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人將戲劇

法國電影人將戲劇

發布時間:2023-08-27 05:16:32

A. 紅圈的影片評價

梅爾維爾於1970年自編自導的《紅圈》(Le Cercle Rouge,又譯《血環》或《仁義血環》)被公認為他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被譽為「極其純粹而達至完美和經典」的電影,堪稱警匪片的示範本。《紅圈》由阿蘭·德隆(Alain Delon)、伊夫·蒙當(Yves Montand)和布爾維爾(AndréBourvil)三***國巨星,及義大利性格演員日昂-馬利亞·沃蘭特(Gian-Maria Volonte,曾憑《馬里奧·列齊之死》榮獲1983年第三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頭銜)等知名演員聯袂演出。本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極大的成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法國電影之一。《紅圈》具有多層次的主題和豐富的內涵,因而既可簡單地把《紅圈》看作一部經典警匪片,也可以經過更深層的思索去理解它所蘊涵的微言大義。
首先是本片的宿命主題。在《紅圈》的片頭就直接引述了佛祖悉達多喬達摩(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本名)的一個典故:佛祖悉達多曾用紅堊石畫了個紅圈,並說:「盡管人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相遇。就算他們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時,他們終究會在血環(紅圈)中會合」。片頭的這段典故對理解整部電影極其重要,導演梅爾維爾在談論《紅圈》時說過:「血環是魔鬼的標記,它畫出了某些人的命運,並使他們同普通人類社會分隔開來」。顯而易見他想要表達的觀點:一個人無論如何也終究無法逃脫他的宿命。那可能是活著,也可能是死亡。
梅爾維爾常把一些遊走於社會邊緣、與社會體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對抗的人和故事搬上銀幕,把那些兇殺搶劫的人和事理想化,並通過他導演的作品表現出來。我們在《紅圈》中能看出他的這種完美追求。《紅圈》通過釋囚大盜科萊(阿蘭·德隆飾)、因被革職而酗酒成性的前警察神槍手讓森(伊夫·蒙當飾)、從老警長馬泰(布爾維爾飾)手中逃脫並正被馬泰追捕的現行在逃犯福格爾(日昂-馬利亞·沃蘭特飾)三人的經歷和聯手搶劫珠寶的故事主線,將警匪片中常有的黑道間的殊死拼殺、盜亦有道、仁義與榮譽、忠誠和情誼等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動人,別具一格。影片更進一步隱喻性地將以上主題引申升華至遊走於社會和法制邊緣的特殊群體與強大統治強權對抗這一社會哲學層面和高度,三人最終在死亡的血泊之中會合的悲劇結局也呼應了片頭佛祖釋迦牟尼「血環」的典故,並折射出在強權勢力壓制和圍追堵截下,對抗體制者無奈的悲劇性命運和無法逃脫的宿命。

《紅圈》最為人稱道的還在於影片相當冷峻沉著的風格,對話亦極為精簡,極富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個人特色和獨特風格。這點可以用影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為經典馳名的「奇謀夜劫珠寶店」一幕以作剖析。這整場戲包括:第89分26秒起始的第16段「行動開始、入屋」(長14:18)和第17段「劫掠珠寶」(長12:29)。
盡管在整整長達近半個鍾頭的戲里幾乎沒有一句對白,但梅爾維爾通過影像與音效精準非凡的完美結合,將這幕戲行雲流水地呈現給觀眾。他以出色的攝影和風格冷峻的鏡頭影像,出其不意的劇情編排,復雜而多變的場景之間出色嫻熟的鏡頭調度和流暢凝煉的剪輯,使整場戲極具可觀性。同時也利用環境聲響和特殊聲效,以及點到即止的精簡配樂音符的配合。這些聲音蒙太奇的出色運用為影片增添了無窮的緊張感,令整場戲充滿戲劇逼力和張力,異常扣人心弦,觀眾無不緊張得屏息靜氣。這整場戲無愧為展現「此時無聲勝有聲」意境之典範,也是最為人樂道和最經典馳名的電影片段,其匠心獨運的電影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電影示範教科書。
另外,本片中神槍手讓森首次露臉的那場戲,梅爾維爾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畫龍點睛地挑明了讓森沉淪酒海的可悲境況和他內心無助的恐懼感,同樣也是影片中的神來之筆。

