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8电影院票房增长

2018电影院票房增长

发布时间:2023-08-29 21:53:23

Ⅰ 2018年春节收入最高票房的电影是哪部

在2018年春节档,内地影市的各项票房纪录迎来了一次全面刷新。短短七天内,内地电影市场共报收票房56.5亿,大幅刷新去年春节档创造的33.8亿的票房纪录,增幅达67%。
其中排名如下(春节七天排名):
唐人街18.9亿(第一)
捉妖记2票房17亿(第二)
红海行动11.9亿(第三)
西游记女儿国6亿
另外,加上春节后的票房,各电影排名如下(春节到下线为止):
红海36亿(第一)
唐人街34亿(第二)
捉妖记22亿
西游记女儿国7亿

Ⅱ 2018年电影票房收入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影院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

Ⅲ 2018年电影票房排行榜是怎样的

2018年电影票房排行榜依次为:《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捉妖记2》、《毒液:致命守护者》、《海王》、《侏罗纪世界2》、《前任3:再见前任》。

相比《战狼2》的个人英雄主义,《红海行动》更讲求团队合作,张译、海清、黄景瑜、杜江、蒋璐霞在片中的形象个个都很精彩和饱满,虽然拍戏时他们太苦了,尤其蒋璐霞受压力和艰苦条件的影响整整10月都没来大姨妈,但作为演员来讲,一生能拥有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也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

Ⅳ 大数据:2018年,衡阳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一亿

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比上年559.11亿元增长9.06%,中国电影迈入600亿新时代。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娱乐 方式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在闲暇时间电影院已经成为大众常去消费的地方之一。

在衡阳,也有不少爱看电影的“影迷”。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18年衡阳电影院贡献了1.28亿(含服务费,下同),比2017年0.9875亿元票房,同比增长了29.66%。观影人次达381.8万人次,比2017年的315.2万人次增长21.13%。票房总额和观影人次位居湖南省第三名,仅次于长沙(8.66亿)和株洲(1.46亿)。

去年衡阳票房突破1.2亿,人均花16元观影

去年衡阳票房首次突破了一亿,达到了12804.8万元,比2017年9875.6万,同比增长了29.66%。也就是说800万衡阳人去年平均每人花了16元看电影(去年这一数值为11.56元,同比增加38.4%)。

随着观影人次的增加,新电影院也如“雨后春笋”。2018年新开了6家影院,分别是纵横国际影城水岸新城店、融冠环球影城、耒阳横店电影院、星美国际影商城崇尚店、衡南诚丰影城、MC全景声影城金钟时代城店。全市影院目前已达到了34家。

从2018年市区新影院分布的情况来看,这些影院基本没有选择人口聚集的老城区,反多选择大型小区或新商业区附近,越来越“社区化”。这些影院一般规模不大,但观影环境较好,票价较为实惠,周边有停车场、餐饮店等完善设施,如融冠环球影城、纵横国际影城等。

还有不少新影院设于县市区,如今耒阳市、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衡南县等县市区都有了自己的影院,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观影,实在太棒了!

观影人次达到381.8万人次,近半衡阳人走进过影院

去年衡阳影院观影人次达到了381.8万人次,比2018年的315.2万人次增长21.13%。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雁城百姓越来越爱看电影了。

其中,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以2286.6万的票房,和55.5万观影人次,成为衡阳影院票房冠军;去年的榜首的金逸IMAX影城则以1018.5万票房,29万观影人次屈居第二;第三名是万达影城(万象城店),票房857.9万,观影人次24.5万。耒阳横店电影城和银星国际影城分居第四和第五。

衡阳影院观影人次前五名和票房前五名基本一致,从影院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喜欢看电影的衡阳观众多集中,在蒸湘区、高新区、雁峰区、石鼓区和耒阳市。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以平均每场24人次的上座率,高居上座率榜首,所以想在该影院选个好位置看一场电影的观众,一定要记得提前购票。

