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春宴電影演員

春宴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2-05-26 03:10:12

① 《錦心似玉》中,徐家春宴中元娘讓羅家三姐妹挑選玉佩,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譚松韻、鍾漢良主演的電視劇《錦心似玉》,這部劇的演員和陣容都是優秀的作品。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但是有一個宏偉的古戰場,作弊也不多。一切都在徐府和羅宅,的兩個小院子里,但這場「家庭斗爭」非常令人愉快。

但在這部劇中,除了男主與女主之外,配角也是相當吸引人的。比如穎兒飾演的元娘,雖然只活了6集,但元娘的死卻推動著劇情的發展。畢竟觀眾們都有「好奇」的心理,都想知道元娘到底是誰害死的。

別看只有三個玉佩,卻有一個偉大的乾坤,而這個「乾坤」就在這個「多子多福」之上。元娘有一個兒子,是徐府的第一個兒子,諄哥。如果元娘死了,羅的女兒將作為繼女,沒有孩子她會沒事的。如果她有孩子,她將是第一個兒子,這可能會影響諄哥的未來。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讓徐令宜不信任羅十一娘,哪怕元娘真的去世,羅十一娘嫁進來,因為這段往事,徐令宜對羅十一娘的印象也不會很好。夫妻感情不好,但礙於是發妻的緣故不會有什麼風浪,這樣一來羅十一娘也只能仰仗羅家和諄哥了。

② 娛記曝虞書欣拉宋茜炒《狐妖》熱度,片方還故意買稿炒話題,你怎麼看

這個營銷數字突然被轉發的信息宋熙將主演《狐仙小媒人》的事情,但是另一個主角沒有公布,而是單獨透露宋熙將主演漫畫改編。眾所周知,作為一部經典動畫片,雖然政府也發布了關於影視及相關概念海報的決定,但是明星信息還沒有公布,這也讓很多媒體和網民多了一些猜測和內幕。

影片買了一份合同說女主角是宋倩,但其實宋倩不會扮演女主角,她已經拿了古裝劇,日程表沒有開放; 女主角卻設置了俞淑馨,但俞淑馨不夠出名,必須先用宋倩劉炒的話題度。從披露的情況來看,原來當局是想借用宋熙當前的熱度,想為戲劇提升熱度,畢竟宋熙剛剛得到了金鷹女神,還有其他資源和活動,所以流行度和熱度自然要比余叔心高得多,這種泥粉也是很多電影和電視劇,比如前一部《春宴》的做法.俞淑馨和宋倩對爆炸沒有反應,內容的真實性還有待觀察,先冷靜地吃瓜吧。

你覺得怎麼樣?你覺得余叔心說的對嗎?你覺得 sung-hee 會在裡面嗎?歡迎留言討論!