B. 誰是第一位將電影戲劇結合起來的電影大師

喬治梅里埃 他還是電影美術的創始人 電影布景是他發明的
喬治·梅里愛(Georges Méliès),1861年12月8日生於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於巴黎,羅培·烏坦劇院的經理。 法國演員、導演、攝影師。
作品有《聖女貞德》、《地獄的土風舞》、《音樂狂》、《仙女國》等。
折疊電影技術
停機再拍
一次,梅里愛放映拍成的影片時發現一輛行駛的公共馬車忽然變成了運棺材的馬車,感到驚惑不解,原來那天拍攝時,膠卷因機器故障被掛住了,再拍時,一輛運棺材的馬車恰好行駛在原來馬車的位置上。這次偶然的事故使身為魔術師的梅里愛茅塞頓開,明白了"停機再拍"的奧妙。
他在1899年拍攝的《灰姑娘》中,巧妙地用了停機再拍技術,創造出了南瓜變成馬車、灰姑娘身上那套破舊衣服一下子變成絢麗的晚禮服。
折疊銀幕工藝
他在1902年拍攝的《印度橡皮頭》中,首次使用了分裂銀幕工藝,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個畫面中拍攝了他自己扮演的兩個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視覺效果。
折疊魔術手法
另外,他採用"魔術照相"的手法,創造了慢動作、快動作、倒拍、多次曝光、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在《灰姑娘》中他就運用了慢動作攝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飛翔。他還首次透過玻璃魚缸拍攝水下的情景。梅里愛是對當時各種電影表現手法予以創造性應用的人。他拍攝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鏡頭又有令人恐怖的場景。他因此被譽為是魔幻大師。
他在1902年拍攝的世界第一部神化片《月球旅行記(英語:Trip to the Moon,法語:Le Voyage à la Lun)》是根據儒勒·凡爾納和威爾斯的兩部小說改編的。梅里愛讓一群身穿星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去月球旅行,他們坐在美麗女海員搬來的炮彈里,被發射到浩渺的太空,在明亮的月球上幸會了金星、火星、土星和月亮諸神,並且目睹了許多梅里愛自己想像中的奇異景象。這部只放映15分鍾的影片投資了1500金路易,被電影發行商視若珍寶。

