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女性主導

法國電影女性主導

發布時間:2022-11-08 09:34:40

❶ 一部關於女性主導世界,男人在家裡帶孩子做家務的電影。

女兒國的傑基

❷ 《一個法國女人》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一個法國女人》是一部老片子,1995年上映並獲得法國凱撒影展最佳影片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由法國影帝丹尼爾·奧圖耶和法國影後艾曼紐·貝阿共同演出,中文譯名也叫《一生的愛都給你》。

無論是放在今天的china社會還是當時的法國社會,珍娜的行為可以稱得上令人詬病,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不就是眾多文藝工作者謳歌的人性、自由。關於愛情,關於性愛,本就是自然的產物,就算是人,也逃不過自然的宿命,淪為追求性與愛自由的奴隸。

為之著迷甚至奮不顧身地是愛情,隱忍著的長相廝守也是愛情,一種浪漫而多情,一種忠貞卻寂寞。前者是自然的選擇,後者是道義的束縛,於情還是於理,不僅關於環境的因素,還在於主人公自身的性格。

法國女人生來浪漫多情,沒有那麼多溫良恭儉讓的束縛,她們在戰爭的殘酷背景下,苦於沒有心愛的丈夫的長相廝守,卻又經受著另一個多情男兒的誘惑,單純是為了排遣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空虛,也是情有可原。導演在展現女主和德國男人的性愛鏡頭時,放浪柔情卻又拘謹苦悶,這不就是女主此時的心態——追求性愛的自由和非正牌的男子就得經受精神倫理上的譴責。

這部電影和眾多反映女性的影視作品一樣,滿屏的放浪與忠貞並存,同情與厭惡齊鳴。《安娜·卡列尼娜》也是如此,不僅是法國女人,在同一時代背景下,任何思想自由的、靈魂自由的女人,難免會做出同樣的舉動,這無關倫理,只關乎自然。

❸ 《巴黎御膳房》又名《愛麗舍宮的女大廚》女人自信的美

這部電影講述傳奇主廚丹尼埃拉·德拉珀希Danièle Delpeuch的真實故事,她曾是愛麗舍宮中第一位女大廚,當時曾在愛麗舍宮負責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的的菜餚,但此片卻不是一部"純傳記片",片中的很多細節完全是想像出來的。

女廚師(凱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 飾)在法國鄉村裡經營著一家小餐館+一片松露森林田,因為使用的食材考究、製作精良,極具人格魅力的她在小鎮當地有著不小的名氣。萬萬沒有想到,名氣竟然吸引了法國總統直屬官僚文化部高層的注意,就這樣,她被推薦任命進而成為了總統的私人廚師。

從閑散鄉村小鎮來到了充滿著緊張氣氛的愛麗舍宮(官邸),面對著一幫對她冷嘲熱諷的尖刻同行們,壓力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很快憑借著自己的高超技術和良苦用心,獲得年輕同事們的尊重和總統的信任。

隨著自己年紀愈大,愈覺得一個女人對工作時那種執著自信的美,是各種化妝品所不能表達的。《巴黎御膳房》又名《愛麗舍宮的女大廚》電影里女主角凱瑟琳·弗洛所詮釋的這種法國女人的生活,一個農場主,抵達未曾想像自己可以接觸過的職位與社會階級,所表達那股內心自信,就是為了自己也要把整件事情做好的決心。面對不能改變的外在環境的閑人閑語,面對女性腳色在男性主導的環境的不卑不亢。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所要處理權衡的拿捏尺度。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當我們內心受傷(難以言說的情感),當我們身體無法負荷(長時間站立導致的骨折),她選擇療傷的方式不是一個人躲起來,而是到一個靠近南極的偏遠的科研基地去鍛煉廚藝。在條件艱苦(沒有高級的廚具設備)又是高強度的體力工作,一年換回的高報酬,是人生下一階段的夢想基金。我們為夢想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嗎?我可以忍受這樣的寂寞嗎?我願意在這么大年紀又去做更多旁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嗎?每一個決定都是為自己而做的時候,或許內心的圖譜才能一步一步慢慢浮現吧

凱瑟琳·弗洛發,法國女演員,1956年出生於巴黎,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喜劇片《布杜的故事》Bou的女主角。凱瑟琳·弗洛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數學教師。代表作品第41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 《瑪格麗特 Marguerite》 2015。

❹ 一部法國女性主權的電影叫什麼

我估計你說的這個: 中文片名: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外文片名:Amant de lady Chatterley, L' 年 代:1955年 國 家:法國

❺ 《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不停的尋找是因為一直都在迷失

文/OreoOlymLee

Have you seen her?

