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二戰最無人性的電影

二戰最無人性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5-31 02:34:36

⑴ 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震懾心靈的電影——《柏林的女人》

一看到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就很感興趣,《柏林的女人》就是一部。影片由德國導演馬克斯·法貝爾布克,根據德國女記者瑪塔·希勒絲在1945年柏林淪陷期間撰寫的同名日記改編。

電影講述的是1945年德國淪陷之後,蘇聯紅軍反攻到德國,肆意姦淫柏林女人的故事。作者作為受害人,記錄了自己從最初的恐懼強奸,到主動尋找保護對象,直至和蘇軍少校產生愛情,在生命卑微到炮火硝煙之下,仍在找尋一切活下去的生機的心路歷程。

這一段真實的歷史,在德國與蘇聯之間諱莫如深,一方為奇恥大辱,一方為野蠻罪行,是一場毫無尊嚴和人性的對峙。這部電影,打破了觀眾對二戰題材中的德國形象:慘無人道迫害,隨心所欲殺戮!撕碎了日耳曼民族的高傲,呈現了德國女人在戰爭中的苦難。影片不是靠慘烈的戰爭場面刺激感官,情節平鋪直敘,情感極具克制,沒有控訴的味道,那簡潔的對話和獨白,非常抓觀眾的心,呈現理性的反思況味。

1.觀劇情

既然是一部2008年的電影,也無所謂「劇透」,讓我們沿著劇情走一走。

在丁香花和廢墟的混雜味道中,鏡頭出現了德國首都柏林的一條街道,彼時為1945年4月26日(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後期,德國氣數已盡,蘇聯加緊了對柏林的包圍圈,柏林到處是蘇聯軍隊。

從蘇聯一路鮮血淋漓殺到德國的蘇聯紅軍,心裡裝滿的是家園被毀、親人被殺的仇恨,如今以勝利者和復仇者的身份,在柏林街頭狂歡、叫喊,用搶奪和強暴宣洩心中太久的恐懼和憤怒。他們的復仇火焰,肆無忌憚地噴射在德國這個法西斯老巢。於是,殺人、放火、姦淫成了入侵者的三大招。

蘇聯紅軍稱所有德國女人為「希特勒夫人」,是他們的戰利品。他們日夜蹂躪,不分年齡,把對法西斯的恨,以姦汙「希特勒女人」的方式宣洩著——柏林的女人們成了贖罪祭! 

主人公Anonyma是一位美女記者,曾經游歷過十二個國家,是一位會多國語言的知識分子。這樣一位精英女性,她的遭遇,也和柏林城的其他女人一樣。

她曾經嘗試尋求保護,她向蘇聯指揮官請求幫助她們,結果,那位少校冷漠地說:

我們的士兵都很乾凈、健康……

只是幾分鍾而已,不用害怕。

女記者Anonyma絕望了,她無助地轉身離開之後,就遭遇強奸。

人生處處有選擇,面對淪陷後的蘇聯士兵凌辱,是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尊嚴高貴,還是不顧一切「活下去」的生命敬畏?這是柏林女人們的處境選擇。於是,每天都有人自殺,有人被虐待,有人精神崩潰,有人因不順從被槍殺……柏林成了柏林女人的人間地獄。

Anonyma選擇「活下去」,並且把這一切在日記中記錄下來。極像《芙蓉鎮》里秦書田對胡玉音說的:「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這些蘇聯紅軍,有粗魯的農夫,有緊張戰兢的毛頭小夥子,有上了年級的老人。Anonyma們不僅遭遇毫無防備的姦淫,還有的打她,有的甚至騎在她身上一邊糟蹋她,一邊往她臉上吐唾沫……曾經高貴的日耳曼民族的尊嚴,被蹂躪得粉碎。

Anonyma眼含屈辱,咬碎牙齒,抱定要活下去的決心!並且鼓勵自己:「所有外在的傷害都不能真正傷害到自己。」於是,為了活下去,為了減少傷害,Anonyma停止了抗爭。既然逃不開被姦淫,就不如主動找一個固定的靠山。她開始物色高級軍官,尋求庇護。

終於,她成功「勾搭」上了少校安德烈。Anonyma會俄語,又漂亮,她很快獲得少校的青睞。她為他提供「服務」,他保障她不再被人侵犯,並提供稀缺物資。於是,Anonyma成功結束了被不知什麼人多少人輪奸的至暗遭遇。二人在相處中,少校對她極少要求,並愛上了她。

戰爭終於結束了,蘇軍少校因為她而被處分、調走。她遠赴西伯利亞參戰的丈夫也回來了。然而,曾經深愛的丈夫因看了她的日記而無法面對這一切,嫌她骯臟、無恥,最後棄她而去。

2.看男女

「從前,戰爭和死亡都是男人的事兒,不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片中女記者這樣說。

戰爭是男人的事,卻是剝奪女人的活動。戰前,她們獻出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戰後,她們承擔男人們在戰爭中的心靈創傷。如果戰敗,她們有可能淪為戰利品。所以,於男人而言,戰爭有前線;於女人而言,戰爭也是她們的前線,因為她們不斷地被剝奪。

關於戰爭,中國有正義之師和不義之師的說法。例如齊魯長勺之戰,齊人入侵,發起不義之戰。魯國自衛,自然是正義之師。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之師遭傾覆,這樣的結果是大快人心的。德國戰敗,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眾望所歸的。然而,一位英國歷史學家據戰爭檔案估計,在1945-1948的三年間,共有13萬名柏林婦女被蘇軍強奸,其中1萬人自殺,全德國被蘇軍強奸的婦女估計多達200萬人......

我們不免要發問:為什麼全城的女人都要像無助的羔羊一樣呢?當對方不把你當成一個有尊嚴的人來對待時,你為什麼不能採取有震懾力的方式反抗呢?

同樣的問題適用於《南京大屠殺》和《芙蓉鎮》。同樣,影片給予了回答:活下去!

當戰爭讓強奸成為獎勵時,活下去比尊嚴更重要。

男人的前線是槍林彈雨的死裡求生,女人的前線是邪惡慾望的向死而生。戰爭把人類活動簡化到弱肉強食,也把人性的黑暗放大到禽獸不如。

為了活下去的柏林女人們,越來越平靜看待被姦汙這件事,強奸變成了順奸,順奸變成了交易。寡婦那所戰爭中倖存的房子,成了一所妓院,蘇聯軍人進進出出,性交易成了客廳桃心木桌上談的話題。社交,又開始了。她們大方地說:「不給東西,就不做愛。」這和電影開頭時,德國人在國會大廈舉行的party,形成對比和諷刺! 