2018年,衡阳平均票价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在30元左右。全衡阳电影院里电影票均价最贵的是万达影城(万达广场店),去那看一场电影平均要花41.1元,比均价最低的MC全景声影城金钟时代城店(25.6元)足足贵了60.55%,但该影院凭着高大上的观影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停车场、餐饮店、儿童游乐设施、超市等)成为“最大赢家”,选择去该影院的观众络绎不绝。

衡阳票房前十影片七部国产,贺岁档独占前三甲

2018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仅6天时间,衡阳观影人就贡献了1495.2万元票房,观影人次也达35.86万人次,看贺岁电影成为衡阳人“新年俗”。

贺岁三部国产大片《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和《捉妖记2》大获全胜,2018年衡阳最爱的影片前三甲均来自贺岁档。其中,集悬疑、侦探、动作、喜剧、冒险元素于一身的《唐人街探案2》以1024.5万的票房成绩成为2018年衡阳人最爱看的电影。热血反恐大片《红海行动》票房豪取980.8万,成为“小王”。奇幻大作《捉妖记2》,则以679.2万票房抢占第三。

第四名是叫好叫座的《我不是药神》,票房621.9万;第五名是爆笑喜剧《西虹市首富》,票房474万;第六名是漫威出品《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票房434.4万;第七名是催泪喜剧《前任:再见前任》,票房385.5万;第八名是超级英雄《毒液:致命守护者》,票房363万;第九名是青春文艺片《后来的我们》,票房348.7万;第十名是DC的翻身之仗《海王》,票房332.6万。

2018年,衡阳影院上映了200多部电影,其中前十部影片票房的总额为5644.6万元,占总票房的44%(去年这一数值为38%)。

未来口碑或是影片“灵药”,环境决定影院发展

“从观众的年龄层来看,20至30岁的人群是衡阳市观影的‘主力军’,占观影总人数的70%以上。”纵横国际影城水岸新城店负责人唐戬介绍,随着衡阳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在观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票片的质量和观影的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唐戬认为,从十大衡阳人最喜欢的影片来看,绝大多数影片都是大制作和广受好评的“口碑佳作”,这说明好评大作更符合衡阳人的口味,尤其是国产大片,因为文化、语言、价值观等更符合衡阳观众,备受影迷青睐。

纵观2018年电影有“爆款”,有“新星”,有“黑马”,当然也少不了烂片,但烂片在衡阳票房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因为现在社交网络已经融入年轻观众生活圈,微博、朋友圈、购票软件、豆瓣等对影片的评分和看法,都会影响观众的选择,使他们的审美提高。于是,口碑成了决定电影票房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大体上还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票房在逐年提高,影城也越来越多。随着影城增多,各家影城分到的蛋糕也越小。唐戬表示,以前影院主要靠优惠的票价吸引观众,但未来决定影院人气的关键因素或将是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只要基础设施、设备跟得上,观影者定会青睐有加。而影院设计效果、专业标准的设备、专业的服务都是未来影院竞争力的体现。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化,尤其是对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诸多政策支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民文化程度和观影鉴赏能力的提升,今后衡阳影院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市民观影会越来越方便,电影票房成绩也会屡创新高。”唐戬说。

责编:魏臻臻

三审:李少华

Ⅳ 中国电影市场,今年才是真实,前几年都是假象

确实很真实,今年是2018年,到现在不到9月,票房分析如下:
1、票房过30亿票房的电影有3部(药神、红海、唐人街2),比中国有史以来超30亿的电影都多。(2018年以前只有2部)
2、2月份中国电影票房力压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绝无仅有的
3、2018年1-6月(上半年),票房320亿!同比增长17.8%。预计2018年票房为650亿!
4、2018年,有《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红柿首富》4部国产片和一部进口片《复仇者联盟3》挤入前十。
——其实还有一部《前任3》也是前十,不过其仅仅在前十排行榜上待了1个月,就被《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赶下排行榜。有8部排名前20。

今年电影票房确实是真相,以前都是假的
去年,电影排名前十的最低标准是16.8亿(《寻龙诀》),今年(截止8月30日)提升为23.9亿!提示了7亿!