首映當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冒著逃課的危險,依然一頭扎進了電影院。就算已經忙到一點別的事都做不成,還是願意擠出時間赴著13年之約。當然,13年前,我才4歲,又過了幾年才看了第一部。但是,作為和《怪物公司》一樣對我影響最深的動畫片,續集的意義當然不言而喻。

2003年的第一部《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一定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片。一個小丑魚父親馬林總對自己的妻兒被鯊魚吃掉而耿耿於懷,對僅剩的兒子尼莫當然就像掌上明珠一樣捧著。但年輕好動的尼莫不理解這種行為,覺得限制了自己,對父親軟弱無能的性格甚至有點看不起。終於在尼莫大膽的嘗試向深海遊走的時候,被人類抓走了。尼莫是唯一的兒子,為了找回他,馬林不得不拋開自己的軟弱,踏上了尋子之路。平時對一切危險都不敢嘗試,卻戰勝了鯊魚、深海鮟鱇,還穿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水母群。當困在魚缸里的尼莫聽說了平時膽小怕事的父親居然為了他做了這么多,本來一蹶不振的他,也加快了自己的逃亡計劃。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在穿越東澳大利亞暖流的時候,搭便車的馬林看到海龜Crush教育小龜的方法很不解,因為海龜把蛋孵在沙灘上就走了,等小龜出生自己回來去尋找父母。馬林問「那你怎麼知道他們可以回來呢?」Crush回答說「其實我並不知道,不過他們一找回來,不就知道了么?」這種放任的教育方式和馬林完全相反,但馬林此時也不得不點頭。《華盛頓郵報》評論說,觀看皮克斯作品最大的樂趣在於,不僅是小觀眾,陪他們一起來的大觀眾也會有收獲。

在路上,馬林有危險,卻也有很多動物幫助,雖然遇到了很多很多幫助,但女主多莉是幫助最大的一條魚。多莉是一條藍唐王魚,患有短期記憶消除症。她一直陪他直到找到他兒子。健忘給電影平添了很多笑點,但同時在陪馬林找兒子的過程中,多莉逐漸找到了魚生的意義,在影片最後,馬林以為尼莫已經死了便傷心地獨自離開,多莉卻說「正是因為你,我才記住了這么多東西。你...讓我有了回家的感覺。」每當看到這里,眼淚都嘩啦嘩啦的流。在剛剛上映的《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Finding Dory)中,故事就靠著這條線展開。這也是接下來要說的。

2011年,在第一部上映七年後,導演兼編劇斯坦頓為了把《海底》製成3D版,把它重新看了一遍。當他看完的時候,意識到故事沒有講完。"哇,我真的好擔心多莉啊——擔心她會把馬林和尼莫弄丟了,並且再也找不到他們"。就這樣,《海底2》的製作就開始准備了。「所有故事都是這么創作的,不論是第一部還是續作:它們是不可忽視的故事。就算你努力不去想它,它也會在你腦海里盤旋。就是那個時候,我覺得我一定要講這個故事。」

影片開場,是多莉的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生活在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時候。之後不小心走丟,被沖進海洋,但她又忘了是如何走丟的,就在茫茫大海里開始了尋找父母的旅程(實際上是越走越遠)。開始,小多莉一直在碰釘子,她一問別的魚自己父母在哪,別的魚要不是委婉回絕,要不就是迅速游開。看盡了白眼,當她遇到同樣在找兒子的馬林時,他們就恰好的在一起了。但陪馬林找兒子的路上,她又忘記了自己在找自己父母。於是在馬林、尼莫和多莉生活在一起很久之後,一個閃回的記憶,使她踏上了尋找父母的道路。

