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樂蒂演梁祝唱的什麼戲曲
樂蒂參加演出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戲中的唱段用的是『黃梅戲』戲曲。
樂蒂(藝名),原名為奚重儀(1937年7月24日-1968年12月27日),香港國語片演員。自小受京劇四大家熏陶,接受過京劇基本訓練。在古裝電影獨創古裝京劇加生活化動作,細膩多變
她是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第二界影後。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3年拍攝) 導演:李翰祥。樂蒂 扮演祝英台、凌波 扮演梁山伯、
當時有人稱這是黃梅調電影巔峰之作。但當時有評論說:「……但是比起袁雪芬這樣的越劇大師,唱功表演都差太遠,此外黃梅戲比起越劇土氣更重,多少也沖淡了本來的悲壯感。但是總得說來,還算是各有千秋。」
《梁山伯與祝英台》,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貳』 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員表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依據我國古代民俗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改寫的古裝劇傳說故事言情電視劇,由陳俊良導演,何潤東、董潔、陳冠霖、寇振海、謝元真等聯合出演。
本劇敘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各種阻礙下最後挑選了以死的方法在一起的小故事,上虞區宗室小姐祝英台(董潔 飾),排名第九,是父母唯一的閨女。
生得聰慧俏麗、開朗毓秀、天真固執。自小喜讀書香,筆墨紙硯,無人能敵。她不甘心凡俗,巾幗不讓須眉,想方設法說動父母,隱藏身份去杭州讀書。外出沒多久 ,即遇到曾在月老寺偶遇的烏程秀才梁山伯(何潤東 飾)。
梁山伯:學識淵博,文雅痴情,對英台痴心一片。在尼山書院,常常受同學們馬文才的欺壓,反而是祝英台愛伸張正義,為他左右。最終舊疾復發,不得善終。祝英台完成服務承諾,與其說同死。
祝英台:祝家莊小姐,博學多才,鍾愛讀書,有自身的想法和觀念。頗具責任感,心地善良有愛心、孝敬。喬裝成男人前去尼山學校入讀,與梁山伯共處全過程中迷上樑山伯,並勤奮讓家裡人滿足她們。怎奈天不從人願,祝英台最後挑選與梁山伯同往冥府。
馬文才:筆墨紙硯樣樣精通;表面冷酷無情,但心裡卻十分孤單。出生名門世家,雖對人會陰險毒辣但對祝英台則是一片痴心,乃為一代梟雄。
祝英齊:祝家八少爺,十分寵溺英台,人心地善良剛正不阿,俊秀孝敬。喜愛黃良玉,但結婚之際黃良玉與他人遠走他鄉,令他十分痛楚。後被奸人所害。
『叄』 2016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員表
《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員表 :
何潤東
飾 梁山伯
董潔
飾 祝英台
陳冠霖
飾 馬文才
謝元真
飾 銀心
寇振海
飾 王世玉
岳躍利
飾 祝員外
鄔倩倩
飾 祝夫人
萬弘傑
飾 祝英齊
車永莉
飾 師母
劉芳
飾 梁母
賈兆冀
飾 陳子俊
曲鑫
飾 荀巨伯
『肆』 何賽飛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里演的誰
何賽飛並沒有參演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不過其演繹的《十八相送》作為該影片的插曲。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經典愛情早已深深的進入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他們用生命來歌頌愛情。如今,我們只能用那悠悠的歌聲紀念紀念他們,紀念他們那永遠不朽的愛情。悠悠清唱「十八相送」。《十八相送》節選自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該部分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
《梁山伯與祝英台》取材自中國古代四大傳說(《梁祝》、《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更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中的經典!
