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演員張雁怎麼去世的

電影演員張雁怎麼去世的

發布時間:2022-11-08 00:37:59

1. 金雞百花電影節歷屆影帝

金雞獎:
第一屆1981年 (空缺)
第二屆1982年 張雁(《月亮灣的笑聲》)
第三屆1983年 (空缺)
第四屆1984年 董行佶(《廖仲愷》)、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第五屆1985年 最佳男主角: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第六屆1986年 劉子楓(《黑炮事件》)
第七屆1987年 劉文治(《孫中山》)
第八屆1988年 張藝謀(《老井》)
第九屆1989年 陶澤如(《晚鍾》、《歡樂英雄》)、謝園(《棋王》、《大喘氣》)
第十屆1990年 盧奇(《百色起義》)
第十一屆1991年 李雪健(《焦裕祿》)
第十二屆1992年 王鐵成(《周恩來》)(上、下集)
第十三屆1993年 葛優(《大撒把》)
第十四屆1994年 李保田(《鳳凰琴》)
第十五屆1995年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沒有原告的殺人事件》)
第十六屆1996年 高明(《孔繁森》)
第十七屆1997年 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十八屆1998年 馮鞏(《沒事偷著樂》)
第十九屆1999年 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
第二十屆2000年 陳道明(《我的1919》)
第二十一屆2001年 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第二十二屆2002年 寧才(《天上草原》)
第二十三屆2003年 夏雨(《警察有約》)
第二十四屆2004年 劉燁(《美人草》)
第二十五屆2005年 成龍(《新警察故事》)

白花獎:
第一屆1962年 崔嵬(《紅旗譜》)
第二屆1963年 張良(《哥倆好》)
第三屆1980年 李仁堂(《淚痕》)
第四屆1981年 達式常(《燕歸來》)
第五屆1982年 王心剛(《知音》)
第六屆1983年 嚴順開(《阿Q正傳》)
第七屆1984年 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第八屆1985年 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第九屆1986年 楊在葆(《代理市長》)
第十屆1987年 姜文(《芙蓉鎮》)
第十一屆1988年 張藝謀(《老井》)
第十二屆1989年 姜文(《春桃》)
第十三屆1990年 古月(《開國大典》)
第十四屆1991年 李雪健(《焦裕祿》)
第十五屆1992年 王鐵成(《周恩來》)
第十六屆1993年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第十七屆1994年 李保田(《鳳凰琴》)
第十八屆1995年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第十九屆1996年 張國立(《混在北京》)
第二十屆1997年 高明(《孔繁森》)
第二十一屆1998年 葛優(《甲方乙方》)
第二十二屆1999年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第二十三屆2000年 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第二十四屆2001年 王慶祥(《生死抉擇》)
第二十五屆2002年 葛優(《大腕》)
第二十六屆2003年 盧奇(《鄧小平》)
第二十七屆2004年 葛優(《手機》)李幼斌(《驚心動魂》)
第二十八屆2006年 吳軍(《張思德》)

2. 月亮灣的風波的主演簡介

張雁(1918—1997),原名張克剛,陝西興平人,中國電影演員;中學時期在西安讀書,曾參加西安民教館實驗話劇團;1938年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表演系學習,1941年畢業後任中央青年劇社、劇專劇團演員。抗戰勝利後在上海任中電二廠演員,先後在舞台上扮演了眾多的角色。1947年在《遙遠的愛》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78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在《三毛學生意》、《淮上人家》、《蘭蘭和冬冬》、《布穀鳥又叫了》、《大風浪里的小故事》、《燎原》、《火紅的年代》、《平鷹墳》、《婚禮》、《楚天風雲》等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類型的銀幕形象。
1982年因在影片《月亮灣的笑聲》中以樸素、自然的表演風格塑造了農民江冒富的銀幕形象,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
張雁同志一生專注表演事業,後來曾主演影片《出門掙錢的人》、《白楊樹下》、《月亮灣的風波》、《最後的太陽》、《人間恩怨》等不同類型的電影,繼續創作不同的銀幕形象。 《遙遠的愛》(1947)
《乘龍快婿》(1947)
《腸斷天涯》(1948)
《子孫萬代》(1949)
《喜迎春》(1949)
《淮上人家》(1954)
《閩江桔子紅》(1955)
《椰林曲》(1957)
《大風浪里的小故事》(1958)
《布穀鳥又叫了》(1958)
《紅孩子》(1958)
《山裡的人》(1958)
《蘭蘭和冬冬》(1958)
《三毛學生意》(1958)
《鋼鐵世家》(1959)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
《他們的心願》(1960)
《燎原》(1962)
《李善子》(1964)
《火紅的年代》
《平鷹墳》(1977)
《婚禮》(1979)
《楚天風雲》(1981)
《出門掙錢的人》(1983)
《白楊樹下》(1983)
《月亮灣的風波》(1984)
《最後的太陽》(1986)
《人間恩怨》(1987)