續集的片名很有意思,《Finding Dory》,直譯過來就是《尋找多莉》。至於《海底總動員》這種中國人自己加的片名,喜歡把皮克斯的動畫都翻譯成《總動員》的梗就不說了。是《尋找多莉》而絕不是一些影院翻譯的《多莉去哪兒》,這兩者有極大的差別。多莉去哪兒,感覺就像「爸爸去哪兒」,簡直就是弱智,破壞氣氛。多莉去找她爸媽啊你說去哪兒?那可能有人會問了,那《尋找多莉》也不對啊,影片明明講的是多莉找他爸媽,怎麼會是「尋找多莉」呢?第一部叫「尋找尼莫」,是因為尼莫的確走丟;而「尋找多莉」,可以理解為馬林和尼莫在多莉闖入海洋生物研究所時尋找她的過程,但本集的絕對主角,是多莉。而影片的深層意思,尋找的對象,必須是多莉。

通過一個故事,馬林幫助多莉找回了記憶,由此找到了家人。也正是如此,多莉找回了「完整的多莉」記憶沒有缺失的多莉,所以《尋找多莉》,其實是多莉自己找回了自己。因為找回記憶,就是找回了自己。

這就是《尋找多莉》想表達的核心思想。

全片從馬林和尼莫注意到多莉已經被抓進海洋生物研究所開始,以兩條線平行推進,一條是馬林父子如何尋找多莉,一條則是多莉如何尋找自己的父母。在馬林父子尋找多莉這條線上,曾數次遇到困境(而不是危險)。正當馬林灰心喪氣以為完了的時候,兒子尼莫反過來寬慰父親,他說「(在這種困境下,如果是)多莉會怎麼做呢?」最終得以用巧妙的方式脫困。這一句台詞,最終也成了電影的核心台詞。

後來當多莉遇到險境的時候,馬林又反過來問多莉「我和尼莫遇險時,他問我如果是你,會怎麼做?現在你想想,多莉會怎麼做?」多莉從和父母失散時就無依無靠,只靠自己走下來。如果一定要回答「多莉會怎麼做?」多莉會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多莉"don't worry about crasy things",這就是多莉做的。所以《尋找多莉》絕不會只體現親情的偉大和溫情的感人,更多體現的是積極的生活態度。

還記得第一部令人討厭的牙套小女孩嗎?她不珍視生命,對動物百般折磨,當我們看到魚群在戲弄小女孩時,反而覺得有一股快感。皮克斯的主創,在這個系列裡講的另一點,就是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的反思,盡力的諷刺人類。第二部里我們看到卡車被章魚漢克和多莉偷走的時候,也感覺到爽快。一開始皮克斯主創們擬定故事在海洋公園里發生,但看過《黑鯨》後,他們把地點改成了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所宣稱宗旨最後一條是「放生」,但這么長時間真的放生了嗎?還不是把生物拉到別的地方去研究、展覽?動物的本性不該限制起來,就像第一部,魚缸中的吉哥說,我們不應該被關在魚缸里,應該放生進大海。人類為了滿足自己一己私慾,把生物抓來觀看,卻從本質上傷害了動物。片中也盡力諷刺——相比海洋里的明快溫馨、色彩斑斕,海洋生物研究所里色調單一、非灰即白、稜角分明,顯得危機四伏,讓人十分不舒服。

第一部給予了世界當時最好的特效和動畫設計。一開始有人斷言動畫無法模擬出火的形態,但皮克斯的動畫師就是做出了更不可能的水,這座里程碑式的動畫技術屈指可數,何況那是2003年。相比我們2016年的垃圾動畫的不入眼,這臉打得真是啪啪響。連以毒舌著稱的影評人羅傑·艾伯特都說,「想把臉伸進屏幕,讓澄澈的海水洗一遍我的眼球。」第二部已無法做到那麼驚艷,但完善了第一部:海水更加性感、角色外在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看著簡直就是享受。本片還貢獻了一個出色的新角色—章魚漢克,Hank真的是實力圈粉。不過做出章魚是動畫片從未觸及過的地方,因為真的太難做了。僅漢克和多莉初次見面的場景,就花了2年時間製作完成。普通角色需要20個修改公式,而章魚Hank達到上萬個。就是為了章魚的觸手在抖動時達到百分之百的自然。最終的效果我們也看到了,非常棒。給皮克斯點贊。

