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严寄洲的经历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1917年生于江苏常熟。曾导演多部优秀获奖影片,主要代表作品:《五更寒》、《英雄虎胆》、《哥俩好》、《二泉映月》、《再生之地》等。还创作、改编多部电影文学剧本并获新时期导演荣誉奖、国务院特殊贡献奖、抗日战争50周年老作家奖、华表奖、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特殊贡献电影艺术家奖等。
他拍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脚印》又拍出了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电影,他拍出了令人难忘的《英雄虎胆》,还为了《再生之地》把12名演员关进监狱半天。在对电影艺术的不断追求、探索与创新中,严寄洲书写了自己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导演人生。 ——受到非议的《脚印》
1953年,36岁的严寄洲从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调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这个时期的八一厂,还只是能拍纪录片、军事教育片和翻译苏联影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制片厂。电影“从业”经历几乎是零的严寄洲,决心做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的“第一人”。他抓住了去云南体验生活时边防巡逻队在边境河边发现了脚印的素材,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并任导演,终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诞生了第一部故事片《脚印》。
《脚印》人物少,情节简单,放映时间只有30多分钟,且只能和新闻、动画片排在一起放映,但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遭到了一些同行的非议,他们讽刺说:阿猫、阿狗都能拍电影,连电影ABC都不懂。严寄洲毫不在意,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已迈进了电影的大门。而后来贺龙的话,却让严寄洲至今铭记在心。
时隔不久,贺龙同志接见了严寄洲,并对他说:你这个电影我看过了,不好,一点艺术都没有。你要向成荫同志学习。深知贺老总脾气的严寄洲知道,这虽是直言批评,却是贺老总的关心和期望。曾和严寄洲同为贺龙1204部队戏剧教员的北影厂导演成荫,当时已经拍出了有名的电影《钢铁战士》和《南征北战》。严寄洲记住了贺老总的激励,决心向成荫学习,努力拍出好电影。 《战斗里成长》
做导演多年,严寄洲有一个多年不变的工作习惯,在电影人中传为佳话,那就是每拍摄完一部电影,他都要亲自到三家不同的电影院当观众,静听不同观众对他执导影片的真实反映。他说:拍电影就像商店里卖东西一样,有好商品,人家就爱买,拍出好电影,观众就爱看。所以只有亲自到电影院,才能知道人家爱不爱看你的电影。
1957年,当时的沈阳军区话剧团公演了话剧《战斗里成长》,观众反响非常好。严寄洲一连看了好几遍,并决定把它拍成电影,他相信观众一定会喜欢。《战斗里成长》公映后果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是严寄洲导演的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独立放映的战斗故事片,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战斗故事片。影片放映时,严寄洲分别来到了北京的首都电影院、东四影院和天桥影院当上了观众。他说,没有想到自己对片子感觉很好的地方,观众却没有什么反应;自己感觉一般的情节,观众却似乎很喜欢。这对严寄洲触动很大,所以从《战斗里成长》后,每拍完一部电影,进三家影院当观众,就成了他的工作,很多年从不改变,这也成为他的导演工作不断改进的动力。
用严寄洲的话来说,就是拍电影要想着观众。拍出的电影要让人人都能看懂,让人爱看。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播曾称赞严寄洲:他拍的电影从来不赔钱。 《哥俩好》与《姐妹花》
1962年,曾经深入青藏高原平叛部队当列兵9个月的严寄洲,怀着对连队战士的满腔激情,导演了喜剧故事片《哥俩好》,这部展示部队生活的喜剧片公映后立刻抓住了广大观众,尤其得到了连队官兵的喜爱。一些同行人士更是对严寄洲大胆运用喜剧形式的表现手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当时国内喜剧片寥寥无几时,严寄洲的勇敢探索获得了成功。这部当年投资几十万的电影,为八一厂赚回了几百万的收入。
