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閨夢里人的介紹
《春閨夢里人》是1925年上映的中國劇情電影,由李澤源、梅雪儔執導,王漢倫、劉繼群等主演。 《春閨夢里人》講述了陳時英在美國陸軍大學畢業後,投身回國,改革祖國的軍工教育,時值國家正是軍閥混戰,時英的督軍也因與鄰省的軍閥不睦,決定發動戰爭時英奔赴戰場後身受重傷。
❷ 什麼是湯加麗
湯加麗,就職於國家級歌舞團舞蹈隊,學士學位,中級職稱。在省體委學習體操,在省青少年運動會上獲兩枚金牌,並獲優秀運動員稱號。從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畢業,分至國家級歌舞團擔任演員兼教員至今。曾在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影視表演。
湯加麗(blog)小檔案:
出生日期:1976年7月13日?
出生地:安徽合肥?
身高:165cm
血型:A型
愛好:爬山、游泳、聽音樂
名言:吃好飯睡好覺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黑色?
最喜歡的電影:《魂斷藍橋》?
最崇拜的影星:費雯麗?
最開心的事:吃了睡,睡了吃,過小豬一般的生活。?
最喜歡的人:直性子的人,因我這人「頭腦簡單」。
在安徽省體委學習藝術體操,在省青少年運動會上獲三枚金牌,並獲優秀運動員稱號。
從安徽省藝術學校舞蹈專業畢業,分至安徽省歌舞團擔任舞蹈演員,成為安徽省電視台特邀演員,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擔綱領舞。
從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劇系本科畢業,考至東方歌舞團擔任演員兼教員,曾赴法國、義大利、摩納哥、加拿大、韓國、朝鮮等國演出。
曾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影視表演。
舞蹈表演作品:
在省藝校就讀時期:《金蛇狂舞》、《女兒河》、《春雨》、《荷花舞》、《高山流水》、《擔鮮藕》、《搶板凳》、《弓舞》、《新婚別》等。
在省歌舞團工作時期:《山妞》、《鳳陽花鼓》、《友愛》等。
在舞蹈學院就讀時期:《黃河》、《霓裳羽衣舞》、《黃土黃》、《大師哥小師妹》、《梁祝》、《木蘭歸》、《掛帥》等。
在東方歌舞團工作時期:《紅帽子》(拉美)、《國土》(拉美)、《麗娜,你在哪裡》(印度)、《請跟我來》(印度)、《罐舞》(斯里蘭卡)、《腳鈴》(斯里蘭卡)、《假日里的年輕人》(俄羅斯)、《尼羅河》(阿拉伯)、《阿拉瑞普》(阿拉伯)、《鈴鐺》(朝鮮)、《傘扇》(日本)、《阿波》(日本)、《青春的節奏》(馬來西亞)、《草裙舞》(夏威夷)、《波里尼西亞人》(夏威夷)等。
話劇表演作品:
《想吃麻花現給你擰》。
舞劇表演作品:
《魅》。
舞蹈編導及表演作品:
電影《春閨淚》。
電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
舞蹈編導作品:
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3》。
話劇《綠帽子》。
舞蹈理論作品:
論文《古典舞的根源與發展》刊載於1997年第3-4期《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影視劇表演作品: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扮演紫雲。為反清復明大計,藏身青樓,成為一代名妓。無意間與康熙偶遇,深得其寵愛。後面臨忠孝兩難困境,不得已服毒自盡,以保全康熙性命。
在電視劇《銀鼠》中扮演邱夫人。溫柔賢淑,深明大義,為支持丈夫肅貪事業,捲入宮廷仇殺。
在電視劇《長江刑警》中飾演八面玲瓏、呼風喚雨的公關部經理沈晶晶。出於個人私利,也出於情感需要,將各種層面的人玩弄於股掌,隻身遠赴法蘭西。
在電視劇《古董王爺》中扮演那仁氏。善良可愛,能歌善舞,是大內總管最為寵愛的小妾。後良知發現,主動給皇室通風報信,慘遭殺害。
此外,參加拍攝的影視劇還有:《歡天喜地七仙女》(飾嫦娥)、《倚天屠龍記》(飾韓姬)、《大柵欄》(飾柳腰)、《李三闖京城》(飾唐老師)等。
寫真作品:
《湯加麗人體藝術寫真》。
《湯加麗人體藝術攝影》。
《湯加麗寫真》。
《湯加麗舞蹈人體藝術寫真》。
廣告作品:(略)
❸ 遼寧鳳城在歷史上出過多少名人
遼寧省丹東市縣級市鳳城市,古稱鳳凰城,隸屬於遼寧省丹東市。位於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為省轄縣級市。鳳城市北鄰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與丹東市振安區和東港市接壤,東靠寬甸滿族自治縣。鳳城市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大梨樹村、東湯聖泉度假村溫泉、玉龍湖景區等旅遊景點。總面積5513平方千米。
與鳳城市有關的古今名人有:
01、遼聖宗耶律隆緒(972-1031):1011年,遼聖宗到龍原城視察,以「其城要害」,撤銷龍原府、龍原縣,設立開州、開遠縣,州、縣同駐開遠城(鳳城古城址)。1014年遼聖宗把雙州、韓州1000多戶遷到開州,撤銷開州,設立開封府,開封府轄開遠縣。遼聖宗耶律隆緒,契丹名耶律文殊奴,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人,遼朝第六位皇帝(983-1031)。遼景宗耶律賢長子,母承天皇太後蕭綽。乾亨四年(982)嗣位為皇帝,改元統和,改國號契丹。母承天皇太後蕭綽奉遺詔攝政。室昉、韓德讓及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以為輔佐,和輯契丹貴族,任用漢人士大夫,積極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統和四年(986)遼軍大敗宋北伐之師,統和二十二年(1004)親征,屢敗宋軍訂立「澶淵之盟」。兩朝各守舊界。此後一百多年,遼宋未大戰。為制扼宋,對黨項施以拉攏之策。統和二十七年(1009)正式親政,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遼朝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他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所作曲達百餘首。漢文化修養頗高,史稱「道、佛二教,皆洞徹其宗旨」。1031年駕崩,葬慶陵。