何賽飛個人簡介:
何賽飛——國家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
外文名:Caifei He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
出生日期:1963年4月11日
職業:越劇演員、影視演員
畢業院校:浙江藝術學校
代表作品:大宅門、五女拜壽、那些女人、孝庄秘史、漢宮怨、紅粉、風月
『伍』 請詳細介紹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台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緻,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劇大師程硯秋參考其它劇種的相關劇目編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劇《英台抗婚》,此劇是程硯秋解放後編演的唯一一部大戲,也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作品。此劇劇情無變,包括「別家」、「結拜」、「書館」、「相送」、「驚聘」、「拒婚」、「祭墳」、「化蝶」等場次,後來,因覺前部結構較散,便從「驚聘」開始了。這出戲的唱詞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創造。以唱詞看:「望爹爹退婚禮隨我願,使我嫁梁君,你是我親愛的老嚴親」,「卻為何你執意要把女兒我嫁與一個陌生生不識之人」……這樣幾乎等同於散文詩的句子竟然被大師「裝」進唱腔,且嚴絲合縫,感人至深,不能不讓人嘆服大師的功力。李世濟曾在建國10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演此劇。
薌劇傳統劇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編劇,源出「錦歌」唱本。劇本保留了「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幾乎每一場都有大段獨唱或對唱。其中「英台哭靈二十四拜」最為突出,一百多句唱詞纏綿悱惻,曲牌使用了薌劇的所有哭調,一拜一調,連接緊密和諧,組成了類似曲牌聯綴體的成套唱腔。在「安童買菜宴山伯」、「樓台宴請十二盤」等出中,從菜名、菜譜到俗例、俗語都來自閩南特有的民情風俗。「討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絲、割褲帶寄贈,也屬閩南風俗。全劇情節不同於其他劇種。如英台無父而有母張氏,馬俊也同在杭城求學,無「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見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著重表現英台奔喪哭靈。幕表戲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獄見證前身」、「還魂生子征番」等情節,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盡情傾吐了梁山伯愛、恨、戀、怨的復雜心情。1978年歲陳德根根據邵江海本、台灣歌仔戲和越劇演出本綜合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由漳州市薌劇團演出,在一個劇場曾連續上演三百場。1979年,錢天真、洪彩蓮分別扮演祝英台、梁山伯,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另外,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摺子戲傳世。