當無所可依時,女人變得更加堅韌頑強。

曾經的柏林女人們,和諸多民眾一樣,對領袖的絕對迷信中狂熱地認為:德國必勝!但局勢進展讓Anonyma明白「我們的國家走到盡頭」,國無可依,丈夫遙不可期,女人要堅韌求生。

那麼男人呢?

不管是瘋狂的蘇聯士兵,還是女主人公的丈夫,以及伊爾澤自殺的丈夫,都反映了男性的毀滅力。相比於女人,他們更難放下仇恨和自尊,找到寬恕與和解的力量。常以暴對暴,破碎,斷裂,難以癒合,重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其實更脆弱。柏林的女人們在噩夢之後,要面對的是一個殘破的世界。也許因為女人孕育生命,就更加珍惜生命,所以她們比男人們更願意為之努力。她們知道舊時代已過去了,新的時代無法抗拒地到來。和平,寬恕,交流,修復,重建才是未來。

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到男人的毀滅力和女人的堅韌力。

女人常被比喻為大地。大地是母性的,寬厚慈悲的,即使經歷了蕭索的寒冬,依然能孕育新的生命。即使地上污水橫流,依然能過噴湧出活泉。影片的開頭旁白提到「丁香花和廢墟」即是隱喻。結尾,主人公很忙,忙著打掃公寓地板,還在拚命找一些花朵,就是暗示著這么一股堅韌的力量和生機。

3.尾聲繞梁

「受難與贖罪」這樣的主題,來自聖經。耶穌赤身裸體被釘在十字架上,受盡羞辱,承受門徒的背叛,承受一切罪責,成了全人類的祭物。當女主人公默默承受一切時,冷靜克制、盡最大力量幫助身邊人和保全自己,她被自己營救的同胞反鎖棄於鐵門之外,被歸來的丈夫嫌棄於舊樓之中,彷彿被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之上,在替整個民族贖罪。 

影片的完整片名叫:Anonyma - Eine Frau in Berlin (無名——柏林的一位女人)。「Anonyma」意為「無名」。名字代表著個體,在巨大的「倒塌」之下,個體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名字的意義就失去了。於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成了「無名」。誠如電影中一個德國男人說:「我們不再是人,成了'人口'。」在蘇聯紅軍眼裡,一個個柏林女人都是「希特勒夫人」,不需要知道她們的名字。我想,電影以此命名,除了羞恥和保護,還是別有深意,讀來令人有一種深濃的悲愴之感。

電影尚有一點希望和亮色。除了影片開頭提到的與廢墟共同存在的「丁香花」和片尾女主人公拚命要找的花而外,男女主人公之間竟然產生出了愛情,也是人性之中「善」的存活。蘇軍少校一樣被戰爭罩上了殘忍的外殼,他無視柏林女人的求助,默許部下的姦淫行為。但他的內心深知他們在柏林所做的,和法西斯沒有區別。他有極好的修養和剋制,會彈鋼琴,懂得尊重女主人公。當看到女主人公像對待其他蘇軍一樣脫衣服時,他轉身走了——他不想像其他蘇聯軍人那樣待她。他的妻子被德國人弔死,他仍然可以超越當時普遍的仇恨而愛上這個德國女人,並為她盡可能多的給予保護,甚至受到處罰。他對她「極少的要求,反而讓我更加愛他」。所以,他們倆的關系,極像廢墟上飄盪的丁香花的香味——不可思議又美妙珍貴。

勝敗雙方沒有贏家,電影中的蘇聯紅軍並沒有復仇後的痛快,他們痛恨法西斯的暴行,在他們瘋狂報復的時候,他們的行徑與法西斯無異。那麼這場打著正義旗號的戰爭有何意義?從來,以暴制暴都沒有帶來過幸福感。所以,耶穌說:「 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

這是一部令人痛苦的電影。

這是一部呈現真相的電影。

這是一部促人反思的電影。

本文轉自 | 公眾號「鹿慕溪畔」

文 /如斯

⑵ 十部二戰期間猶太人遭遇的電影,部部令人深思!你看過哪幾部

第一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這是為數不多的儀兒童的視角來看二戰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9分。故事發生在,男主一家都是柏林人,男主的父親德國高級軍官,因為升職,一家人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可見男主父親的工作是不能被外人所知道的,在新家。男主發現所有的僕人的衣服下面都穿著條紋衣,眾所周知,這種衣服是給犯人穿的,但是因為男主的年齡還很小,只是將這種衣服當做是一種睡衣而已。

⑶ 冷門佳作戰爭電影,戰爭中的壓抑與人性

冷門佳作戰爭扮弊電影,戰爭中的壓抑與人性

冷門戰爭電影佳作,可能格局不像那些好萊塢大片那樣宏大,但是不乏精彩的對戰,動人的劇情,分享四部冷門佳片

「失落的海峽 」 豆瓣評分:7.0

甚少見的伊朗戰爭片,兩伊戰爭中的真實事件。全片搏嫌幾乎都是手搖鏡頭,後半段的戰爭場面呈現得很逼真,那種混亂、那種調度無方,士兵們對戰爭的陌生感,以及血肉橫飛的場景,就真如兩伊之間的那場漫長的殘酷戰爭。

