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莱坞历届最佳女主角都是谁演过什么经典的电影
历届奥斯卡影后(1~79届)
[align=center]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珍妮.盖诺(第一届)
二十年代美国著名女演员,原名劳拉盖纳, 1906年10月6曰生于费城,逝于1984年9月14曰,因患肺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医院病逝,终年77岁。她曾在1982年遭车祸而受重伤,伤势一直没有痊愈。猝然去世时,就连丈夫也未能跟她见上一面。
珍妮在第一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不是以一部作品,而是以三部作品优胜于格露西娅史璜逊、路易丝德华塞等强劲对手而摘取桂冠的。她的名字在提名名单中竟出现了三次,可见其演技多么精湛。获奖那年,她才22岁。领奖时她激动万分,热泪盈眶,连声向一起拍片的同行表示感谢。她事后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当然很激动,特别是见到了道枯拉斯范明克,格外激动。要是当时我能知道获学院奖几年后意义如此重大的话,那还会更加激动。”
珍妮盖诺一生共拍过34部影片。她对自己在影界的地位感到满意。奥斯卡的地位越来越高,常常被看成是国际影界的最高荣誉。自然,作为首届获奖者的盖诺,也为自己成为国际影坛的知名人物而感到自豪。她深知,获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是她的幸福。
1938年,这位演技超群的女伶同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服装总设计师吉尔伯特亚德里安结婚。不久,她告别影坛,和丈夫定居在纽约。
1957年,她重返银幕,拍摄了《狂妄》等影片。以后又转入舞台,在纽约等地公开演出。
1959年,她的丈夫去世,盖诺作出了永远结束艺术生涯的决定。
1961年,她和制片人保罗格雷戈里结婚,两人非常幸福,直到她不幸逝世。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玛丽.碧克馥(第二届)
默片女演员,是美国早期的电影明星,极盛时期曾是全世界美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女人,也是“联艺”影业公司的创立成员之一,1928年以《卖得风情》一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瑙玛.希拉(第三届)
瑙玛.希拉于1900年8月10曰生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1920年她在《偷窃者》中的表演引起了制片人欧文撒尔伯格的注意,1923年,在后者的努力之下,希拉与米高梅公司签定了长期协议,并与1927年下嫁欧文。1936年撒尔伯格去世后,希拉在电影表演、执导和选片方面的运气一落千丈。影星莉莲赫尔曼曾评价希拉有一张“思索着的面孔”。其兄道格拉斯希拉是资深录音师,亦是数项重要电影声效创新的先行者。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玛丽.德雷斯勒(第四届)
德雷斯勒于1868年生于安大略的考伯格,原名玛丽.莱拉。1883年,她迷上了表演,加入了一家巡回演出剧团,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随着“提丽的噩梦”等一系列剧作,德雷斯勒步入了百老汇的闪光灯下,但1994,幸运之神的召唤却来自好莱坞。她的第一个突破是与查理卓别林在“提丽的痛心罗曼史”中演对手戏。在1930年,她与葛丽泰嘉宝合作出演了“安娜克莉丝蒂”,这部片子标志着莱拉演艺生涯的高峰,并在1931年为她带来了奥斯卡大奖。她在从艺不久就改名为玛丽·德莱斯勒,这个来自考伯格的高大方颚女子从此成为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之一。莱拉于1934年逝世,死后被葬在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但时光转逝,物人两非,如今莱拉的墓地已经不复可寻。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海伦·海丝(第五届)
海丝生于1900年,逝于1993年,堪称美国戏剧界第一夫人的海丝在电影方面同样成绩不俗――她曾获两项奥斯卡大奖,参演的获奖影片分别为《断肠花》和《机场》还是第一个获得“娱乐三重冠”的演员,除了奥斯卡,海伦还曾一揽两项托尼奖,一项葛莱美奖和一项艾美奖。如果你对她的演唱实力没什么印象,至少还值得一提的是,她还曾获1976年葛莱美最佳诵读录音奖(在“美国大档案”中的独白陈述)。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凯瑟琳.赫本(第六届、第四十届、第四十一届、第五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曰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于2003年逝世。赫本的演艺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曾4获奥斯卡影后桂冠、8次获提名,是得奖次数最多的“最佳女主角”。她获奖的四部影片分别是《艳阳天》(1933)、《猜一猜谁来赴晚宴》(1967)、《冬天的狮子》(1968)和《金色池塘》(1981)。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克劳黛.考尔白(第七届)
克劳黛.考尔白生于1903年法国巴黎,原名丽莉·克劳黛·乔乔恩,逝于1996年。克劳黛很小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在高中时开始出演校园戏剧,几年后开始在百老汇舞台剧中饰演一些小角色。因喜爱表演,她决定以此为毕生追求。1927年,她在纽约派拉蒙电影工作室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随着有声电影逐步取代默片,克劳黛在同年拍摄了“爱上迈克”。瓜子脸、生动的大眼睛和高雅迷人的举止使得克劳黛能够在不同的角色中大展拳脚。她的百变风格又使她能够在众多一流影片中出演主要角色,克劳黛成了当时的票房明星。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蓓蒂.戴维丝(第八届、第十一届奥斯卡影后)