③ 葉聖陶的資料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漢族。字聖陶。江蘇蘇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家境清貧即開始當小學教師並從事文學創作。五四運動前參加了李大釗、魯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3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主編《小說月報》等雜志,同時繼續文學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和大量短篇小說。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抗戰期間,他內遷四川,先在中學、大學執教,後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寫下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從不同角度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了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堅強不屈的普通群眾。在四川他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支援抗日前線的將士。抗戰勝利後,他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壓制民主、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1946年,葉聖陶回到上海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的日常工作,還擔任了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他編輯雜志、撰寫文章、發表演講,揭露和抨擊當局內戰、獨裁、賣國的罪行,呼籲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愛,有所恨,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廣大的人民,為同一目標而斗爭","匯為巨力致民主","轉移風氣,挽回世運",開創"為萬世開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的邀請,由上海經香港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屆至第四屆代表和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62年,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民進四代大會上,當選為民進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進中央代主席。
故居在東城區東四八條71號。
[編輯本段]葉聖陶筆名來歷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他12歲入蘇州長元吳公立小學時,請先生章伯寅取一個立志於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說:你名紹鈞,有詩曰「秉國之鈞」,取「秉臣」為字好。並教育他要愛國就得先愛鄉土,曉得鄉土的山川史地名人偉業。1911年10月15日,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了。次日,葉紹鈞找到章伯寅先生說:清廷已覆沒,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請先生改一個字。先生笑了笑說:你名紹鈞,有詩曰「聖人陶鈞萬物」,就取「聖陶」為字吧。這樣葉紹鈞滿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葉紹鈞在《小說叢報》第2期發表文言小說《玻璃窗內之畫象》,署名「聖陶」。以後他又把姓「葉」與筆名「聖陶」聯了起來,成為著名於世的筆名。
[編輯本段]生平簡歷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生於江蘇蘇州吳縣。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草橋中學,畢業後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1917年應聘到吳縣用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1921年與鄭振鐸、茅盾等人組織發起文學研究會,並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旬刊》上發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1930中轉到開明書店當編輯。抗日戰爭期間舉家內遷,曾在樂山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到成都主持開明書店編務。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出版總署署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編輯本段]主要事跡
早年生活
葉聖陶於1894年10月28日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出生。他的父親幫當地一個地主做帳房,家境清苦。他六歲(1899年)時,進入當地的私塾就讀,其後跟隨父親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機會走遍蘇州城,體會到低下階層的生活。