「五月的四天」 豆瓣評分:8.5

本片改編自同名俄國小說,同時也是取材自真實事件。二戰結束前四天,在德國,幾名蘇聯紅軍中和德國敵軍聯手,為保護福利院婦孺,與蘇聯紅軍長官廝殺對抗。

戰爭有正惡之分,但打著正義旗幟參戰的正義方中,未必都是好人。一場勝利軍內部的人性之戰。

「開戰日 」 豆瓣評分:7.6

丹麥戰爭片,講述1940年4月德軍攻佔丹麥這個小國家的故事,丹麥士兵用自行車連隊和摩托車連隊來對抗德軍的坦克等重型武裝,別具一格的故事和戰爭場面。

丹麥的一段真實歷史,小國面對強國的戰爭,是一部描寫戰爭最細節的電影,沒有大戰役陸海空的波瀾壯闊,只有一個排幾名戰士在中尉帶領對強勢德軍的抵抗。

「1944 」 豆瓣評分:8.2

愛沙尼亞戰爭片,講述二戰中愛沙尼亞這個小國家的尷尬境地,大國在戰廳銀族爭中謀利益,小國在夾縫中求生存。前半德軍視角,後半蘇軍視角,把愛沙尼亞外籍兵團的分別闡釋。

⑷ 《五月的四天》:戰爭沒有輸贏,人性沒有國界

戰爭片一貫的走勢是不余遺力地表現敵軍之殘酷狠辣,極盡所能褒贊我軍之英猛剛毅,正義與勝利是永恆的人類榮耀,上帝的國終於在踏破鐵鞋之後於燃燒的荊棘處降臨,希望的曙光重新閃耀在狼藉的人間,和平與寧靜指日可待。這是戰爭片內核意義表達所必須藉助的形式,屍橫遍野的慘狀是為了銘記和深省,舉旗吶喊的雄姿是為了懷念和致謝,烽火連天的壯偉是為了震懾和悼痛,所有這些都在傳達著一種涇渭分明的正義與視死如歸的勇魄,鮮血淋漓的森林和城市自然昭顯著反戰的沉痛吶喊,人性的善惡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也成為值得悲憫的催生產物,這些都是一般戰爭片比較明確的定位,所有的戰爭片都應該是反戰片,正義與邪惡是勢不兩立的冰火之峙。

但也有一些非主流戰爭片不按套路出牌,它們劍走偏鋒獨辟蹊徑,以另一種角度和方式呈現出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之下其他的一些細枝末節,這些細枝末節在鼓樂震天的大舞台上容易被只關注主流劇情關鍵台詞的人們忽視和錯過,它們藏匿在打不到燈光的舞台暗角之處,渾水摸魚地等著歷史的謝幕,而後在偃旗息鼓之時也悄無聲息地隨眾而退,就像從未存在過一般。

《五月的四天》即是這樣一部邊緣化戰爭片,它以新穎別致的角度開掘,展示出戰爭的另外一種殘酷的非主流面目,這樣的直觀揭露令人詫異之餘又不禁陷入無言的沉思之中。在戰爭里,正義是一個巨大的群集概念,其沒有辦法具備完整的具體性,同樣,邪惡也是一個巨大的群集概念,也沒有辦法歸屬到每一個個體,因為人性,是一個比戰爭,比大海,比宇宙更深不可測的概念。

《五月的四天》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德國電影,影片改編自同名俄國小說,同時也是取材自真實事件。這是一個發生在二戰結束前四天的殘酷故事,一支蘇聯軍隊佔領了德國一所海邊的孤兒院,他們留下8名士兵駐扎在此,執行阻攔逃匿德軍和抓捕俘虜的任務。十三歲的孤兒男孩彼得既是這家孤兒院院長的侄子,也是一個幼小的納粹童子軍,他與蘇軍面前單刀匹馬地對峙,即使被俘也毫無怯意。蘇軍軍官及士兵將彼得作為戰俘軟禁,但並未對他惡意相待。

與此同時,一支德國軍隊則駐扎在海邊,他們不敢與蘇軍交戰,一直藏匿在樹林和海灘等待離開的時機。孤兒彼得雖然年紀小,但卻一直懷著一顆熾烈的英雄夢。他渴望戰爭,崇尚武力,所以在一開始,他就對蘇軍有一種劇烈的仇視和敵對心態,對自己身為一個德國士兵而感到無比榮耀和自豪。彼得是整部電影敘事的一個重要貫穿線索,可以說整個事件都是彼得親眼見證與親身經歷的,他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將戰爭看成是非正即惡的簡單游戲,蘇軍是敵,德軍是友,戰爭就是一場酷烈果狠的對決。

所以彼得想要挑起德軍與蘇軍的對戰,他抓住機會偷跑到海灘與德軍告狀,告訴他們有關孤兒院里蘇軍勢單力薄的現狀,希望他們能夠前往孤兒院消滅蘇軍。但令彼得失望的是,德軍並沒有如他所願來攻打孤兒院,彼得不禁認為他們是懦夫,而蘇軍軍官告訴他,他們只不過是想要活著,每一個戰爭中的人都只不過想要活著。

孤兒院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德國女孩安娜,她是彼得喜歡的姑娘。在蘇軍佔領孤兒院時,安娜為免遭侮辱而一直躲在閣樓里。但後來還是被蘇軍發現。院長將安娜的長發剃短,但還是有一個蘇軍士兵意圖侵犯安娜。蘇軍軍官卻嚴令制止了這位士兵,並將安娜帶回房間保護著。悲憫的人道主義在這位蘇軍軍官身上顯現出來,當安娜驚慌不已時,這位年邁和善的軍官對她友好溫柔,施以援手,莫不令人感動。

8位軍官與孤兒院里的人們相處也越來越融洽,他們與孩子們游戲逗弄,與院長交流,安娜甚至還與蘇軍軍隊的話務員戀愛了。而蘇軍軍官也在直率敢為的彼得身上看到了自己兒子的影子,他與彼得聊天,對他傾訴了自己對在戰爭中死去的兒子的深切懷念。蘇軍軍官對彼得來說本來是水火不容的敵人,而在一開始他也確實是這樣對待他的,而如今兩人之間似乎消除了那層國界與戰爭的分界線,此刻他們所感受到的只是人類共同的感傷與悲痛。彼得看著這位如父親般慈善的敵軍軍官,想到在這個孤兒院發生的種種無法理解之事,對原先深信不疑的戰爭開始感到了困惑。

法西斯投降的消息終於來到了,所有人都歡呼雀躍,不論是孤兒院里的普通德國民眾,還是離鄉背井浴血奮戰的蘇軍軍隊,都為即將到來的和平生活感到心花怒放。經過這短短四天的相處,蘇軍已經與這個孤兒院熟悉與親密了,在他們之間,敵意和隔閡已經不再,大家的相處就如同朋友一般。這種難以言盡的關系,不能以審慎邏輯的理性來評價,只能以人類普遍共通的人情與心味來感受。在戰爭的大圖景上,他們是戰敗國與戰勝國的對立,但在人性的星系裡,他們只是萍水相逢擦肩而過的兩顆平等的星球。