02、李文德:1780年李文德考中舉人,為鳳城有記載以來第一位舉子,1853年姜佳·慶文考中進士,為鳳城有記載以來第一位進士。
03、陳本植:1876年東邊兵備道員陳本植集資在鳳城建文廟祭祀孔子推動儒學教育。1877年建啟鳳書院為地方科舉預備場所,接收安東、寬甸等地童生入學。至1895年鳳城儒學教育體系趨於完善,有書院一處,私塾館200處,童生四五千人。1780-1897年鳳城地區考中進士3人,舉人23人。
04、王奉璋:1951年鳳城一中(前身是啟鳳書院)校長王奉璋因治學和抗美援朝有功,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1962年鳳城一中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82年被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3年被確定為省示範性高中。1964年郭沫若為學校題寫校匾。這所高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05、包全傑:東方紅小學創辦於1908年,以「小學作文循序訓練」成果名聞全國。該校校長包全傑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文藝創作佳作不斷,有全國著名小說家、詩人、畫家、曲藝作家於德才、林和平、王金力、方明貴、孫秀華、孫世偉、陳學良等,滿族舞蹈創作、表演多次榮獲國家大獎。
06、馬龍潭(1857-1940):張作霖結拜大哥,東邊鎮守使,陸軍中將,「九·一八」事變後,堅不就任漢奸職。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他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1909年春馬龍潭升任奉天右路巡防軍幫統(相當於副旅長),駐軍鳳城。
07、鮑化南(1867-1926):辛亥革命志士,同盟會會員。遼寧省鳳城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1月下旬鮑化南在鳳城組織武裝力量,宣布武裝起義,率眾奔襲鳳城縣,12月8日在火焰溝與清兵激戰。終因彈盡援絕而被迫退至庄河,堅持武裝斗爭。後來遼寧各地的義軍已齊集大連和金復州等地,編成關外民軍一軍二師四個旅,鮑化南被任命為旅長。二次革命失敗後鮑化南被迫流亡,1920年回到家鄉。1926年因病逝世。
08、蔡運升(1879-1959):字品山,吉林省雙城縣(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南的雙城市)人。早年畢業於保定法政學堂,後到浙江巡撫衙門任文案委員。清宣統三年(1911)回雙城,被推舉為中學校長、地方議會議長。不久應黑龍江省都督宋小濂之邀,任黑龍江都督府參事兼籌防處參議。1915年任黑龍江政務廳長。其後先後任吉林省永衡官銀號總辦兼實業廳長、吉長道尹兼長春交涉員、濱江道尹兼哈爾濱交涉員。1917年任濱江道尹,1928年根據其弟之託,將周恩來由雙城站送抵滿洲里,使周恩來甩掉警察順利抵達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1940年後蔡運升被委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議。偽滿洲國期間,蔡運升先後擔任偽間島省省長、中央銀行副總裁、外務局長官、經濟部大臣、參議府參議。東北解放時,他受蘇方示意,離開長春赴北平。為北平和平解放做了一定貢獻。
09、鮑文越(1890-?):滿族,遼寧省鳳城縣人。17歲入北京陸軍小學,後考入在西直門的陸軍大學,畢業後回東北,在奉軍第二十六旅任中校參謀,被當時的旅長張學良選中,提升為上校參謀。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二十六旅改為三、四方面聯合軍團軍團都,他被提升為少將參謀長,繼任中將參謀長。1928年冬東北軍被調任東北講武堂教育長。1930年初調至哈爾濱任東省特別區警察總管理處長,1931年4月辭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隨張學良退至北平。1933年初任北平軍事委員會分會辦公廳主任,積極支持東北軍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他是捉蔣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被軟禁於南京,他盡力多方營救。1937年7月29日日軍攻下北平,他去上海避難。1939年12月9日應邀去南京參加汪精衛偽中央陸軍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1940年3月被任為汪精衛偽中央的軍事委員會常委。1942年後歷任偽軍政部長、總參謀長,河南省長。日偽投降後軍統特務將其逮捕,被判處死刑。由傅作義以身家姓命擔保,向蔣介石求情。故雖判決而沒被執行。1946年秋他仍押在南京陸軍監獄,後被押往台灣。
10、鄧鐵梅(1892-1934):革命烈士,東北民眾自衛軍司令。生於遼寧省本溪縣磨石峪村的一個富裕之家。1917年鄧鐵梅進入舊警界任職,由下級警士逐步晉升為鳳城縣公安局長。1931年10月下旬正式創建了遼東三角地區第一支民眾抗日武裝——東北民眾自衛軍,鄧鐵梅任司令。1934年5月30日叛徒沈廷輔帶便衣隊抓捕了鄧鐵梅。9月28日被殺害於奉天偽陸軍監獄,時年43歲。
11、張海川(1893-1932):名興,字海川,遼寧寬甸縣毛甸子鄉窪子溝村人,犧牲時任東北國民救國軍第3軍團第6支隊司令。1931年10月舉旗抗日,同年12月,被駐北平的東北民遼寧寬甸縣眾抗日救國會委任為抗日義勇軍第19路軍司令。1932年6月,被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唐聚五委任為遼寧民眾自衛軍第9支隊司令。同年12月,在岫岩縣(原屬鳳城縣)黃花甸子同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40歲。