戴维丝生于1908马萨诸塞的洛厄尔,逝于1989年。尽管很小时蓓蒂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但她早期努力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她因被认为“不真诚”而被伊娃勒葛琳的曼哈顿市剧团拒之门外。后来蓓蒂被约翰默里安德森的戏剧学校录取,从此走上星途。蓓蒂的第一次正规舞台表演是在“百老汇内外”中,而她的第一个百老汇表演却是在1929年的“破碎的盘子”和后来的“坚固的南方”中。1930年,她被环球电影工作室聘用,但后者觉得蓓蒂缺少明星天分,因而在1932年推荐蓓蒂转签了华纳兄弟公司。蓓蒂的第一个主要角色是在“饰演上帝的人”中,她的成名作是“人性枷锁”。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费雯丽(第十二届、第二十四届奥斯卡影后)
费雯丽,1913年出生在印度大吉岭镇的一个英国股票经纪人家中,母亲是爱尔兰人。1920年她随父亲回到英国,后在教会学校学习。其中她对艺术最为感兴趣。15岁那年,她随父亲到欧洲旅行。1931年,她要求进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在学校认识了温文尔雅的男青年霍尔曼,经常与之约会。1932年费雯丽与霍尔曼结婚。婚后她一度很幸福,但她执着的献身艺术,不愿意被家庭所束缚,生下一个孩子后,她就忍不住要求演电影。偶然的一个机会,她在《贞洁的面纱》中的表演被舆论认为是一颗新星的出现。突然的成功使她下定决心弃家从影。1940年8月,费雯丽在拍完《魂断蓝桥》后与著名演员奥里佛结婚。婚后他们过了幸福的20年。费雯丽始终一往情深地爱着奥立佛,但奥立佛背叛了她。1960年12月,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费雯丽因此受到沉重打击。1967年7月7曰病逝于伦敦的公寓中。按她的遗愿,她的角膜捐献出来,遗体火化。
非太平洋网图片,内容及服务网络与本站无关
⑵ 求赫本详细资料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中文姓名:奥黛丽·赫本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第凡内早餐1961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非常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电影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今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子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在拍摄一些表示爱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时已为人称道。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起,这让赫本十分恼火。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
“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摘自奥黛丽·赫本传记)
参考资料:转自TOM娱乐频道
⑶ 凯瑟琳赫本是谁
魔幻俏佳人朋友,你好。楼上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爱看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演《罗马假日》的女演员是奥黛丽.赫本,而不是你所说的凯瑟琳·赫本。
以下是凯瑟琳·赫本的详细资料:
凯瑟琳·赫本
英文名:Katharine Hepburn
生日:1907年5月12日
祭日:2003年6月29日
出生地:美国康涅狄格州
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争取妇女参政权力运动者。赫本与同年龄的女孩相比变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里也显得非常书卷气。赫本考入布瑞迈沃学院之后,开始立志做一名演员,在大学期间演了不少戏。
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饰演,她总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别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后来她以舞台剧《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国演艺界。接下来她开始出演电影,在影片《离婚证书》中,由于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标出的片酬并且与RKO公司签约。1932-1934两年间,她主演了五部电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第四部影片《小女人》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奖。这时关于她个人生活的报道和传闻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举止傲慢,拒绝出演好莱坞的影片,穿着松松垮垮、而且不化妆,在照相机前不注意形象,拒绝记者采访…。而影迷们为她这种反传统的行为而喝彩。