與其說他們是在為了戰爭勝利而榮耀,不如說他們更多是在為戰爭結束而快樂。然而正當他們在為將要重獲美好而欣喜時,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卻殘酷地發生了。這支蘇軍軍隊的上級帶領著80位軍隊來到孤兒院與他們回合。蘇軍上尉對自己的下級與德國人的融洽相處感到不滿,他不懷好意地擋住安娜,意圖侵犯她。那位蘇軍軍官做出讓所有人吃驚的舉動:毆打了上尉阻止了他對安娜的猥瑣行徑。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上尉,也將這8位蘇軍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

8位蘇軍士兵中有一位決定放棄抵抗,想要回到上級部隊里,卻被那些翻臉不認人的士兵部隊無情地射殺了。其餘7位,聯同原本躲藏在樹林也聞訊趕來支援的德軍部隊一起,為了守護這個孤兒院,在最後的時刻,化敵為盟,打響了勝利之夕一場力量懸殊格局奇特的殘酷戰役。

這個故事最讓人匪夷所思又感慨萬千的部分,就是這8位蘇軍士兵不是死在德軍的炮火下,卻是在宣布勝利之後死在了自己軍隊的坦克槍彈之下,而且是為了保護德國的民眾,而原本代表著正義的蘇軍上尉,卻反而展現出自己邪惡卑瑣的魔鬼一面,其為了一己之私竟然向自己並肩作戰的朋友開槍射擊,這種可怕行徑和惡毒嘴臉,相當令人震驚。

《五月的四天》不論在選擇的角度或是切入點上,都別具一格,它關注的,是戰爭中的人性。8位蘇軍對德國孤兒院的捨命捍衛,蘇軍上尉將德國民眾視為戰敗的俘虜玩物,男孩彼得對戰爭的英雄化幻夢,所有這些都只有在戰爭這個大前台上才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戰爭中,人與人似乎被劃分成不同的物種,只存在你死我活的廝殺和踐踏,根本不能夠有任何共存的餘地。蘇軍上尉認為德國民眾就是另一個物種,是可以肆意凌辱的而且對此不需要感到任何有悖道德的羞愧,對他們來說,戰爭的另一方就是低等動物,是無知無覺的植物,是無痛無情的物體,不需要對其產生抱歉或者悲憫。那麼在德軍中,自然也絕對會有類似的想法,對於全球來說,其實也大同小異,南京大屠殺,清洗猶太種族政策,這些都是戰爭一方將戰爭另一方視為禽獸之後出現的行徑,因為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戰爭對人性的扭曲,對價值觀念的顛覆,對人道主義的滅窒,對絕對歸屬和界限的宣昂。

影片中彼得是貫穿全影的中心人物,因為彼得是一個執拗的德國童兵,他小小年紀卻對軍隊戰爭法西斯就有強烈的傾慕和嚮往,這無疑也是令人感到難過的,試想,如果戰爭沒有結束,他將勢必成為一個兇殘冷酷的納粹兵,戰爭已經危及到了幼小的心靈,不僅在生理上,更是在心理和價值觀上,這也是此片一個令人深思的點。彼得從開始時懵懂無知地盲目追尋戰爭,然後在與蘇軍相處中漸漸對戰爭迷惑,到最後親眼看到蘇軍為了保護他們而自相殘殺死於回家前夕,戰爭以一種血腥的真相呈現在他面前,也呈現在觀眾面前。真正優秀的戰爭片,都應該是反戰片。

⑸ 電影《鋼琴家》,看二戰納粹中的暴行與人性

《鋼琴家》是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波蘭鋼琴家皮爾曼是猶太人,他們一家人的厄運開始了,皮爾曼歷盡艱苦,終於熬到德國戰敗。衫攔

當時,我們國家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罄竹難書;波蘭,也是被侵略,電影從鋼琴家的苦難經歷,我們感受到納粹分子也是草菅人命,肆意屠殺猶太人,血腥和恐怖彌漫著華沙。

德軍慘無人道,但也不乏有人性的軍官,鋼琴家最終能等到勝利,還是因為德軍將領的幫助,他在廢墟中尋找食物時,遇到了德國軍官老蔽,他的一首鋼琴曲打動了軍官,放了他一條生路,軍官還抽空給他送食物,他才能熬到戰爭結束。

看電影,讓我們豐富精神生活,讓我們看待歷史,讓我們感受人性的殘酷和美好,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

戰爭前,鋼琴家一家過著優雅體面的生活,戰爭讓他們流離失所,讓他們活在死亡或含胡的恐懼中,為了活下去,鋼琴家像狗一樣地在廢墟中尋找食物。

這又何嘗不是活著的意義,生命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無論多難,活著就有希望。

當鋼琴家再次在華沙電台的演播室彈起鋼琴的時候,在劇院演出的時候,他的所有的苦難都已過去,但那些被槍殺的親人和同胞卻再也回不來。

影片不是讓我們忘記歷史,不是讓我們僅僅為了那些無辜的生命死去而悲傷,影片是讓後人去思考,去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

我們的電影《一九四二》也可以和此電影的藝術水平相提並論。

⑹ 你看過最讓人壓抑的電影是哪一部

這些電影可能會讓人產生沉重、悲傷、絕望和無助等強烈的情緒:

1.《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這部關於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的電影,描述了困塵灶猶太人的遭遇。電兄伏影中充滿令人心碎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二戰期間的殘酷和人性的扭曲。

2.《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這部電影以囚犯的生活和監獄文化為背景,描繪了人汪扮性的黑暗面,同時也渲染了希望與自由的重要性。電影中塑造的沉重氛圍和描繪的痛苦經歷,經常會讓人感到焦慮和不安。

3.《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這部電影是一部反叛又探討社會問題的黑色電影,呈現了一種冷酷無情的心態。它在探索自我意識的同時,也呈現出一種令人沮喪的人際關系和社會問題,讓人感到強烈的心理壓抑。

當然,不同的人會對電影的情節和情感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些電影並不讓人特別壓抑。

⑺ 有哪些展現人性醜陋的電影推薦一下

1.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是一部以二站為背景的電影,此時的西西里正處在戰爭的陰影中,瑪麗蓮的丈夫便是軍隊中的一名士兵。瑪麗蓮生的極為美麗。西西里的所有人都為她痴迷。但是大家都知道瑪麗蓮是有丈夫的,每個人就只有色心沒有色膽。但是不幸的消息傳來,瑪麗蓮的丈夫戰死在戰場,瑪麗蓮成了一個寡婦。男人們一邊脫帽以示哀悼,但內心都在想著如何將她占為己有。瑪麗蓮陷入了一場牙醫與士兵的糾紛中,二人因為她大打出手。牙醫的妻子將她告上了法庭。瑪麗蓮請求律師幫她,律師幫她成功洗脫了罪名,但是瑪麗蓮付不起高昂的報酬,律師威脅她最終得到了她的身子。此後一傳十,十傳百,瑪麗蓮成了有名的盪婦。她的父親不許她進家門。政府斷了她的供給,律師也拋棄了她。最終壓死她生命的最後一顆稻草來臨。她的父親死在了飛機的轟炸中。