谈起当年非常成功的喜剧片《哥俩好》,严寄洲说,这部片子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有一个他当时非常看好的本子。决定拍摄前,他先按电影剧本改成了话剧,主要就是想看观众的反应。结果话剧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不仅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观众争着和演员握手。严寄洲心里有了底,他开始着手准备,但没想到困难重重,先是厂里没有资金,好不容易批下钱了,选演员又出了问题,很多人对严寄洲启用的男主角张良提出了质疑,但是严寄洲没有改变态度,因为他早就看中了张良在《董存瑞》中的表演。
在电影《哥俩好》中,演员张良一个人同时饰演了战士陈大虎、陈二虎——这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外貌相像,却性格迥异、形象鲜明,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这是严寄洲在电影艺术上探索的又一个成果。他说,在旧上海曾经看过影片《姐妹花》,蝴蝶一人饰演两姐妹的镜头,虽然技术比较差,但在当年仍然很吸引人,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哥俩好》中,他们仍运用一人饰演两人的手法,并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当年《姐妹花》中姐妹俩见面、对话时,不能真正在一起,只能隔着窗户、桌子,而在《哥俩好》中,大虎、二虎兄弟俩在一起时,既可以肩搭肩、手拉手,也可以拥抱,中间完全没有了间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我国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电影,为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影做了一次潇洒的“引领时尚” 1978年,严寄洲导演的《猎字九十九号》公映时,又一次牢牢抓住了观众。无论是新颖的大宽银幕,还是众多新老明星的汇集,都成了吸引观众的看点。但是当人们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的时候,才发现《猎字九十九号》最抢人的吸引点是片中的电影音乐。这就是那个既不同于我国民乐,也不同于交响乐的电子音乐。严寄洲终于成功把电子音乐搬上银幕,从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运用电子音乐的电影《猎字九十九号》,为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影做了一次潇洒的“引领时尚”。
据严寄洲回忆,拍《猎字九十九号》前,正是粉碎了“四人帮”的“文革”后期,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电影可看。大部分人看电影的途径是内部看参考片,主要放映的是美国片,水平也是分为好、中、次三等。但仍然是场场火爆,每次放映都是几乎打破了门。当时他的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自己也一定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他终于认准了一部名为《战争在继续》的小说,并找到了小说作者周振天,把小说改成了电影剧本,片名就叫《猎字九十九号》。
受外国影片的启发,严寄洲认为,《猎字九十九号》必须要出新,所以除了大宽银幕和大牌演员阵容的轰动外,他还决定运用电子音乐。但是当时国内只听说日本友人送给上海一台电子琴。于是严寄洲马上找到了曾经与他多次成功合作的上影乐团指挥陈传熙,才知道这部电子琴根本不在上影乐团。历尽周折,总算在上海音乐学院找到了下落。可能当时电子琴在中国太“洋”了,以至于没人敢用,竟被存放到了音乐学院的仓库里。严寄洲立刻把这台让他“寻踪千里”的电子琴“请”进了录音棚。当录音还差一天就结束时,指挥陈传熙又找到了严寄洲,原来他想再用交响乐录一遍,这样如果万一电子音乐在审查时通不过,就可以替换电子音乐。但是严寄洲坚持不改,他说:就这样吧,交响乐也是外国的,有什么问题,是我一个人的…… ——《再生之地》
1983年,严寄洲导演的电影《再生之地》一举夺得了金鸡奖的5个单项奖。影片在国际上也引起了较大反响。不仅受到了日本反战人士的欢迎,严寄洲还作为代表团团长被邀参加了摩洛哥的世界和平大会,并获得了“人道主义”优秀影片奖。