1907年,葉聖陶進入當地的草橋中學(即後來的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就讀。中學時期,開始接觸外國小說及當時的文藝新潮。他不單喜愛閱讀這些外國小說及新文學,更與同學組織詩會《放社》。1911年,三年中學畢業後,在當地一家初等學校任教,並試驗當時的新式教學法。可惜,1914年,他被排擠出學校而離開失業。在他失業期間,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說的創作。這些小說都寄到《禮拜六》雜志發表。後來他被上海的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學校任教,同年,擔任商務印書館的小學教科書編輯。
葉聖陶生活在一個不穩定的時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戰爭,之後國家經歷了百日維新,但很快又被列強割據。他早年的生活對他有很重要的影響,使他變得愛國,並致力投身於新聞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國家將來的命運。
文學推廣運動
受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又名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葉聖陶終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動文學運動。他曾參與北京大學的學生組織「新潮社」,並參與出版小說、新詩、小品、文學批評及劇本等各種文學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學和大學任教,並與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1923年成為文學家開辦的書室「朴社」的編輯。
1936年,與茅盾及洪深參立「中國文藝家協會」。1941年,他成為了《文史教學》的編委會成員。葉聖陶亦是當時的反日組織「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的始創者。
政治生涯
葉聖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後,吐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葉聖陶於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編輯本段]活動年表
1894年,葉聖陶出生於蘇州吳縣。
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畢業後任小學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開始文言小說創作。
1915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尚公學校國文教員,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後應聘到吳縣角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
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學的新潮社,開始白話文學的創作。
1921年,與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文學為人生」。
1923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
1930年,轉入開明書店,主辦《中學生》雜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
抗戰期間,他前往四川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
1946年,回到上海後,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
1949年,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後任全國文聯委員。
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和民進中央主席。
[編輯本段]記者生涯
「我的第一職業,我會說,是個編輯。」
「如果有人問我的職業,我會說,我的第一職業是編輯,我的第二職業是老師,」 葉聖陶說。 葉聖陶曾花費他人生的許多時間於編輯和出版工作。上海商務印書館是葉聖陶編輯工作的起點。他於1923年成為該館的編輯。
在1930年底,葉聖陶辭去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工作,成為開明書店的編輯。他開始編輯中文書籍和兒童故事書。
「編輯不是一份輕松的工作。」 對葉聖陶來說,做一個編輯不再簡單的是一份工作,而成為了一項職業。「在編輯當中粗心是不允許的,你必須自己檢查所有的文字。編輯們必須認真地對待他們的出版物,他們的報道和他們的讀者。」 編輯在檢查最終成果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葉聖陶認為 「認真」 對一個成功編輯的關鍵。 他在工作中一再重申這一觀點。
葉聖陶一家在樂山的「合家歡」葉聖陶的一生致力於編輯與出版。 他從未停止過於自己「最初和最終」的職業的熱愛。 在抗日戰爭中,葉聖陶與他的家庭一並移居到樂山,並在國立武漢大學擔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他回到上海,在開明書店繼續他的編輯生涯。
葉聖陶的出版物
葉聖陶將一生投注於新聞業。 1925年到1929年是葉聖陶出版工作的新時期。他編輯了很多著名的雜志和報紙,下面是他的部分著作:
現代出版業的新紀元
葉聖陶對現代漢語的視角促進了中國現代新聞業的發展。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幫助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最重要的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加快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葉聖陶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同時他也是一位伯樂。他教育和發掘了許多傑出的作家和編輯如巴金(1904年-2005年)、丁玲(1904年-1986年)、戴望舒(1905年-1950年)。
