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国时期我国有哪些一线男明星
相比于民国舞台上的那些美女明星们,男同志则多是腼腆稍显逊色,就连票选的观众最喜爱明星当中也是寥寥无几。但是,这并不代表那一时期就没出类拔萃的男明星。也有一些被冠以“影帝”、“奇葩”等尊贵称呼的男儿们,能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文艺领域的雄鹰之光。这些男子用自己的表演征服无数妙龄女子芳心的同时,也给所有男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是值得我们去记忆和回味的一个时代符号。
梅兰芳(1894——1961)
姜妙香五六岁就能唱一些旦角唱段,七岁拜师学青衣,由于家学渊源又经名师教诲进步很快,初次登台演出便得到好评。他在王瑶卿因嗓音关系极少演出,而王蕙芳、梅兰芳尚未成名之时,脱颖而出,大获好评,十六岁的姜妙香与王凤卿、刘鸿升一同加入著名演员田际云所组的玉成班。姜妙香的嗓子好,能连唱两个小时都不觉吃力,因此而赢得“姜八刻”的美誉。
2.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拍摄的什么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拍摄的《爵士歌王》。
1927年摄制的《爵士歌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加了对白的电影,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曾多次翻拍。
《爵士歌王》这部电影描述了主人公成为百老汇明星的野心,但他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多年后,离开家乡改名后,他终于走上了舞台。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实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突破,开启了中国第一批有声片试制的风潮。《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胡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
3. 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是什么
《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
发声”的有声片。
电影自问世之初实际上就一直伴随着有声的实验。爱迪生最初发明电影的动机就是以他已发明成功的留声机为主题,试图创造出一种能够与之配合的活动画面。这种“留声机电影”在电影史上也留下过几段“有声电影”的片段。1926年8月,美国华纳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只有音乐片段的《唐璜》;随后,国外的有声短片即传入了中国。至1929年,上海夏令配柯影戏院安装了美国光学发声的放映机,放映了美国有声片《飞行将军》,国外的有声电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就在国外有声电影正式登陆中国的同时,中国的民族电影企业也开始纷纷研究、摄制自己的有声电影。1929年,天一公司最早开始了有声电影的摄制,其次年年初完成的第一部有声短片《钟声》因遭遇火灾被毁,未能与观众见面。同年,由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办的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公司都开始摄制自己的有声电影。
明星公司摄制的第一部有声片是由左翼戏剧家联盟成员洪深编剧的《歌女红牡丹》。影片讲述的是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忍辱负重,克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并终使其幡然悔悟。影片由张石川亲任导演,并由胡蝶、王献斋、夏佩珍、龚稼农等著名影星组成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志在一举成功。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至年底摄制完成,1931年1月,先于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从而成为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也称为“机械录音”法和“光学录音”法。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从《唐璜》到《爵士歌王》等早期国外有声电影普遍采用的方法。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是在法国百代唱片协助下摄制的。片中除录制了全部对白之外,并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在拍摄中采用的是先按照默片的方法拍摄,然后由演员按照银幕上的口型录制台词。由于经验不足,前后经过5次试验方才拍竣,共耗资12万元。影片公映后盛况空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并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余周围的事都是“悄然无声”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同时,由于影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毒害,与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吻合,也成为30年代的进步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与《歌女红牡丹》同时开拍的“友联”公司第一部有声片《虞美人》也是采用的腊盘发声技术。但与《歌女红牡丹》相反,《虞美人》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进行表演,其难度明显较“明星”的做法更大,常令演员顾此失彼,白白浪费胶片。《虞美人》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时发生在幕前幕后的故事,它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公演,并以一鸣有声电影公司的名义推出。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其中《雨过天青》首先于1931年6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同年10月,《歌场春色》在新光大戏院首映,成为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片。
4. 乱世佳人什么时候放的
《乱世佳人》是1940年上映的中国电影,由张善琨导演。陈云裳,王献斋,姜明,刘琼主演。1940年
《乱世佳人》是1941年上映的香港战争爱情片,由梅凌霄执导,郑孟霞、张活游等主演。1941年05月16日
《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由 维克多·弗莱明 、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克拉克·盖博、费雯·丽、托马斯·米切尔、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奥利维娅·德哈维兰等人主演。1940年1月17日(美国)上映
《乱世佳人》是一部民国传奇情感剧,由吴锦源执导,瞬间倾城编剧,唐嫣、陈键锋、罗晋、叶童等演员主演。2012年11月2日
《乱世佳人》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抗战爱情剧,以20世纪30年代为时间背景,展示了一幅动荡、混乱、屈辱的悲惨画卷。由陈锦鸿、吴卓羲、胡杏儿、唐宁、曹敏莉等主演。2007年3月12日
5. 电影《红牡丹》讲的是什么内容都有哪些演员