C. 馬賽爾·卡爾內的主要作品

卡爾內曾擔任一些電影雜志的記者。1929年他拍攝了處女作、紀錄短片《諾讓——星期天的樂園》。後來他曾為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1931年)和雅克·費戴爾擔任助手。 1936年他開始獨立導演影片。他結識了詩人雅克·普萊衛,後者在此後的十年裡是卡爾內絕大部分影片的編劇。繼《珍妮》和《怪事》之後,兩人合作的《霧碼頭》獲得了巨大成功。普萊衛寫的華美而富於詩意的對白、莫里斯·約倍特的配樂、特羅內設計的布景、肖弗坦的攝影、讓·迦本和米契爾·摩根這對銀幕情侶以及米歇爾·西蒙、皮埃爾·伯拉塞爾的優秀演技,使《霧碼頭》成為法國電影中登峰造極的作品之一。詩意現實主義流派雖不是由卡爾內締造的,但其美學特點在該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隨後,卡爾內又拍攝了《北方旅館》和《天色破曉》。
二戰期間,卡爾內與普萊衛轉向中世紀的題材,拍攝了《夜間來客》和《天堂的孩子們》。後一部影片象一篇關於藝術與現實的偉大演說,將各種不同的戲劇,如鬧劇、悲劇、啞劇、電影,甚至生活本身,作了比較。它由於高雅的風格、均衡的結構、傑出的質量和精美的形式,在戰後國際間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是詩意現實主義的顛峰之作。
1946年由於《夜之門》的失敗,卡爾內與普萊衛分道揚鑣。此後他的導演才能越來越遭到質疑,評論界越來越多地把他昔日的傑作歸功於普萊衛的劇本以及讓·迦本、米契爾·摩根、阿爾萊蒂等人的演技。即使《苔麗絲·拉甘》這樣的優秀作品也無法挽回他的聲譽。1950年代中後期,卡爾內更是被日後成為「新浪潮」導演的一批年輕影評者視為「優質電影」的代表人物,對他大肆抨擊。盡管如此,卡爾內依然繼續拍片,直到1977年才退休,其導演生涯幾乎長達半個世紀。1979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這是有史以來作為電影導演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
馬賽爾·卡爾內曾做過克萊爾和費戴爾的助手,他的發展比較晚,但在30年代的作品卻比較多。他曾於1936年獨立導演拍攝了「專門試試身手的風格練習」《珍妮》;此後又導演了詩意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霧碼頭》(1938年)、《北方旅店》(1938年)、《太陽升起》(1939年),以及稍後一些的《夜間來窖》(1942年)、《天國的子女們》(1945年)和《夜之門》(1964年等)。卡爾內的創作與超現實主義詩人、對自作家雅克·普萊衛密不可分,普萊衛幾乎成為卡爾內導演的全部影片的編劇。薩杜爾曾指出:除德呂克之外,法國以前一直忽視電影編劇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認為:印象派之所以未能對國際電影藝術發生什麼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是在他們中間缺少一個有才乾的劇作家,缺少一個法國的卡爾,梅育所致」。30年代,法國電影編劇開始在法國取得了重要地位,而普萊衛如同是這一時期的一位法國的「卡爾·梅育」。巴贊也曾注意到這一點,並由此還發現:「彷彿為了更好地體現劇作上的這種相關性,同一位演員在不同的影片中體現著平民主人公的同樣悲慘的命運——他就是出現在《西班牙步兵連》、《逃犯貝貝》、《衣冠禽獸》和《太陽升起》中的讓·迦本」。 《怪事》(1937)同《珍妮》一樣成功地表現了倫敦人特有的詼諧。該片雖然一度受到冷遇,但終於在1951年獲得公眾好評。《北方旅店》(1938)與卡爾內的世界觀非常吻合,盡管影片的黑色現實主義更多地來自於文學而不是卡爾內在《霧碼頭》中發展的繪畫氣氛。在這里,愛情、藝術和自由之路都被阻斷,這種原則也同樣貫穿在《天色破曉》(1939)中。早在《公民凱恩》10年前,卡爾內就將回憶電影的戲劇結構臻於完善(在威爾斯的影片中,人物總是在敘述;而在這里,人物在回憶)。在《夜之門》(1946)之前,卡爾內拍攝了《天堂兒女》(19451)這次,詩意現實主義選擇了巴黎,井從中揭示出一種活力多於情慾的新浪漫主義,它與同年拍攝的《亨利四世》和《伊凡雷帝》一起被視為非純電影,既是戲劇,又是電影,被理論家們稱為第三種途徑,從而使許多人放棄了第七藝術的特殊性的觀念。1947年,戰爭結束,新的時代開始,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模式被接受,詩意現實主義不再流行。卡爾內通過《海港的瑪麗》(1950)嘗試突破自己,採用許多與自己過去觀點相悖的做法。摩尼教、瘋狂愛情、命運從此結束。但無論如何,卡爾內再也達不到過去的高度。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躍在法國影壇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劇精神的雷內·克萊爾;使普通人的題材復活的讓。維果;描寫罪犯心理的馬賽爾·卡爾內;以及擅長貴族題材的讓·雷諾阿。他們的作品興趣各有不同,法國的老百姓與美國人相比更喜愛悠闊、輕松的生活,特別是法國人的感情豐富是出了名的。這一切都是形成詩意現實主義的市場。作為當時的法國主流電影的製作者們,一批傑出的知識分子,他們所共同創造、形成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至今仍被人們認為是最具有法國特色的電影流派。
《夜間來客》
1930年:《諾讓——星期天的樂園》《紀錄片》。
1936年:《珍妮》 (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柯斯馬,主要演員:弗朗索瓦絲·羅珊,阿貝爾·普雷讓)。
1937年:《怪事》。
1938年:《霧碼頭》(根據馬克奧倫原作改編,編劇:雅克·普列維,作曲:若貝爾,布景:特勞內,攝影:肖弗坦,主要演員:讓·迦本,米歇爾·摩根,米歇爾·西蒙,皮埃爾·伯拉塞爾)。《北方旅館》。
1939年:《天色破曉》(編劇:雅克·維奧,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讓·迦本,敘爾·貝里,阿爾萊蒂,雅克林·勞倫)。
1942年: 《夜間來客》 (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與拉羅區,主要演員:阿蘭·居尼,阿爾萊蒂,敘爾·貝里,F·勒杜)。
1945年:《天堂兒女》(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主要演員:J—L.巴羅爾,阿爾萊蒂,皮埃爾·伯拉塞爾,瑪麗亞·卡沙雷,馬賽爾·埃朗)。
1946年:《夜之門》(編劇與對白:雅克·普列維,作曲:科斯馬,布景:特勞內,主要演員:伊夫·蒙當,娜泰麗·納蒂埃,S.雷吉阿尼,皮埃爾·伯拉塞爾)。
1949年:《海港的瑪麗》 。
1951年:《朱麗葉特或夢的解答》 ,傑拉·菲利普主演)。
1953年:《黛萊絲·拉甘》(根據左拉原作改編,主要演員:西蒙·西涅萊,拉夫·瓦洛納)。
1954年:《巴黎的空氣》(主要演員:讓·迦本,羅朗·勒薩弗爾)。
1956年:《我來的那個國家》(主演:吉爾培·貝科)。
1958年:《弄虛作假的人》(編劇:卡爾內和西古爾)。
1961年:《空地》。
1963年:《給小鳥吃的繁縷草》。
1965年:《曼哈頓的三間房》。
1967年:《幼狼》。
1971年:《被指使的殺人犯》 。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人將戲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莎凡娜都有哪些電影 瀏覽:127
電影里有個叫小美的 瀏覽:65
國產反特老電影大全 瀏覽:518
杏林春暖電影演員 瀏覽:865
監獄力王完整國語全集 瀏覽:390
林正英粵語版 瀏覽:160
泰國 女同電影 瀏覽:254
冰山上的來客的冰山是哪個城市 瀏覽:656
騎士電影有哪些 瀏覽:485
陳偉霆劉璇那部電影叫什麼了 瀏覽:324
電影金帳汗國完整版 瀏覽:421
男主是攝影師日本電影 瀏覽:265
中國有多少家電影院 瀏覽:761
冠軍馬東xi 瀏覽:461
朱藝彬的新媽媽 瀏覽:568
高僧在賭城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372
泰國電影過路費抖音完整版 瀏覽:815
來自地獄的摩托車手電筒影 瀏覽:711
電影出軌法國 瀏覽:393
藝妓相關電影有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