近年來有兩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劇目引起爭議。一台由沈陽京劇院遲小秋和朱強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劇團排演。這兩台新戲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主題開掘,特別在舞台的呈現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傳統般的「跳躍」,由於演出場次不多,范圍也不廣,筆者無緣窺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評論,只就所見到過的遲小秋的「哭墳」一折說幾句當時的觀感。這一折戲給我的整體感覺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編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憶部分的唱腔設計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開始幾句有些「繞」,聽起來不順。
近年,浙江越劇團的傅派傳人陳藝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墳」和「化蝶」兩場。
總之,經典就是經典,彷彿有演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意韻,道不完的感嘆。
『陸』 《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共有哪些版本(要全)
吳奇隆楊采妮版———開創經典
開頭就是那個開頭———書生書童結伴而行;結尾也就是那個結尾———兩只蝴蝶翩翩飛去。但是其間的故事卻被導演徐克大大地發揮了一把,梁山伯、祝英台在書院里的生活被拍得妙趣橫生,儼然一部愛情喜劇。這令影片後半部分的悲劇性轉折更加撼動人心。該版本在影迷心中享有極高的地位,被譽為影視版《梁祝》中的經典。
羅志祥梁小冰版———冗長受批
《少年梁祝》明顯有模仿徐克版《梁祝》的痕跡,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求學生活為重點,加入了不少細節,比如祝英台跟男生一起吐口水、打架、踢球,還陰差陽錯地吸引了富家小姐丁香,發生一段「苦戀」。該劇被觀眾詬病「過於冗長」,有網友評論說它「拖沓如裹腳布」,「冗長乏味可媲美韓劇」。
何潤東董潔版———原汁原味
該版定位為大型古裝正劇,風格凄艷絕美,突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忠貞不渝的凄美愛情。這部戲還邀請到經典樂曲《梁祝》的原創作者、著名音樂家何占豪老先生擔任音樂顧問,更保證了「原汁原味」。
『柒』 誰知道,最早的梁山伯 祝英台 是誰演的呢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1994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電影名:《梁山伯與祝英台新傳》
上映:1994年
導演:劉國權
編劇:郎文耀 劉國權
類型:劇情片
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國語
顏色:彩色
攝影:李大偉
主要演員
胡慧中飾祝英台
濮存昕飾梁山伯
程前飾馬文才
陳肖依飾銀心
景岡山飾四九
潘潔飾仙姑
江庚辰飾馬太守
管宗祥飾周先生
黃鍾飾祝管家
李明珠飾媒婆
樊淑棣飾老鴇
梗概介紹
好動活潑的女孩祝英台,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女扮男裝到學校去上課。在前往學校的途中,英台遇到了新同學梁山伯,英台對清秀斯文又富正義感的梁山伯一見鍾情,兩人結伴同行。
英台與山伯在學校認真辛勤的讀書,下課後,也經常一起出遊。每日的相處,讓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好。對英台而言,這是段最甜蜜的時光,而她對山伯的心意也越來越堅定。
三年後,英台家裡不斷催促她返家,掛念家裡的英台在臨行前晚,英台以「九妹」之名對梁兄自許終身。祝員外卻逼女兒嫁給馬太守之子馬文才,英台不從,但山伯誤認為英台變心,抑鬱而死。梁山伯墳前,祝英台悲痛欲絕經仙姑的幫助,兩人凌空齊飛,結為美滿幸福的一對蝴蝶。而他們所經過的地方都遍地開滿嬌艷的鮮花,以示他們愛情的圓滿結局。
劇情介紹
根據中國傳統戲曲改編。
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看中祝英台美貌,茶飯不思,吵著要父親去祝家提親。百花盛開的季節,祝英台女扮男裝與丫環銀心郊遊,馬文才來到,又要搶英台的護身之物蝴蝶風箏,出言不遜,被銀心出手教訓一通。蝴蝶風箏又飛到正在趕路的梁山伯身上,馬文才飛馬來到,強要風箏,被梁山伯和書童四九打得落荒而逃。英台為風箏飛走而難過,她又想起夢中仙姑給她的詩,詩是藏頭詩,暗示「梁山伯至」,她不知道梁山伯為何人。一天,男裝的英台去寒山寺燒香,邂逅梁山伯,二人一見如故,互生愛慕。英台知梁山伯要去東林書院讀書,於是相約一同前往,並義結金蘭。
