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国外电影名字
你逃我也逃
To Be or Not to Be
又名: 生存还是毁灭
有 1942年和1983年 两个版本
详情见网络: http://ke..com/view/871551.htm
㈡ 有哪些英文电影适合用来演话剧的
其实有很多的英文电影比较适合演话剧的,但是你可以节选一段最经典的,比如泰坦尼克号中,最精彩的片段,只要你能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很好。
《傲慢与偏见》,凯拉奈特莉演女主的那版,经典而且有看点,并且符合女生多的特点,电影也不长,你可以先看一下电影然后再决定表演哪一幕好啦,这个我在大一的时候全寝室有表演过,效果也不错的,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用。
无论你们选择了什么,最终一定要你们一起努力的去表演,去感受,去体会每一个角色的心情,形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将这个话剧表演好
㈢ 有一部喜剧片是一个什么学院的校长和一群学生拍的叫啥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英译名:The Choir Boys
编导: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杰勒德-尊诺 Gerard Jugnot
雅克-佩兰 Jacques Perrin
戴迪亚-费拉蒙 Didier Flamand
类型:剧情/音乐
美国发行:米拉麦克斯公司 Miramax
法国发行:嘉拉蒂影业公司 Galatée Films
美国上映:04年3月17日(艺术院线)
剧情: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Pierre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主创简介:
该部电影的制片人雅克-贝汉,出生于1941年7月13日,1957年从影,之后成为欧洲著名的男演员。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员。1975年,他制作的《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胜利欢歌》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猴族》。
在1994年到2001年,雅克-贝汉以“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玛拉雅》震惊世界影坛,获奖连连。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贝汉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档。本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鸣惊人的导演处女作。具有正统音乐教育背景的他,曾与老搭档雅克-贝汉共同制作《微观世界》、《喜玛拉雅》和《迁徙的鸟》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担任10年以上的音乐制作人,这使他在本片中对音乐的把握炉火纯青。
《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音乐由法国电影、电影音乐家BrunoCoulais担纲,Coulais曾先后以“天-地-人”三部曲入围凯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并获奖,其作品包括:让-雷诺主演的《赤色追缉令》、卡特林娜-德娜芙主演的《对不起,爱上你》、德帕迪约主演的1998年版《基督山伯爵》、2001年惊险片《夺命解码》等影片。
该片主演热拉尔-朱诺是法国影坛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在法国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其“荣誉骑士”称号。而影片中桀骜不驯的小男高音———尚巴堤-莫里耶,拥有清新明亮的天籁嗓音,试镜时即一鸣惊人,被评论家誉为“歌声宛如天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评论: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这是法国本土的一篇评论。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㈣ 想问问这是什么电影啊,找了很久了,就是一个女孩扮演爱丽丝,她和其他同学演话剧,她还产生一些幻觉
这个应该是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爱丽丝这个角色是英国女演员海伦娜·伯翰·卡特。她演过很多古灵精怪的角色。
㈤ 历史上有哪位名人热爱电影(戏剧)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前任总统: 吉米·卡特
后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出生: 1911年2月6日,伊利诺伊州坦皮科
逝世: 2004年6月5日,加州洛杉矶贝莱尔
夫人: (1) 珍·惠曼 (离婚)
(2) 南希·里根
政党: 共和党
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概述
[编辑本段]
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年-1975年),第40任总统(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里根在1980年的选战中击败了现任的吉米·卡特,同时共和党在那年选举中也赢得了26年来首次在参议院过半数的席次。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以暂时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排除了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剧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在国内议题上,里根并没有成功的解决如社会福利和堕胎等问题,但他也经由最高法院及其他联邦法院的法官任命而转移了联邦的司法权。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著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他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他的支持者盛赞他振奋了美国人在1980年面临的低昂士气和挫折感,并且让积极不干预的资本主义体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对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扩张军备,对苏联的政策则由原本的围堵改为直接的对抗。里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贯彻了反共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