因此,1934年赫本返回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那些鼓励她这一行动的批评家和观众们,第一批买了票,在看完之后又是第一批对这场戏和赫本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赫本只得返回了好莱坞,可事情并没有好转。在1935年到1938年这期间,赫本只成功地主演了两部电影,《爱丽丝与亚当》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踏上舞台之路》;而其它影片都是失败的作品。她的影片成了票房失败的标志。赫本于是又回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戏《费城故事》,可这一举动又宣告了破产。这时的赫本采取了切实和解救的措施,买下了她主演的舞台剧的电影制作权。这一举动果然奏效了,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接下来的影片《而立之年的女人》中,她开始与男影星斯宾塞·屈赛联手上戏,后来他俩合作了8部以上的影片,同时在戏外他俩也开始了长达25年的罗曼蒂克史。
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进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身份,并以此多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些影片包括《夏季》、《唤雨巫师》、《最后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屈赛的恋情之中。但是,赫本并没有放弃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长夜旅行》为自己赢得了第九个奥斯卡提名。这之后赫本离开了影坛五年的时间,复出后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猜猜谁来赴晚宴》,这也是赫本与屈赛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在完成这部影片之后就去世了。《猜猜谁来赴晚宴》使赫本第十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第二年赫本出演了影片《冬狮》,这使她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第十一次获得提名。到了70年代,赫本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电视电影方面,但她还继续出演了几部影片,包括《公鸡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后一次(第十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991年开始撰写个人传记《我》。
赫本最近出演的影片是《风流韵事》(1994)
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员”
自1932年从影至80年代,这位才华卓越的女演员纵横影坛达半个世纪之久,出演过40余部影片,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1933:牵牛花》;1967:《猜猜谁来赴晚宴》; 1968:《冬狮》; 1981: 《金色池塘》)。这超越好莱坞所有男女演员的殊荣使她被誉为“高贵、不朽的电影女神”;她的成就、她的独立人格,以及她同斯宾塞·屈赛那缠绵26年的恋情,也使她成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凯·赫本出身于舞台,也有过被评得一无是处的舞台作品;她出演过许多高票房的影片,但也一度被影迷唾弃——他们甚至公开反对她出任《乱世佳人》中郝思嘉一角—…功成名就后的凯·赫本虽备受推崇,但事实上她从未与世俗好莱坞的虚荣、浮华随波逐流。无论扮演富有、傲慢的美国少女,男子装束的女人,离了婚的妻子,性格乖戾的老处女,抑或风烛残年的老妪,…… 她的银幕形象总是强烈自信,敢讲真话的率直女性。著名导演乔治·顾柯说:“她的表演无疑是奇特的:影片开始时观众往往对她怀有敌意;影片放映到一半,观众便转而对她抱有同情和好感;而到影片结尾,他们就会为她而喝采欢呼……”
凯·赫本表演生涯中合作过的好莱坞名演员可谓璨若群星,然而在显示出她的与众不同:与英俊、潇洒的加利·格兰特共戏,她能将奇异、疯狂的喜剧特质发挥到极致;同沉静、泰然的斯宾塞·屈赛联袂,她则凭过人的机智和谐谑取胜;而面对亨弗莱·鲍嘉或亨利·方达,她的卓越表现甚至掩盖了他们那传奇般的光辉,赢得经典性的评价。在所有的女性同僚中,琴逑·罗杰斯可称优雅的“舞后”;葛丽泰·嘉宝堪为神秘、魅人的“妖姬”;蓓蒂·戴维丝是公认的杰出女伶…但唯有竭尽完美的凯·赫本才是纵横于美国影坛的第一位自由女性——正如崇拜者所言:她毋需什么优良素质,这种素质在她身上原本就浑然天成,与斯宾塞·屈赛搭档,对凯·赫本而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九度合作,可谓珠联壁合,在银幕上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尽管屈赛逝后赫本仍不愿公开谈论他,但那缠绵26年,亦不无痛苦的恋情早已不是秘密。屈赛因严重酗酒而在1938年同妻子分居,却又因宗教信仰不愿离婚;凯·赫本1934年与一位保险经纪人结合,六年后劳燕分飞。他俩于1942年在《小姑居处》中初识,屈赛的沉稳、老练缓解了赫本的局促、紧张;再度合作的赫本虽已演技纯熟,但仍为屈赛的风度气质所迷,于是他们在银幕上下都开始了那漫长的恋情……个性倔强的赫本唯有在屈赛面前才有所收敛,“如果我们之间需要协调,我会改变自己以适应他”。这对缠绵的情侣须在公开的场合避人耳目,但凯·赫本从未流露过屈赛的不离婚带给她的伤害和痛苦。每当屈赛去看望家人,她便只能竭尽全力去填满空闲的时间。屈赛热爱孩子,维系家庭,幽默而且慷慨。但他多愁善感,性格复杂,时常抑郁寡欢。对爱情的渴求与信仰的危机煎熬着他的灵魂,精神的苦闷唯有在演戏和酗酒中解脱……1967年《猜猜谁来赴晚宴》完成的两周后,斯宾塞·屈赛心脏病发作而溘然长逝。而在他逝前的日子里,唯有凯·赫本时常陪伴着这位孤寂、饱受灵魂摧残的老人。她与屈赛共享了26年的爱情,也分享了他那吞噬心灵的痛苦…