在東林書院,梁、祝同窗學習,練功習武,感情日篤。馬文才也在這里念書,但整日尋歡作樂,尋花問柳,並對祝英台心懷不軌。一個雷雨之夜,他借口怕雷,爬上英台的床,被英台的護身蝶衣擊倒。他好幾次算計祝英台,被梁山伯識破。馬文才氣得跑回家去,又催問去祝家提親的事。
祝英台因父病回家,臨行托師娘把蝴蝶風箏交給梁山伯。師娘心領神會,誇贊英台有眼力。
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允把「九妹」許梁山伯,山伯欣然應允,以玉笛交英台帶去為定情物。
英台回家,祝父已把她許馬家,逼她近日與馬文才成親,英台死不從命。經師娘說明原委,梁山伯明白了英台的一片痴情,匆匆趕去祝家提親,無奈為時已晚。祝父避不見面。山伯與英台在綉樓相會,誓約生死。馬家官兵趕來抓了梁山伯,祝英台逼馬文才放了梁山伯,並把玉笛還給他。梁山伯痛苦不堪,回去後就卧床不起。師娘來看梁山伯,從玉笛中發現了消息……
馬家迎親當晚,四九潛入洞房救出英台,他告訴英台,山伯已染病身亡,英台頓時昏了過去。英台到山伯墓前,悲痛欲絕。突然,遠處傳來笛聲,只見蝴蝶風箏飛來在墓地上空盤旋。一聲巨響,另一隻蝴蝶風箏飛起,在空中比翼齊飛。一穿新郎紅袍的人騎白馬走來,玉笛挑開蓋頭,露出山伯笑臉。英台悲喜交集。兩人由遠而近,凝目而視,含情脈脈…… [編輯本段]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邵氏版 1963</B>中文片名:梁山伯與祝英台
英文片名:The Love Eterne
出品地區:香港
片長:129分鍾
首映時間:1963年4月3日
出品公司: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語言:國語對白
片種:黃梅調/故事片
導演:李翰祥
編劇:李翰祥
執行導演:高立 王月汀 胡金銓
監制:邵逸夫
演員:樂蒂 凌波 任潔 李昆
劇情簡介:
天資聰穎的祝英台求學心切,祝員外無奈勉強應允女兒女扮男裝赴杭求學。英台途遇書生梁山伯一見鍾情,草橋亭上兩人義結金蘭。梁、祝同窗三載,英台深愛山伯,山伯卻不知英台是女子。祝員外催英台速歸,英台、山伯依依難舍。十八里相送途中,純朴的山伯始終不懈英台屢屢暗示的愛情。後來,山伯聽得師母介紹的實情,趕往祝家莊求婚,怎料祝員外已將英台許配大守之子。樓台相會,梁、祝柔腸寸斷。不久,山伯憂郁成疾而死,英台被迫出嫁。花轎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撫碑痛哭失聲。墓裂,英台躍入墓內,送親人想抓住祝英台,可是只抓住一片衣襟,梁山伯和祝英台化為一對蝴蝶,飛翔在百花叢中。 [編輯本段]同名戲曲電影 1954 中國導演:桑 弧、黃 沙
主演:袁雪芬、范瑞娟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張曦白 Xi Zhang
影片類型: 戲曲 / 舞台藝術
片長:120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劇情
中國古代四大傳說之一,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祝英台是祝員外的掌上明珠,自幼習詩文,並想往訪師求學,祝員外勉強應允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求學;途中,邂逅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草亭結拜,同窗三年,形影不離;祝父催歸,梁祝分手,十八里相送依依不捨,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喻;當梁山伯明白過來,前去提親,但二人只能樓台相會,美滿姻緣,已成滄影;梁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出嫁時,山伯墓前祭奠,風雨雷電大作,英台躍入墳中,梁祝化碟雙舞。