不過本片並非全無缺點。相反,在我看來這些缺點都很致命。在拍攝手法上,鏡頭不斷切過去多莉和父母的生活的場景,這樣真的是大寫的亂。還記得上周的《魔獸》嗎?一個道理。同時這對父母和多莉的感情顯得有些「突然」,父母對觀眾的「互動很少」,所以我們只是知道多莉去找父母,卻很少有所觸動。不像第一部,尼莫一開始給我們印象就很棒,而且是尼莫線和馬林線一起平行推進,所以我們深有感受。第二部未能做到,兩條線都是去找的,而被找一方只有回憶閃現,很難讓觀眾融入進去。

第一部給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是最終終於父子重逢,突然又有一個危險到來,多莉和一大群魚被網進了魚網,此時尼莫和多莉才剛認識一會,但義無反顧的進魚網救她(身體小可以鑽進去)。但馬林不同意,「我不能再失去你了!」但尼莫還是堅持著進去了,父子兩動員所有魚向下游,這樣魚網受到極大負載才會斷。看到這里時眼淚嘩的就下來了... 更多的是震撼,為求生而拼搏的震撼,為救朋友不放棄的震撼。一個動畫片做到震撼,它真的就贏了。《尋找多莉》卻沒有這樣的場面。比較像的一個是在高速路上抱團賣萌擋住車的海懶。真的超級萌,但從震撼到萌,皮克斯在這個細節上有些向環球、福斯做的靠萌博取關注度的動畫靠攏的痕跡。

《尋找多莉》無法像《尋找尼莫》那樣偉大、無法像《尋找尼莫》那樣震撼、無法做到《尋找尼莫》那樣成為動畫界的里程碑,但《尋找多莉》絕對不爛,反而還挺好看。可能今年動畫的風頭都被《瘋狂動物城》搶走,但《尋找多莉》絕對是一部出色的續集。

爛番茄新鮮度:95%;MTC評分:79分;豆瓣:7.5分;個人:7.5分,值得一看。

老樣子,整合一下彩蛋,共17條。感謝Mtime時光網、貓眼用戶@影視怪蜀黍、豆瓣用戶@KL 的信息。

17.女性主導

《尋找多莉》是皮克斯第三部以女性為主導的動畫電影,前兩部分別為《勇士傳說》、《頭腦特工隊》。而《尋找多莉》的女性(雌性)角色更多了,因為《尋找多莉》的女編劇更多了。

16.配角變主角

《尋找多莉》是皮克斯第三部以首部配角作為主角的續集電影。前兩部分別是《怪獸大學》和《賽車總動員2》。

15.A113

《尋找尼莫》中潛水員相機上印著'A113';《尋找多莉》中兩只海豹的牌子分別為'A1'、'13'、卡車的車牌是CALA113。A113的組合出現在皮克斯所有電影中,指的是加利福尼亞藝術大學(CalArts)的一間教室,皮克斯工作室很多動畫師都在那裡學習過。

14.海豹的倫敦腔

《海底》系列電影動物有各地口音。《尋找多莉》中兩只海獅特地用了倫敦腔,找來伊德瑞斯·艾爾巴和多米尼克·威斯特為他倆配音,兩位演員之前還一起合作過美劇《火線》。

13.傑拉爾德

看完《尋找多莉》你肯定對那隻被同類排斥的第三隻海豹深有印象,也是全片笑點很集中的地方。這只海豹名叫傑拉爾德,巧合的是,第一部中差點吞掉馬林和多莉的那隻鵜鶘也叫傑拉爾德。

12.海龜Crush和Squire

這兩個英文名字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兩家橘子汽水品牌名。給Crush配音的是正是導演斯坦頓,給Squire配音的是布拉德·伯德的兒子尼古拉斯·伯德。

11.《黑鯨》

這個前面有講過,《尋找多莉》的故事原本設定在海洋公園內,但是皮克斯的員工們在觀看了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黑鯨》後,將故事地點換成了海洋生物研究所。

10.牙套小女孩

《尋找多莉》中,在多莉和漢克初見的隔離室里透過裝多莉的魚缸,可以看到牆上貼著一張照片,正是上一部《尋找尼莫》里牙醫的侄女,那個折磨小動物的牙套小女孩。real驚悚...