时隔20多年,严寄洲仍清晰记得当年拍摄《再生之地》的情景。他说,这是根据当年中国政府改造日本高级战犯的真实题材改编的电影。拍摄时,自己对演员、服装等都做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为此剧组人员都付出了很多。影片拍完后很多人都对他说:严导演,我们都特别愿意跟你干,就是太累了。
他为演员们最先安排的就是特殊的“体验生活”。因为改造战犯的生活无法体验,所以他先带领演员们参观抚顺监狱,事先他已让监狱的男女警察准备好,参观完就把12名男女演员分别关进监狱3天。后来因为气温太低,监狱方担心演员的身体吃不消,商讨了半天,严寄洲才“开恩”,关了半天就放了。但他规定,第二天哪也不许去,每个人都要交出一份观后感。于是,头号“战犯”胡浩写道:我是一个军人,是奉命作战,怎么就变成了第一战犯呢……而女“战犯”斯琴高娃则写出了:这个环境我要呆多少年啊!我现在真想我的女儿呀……严寄洲对演员的服装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000名战犯全部要求穿上昭和15年的衣服。为此剧组把长影、北影的服装全都调来了。他还要求不要假胡子化装的演员,挑选的全都是长胡子特别快的男演员。在抚顺拍摄期间,他还不惜花费时间找到了一个当年专门为日本人做点心的朝鲜人。连影片中当年的真实人物观看完电影后说,影片中的点心和当年他们吃的一模一样。
影片还在日本进行了内部放映,受到震撼的日本人给予了“真实感人”的高度评价。他们说严寄洲选择的演员都非常像日本人,并给分出了哪个是东京人,哪个是北海道人。他们甚至提出了邀请严寄洲、胡浩、斯琴高娃来日本合作演出,因为他们准备接着拍当年从中国监狱走出的战犯们回国后的生活……
近3个小时的采访,90岁的严寄洲始终侃侃而谈,毫无疲倦之意。问及秘密,严导曰:此亦为养生之道,乃每日必修之“话疗”也。不禁为之感慨,严导力主的每日“话疗”,可谓在老年养生之路上又“引领”了一把。
2012年9月29日,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在绍兴举行,王为一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B. 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之外,还有哪些演员让你难以忘怀呢
我们先来看看60年代22大电影明星都是谁?1962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后进入上影厂)。
我们再看看这个时代的、很多令人难忘的电影好了,想起这些经典的电影了,自然就想起那些演员了,我们一起回忆吧?
整个60年代呀,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火红的年代了,也是我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了,我们从上面不是22大明星出演的片子中再勾画出最喜爱的二十二部吧?
除处之外,还有邓大人李默然,李向阳郭振清,高传宝朱龙广,阿诗玛杨丽坤,刘三姐黄婉秋,林黛玉王文娟,李政委冯喆,杨子荣王润生,侦查连张勇手,三进三城梁音,丁汝昌浦克,孙喜旺仲星火,程疯子于是之,马尾巴葛存壮,龟田队长方华,汤司令刘江,参谋长陈述,实力派的李仁堂、浦克,还有不老松的牛犇,美了一辈子的向梅。
C. 王心刚演过哪些电影
1958年《破除迷信》。
《寂静山林》饰冯广发。《牧人之子》饰德力格尔
《海鹰》饰张敏上尉。《勐垅沙》饰江洪
《红色娘子军》饰洪常青。《哥俩好》饰指导员
《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杨晓冬。《秘密图纸》饰陈参谋
《侦察兵》饰侦查处长郭锐。《南海长城》饰区英才
《大河奔流》饰秦县长。《伤逝》饰涓生
《知音》饰蔡锷。《绿海天涯》饰南林
《烈火中永生》饰刘思扬。《我的长征》饰老年王瑞
《永不消失的电波》饰姚苇。
D. 历届百花奖入围名单有哪些作品呀是入围名单哟,谢谢各位了。
第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2年)
最佳故事片:《红色娘子军》
最佳编剧:夏衍 水华《 革命家庭》
最佳导演:谢晋 《红色娘子军》
最佳女演员:祝希娟《红色娘子军》
最佳男演员:崔嵬《红旗谱》
最佳配角:陈强《红色娘子军》
最佳摄影:吴印咸 红旗谱
最佳音乐:张敬安 欧阳谦叔 洪湖赤卫队
最佳美术:丁辰 马兰花
最佳纪录片:《两种命运的决战 》
最佳短纪录片:《亚洲风暴》
最佳纪录片摄影:《征服世界最高峰 》
最佳科教片:《没有“外祖父”的癞哈蟆》
最佳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 》
最佳戏曲片:《杨门女将 》
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63年)
最佳故事片:《李双双》
最佳编剧:李准《李双双》
最佳导演:王苹《槐树庄》
最佳女演员:张瑞芳《李双双》