12、車鴻志(1894-1932):字凌雲。遼寧省鳳城縣人。1921年考取奉天講武堂,畢業後到東北軍第十八旅部當差遣副官,後任丁超鎮守使署副官、中東鐵路護路軍鐵甲車隊隊長等職。1926年辭去軍隊職務,應聘到東省特別區立第一中學任體育教員兼軍事教官。日本佔領哈爾濱後他組織了一支擁有200多名師生參加的抗日義勇軍學生大隊,在一面坡集合後,開展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他們的武器雖然簡陋,但卻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後與吉林自衛軍總司令李杜將軍部匯合,輾轉於哈東地區,多次參加與日軍作戰。後來這支隊伍發展到600多人,號稱「車團」。一次在勃利山區轉移,行至桶子溝時。與日軍交火,在戰斗中犧牲。
13、黃顯聲(1896-1949):中共特別黨員,被譽為「血肉長城」第一人。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石廟子鎮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1921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炮科。1930年春得張學良重用,升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長。「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投身抗日,是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黃顯聲是東北軍高級將領中最先接受黨的領導者,並於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國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重慶白公館監獄。
14、劉多荃(1897-1985):曾任張學良衛隊司令,「西安事變」任「捉蔣」指揮。字芳波,奉天鳳城(今遼寧鳳城)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23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炮科。1925年任張學良的衛隊副隊長。由於他忠實可靠、有勇有謀,張學良的衛隊擴編成衛隊旅後,劉多荃任第一團團長。1929年被提升為師長。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劉多荃參與了此次事變,擔任捉蔣行動的總指揮。西安事變後東北軍被整編成6個軍,劉多荃任第四十九軍軍長。1941年劉多荃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後兼任熱河省政府主席,1943年任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48年底劉多荃舉家遷往香港,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香港通電起義。1949年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劉多荃從香港返回北京,後任政務院參事、遼寧省交通廳廳長、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遼寧省第五屆人大副主任、民革第四、五屆中央常委和第六屆中央常委會顧問、民革遼寧省委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等職。1985年在北京病逝。
15、李春潤(1901-1933):革命烈士,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本名濱浦,滿族,生於奉天省(今遼寧省)鳳城縣李家堡子一戶滿族軍事世家,本姓哲克達氏,取漢字姓李。他自幼即受到嚴格的滿族家教。1933年犧牲,時任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軍團副總指揮。
16、王錫山(1902-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3軍91師副師長。字岳剛,遼寧鳳城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第8期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九·一八」事變時任東北軍第25旅中校團副。1932年參加馮占海等人組織的吉林自衛救國軍,曾率部奔襲吉林榆樹日軍司令部,擊斃日軍支隊長大川、副官阿部等數百人,繳獲步槍數百支及迫擊炮、輕重機槍等,本人在激戰中負傷。後隨馮占海投奔馮玉祥被改編為第53軍91師,參加熱河抗戰、察哈爾抗戰、豫北抗戰、山西太行山抗戰和豫皖對日游擊戰。1938年初升任第91師副師長。8月參加武漢會戰。日軍第11軍佔領九江後以第9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第27師團等部隊在贛北展開攻勢。王錫山隨部與其作戰。在萬家嶺戰役中,先是馳援與日軍第27師團激戰的黃維第18軍等部,隨後參加在德安萬家嶺地區對日軍第106師團及101師團一部的圍殲戰。10月5日王錫山率部在江西柘林以北甘木關阻擊日軍第27師團增援106師團的戰斗中,被日軍重兵圍攻,中彈犧牲。所部官兵雖犧牲大半,仍完成阻擊作戰任務,獲第9戰區嘉獎。