為了生存,瑪麗蓮,用身體色誘德國士兵已獲得生存的資源。她真的成了一個盪婦。最終二戰結束,德國士兵離開了西西里。瑪麗蓮被當地的婦女們拖到街上扒了衣服,並進行暴打。此時,那些願意給她打火機的男人們。卻都成了縮頭烏龜。瑪麗蓮離開了這座傷心的城市。沒想到,她的丈夫並沒有戰死,只是斷了一隻手臂,被囚禁在印度,二戰結束後被釋放回了西西里。丈夫成功找到了她,二人又回到了西西里。當地的婦女當她們發現瑪麗蓮也長了皺紋的時候,也和她們一樣是有丈夫的時候。又可笑的接納了她。

2 《小武》

這是導演賈樟柯的一部早期作品,影片的主角也叫小武。主要講述了扒手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愛情,親情,後最終被捕入獄,成了一個沒有自由的人的悲慘故事。

小武起初有一個和他一起偷盜的好朋友小勇,二人相約在對方的婚禮上會送一大筆錢做賀禮。此後二人的故事截然不同,小勇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成了人上人。而小武依舊是個扒手。小勇即將娶一個城裡的姑娘為妻。他並沒有邀請小武來參加婚禮,他嫌棄小武是扒手的身份,並為當年做過扒手而感到羞辱。可是小武還是偷了一大筆錢給小勇做賀禮,小勇嫌棄全是偷來的,與小武罵了起來。二人從此友盡。

失去友情的小五來到了一個KTV撒氣,認識了一個叫做梅梅的姑娘。也許是二人都是生活在 社會 底層的邊緣人,二人互生了好感。小武甚至拿出了全部家當,買了一個求婚戒指。可是梅梅深知小武不是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當一個有錢人找到她的時候。她選擇拋棄了小武,離開了這座城市。盡管小武在梅梅生病的時候給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但他倆的愛情終將被現實打敗。

失去愛情的小武心灰意冷,連偷盜的心思都沒有了,在這個小鎮中,她已經生活不下去了。他選擇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將手中唯一的那枚戒指送給了母親。可是沒想到母親卻轉手將戒指,送給了他弟弟的女朋友的手中,這讓小武很不開心,沖著母親發了脾氣。父親早就看不慣他,提起棍棒變打了上去,小武被打出了家門。他的父母也選擇拋棄了他。

接連失去友情,愛情,親情的小武,為了在這個小鎮上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繼續做了他的老本行扒手,可是這次幸運沒有降臨,他被捕入獄。小武是90年代末,那些沒有趕得上時代發展的人的一個縮影。他們最終被這個 社會 所遺棄。

3. 《金福蘭殺人事件始末》

女主金福蘭原本是一個陽光純朴的農家婦女,可是本卻生在了一個完全沒有人性的環境里,在男權主義下的變態順從者的姑姑。禽獸不如毆打她的變態丈夫。腦子里只有性的小叔子,滿臉寫著尖酸刻薄的農村婦女。金福蘭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著。她忍受著一切的屈辱。她活著的唯一希望就是她的女兒小燕,她相信她的女兒會像她的朋友海緣一樣,成為一個城裡的人。可是這唯一的希望,卻被她的丈夫虐待致死,而她的朋友海緩卻選擇了冷眼旁觀。她崩潰了。

於是她舉起了鐮刀,演片的後半段是她殺死了全部的人。沒有一絲的猶豫,她成了復仇女神在她復仇的那個片段,我恨不起來她,只覺的她很可憐。可見,這部電影的感染力有多強?

以上三部赤裸裸的表現了人性的黑暗,建議觀看時做好心理准備。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中說 「 不能直視的東西,除了太陽,就只有人心了 」。

2017年,李鍾碩出演了一部電影叫《V.I.P.》,這部電影讓我感到人性真的很醜陋。

該片主要講述了朝鮮高官的兒子是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但因為受到上層的保護,讓抓捕他的過程變得非常困難。

其中兩次已經抓捕成功,卻由於政治原因,又被韓國國情院的特工成功帶走。

最後,這名特工也無法忍受這位官二代的惡行,終於出手,伸張了正義。

李鍾碩在片中出演這位朝鮮高官的兒子。

這個角色與他從前在電視劇里所扮演的角色有著天壤之別:極其暴力、兇殘、甚至變態。

據說,這個角色是李鍾碩努力爭取來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在表演上有所突破。

張東健在片中出演了那位國情院的特工。

這位特工在片中經歷了一段非常曲折的心路歷程,人物個性也比較復雜。

不過,張東健的演技還是很過硬的,表現相當到位。

坦白說,這部影片看完以後,會讓人不太舒服。

因為有許多鏡頭太過暴力、血腥,而且會讓人感慨:為什麼人性會醜陋、惡毒到如此程度!

所以,感興趣的小夥伴兒可以找來看一看,不過,我是不會再看第二遍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推薦10部:如下

一、鐵男

一個拍廣告片起家的導演冢本晉也,兩年的時間,拍成《鐵男I:金屬獸》,集監制、導演、編刻、攝影、音樂、美術、剪接、演員八職於一身。影片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以及觸目驚心的視覺效果,描繪了一個肉與金屬合而為一的混合體,人的軀體里滿是彈簧、鐵絲、焊料以及各種廢銅爛鐵,寓意了一個你所不能控制的金屬時代的到來。

二、索多瑪120天

薩德的小說,帕索里尼的作品,傳說中的禁片。導演拍完這部電影之後,激發了反對者的憤怒,而被槍殺。墨索里尼體制的最臭名昭著的一段史實——「薩羅共和國」,在這段統治期間,有72000人慘遭屠殺,40000人被截肢,大量的人被送入集中營,一大批婦女,少年被姦汙或雞奸。總之,你視覺所能承受的極限所有的感官刺激與想像空間都將在這部電影中得到證實,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