最佳男演员:张良《哥俩好》
最佳配角:仲星火 李双双
最佳摄影:郭镇铤 尹志《刘三姐》
最佳音乐:雷振邦《刘三姐》
最佳美术:童景文 张起旺《刘三姐》
最佳纪录片:《中印边界问题真相》
最佳短纪录片:〈人民公敌蒋介石〉
最佳纪录片摄影:泽仁 田枫 计美登珠札西旺堆《中印边界问题真相》
最佳科教片:《知识老人》
最佳美术片:《大闹天宫》
最佳戏曲片:《孙吾空三打白骨精》
荣誉奖:《槐树庄》 (故事片)
《保卫古巴 在激流中》(纪录片)
《中国武术 巧种多收》(科教片)
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0年)
最佳故事片:《吉鸿昌》《泪痕》《小花》
最佳编剧:陈立德《吉鸿昌 》
最佳导演:谢添《甜蜜的事业》
最佳女演员:陈冲《小花 》
最佳男演员:李仁堂《泪痕》
最佳配角:刘晓庆《瞧这一家子》
最佳摄影:陈国梁 云文耀《小花》
最佳音乐:王酩《小花》
最佳美术:黄洽贵《蓝光闪过之后》
最佳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最佳短纪录片:《美的旋律》
最佳科教片:《黄鼬》、《红绿灯下》
最佳美术片:《哪吒闹海》、《阿凡堤》
最佳戏曲片:《铁弓缘》
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1年)
最佳故事片:《庐山恋》《天云山传奇》《七品芝麻官》
最佳男演员:达式常《燕归来》
最佳女演员:张瑜《庐山恋》
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2年)
最佳故事片:《喜盈门》《乡情》《白蛇传》
最佳男演员:王心刚《知音》
最佳女演员: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3年)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牧马人》《骆驼祥人》
最佳男演员:严顺开《阿Q正传》
最佳女演员: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最佳男配角:牛bin《牧马人》
最佳女配角:姜黎黎《赤橙黄绿青蓝紫》
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4年)
最佳故事片:《咱们的牛百岁》《十六号病房》《不该发生的故事》
最佳男演员: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最佳女演员:龚雪《大桥下面》
最佳男配角:刘信义《快乐的单身汉》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咱们的牛百岁》
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5年)
最佳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人生》《红衣少女》
最佳男演员: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最佳女演员:吴玉芳《人生》
最佳男配角:何伟《高山下的花环》
最佳女配角: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环》
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6年)
最佳故事片:《少年犯》《日出》《咱们的退伍兵》
最佳男演员:杨在葆《代理市长》
最佳女演员:方舒《日出》
最佳男配角: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
最佳女配角:王馥荔《日出》
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7年)
最佳故事片:《芙蓉镇》《血战台儿庄》《孙中山》
最佳男演员:姜文《芙蓉镇》
最佳女演员:刘晓庆《芙蓉镇》
最佳男配角:祝士彬《芙蓉镇》
最佳女配角:张晓敏《非常大总统》
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8年)
最佳故事片:《红高梁》《老井》《原野》
最佳男演员:张艺谋《老井》
最佳女演员:刘晓庆《原野》
最佳男配角:陈佩斯《京都球侠》
最佳女配角:吕丽萍《老井》
第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89年)
最佳故事片:《春桃》《寡妇村》《共和国不会忘记》
最佳男演员:姜文《春桃》
最佳女演员:刘晓庆《春桃》
最佳男配角:申军谊《欢乐英雄》《阴阳界》
最佳女配角:巩俐《代号美洲豹》
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0年)
最佳故事片 《开国大典》《本命年》《巍巍昆仑》
最佳男演员 古月(《开国大典》)
