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演员 > 电影演员王朋凯

电影演员王朋凯

发布时间:2022-07-25 20:10:38

Ⅰ 张家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辖。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尔而得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去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 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春季(3/5月) 气温: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气温:19.7℃,23.3℃,22.2℃夏天苍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气温:17.9℃,13.9℃,8.7℃ 秋天明净而如洗-赏果、登高
冬季(12/2月)气温:3.4℃,0.7℃,1.3℃ 冬天素洁而如睡-赏雪、寻梅
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在张家界市内,分布着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弱。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还有少数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现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
隋代称“岳左”。
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张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所谓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起义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著名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称“壮”、“蒙”、“摸”、“毛”,也有称“嘎脑”、“果雄”、“带奥”、“笼儿”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以及“荆楚地带”,后来他们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达湘西和黔东一带,然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根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周秦时代称为“蛮”,汉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称为“五溪蛮”、“长沙蛮”。元代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制”,在贵州苗族区设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以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
到了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人民的统治。这使许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掐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不得温饱。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极大的震撼了封建统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发了苗族与土家族人民联合参加的“乾嘉起义”,先由贵州松桃厅苗族领袖石柳邓和石乜妹(女)发动,接着湘西花垣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野堡寨的吴陇登和苏麻河的吴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吴八月和三岔坪的吴连举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斗争勇猛,打败了清军多次进攻。这次起义军斗争共进行了13年之久,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坚持斗争,废除了自清嘉庆以来盘剥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长期的斗争中,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详细资料请见:

Ⅱ 张家界坐落在什麼地方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辖。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尔而得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去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 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春季(3/5月) 气温: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气温:19.7℃,23.3℃,22.2℃夏天苍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气温:17.9℃,13.9℃,8.7℃ 秋天明净而如洗-赏果、登高
冬季(12/2月)气温:3.4℃,0.7℃,1.3℃ 冬天素洁而如睡-赏雪、寻梅
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在张家界市内,分布着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弱。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还有少数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现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
隋代称“岳左”。
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张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所谓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起义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著名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称“壮”、“蒙”、“摸”、“毛”,也有称“嘎脑”、“果雄”、“带奥”、“笼儿”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以及“荆楚地带”,后来他们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达湘西和黔东一带,然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根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周秦时代称为“蛮”,汉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称为“五溪蛮”、“长沙蛮”。元代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制”,在贵州苗族区设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以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
到了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人民的统治。这使许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掐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不得温饱。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极大的震撼了封建统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发了苗族与土家族人民联合参加的“乾嘉起义”,先由贵州松桃厅苗族领袖石柳邓和石乜妹(女)发动,接着湘西花垣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野堡寨的吴陇登和苏麻河的吴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吴八月和三岔坪的吴连举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斗争勇猛,打败了清军多次进攻。这次起义军斗争共进行了13年之久,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坚持斗争,废除了自清嘉庆以来盘剥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长期的斗争中,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详细资料请见:
http://www.zjj.gov.cn/city/kk/

Ⅲ 张家界的资料

张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国所在地。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先民就已开始在澧水两岸繁衍生息。到了尧舜时代,“舜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南蛮”一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置郡县,张家界一带属黔中郡慈姑县,县治在慈利县官塔坪(即今蒋家坪乡太平村)。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县被命名为天门山,设置了天门郡,至两普、南北朝,均属天门郡溇中、临澧县。1369年明朝设置大庸县,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设永定县。
1949年解放后至1988年,慈利县属常德专区,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辖。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省辖地级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级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国内外闻名遐尔而得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去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5%。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 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春季(3/5月) 气温: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气温:19.7℃,23.3℃,22.2℃夏天苍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气温:17.9℃,13.9℃,8.7℃ 秋天明净而如洗-赏果、登高
冬季(12/2月)气温:3.4℃,0.7℃,1.3℃ 冬天素洁而如睡-赏雪、寻梅
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在张家界市内,分布着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弱。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还有少数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现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
隋代称“岳左”。
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张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显其灵,真所谓物华天宝而人杰地灵。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起义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著名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苗族
苗族,自称“壮”、“蒙”、“摸”、“毛”,也有称“嘎脑”、“果雄”、“带奥”、“笼儿”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以及“荆楚地带”,后来他们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达湘西和黔东一带,然后在这里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根据史料记载,苗族在周秦时代称为“蛮”,汉代移居湘黔以后,又被称为“五溪蛮”、“长沙蛮”。元代封建统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区设置“五寨长官制”,在贵州苗族区设置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以加强对苗族人民的统治。
到了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征收赋税,调查户口,统一设立府、厅、州、县、进一步加强了对苗族人民的统治。这使许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贫苦,长期掐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不得温饱。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以实现。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汉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大寇郡县”,极大的震撼了封建统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发了苗族与土家族人民联合参加的“乾嘉起义”,先由贵州松桃厅苗族领袖石柳邓和石乜妹(女)发动,接着湘西花垣黄瓜寨的石三保,凤凰厅野堡寨的吴陇登和苏麻河的吴半生以及吉首坪垅的吴八月和三岔坪的吴连举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斗争勇猛,打败了清军多次进攻。这次起义军斗争共进行了13年之久,给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统治时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坚持斗争,废除了自清嘉庆以来盘剥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长期的斗争中,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详细资料请见:
http://www.zjj.gov.cn/city/kk/
网络知道回答只能容纳10000字,请谅。