三、閃靈

一個正常斯文的人是如何改變自己呈現出最深層次人性?可能是封閉的環境,也可能是其他靈異的環境。舉世無二的導演庫布里克,一個天才所撰寫的劇本,以及一個正值顛峰的傑克•尼科爾森,一部前所未有的經典終見天際。一個老實作家在一個封閉的旅館開始寫作,從而受幽靈影響而成為兇殘的殺手,《閃靈》可以說是無法被超越的。

四、狼溪

真實的事情改編成為電影,就是一個好的題材。每年澳大利亞有近3萬人失蹤,最可怕的不是野獸,而是人變成了野獸。三個背包客,被逐一屠殺,你總以為結局是將兇手繩之於法,然而那隻是電影的處理手法,真實的情況總是兇手逍遙法外,你摻死荒野。

五、電鋸驚魂

想想這部電影的情節都會讓人不舒服,殺手設計了一個神奇的圈套來讓人體驗生命的可貴。兩個人只能有一個活下去,這個時候不光是綁架和圈套設計人本身具備可怕的獸性了,而是參與到這個恐怖 游戲 中的兩個人不可避免的因為生存需要而從人轉變成獸。人暴露出的潛能是可怕的,人性可能是更可怕的。

六、鄰人13號

善良的小孩在小時侯都可能經受過同學的欺負,逐漸的將一個人的性格催化成為兩個人,一個是外表正直善良的青年村崎十叄,而另一個就是兇殘的13號。改編自井上叄太原作的同名漫畫《鄰人13號》,一個人的兩重身份,當他成為13號的時候,代表是殘暴、冷酷,和更為恐怖的報復。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導演三池崇史,以SM形象出現片刻,被13號兇殘解決,使整個影片有一種強烈的黑色幽默感。

七、人肉叉燒包

黃秋生大熱的電影《人肉叉燒包,黃秋生憑此一舉拿下金像影帝,並且這部電影之後,香港電影進入了長達十幾年的低潮期。情節比較簡單,澳門真實事件,為了侵佔飯店而將店主一家做成人肉叉燒包來出售,香港電影的經典,一樣難以超越。

八、午夜守門人

有個人這么說,《午夜守門人》表現的是世界末日觀念中的性,它想說明的是人類的性慾是令人作嘔的,人的獸性會不時出現。它是要用戰爭的負罪感來說明性的負罪感。納粹時代的人和人的關系是如同人和充物一樣,佔有和被佔有。被佔有的人就像動物一樣失去了基本的認知能力,追求人本能的慾望,而佔有者也一樣,只是追求動物最本能的慾望。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海報設計,是絕對經典中的經典。

九、法國悲情城市

人們總是說這是一部女權主義至上的電影,但是母系 社會 的時候,我們還未進化為人的高級動物,可能這也正是獸性的一種萌芽。這部電影到處被限制和被禁,只是因為里邊的性鏡頭全部是真槍實彈。被強奸而報復 社會 ,一路飈歌天涯。像極了〈末路狂花〉,但是這部電影更是對那些傳統分級制度的挑戰,從電影到反電影,就如同現在的 社會 到反 社會 一樣。

十、沉默的羔羊

「眾生是羔羊,上帝是牧羊人……」,和〈七宗罪〉一樣,從宗教信仰開始探究的內心。警察為了追查一個殺人狂魔不得不救助於另一個更高明的殺人狂魔,所有人的視線都被安東尼•霍普金斯所扮演的「食人狂」之稱的連環殺手、精神病醫生漢尼巴爾牽扯的一舉一動。當「野牛比爾」被擊斃的時候,一個更可怕的事情出現了,漢尼巴爾逃出了監獄。然後才有了〈漢尼巴爾前傳〉以及〈紅龍〉

這部電影就是《熔爐》,向人們赤露露展現人性的醜陋,讓你震撼到無法接受,但這卻是真人真事!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仁浩,來到應聘他的慈愛聾啞人學校。剛進學校不久仁浩就發現學校籠罩著壓抑的氣氛,隨之他意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教導員毒打學社,宿導溺罰小女孩,一幕幕、一層層向你展開人性的醜陋,當邪惡的力量滲透到學校的每個角落尤其是當權者手中,學校內的孩子猶如菜板上的肉任由他們宰割!

當時搜高分電影,就看到了這部《熔爐》,完全沒明白片名的意思,仍然記得當時看完後那種讓人透不過氣來的低沉,緩解了兩三天才散開。

不過,後來這部電影裡面的兩個演員都出名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劇中的未成年礦工元鳳鳴,他的飾演者,是當年只有16歲的王寶強,估計是王寶強第一次演電影,形象非常青澀;另一個是劇中的壞蛋之一飾演者李易祥,光說他的名字,可能有些朋友並不知道,他就是黑道電視劇《征服》裡面扮演殺手金寶的那個人。

話說兩個壞蛋在私人小煤礦打工,礦上管理很亂,平常死人是常有的事。兩個人動了歪心眼,專門拐騙流浪的,無依無靠那種人,冒充自己的親戚來礦上挖煤,然後在井下把人弄死,再製造礦難現場,向礦主訛錢,屢試不爽。

而他們殺人訛錢的目的,竟然 是給老家的孩子交學費,養活家人。折射出了人性的黑暗與矛盾。這部片子是以小說《神木》改編的,上映後,反響很強烈。二十年前的 社會 ,《盲井》反映的是某些領域赤裸裸的現實,演員的表演真實自然,方言出演,完全象是一部寫實的紀錄片。

據說,此片上映後,有些偏遠地區的人就是看了此片,才找到了發財致富的門路。 另外,這部片子裡面還有壞蛋領著王寶強去街上小按摩店的鏡頭,尺度有點大。種種原因吧,後來這部片子就不好找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禁了。

影片最後,寶強運氣好,沒死成。兩個壞蛋卻陰差陽錯,死於真正的礦難,也算是惡人有惡報了吧!