9.洋流

牙套小女孩照片的上面掛著一張全球洋流圖。不禁想起《尋找尼莫》里馬林和多莉從大堡礁到悉尼走了「東澳大利亞暖流」,《尋找多莉》里多莉、尼莫和馬林從澳大利亞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走了「加利福尼亞暖流」,其實澳大利亞到美國的話是不會經過加州暖流的。

8.LGBT

《尋找多莉》中漢克駕駛嬰兒車在研究所里亂撞那場戲,撞到一個女孩後,被一對情侶發現,漢克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嬰兒,有印象吧?這對情侶是一對女同... 這是皮克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LGBT群體搬上銀幕。

7.亞歷山大·古爾德

這位演員在《尋找尼莫》時為尼莫配音。但續集《尋找多莉》時已經過去13年,但實際電影中時間只過了1年,所以尼莫不得不找別人配音。但古爾德還是在《尋找多莉》中高速路那場戲給一個下車觀看海懶抱團賣萌的車主配了音。

6.《虎膽龍威》

多莉鑽管道的戲致敬了布魯斯·威利斯成名作《虎膽龍威》。

5.鯨語

《尋找尼莫》中,多莉就是和大鯨魚用鯨魚交流後才和馬林從它肚子里噴了出來。《尋找多莉》中,多莉通過和運兒不斷溝通找到了管道里的馬林和尼莫。

4.剪草坪的螃蟹

《尋找尼莫》一開始,馬林帶妻子在家周圍看的時候,有隻螃蟹在剪草坪。《尋找多莉》時,多莉到家時發現父母早已不在家裡,於是向附近的兩只也正在剪草坪的螃蟹打聽了下落。值得一提的是這只螃蟹的配音是John Ratzenberger,在《尋找尼莫》中這位配音還給那群指路魚配了音,他給所有皮克斯動畫都配過音,只不過都是小角色。

3.Mine

《尋找尼莫》中海鷗進食前會不停說'Mine'!'Mine'!意思是「我的!」我的!」《尋找多莉》中也出現了海鷗,多莉跟著它們才找到大海的方向。這時海鷗也在不斷重復這個詞。

2.

意為「難以忘懷」,是《尋找多莉》的主題曲,由澳洲歌手Sia演唱。歌名對應了全片貫穿的線索——多莉的健忘。

1.片尾彩蛋

在第一部《尋找尼莫》結尾彩蛋里,幫助尼莫逃出牙醫魚缸的七位魚缸兄弟會成員也逃出了魚缸,每個人都有牙醫裹的塑料袋,逃進大海。

《尋找多莉》的彩蛋位於全部滾動字幕之後。傑拉爾德准備偷偷上岩石曬太陽,又被那兩只海豹趕下去。當兩只海豹打盹的時候,七位熟悉的身影又回來啦!他們滾著早已臟透了的塑料袋(只有一口法語腔的清潔蝦雅克的塑料袋是干凈的),雖然我不知道怎麼從悉尼滾到加州的...... 正當他們開始放鬆的時候,被海洋生物研究所的人一網子撈走,放進之前裝多莉的時候的那種箱子里,又被抓了...... 然後兩只海豹接著打盹,傑爾拉德偷偷的爬上了岩石,沒被發現。看來魚缸兄弟會的成員下集會出現?想想都有點激動。

by OreoOlymLee 16/06/19

❻ 歐洲宮廷電影。除了絕代艷後,瑪戈皇後,公爵夫人,凱瑟琳皇後,瘋女胡安娜,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之外的。