最佳女演员 宋佳(《庭院深深》)
最佳男配角 孙飞虎(《开国大典》)
最佳女配角 林默予(《红楼梦》)
第1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1年)
最佳故事片 《焦裕禄》《龙年警官》《老店》
最佳男演员 李雪键(《焦裕禄》)
最佳女演员 宋佳(《落山风》)
最佳男配角 陈裕德(《斗鸡》)
最佳女配角 伍宇娟(《龙年警官》)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2年)
最佳故事片 《周恩来》《大决战》《过年》
最佳男演员 王铁成(《周恩来》)
最佳女演员 赵丽蓉(《过年》)
最佳男配角 葛优(《过年》)
最佳女配角 吕丽萍(《青春无悔》)
第1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3年)
最佳故事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杨贵妃》
最佳男演员 古月(《毛泽东的故事》)
最佳女演员 巩俐(《大红灯笼高高挂》)
最佳男配角 冯巩(《站直了,别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陈小艺(《离婚》)
第1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4年)
最佳故事片 《凤凰琴》《重庆谈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 《狮王争霸》
最佳男演员 李保田(《凤凰琴》)
最佳女演员 潘虹(《股疯》)
最佳男配角 孙飞虎(《重庆谈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无人喝彩》)
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5年)
最佳故事片 《被告山杠爷》《留村查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 《天与地》
最佳男演员 李仁堂(《被告山杠爷》)
最佳女演员 沈丹萍(《留村查看》)
最佳男配角 谢园(《天生胆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胆小》)
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6年)
最佳故事片 《红樱桃》《七七事变》《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 《大辫子的诱惑》
最佳男演员 张国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员 郭柯宇(《红樱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赛飞(《敌后武工队》)
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7年)
最佳故事片 《红河谷》《大转折》《离开雷锋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员 宁静(《红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ben)(《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丽(《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8年)
最佳故事片 《甲方乙方》、《鸦片战争》、《长征》
最佳男演员 葛优(《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员 刘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话好好说》)
最佳女配角 张路(《这女人这辈子》)
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1999年)
最佳故事片 《男妇女主任》、《红娘》、《一个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员 赵本山(《男妇女主任》)
最佳女演员 刘欣(《红娘》)
最佳男配角 牛(ben)(《媳妇你当家》)
最佳女配角 李晓红(《银幕恋情》)
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0)
最佳故事片奖:《我的父亲母亲》《黄河绝恋》《国歌》
最佳男演员奖:潘长江《明天我爱你》
最佳女演员奖: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