Ⅵ 电影票房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电影票房是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的。

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一般直接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热播程度。

2016年1月,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差等问题也会被集中治理。

(6)2018电影院票房增长扩展阅读:

2018年一季度分账票房189.49亿元,同比增加39.96%。截至2018年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亿元同比增加17.94%,不含服务费票房为299.64亿元,同比增加18%。

2018上半年 s’b观影人次9.01,同比增加1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 189.65亿元,同比增长 80.1%,占总票房份额的 59.21%,占据市场主体地位。

前6个月中国影市多个数据纪录均被打破,在档期方面,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四个档期票房均创造市场新纪录。

Ⅶ 当今电影市场的概况

当今电影市场概况
核心提示: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中国电影人都开始把“我们这么好的市场”挂在了嘴上。当然,2010年中国电影的成绩的确不差,100亿的票房也的确是历史新高。但是,逐渐走高的市场背后却凸显出一个很让人悲哀的事实:如果说当年的中国电影人有着优秀的作品,却囿于市场无法得到观众的响应,那么现在在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不论从制作还是发行都陷入了创意不足的境地。
并非危言耸听。因为从今年3月开始中国电影市场所展露的各种迹象来看,大家都已经丧失了创新的激情,进而引发了各种怪现状:在创作方面,大家扎堆去搞同样的题材,就算不扎堆去搞古典名著,也不约而同地扎堆来拍续集,甚至在发行电影方面,我们的发行商也开始懒得动脑子:大片来了就躲一下,没有大片的时候,大家一窝蜂地上映,而对于这种“一窝蜂”现象,有分析家认为,这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而言,绝对应该属于“狼来了”的警示信号。
怪现状:同样题材大撞车
3月22日的香港电影节上,由王宝强、叶璇等人主演的《蔡李佛拳2010》宣布在5月10日上映。仅仅过了两天,由洪金宝和其子洪天照一同出演的《蔡李佛拳》则宣布了他们4月2日的档期。虽然故事不同,主演也不同,但你绝对可以看出,这两部电影其实属于同类题材,都是在讲述关于蔡李佛拳的故事。两个月内上映两部《蔡李佛》,其实不过是今年华语电影界题材撞车的一个缩影。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今年立项及拍摄的电影名单,从4月份开始,观众们即将会看到五个关云长,四个孙悟空,三个穆桂英,三个白娘子,然后还要准备三桌鸿门宴。以至于有人评论说,“导演再这么撞车的话,观众们只能去撞墙了。”这其中,五个关云长最早跟大家见面的是4月份即将上映的甄子丹与姜文合作的《关云长》;而田壮壮执导的《关公》、杨子担任制片人的《武圣云长》、陈木胜执导的《武神传》以及高希希执导的《三国•关云长》虽然都没有拍完,但都开始了大肆宣传;四个孙悟空同样也都在争夺时间,甄子丹主演的《大闹天宫》、周星驰的《大话西游2》、张纪中的《美猴王》和另一部《孙悟空》都在筹备中,但谁能最先上映,现在还都没谱儿;至于“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除了由李连杰和黄圣依主演的《白蛇传说》,还有博纳影业的《新白蛇传》和另一部相关题材动画片;而三桌鸿门宴争夺得更离谱:陆川的《鸿门宴》甚至被逼着改成了《王的盛宴》,因为在他之前,李仁港已经在广电总局那里报备了《鸿门宴》这个名字,而与他们俩争夺的,还有一部同样性质的《刘邦和项羽》。而在这些传统名著题材改编的电影之外,周星驰和李连杰斗起了《太极》;吴宇森的《飞虎》则遭遇了安晓芬的《飞虎月亮花》。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撞车的题材里,几乎囊括了目前华语电影市场中的主流导演和演员。姜文、甄子丹、李连杰、陆川、周星驰、吴宇森……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些小的制片方出于“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进行的恶意干扰,而是华语电影界在创作题材方面,真的已经到了这种“肉搏”的地步了。
平心而论,在这些撞车题材之中,“手慢”的项目却很有可能是这一题材类型的最初创意来源。最简单的例子:2007年时,王家卫告诉大家,他接下来的电影会拍一个关于叶问的故事。但是,两年下来名字中含有《叶问》的电影已经出现了五六部,甚至甄子丹都凭借这个题材成了年度票房冠军,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依然还在“拍摄中”。与之情形相似的还有陆川、周星驰和吴宇森。陆川此前的《南京!南京!》就是因为拍摄期拖得太长,导致被《拉贝日记》抢了风头;而周星驰两年前宣布要拍《太极》,结果到如今也没筹备完成,反倒被李连杰和陈国富抢先一步,宣称在今年年底前会把一部同名电影拍摄完成。
成因分析:编剧原创能力,是荒芜还是根本不存在?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撞车”的题材,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周星驰的《太极》属于武侠片之外,其他提到的关羽、孙悟空、白娘子、穆桂英,无一例外地在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中有所体现。关羽和孙悟空作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早已被我们熟知,关于白娘子和穆桂英的故事,也早在宋元话本中就已经出现。