《巴黎春夢》,一部講述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宮廷電影,經典的愛情故事。
《王者之舞》,著名導演海納爾·嬈埃貝爾的一部得意之作,服裝美工處處賞心悅目,音樂舞蹈更是影片不可缺少的亮點。占絕大部分的呂利的音樂由瑞恩哈德·格拜爾領銜的科隆古樂團演繹,酣暢淋漓地再現出其庄嚴和華美,令人大呼過癮。影片中的幾名主要人物路易十四,呂利和莫里哀的表演也相當到位,對角色的刻畫入木三分。《舞蹈太陽王》從整體來說是一部值得高度推薦的音樂題材的影片。
《路易十四的情婦》,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宮廷電影,蘇菲迷絕不能錯過。
《九日皇後》,都鐸王朝連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她們是愛德華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經同一位女學究王後的長期調教,卻下場迥異。
《芳芳鬱金香》,呂克貝松編劇作品,發生在法國宮廷的一段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宮廷怨史》,19世紀初期西班牙宮廷奢華的生活,糜爛的貴族情色糾葛,墮落的政治交易,夾雜著華麗的宮殿建築,獨特的宮廷馬術表演,追求法國時尚的貴族生活,宴會中的巴洛克音樂,西班牙歌唱家的美妙歌喉,造型優美的玻璃器皿,以及 19世紀油畫的古典褐色調子,美麗的人體肖像,引領著觀眾重回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影片的美術與服裝無不隱透著一種的古典美。
《諸神的黃昏》,講述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歷史故事,從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如同一個浪漫的英雄。
《名利場》,19世紀的英國,奧斯卡影後瑞茜·威瑟斯朋飾演的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征服世界的歷程。

❼ 艾曼妞是怎樣的一部電視劇

法國情色《艾曼妞》

又是法國電影節的五月天,今年主題是〈情色體驗·法色光影〉,選映一批被喻為標志著法國情色電影演變的經典作品,包括羅渣·華汀、伊力·盧馬、賈斯·積堅及路易斯·布妞爾等情色高手的作品在內。五月二日揭幕,為期長達一月的展影,琳琅滿目。

這批選影作品中,對普通觀眾而言,可能是以《艾曼妞》最能勾起一個年代的集體記憶。開幕以後的第一場電影(五月五日),正是這部情色經典作。

《艾曼妞》電影的誕生,原來與《巴黎最後探戈》( Last Tango In Paris )有點淵源,事發於1972年,《巴黎最後探戈》上映。當片中馬龍·白蘭度出動那半磅牛油搞作的經典情色鏡頭出現時,這場戲令到一位製作人極為震撼,他特意往戲院觀看盛況,這場戲令他震撼之餘,也令他有所領悟,並實時閃出一個念頭:「我如何可以拍一部令人震驚及成為熱門話題的情色電影?」

這位製作人便是《艾曼妞》電影的始創人阿倫·施歷斯基( Alain Siriezky ),當時是派拉蒙影片公司法國院線Para France的負責人,年僅二十三歲。

自1972年開始,《巴黎最後探戈》成為義大利二十六年來最賺錢的電影,直至1999年,才被《一個快樂的傳說》取代它的地位。

小說最初是禁書

一切從馬龍·白蘭度那半磅牛油開始。像慾火焚身,施歷斯基走遍巴黎大小書店尋找情色題材,終於看上了Emmanuelle Arsan的小說【艾曼妞】( Emmanuelle )。

這本小說最初被禁,到1965年才被解禁出版,描寫一個十九歲的美麗人妻,因感生活沉悶而到處留情,在泰國與不同的男∕女發生關系。施歷斯基喜歡這本小說,並敲定將它拍成電影。

他首先支付二千五百法郎(約三千港元)解決版權問題,並定下製作預算為十二萬英磅(約一百五十萬港元)。他同時在康城影展中,獲得Para France出資三分一,其餘資金由法國一間拍電視廣告的公司Yves Rousset Roard支付。

集資完成後開始找導演,結果選定了年青的荷蘭電視廣告導演賈斯·積堅( Just Jaeckin )執導他的第一部電影。這位導演當年三十三歲。

編劇是尚·路易斯·李察( Jean-Louis Richard ),他是當時法國影後珍·摩露的第一任丈夫,音樂也大有來頭。他是頗負盛名的音樂人皮亞·巴捷里( Pierre Bachelet ),外景地是泰國。

適逢其會姬絲桃

萬事俱備,最難是,找誰人演艾曼妞?法國很多新星都不願為這部片全裸演出,但要趕在泰國雨季前開拍的日期迫近,在最後關頭,年僅廿一歲的模特兒施維亞·姬絲桃( Sylvia Kristel )出現在眼前。

姬絲桃曾在油站工作,其後在三部荷蘭電視電影中擔任配角,她透過經紀介紹,給導演賈斯·積堅在阿姆斯特丹試鏡,當時她一邊讀台詞,一邊讓上衣滑下露出乳房,賈斯.積堅立即選用她。