里根任内也经历了数次严重的政治丑闻—并导致不少官员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过这些危机。
许多的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历史学家对此还没有形成共识,一些人认为里根是使苏联于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 ;一些人则认为苏联于他任内开始的转变,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
在里根两届任期结束后,同党的乔治•H•W•布什于1988年的选战中,挟著里根的高昂人气而大获全盛,为共和党60年来首次成功接任的总统。里根的总统任期影响了美国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称为“里根时代”。
他也是唯一一个遭到刺客以子弹击中(1981年3月30日)而得以存活的美国总统。1989年退休后里根定居于加州,在罹换阿兹海默症的10年后,于2004年死于肺炎,享年93岁,并获得了隆重的国葬。
早年生涯
[编辑本段]
里根和他的哥哥Neil,以及他的父母(大约摄于1916-1917年)里根生于1911年2月6日,在伊利诺伊州坦皮科的一栋公寓里。父亲是天主教的爱尔兰裔人约翰•“杰克”•里根(John "Jack" Reagan),母亲是苏格兰-爱尔兰及英国后裔的妮尔•威尔森(Nelle Wilson)。他父亲一方的曾祖父Michael Reagan于1860年代自爱尔兰移民至美国。在他移民之前,家族姓氏原本为Regan。他母亲一方的曾祖父John Wilson,则是在1840年代从苏格兰移民至美国。
里根全家在经过数次迁徙后,于1920年定居在伊利诺伊州的狄克森市(Dixon)。在1921年里根10岁时,里根在他母亲所信仰的基督会教堂受洗(不过里根的哥哥Neil,则跟随父亲成为天主教徒)。在1924年,里根开始就读狄克森市的北方中学(Northside High School),里根往后也都自称狄克森是他的故乡。
在1927年里根16岁时,里根在狄克森周遭的罗克河(Rock River)畔的Lowell Park找了一份救生员的打工工作,他在那里担任救生员长达7年,据说拯救了77名溺水者。里根后来还开玩笑说这些溺水者都没有向他道谢过。未来里根对这段成就相当自豪,还会向白宫的访客们展示挂在总统办公室的罗克河照片。
里根在1928年进入伊利诺伊州的尤里卡学院(Eureka College),主修经济学和社会学,并在1932年毕业。身为学院新生他加入了一次反对减缩学院开支的罢课。在1929年里根加入了Tau Kappa Epsilon兄弟会,后来他回忆起来,认为加入兄弟会的这段经验是学院生涯里最难忘的回忆。他很少花时间在课业上,只拿到了中等的成绩,但他却是校园里许多俱乐部和运动队伍的领导人,而被称为“校园里的大角色”。
里根有著演讲和演戏的天份,这些天份使他被选为那次学生罢课上的新生演讲人。在1932年,里根先后在爱荷华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员,负责播报芝加哥杯棒球赛,仅依靠著球场传来的收报机文字讯息,在广播室里以他的想像力来报导比赛进行的情况。有一次比赛进行到第九局时收报线突然故障,但里根仍流畅地虚构比赛进行的情况,直到收报线修复为止。
好莱坞
在1937年,当里根在加州担任芝加哥杯进行前的棒球春训播报员时,他进行了一次试镜,获得在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studio)7年的契约。里根清晰的嗓门、逍遥自在的风格、和运动家的庞大体型使他相当受观众欢迎;他担任的角色大多是B级片里的男主角。他演出的第一部电影是在1937年的Love Is on the Air。到了1939年结束时,他已经在19部电影里演出过。在他担任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中他饰演足球队员George Gipp,由于一句著名的台词“去替Gipper赢一球!”而获得了Gipper这个伴随他一生的昵称。里根自认为为最好的演出是在1942年的 Kings Row,饰演一名被截肢了的年轻人,后来他还使用里面的台词“我剩下的身体在哪里?”来作为他自传的标题。其他里根演出过的著名电影还包括 Tennessee's Partner、Hellcats of the Navy、This Is the Army,而在Bedtime for Bonzo中则因为他是和一只黑猩猩合演而遭广泛嘲笑。好莱坞的星光步道(Walk of Fame)上也留有他的印记。
里根于1935年被任命为美国陆军的后备军官,并在1941年11月被召集,但由于眼睛患有乱视而没有成为第一线战斗人员。在珍珠港事件后,里根中尉被分派至陆军航空队的电影小组,制作训练和教育用的影片,以充分发挥他演戏的经验。他一直待在好莱坞直到战争结束。
在1950年后期里根较少担任电影角色,改为担任电视节目的演员及主持人。里根在超过50部电视剧中演出过。他在1954年与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一起在Out of the Night中的演出却相当声名狼借。里根并于1947年直到1952年、以及1959至1960年间担任了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在1950年后期的其中一年里,里根赚进了高达5,000美元(大约是2006年的0,000美元)。他最后一次正规的演出是在Death Valley Days里担任主持人和演员。最后一次电影演出则是在1964年的The Killers—以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写的短篇故事改编的电影。在电影中里根饰演一名帮派的头目,这也是他唯一一次扮演反面角色的电影。本来这是拍摄作为电视播放的,但由于太过暴力而改为电影。
婚姻
[编辑本段]
里根于1940年1月24日与女演员珍•惠曼(Jane Wyman)结婚;他们于1941年生下女儿Maureen,1945年收养了1名男婴Michael;接著在1947年生下1名女儿 Christine,但出生后不久便死去。他们于1948年离婚。(里根是唯一一个曾经离婚的美国总统)里根于1952年3月4日再婚,娶了演员南希•戴维斯(Nancy Davis),在同年11月21日生下女儿Patti。在1958年他们生下第二个孩子Ron。
早年政治生涯
[编辑本段]