为什么导演们如此青睐传统文学名著?导演们给出了自己的说法。甄子丹版《关云长》的导演麦兆辉和庄文强就曾经表示,选择这样的题材起码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相对安全。对于进军内地的香港导演而言,古装历史题材远比警匪片和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更容易通过审查。第二,群众基础雄厚。因为大家就算对这些人物不是特别了解,起码也都知道这些角色的名字和部分事迹,在电影上映前更容易造成宣传方面的优势;第三,在中国国力日强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呼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而电影作为一个载体,能够向全世界宣扬中国的文化精神,拍摄诸如关羽、孙悟空之类已经被全世界华人所认同的文化符号,更容易赚到钱,也更容易拉到投资。
不过,这样的一窝蜂扑上来拍古典名著,也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根据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的说法,这种题材撞车的最大缺陷在于,很多剧本都是在热钱涌入的情况下,以“短平快”的策略进行项目制作显然有着很大的局限,因为这样做起来,“只要某部作品火了,没人会去研究它为什么火,大家只是简单认为这是题材好,然后就有一群人围上去,照着这个题材如法炮制。古装片比较保险,也不用受意识形态上的限制。但翻开历史书,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自然避免不了撞车。这样下去只有等到市场恶化的那天,大家才能觉悟。”葛颖说。而影评人郎诺林则认为,大家抢着啃这块骨头,除了证明华语电影人视野狭窄,更说明编剧的原创能力已经陷入荒芜。
针对编剧原创能力的“荒芜说”,影评人黄辰星的看法略显不同。在他看来,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电影编剧根本就不是原创能力下降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形成“原创”:“中国有多少真正的、通过原创剧本形成的经典电影?尤其是近三十年。盘点这些年来的经典中国电影,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导演们‘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小说,然后拿去改编成了剧本。张艺谋的《红高粱》是莫言的小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小说,冯小刚早些年的代表作,都是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王朔的小说,就连去年创造最高票房的《让子弹飞》也是马识途的小说。所以,如果单论中国内地电影,我们必须承认,编剧的原创能力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可以支撑起票房的地步——— 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小说为蓝本。
怪现状:续集成风
续集当然不见得是坏事。但中国电影在2011年除了雷同的题材之外同时还出现诸多续集,一方面是同类题材的重复,另一方面又是同类题材的延续,很显然,这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是的,就像你不会愿意一年去看五次关云长,你同样也不会乐意每年都看一集《画皮》,《将爱》或者《武林外传》。毕竟这是电影院,这不是电视机,我们还没有奢侈到想在电影院里看电视剧——— 每次进去起码要80块钱呢。
对于电影市场而言,拍续集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今年好莱坞就有27部续集上映,打破了2003年的24部续集的纪录,几乎每两周就有一部续集出现。但是,相比于好莱坞大片着力打造的“系列电影”,中国这些挂着“2”字头的电影,最缺乏的不仅是原创能力,而是一个系统的包装意识。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如今已经拍到了第七部,但从第一部开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会是个系列电影。该片的投资方和发行方也会根据其中不同的电影制订不同的宣传策略。而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续集电影都是被动而拍,不管是取得近4亿票房的《非诚勿扰2》还是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叶问2》,在第一部上映之前,导演给大家的回答都是“看第一部的票房如何,如果票房好的话,才会考虑拍续集。”
这种被动的典型,从2月底在香港宣布开拍的《窃听风云2》就可见一斑。在《窃听风云》的结尾,古天乐、吴彦祖两人的角色其实都已经死掉,刘青云也锒铛入狱。而由于该片之前的反响不错,监制尔冬升总结的原因是这三个人的组合能够带来好票房,所以在筹备新片的时候,最大的想法就是沿用这三个角色,但不论角色姓名还是身份都跟《窃听风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第一集根本就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继续”的空间。而这一“续集”,其实完全就是在利用旧片的口碑,属于一种过度开发的类型。
与之相似的还有《画皮2》。2009年陈嘉上的《画皮》在结尾处同样没有留出多少余地:虽然主要正面角色并没有多大损伤,但最大的卖点、周迅扮演的狐妖已经散尽功力,几乎等于已经死掉了,所以如果再保留原班人马来拍摄关于“画皮”的故事,也已经几乎不太可能。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与中国编剧缺乏系列眼光也有很大关系,以目前世界上赚钱最多的系列电影《007》系列为例,几乎每一集的007故事,主角都会遭遇到新问题,而只要007本人不死,换掉其他任何主角这部电影都可以继续下去。而中国的续集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投资方对于单个主角的影响力估计不足,更希望保留第一集成功时正反角色的“原班人马”,而一旦在第一集里主角有所损伤,人们对这种“伪续集”的期待指数必然下降。