多年以後,姬絲桃憶述:「當時看到劇本,已了解到角色性格,所以做出讓上衣滑下的舉動。」事實證明,她是演艾曼妞的最佳人選。

連續放映十年

影片如期在泰國拍攝。那是1974年,當時泰國政府致力打擊外國電影商在泰國拍攝色情電影。拍攝《艾曼妞》時,工作人員都小心翼翼,為了慎重起見,每日將拍好的菲林即日送返巴黎,但仍然「東窗事發」,拍到一半,所有工作人員被勒令離境,《艾曼妞》有一部分的拍攝,迫不得已在巴黎完成。1974年6月,《艾曼妞》推出,但當初只能在西班牙全面公映,反而在法國根據地,由於試映時劣評如潮,而且被列為X級,幾經爭取,只能放在一間戲院上映。

但奇跡出現,上映第一天已有一萬五千九百觀眾在戲院排長龍,第二天更多,於是壓不住了,戲院不斷加入,令《艾曼妞》立即成為法國最成功的電影。

事後計數,這部電影竟然在Para France的一家電影院連續放影十年。連同法國在內,《艾曼妞》在全球八十六個國家上映,影帶歷年在法國賣三百五十萬套,比《鐵達尼號》( Titanic )還要多五十萬。《艾曼妞》成為艾菲爾鐵塔之外的另一法國標志。

深受女性觀眾歡迎

台前幕後都各有所得。施維亞·姬絲桃馬上成為歐洲首席艷星。始創人阿倫·施歷斯基成為富豪,導演賈斯·積堅一片成名,他雖然因判斷錯誤而婉拒拍第二集,但他另途發展,再拍下另一部情色傑作《O娘》( The Story Of O ),使他成為情色電影的後起之秀。但他也有所失,因為《艾曼妞》而被無情批評為下流色情販子,連女朋友亦因此而離棄他。

但當年《艾曼妞》受歡迎,總結得的經驗,正如姬絲桃所說:「主要是這並不純粹是男性觀眾喜歡的電影,它更受女性觀眾歡迎。它情色,但並不刻意,而艾曼妞這角色,全程置身於女性主導地位,她所做的一切,並不從屬於男性,因此很能令女性觀眾喜歡這角色,而且靚衫、靚人、靚景,令人看得舒服。」

姬絲桃再次簽約演《艾曼妞》續集。這次故事背景在香港,導演是法蘭西斯·佐高巴迪( Francis Giacobetti ),在1977年的《再見艾曼妞》( Goodbye Emmunuella )中,她仍然是主角。其後,姬絲桃有機會拍羅渣·華汀、哥羅迪·查布洛( Claude Chabrol )及法蘭斯·基羅( Francis Girod )等名家的電影,至1979年她去美國,拍第一部荷里活電影是《國際機場1979》( Airport'79 )

《艾曼妞2000》

其後的《艾曼妞》片集,換了不少女星,包括令人透不過氣的蒙妮嬌·嘉比妮( Monique Gabrielle )。第4集《艾曼妞》是一部立體電影,此後更發展至成為黑人女星擔綱演出。

至於已成為富豪的始創人施歷斯基,更把這片種發展成為電視片集,先後在1990年在巴黎、及1995年在洛杉磯推出,而現在,他又重施故技,起用廿六歲的金發美女荷莉`森遜( Holly Sampson )再演艾曼妞,名為《艾曼妞2000》( Emmanulle 2000 )。這部新《艾曼妞》的發行方式不在戲院,而是在網路及有線電視,女主角荷莉`森遜曾在《兩顆絕望的心》( Leaving Las Vegas )演過小舞娘的角色,是第一位非歐洲女星演艾曼妞的美國本土出生演員。

❽ 以浪漫著稱的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馬修,一個落魄的音樂家,失業的代課老師,卻感動了無數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

《東方男孩》,很棒的電影,用很溫情的手段,點亮了一個人的人生。

《法國姑娘》,講述索菲亞八歲時跟著父母回到摩洛哥,現在想重新返回法國。

《無福之地》,該片講述了一個偷渡去英國的庫爾德人、一個拿著攝像機穿梭在歐洲的女大學生、一個監督工廠從法國向匈牙利布達佩斯整體搬遷的工程師三個獨立的故事。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女性主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