里根原本是民主党的支持者,拥护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他所推行的新政。在1940年代后期他是哈利·S·杜鲁门的支持者中最知名的一个。到了1960年代初期他改变为在社会上和经济上的坚定保守派,并且在1976年说道:“新政的基础根本就是法西斯主义”。他在政治上最先担任的角色是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演员协会包含了大多数好莱坞的演员,但里根宣称演员协会已经被共产主义渗透了。在这种立场上,他向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作证共产主义对好莱坞的渗透。他也暗中监视一些他认为抱持著不忠诚态度的演员,并向联邦调查局密报,他的代号是“Agent T-10”,不过他没有公开谴责他们过。他在公开言论上反对于好莱坞设立黑名单,但在私底下他和第一任妻子珍•惠曼曾于1947年与联邦调查局干员会面,告知一些被他们认为“有嫌疑的破坏份子”。
由于相信共和党更有能力对抗共产主义,并相信他这样做能获得更多政党的支持,里根逐渐放弃民主党的倾向,开始支持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952年和1956年的艾森豪、和1960年的尼克森。
州长任期
[编辑本段]
在1966年里根当选了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击败连任两届的派特•布朗(Pat Brown);并在1970年的选战中成功连任,但他选择不再连任第三届。里根在1967年1月3日宣誓就任加州州长,在他第一届任期中,他停止政府雇用更多人员,但也批准提升税率以支撑预算。里根对当时反越战的抗议活动采取强硬路线。在1969年于柏克莱加州大学校区的人民公园(People's Park)进行的抗议行动中,里根直接派遣了2,200名国民警卫队前往镇压。
在1971年,他与民主党的议会会长鲍伯•莫瑞迪(Bob Moretti)合作改革加州的社会福利。里根稍早曾反对在1964年的民权法案,和1965年的民权法案投票。但他后来改变了立场,并认为民权法案“如果必要的话,必须动用军事力量来执法”。里根也反对建立更大的联邦水坝—Dos Rios水坝,以免水坝会淹没溪谷的印地安人农场。后来里根和家人一同进行夏季登山,前往考察内华达山脉一处被提议建造高速公路的地点,考察后他便宣布放弃建造的计划。在死刑的议题上,他强烈支持维持死刑,加州最高法院却在People v. Anderson一案的判决中使得1972年以前于加州的死刑宣判全部无效,尽管这个判决后来被宪法修正案所推翻,但这次判决成为里根任内最大的挫折。尽管里根支持死刑,但他在任内颁布了两次赦免和缓刑命令,在里根之后都没有加州州长如此赦免死刑囚犯过。里根任内唯一一次死刑执行是在1967年4月12 日,在那次死刑后加州直到1992年为止都没有再执行死刑过。
里根任内还废除了公共的精神病医院系统,改以社区为基础的住宅及医疗来取代非自愿的强制住院,因为他认为那是违反公民的自由。不过从里根任内开始直到其他的继任者,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设施一直没有充分实现过。
里根也是第一个以商业用喷射机来作公务旅行的州长,加州政府从塞斯纳飞机公司(Cessna)取得了一架先进的喷射机。他的飞行员Bill Paynter在与里根相识不到6个月内便改为支持共和党,他常告诉别人里根在私底下的表现就跟在电视上一模一样,没有丝毫虚伪。他也说里根不像其他的政府官员或公司领导人,里根会询问他是否方便更改预定的飞行计划,以免耽搁他的幕僚们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里根表现出他将那些替他工作的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一般。同时里根的询问也表现了他对于飞行员的经验和专业的尊重。
总统选战
[编辑本段]
1976年总统大选
里根于1968年首次参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选举而没有成功。他在1976年再次参与,对手是现任的杰拉尔德•福特,这次提名选举是里根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刻,杰拉尔德·福特被视为是当时共和党内的元老,但里根再次于全国代表大会中以几票之差落败。在全国代表大会上里根发表演说,阐述核子战争的危险及苏联在道德上的威胁,听完他动人的演说后,许多人还表示“很后悔投错票了”。
1976年总统大选的结果,福特被吉米•卡特击败。当选举结果出炉后,选举团依据大选结果进行投票时,出乎意料的有一名共和党的选举人麦克•帕顿(Mike Padden)没有依照誓言投给福特,而转投给里根。有些人认为这突如其来的一票鼓励了里根于1980年再次竞选,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证实。
1980年总统大选
里根与南希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的选战造势活动上,1980年10月10日。在1980年里根终于赢得党内的提名选举,成为总统候选人。尽管里根在最早进行投票的爱荷华州党部会议中输给了乔治•H•W•布什,但他在接下来其他各州的投票中大获全胜。在全国代表大会中,里根原本寻求杰拉尔德 •福特搭档副总统,但最后没有实现。相反的里根选择了提名选举中的对手乔治•H•W•布什作搭档。
布什有著许多里根没有的特质—终身的共和党员、战场的老兵,以及曾经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美国驻中国办事处的处长、和联合国大使的国际经验。与里根比起来,布什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立场较偏向温和派,例如布什就曾将里根所主张的30%的全面减税政策称为“巫毒经济学”。
1980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在选战中,威廉•凯西(William J. Casey)主掌里根阵营的竞选计划,他的策略是瞄准当时伊朗人质危机的议题;新闻媒体每天持续报导卡特政府在拯救人质上的无能失败,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是导致卡特败选的主因。同时,卡特也无能解决当时高涨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成长迟缓,不稳固的石油市场使加油站前大排长龙,更让选民察觉到美国在国防上的弱点。在谈到经济时里根如此说道:“我告诉你们我不能使用萧条这个字眼。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些定义,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则是指你也失了业。而经济开始复苏指的则是—卡特已经失业的时候。”
里根在电视辩论上的表现也提升了他的选情,辩论中他看起来比卡特更为自在。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急速高涨的时期,在回答观众的问题时他做了非常有力的回答:“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吗?”