創辦《公理日報》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了一起血腥慘案,被稱為五卅慘案。大約2000名上海工人和學生加入了一場充滿激情的反帝國運動,抗議帝國主義壓迫並要求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示威者怒吼道「打倒帝國主義!」。遍及全中國的工人以全體罷工和集體示威遊行的方式策應著這次活動。而後英國警察以暴力鎮壓示威者,早這起事件中造成12名中國人死亡。到6月1日有超過20名中國人被殺害。
「誰來講述真相?」
沒有一家上海報紙報道這起慘案。首頁新聞大多是中國京劇演員的閑談。上海報紙因為當局施壓拒絕提及這起事件。作為一名記者,葉聖陶當眾指責道「為什麼新聞記者們如此無情地對這起駭人的血案熟視無睹?為什麼他們這么害怕真相?可笑的事沒有人敢說出真相。」 葉聖陶因此與鄭振鐸和胡愈之(1896年-1986年)一同創辦了《公理日報》 他們不顧帝國主義強力壓迫,全景展示這起慘案,是為了喚醒有良知和愛國心的普通大眾。同時也為了推動「五卅精神」在中國的傳播。
新聞報道新方式
為了更多的報道真相,《公理日報》提供了大眾的討論場所,名叫「社會裁判所」 ,以鼓勵讀者表達他們對社會的觀點看法。葉聖陶和其他《公理日報》的編輯們激烈的批評社會的不公。這份報紙起到了對專制政權的監督者作用,同時在早期中國現代社會中啟蒙了「新聞自由」的觀念。
由於財政困難和編輯們的意見不一,《公理日報》最終在創立22天後停刊。葉聖陶從沒有停止追蹤真相。在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他參與到反抗國民政府的斗爭中,為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而奮斗。
[編輯本段]葉聖陶與公文寫作
1983年6月20日葉老專門寫過一篇《大家都來重視提高公文質量》,文中提出了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的質量問題。葉老要求大家牢記一句話:「人家了解你的方針政策、具體辦法之類全憑你寫在公文上的書面語言,所以書面語言馬虎不得」。葉老十分強調:寫作必須做到「明確通順」,即「必須把要表達的意思想清楚。沒想清楚,即使是文章大家也做不到明確通順。想清楚了,公文的組織結構自然是意思本身的組織結構,照樣寫下來,才能做到有條有理。這樣的公文才能夠讓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其次,葉老認為,還要在語法修辭邏輯各方面用點兒勁。「不光是讀些書本,尤其要在實踐中隨時留意。」葉老所指的意思,即要我們善於把書本上所講的這些知識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夠熟練地運用於說話、寫文章。
除此以外,葉老認為提高寫作質量,「必得把文字琢磨得停停當當,端端正正,拿出去才能算是表達了我的意見。」因此,我們在寫作中「都應當斟酌盡善,做到再不能更動一個字,決不能出門不認貨。」
寫作中關於文風問題,葉老曾多次反復論述。如1956年寫的《反對新八股,形成新文風》;1958年的《文風問題在哪兒》、《怎樣改進文風》;1959年的《要寫得便於聽》;1961年《改善字風》;1979年的《端正文風》等。葉老認為:「文風是作風,也是思想風」,「端正文風是大家的事」,「我說的大家,不限於記者、作家,凡是寫點書稿,寫點文稿的人,乃至寫一封信,寫張字條的人,都包括在內。文風是風,風是刮來颳去的,彼此影響的,所以惟有大家來吹一種端端正正的好風,才能彼此促進,共同提高」。
如何改進文風呢?首先葉老反對說假話,說空話,包括現在還有影響的黨八股、洋八股。「說假話就是言不由衷,說空話就是言之無物,」而且「在說假話和說空話這兩點上,『黨八股、洋八股』的精神是相通的」。其次,葉老還強調字風。因為寫作,尤其是應用文寫作,必須特別注意「存心給公眾看」。葉老大力呼籲「寫信要為收信人著想,起什麼稿子要為商量這份稿子的人著想;寫的稿子准備付印付排的要為打字員排字工人著想」。再次,葉老反復強調文風改進,應努力充實自己,包括思想認識和表達技巧方面,並且要努力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節選自《應用寫作》1989年第4期《葉聖陶談應用寫作》)
[編輯本段]教育和新聞理念
「教是為了不教」
葉聖陶對改進現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響。他給中文教育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觀念,「應當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長期詳細的灌輸書本知識。」這一觀點沖破了習慣於強烈依賴記憶和灌輸的傳統語文教學觀念。此外,葉聖陶促進了批判思維的深入人心,讓人們認識到個人價值判斷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些學習技能應當被用來構築學生的基礎,同時也將成為學生終生學習的起點。
文學為人生
葉聖陶在他反思現實生活的作品中動情地寫道:
「在記憶中,我似乎從來沒有撰述過自己有些模糊或者不甚清楚的知識。換句話說,我不能寫那些只是通過想像得來的東西,但我也沒有失掉想像力。我生活在城市裡,鄉鎮和農村,我寫在那些地方觀察到的事物。作為一名老師,我了解一些教育圈的生活,我也記錄下來。在一些相當基礎和淺顯的層面,我關注著中國革命逐漸的發展,同時,我也記錄下這些事情。」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CT Hsia,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引自59頁。
他大多數的新聞作品由人們的生活得到靈感。他相信文學作品不僅是用來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讀者思考現實的工具。他感覺有義務去讓讀者知道在他們周圍真實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他為什麼想要將文學和新聞報道聯系起來的原因。他認為文學作品應該也被用來喚醒青年對社會的關心與敏感。這個觀點如同新聞工作者講述真相的基本原則。葉聖陶也以記者為畢生職業。
易讀性