Ⅳ 关于少数民族的资料

白族 白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称“泊填”、“叟”、“爨”、“西爨”、“白蛮”、“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大理一带。居住在桑植与天子山一带的白族,则是从云南的大理国。据有关史料介绍,早在1253年,蒙古军占领了云南的大理国,强征了一支“寸白军”,进攻南宋。这支“寸白军”里有三个白族兄弟,分别名叫钟迁一、谷均万、王朋凯,因为他们三个人对蒙军不满,又厌恶战争,因此就逃离了军队而流落到了江西,后迁到湖南洞庭湖。他们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来并繁衍生息。当时的三个人,经700多年的繁衍,到现在已发展到近万人了。解放以后,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和清理族源,于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个白族乡,终于实现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虽然来自远方,但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同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大同小异。白族的语言基本上是说汉语,汉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为白族人长期同汉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白族也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历史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如参加1884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剑川武装起义等,同时,还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圣寺,金壁辉煌,剑川石宝山的石窟与鸡足山的古建筑群,也颇具艺术特色。著名的爱情史诗《望夫云》与民间故事《美人石》与《蛇骨塔》,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同时又是进行商业活动的盛会,招来不少国内外游人。 追问: 还有没有?比如说蒙古族的、 朝鲜族 的、、、、? 回答: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 新疆 、青海、甘肃、辽宁、 吉林 、黑龙江等省区。人口480.6849万(1990年第四次 人口普查 ),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 交椅 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 元朝 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大草原来到云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凤山脚下,已有740多年的历史。700多年来,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凭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杞麓湖之滨、 凤凰山 之麓建设成了 鱼米之乡 。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 加工业 、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 马头琴 。喜爱 摔交 运动。 蒙古包 和 勒勒车 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语言、文字: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 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 回鹘 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 蒙古文 。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 戏剧 、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 《蒙古秘史》 等典籍已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 大英 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 主要分布地区:内蒙古、辽宁、新疆、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补充: 朝鲜族 生活在我国东北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的 长白山 地区。这里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一绚丽, 山的主峰-- 白头山 是我国东北地 的第一高峰,海拔2744米。著名的 旅游胜地 天池宛如一块 剔透 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来这儿沐浴。天池北侧有一个瀑布,浩浩清流悬空而落,犹如 白练 垂天,银龙飞舞。长白山脉是 鸭绿江 、 图们江 和 松花江 的发源地。奔流不息的 海兰 江、 布尔哈通河 、嘎呀河、 珲春 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婉蜒回环,滋润着长白山麓的广大地区。这山 灵水 秀的地方,就是朝鲜族的家乡。 我国的朝鲜族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是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其余散居在内地的一些城市。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这里的朝鲜族居民占了朝鲜族总人口的近一半。此外还有位于长白山怀抱中的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也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区。 我国的朝鲜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原是从 朝鲜半岛 陆续迁来的。早在17世纪末,就有部分朝鲜族居民零星从朝鲜迁来。1869年朝鲜北部遭到大饥荒,灾民们陆续渡过图们江、鸭绿江,迁人到我国 延边 等地开荒定居,到19世纪80年代初已达几万人。1910年日本人侵朝鲜后,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 和压迫的 朝鲜人 民,更是大批迁人我国东北各地。 朝鲜族不分男女都比较喜欢穿素白色的服装,显示出他们喜爱清净朴素的个性。妇女的 民族服装 ,上身是白色斜襟的短衣,垂着飘带;下向是裙子,有 水粉 、淡绿、 淡蓝 、淡紫几种颜色,分长裙和短裙。长裙到脚面,短裙仅过膝,有 筒裙 和缠裙两种。男子在短衣外加坎肩,下面穿比较肥大的裤于,外出时再穿上斜襟的用布带做纽扣的长袍。 朝鲜族妇女善于在头上顶着东西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 包袱 等,都用头顶着,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能走得很快。朝鲜族的妇女还十分喜爱清洁,房间、餐具、衣被随时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内用土坯和平整的石头砌成炕,人一进屋便脱鞋,在炕上坐卧 朝鲜族的主食是大米、小米,也爱吃 打糕 、冷面和 大酱汤 。特别喜欢吃狗肉和一种叫“克依姆奇”的泡菜,这种泡菜是以白菜和萝卜为原料,佐以 大蒜 、辣椒、生姜,用盐水腌渍而成,味道很独特。 。 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国的朝鲜文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相同。朝鲜文最早是1444年在朝鲜 李朝 世宗的主持下创制的, 1527年曾作过改进。它有4个 音素 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叠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195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再次作了改进,井取消了 夹用的汉字。但韩国的文字至今仍夹用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朝鲜族的文教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国家先后建立了 延边大学 等上千所大、中、小学校,创办了使用朝鲜族语言文字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在全国统一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还专门设有使用朝鲜族文字的考场。现在,朝鲜族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成为我国每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较高的民族之一。