电影《红牡丹》 故事片 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摄制。 歌女红牡丹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 礼教熏陶。长大后不幸嫁与无赖丈夫 一直遭受非人对待。但她恪守三从四 德,毫无怨言。当初,她在舞台上名 噪一时,月入丰厚,但仍不够丈夫挥 霍。后因受刺激过度倒嗓,由主角沦 为三四流配角,直至生活潦倒,仍委 曲求全,听任丈夫虐待。家庭经济拮 据,丈夫因无钱可供挥霍,迫红牡丹 出卖女儿不成,便诱女儿外出,卖入 娼门。事为暗地追求红牡丹的富商所 悉,因同情她,出资赎其女还家。时 丈夫因卖女心情懊恼,失手杀人,被 捕入狱,她仍然既往不咎,真诚相待 。临赴外地演出前夕,又专程去监狱 探望。后来又托人营救丈夫出狱,终 于使丈夫幡然悔悟,改邪归正。本片 为中国最早摄制的两部蜡盘发音有声 故事片之一。 编剧:洪深 导演:张石川 摄影:董克毅 演员:胡蝶(饰红牡丹)、 王献斋(饰无赖丈夫)、夏佩珍、 龚稼农、王吉亭、谭志远、朱秀英、 萧英、汤杰
6. 中国第一片电影叫什么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歌女红牡丹》。
《歌女红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洪深编剧,蝴蝶、王献斋主演的剧情片,于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陆大戏院试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戏院公映。
该片讲述了歌女红牡丹在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陈发祥后,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无怨言终将丈夫感动的故事。
(6)三十年代电影演员王献斋扩展阅读:
角色简介
1、红牡丹——演员 蝴蝶
坤角名伶,色艺双绝,因从小习演旧戏深受封建礼教熏陶,长大后不幸嫁与无赖丈夫一直遭受非人对待,不仅受尽折磨和痛苦,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恪守三从四德,毫无怨言,终于将丈夫感动。
2、陈发祥——演员 王献斋
茶园老板的亲弟弟,本是顽皮赖骨,婚后无所事事,骄奢淫逸,不知收敛。因无钱可供挥霍,迫红牡丹出卖女儿不成,心情懊恼的他失手杀人后被捕入狱,在红牡丹的托人营救下出狱,终于幡然悔悟,改邪归正。
7. 30年代上海那些男演演员员
黎民伟(1892—1953)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广东新会人。著名的戏剧家和革命家
顾无为(1892—?)曾入上海警务学堂,毕业于江南法学院。
但杜宇(1897~1972)原名祖龄,号绳武,祖籍贵州广顺,生于江西南昌。
郑正秋(1888~1935),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编剧,导演,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校长。
郑鹧鸪(1880—1925)号:介诚,1880年生于南京,原籍 :安徽歙县。毕业于江南随营学校。
汪福庆,2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旗下演员,生卒年不详!
王献斋(1900—1942)一说生于1898年,原名王有廷,原籍山东,生于海参崴一个旅俄华侨家庭,著名电影演员。
周空空(1887-1930.08.12)原名周大鹏,四川长寿人。曾于成都体育学校学习。1925年在新华影片公司的《风尘三侠》中任主要角色,初上银幕。
王吉亭(1901—?)
朱飞(1903—1935)上海人。他家境富裕,毕业于远东商业学校,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最初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拍片,后被张石川看中,于1925年加入“明星”。
龚稼农(1902.02.23—1993.10.27)
8. 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京剧老生是谁
谭鑫培(1847~1917 )又名英秀、 金福 ,湖北武昌人,京剧老生“谭派”创始人。幼年随父到北京,入金奎科班习艺,学老生。 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著名老生演员,戏路广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是当时北京演艺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员,人称“伶界大王”,因拍摄《定军山》而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稍后他还拍摄过《长坂坡》的片段。 谭鑫培由于善于吸取其他流派的艺术精华,逐步形成了以唱、念、做、打相结合的全方位发展,戏路极为宽广,有“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有皮簧以来,谭氏一人而已”赞誉。 谭鑫培以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继承并发展了民族传统的戏曲艺术,赢得了各个阶层各种层次的观众欢迎。近代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 “谭派”是京剧有史以来传人最多、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老生流派,很长时期老生行当都有“无生不学谭”的现象。1879年到1915年,谭鑫培先后六次赴沪演出,使京剧走向全国,对“南派”特别是“海派”京剧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谭氏自家也跟京剧艺术结下了近两个世纪的不解之缘,成为名副其实的梨园世家。谭鑫培的许多子孙,都是京剧名演员或名乐师。第五子谭小培对谭派艺术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谭小培后辈中的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几代人都学谭派老生,有的还兼习武生。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报纸上发表过一幅谭门祖孙三代的漫画,风趣幽默,轰动一时。画面上谭小培对谭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回过头来对谭富英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不如父亲,也不如儿子。据说谭小培自己看到这幅漫画毫不介意,反而呵呵大笑,说画家把他在谭门想起的作用给画出来了。 从谭志道传至谭正岩,已经七世演戏,又是六世同工老生,且与京剧历史的发展平行流传,代代作出贡献,这是中国戏曲史中罕见的现象。 王献斋 《孤儿救祖记》中扮演侄子道培的王献斋本是眼镜店员出身,因为将角色的阴险歹毒演得活灵活现,从此专演“坏蛋”,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反派类型演员。他的代表作还有《新旧上海》、《脂粉市场》等片。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谭鑫培任正乐育化会会长。他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没有离开舞台。这年冬天,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到上海,在新新舞台演出1个月。谭鑫培晚年仍坚持练功,艺术造诣更臻于炉火纯青。但是,这样一位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晚境却迭遭坎坷。他曾因得罪袁世凯的爪牙,竟被禁演累月。1917年4月,北京的军阀政客为了欢宴桂系军阀陆荣廷,指名要谭鑫培为他们演戏,当时他正患病,实在不能上台,便婉言谢绝。但是,军阀们始终不准,强行逼迫他抱病演出了《洪羊洞》。谭鑫培为他们演完了这场戏,劳累加上气忿,病势日益沉重,不到1个月光景,于5月10日溘然长逝,时年71岁。 谭鑫培是一位继往开来、自成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把京剧老生艺术提高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流传很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除子谭小培、孙谭富英、婿王又宸以谭派老生名外,继起的余派(叔岩)、言派(菊朋)、高派(庆奎)、马派(连良)、麒派(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杨派(宝森),都与谭派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9. 白玉霜杜月边是什么电影
双面雪梅姐仮在二匇勼当来㲼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