她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
⑷ 百老汇的人物介绍
百老汇艺术对于推动美国戏剧、歌舞表演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许多好莱坞的明星大腕都是从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著名的好莱坞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的女主角朱莉亚�6�1安德鲁丝就是从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中的表演开始,被导演发现后走上银幕,成为美国60年代的银幕偶像。现在安德鲁丝虽以年过60,但仍在音乐剧《维克多与维克多利亚》里担任女主角。娜塔莎·理查德森出生于英国著名的演艺世家,是活跃在英国电影,电视和美国百老汇的三栖明星。早年在英国中央戏剧学校学习,以后出演过多部有影响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例如《曼哈顿的女佣》《人质》《仲夏夜之梦》等。曾因在经典舞台剧Cabaret(舞厅)中的精彩表演而获得百老汇最高奖项TONY(东尼)奖。另外,好莱坞的明星也以能在百老汇的舞台一展歌喉而感到荣幸,这样的例子有著名好莱坞明星克露丝�6�1格莲、波姬�6�1小斯。
与百老汇同样出名的还有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安德鲁�6�1劳埃德�6�1韦伯。安德鲁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喜欢音乐。他创作的百老汇音乐剧许多都是传世之作,其中以“猫”(Cats)、“芝加哥”(Chicago)、“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最为著名。韦伯除了给音乐剧创作音乐,还给许多著名的电影配乐、写曲;如前几年风行的由麦当娜主演的描写阿根廷总统庇隆的夫人一生的影片“艾维塔”的音乐就是由韦伯创作的。韦伯不仅创作了大量音乐杰作,还成就了许多伟大的歌唱家。其中就有韦伯的前妻萨拉�6�1布莱特曼。据说“歌剧的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就是韦伯为他的第二任妻子萨拉量身定做的。萨拉由于在百老汇的表演挤身于世界一流歌唱家行列,她是跨越古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最佳歌唱演员。
⑸ 2008好莱坞十大女明星
1.奥黛丽.赫本
1929年5月4日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苛兰的男爵夫人,当奥黛丽还是孩子时他们便离婚了。奥黛丽曾在伦敦的女子私立学校学习,但后来便与母亲回到了荷兰。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纳粹军队的占领的日子里,奥黛丽患上了忧郁症和营养不良,奥黛丽那瘦削的身材便来源于此。 战后,奥黛丽到英国学习了芭蕾,并成为一名模特。此后她又成为一名演员,并来到百老汇演出。她在舞台剧上小有成就,于是好莱坞的制片人邀请她拍电影,她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罗马假日》。在这部经典的电影里,奥黛丽扮演了美丽顽皮的安妮公主,这位在国事活动中开小差的公主,迷倒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她在影片中俏丽的短发,风麾世界。她的表演如此出色,与她合作的大明星格里高利.派克在影片未公映前就预见到了她一定会成功。果然奥黛丽第一次拍片就拿了奥斯卡金像奖。从此奥黛丽成了五六十年代最走红的大明星。她主演的喜剧片轻松幽默,她的银幕形象美丽动人,深受观众喜爱。《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龙凤配》(莎布琳娜)等都是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著名影片。
晚年的奥黛丽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活动,她曾是联合国派往非洲慰问灾民的亲善大使。
1989年她拍摄了她的最后一部电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直到永远》,在片中她是下到凡间点化凡人的天使。
1993年一直受癌症折磨的奥黛丽离开了人间,这位被认为是女人与孩子的混合体的美丽女性始终是人们心中完美的明星,她的31部影片几乎都是经典之作,部部令人难忘。
代表作品:
《罗马假日》、《姬姬》、《莎宾娜》、《翁第娜》、《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午恋》、《绿厦》、《修女传》、《帝凡尼的早餐》、《谜中谜》、《窈窕淑女》、《直到永远》、《恩怨情天》、《孩子们的时刻》、《愤怒的巴黎》、《如何偷到一百万》、《二人同路》和《罗宾汉和玛丽安》
2.凯瑟琳·赫本
1909年11月 8日,凯瑟琳·赫本诞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自1932年从影至80年代,这位才华卓越的女演员纵横影坛达半个世纪之久,出演过40余部影片,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1933:《牵牛花》;1967:《猜猜谁来赴晚宴》; 1968:《冬狮》; 1981:《金色池塘》)。这超越好莱坞所有男女演员的殊荣使她被誉为“高贵、不朽的电影女神”;她的成就、她的独立人格,以及她同斯宾塞·屈赛那缠绵26年的恋情,也使她成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凯·赫本出身于舞台,也有过被评得一无是处的舞台作品;她出演过许多高票房的影片,但也一度被影迷唾弃——他们甚至公开反对她出任《乱世佳人》中郝思嘉一角—…功成名就后的凯·赫本虽备受推崇,但事实上她从未与世俗好莱坞的虚荣、浮华随波逐流。无论扮演富有、傲慢的美国少女,男子装束的女人,离了婚的妻子,性格乖戾的老处女,抑或风烛残年的老妪,…… 她的银幕形象总是强烈自信,敢讲真话的率直女性。著名导演乔治·顾柯说:“她的表演无疑是奇特的:影片开始时观众往往对她怀有敌意;影片放映到一半,观众便转而对她抱有同情和好感;而到影片结尾,他们就会为她而喝采欢呼……”