选举的结果里根在普选上获得43,903,230票,比卡特的35,480,115票高出了10%。而在选举人票上里根则获得压倒性胜利,囊括489 张选举人票,卡特则只获得49张。同时那年的选举还使共和党在参议院一举增加了12个席次,成为参议院的多数党,倒转了28年来民主党在参议院保有的多数地位。
1984年总统大选
在竞选连任的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里根以压倒性胜利击败华特•蒙岱尔(Walter Mondale),赢得50个州里的49个州(蒙岱尔只取得他的老家明尼苏达州和华盛顿特区)。里根获得将近60%的选票。里根赢得连任的机会一直相当稳固,蒙岱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说被视为失误连连,在演说中他说道:“里根会提升税率,而我也会这样做。但他不会告诉你,而我会。”
里根在德州的达拉斯接受了共和党的提名,借著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而支持度高涨。同时他在当年夏天亲自揭幕了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位亲自揭幕夏季奥运的美国总统。
1984年的选战也使里根做出他最著名的失态之一,在他于电台准备发表演说时,没有察觉到播音已经开始而开玩笑道:“我亲爱的美国人们,我很高兴的告诉你们今天我签署了一项法案,将会宣布俄国永远为非法状态,我们在五分钟后开始轰炸。”一些人认为在美苏处于如此紧张的状态下发表这种言论,是一件大错误;一些人则引用里根的话来质疑里根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上的现实认知。其他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在录音室里意外流出的幽默笑话罢了。这段录音后来还被乐手Jerry Harrison和Bootsy Collins改编为舞曲“五分钟”。
尽管在第一场辩论中里根表现不佳,但他在第二场辩论中回复了优势,并且在整场选战的大多数时候都占据民调的优先位置。里根在1984年选战的的大胜利被许多政治评论者认为这是“里根式民主”转变了传统民主党支持者立场所造成的。
总统任期1981-1989
[编辑本段]
国内政策
当里根就任后,他首先必须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当时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将使得经济计划相当难以预料)以及20%的银行利率(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抵押贷款),将近8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劳工的平均时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税率平均则高达67%。国债则将近1万亿元。里根在经济上被视为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但当时没有人清楚他要如何进行,也不确定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会不会支持他。
1981年的夏季,联邦政府机场的大量航管人员由于薪资问题和工作环境的争议,由飞航管制员工会(PATCO)领导发起了违法的罢工。里根依照事先声明的警告,开除了所有参与罢工的航管人员。由于这个工会是80年大选中少数支持里根的两个工会当中的一个,里根这项动作在政治上引起宣然大波。
里根第一届任期的主要目标便是复苏美国的经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所谓的滞胀(停滞的经济发展和高通货膨胀)。里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5] 为了解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了联邦储备系统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以戏剧性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描述当时里根了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里根利用紧缩货币供应配合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的投资(依据里根的说法:“芝加哥经济学派、供应面经济学,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我注意到有些人甚至称它为里根经济学,直到它开始生效为止...”)。里根的对手嘲笑这是“巫毒经济”、“涓滴效应”、和“里根经济学”,但里根成功的展开全面的减税。
为了终结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的供应,使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8] 。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戏剧性的经济复苏,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最终将使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税收,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而里根政府新的军事战略增加了大量军事预算,则导致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前所未见的地步。一些批评家则认为,这种将预算大幅投注军事产业的政策事实上属于古典的凯因斯经济学,并认为接踵而来的经济成长并非减税造成的,而是政府大幅度支出的结果。