3. 楚天風雲的主要演員

鄭榕.... 董必武
夏漢碧.... 宋慶齡
龔雪 .... 唐楚梅
馮奇 .... 唐雲階
謝午元.... 鄭虎
張雁 .... 孔龜年
孫渝烽.... 申主編
富恆智.... 潘培新
柳傑 .... 王媽
胡大剛 .... 方雷
張元.... 方大爺
李農 .... 馮大律師
茂路 .... 更夫
馬紅鷹.... 汪精衛
趙恆多.... 蔣介石
葉高 .... 孔繼石
何麟 .... 孔少戎
嚴家祥 .... 胡檢察官
張妙珍 .... 四姨太
徐才根 .... 王九癩子
王紹光 .... 胡庸
於明德.... 麻城地主 電影內容介紹 1927年初,在歡慶北伐勝利的喜慶日子裡,董必武來到漢口,寄居在好友——法院院長唐雲階家中。
面對蔣介石的反共方針,董必武邀請進步人士商討反擊日益囂張的農村反動勢力的對策,共同擬定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並組織征糧隊下鄉,由黃安七紫鄉農協主席鄭虎擔任隊長。
唐雲階的女兒楚梅和她的中學同學們也都參加了征糧隊。沒過幾天,鄭虎突遭逮捕,報紙指控他殺人放火燒糧,並聲稱「幕後有人」,矛頭直指董必武。
汪精衛與唐雲階的親家——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常委孔繼石狼狽為奸,脅迫唐雲階出任「鄭虎案」的審判長。為了營救鄭虎,馮正浩大律師受共產黨委派決定出庭為鄭虎辯護。
某日,已晉升為汪精衛侍衛隊長的孔少戎邀未婚妻楚梅出遊,以虛情假意騙得楚梅的信任。楚梅竟將她目睹孔少戎的祖父孔龜年放火燒糧倉,並殺死老更夫而嫁禍於鄭虎的真情和盤托出。次日,馮大律師死於侍衛隊的汽車輪下,血的事實和董必武的開導教育了楚梅。
「四一二」後,蔣介石親自指使孔繼石拿鄭虎開刀。
孔繼石領命後加緊活動,收買檢察官,讓兒子孔少戎誘使楚梅離開,命特務盯住董必武,然後逼唐雲階提前開庭,企圖在被告無律師和證人的情況下,判處鄭虎死刑。
經過一番復雜的斗爭,董必武帶著楚梅突然出現在法庭上,他們有力地辯護和作證,終使冤案真相大白。
鄭虎獲救了,孔龜年卻罪責難逃。氣急敗壞的孔繼石連忙授意兒子暗殺董必武。
當孔少戎將罪惡的子彈射向董必武時,楚梅用自己年輕的身體衛護了敬愛的董伯伯。
迎著楚天風雲,董必武告別老友,投入了「寧漢合流」後的武裝斗爭。 1927年,蔣介石派遣心腹孔繼石由南昌來到武漢,對付正在武漢領導革命運動的董必武。面對蔣介石反共、分共的方針,董必武邀請了漢口《國民日報》申主編、記者潘培新和黃安七紫鄉農協主席鄭虎,商討對付農村反動勢力的措施,擬定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同時,為支援北伐戰爭,組織征糧隊下鄉。
當時董必武寄居好友、省法院院長唐雲階家裡。唐的女兒唐楚梅,在董必武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影響下,主動報名參加了征糧隊。幾天以後,征糧隊長鄭虎被綁架。報上刊登了鄭虎殺人放火,燒毀糧庫的消息。
孔繼石和汪精衛密謀,想利用這一案件鎮壓農民運動,他們要唐雲階當鄭虎一案的審判長。唐雲階十分驚懼,猶豫不決,董必武勸他主持主道,伸張正義。黨為營救鄭虎,一面組織革命報刊進行反擊,一面委託馮正浩大律師出庭為鄭虎辯護。
一天,汪精衛的侍衛隊長孔繼石的兒子孔少戎,邀未婚妻楚梅外出劃船,他虛情假意佯裝要和欺壓百姓的家庭決裂,楚梅信以為真,竟將糧庫失火真情和盤托出。次日,馮大律師被侍衛隊的汽車撞死。董必武用血的事實教育楚梅,使其幡然醒悟。
開庭前夕,董必武與宋慶齡商議斗爭策略後,決定親自出庭為鄭虎辯護。孔繼石在背後加緊陰謀活動,收買胡檢察官,讓少戎誘使楚梅離開,命特務盯住董必武,然後逼親家唐去階提前開庭,妄圖在被告無辯護律師和證人的情況下判鄭虎死刑。正當法院開庭之際,董必武和唐楚梅甩掉尾巴及時趕到法庭,經過他們有力的辯護和作證,冤案真相大白。