代表作品:1933:《牵牛花》;1967:《猜猜谁来赴晚宴》; 1968:《冬狮》; 1981:《金色池塘》等
3.伊丽莎白·泰勒
好莱坞著名女星伊丽莎白·泰勒活跃于世界影坛四十多年,拍摄了五十余部影片。她十岁走上银幕,《每分钟生一个》和《灵犬莱西》,使她成为著名童星。之后,拍摄了《岳父大人》、《朱门巧妇》、《夏日痴魂》、《埃及艳后》、《一代情侣》、《春风无限恨》、《驯悍记》、《孽海游成》、《海涛春晓》、《小夜曲》、《破镜》等,并以《巴特菲尔德第八》和《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两次荣获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她和药品,酒精的斗争以及她的数次婚姻都已经有很详细的报道,我在这里就不在叙述她的个人生活,而只说一说她的演艺事业。尽管她的一生充满痛苦,但对于她的朋友和影迷来说,她仍然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她自己就捐助了数百万美圆来支持和艾滋病斗争的事业。 她曾经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三次是因与艾滋病做斗争的人道主义贡献获得奥斯卡奖。1993年,她获得美国电影协会终身成就奖。她在世界各地获得的其他奖项甚至数不胜数。
代表作品:
《Giant》,《Raintree County》,《A Place In The Sun 》,《小妇人》,《Cat On A HotTin Roof》,《狂想曲》,《Sweet Bird OfYouth》,《Who\'s Afraid Of VirginiaWoolf?》,《Elephant Walk》等。
4.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
1909 年,葛丽泰.洛维萨.格斯塔夫森,也就是后来的嘉宝,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幼年进修的嘉宝充满幻想,酷爱戏剧。14岁时,父亲去世后,她先进入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后来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在试销女帽的季节,嘉宝得到了一次当模特儿的机会。接着,公司投拍一部电影,她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嘉宝的银幕生涯从此开始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嘉宝在大街上被当时的瑞典一位著名喜剧片导演看中,于是毅然辞去工作,开始在影片《流浪汉彼得》中扮演角色。1923年初,她又在另一名导演斯蒂勒的影片《古斯塔柏林传奇》中担任女主角,就在这个时候,她将原来的名字改为“嘉宝”。影片上映后,在瑞典、德国都受到了欢迎。
好莱坞米高梅公司的著名制片人梅耶,通过这部影片与嘉宝和当时正爱着嘉宝的该片导演斯蒂勒签约。1925年6月,嘉宝到达美国。虽然一开始,公司对他们很冷淡,但5周之后,嘉宝在试镜时的杰出表现终于征服了米高梅。
代表作品:
1941 - Two-Faced Woman - 双面女人1939 - Ninotchka - 尼诺奇卡1937 - Camille - 卡米尔1935 - Anna Karenina - 安娜卡列尼娜1934 - Painted Veil, The - 茶花女1933 - Queen Christina - 瑞典女王1932 - Grand Hotel - 大饭店1930 - Romance - 罗曼史1930 - Anna Christie - 安娜克里斯蒂1926 - Flesh and the Devil - 肉体与魔鬼1926 - Torrent, The - 激流1924 - Gosta Berlings saga - 古斯塔柏林传奇(成名作)1922 - Luffarpetter - 流浪汉彼得1921 - Konsum Stockholm Promo1921 - Lyckoriddare1920 - Herr och fru Stockholm 等
5.英格丽褒曼
英格丽褒曼 1915年8月29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二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岁时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高中毕业考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在校其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 1936年在瑞典主演的《插曲》引起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大卫赛尔兹尼克的注意,邀请她到好莱坞拍了同名电影的美国版,引起轰动。于是塞尔兹尼克和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
英格丽褒曼来到好莱坞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在好莱坞其间,英格丽褒曼拍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等。这些影片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代表作品:
- 1978 - Autumn Sonata - 秋天奏鸣曲- 1976 - Matter of Time, A - 花开花落- 1974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0 - Walk in the Spring Rain - 春雨中行- 1969 - Cactus Flower - 仙人掌花- 1967 - Stimulantia - 刺激- 1965 - Love Goddesses, The -- 1965 - Yellow Rolls-Royce, The - 黄色香车- 1964 - Visit, The - 贵妇怨- 1961 - Goodbye Again - 何日君再来- 1958 -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The - 六福客栈 等
6.格蕾丝·凯莉
这位50年代在好莱坞风华绝代的女人,她与奥黛丽·赫本一起在50年代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优雅与高贵,令人难以忘怀。她曾经与多位好莱坞当红男影星合作拍片,并多次传出恋情,成为众多男士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而她所主演的电影《电话谋杀案》、《捉贼记》、《后窗》等均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更凭借《乡下姑娘》成为奥斯卡影后,成为好莱坞女星中的新公主。但银幕下,格蕾丝却上演了一出不是童话的童话,成为一位真正的王妃,并深受摩纳哥人民的爱戴。
其实说起来,格蕾丝·凯莉并不是那种让最喜爱的演员,但自从在看到她的照片后,就一直记忆于格蕾丝那摄人心魄的美貌,在我眼中,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格蕾丝,不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耀眼的一位明星,但论五官、气质确实是非常地出类拔粹,即使是长于好莱坞的黄金年代,与那些美丽的女演员相比,格蕾丝·凯莉展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度。仅仅是为了展现这种美。
代表作品:
《电话谋杀案》、《捉贼记》、《后窗》、《乡下姑娘》等
7.玛琳·黛德丽
玛琳·黛德丽19O1年生于柏林一个贵族军官家庭,原名玛丽亚·玛格达琳娜·冯·罗施。她青少年时期即醉心于表演事业,但作为贵族军官家的女儿,这类“有辱门风”的事情,当然不为家庭所许可,于是她便毅然放弃了贵族的姓氏,改为玛琳·黛德丽,投身于表演艺术生涯。 她先在杂耍剧团担任芭蕾舞演员,后又进入莱哈特戏剧学校学习,并参加舞台戏剧演出。1922年进入电影界,拍摄有《爱情悲剧》、《没有欢乐的街》、《电气咖啡馆》、《潘朵拉的盒子等》。
193O年,她与德国影坛表情圣手埃米尔·强宁斯合作主演的《蓝天使》获得极大成功,她也一举成名,为派拉蒙公司罗致前往美国。在美国她拍摄了《摩洛哥》、《金发维纳斯》、《放荡的女皇》、《碧血烟花》等片,成为全世瞩目的影坛巨星。
希特勒接管德国政权之后,为了诱使玛琳回国,不惜以耸人听闻的名利地位来打动她,但她却坚决地拒绝了,并为了表示反法西斯的决心,于1939年毅然加入美国国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一心致力于服务性的劳军演出,不停地飞赴世界各地盟军驻地为战士表演,深受欢迎。意想不到的是,她这种个人独角戏的表演形式,后来竟成为一种流行的演出形式,迄今不衰。战后,她一直以从事她所创造的个人演出为主,偶尔也拍摄一些影片,重要的有《马丁·罗马格纳克》、《外交事件》、《声名狼籍的牧场》、《被告的女证人》等。直到1978年,还偶尔能在银幕上看到她的形影。
玛琳·黛德丽是世界影坛上可与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比美的人物。
代表作品:
《爱情悲剧》,《没有欢乐的街》,《电气咖啡馆》,《潘朵拉的盒子等》等
8.玛丽莲·梦露
梦露是50年代好莱坞最卖座的性感女星,她亲切迷人的笑容,浑然天成的美貌,自我毁灭的悲剧命运,引发了人们对她长久的怀念,从她死后至今,每年纪念她的活动都花样翻新。梦露出生于美国洛衫矶。童年时父母离异,生活困苦。从影前做过女工和摄影模特。
1947年以《危险的年代》一片首登银幕。接着又在影片《彗星美女》(1950年)、《柏油丛林》(1950年)中饰演配角。
梦露走红后主演的大多是喜剧片,扮演的也多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富于性感而头脑简单的金发美女,如《绅士们喜欢金发女郎》(1953年)、《怎样嫁个百万富翁》(1954年)、《七年之痒》(1955年)、《有人爱热闹》(1959年)等影片,她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女演员之一。同时,她也主演过其他类型、题材严肃的影片,象传奇片《尼加拉》(1953年),西部片《大河奔流》(1954年)以及《公共汽车站》(1956年)、《王子和舞女》(1957 年)、《热情似火》(1959年)等,在这些影片中梦露出色地诠释了许多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她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不合时宜的人们》(1960年)。1962年梦露在自己的寓所自杀,她的死因至今仍时时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
代表作品:
《慧星美人》(1950)《青春常驻》(1951)《绅士爱金发女郎》(1953)《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七年之痒》(1954年)《王子与舞女》(1957年)
9.丽塔.海华斯
丽塔.海华斯生于1918年10月17日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位跳班牙裔拉丁裔演员。12岁就随父亲登台演出,1935年开始银幕生涯,她演出的影片中较为著名的有《吉尔达》、《碧血黄沙》、《天使之翼》、《封面女郎》等,其中以1946年《吉尔达》最令她闻名,这是她事业的上的颠峰,她的美丽性感形象从此深入人心。1980年丽塔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在经受长达七年的疾病折磨后,1987年5月14日离开了人世。她的一生曾有过五次失败的婚姻,其中有当时著名的中东巨富阿里.汉、演员维克多.马瑟、制片人詹姆斯.希尔。但是她最著名的还是与奥逊.威尔斯---这个美国影坛天才长达五年的婚姻。。
