪虽然离世了,但其留下的经典作品、做人态度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她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影视上,这也许就是老艺术家为演艺界做的贡献,希望她一路走好。

10.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小翠的扮演者

杨洸,1932年8月--2004年6月15日。

主要作品有《无穷的潜力》,《冰上姐妹》等。

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长春电影制片厂 饰演:小翠

阅读全文

与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演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