当时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则反对里根如此减缩社会福利和其他国内的支出。
由于警觉到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里根指派了阿伦•格林斯潘领导社会福利改革,拟出了减缓社会福利支出的计划。随著年龄的增长,从社会福利取得的津贴也会随之缓慢增长(也配合著逐渐增长的国民平均寿命),使这套制度在接下来50-70年内不会超出政府的负担能力。这套计划也借著提升社会福利的工资税比率来增加政府的税收。
为了解决预算赤字,里根政府大量由国内和国外贷款国债,到里根第二届任期时民间所持有的国债已经从1980年占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从1963年以来最高的纪录。在1988年国债总计2.6万亿美元,向国外的借债总额超过了国内,美国也从原本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借债国。
里根的经济政策拉大了贫富间的差距;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
里根政府被同性恋权利运动及其他人批评没有迅速处里当时崛起的HIV-艾滋病。白宫在1982年10月第一次讨论起这种疾病;里根则在1985年的记者会上第一次公开讨论政府处里这个疾病的措施。
尽管遭受批评,里根在任内支出了570亿美元以对抗HIV和爱滋病,大多数资金都投注至美国国家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HIV和爱滋病研究上的资源于1983年增加了450%、1984年增加了134%、85年增加了99%、和86年增加了148%。在 1985年9月里根说道:“包括我们在86年的预算,我们已经投注超过5亿元在爱滋病的研究上,我确定其他医学团体也在同步进行这些研究。我们今年有1亿元预算,明年将会有1.26亿元,所以这是我们放在第一优先的问题。这场疾病的严重性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必须找出疾病的原因。”到1986年里根已经投注大笔经费在爱滋病的预防和研究上,并宣称爱滋病“是我们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公共卫生上排在第一优先的疾病。”
里根也在另一场有关爱滋病的少见争论里扮演重要角色。美国研究员罗伯特•加罗(Robert Gallo)与法国科学家路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都宣称是自己发现了人类免疫不全的病毒(HIV),并各自为其命名,这场争论最后终于由里根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谈判达成共识,让两人和其团队在名称上都占有同样的功劳。这次事件相当的罕见,忽视了在科学上命名的根据,也是第一次在生物学上的争论竟上升到政治的层次。显然的,蒙塔尼埃和里根了解到两个大国不该为了这个议题而产生争执。
里根强烈反对堕胎,他出版了Abortion and the Conscience of a Nation一书,书中他指责堕胎是对生命的不敬。许多保守主义的激进份子认为里根是历史上最拥护生命权(Pro-life)的总统。不过,两个由他指派的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和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罗对伟德案(Roe v. Wade)中投票判定反堕胎的法令违反了宪法。在里根身为州长时,也将自由堕胎的权利写入加州法令中。
虽然里根的第二届任期最显著的是外交上的政策,但他也主导了许多重要的国内法案。在1982年,里根签署法案使1965年的选举权法(Voting Rights Act)得以延长25年期限—尽管在1980年的选战中他曾经反对延期[9] 。这项法案保护了盲人、残障者、和文盲的投票权。
其他重要的法案还包括1986年的税赋改革法令,和1988年的公民自由法案—包含了对二战中被拘留的日裔美国人的赔偿。里根也立法授权对牵扯至贩毒的谋杀行为判处死刑。
米尔顿•佛利民提出了里根任内每年联邦公文(Federal Register, 纪录了联邦政府每年发布的法规与管制公文)的数量来说明里根反对政府管制的政策走向[6] 。自从1960年代以来,每位总统每年的联邦公文数都持续增加,但在里根上任后发出的联邦公文急遽减少,证明了里根对政府管制的反对态度。联邦公文的数量在里根任内都只维持小幅度增长,直到里根离任为止才又开始大量增加。
外交政策和介入
里根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一对一会谈。里根是第一位主张共产主义将会垮台的世界领导人。在1983年3月3日他说道:“我相信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可悲而怪异的一页—仍在进行中的最后一页。”当时西方对苏联的主流看法是,苏联新的一批世代即将来临,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们合作。但里根则主张苏联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打算借由切断苏联与西方的科技交流来使这种危机加大。认为苏联最恶劣的是“与人类历史的潮流相背,抹灭其人民的自由和尊严。”