在葉聖陶的作品中易讀性是一個顯著特徵。它意味著讀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內容。作為一名記者,葉聖陶作中強調詞語的運用。這大概是因為在他做編輯之前,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師的緣故。他認為文章是為讀者而作的,同時他把文章看作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工具。當時的作者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是他們不是擁有優秀寫作技巧的素養。他們的表達是不準確且意義模糊的。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夠欣賞他們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實用的重要性。因此,文學作品難於被普通大眾接受。葉聖陶認為一個人只有把文章寫得實際且易於理解,他才能夠去只寫一些風雅作品。如果讀者不理解文章內容,文章就毫無用處。
[編輯本段]對文學的貢獻
現實主義: 生活的鏡子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為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的陰暗面和人性。
因為是一名教育家,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記述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是被剝削者,是沒有能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貫反映著真相與現實。他在自己的小說如《火災》、《線下》和《稻草人》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這些文章聚焦於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廣受贊譽的小說《倪煥之》就記述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悲情生活。
葉聖陶發現新中國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偽善和保守的。人們為了安穩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知覺並正視這些社會頑疾。葉聖陶不僅寫故事,而且報道社會的謬誤。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而是用認知和對現實的思考來連填充人們的餘暇。「……寫作的基礎是一雙有洞察力和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卻不怎麼擁有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以寫作為目的訓練而一個人的眼睛,對於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生活。 」(摘自—葉聖陶,《過去隨談》46頁)
兒童文學: 培養年輕的心靈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經稱贊他的童話能夠啟迪人們對社會更多的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是簡單的,但是卻擁有著深刻的內涵。他相信兒童對周圍環境擁有個人看法,所以應當提高他們的批判能力。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獲得這個社會與他們之間關系的清晰認識。
語言與修辭
葉聖陶的語言是簡練而感人的,他以用恰當的詞語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葉聖陶在他的報道中強調感覺與情感。人物在葉聖陶的筆下鮮明活潑,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知名作家趙景深盛贊葉聖陶是寫作界的異數,擁有著傑出且驚人的才能。他的優美文章持久而韻美的留存於世。他表達的情感和感覺構築了真相與現實的基礎,也使他的文章充滿無窮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燈火,但是記述卻因為這燈火而引人注目,」 葉聖陶說。這段談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葉聖陶不僅是一為善於講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藝術家。
注入外語元素
葉聖陶的現實主義寫作形式成為許多作家效仿的對象。他承認閱讀一些西方小說家的作品,對他的寫作助益良多,「如果我沒有閱讀英文,如果我沒有接觸英文讀物,我就不會寫作小說. 」 他的作品是反思與思辨的。這些不知依靠感知,而且依靠切實而客觀的觀察。葉聖陶不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名新聞記者。對現實的觀察成為了他寫作的源泉,他它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編輯本段]文學作品
葉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
《春宴瑣譚》葉聖陶的第一部白話小說1914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1934(與夏丏尊合著)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1946,(與朱自清合著)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1999,(與夏丏尊合著)
《藕與蒓菜》(短篇小說)1997(現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兒童文學》 。
葉聖陶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種子》、《玫瑰和金魚》、《月亮姑娘的親事》、《含羞草》、《快樂的人》、《芳兒的夢》、等等。
[編輯本段]葉聖陶紀念館
葉聖陶紀念館建於縣立第五高等小學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葉聖陶曾在這里任教。紀念館位於蘇州[font color=#000000]吳中區[/font]角直鎮葉聖陶公園,與保聖寺相鄰(保聖寺西側)。