原來,孔繼石的父親孔龜年,與帝國主義分子簽訂了以糧食換取軍火的合同,後因機密敗露,遂殺死更夫,嫁禍陷害鄭虎。孔繼石的反革命陰謀未能得逞,又授命兒子暗殺董必武。當董必武和唐楚梅等人步出法庭走過一處樹叢時,孔少戎在暗處射出了罪惡的子彈,楚梅發現用身體擋住子彈,用她的生命保護了董必武。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撕下偽裝,與蔣介石同流合污公開反共,在血雨腥風中,董必武與老友唐去階告別,投入了武裝斗爭的洪流。
戲說革命史,電影《楚天風雲》明顯兩大失誤
電影《楚天風雲》出現的兩大失誤,流弊至今已31年。 一是對歷史的真實做了歪曲的描寫,二是有影射革命烈士之嫌。
其一,兩條路線的斗爭,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內是不存在的,硬要這樣寫,是對歷史的歪曲。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是由董必武、陳潭秋等中共創始人和早期領導者創建和領導發展壯大的,由董必武領導統籌一切,主要領導人為中共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根本沒有孔繼石這樣的異類,更不要說蔣介石安插的爪牙。
其二,編造的反面人物孔繼石,可以按圖索驥找到真實人物,傷害了革命烈士。1927年元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新一屆執委會,復由執委會選舉產生三名常務委員,他們是:董必武、錢亦石、何翼人。這三人中,除董必武外,何翼人即何羽道烈士。剩下一位錢亦石,他同孔繼石有沒有關系呢?事情的巧合和偶然性,往往出人意外,叫人目瞪口呆,稍肯動腦筋的人一看,很容易對號入座,將錢亦石和孔繼石聯系起來。
不直接寫出真名,而採取曲折的方法,用隱藏諧音等手法打啞謎,暗含原意於其中,是中國文人常用的文字游戲。如《紅樓夢》中的賈政,暗諷其假正經,賈政的清客中有一人叫詹光,是「沾光」的意思;大觀園中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的頭一個字連起來,暗含「原應嘆息」的意思。如果用這樣的方法推敲,中國俗話有「錢為孔方兄」之說,「孔」與「錢」就對上了,「繼」「亦」是疊韻字,兩人的名字里都有「石」,說孔繼石就是錢亦石,應該不是隨意猜測吧?如果影片編劇辯解說,這樣聯系是牽強附會的話,那千不該萬不該,影片編劇為什麼要玩弄這樣的文字游戲呢?電影《楚天風雲》的編劇之一署名華中思,考證的結果,「思」和「師」是諧音字,華中思就是華中師,這是華中師范學院(今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兩位教師參與該影片編劇所用的筆名。影片《楚天風雲》中有一位《漢口民國日報》的申主編,「申」與「沈」同音不同調,申主編即沈主編,也就是茅盾先生沈雁冰,當時他應董必武的邀請,擔任《漢口民國日報》總編輯。正因為受編劇的啟示,按照他們的思路去曲徑通幽地索隱求證,我們很容易將孔繼石和錢亦石聯繫到了一起。
說孔繼石影射錢亦石,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因為歷史上真有錢亦石其人,他又名錢介磐,是早期中共黨的理論家,也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岳父。錢亦石因積勞成疾,於1938年病逝於抗戰前線,延安舉行了公祭,毛澤東和朱德給他送了「哲人其萎」的輓聯。前幾年中央電視台播放「永遠的豐碑」,也專門介紹了錢亦石烈士。2009年,他當選為「影響湖北50人」之一。
華中思在該片的創作上雖然跳出了僵化窠臼,卻又受限於突出政治論的桎梏,不尊重歷史,信馬由韁不加考證地聯想,硬要將兩條路線斗爭強加入大革命時期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硬要生造出一個專門和董必武作對的反面角色孔繼石,結果,弄巧成拙,造成了大的失誤。其實,華中思這兩位作者以後在語言文學的領域里,都是學有所成研有所為的專家學者,當時正當盛年的他們,如果克服稍安勿躁,如果黨史專家們能負點責,這兩大失誤就可以避免了。