這是一部真正的恐怖片,比鬼更可怕的往往是人心。我們的女主從喧囂的城市逃進小鎮,鎮上雖然貧窮但也如世外桃源一般。女主就這樣在小鎮安頓了下來,但後續的發展確是女主萬萬沒想到的。女主被一個人強暴之後,悲劇的序曲拉開,噩運正式上演。

⑻ 二戰史上最慘烈最摧殘人性的戰爭電影是哪部

描寫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還有就是紀錄片奧斯維辛集中營,整個感覺就是地獄。

⑼ 令人絕望的二戰電影,主角們團滅也換不來一場勝利

​1940年6月14日,是法國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天。 德國納粹長驅直入,踏進了巴黎。如此重大的歷史時刻,到了電影《影子部隊》,僅僅只用了三個元素就給予了說明。 凱旋門外景,納粹軍樂,德國部隊,拉開了法國黑暗時代的大幕。 看似簡單的開場戲,卻曾是是法國電影史上最昂貴的鏡頭。據導演回憶說: 「 」它花費了2500萬舊法郎。我最初獲准在伊埃納大街排練這場戲。凌晨3點,整條街道都實施了交通管制,完全由煤氣燈照明,穿著軍裝的人們開始在街上列隊行進。」 在《第二口氣》和《獨行殺手》兩部帶有黑幫性質的力作之後,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帶來了1969年的《影子部隊》。 他繼續著自己的極簡主義。在他的電影里,幾乎就沒有任何花哨多餘的東西,場景道具,演員動作,鏡頭剪輯,全都干凈利索,直截了當。 正因如此,戰爭的殘酷在他的鏡頭下被暴露無遺。 《影子部隊》可以說是一部歌頌二戰法國本土抵抗組織的主旋律電影,改編自約瑟夫.凱瑟爾的同名小說,只不過歌頌的方式有些特別,沒有英雄主義,沒有催淚煽情,沒有燃情熱血,只有 *** 裸的,真實。 故事始於巴黎被佔領的兩年後。 1942年10月2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行到轉折階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後,美國取得了中途島戰役的勝利,英國在北非戰場重創德意聯軍,德國主力部隊強攻蘇聯斯大林格勒遭遇強力阻擊,勝利的天平已經開始向盟軍傾斜。 然而在法國境內,納粹仍然牢牢掌控著局勢。維希傀儡政府抓捕著各種涉嫌不服統治的人,把他們關押到集中營里。一個叫Philippe Gerbier的中年男子也因涉嫌擁護「 」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而被抓進了集中營。 他是一位土木工程部高官,頭腦靈活,孤僻冷漠,言辭尖銳。通過審訊報告的旁白,故事的男主角被簡單明了地介紹了一遍。 電影花了大約20分鍾展示了Gerbier的集中營生活,要是換成如今的商業片,可能5到10分鍾就能講完,梅爾維爾卻為何要花這么長時間? 因為那時候的大師電影毫不浮躁,《影子部隊》的整體節奏就是這么慢的,觀影前需要靜下心來,才能跟隨梅爾維爾的腳步,猶如切身體會地重回二戰年代。 從Gerbier在集中營里的表現可以看出,他遇事能夠冷靜從容,似乎完全不擔心自己被抓捕,也不害怕把他抓進來的警察。他還把集中營里的人稱為傻瓜和弱智,他鄙視那些毫無作為的「 」鍵盤俠」,這透露出他渴望為國家做出貢獻。 雖然沒有阿蘭·德龍那麼酷,那麼帥,但Gerbier的英雄形象已被有條不紊地樹立了起來。 觀眾開始相信,他具有逃獄的本事,作為法國抵抗組織的頭目之一,這點「 」小事」都辦不到,談何光復法國的大事業呢。 隨著Gerbier的視角,更多的抵抗組織成員逐一現身。 Felix Lepercq,他是Gerbier的老友,做事靠譜到位,一看就是多年的老幹部。 Jean François Jardie,外型有點像「 」狼叔」,他是Felix的老友,受到邀請後加入抵抗組織。 Luc Jardie,他前往英國倫敦接受戴高樂的授勛,可見他立了不少汗馬功勞。授勛的一幕是來自法國抵抗運動領袖讓·莫蘭的真實經歷,Luc Jardie的角色原型就是讓·莫蘭。 Mathilde,可以說是全片最為搶眼的角色,簡直就是50年前的「 」女權代言人」。她天生具有組織領導能力又能服從命令,意志堅強,具有耐心,有勇有謀,是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 在陰冷深沉的格調下,幾位抵抗組織成員像影子一樣,暗中進行著高壓高強度的工作。他們的敵人不僅有納粹和維希政府,而且有倒戈的「 」二五仔」。Gerbier一開場就被抓捕,就是因為一個背叛者的告密。 對於泄露情報的人員,抵抗組織有鐵律規定,殺無赦。 電影進行到35分鍾,第一個強烈的矛盾沖突到來。抵抗組織抓到了一個背叛組織的愣頭青,按規定,這個大概只有20多歲的小夥子必須死,不管是用槍,用刀,還是用繩。 組織內部意見不合,有人覺得這樣殺害一個青年,無異於謀殺。觀眾看到這里,那必須也是尤為不安。小夥子確實做錯了事,但罪不致死吧? 不,在戰爭年代,那就是死罪。 之後的幾個劇烈的矛盾沖突都有些類似,Gerbier需要異常堅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殘酷無情的決定。 殺死背叛的青年; 殺死被捕的戰友; 殺死被逼供的功臣。 全片沒有呈現出「 」影子部隊」在二戰中做了什麼貢獻,殺死了多少的納粹,他們行動更多是跟人性在做斗爭。 他們看起來像是機器,實際上都擁有人性化的一面,尤其是男一號和女一號刻畫地最為細致。 Gerbier在被納粹抓捕後,原本已經接受了死亡的命運,沒想到他在德國人的威逼之下,還是做了他最不想做的事,像受驚的兔子一樣,屈辱地玩命逃跑。 逃離死亡是人的本能,道德感再強的人也不例外。 精明能乾的Mathilde擁有美滿的家庭,她要盡好一個母親的職責,又要不辱組織的使命。自古「 」忠義兩難全」,如果她不能放下家庭,哪怕她再優秀,也很難在革命事業上做到十全十美。 事實是她根本放不下家庭,那張女兒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證明。 加入了人性化的設置後,觀眾可以更容易地體會到法國抵抗組織成員的難處。 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完全可以像一些「 」牆頭草」一樣,屈就於德國人的統治,放下了尊嚴,生活卻能過得更好。 可是人類另外一種「 」本能」阻止了他們,他們的靈魂發出吶喊。 「 」痛苦的記憶!但我依然迎接你,因為你是我失落已久的青春。」 寫在片頭字幕的那句話一陣見血,如果沒有青春般的熱血,那人類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像禽獸一樣吃喝拉撒睡嗎? 即便「 」青春」是痛苦的,人們也依然忍不住要懷念過去。 影子部隊成員在暗中反抗德國納粹的時候是痛苦的。他們一方便有著人性,另一方面為了完成任務,又要做出泯滅人性的行為,內心所要做的掙扎,絕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更殘酷是,直到電影結束,主角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沒有直接地換來哪怕一場的勝利。他們不像戴高樂,丘吉爾,羅斯福那樣聲名遠揚,很多的人可能還沒有做出貢獻,就以各種方式白白地死去。 當然法國抵抗運動在二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只不過那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更多人是自發性地參與到抵抗活動當中,他們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什麼作用。 很大可能,在死去之後,連名字都沒有。 然而數以萬計的人還是去了。 他們有的收集情報,有的參與游擊隊,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朝邪惡揮出了一記又一記的拳頭。 他們的犧牲,也許真的微不足道,但卻是人類精神的絕美體現。 他們值得被紀念,在多年以後被不斷提起。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用一部電影,提醒了人們,有些英雄,有些事情,有些精神,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影子部隊》在1969年9月12日上映,來到2019年,正好是50周年。至少在50年後,這部經典還沒有被遺忘。 你在屠夫的車里,世界上就再沒什麼可怕的了。——《影子部隊》