美国学者对冷战结束的正统观点是这样的“由于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国家持续的在军事地位上、意识形态的动力上和经济系统上保持优势,最终导致苏联的投降和冷战的结束。这些因素显露了共产主义在道德上的非法性并突出了其经济上的停滞。”(Salla and Summy, p 3)这种观点都能被共和党(强调里根扮演的角色)和民主党(强调杜鲁门、肯尼迪、詹森和卡特长期以来的围堵政策)所接受。这种看法也被东欧国家所广泛接受。举例而言波兰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列赫•瓦文萨(Lech Walesa)在2004年时便说:“当谈到罗纳里根时,我必须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他、我们在波兰的人都会以我们的角度来谈论他。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得到的自由是他给予的。”西德的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则说:“他的出现是这个世界的幸运。在里根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后的2年,柏林墙就真的倒了,而11个月后德国便统一了。”爱尔兰首相伯蒂·埃亨(Bertie Ahern)说:“里根总统是共产主义的坚定抵抗者,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终结了共产主义以及二战后欧洲的分裂”后来于1989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说道:“他是个抱持著坚定原则的人,毫无疑问是他促使了共产主义的垮台。”
里根选择强硬地与苏联直接对抗,而不像前几位总统如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采取缓和政策。在假设苏联已经没有能力投注比美国更
㈥ 寻找一部美国校园喜剧电影
不是查宁·塔图姆
片名:窈窕淑女/窈窕美眉
英文名:She's All That
导演:罗伯特·伊斯科夫
主演:瑞切尔·蕾·库克
马修·里兰德
亚利克西斯·阿坎特
基兰·卡尔金
莎拉·米歇尔·盖拉
类型:喜剧 爱情
上映:1999年01月29日
地区:美国 对白:英语
时长:95 分钟
分级:西班牙:T 瑞典:Btl 芬兰:S
影片导演: 罗勃伊斯寇 集结了好莱坞新生代演员演出的【窈窕美眉】,是一部结合经典电影【窈窕淑女】和Y世代电影【独领风骚】的剧情和元素,再发展出充满活力的青春喜剧。
故事叙述在洛杉矶的一所贵族高中,在那里衣着、外貌代表一切,而兰妮绝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典型,她是个相当有艺术细胞的怪胎,还经常参加另类的剧团表演,她特立独行的作风让她成为另外一个世界的人,而她的外表永远 也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但是她的命运却因为一件事而改变:一个所有女学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查克,他是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崇拜的对象,可是他的性感女友却把他甩掉,投向一个痞子的怀抱。为了挽回他校园王子的名声,于是他和他的同学打赌:他可以在五个礼拜内将又怪又土的兰妮变成大家公认的辣校花,不过查克却不知道他们低估了她…
http://www.luoshengdou.com/Upload/2008093023414193530.jpg
㈦ 推荐几部中学生可看的英音电影
lz指的英音是相对美音讲的吗? 如果这么理解我给你推荐一些: 1,青春爱欲吻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根据英国喜剧天才露意丝任尼森创作的八本日记体小说的第一本改编而成 2,跳出我天地 比利(杰米贝尔 Jamie Bell 饰)的家人是英国的一个底层矿工。他们参加罢工,挣扎在贫困的生活中,并认为比利应该学些男人的拳术。比利本来每周都去一回拳击班,偶然的机会却让他走上了不一样的路途。 因为一个小意外,比利发现了潜意识中对芭蕾的热爱,而挑剔世故的芭蕾老师威尔金森(朱丽沃特斯 Julie Walters 饰)无意中发现了比利极具芭蕾天赋。二人一拍即合,威尔金森甚至放弃她的一班女学生,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小比利上。可是比利的家庭全然不理解儿子为何爱上女生的玩意。比利在家庭的反对下,痛苦的抉择。 然而大好机会就在当前。万一考上伦敦的皇家芭蕾学校,比利的芭蕾梦想将得到一个广阔舞台。比利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选择着他的人生 3,单亲插班生 About a boy是美国导演 (Paul and Chris Weitz, American Pie 的导演) 导的,但剧本是根据英国的一部畅销小说 (作者Nick Hornby) 改编的,演员也都是英国人, 所以我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部英国片. 该片获本届(75届)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4,新乌龙女校 5、电影《历史系男生》 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舞台剧改编(曾获托尼大奖),翻译成历史系男生其实不是很恰当(原文The Histry Boys),因为故事时发生在高中的。故事的情节并不十分复杂,却令人有种没看太懂的感觉(这其中也许有文化差异的原因,影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法文对白)。不过即使没有完全看懂,影片中的悠扬的歌曲(我强烈推荐他们上课时Posner唱的那几首歌,还有最后毕业时全体的Bye Bye Blackbird),经典的对白,还有漂亮的校园风景同样值得一看。 *一句话评论 关于校园的怀旧旅行,加上同性恋主题,使《高校男生》在伦敦国家剧院收到了无数的奖项和好评。 —— 英国BBC记者杰米·罗素Jamie Russell 一群十来岁的高校男生,他们高大帅气,他们妙语连珠,再有两个性格迥异的老师的加入到在这群有天赋的可爱男生中间,优秀又不失深刻的喜剧便由此产生了。 *简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北部的一所只有男生的文法中学里,八个十来岁的男生准备着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招生考试。