最佳男配角奖:尤勇《紧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奖:陶虹《说好不分手》
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1年)
最佳故事片奖:《生死抉择》、《漂亮妈妈》和《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员奖:《生死抉择》中饰李高成的王庆祥
最佳女演员奖:《漂亮妈妈》中饰孙丽英的巩俐
最佳男配角奖:朱旭凭《刮痧》
最佳女配角奖:《留住心中的月亮》中饰月兰的阎青妤
宁波市民评选出的最受欢迎演员奖:巩俐
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2年)
最佳故事片:《法官妈妈》《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大腕》
最佳男演员:葛优(饰演《大腕》中尤优)
最佳女演员:周迅(饰演《烟雨红颜》中赵宁静)
最佳男配角:英达(饰演《大腕》中路易王)
最佳女配角:袁立(饰演《绝对情感》中安然)
第2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3年)
最佳故事片奖:《冲出亚马逊》《英雄》《邓小平》
最佳女演员:徐静蕾
最佳男演员:卢奇
最佳女配角:袁泉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
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2004年)
最佳故事片奖:《手机》
优秀故事片奖:《惊心动魄》、《暖春》
最佳男演员奖:葛优(《手机》中饰演严守一)
最佳女演员奖:范冰冰(《手机》中饰演武月)
优秀男演员奖:李幼斌(《惊心动魄》中饰演乘警长)
优秀女演员奖:张妍(《暖春》中饰演小花)
第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名单:
最佳故事片奖:《张思德》
优秀故事片奖:《功夫》《生死牛玉儒》
最佳导演奖:尹力(《张思德》)
最佳男主角奖:吴军(《张思德》)
最佳女主角奖:刘若英(《天下无贼》)
最佳男配角奖:谢霆锋(《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奖:元秋(《功夫》)
最佳新人奖:孙俪(《霍元甲》)
E. 张勇手的人物经历
1934年年10月4日,张勇手生于山西省汾阳县大南关一个贫农家里。由于三岁丧父,他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担。 1944年家乡解放后,他考入徐向前任校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随军学校(即“晋中公学”)。在校期间,曾参加解放华北的最后一战——太原战役。在晋中公学学习了半年左右,他被调至西北野战军川西军区文工团。1950年底,朝鲜战争爆发,他受命北上,来到河北沧县。经过暂短休整,随部队开到安东。 1951年3月,年仅十六岁的张勇手来到朝鲜前线。在五次战役和停战前的反击战中,他几乎跑遍中线、东线所有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战士送粮食、弹药,运伤员,进行慰问演出。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和带着重病,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此,立过两次功。五次战役后部队休整期间,为了准备向祖国亲人汇报,张勇手还曾受上级委派,带领六名志愿军文工团员,到平壤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向人民军协奏团学跳朝鲜舞。 在朝鲜前线,他还结识了一位和他同样十四岁参军并在一个文工团工作的四川女娃子。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两人正式结为终生伴侣。
1953年归国后,张勇手在华东军区工作。曾任文工团团员、分队长。五六年部队整编后,在演出队任队长。
1957年初,八一电影制片厂到部队选演员,经过试戏,张勇手被选中借到八一厂拍摄《黑山阻击战》,在影片中扮演连长王海龙。影片拍完后,又在严寄洲导演的《英雄虎胆》中扮演我军侦察参谋耿浩。1958年,张勇手正式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入厂后二十多年来,张勇手共参加了十三部影片的拍摄,1958年,在《县委书记》中扮演民兵队长小虎子;1959年,在《海鹰》中扮演水手长李雄;在《赤峰号》中扮演舰长田海雄;1960年,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参谋长少剑波:在《奇袭》中扮演连长方勇,1962年,在《哥俩好》中扮演班长,在《打击侵略者》中扮演游击队长金哲奎;1965年,在《分水岭》中扮演复员军人李云虎,在《地道战》中扮演区长赵平原;1974年,在重拍的《南征北战》中扮演高营长;1976年,在《南海风云》中扮演政委梁充海,并兼任导演,1979年,在《二泉映月》中扮演赵先生;1980年,在《啊,摇篮》中扮演旅长肖汉庭,在《飞行交响乐》中扮演师长赵辉。