成因分析:想赚钱,又怕有风险

关于华语电影导演扎堆拍续集的问题,《窃听风云》的两位编剧兼导演麦兆辉、庄文强就表示,其实他们一开始写《窃听风云》的时候,曾经想过这个故事拍成一个系列电影,但由于对该片反映的经济犯罪题材前景并不明朗,所以根据投资方的意见,依然是着力打造好第一个故事。而在该片内地票房超过8000万之后,投资方才表态愿意拍摄续集,而这个时候原故事已经没有多少可发掘的空间,所以只能另起炉灶。
对于这种“短视”现象,《画皮2》导演乌尔善表示很正常,在他看来,这恰恰是中国电影市场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第一集已经被证明了适合这片市场,有了相应的观影人群,“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现在诸多热钱涌入的华语电影,基本上拍摄的都是一些新故事,而拍摄续集的,大都是已经在市场中有过成功经验的投资商。这也就是说,投资方也开始转向谨慎,知道这种类型片、系列片可以赚到钱,才继续去投资。”成功的电影续集,往往不是第一集的导演拍的,这是成熟的电影工业的惯例。像《异形》系列的四集就有四个导演,体现的是成熟制片人制度保持着一个电影的系列存在。”
当然,内地电影人也不是没有主动打造系列电影的想法。比如目前最大的电影企业中影集团,其负责人韩三平就在各路电影中寻找适合拍成系列片的题材。但是他的这种选择模式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比如他很看好《硬汉》这部电影,虽然第一集本身只取得了1000万的成绩,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反响平平,但他就是觉得这种城市英雄题材适合拍成系列电影,所以该片的导演丁晟几乎是被他赶鸭子上架一样地建议继续拍下去。而丁晟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承认,“说到续集,其实我自己都没准备好。”
而且,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承认,如果要打造好一部成功的电影续集,最重要的是续集本身的风格要确立,要给观众保持新鲜感。“脱离第一集的存在也能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 , 才 算 是 一 部 合 格 的 续集。”而从现在的状况看,由于投资方在目光上的欠缺,拍摄续集时往往要求跟第一部有一定联系,因此短时间内我们能看到的只会是一种低质量的重复,而这种重复对于之前那些经典商业片所造成的伤害,并不是投资方所要考虑的内容。
怪现状:“影院一日游”
如果说题材重复和续集泛滥只是会导致观众的观影热情下跌,那么为数众多的中小成本电影的“影院一日游”对于中国电影从百亿票房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伤害更大。因为不想去看关云长,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但如果影院里充斥的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电影,作为观众而言,甚至连影院都不想进去。
最简单的例子,3月份有20多部电影公映,其中有不少就是这种“影院一日游”产品。某日记者打算去看一部电影,但到了影院之后却发现,想看的电影已经下线了,好容易从密集的排片表中选择了另一部,但进到影厅才发现,该场电影只有可怜的4个人在看。这种现象并非个例。2010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到526部,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只有260部左右。而票房过亿的电影不过20部左右,此外的绝大部分电影,这些有幸进入影院的影片,不少都曾遇到过上映一两天便被撤下的尴尬命运。3月份,就有《幸存日》、《云下的日子》、《百合》等多部电影遭遇到了这一情况。而这些小片影院一日游的结果,使整个中国的电影票房都因此被拉低。根据记者就国内各主流院线通报的票房数字粗略统计,2011年第11周(3月7日-13日)全国总票房只有1.18亿。而在此前的一周(3月1日-7日),全国票房也不过1.2亿。第7周由于有情人节,票房大约为2.9亿,第8周只是略有下降,而到了第9周开始,就暴跌到了1.45亿。而这个数字,直到3月份的第三周,随着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的引进才终于有所改观。
小片扎堆上映的现象其实并非偶然。事实上,所谓的“淡季理论”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盛行,而几部小成本电影在淡季的成功发型,也使得为数众多的片方开始“盲目”地重视起这一理论。但是,诸如《喜羊羊》系列独闯寒假档《越光宝盒》在3月份票房过亿这样的例子不过是个案,前者是抓住了学生们放假的空隙,而后者则有很大程度是巧妙利用了去年《阿凡达》上映之后的空档期。因此,一窝蜂地“照搬”所谓的先进经验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众多小片发行方目前面临的最大窘境。
对于这一点,江苏幸福蓝海影视公司负责人章杰的认识就很清楚。他表示,小片扎堆,大家都不赚钱的现象其实完全是发行方懒于“动脑筋”所导致“目前的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可以说很简单,也可以说很复杂。之所以说简单,就是它总有一两条原则在那里,比如大片来了要躲一下,淡季宣传要增强。而复杂的是,几乎每部电影都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甚至大片都不用躲。假如在情人节档期,一部战争大片占据了主要的影厅,如果我手上有部爱情片,我就不会去躲它,因为这个节日,情侣们选择爱情片的可能性很大。今年我们发行的《甲天下》就选择了4月份,因为当时市场上并没有同类的电影。”