④ 安妮寶貝:是春宴還是殘席

李師江:讀者可以躲避在她文字的情緒里,雖然她跟瓊瑤的風格不同,但產生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其實讀者喜歡某一個類型作家,都是躲避在文字營造的氛圍里,像一個子宮一樣為你提供了一個逃避現實的場所,找到自我感動的東西。雖然安妮寶貝的風格不是我的寫作路數,但我覺得跟大多數作家比起來她還是蠻有質感的。現在流行的作家裡,很多都是低級趣味,包括很多所謂的純文學作家,還有一些寫社會弱勢群體現象的作家,將自己變成保護弱勢群體的代言人,以獲得讀者認同也是非常低級趣味的。在每個作家的作品裡,水準都會參差不齊,但整體而言,多年來安妮寶貝在保持自己,她寫作的那種情調已經變成骨灰級的了,做到了極限,我還是蠻欣賞她的這種堅持。 王小峰:作為作家最重要的是遵從內心,不要欺騙自己。讀者喜歡綁架,或者是想抽身而去時留下一個憂傷的背影,這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一千個人看出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藝術外延的影響,至於內涵,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創作人也沒有義務向受眾詮釋。 路金波:這兩個方向都可以,沒有高下之分,寫作對於有些人是工作,對於有些人就是精神活動,這都成立。其實有一個標准化的東西也很好,比如永遠有人17歲去看張小嫻。今天的安妮寶貝如果再回去寫《告別薇安》,我相信她會寫得更好,因為寫作是技能,但寫作也是慾望,不僅要讓書好賣,讓讀者高興,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高興。 寧財神:都挺重要。小說跟繪畫一樣,不能說哪道工序更重要,要呈現的是一個整體感覺。 王小峰:對於小說而言,毫無疑問是故事最重要,氛圍只是為故事服務的。如果故事很弱,只是一種氛圍,里邊可商榷的東西就很多了,甚至不該歸類到小說。沒有故事情節推進的小說,就像一個電影拍出來全是特技而沒有故事一樣。 路金波:這是兩種不同的寫作。類型化寫作完全是靠故事推進,最典型的是金庸,今天打,明天愛,後天死。但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中前二十頁都沒說什麼事兒。有些人注重事兒,有些人注重人,和事情相比,安妮寶貝更關心人。《春宴》雖然情節差,沒什麼事,但人物形象上是很成功的。通過打架、秘笈這些事去塑造一個郭靖容易,沒有任何事去塑造清池(《春宴》中的人物)卻很難。要看結果,情節不是小說的必須和唯一。 讀者快評盡管安妮寶貝一如往昔的「安寧」著,但由新書引發的爭論比小說本身還要精彩。十多年來,那批曾經讀她文字的讀者已從當年的高中、大學,走入社會,告別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日子。但青春文學就像一輛巴士,有人下,也就有人上。「她代表她的自我存在呈現於世」,也許用《春宴》中的這句台詞形容安妮寶貝再貼切不過。 反方@Dadalotus:我曾經喜歡過你的書,不過那是12年前的事兒了。你給了多少逃避生活的人安慰自己的理由?可孩子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有醒悟、正視,並承擔起自己責任的那一天。當然,我們長大了,還會有孩子繼續愛你。只是長大的孩子們該集體向你告別了。你總說你的作品在自動選擇它的讀者,但我認為,是我們在自動選擇應該讀的書、應該相信的人和應該承擔的事。是我們拋棄你,是我們在變化。

⑤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聖陶。江蘇蘇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政治活動家。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家境清貧即開始當小學教師並從事文學創作。五四運動前參加了李大釗、魯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3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主編《小說月報》等雜志,同時繼續文學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和大量短篇小說。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抗戰期間,他內遷四川,先在中學、大學執教,後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寫下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從不同角度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了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堅強不屈的普通群眾。在四川他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支援抗日前線的將士。抗戰勝利後,他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壓制民主、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1946年,葉聖陶回到上海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的日常工作,還擔任了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他編輯雜志、撰寫文章、發表演講,揭露和抨擊當局內戰、獨裁、賣國的罪行,呼籲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愛,有所恨,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廣大的人民,為同一目標而斗爭」,「匯為巨力致民主」,「轉移風氣,挽回世運」,開創「為萬世開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的邀請,由上海經香港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屆至第四屆代表和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62年,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民進四代大會上,當選為民進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進中央代主席。
故居在東城區東四八條71號。