除此以外,他还为《啊,海军》、《日本海大海战》、《凯旋柱》、《吴哥的阴影》、《中途岛之战》等十
几部外国影片配过音。并参加了《哥俩好》、《霓虹灯下的哨兵》、《淮海大战》等话剧的演出。
F. 老电影哥俩好二虎台词
话剧《哥俩好》台词二虎独白:(兴致勃勃地对观众)我们新兵连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竞赛,我要每天做一件好事。可这好事都叫别人给做完了,可真把我急坏了!哎?林大娘提着一桶热豆浆过来了。我赶忙跑上前去接过来,倒进缸里,这下子,做豆腐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今天非得露一手!我让林大娘去忙别的活儿,我好一个人完成任务……嗅,我该做豆腐喽。(挽起袖子,想了想)做豆腐,做……这豆腐怎么做?……瞎,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正在家见我奶奶做过。嗯,对了,点豆腐,用的是卤水,(寻找)啊,在这儿。(拿起点了二勺,搅了搅,盖上盖儿,心神不宁地等着)好了吗?(听了听,然后战战兢兢地打开缸盖一看)哎呀,怎么还是稀汤寡水的?再来两勺。干脆,全放里算了(这下放心了,满怀信心地)只要我耐心等一会儿。这缸丘浆就变成了豆腐。林大娘端着一块块雪白香嫩的豆腐送到连里,同志们一定围上来,七嘴八舌问:“林大娘,这是谁的手艺呀?”林大娘就会笑眯眯地拍拍我的肩膀说:“你们连的二虎!”大家伙儿一听是我做的豆腐,会怎么说呢?(想想)最先发表意见的准是大嗓门儿乐哈哈:“瞧人家二虎,咱先不谈积极性,就光这技术也该记二等功?”接着就是四川王了,他推推眼镜,慢悠悠地说:“好得很!啥子时候学会的这个鬼名堂。”等大伙儿哈哈一笑,这时候准会冒出一声“二虎!”“到!”不用问这是我们班长。“二虎,这是你做的吗?大家要好好地学习嘛!”这时候我该怎么办呢?我……我绝不能得意,我得严肃。一句话也不能说!到了晚上,全连集合,指导员给我胸前带上大红花,然后站在讲台上说:“同志们——!二虎,为我们大家做豆腐—__—”(忽然想起)哎,这豆腐八成好了,我得看看。(走到缸前,慢慢地揭开缸盖一看,大惊)啊?(要哭)这豆腐……它,它怎么都成黑的啦!……糟了···(高声地)林大娘——,您快来看看呀,这豆腐……怎么……黑了呢……林大娘!
G. 老电影:哥俩好,里面的陈大虎和陈二虎是同一个演员演的吗
都是著名演员张良饰演的
张良还回忆过一人演两角的创作经历
一个演员的最大愉快,就是能遇上个好剧本,假如再有一位好导演、好的创作集体,那么他的愉快就更大,创造的欲望就更强,他的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导演和全体合作者们的支持和帮助、并使它逐步的实现。在这次的《哥俩好》演出中,我可以说集中了这几个方面的愉快。白文、所云平同志为我们写出了这样一部好戏。还记得第一次读剧本的情景,我久久的坐在那里,如痴如呆的傻笑着,深深的被剧本情节吸引住了。陈大虎、陈二虎、雷班长、洪军长,还有那几个各有特色的战士,都活生生的站在我的眼前,尤其大虎二虎这哥俩的形象,更深深地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
想法和实际总是有距离的,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新课题:我得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个人演两个角色,一样的军装,一样的脸,如何分辨得出?我接到剧本后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区分开这两个人,进而想到如何从性格上使他们更不同、更可爱。
从剧本上看,哥俩都是新社会培养起来的一对新人,是人民公社里的好青年。他们有着同一的美好理想:当一个真正的兵,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共同的好品质:忠诚勇敢、热情向上。他们初到部队上来,都还算不得一个好兵,但是他们有着不可动摇的志向。在这些方面,他们有许多相同的好品质,但是又有各人性格上的绝对不同。大虎待人处事忠厚诚恳、腼腆拘谨;二虎则热情豪放、无拘无束。作为演员,不仅应看到他们共同的好品质,更应着力刻划他们的不同性格。我就是本着这些想法,开始了我对这两个人物的探索。