1941年夏,确切地说是8月11日这一天,新的一期《生活》杂志与读者见面了,其中的一张玉照使美国人得以一睹丽塔·海华斯的芳颜。只见她跪在床上,性感的身材裹在一条镶着花边的长裙里,激昂热烈的一头红发被稍稍束起……一时间,这张旨在展现海华斯之美的照片于艰苦的战争年代里隔山跨海贴在了上百万美国大兵的墙上。还要等十年,直到玛丽莲·梦露出现,才又掀起了一次新的冲击波。然而,谁也不曾料到,如此美丽动人的丽塔·海华斯却无意成为性感偶像,她甚至对自己毫无信心。直到这时,在她的生活里有的只是一连串的悲剧。
代表作品:《荡女姬黛》等
10.费雯丽
费雯丽1913 年11月5日出生于印度大吉岭海峡附近的一个偏僻地方,费雯丽在印度这个美丽的国家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六年,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中,父母想要返回祖国英国,但因为战火阻隔,还是呆在印度。但是母亲想要她接受正规的教会教育,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把费雯丽送回了英国,费雯丽成为了当时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后来母亲又把她送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一所戏剧学校里,在那里费雯丽就立志做一名女演员。毕业后费雯丽遇见了赫伯特雷并且嫁给了他。1935年,费雯丽在影片《村庄地主》中扮演了罗斯温娜伯丽斯,这是费雯丽首次出演电影。同年费雯丽出演了三部影片:《情况好转》、《仰面大笑》和《君子协定》。 1938年,费雯丽去美国看望她的丈夫劳伦斯奥利弗,那时劳伦斯正在拍摄影片《呼啸山庄》。在那里,费雯丽幸运地遇见了塞尔兹尼克兄弟,兄弟俩儿正好在为影片《飘》布置焚毁的亚特兰大市的拍摄现场。而片中斯卡利特哈拉的角色还没有确定演员,费雯丽被邀请去试镜。当时有好几位大牌演员都是这个角色的候选人,像诺玛西拉、凯瑟琳赫本和鲍莱特乔达德,而且事实上舆论都认为乔达德夫人是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尽管如此,四天后费雯丽被通知她获得了自己梦想的角色,其余者则被淘汰。影片《飘》后来成为了电影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部电影,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她领奖时的名字是劳伦斯夫人的名字。1940年,费雯丽出演了两部影片:《魂断蓝桥》和《21天》,但反响不大;同年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结婚,1941年两人合演了影片《哈密尔顿的女人》。1944年在拍摄影片《凯撒和克雷欧帕特拉》时,费雯丽怀孕了,她两次都流产,同时患上了肺结核病,情绪时而狂躁时而压抑。尽管如此,影迷们却依然钟情于她。1951年费雯丽在影片《欲望号街车》为自己赢得了第二个奥斯卡金像奖,这之后直到1955年她才主演了影片《深蓝色的海洋》,又事隔多年,1961年费雯丽主演了影片《罗马之春》。
费雯丽最后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影片《愚人船》,不过她在片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小角色。1967年7月7日费雯丽因突发肺结核去世,享年53岁。
代表作品:
⑹ 小时候看过的一位外国小女孩主演的影片,内容名字都忘记了,只知道她当时很火,谁能提供一下信息
秀兰·邓波儿
她的作品:
《海蒂》
秀兰·邓波儿在这出流行的儿童小说里扮演小海蒂,当她的姑姑厌倦了抚养小海蒂后,这个孤儿被送到隐居在瑞士山脉里不友善的祖父那儿,祖父开始慢慢喜欢上孙女,但姑姑又回来把海蒂接走,把她卖给一富人家的生病女儿作陪伴。尽管被一个恶毒的家庭女教师欺负,海蒂仍旧赢得这一家子人的喜爱,并且从来没放弃回到她亲的祖父身边。
《我们的小姑娘》
秀兰·邓波儿当秀兰·邓波儿在此剧中饰演的被父母忽视的小女孩离家出走后,你一定会为她感到心焦。如果米多顿先生,一个医生兼科学家,能在她的妻子、小女儿莫丽身上多花一些时间,那定是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当夫妻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以致俩人准备离婚时,莫丽离家出走,使家人都意识到这个家没有她将会多么枯燥。
《涟漪》
秀兰·邓波儿在这幕令人发笑的音乐喜剧片中主演,这个卷发小女孩又唱又跳,使她从贫穷一跃至明星的地位。向来开朗活泼的小秀兰靠唱歌赚钱,她的小偷祖父在被秀兰歌声吸引着的人群中做扒手。当秀兰被一个女护士收养后,她的才能被女护士的侄儿发现了,他要小秀兰在他的即将出演的剧本“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扮演艾娃。在这出戏里秀兰即将带给你美好的歌声和愉快的时刻。
《偷渡者》
又唱又跳甚至说着流利的普通话,秀兰·邓波儿在这部令人激动的音乐冒险片中饰演迷途小孩。当青青(秀兰饰)的传教士警卫被中国的黑帮杀死后,她必须在上海的大街上自我保护。一天,她在一辆车的行李箱里躲雨避难,醒后发现自己已在使往美国的一艘船上。车主渐渐喜欢上了这可爱的迷途小孩,并且建议为了能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而和另一乘客小姐暂时结婚组成三口之家。但当他俩发生争吵而要离婚时,青青让他俩意识到他们的确深爱着对方。
《可怜的富家小女孩》
秀兰·邓波儿获第42届电影工会终身成就奖艾丽丝·菲姬、杰克哈利和秀兰·邓波儿一起在这动人的音乐片中献技出演。想到幼女芭芭拉(秀兰)到了上学年龄,这个富有的连续剧制片商意想不到女儿参加了电台的演出。她们为另一家连续剧制片公司试演成功后而一跃成为电台明星。这时芭芭拉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女儿会为他的竞争助一臂之力。
《威莉·温基》