4. 誰說長得不好看,不配做演員這十位老戲骨個個甩小鮮肉十萬條街

說到演員這個職業,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相貌出眾,儀表非凡。好像一個人要是長得不好看,就不配做演員似的。

是的,因為演員是以自身為材料和工具,在舞台或熒幕上塑造各種角色,所以外在的形象很重要。

但外形生得好,和能否塑造出角色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的演員貌比潘安,但如果他沒有表演天賦,可塑性不強,那他可能就只能演「潘安」。甚至連「潘安」也演不了。 因為他一旦有「演」的概念,就會心存雜念,而當「秀」的成分佔據上風,那他就不再是「原本的潘安」了。

可是有的演員,明明在生活中並不起眼,然而一到舞台或熒幕上,便會光芒萬丈,演起角色來,不僅信心百倍,而且栩栩如生,就如同劇中人,觸手可及一般。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演員的職責,不是展現自我,而是創造藝術之美。

雅清今天想說到的這十位老戲骨,在生活中,都特別朴實,有的像工人,有的像農民,就是不大像演員。然而他們曾經創造過的那些角色,卻是那麼經典,那麼令人刻骨銘心,那麼難以超越和復制。

我覺得, 他們才是真正的「演員」。而且在更多網友的心中,他們才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

我在想,如果在「以貌取人」的當下,那麼張雁是一定不會被選中做演員的。

因為他「長得不好看」啊。

你看他,小眼睛,厚嘴唇,相貌平淡無奇,還滿臉褶子,放到人堆里,瞬間被淹沒。他的外形,真是與「英俊」和「挺拔」一點也不沾邊啊。

說他長得像農民,倒真是很貼切。據說他當年在安徽涇縣拍《月亮灣的笑聲》時,將自己混在當地村民之中,一點「違和感」都沒有。很多老百姓還誤以為他就是自己的鄰居呢。

然而各位看他在《月亮灣的笑聲》中所扮演的江冒富,多麼神形兼備,多麼引人入勝?他不僅長得像農民,而且氣質和狀態,全都與江冒富這個角色「合二為一」。

在這部戲里,他那「不出眾」的外形,反而成了一種優勢,彷彿他不用演,就能將江冒富的憨厚、朴實和倔強,給體現出來。

除了外形和氣質上無限接近角色外,張雁還在《月亮灣的笑聲》中呈現了高超的演技。他憑借極具生活化的表演狀態,將一個經歷曲折、幾經磨難的老農民的悲憤和無奈,都演繹得真實生動。