Ⅳ 请问张家界有哪些少数民族

张家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主要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

张家界的土家族、苗文化风情浓郁,土家族的山歌、苗族的对歌曲调优美;土家族的镏子、咚咚喹、摆手舞、毛古斯,苗族的鼓舞、接龙舞,雄健中有缠绵,粗犷中见秀美。

土家族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火塘是土家族人们心中的神圣处所,它是祖宗神灵的附着物。严禁任何人从上面跨越,或用脚蹬火塘中的铁撑架。

苗族四月八、椎牛、赶秋节,土家族的过赶年、哭嫁、吃新节、社巴节等节庆习俗,实录了土家族苗族先民的精神生活与独特的传演方式。

(5)电影演员王朋凯扩展阅读

1、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张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杨家界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四大景区,统称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 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

Ⅵ 中国的风俗节日共有多少

中国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春节(农历新年);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记者节(11月8日)。 中国的元旦: 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合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Ⅶ 上九节的庆祝

“上九节”是宝兴县硗碛乡少数民族极具本民族浓郁特色的传统节日,翩翩起舞的游行队伍,形式多样的藏乡歌舞,惊心动魄的技艺展示,赏心悦目的文体表演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研究硗碛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
“夷基(藏语语气词)!藏家多少情,杯中就有多少酒。喝下三杯甘甜的美酒才是好朋友……”酒杯盛满藏家人的热情,祝酒歌透出藏家人的奔放。
三杯“进门酒”,香酥的烤羊肉,不分男女老少,大家一起围火而舞……走进硗碛乡,记者多次感受了硗碛藏家人的热情豪爽。
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乐山开幕。10月23日下午,民俗民间艺术巡游走上街头,许多观众被硗碛藏族锅庄表演队员抢入队伍“筛糠”(游戏),在观众被反复的抛起、放下中,硗碛藏族锅庄在艺术节巡游表演中掀起了一个个高潮,笑声鼎沸。藏族同胞的奔放点燃了数以万计的围观群众的热情,追随硗碛锅庄的群众不断增加,形成了一股火热的人流。 正月初九,白族叫“上九”。桑植芙蓉桥白族人用举办庙会的方式庆贺上九节。这天,芙蓉桥及周边地方的白族人,吃过早饭,穿戴一新,并匆匆出发,参加一年一度热热闹闹的上九庙会。
芙蓉桥是张家界小有名气的一个白族乡,全乡13000多人,大多以王姓为主,是白族迁始祖王朋凯的后裔。说芙蓉桥有名,因为它出土了两架恐龙化石,填补了世界无齿恐龙化石的空白。说芙蓉桥地灵,因为它成为中国著名的娃娃鱼繁殖基地。说芙蓉桥古老,因为它境内留下了白族祖先们太多的足迹:鸾船里祖先的传说比酉水河的鹅卵石还多,土门子王朋凯背锅落脚的“覆锅岩”印迹历历在目,海龙坪陈吉陈亮兄弟的老屋场依旧焕发不朽光彩,还有廖坪大将军谷永和袭用的“回音壁”“仙鹤井”老祠堂……有这些底蕴,有这些亮色,有这些文化沉积,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办的很红火,很地道,很朴实。
打开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会史,了解到,这里的白族是云南大理迁来的,祖先王朋凯一屁股坐在覆锅岩上,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最后选择这个曾经僻壤蛮荒之地定居,与陈吉陈亮兄弟共同建家立业。几百年来,他们的子孙在这里春耕秋收,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白族历史文化的不朽。为了使各位兄弟姐妹们在过年后第一次相聚,为了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为了永远歌颂祖先的功德,弘扬祖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芙蓉桥白族将正月初九定为上九庙会。年年欢庆,年年聚会,形成颇有地方特色的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节。