⑥ 演員舒暢推薦過什麼好看的書嗎

她很喜歡倪萍的《姥姥語錄》,推薦了好幾次,《倪萍的日子》
《時間的針腳》
流瀲紫的《後宮·甄嬛傳》她也挺喜歡的
辛夷塢的書她也特別喜歡,<<蝕心者>>《浮世浮城》什麼的都是一出來就去買了
安妮寶貝的《春宴》也推薦過《素年錦時》
亦菲送過《靈魂之心 情緒的察覺》
她的好友吳越的《我,悟空》
充滿著哲理色彩的周國平最新詩集《憂傷的情慾》
林清玄《生命的化妝》(不過這是一篇文章,她曾多次引用)
飛煙VS夜凝夕曾送過她《讓我們將悲傷流放》,她幾年前就看過,很喜歡
「一段閑暇的時光,一本動人的好書,一份悠然的心情。這樣的日子,真想學古人,感嘆一句:「夫復何求!」 」---推薦橘子樹的 《人間煙火》
「今天不拍戲,可以放鬆一下。我本來就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大熱天就更懶得出門了。呆在住地老老實實地休息,倒也符合我的心意 睡足了午覺,把自己窩在舒適的沙發里,聞著迷人的薰衣草,品著清淡的幼菊花,拿起一本喜歡的書,靜靜品讀,這是我最愜意的享受了…… 」------推薦《回到當下的旅程》張德芬翻譯的,《我的青春從愛你開始》
「推薦一本書《故道白雲》,講佛陀修道的故事,可以算是佛學入門書,即使不信佛教也值得一看,寫的很精彩。活在當下,就是佛陀最終求得的大道。 」

還要關於暢暢角色的書也挺多的《魔幻手機》《劉三姐》《烽火佳人》《宮鎖珠簾》《寶蓮燈》(也有,封面沒暢暢)《李衛當官2》

⑦ 春宴的作者簡介

安妮寶貝,原名勵婕,自由作家。98年開始發表小說,一名在網路上四處飄盪的人。從1998年10月開始在網路上寫作和發表作品,以《告別薇安》成名於江湖,是2000年國內風頭最健的網路文學作者。因作品風格獨特引起廣泛關注。題材多圍繞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題思考,創作工業化大城市中游離者的生活,他們在愛和幻覺中的決然出行,及對自我的追尋。
從事過的職業:金融、廣告、編輯;
在職的職業:網路編輯,自由專欄撰稿和寫作者;
喜歡:愛爾蘭音樂,長途旅行,鳶尾,電影,散步!
2000年起出版小說集《告別薇安》,《八月未央》,長篇小說《彼岸花》。所有作品均持續登上書店系統銷售排行榜,並進入全國文藝類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眾多讀者中深具影響。並已介入香港,台灣,日本,德國等地區。
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機,開始上網。用電腦創作小說。成名作《告別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別,流浪,宿命為題材,文筆艷麗詭異,格調清冷陰郁。發表於互聯網,引起轟動。
1999年:不喜歡銀行的工作,准備辭職。家裡反對,無法辦妥手續。離家,開始自由生活。在南京短暫居留,從事廣告。期間寫作大量中短篇小說,陸續發布於互聯網。擁有廣泛讀者群。網上有固定專欄和作品集。被稱為具備偶像效應的作家。
1999年12月:到上海,進入網路公司,任職內容製作主管。
2000年1月:小說結集出版。《告別薇安》風行一時,出現大量盜版。
2000年5月:終於辦妥銀行辭職手續。在網路公司策劃主編電子雜志,製作獨立頻道。
2001年1月:出版《八月未央》。在雜志上開設時尚專欄。
2001年2月:離開網路公司。開始寫作長篇小說。
2001年5月:長篇寫作完畢。去新疆旅行。
2001年8月:離開上海,去往北京。
2001年9月:長篇小說《彼岸花》出版。《告別薇安》在香港,台灣出版。從事文化產品的策劃及內容製作。任職出版社編輯。
02年9月《二三事》出版
04年1月攝影集〈薔薇 島嶼〉
04年10月都市心情筆記〈清醒紀〉
06年3月 長篇小說《蓮花》
07年9月 隨筆集〈素年錦時〉
2007年10月1日 在北京某醫院平安產下一女,成為母親。
2008年3月 在《城市畫報》開專欄
2009年 《選擇之道》是安妮寶貝、蔡駿、春樹、張悅然等一起合寫
2009.04.21Alice特別版《月》安妮寶貝+閆月+hansey——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跨界合作。
2011年:主編雜志書《大方》。
2011年8月6日:長篇小說《春宴》出版。
2013年1月:出版散文集《眠空》,文化隨筆《古書之美》(限量精裝)
2013年7月:出版散文集《且以永日》。

⑧ 有沒有湖北衛視2015年春晚的節目單

2015湖北衛視春晚節目單及演出明星(更新中),如果有最新更新,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下面內容僅供參考!