17、盧廣偉(1903-1944):抗日戰爭犧牲的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字濟吾。生於奉天鳳凰(今遼寧省鳳城縣)通遠堡鄉二道坊村。1923 年秋考入東北講武堂第五期炮兵科, 系統地學習了軍事知識。畢業後在東北軍炮兵部隊服役。他善於領兵打仗,軍事技術高超,屢立戰功,歷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參謀長等職。1928 年升任為東北炮兵團團長。不久, 又調任陸軍第一○五師騎兵團團長。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奉蔣介石不抵抗之命,不戰而退,盧廣偉隨部隊撤入關內。1934 年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1935 年秋在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騎兵訓練班學習。1940年盧廣偉再次請纓重返抗日戰場。1941 年升任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4 年春日軍為了打通華北到華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陸交通線而發動了侵華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戰——豫湘桂戰役。敵軍集中了近十五萬的兵力,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向豫中發起進攻。駐扎在安徽蚌埠田家庵的四千多日軍,為配合豫中攻勢,於4 月中旬沿淮河西進,先後攻陷楊湖鎮、正陽關、潁上等地,形勢極為危急。當時,陸軍騎兵第八師駐防在蒙城,盧廣偉奉命率領兩個團馳援潁上抗敵。盧將軍親臨戰場,指揮有方,擊退敵人多次進攻,迫使日軍的攻勢數十日無法進展。惱羞成怒的日寇派出大批飛機對我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5 月5 日上午8 時許,盧廣偉在指揮阻擊日軍時,遭到敵機轟炸,身受多處重傷,壯烈殉國。時年41 歲。1947 年8 月29 日,國民政府對盧廣偉將軍明令褒揚。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8、劉瀾波(1904-1982):原國家電力工業部部長,被譽為「黨內開明人士」。 原名劉玉田,生於遼寧鳳城縣。早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後在北京大學肄業。中國電力工業主要領導者,在主持電力工業的近20年期間,他提出了「水火並舉、因地制宜」的方針,正確處理了火電與水電的關系,為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50年任中央燃料工業部副部長和黨組副書記,分管電力工業。1955年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和黨組書記。1958年起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書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並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1981年3月,因年老主動要求退居第二線,後任國務院顧問。
19、苗可秀(1906-1935):中國少年鐵血軍司令,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人,中國少年鐵血軍總司令,是一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遼南義勇軍傑出領導人。1935年6月12日在戰斗中負傷被捕,7月25日在鳳城南山刑場被殺害,年僅29歲。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姜書閣(1907-2000):筆名文淵,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政治系。歷任《北平晨報》主筆,全國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顧問,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參事,青海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湘潭大學中文系教授。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詩學廣論》、《陳亮龍川詞箋注》、《說曲》、《漢賦通義》、《中國文學史四十講》等。《中國文學史研究》獲1987年湖南省高等學校六五期間科研成果一等獎,《駢文史論》獲湖南省首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21、赫崇本(1908-1985):遼寧鳳城人,滿族,物理海洋學家。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3年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1949年來青,在山東大學任教授、系主任。1950年與童第周、曾呈奎等發起成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並擔任領導工作。1956年加入中共。參與領導了全國首次海洋綜合調查工作,曾任國家科委海洋組副組長。1959年參加山東海洋學院籌建工作,先後任教務長、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長等職。主持編寫《海洋學》、《潮汐學》、《動力氣象》等教材。
22、關大成(1909-1988):滿族,遼寧省鳳城縣人。1926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法學院政經系。「九·一八」事變初和其老師馬啟閻一同參加鄧鐵梅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在北平加入國民黨及青年抗日救國組織。盧溝橋事變後在天津做地下工作。1941年春在津因叛徒出賣被日軍捕獲受盡酷刑。1942年秋出獄去重慶。後任國民黨黑龍江省黨部書記長。1943年春赴哈爾濱等地開闢地下工作。抗戰勝利後被任命國民黨黑龍江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興安省黨部主委。隨徐哉「接收」遼寧時初被安排為撫順市長,1948年夏改任本溪市長。1948年去南京工作。解放前夕經香港去台灣,1988年4月29日逝世。