这些男孩各有不同,有高大帅气却傲慢自大的达肯Dakin(多米尼克·库珀饰),还有性格粗暴、说话时吐字不清的拉什Rudge(拉塞尔·托维饰),他们都有一个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够通过他们的勇敢和强壮考入牛津或剑桥大学。 他们的老师是一个肥胖的、长得很老气、又爱讥笑人的赫克特Hector(理查德·格利菲斯饰),他常常打学生们的膝盖,还讽刺学生们说他们一定不会有什么好前途。更夸张的是,赫克特老师居然爱上了班上的一位同性学生。在讲课方面,赫克特的课上常有些古怪的新尝试,希望能以此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却不关注学生们是否能够通过考试。 赫克特的表现令校长(梅里森饰)很不满意,他很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上牛津和剑桥的学生的数量。后来,争强好胜的年轻新老师汤姆·艾文Tom Irwin(史蒂芬·坎贝尔·摩尔饰)被校方雇来以帮助男生们考上牛津或剑桥大学,他与赫克特老师刚好完全相反,一心关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由于两位老师分别持传统和现代两种 截然相反的教学方法,使赫克特与汤姆·艾文产生了很大的个人分歧…… *关与电影 影片由2004年尼古拉斯·希特纳导演、阿兰·本奈特编剧的同名话剧改编而来,该话剧在伦敦国家剧院从2004年5月到2005年4月间连演一年,场场爆满。由于话剧在百老汇受到广泛欢迎,获得了托尼奖项中最佳导演、最佳话剧、最佳男女党员等六项大奖,所以改编成的电影也倍受关注,英国王子查尔斯也携妻子一起出席了首映式。 阿兰·本奈特最初创作这部《高校男生》的戏剧时,他就没有在英国社会生活的细微差异上下太大功夫,而是把焦点全部放在对时尚流行风的把握,探索英国人对教育、阶层、性爱、同性恋和野心等问题。改编成电影后,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也没有对剧本做太大改动,遵循了编剧阿兰·本奈特的创作思维。几乎没有一部影片如《高校男生》这样集中了英国顶级的创作队伍,简直是一支梦之队。 由于是校园剧,影片开场便以操场为主要场景,传达了一种亲切与接近感。但是影片中的对话都是充满尖锐和冷淡、机智诙谐,与以往校园剧是完全不同的创作思路。影片中,有很多涉及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权力转移的段落,带有讽刺意味的是,经常是老师一方的表现更加懦弱。片中除了校园场景方面的设计外,所有对话和故事线都等影片的内核都与传统方式不同,开辟了校园剧的一条新的创作途径。影片涉及不少值得讨论的议题,包括有男生之间同性的爱、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性骚扰行为、诠释历史事件的手法、以商业思维发展教育及教与学的真正意义等等。将话剧改编成电影的形式已经有不少导演进行过尝试了,将话剧中的对话改成影片中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在十几岁的男生中间情感的传达都是有很多困难的。 影片的演员也是话剧演员们全体出动,他们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比话剧有过之而无不及。影片同话剧一样,一开始便引起了大众、评论界、甚至英国政界的关注,取得了很大成就。观众们都期待看到演员们从话剧到电影表演上成功地转型。影片的编剧阿兰·本奈特与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都是非常优秀的一线编导,而且两人合作地也相当默契,剧本本身已经十分出色,导演将其拍成影片后,并没有一味地按照原著,更没有所谓的创新之笔将原著进行大的改动,而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视觉化,以其极佳的视觉天赋创作出了《高校男生》这部令无数影人羡慕的影片。编剧阿兰·本奈特是英国的财富,制片公司根本无须对本国票房有任何担心,唯一的疑问便是影片是否能够获得国际的广泛关注,它所涉及的校园及社会问题能否在其它各种意识形态的国度里产生共鸣。福克斯公司打算在2006年年底推出本部影片,由于在百老汇的成就,它也将会吸引美国大批观众前来。 *关于演员 影片的全体演员都是从其话剧演员那里原封不动地搬过来,由于话剧取得巨大成功,演员们也十分优秀,无疑给这部同名影片增加了许多看点。理查德·格里菲斯(Richard Griffiths)和弗朗西丝·德·拉·图瓦(Frances de la T·ur)在话剧中的表现夺得了最佳男女演员奖,相信在影片中的表现也会不俗。 理查德·格里菲斯所饰演的赫克特是一位很蛮横无礼的老师,是影片中的主导人物。理查德·格里菲斯的表演使他充满喜剧色彩,即使是赫克特公然勾引同性学生的段落也是十分幽默而不是很邪恶的。为了成功地完成从话剧到电影的转型,理查德·格里菲斯在幕后做了许多努力。 史蒂芬·坎贝尔·摩尔饰演被校长聘来的年轻的新老师,支持传统的考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爱创新而不重视考试成绩的赫克特在教学上有较大冲突,当然与赫克特的饰演者理查德·格里菲斯对手戏很多,且其中充满许多幽默成分,使两位演员的喜剧天赋得以表现。 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八个“高校男生”分别由多米尼克·库珀、詹姆斯·科登、萨缪尔·巴涅特、杰克·柏格莱基等明星出演,他们有的帅气、有的憨厚,使观众们时而会心而笑,时而摇头感叹,尤其是年轻男孩子们的表演令很多年轻女性观众们十分倾心。 *关于影像 由于影片反映的是八十年代英国北部一群年轻的男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影像多以明快简单为主。但是,以青春校园剧不同的是,《高校男生》并不是反映学生们健康向上等主旋律的东西,而是传达了他们另类的情感世界。他们出言不逊、狂妄自大,还有些幽默诙谐、天真可爱,加之影片还表现了师生之间奇妙的关系以及同性之间的情感问题,故而影像表现上又与其他校园影片有很大不同。摄影师安德鲁·邓尼Andrew Dunn在原有话剧布景灯光等效果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拍摄出的影像效果使导演十分满意。 5、校园风云 http://www.sjtli.cn/view/view1699.html 6、街头美少女 http://www.sjtli.cn/xj/1937/ 7,我想要凯蒂 I Want Candy