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有三大看点。一为祭祀。祭祀就是抬本主像游神。本主像为始祖王朋凯、陈吉陈亮兄弟。游神目的在于请祖先保佑,祈求农业丰收。木像均有别致的脸谱,头上蒙着红布,由两人抬着走,绕主场一周,表示祖先也来赶庙会,与子孙们同乐。游神所到之处,一律放鞭炮迎送,表示子孙们永远崇拜祖先,敬仰祖先,牵挂祖先,希望有祖先这棵大树的庇护,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二为显鸟。“显鸟”为白族话,即显示本族拿手活。芙蓉桥白族人聪明有悟性,许多族民有绝活。一般不显山露水。只有在自己的上九庙会上,才拿出来溜溜,令外人啧啧称赞。在风味小吃上,“叶儿粑”“油炸粑”“雪枣粑”“烤肉犬”味道美。在手工艺活上,喜背篓,撒穗荷包,垫底,拐杖,腰带……样样漂亮。在玩的花样上,围鼓,锣鼓,布龙灯,花鼓灯,九字鞭,丈鼓舞,唢呐……样样绝。在唱的艺道上,光曲调就有100多种,白族山歌,水歌,放排歌,嫁女歌,回门歌,和八字歌,满百天歌……还有桑植民歌,流行歌,红军歌,战斗歌……还有儿歌,野调,惹人曲,lia lia 歌……声声甜美动人。在人们自娱自乐的舞台上,有土生土长的老艺人、老演员同台亮相,有刚走稳路小孩的滑稽小品,有土掉牙的农民相声,有专搞笑的叫劲客……令人捧腹。三为做买卖,繁荣市场经济。家家户户门面大开,迎接四方来客,客人无论生熟,无论老少,无论贫贱,无论男女,无论有钱无钱,身份高低,来者都是上等客。好酒好茶好肉侍候,好话好歌奉送,靠甜嘴换快乐,靠热情换愉悦,然后乘机向客人推销自家的产品。客人一般大方得很,几句热心话,就开始递钞票,将边边场赶得富有人情味。移动、联通公司将现代化产品投上庙会,让白族农民“一边耕地一边打手机”“一边插田(裤裆旁)一边响彩铃”尽情享受生活乐趣。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主题很明显,即利用白族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向外宣传推销,打造本土白族自己的文化物质品牌。近几年来,芙蓉桥白族乡政府努力繁荣文化市场,建了白族文化馆,白族村小学,筹建芙蓉龙展览馆,推广传播白族傩愿戏,丈鼓舞,给上九庙会举办打下扎实基础。今年,芙蓉桥白族乡党委书记朱爱民、乡长谷琼别出心裁在乡风文明上做文章,让上九庙会更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更具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色。
看!舞台搭在新崭崭的水泥路上,白族民居一字摆开。瞧!“芙蓉桥白族上九庙会”横幅格外引人注目。俊逸潇洒的书记乡长着白族服,精神抖擞 ,随着一声吼:“赶街喽!”就跑下主席台,带着白族人民跑街了。这是云南大理白族“三月三赶街”习俗的沿袭,这是湖南白族人“上九庙会跑街”习俗的活用。几千人,一声吼,只有扑扑的脚步声;几千人,一声吼,只有嘿嘿的笑声。跑了街,白族村庄一年四季就繁荣了;跑了街,白族村庄一年四季就发展了。脚步声后面,紧跟着龙灯,丈鼓,三花脸;紧跟着老人小孩姑娘们;紧跟着包谷,红薯,洋芋,烤烟叶;紧跟着大车,小车,摩托车;紧跟着一堆堆一辈子吃也吃不完的粮食和庄稼……
脚步停下来,到田间去吧。田间是一丘丘刚冰冻的黄泥,软绵绵又刚好踩脚的土地。这是白族村民开展体育竞技的地方。体育项目全是白族人最爱的。打毽子,舞飞棒,扭扁担,举石锁,小孩玩打撞,老人下打三棋,女人们则敲锣打鼓,嘴巴厉害的比翻古,嗓子粗的比山歌,赛肺合量……三盘定输赢。裁判是本乡本土的农民,虽没受过正规训练,但特别知晓规矩。最吸人目光的是“顶肚皮杆”,两个壮汉对阵,用一根粗棒抵住肚子,肚皮上塞着坐垫,一声喊:“戳--!”使劲冲,弱者先故意拼力,渐渐体力不支,却突然一闪,强者收脚不稳,“啊扑”一跤趴在田间,裁判宣布:“倒地者--输!”惹得众人一阵大笑。身旁的乡党委书记朱爱民感慨地说:“我们白族上九庙会,最喜欢与时代并进!2008年是奥运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对一向热爱体育活动的白族儿女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我们在这次庙会上,重头戏就是体育竞技,尽管参加者全是农民,且水平有待提高,但都在弘扬奥运精神,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促进白族体育事业的发展。现在白族农民富裕了,那些深受喜爱的体育活动不应该让它远失,我们将利用有关载体,将白族上九庙会中的体育竞技代代相传……”

阅读全文

与电影演员王朋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