23、閻生堂(1910-1936):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一路指揮,革命烈士。生於鳳城縣農民家庭。1924年冬高小畢業務農,組織山林武裝與財主作對,「九·一八」事變後奮起反抗,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一路軍指揮兼行政區長官,後於鳳城縣沙里寨鄉廟台溝被日軍包圍後自殺殉國。
24、叢德滋(1910-1942):中共特別黨員,張學良機要秘書,《解放日報》總編輯。字悅生,生於遼寧省鳳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東北大學畢業後到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領導機關國民黨政府軍北平分會政訓處工作。他主編的《西北向導》、《西京民報》等報刊積極宣傳抗戰和黨的政策。先後擔任《解放日報》社總編輯、《民眾通訊社》社長,並在由紅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三方代表組成的聯合辦公廳任宣傳委員。1941年由於他的活動被特務察覺,加之叛徒出賣而被捕,投入蘭州大沙坪監獄。在獄中叢德滋堅貞不屈,在敵人酷刑折磨下於1942年4月19日慘死於監獄。解放後,人民政府將他的遺骨移入蘭州市烈士陵園。
25、包乾(1911-1946):原名包粹英,蒙古族,生於遼寧省鳳城縣紅旗鎮包營村一個農民家庭。1931年冬棄筆從戎參加抗日隊伍。1937年10月包干在宛平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抗戰勝利後包干響應黨中央關於東北籍幹部回東北工作的號召,由延安回到東北,被派到鳳城縣任公安局長。1946年犧牲,時年35歲。
26、邵天任(1914-2012):遼寧鳳城人,1932年初參加東北義勇軍。
27、黃中(1915-1996):國家體委副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任,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國足協主席,中國武協主席。原名黃耀中,滿族,奉天(今遼寧)鳳城縣人(今屬岫岩)。輔仁大學肄業。1938年去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東北救亡總會戰地服務團。曾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火線劇社政治指導員。後從事教育工作任抗大二分校三團指導員、政治教員。
28、楊明書(1920-1982):全國著名教育家,創辦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奉天安東(今遼寧東溝)人。1942年畢業於奉天農業大學農科。建國後歷任東北實驗學校教師,遼寧實驗中學教導主任、副校長,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校長,遼寧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省較早開展教育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驗研究,編寫多種農業教材。後任天津商業大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
29、胡真一(1920-2008):女,遼寧鳳凰縣人,1937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12月調入大興安嶺的游擊根據地被服廠工作。1945年隨蘇軍回國收復東北。1945年2月回國後到牡丹江軍區任指導員,1948年8月隨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1952年任重慶市渝中區副區長。1980年3月任四川省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2月經四川省委批准離職休養。金日成稱她為「老戰友」,並親手為她戴上特意定製的戒指;金正日為她鑄玉座銅胸像,每年春節給她寄來賀卡;2005年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來到中國親自向她授予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勛章。
30、魯野(1926-1997):滿族,遼寧鳳城人。1944年畢業於安東第一國民高等學校。1948年任解放軍某部文工團創作員、創作組長。1953年轉業任職遼東出版社。歷任遼寧人民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室主任,副編審。曾任遼寧省通俗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遼寧省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首屆常務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首屆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心心集》(合編)、《耐冬·黃葉》(合編)、《美文經緯·魯野卷》,中短篇小說集《魯野康啟昌小說選》,散文評論集《散文我見》(合編)。
31、張福裕(1928-1983):遼寧省鳳城人。1962年被檢舉有生活糜爛事,經中央及省委派檢查組查處定為腐化墮落分子開除黨籍,行政降三級(15級降至18級)。後調樺川縣農業局任科員,未幾病休。功顯而過尤者也。
32、康啟昌(1932-):女,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47年肄業於鳳城女子中學。1950年任鳳凰城車站售票員。1953年先後在鐵路中學、鐵路教師學校、師范學校任教,高級講師。曾任遼寧省散文學會秘書長、常務副會長,現任遼寧省散文學會顧問。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心心集》(合作)、《耐冬·黃葉》(合作)、《黑夜的愛情》、《海棠依舊》、《投影黃昏》、《文學與愛情》、《哭過長夜》,散文評論集《散文我見》(合作)、《理路情深》,中短篇小說集《魯野康啟昌小說選》(合作),長篇小說《迷途少女》等。