成因分析:投资人的“无所谓”,发行人的任务
“影院一日游”对于整个电影市场的损害从之前的数据已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而对于这一现象,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军认为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发行方的简单思维,而应该归结为国内有实力的发行公司太少,很多中小成本影片缺乏发行渠道,根本就没有打通院线的门路。刘军介绍说,目前国内最主要的两家发行公司是中影集团和华影公司,分别承担每年发行40部国产片的任务。对于这两大公司来说,发行国产小成本影片更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凑数而已。“只要电影在影院放映一天,也算是发行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就是在影院走了一圈儿。”至于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民营公司,尽管也已有些发行实力,但因人力有限,主要只发行自己投资的影片。“在国内电影产业链中,发行公司最为弱势,制片、院线都很强势,影院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发行公司缺少话语权。”刘军感叹,这就注定了小成本影片没有出头之日。
而另外一部分小成本电影的“影院一日游”则完全是因为电影的投资方根本不在乎。比如王小帅《左右》的制片人黄斌就告诉记者,有些人投资电影压根就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就像《观音山》的制片人方励。作为电影发烧友的方励此前拍过6部影片,直到《观音山》才第一次盈利,而他追求的,只是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而已。还有一种类型的小片同样也是投资人“不在乎”,就是每年各大电影厂出品的一些电影。“其中很大一部分影片是地方、企业的宣传片,上映了一天就撤了,其实并没亏本,因为前期找到企业融资就可能已收回了成本。”
作为整个电影市场的终端,众多小片扎堆上映“影院一日游”对于院线方面其实也有很大损害。但院线方面对此也有相当的无奈,本地中影南方新干线负责人邱晴就感慨说:“现在加盟院线的影院都是有着自己的商业考量,哪家影院是不想赚钱的?所以从影院本身的想法出发,我们最愿意的就是放映那些赚钱的电影。但现在进入院线的这些小成本电影,宣传上又不做到位,观众不爱看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坚持放映,而在没有得到观众检验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排斥任何电影加入影院的排片。但院线本身有着自己对观众喜欢程度的判断标准,所以,影院一日游虽然是院线所为,但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中国电影市场概况分析http://ins.chinafilm.com/200710/1643600.html(链接)
6.3.1产业政策
(1)文化产业政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中国政府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意见》指出:政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政府将进行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文化交流体制;政府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市场化;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将对文化产业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各种优惠。
(2)电影产业政策
为了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国务院通过了《电影管理条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产业结构,对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4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开始起草《电影促进法》并征求各方意见,2006年已经完成草案,预计2007年将送交全国人大审议。《电影促进法》将会就如下方面的问题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1、电影的性质、功能和定位;2、创作者的合法权益;3、电影管理体制和发展体制,电影市场准入的许可制度;4、政府与电影企业、与市场的关系;5、公平竞争的制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6、市场监管体系;7、扶持民族电影发展的原则和相关的制度措施。
《电影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将会是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巨大的机会。
6.3.2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电影收入状况