2015湖北衛視春晚明星:郭德綱、於謙帶著德雲社弟子岳雲鵬、孫越、郭麒麟、潘瑋柏、曾黎、袁姍姍、張檬、黑豹樂隊、甘萍、朱樺

2015湖北衛視春晚播出時間:2月20日(大年初二) 19:35

湖北衛視2015年春節聯歡晚會將於2月20日(大年初二)與觀眾見面。前天,晚會在京錄制,郭德綱、於謙帶著德雲社弟子岳雲鵬、孫越、郭麒麟等加盟。對岳雲鵬今年有望再次登上央視春晚,郭德綱稱其已經很成熟,無需自己操心。

今年,郭德綱攜德雲社一眾弟子承包湖北衛視春晚三個語言類節目,參加錄制節目的觀眾表示笑出腹肌。郭德綱得意門生岳雲鵬今年有可能再次登上央視春晚,目前已過二審。對於弟子上春晚,郭德綱稱對岳雲鵬沒有什麼指導,都是成熟演員。談到自己對春晚的態度,郭德綱表示「一顆紅心,兩手准備。」

此次帶著大兒子郭麒麟一塊兒登台,看到郭麒麟贏得觀眾的掌聲,郭德綱頗感欣慰地表示,「還行,台上來說也挺成熟,觀眾也喜歡他。」

附文——2015湖北衛視春晚節目單
1、開場舞蹈——《春宴》
2、對口相聲——郭德綱 於謙
3、歌曲——四千金組合
4、歌曲——《我是中國星》前五強
5、真情故事——《葛蘭家書》
6、小品——趙家班
7、舞蹈——《激楚》
8、歌曲《致青春—民謠20年》
9、脫口秀——趙家班
10、真情故事——謝芳 張目(對唱)
11、歌曲《武魂》 龔琳娜 老羅
12、歌曲《HISTORY》《XOXO》——EXO.M
13、真情故事——大王小王
14、歌曲《蓮花開》——央吉瑪
15、群口相聲——德雲社
16、歌曲——鄭鈞 劉明輝 林軍
17、大咖秀——白凱南 大張偉 賈玲
18、歌曲——李玉剛 韋嘉
19、歌曲——港台明星(張韶涵、李宗盛)
20、二人轉——趙家班
21、歌曲《中國夢》——吳彤 華裔組合
22、歌曲(小編沒看清楚,⊙﹏⊙b汗)

⑨ 葉聖陶取得了哪些成就

葉聖陶取得成就有文學和教育兩方面。

一、文學

1、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深受許多青少年歡迎。代表作有童話《小白船》、白話小說《春宴瑣譚》、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2、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3、他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並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二、教育

葉聖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葉聖陶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闢、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9)春宴電影演員擴展閱讀

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葉聖陶作品風格:

葉聖陶小說風格在於同情與諷刺兼備。他帶著一雙透入的觀世的眼,冷靜地審視著蜷伏在舊中國暗諏一角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民眾。他的內心滿蘊著悲憫之情,而在落筆之際卻藏而不露、冷雋含蓄,意常見於言外,情不外露於文中。

他看不慣他們的怯弱、空虛、玩忽職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們有所改變;但是他也深知他們的甘苦,有時他們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在嘲諷的同時又毫不含糊地把筆鋒指向其背後的黑暗現實制度,從而使他的批判現實主義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⑩ 關於葉聖陶的資料。

葉聖陶
職業: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文學出版家

生卒: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
代表作品:《隔膜》《線下》《倪煥之》《腳步集》《西川...
簡介: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

閱讀全文

與春宴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