33、張桂英(1934-):女,遼寧鳳城人。張桂英用她柔弱的肩頭擔負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以女性特有的堅毅、執著和愛心為十幾年來一直卧床不起的兒媳婦支撐起一片藍色的天空。1996年,她的兒媳甘開才因為懷孕致病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她對病重的兒媳婦精心呵護,變著花樣做出可口的飯菜喂到兒媳的口中,為了防止大小便失禁造成感染,她每天都將尿濕的褲子洗曬干凈。許多人勸她把兒媳送回娘家,她每次都對別人說:「兒媳婦到我家來時是好好的人,我們有責任照顧她,不能做那種沒良心事情」。從此她全家踏上了為兒媳治病的漫漫征途。甘開才卧床初期,為了防止她肌肉萎縮,張大媽從不間斷地為兒媳 、熱敷、換洗,後來兒媳病情稍有好轉,她不顧年老體弱,用弱小的身體每天把兒媳從三樓背下來,然後面對面的攙扶著兒媳的雙手,在小區里挪步、鍛煉兩個小時,從不間斷,她們這種婆媳情感動了小區居民,人們紛紛稱贊:世上真有這樣的好婆婆。在張大媽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甘開才的病情已得到了較大的好轉,從當初的卧床不起到現在扶著牆能走,她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為了家庭,為了兒媳,再苦再累她都心甘情願,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母愛的真諦。
34、鮑江兮(?):人民好乾部。1953年鮑江兮響應黨支援東北經濟建設的號召,攜全家由江蘇省來到遼寧省鳳城縣工作。1983年8月任鳳城縣農業銀行行長兼黨委書記。1990年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授予鮑江兮「模範行長」稱號。1991年他的事跡被收入中央組織部主編的《人民好乾部》一書。
35、周玉瑋(1937-):遼寧鳳城人。擅長油畫。1955年考入東北美專附中學習;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後留校任教,歷任該院油畫系講師 、副教授、教授。1980年在中央美院油畫系進修。油畫《野花》、《寧靜的雁窩島》等被中 國美術館收藏。油畫《雞冠花》、《出海》、《丁香》等入選亞洲現代畫展、中國藝術展、中國繪畫展。《我的教師萬今聲教授》、《雨後的路》在遼寧省首屆肖像畫展及省寫生畫展 中獲一等獎。出版有《周玉瑋畫集》、《周玉瑋油畫集》。
36、於德才(1939-):生於遼寧省丹東市。1964年畢業於沈陽農學院林學系,同年8月參加林業工作。現任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管理局營林處森林撫育科長,高級工程師,是牡丹江市林學會森林經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學術秘書。
37、楊德衡(1939-):藝名半聰,遼寧鳳城人。擅長中國畫。1964 年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歷任美協遼寧分會創作室、遼寧美術館、遼寧畫院專業畫家,遼寧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遼寧中國畫研究會副秘書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和出國展覽。作品《春歸》 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稻香季節》、《春歸圖》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出版有《楊德衡畫集》。
38、包泉萬(1940-):筆名赫明,蒙古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學教師,鳳城縣教育局教研員,《滿族文學》部主任。丹東市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文聯第三、四屆委員,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文藝評論家聯席會副會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評論集《管窺集》,雜文集《生活點子庫》,專著《文藝教育學》,《剪之魂——民間剪紙藝術》、《中國民間荷包》等,論文《試論新反面形象》等。散文集《暮的遐思》獲1992年雲岡杯散文創作優秀著作獎。
39、劉文治(1941-):生於遼寧鳳城,畢業於遼寧省戲劇學校表演系,任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員,現為該院院長。中國影視、話劇演員。1977年劉文治參加拍攝長春電影製片廠故事片《熊跡》,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表演生涯。此後他在《水晶心》《失去的歌聲》《寒夜》《孫中山》等影片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其中因扮演孫中山獲1987年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
40、李恆茂(1941-)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大連海軍艦艇學院航海系。歷任南海艦隊司令部航海長,南海艦隊政治部文藝創作組專業創作員、組長,丹東鐵路分局工會調研員,丹東市文聯《滿族文學》、副主編,副編審。丹東市作協秘書長。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我的朋友》,長篇傳記文學《劉兆芳傳》,另外發表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100餘萬字。長篇報告文學《鮑江兮》(合作)獲丹東市政府文藝創作一等獎,小說《拔尖子》、散文《西沙情趣》分別獲1978年、1980年海軍文藝創作獎。
❹ 鄭業成是誰鄭業成資料介紹
一個很帥的帥哥!