中国电影经过了90年代的低谷后,随着新千年的到来开始回升,特别是2004年以来,不论是国内票房、海外票房还是其他收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从2004年到2006年,国内票房从15亿增长到26亿,平均年增长率36.6%;海外票房从11亿增长到18亿,平均年增长率31.8%;总收益从36亿增长到56亿,平均增长率27.8%。从以下的图表可以看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趋势。
据国际电影业专业杂志《市场与调研》(Research and Markets)2007年4月10日发表了题目为“中国电影产业即将梦想成真”的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特别报告。
此报告预计中国电影产业所创造的价值至2010年将达到近9亿美金,到2015年,将升至20亿美金。按照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电影产业将于2050年赶上当今全球电影市场的领头羊―美国。
总之,不论从当前状况还是未来趋势上看,中国电影市场都将以其巨大的潜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2)国内电影生产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国内对电影的投资逐年增大,从2004年到现在,不论是影片的数量、投资的金额还是推广费用都在逐年增多。随着WTO对中国影响的逐步增强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内的合拍片也逐年增多,这使得中国电影单片的制作与推广大幅提高,同时也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海外的收益,增加了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影响。
(3)国内电影银幕数量及观众情况
最近几年来,国内影院、银幕数和观众人次都有高速的增长。从以下的表可以看出中国影院和观众的状况:
6.3.3国内电影市场细分
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
A 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 行,中外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
B 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司买断国内发行权;
C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商业大片:投资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D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额在2000万—1亿人民币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E 国产(含合拍及港产)中低成本电影 :投资额在500万—2000万人民币的国产(含合拍及港产)影片
F 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额在500万人民币以下的国产影片。
6.4中美市场对比分析
中美电影市场状况对比情况见下表:
中国的电影市场,不论是从总体还是从人均情况来看都和美国的电影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美国人均银幕拥有数是中国的39倍,美国的年票房总收入是中国的35倍。
在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比美国电影市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近6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年增长率高达30%。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市场必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

阅读全文

与2018电影院票房增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星期六我家人看电影英文翻译 浏览:852
台风有关电影 浏览:14
电影院情侣座都发生哪些事 浏览:282
电脑免费观影网站 浏览:235
手机左右3d 浏览:181
各国发射核弹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936
中国男同志电影 浏览:250
香港床戏多的电影 浏览:149
僵尸片国产 浏览:594
西班牙电影从哪里看 浏览:781
我的青春韩国电影免费 浏览:755
日本监狱逃亡电影叫什么 浏览:381
新加坡大尺度剧 浏览:860
四极片 浏览:403
电影赚钱还是电视剧赚钱 浏览:726
bhblab. vip/html/7037/ 浏览:89
无水印影视片库app 浏览:606
免费电影网站 在线观看 浏览:741
台湾50部古装真菌电影 浏览:614
抗日电影床戏 浏览: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