秀兰·邓波儿在这部根据鲁达亚·基普林的畅销小说改编的家庭剧中担任角色。剧中充满了喜剧、浪漫的色彩。《威莉·温基》被认为是她的最富娱乐性的电影。被母亲带到印度的小女孩(邓波儿饰)渐渐赢得了祖父的喜爱,其祖父是英国军队前哨基地的上校。不久,她不仅赢得祖父整个兵团士兵的喜爱,而且更赢得了其敌军的宠爱,从而用她的智慧制止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小叛逆》:
在这出剧里,秀兰·邓波儿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讨人喜欢的战争女英雄,剧中充满幽默的趣味,还有和比尔·罗宾逊的歌舞双重唱。弗杰(邓波儿饰),一个盟军士兵的小女儿,不经意使他父亲在偷越过敌军境内去探望其生病的妻子时被俘获。当弗杰知她父亲和另一个好心人的北方军官被宣布死刑时,她立刻决定和林肯总统来一次小会谈。
《小上校》
小上校劳德的外祖父曾是南联盟军的上校,因为她母亲爱上了一位北方佬,老上校不认这个女儿。六年后,小上校和她母亲来到外祖父家,起先外祖父对她娘俩不予理睬,但小上校终于使上校的气烟消云散,又帮助家里渡过一场劫难。
《一月船长》
自从秀兰·邓波儿在婴孩时被一月船长从船难救出后,她就一直和一月船长住在一起,她的歌声和舞蹈赢得了大家的喜欢,但他们的幸福生活被打破了,镇上的新官员企图把她夺走扔进慈善机构。此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邓波儿的“鳕鱼球歌”和众人合跳的踢踏舞。
《亮眼睛》
这是一部秀兰·邓波儿的初期作品,《亮眼睛》这部电影使秀兰·邓波儿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小明星并且她的歌声家喻户晓。秀兰是一群飞行员的宝贝,她平时轮流跟父亲生前好友飞行员路浦和给一家自私的富人家当佣人的妈妈生活。但不幸的事情突然发生使秀兰成为孤儿,路浦自告奋勇收养秀兰,最后得知他并不是唯一想收养这个可爱的小天使的人。
《桑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贝卡》
八岁的丽贝卡非常自信,是一位天才的表演家。她在一次全国性的比赛中成为“小美国小姐”,但她姑妈非常反对她进入演艺界,而她继父常常为了自己而忘了她的事情,她终于战胜难关,欢快地唱起来、跳起来。
《百老汇小姐》
秀兰·邓波儿在此娱乐音乐片中担任主角,乔治·墨菲和杰米·杜朗特在此剧中客串跳踢踏舞。秀兰饰演白茜,一个被好心的旅店经理收养的孩子。这个旅店经理租借房子给表演者们。旅店老板向她抱怨其吵声骚扰房客并威胁她关闭旅店和把百茜送回孤儿院。电影最精华之处在于秀兰·邓波儿的“我们应该在一起”歌和与乔治·墨菲跳的踢踏舞“乐观点”。
《宝贝答谢》
寻莉的父亲艾迪曾经因偷窃入狱,重新获得自由的艾迪改过自新,但警长威尔治固守他的原则:一日为贼,终身为贼,由于威尔治的偏见给艾迪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可爱、聪明的小雪莉给艾迪与凯带来生活的快乐,在一起失窃安全中机警与盗贼周旋……一幕幕滑稽场面给影片带来更大的吸引力,更受观众欢迎。
《年轻人》
班尼奥赫拉死后,把自己的小女儿送给好友乔与吉蒂抚养,小温迪继承了父母表演天才的优点,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歌与笑语,乔与吉蒂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给小温迪一个温暖的家,结束了演出生涯,去了他们完全陌生的石头城,但人们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不愉快的事情不断地发生……小温迪的可爱与爱心终于感化了石头城的人。
《蓝色知更鸟》
战争期间,迈蒂与蒂蒂俩人梦想着能有快乐的自由生活,贝露恩仙女告诉他们,有一种蓝色的鸟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于是他们偷偷离家出走,踏上了寻找“幸福鸟”旅途,最后发现就在自己的身边,而无需到远处探求。
《小公主》
这部影片主要叙述上尉克鲁奉命前往南非作战,小女儿莎拉因为没有母亲,只好被寄养在一所贵族学校,校长得知他们出生望族,以贵族子女般招待。时间一天天过去,前线不时传来阵亡名单,有一天克鲁上尉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失踪名单上,因此无法再缴昂贵的学费,学校把小莎拉赶出原来房间,莎拉含着泪水做起小佣人。但她始终坚信父亲不会离她而去,天天抽空跑去医院找她父亲,她的这份真情感动了英国女皇,也感动了老天,奇迹终于出现了。这是部富有教育意义,十分感人的好片,
⑺ 一个学芭蕾的女孩在美国当脱衣女郎最后成为百老汇的明星的电影名什么
我找到了《 黄色、凤舞情缘》
⑻ 找个叫梅的美国女演员
好莱坞红唇丽影--梅·威斯特Mae West
全名
Mary Jane West
生日
8月17日
生卒
1893-1980
身高
5' 1" (1.55 m)
婚姻
Frank Wallace (11 April 1911 - 21 July 1942) (divorced)
片酬
Myra Breckinridge (1970) $350,000
Belle of the Nineties (1934) $400,000
She Done Him Wrong (1933) $130,000
Night After Night (1932) $50,000
梅蕙丝(Mae West)美国电影女演员与性感偶像,活到88高龄。由于她的胸部非常丰满,所以充气式救生衣也称为Mae West。
梅惠斯特从百老汇来到好莱坞的时候已经40岁,可她是30年代最受欢迎和薪酬最高的女演员,也是电影检察官员们的死对头。梅惠斯特的有伤风化并不在于身体有多么裸露,而是在于那些充满铉外之音,极尽挑逗之能事的台词。梅惠斯特甚至还没有开口观众就开始开怀大笑。那些令人想入非非的台词包括:“我好的时候好得很,我坏的时候反而更好。”“何不改天来找我”。什么台词经口齿伶俐的惠斯特嗲声嗲气地一说,男人们就完全忘乎所以。而女人们也很喜欢她,因为她的影片总是让女人赢。来自于当时最恰当的评论是:“厚颜无耻但有着过目难忘的幽默”;“善良一无是处”——这也正是她后来自传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