越劇電影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於1953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是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該劇通過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會、化蝶等幾段戲的串連,將這個民間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表現得了淋漓盡致,是所有版本里影響最大的,更是越劇舞台上的經典劇目,可謂空前絕後。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在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同類的電影作品非常之多,最著名的是李翰祥1963的版本,並獲得第2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徐克在1994年拍攝了最新版的《梁祝》;而陳鋼與何占豪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使這部協奏曲成為音樂殿堂里的經典之 [編輯本段]【同名電視劇】 版本一
電視劇1999版《七世夫妻之梁山伯與祝英台》
基本資料
全名:《七世夫妻之梁山伯與祝英台》
別名:新梁山伯與祝英台
導演:馮凱
主演:
賈靜雯 飾 祝英台
趙 擎 飾 梁山伯
張晨光 飾 馬文才
張鳳書 飾 銀 心
李國超 飾 四 九
地區:中國台灣
劇情簡介 :
經典愛情千古流傳,悲喜交織張力十足。
全新偶像情人演繹千古佳話,本年度絕不能錯過的愛情大戲。
江蘇宜興祝家莊內,十八歲的祝英台個性活潑、善良,上有八個哥哥,集家人寵愛於一身。
祝家與馬家是世交,祝父要將英台嫁與馬太守之子馬文才,馬文才不學無術,但為人陰狠、好勝心強,想要的就會不擇手段的得到。
在成親當天,祝英台在半路將自己與胖女調包,並找來多位被馬文才始亂終棄的姑娘當眾讓馬文才顏面掃地,馬文才卻被英台的獨特的個性所吸引,決定一定要得到祝英台。而英台誓言絕不嫁這種花花公子,為擺脫馬文才的糾纏,決定與馬文才來一場比試。
馬文才為贏得比賽,找上在街上賣字畫的梁山伯,梁山伯家境清寒,為人十分誠實,堅決不肯作弊,後因書僮四九的勸說,才不得以答應。
比賽場中,梁山伯見到祝英台,驚為天人,後因四九闖入,祝英台看見了躲在馬文才台下的梁山伯,被他的文采傾倒……
版本二
電視劇2000版《新梁山伯祝英台》
基本資料
劇名名:《新梁山伯祝英台》
又名:《少年梁祝》
資源類型:RMVB
劇長:全42集
時間:2000年
導演:徐進良
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普通話
主要演員
羅志祥 飾 梁山伯
梁小冰 飾 祝英台(配音:劉小芸)
陳嘉輝 飾 馬文才
歐漢聲 飾 四九
江祖平 飾 吟心
吳孟達 飾 丁程雍
李璇 飾 丁師母
六月 飾 丁香
瀋海蓉 飾 梁母
何雨雯 飾 如 意
霍正奇 飾 路秉章
劉瑞琪 飾 祝 母
勾峰 飾 祝公遠
九 孔 飾 婁敬文
職員表
徐進良(導演、編劇、戲劇指導)
曾斐莉(監制)
周大祥(策劃)
朱永昆(編劇)
王 曦(場記)
柳信合(陳設)
包中強(劇照)
古煥坤(電腦字幕)
華盼明(外景攝影)
王 耀(武術指導)
陳幸治(執行製作)
蔡玉鈴、潘淑伶(副導)
黃仁傑、郭庭郢(道具)
鄭錦棠、楊德毓(剪接)
傅清榮、葉文榮(外景燈光)
尤宜珠、陳瑞君(梳妝及其助理)
李鳳珠、王文妏(服裝及其助理)
高啟芳、張律文、黃明來(製作助理)
廖明惠、廖悅菁、鄭雯雅(化妝及其助理)
劇情介紹
梁山伯自幼與寡母相依為命,讀書勤奮,且生性樂善助人,赴杭城尼山書院求學。而祝公達則獨霸一方,其女祝英台不僅聰穎敏慧,好學不倦。山伯與喬裝的英台在城內遇上,惺惺相惜義結金蘭,來到書院後,曾救他們的俠士路秉章亦前來求學,三人結為知己。英台屢次險被山伯發現其為女兒身,巧施妙計脫離。為掩人耳目,英台只好接受書院夫子程雍之女兒丁香的愛意。未料,山伯再次撞破英台扮回女裝之身,山伯又被妙計所騙,但對英台的美貌留下深刻印象。
程雍向英台提親被拒,丁香落落寡歡,執意尋死,英台有告知直相,丁香一時無法接受,但在情緒平復後,二人化為姊妹之情。祝威酒醉後無意向宜興府太守馬俊升之子馬文才道出其妹英台秀麗脫俗,女扮男裝到書院讀書之事,使文才對英台起了好奇之心。