首先,我想了解这哥俩在对待同一事物时的个人想法和态度。比如在帮助群众干活这一点上,大虎是觉得:帮群众干活是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自己当了兵,就应该学习老同志们的精神,发扬这些传统。所以他在干活时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毫无个人打算。而二虎则是为了完成个人的立功计划。这哥俩都有着进取心和荣誉心,大虎更多的想到了集体,二虎更多的想到了个人。为此他们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据他们的不同思想不同态度,再本着他们的性格,去找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外形特征,更明显的区别开这两个人,是我在创造人物时走的第二步。我想在他们一出场,就给观众留下比较鲜明的印象。除了在人物的整个精神状态上,我极力掌握住大虎的老诚腼腆、二虎的机灵豪爽外,还选择了两个人在敬礼时动作上的不同,以帮助观众去识别人物。这两种敬礼,一则是从他们的性格出发,再则是吸收了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生活里我见到许多新战士,他们在敬礼时,有的就像二虎那样叉开两个指头,挺胸扬头显出他们性格上的豪爽。有的又像大虎那样,手慢慢地贴着身子拉上来,头歪过一点去就他的手,显出他们那么沉稳腼腆。这两种敬礼都算不得标准,但是放在这一对刚刚入伍的新战士身上,又是这样一对性格不同的哥俩身上,我想这种夸大还是可以的。此外,在着装上也想给人物作些区别。同样的军装,由于大虎的懂事爱清洁,军装总是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由于二虎的顽皮、淘气,经常东跑西跳掏鸟窝,所以帽子总是有些歪,衣服也任它长短不齐。当然这只是在敬礼和着装上给人物一点区别,而真正重要的,还是应该注意如何在典型环境中,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因为剧本中对二虎有着较多的描写,我也就想着重谈谈自己在表演二虎这样几场戏时的性格掌握。
第一幕,连长授枪,二虎不要。这不要的态度也可以表现得很温和,用商量的态度。但是我想二虎此时的心情是平静不下来的。由于前面几段戏的发展,二虎已经认准了:“我当了兵,发的枪肯定比民兵的好,而且一定会把那支冲锋枪发给我,这我事先已经和班长说好了。”所以他满怀信心,等着发好枪。万没有想到连长发的却是那支自己拉了半天没拉开的步枪呢!因此,在表现二虎此时的心情时,我是先由兴奋期望、突转惊愕,继而委屈不满,噘着嘴迟疑着,极不情愿的接过枪,转回身越想越窝火,越看越憋气,再也忍不住便冲口喊出:“我不要这支!”这之后,对着连长和指导员的两种不同的开导方法,我表现二虎一面去商量,企求换支好枪,一面又板起脖子硬要。之所以这样,就想能表现出二虎复杂的心情,和他那憨直、倔强、又充满稚气的个性,使他能在这第一场里就给人留下个可爱印象。
。。。。
H. 电影演员曲云都演过什么电视剧
曲云(1928.11.8-) ,著名电影表演女艺术家。山东牟平人。在群星汇聚的中国电影银幕上,有这样一位演员,她所塑造的影视人物有近百个之多,却无一例外的都是“母亲”这一个形象。这些不同类形的老年妇女的形象里留下了她从青春年华到满头华发的人生历程。
曲云从1956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长于塑造各种类型的老年妇女形象。经典之作有电影《苦菜花》、《布谷催春》、《天山行》、《药》、《失去的歌声》、《金不换》以及电视剧《泉水默默流》、《天伦》等。上世纪90年代,还加盟了张国立邓婕夫妇合作的力作《康熙微服私访系列》,饰演一位农村大妈。
中文名
曲云
外文名
Yun Qu
国籍
中国
星座
天蝎座
血型
A型
出生日期
1928.11.8
职业
演员
代表作品
《苦菜花》,《金不换》,《泉水默默流》
人物经历
祖籍山东烟台海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胶东文协文工团话剧演员 。1956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长于塑造各种类型的老年妇女形象。如 《苦菜花》中的冯大娘,《布谷催春 》中的东升娘,《天山行》中的郑母 ,《药》中的华大妈,《失去的歌声》中的奶奶,《金不换》中的金大婶 等。还曾参加拍摄《泉水默默流》、 《天伦》《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电视剧。
著名电影演员
个人作品
演出影片:激战前夜
1958:英雄虎胆 金铃传 龙飞凤舞 长空比翼 县委书记
1959:江山多娇 烈火真金
1960:奇袭 林海雪原
1961:突破乌江
1962:哥俩好 英雄坦克手
1964:雷锋岸边激浪
1965:苦菜花
1974:山村新人锁龙湖
1975:长空雄鹰 女交通员
1980:飞向未来
1981:没有字的信 解放石家庄药 天山行
1982:布谷催春 他们并不陌生
1984:失去的歌声
1988:柳菲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