鄭業成溫暖型男
人物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3-05-20百萬愛情寶貝棒棒糖磐石馬天宇;林園;郭家銘;劉圓媛;丁子峻;馮礫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5羋月傳宋玉鄭曉龍孫儷;劉濤;馬蘇
2015花千骨南無月高林豹;林玉芬;梁勝權霍建華;趙麗穎;馬可;張丹峰;李純;鮑天琦
2014-08-07八仙前傳藍采和王淑志;楊建武李宗翰;吳俊余;海陸;鄭亦桐;張明明;白珊;張迪;張倬聞;貢米
2014-07-02古劍奇譚旺財梁勝權;黃俊文楊冪;李易峰;鄭爽;鍾欣桐;馬天宇;喬振宇;張檬;陳偉霆
2014秀麗江山之長歌行鄧禹(少年)林峰;陳權林心如;袁弘;李佳航;王媛可;於波;宗峰岩;關智斌;王雨
2014半路父子高邁張國立張國立;劉若英;童蕾
網路劇
作品時間劇名飾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15男神執事團羽早川賴偉康張若昀;檀健次;黃靖翔
京劇作品
時間劇名扮演角色
2011-11-04《打青龍》青龍
2012-05-03—06《春閨夢》八男兵之一
2012-05-03—06《荒山淚·夜織·搶子》八校尉之一
2012-05-25《戰金山》韓世忠
2012-06-25《戰金山》韓世忠
人物評價
鄭業成是稚嫩但敬業的新人。貓系小生鄭業成僅在電視劇《古劍奇譚》中幾分鍾的出鏡時間內便憑借超高顏值被觀眾發現,獲封"史上最帥旺財"。鄭業成被譽為眉清目秀、俊朗帥氣的"貓系小鮮肉"。93年出生的他雖然年紀尚輕,但頗為懂事,在劇組里十分討喜。拍攝期間,對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報以感恩的心態,在全劇殺青時會真心對每一個人說感謝
近日,由企鵝影業、新派系文化傳媒聯合出品,趙小溪、趙小鷗執導的偶像劇《重生之名流巨星》在上海開機。此次人氣小鮮肉鄭業成攜手張馨予,馬可,徐海喬共同演繹該做品,在該劇中飾演音樂明星厲逍,海報一經爆出,得到了的大批粉絲的關注,對鄭業成此次的造型更是十分喜愛。
《重生之名流巨星》改編自青羅扇子的超人氣同名小說,講述了演員,歌手等人在經歷了重大挫折後重生,在巨大的利益糾葛面前,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最終登上事業巔峰的勵志故事。此次鄭業成在劇中飾演一位歌手,在音樂上面有著超高的天賦,而曝光出的海報中,他造型炫酷,表情高冷,舉手投足之間帶著一種高貴的明星范。
據悉,在《微微一笑很傾城》殺青後,鄭業成又馬不停蹄的進入《重生之名流巨星》的拍攝中,被大家稱為最敬業的演員。而由鄭業成參演的《羋月傳》也正在江蘇衛視熱播, 在其中飾演宋玉,他能歌能賦,長相格外俊美,是大家所喜愛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謙謙公子。
根據顧漫同名小說改編,上海劇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青春偶像劇《微微一笑很傾城》鄭業成戲份殺青,該劇由林玉芬執導,楊洋,鄭爽,毛曉彤鄭業成,聯袂主演。
鄭業成在劇中飾演的"美人師兄"郝眉,在之前曝光的校園劇照和視頻中,鄭業成時而清秀帥氣,時而搞怪耍酷。
該劇講述了男女主角從一款網路游戲中相識相知並展開"網戀",隨後又姻緣巧合地在現實生活中牽手,是一個溫馨純美的愛情故事。劇中鄭業成飾演"美人師兄"郝眉,因外形精神帥氣,外加搞怪的性格,與楊洋,牛駿峰等人共稱微微四美。在拍攝期間唯一的一次媒體探班中,現場媒體都大贊他造型帥氣,導演林玉芬還表示作為年輕演員,鄭業成一直努力給角色加分。
據悉,在《微微一笑很傾城》殺青後,鄭業成又要馬不停蹄的進入《重生之名流巨星》的拍攝中。正如鄭業成自己所說:"因為自己是演員,還是專注演技,多拍戲才是重點,希望能呈現更多好的角色給大家。"
鄭業成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已經在多部熱播劇中有精彩的演出。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鄭業成不僅作品多,演技也得到大幅度提升。難怪《重生之名流巨星》的導演會看上他。
❺ 春歸紅樓的演員名單
倪正華飾楊建
浦克飾關漢達
郭藝文飾孫英
郭旭新飾楊小森
張保秋飾王萍
馬陋夫飾榮福堂
於延平飾榮國強
胡廣川飾黑龍
劉凱
❻ 尋找一部電影《春歸花果山》急!急!!急!!!