文才轉來尼山書院讀書,乍見英台雖女扮男裝,卻是俊秀脫俗,屢藉機親近,一次,更於英台沐浴時,趁機潛入,迫英台就範,英台卻言文才若要強占己身,但此心仍屬山伯,文才暫且放過英台。文才表面裝作友善,為英台保守秘密,內里妒火中燒,多次伺機陷害山伯。山伯中計險送命,與英台反而因患難而加深情誼。秋圍試舉揭榜,山伯高中魁首。英台、山伯均得回鄉,英台暗示要山伯盡快來祝家提親,迎娶九妹,山伯似懂非懂,直至師母言明英台身份,山伯才恍然大悟,待發派官職後,立往祝府提親。
山伯偕母喜孜孜地來祝府提親,未料卻驚見公遠夫妻竟是殺害山伯生父的仇人,梁母拉了山伯立刻離開祝家,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遺害山伯前程,不願說明。公遠力阻英台與山伯見面,積極推動與馬家親事,並深鎖英台於閨房內。
梁母見山伯非英台不娶,遂道出其身世,出伯原是姓趙,其父趙慶平為馬俊升、祝公遠聯手殺害,山伯驚聞,決心重審二十多年前的殺父血案。英台獲悉山伯義斷情絕之意傷慟不已,懸梁自盡,幸及時獲救。山伯夾在愛與恨之間,亦感矛盾痛苦。山伯知殺父之仇全是馬家一手策劃,欲法辦馬俊升,未料文才棋高一著,先一步扣山伯以貪污罪嫌。英台求救山伯,被迫答應文才。為除後患,文才暗中用殺手取山伯性命,梁母為保山伯而身受重傷,山伯亦奮不顧身保護母親,其孝心感動殺手,因而放梁家一條生路。山伯巧遇英台,英台執意將梁母帶回祝家療傷。不料,被公遠發現,文才欲親自解決二人,幸梁家得以逃離。
英台在成親前夕,竟與梁家一同患難,深感一切皆為天意。山伯與英台得到梁母與祝母的認同,躲在荒廢的尼山書院。山伯與英台在書院內舉行簡單的婚禮,後得知丁香被趙中書所害而淪落風塵,決定設法贖出丁香。英台喬裝回祝家拿錢,與祝母不勝感慨。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知道,並跟蹤至尼山書院,幸山伯英台順利逃脫,但文才繼續窮追不舍。
文才帶兵追捕,危急關頭,已成為征西大將軍的路秉章出現解救了他們,並將文才定罪,押解進京。趙中書假傳聖旨,救下文才。文才立即帶人趕往尼山書院,把山伯打成重傷,棄置荒野,後被丁香救回梁家。文才擄回英台將其玷污,發現英台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將其痛打,並丟在祝家門口。英台遭此巨變,神智錯亂,六親不認,只對山伯有好感。一日,山伯為英台試穿梁母所做的新衣,觸動了英台的記憶,神智恢復。兩家一笑泯恩仇,山伯擇日前來迎娶。
祝威出差回到江南,認為文才能助他青雲直上,要英台嫁入馬家,遂向文才告密英台神智恢復。祝父母被文才抓走,而山伯英台等則逃離,丁香自願前去與文才交涉,謊稱山伯與梁母丟下英台徑自逃命,英台心死,願意嫁與文才為妻,救回祝父母。豈料文才發現新娘乃是丁香假扮,攔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等人。文才抓住英台,將山伯毒打至死。英台與山伯是否從此陰陽相隔,難難兩人最終只能含冤化蝶。
『捌』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員表(新)
主要演員(何潤東版)
何潤東 飾 梁山伯 董潔 飾 祝英台
陳冠霖 飾 馬文才 謝元真 飾 銀心
陳 誠 飾 四九 寇振海 飾 王世玉
岳躍利 飾 祝員外 鄔倩倩 飾 祝夫人
萬弘傑 飾 祝英齊 曲 鑫 飾 荀巨伯
晨 辰 飾 王蘭 劉芳 飾 梁母
任 重 飾王凝之 詹小楠 飾 謝道韞
賈兆冀 飾 陳子俊 車永莉 飾 師母
蔡昕窈 飾 谷心蓮 林江國 飾 秦京生
姜鴻 飾 黃良玉
(羅志祥版)
羅志祥 飾 梁山伯 梁小冰 飾 祝英台 陳嘉輝 飾 馬文才 歐漢聲 飾 四九 江祖平 飾 吟心 吳孟達 飾 丁程雍 李璇 飾 丁師母 六月 飾 丁香 瀋海蓉 飾 梁母 何雨雯 飾 如 意 霍正奇 飾 路秉章 劉瑞琪 飾 祝 母
勾峰 飾 祝公遠 九孔 飾 婁敬文
『玖』 越劇電影《 梁山伯與祝英台》有幾種版本謝謝了!!!
第一版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第二版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以上是越劇電影的兩個版本,聽說現在正拍新的版本!還有許多不同的電影版。
台灣此版劇本拍攝了由凌波等主演的黃梅調電影,也十分經典。
電影版:吳奇隆、楊采妮版; 電影版;梁山伯是濮存昕,祝英台是胡慧中;
電視劇版:羅志祥、梁小冰版 電視劇版;何潤東和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