⑽ 歷史上的二戰有多殘酷,這些二戰題材電影你看過多少

拯救大兵瑞恩

真正意義的大導大片,開場的搶灘和結尾的瑞梅爾血戰機位控制臻入神技,牛逼的主次特寫像一位倖存的二戰聯盟老兵啐著唾沫在回憶戎馬。瑞梅爾的殘破橋頭,米勒上尉的身後是無盡殘陽,他的面前是這個略顯荒謬任務的完結,他的面前也是詹姆斯瑞恩的明天。

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劇照

《拯救大兵瑞恩》 劇照

《珍珠港》劇照:

空襲片段很經典

兵臨城下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

《兵臨城下》劇照

風語者

吳宇森導演的這部二戰大片,無疑再次充滿他的暴力美學------到處是爆炸,血肉橫飛,雖然我相信真實的塞班島戰役更加殘酷,但讓我心動的卻是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海軍軍官喬·安德森。戰場上一往無前地沖殺,平時卻是冷漠,我行我素,一意孤行,酒精幾乎陪伴著他業餘生活的全部------活在真實的虛幻世界,落寞,乖張,像一片隨時凋零的樹葉,生命沉淪在已往的殘酷戰事,不堪回首卻又揮之不去,以至於在墳墓小徑產生幻覺。

《風語者》劇照

父輩的旗幟

伊斯特伍德就是個神!本片還包辦了配樂。主人公按照原型樣貌接近挑選的。閃回,三個人分別是理智、熱情和感性。還有印第安民族的種族問題。美國政界和軍方的虛偽。人們的麻木。真實的英雄。戰爭場面激烈,血腥,真實。沒有更多刻畫仇恨,說的只是戰爭本身,客觀角度對人性的愛,戰友親人。輿論的投機性的諷刺。反戰的主題。點面俱到,緊湊好看,內涵深刻,2006年的最佳影片之一。片尾是歷史真實相片回顧,很珍貴。

《父輩的旗幟》劇照

硫磺島家書

雖然日本人的武士精神和剖·腹·自·殺的狂熱,被日本人珍為瑰寶,但在西方人的眼裡不過是「怯懦」以及對怯懦的掩飾。「怯懦者」只看到眼前的榮辱,只能把榮辱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他們自己虛擬出一個「崇高」的准則,並把這個准則看得至高無上,生命反而成了這些准則的犧牲品。他們是不安定的集團,單個人什麼事也做不成,因為他們集體發了瘋。人如果想「超越人類而走近神」,結果則只能在自我神化的過程中自我毀滅。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用西方人的眼光不算太煽情的從日本人角度來拍了這部片子,不是「反戰」兩個字就能概括一切的。

《硫磺島家書》

集結號

難得的國產好片,該片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穀子地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慘烈的戰爭中,全連除連長穀子地,47人全部陣亡。

《集結號》劇照

金陵十三釵

謀子終於拍出了他一心想要的、奔著好萊塢而去的A片,一部合格的、中規中矩的阿美里卡片。這類題材,看完心裡很沉。面對南京城,說哭或者感動,真的太廉價了。

金陵十三釵劇照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劇照: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劇照

《狂怒》

劇情四平八穩里還能講出新意,落窠臼的題材能拍得這么殘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歡這種從不拿綠幕糊弄觀眾,直接上4輛謝爾曼坦克真傢伙外加一輛虎式坦克真傢伙的作風。片中的道具幾乎全是真傢伙;最後,不辣的皮特發型絕對不能亂!

狂怒劇照

血戰鋼鋸嶺

看完覺得吹牛,結果片尾出現正主時震驚了,再一查歷史,真實道哥居然比電影里還開掛,真死人堆里爬出來的。當下好萊塢難得一見的右派電影,梅爾吉布森甩掉了神神叨叨,拿出宗教信仰和殘酷戰場,戰爭場景真實血腥,令人發指的牛逼 #這戰爭場景要是3D高清估計得看吐了。

血戰台兒庄

《血戰台兒庄》

太行山上,最經典的片段。這幾位睜著眼睛的軍人已經陣亡了:

太行山上劇照

閱讀全文

與二戰最無人性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晚場電影一般是幾點 瀏覽:269
韓國電影刺進 瀏覽:843
西西的美麗傳說女主角叫什麼名字 瀏覽:237
胸大的誘惑美國電影導演 瀏覽:409
女孩大戰納粹二戰動作電影 瀏覽:552
台灣四級古裝電影 瀏覽:381
李李采潭醫生 瀏覽:593
迷霧是黑白電影嗎 瀏覽:801
什麼女囚一個電影 瀏覽:909
吳京電影作品 瀏覽:510
機器人艾琳電影叫什麼 瀏覽:690
分手男友電影 瀏覽:555
偷錢的電影 瀏覽:364
鬼見春電影資源 瀏覽:107
孔雀電影刪減畫面 瀏覽:812
王智大尺度 瀏覽:204
《沙漠》俄羅斯電影 瀏覽:582
大奶電視劇 瀏覽:17
6排電影院最佳位置3d 瀏覽:744
農場主和他的女兒們美國版相似電影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