㈧ 求一部外国文艺电影的名字,男主角是话剧导演
美国队长2
导演:
安东尼·卢素乔·卢素
主演:
克里斯·埃文斯斯嘉丽·约翰逊塞巴斯蒂安·斯坦
看点:
漫画改编marvel超级英雄美国队长
地区:
美国
㈨ 推荐欧美经典舞台剧,电影(话剧,歌剧……)
《奥古斯特二世》由克里斯多夫-茨维纳编曲,它是第一部反映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1670-1733)生平的音乐剧。奥古斯特爱江山、爱美人、爱艺术。在今天的德累斯顿可以看到他下令建造的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宫殿,也会听到他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流韵事。除了奥古斯特二世,德国的“太阳王”本人外,他周围的人群中也有不少有名的人物。本音乐剧不仅描绘了“强力王”数之不尽的情妇,包括其中最著名的科泽尔伯爵夫人(Gr?fin Cosel),并且对他的大臣、秘书、建筑师、药师、宫廷炼金术师的故事也有所反映。音乐剧泼墨渲染了在奥古斯特二世辉煌的统治时期充斥的爱情决斗和绚烂的宫廷舞会,却也不乏富有煽动力的电子乐舞蹈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场面。观众能够欣赏到一场由舞蹈、音乐和表演构成的盛大演出,强力王时代的堂皇富丽、权利、阴谋、美女、宦臣以及它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中可窥见一斑。德累斯顿久负盛名的建筑设计以及梦幻般的服装道具布置更是赋予了整台大戏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二人于舞会一见钟情后方知对方身份,最后二人为了在一起,朱丽叶先服假毒,醒来发现罗密欧自尽,也相继自尽。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至纯至真的爱情在死亡中达到高潮。爱情主题成就了这部古典爱情传奇的经典之作。
《小妇人》
(Little Women)是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作品,也是她最著名与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4位女儿的爱情故事,第一次在1868年出版,曾经被改编成卡通、电影及电视剧。奥尔柯特后来还写了几部续集,包括《好妻子》(Good Wives)与《小绅士》(Little Men)还有《乔的男孩们》(Jo's Boys)等
《茶花女》
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结识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
《奥莉安娜》
是美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导演之一戴维·马梅特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剧作,对其主题的解读应该建立在作者构建的语境基础之上,而不应只着眼于其表层意义。该剧揭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交流的困境:一方面双方渴望理解,另一方面语言被误用和滥用,体现出男女争夺话语权的焦虑。同时,对美国现有的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十大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
2、《百万金婴》又名《百万宝贝》
3、《悲惨世界》1958年版
4、《辛德勒的名单》
5、《阿甘正传》
6、《勇敢的心》
7、《活着》
8、《天堂影院》
9、《杀手里昂》又名: 这个杀手不太冷/ 终极追杀令 / 杀手里昂
10、《完美的世界》
㈩ 一个学生为了赚学费去当了演员的欧美剧叫什么名字
《A级优等生下海记》。
《A级优等生下海记》是美国2017年海利·普洛斯主演的电影,由VanessaParise执导。故事来源于真实案例,杜克学生MiriamWeeks为学费变身色情女星BelleKnox。
《A级优等生下海记》,是一部以发生在美国”杜克大学“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的女主贝儿学习成绩优异,最终考进美国排名前十的”杜克大学“,一家人都非常激动,虽然学费高昂,但父亲还是承诺会想办法解决学费问题。女主角小丽靠着自己的奋斗,考上了学费高昂的重点大学艾利斯顿。刚到学校报到这天本来答应支付学费的家长忽然资金周转不开。要靠他自己想办法。女主角一下就蒙了,这能去哪里想办法。主人公米莉亚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学霸,终于她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件事让家里人都很开心。但是问题来了,这所大学的学费那是非常昂贵的,每年都要6万美金。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在米莉亚上学的第一天,父亲就被降职减薪了。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她,希望她可以自己打工,或者办理助学贷款,解决自己高昂的学费。米莉亚想了又想,做兼职是不可能付得起学费的,自己又不想年纪轻轻就背上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