你確定是這名字?有其他名字沒,或者是外國片翻譯不一樣
❼ 有誰知道演員 郭旭新 的資料及其相關的影片
郭旭新,1955年生,四川重慶人,中國電影演員。
1974年考入空政話劇團,後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歸團後任話劇演員。
1979年參加影片《山重水復》的拍攝,從此走上銀幕。
1980年在影片《他們在相愛》中飾演陳楠,陳楠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當代青年,在「文革」慘遭破害以致殘廢,但他並沒喪失生活的信心,堅韌不拔,刻苦自學,熱愛生活,追求幸福,他正直無私,深明大義,為了女友的前途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感情。郭旭新認真體味人物,全身心地投入創造角色,把陳楠的矛盾心態刻畫得細膩真實,獲得了成功。
1981年在影片《春歸紅樓》中飾演楊小森,這是一個與陳楠性格反差極大的人物,自私自利,獨斷專橫,郭旭新的表演自然貼切,恰到好處,再次獲得成功。
1983年在影片《愛並不遙遠》中飾演一個飽受磨難的小瘸子,郭旭新仔細揣摩殘疾人的心態,從外形到內心去與角色靠攏,表演有創新之處。
1984年在影片《這樣的人》中飾演民工劉志中,把人物身患重病,貧困無助,無奈自盡的悲憤狀態闡釋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受到觀眾肯定。
1985年在影片《姑娘,望著我》中飾勇於改過自新的眼科醫生徐彥文,表演朴實自然,給人印象深刻。同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幹部專修班學習,認真鑽研表演技巧和表演理論。畢業後相繼在影片《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和《瘋狂歌女》中飾性格不同,身份各異的人物形象。
郭旭新還廣泛參加電視劇的拍攝,因在電視連續劇《蹉跎歲月》中成功地塑造了柯碧舟這一人物形象而獲得「飛天獎」最佳男演員獎。目前他正參加電視連續劇《老君寨傳奇》的拍攝。他的戲路較寬,表演趨向於深沉內在。
參與影片:
瘋狂歌女 DESPERATE SONGSTRESS(1988)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IS IT LOVE?(1987)
鴛鴦樓 THE YOUNG COUPLES APARTMENT(1987)
奔向銀幕的馬 THE HORSE GALLOPING TO THE SCREEN(1985)
姑娘,望著我 LOOK AT ME,MISS(1985)
這樣的人 THE PERSON LIKE HIM(1984)
水鎮情絲 ROMANCE IN THE WATER-TOWN(1983)
春歸紅樓 SPRING BACK TO THE RED CHAMBER(1981)
他們在相愛 THEY ARE IN LOVE(1980)
❽ 電影演員倪正華活了多少歲
倪正華,哈爾濱話劇院演員,曾任黑龍江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影視家協會副主席。1953年考入松江魯藝(松江省話劇團)當演員,1954年改為黑龍江省話劇團當演員,1957年成立哈爾濱話劇院繼續當演員。舞台上創造過80多個古今中外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如《樂觀的悲劇》中的小芬蘭,《赫哲人的婚禮》中的畢克依斯加,《克里姆林宮的鍾聲》中的列寧,《赫哲人的婚禮》中的畢克伊斯加,《甲午風雲》中的丁汝昌《楊根思》中的楊根思,《清官外史》中的李蓮英,《阿Q正傳))中的阿Q等。50年代在《前進的人們》中扮演中農大老周,獲東北地區文藝匯演表演獎。《兵臨城下》中李忠民,《赫哲人的婚札》中的畢克依斯加,曾獲哈爾濱市文化系統表演獎。70年代末開始涉足影壇,參拍過《大渡河》《保密局的槍聲》《春歸紅樓》《花開花落》《哈爾濱大謀殺》《末代皇後》等影片。在《保密局槍聲》中扮演的張仲年和《末代皇後》中扮演的李長安,均獲長影小百花獎。
關於歲數,網上公開的消息查詢不到,根據倪大紅的歲數推斷,倪正華先生今年應該在85歲左右。
❾ 上影演員衛禹平在解放前主演的電影
衛禹平(1920-1988) 原名潘祖訓,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日本岡山。幼時在天津讀小學,後在上海讀中學。1938年,在漢口參加抗敵演劇二隊、旅港劇人協會等團體,演出《家破人亡》、《馬門教授》等劇目。1942年,進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北平南北劇社,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3年,調任上海電影譯制廠導演兼演員組組長。
1938年,在漢口參加抗敵演劇二隊、旅港劇人協會等團體,演出《家破人亡》、《馬門教授》等劇目。1942年,進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畢業後加入北平南北劇社,曾主演《欽差大臣》、《魂歸離恨天》等話劇。1947年後,在昆侖、清華、國泰等影片公司和「中電」二廠,主演了《新閨怨》、《青山翠谷》、《春歸何處》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