1982年5月,在陝西西安舉辦的第二屆金雞獎評選活動中,和張雁一同競爭影帝稱號的另外兩位演員,一個是主演《西安事變》的金安歌,一個是主演《鄰居》的馮漢元。他們在外形上,都比張雁更加出眾。 然而因為張雁所呈現的無可挑剔的「神演技」,所以最終的獎項,還是頒給了「貌不驚人」的老戲骨張雁。

其實除了《月亮灣的笑聲》中的江冒富外,張雁還在眾多影片中有出色的表現,如《淮上人家》中的黑子爹、《閩江橘子紅》中的王胡伯、《鋼鐵世家》中的劉貴山、《燎原》中的陳工頭、《平鷹墳》中的張廣才等,雖然大多都是配角,但卻都演得形象鮮明。

所以一個演員長得怎麼樣,真的不重要,而能否塑造好角色,才是演員的職責所在。

說到長得像農民的演員,我還想到了一位表演藝術家,那就是前幾天(2022年6月29日)剛剛去世不久的村裡。

村裡老先生稱自己是 「從河北農村走出的莊稼漢」。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他1932年出生於河北望都縣東關村,是農民的兒子。他後來走上演藝之路,也是演農民居多。像《紅旗譜》中的朱老明、《冤家路寬》中的高廣樂、《陳奐生上城》中的陳奐生等,都是農民,都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首先也得益於他長了一張特別朴實的面龐,不用化妝便自帶泥土氣息。其次他的表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如演《紅旗譜》中的盲人,大家就都以為他是「睜眼瞎」,演《陳奐生上城》中的陳奐生,大家就都覺得他是一個南方農民。其實這與他戲外所下的功夫,有很大的關系。

為了演好農民,他交了很多農民朋友。他不斷深入農村,去深入體會農民的感受和情懷,由此他所塑造的農民形象,就更為飽滿,而且立體鮮活。

生活中,他也從不以演員的身份自居,而是始終保持著一個農民兒子的本色和本分。 這使他演起劇中的角色來,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加深刻真實。就像《啊!搖籃》中的羅桂田羅爺爺,時隔40多年,許多影迷仍然難以忘記。一聽到「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的歌謠,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村裡,想起他像高粱一樣黑紅的面堂,想起他那像土地一樣質朴的表演。

如今,像村裡這樣不像演員的演員,真是越來越少了啊。

胡敏英長得也不漂亮,而且也不算十分有特點。不像有的女演員,雖然長得不艷麗,但卻很有辨識度,容易讓觀眾記住。所以我想,如果胡敏英走在大街上,應該沒有幾個人會認為她是個演員。

但是她在《英雄虎膽》中所扮演的女匪首李月桂,簡直無可替代。無論是和李漢光談論戰事時的躊躇滿志,還是試探曾泰時的小心謹慎,還是面對阿蘭時的醋性大發,她都演繹得出神入化、層次分明。

盡管影片中還有王曉棠這樣賞心悅目的美麗「花旦」出演女特務阿蘭,但卻絲毫搶不走胡敏英的強勁風頭。她所體現出來的女匪首的氣勢和女人的敏銳心思,都那麼恰到好處,體現了一個專業演員的深厚功力。

《奪印》中的爛菜花,戲份不多,身份也與《英雄虎膽》中的李月桂不同,但同樣被胡敏英演繹得妙趣橫生,令人難忘。

兩部電影,兩個角色,使得胡敏英獲得了「八一廠第一女反派」的稱號。

所以盡管胡敏英作為女演員「貌不出眾」,先天優勢並不明顯,但她在戲中所體現出來的自信和實力,卻使很多「徒有其表」的明星望塵莫及。

一個演員的外形重不重要呢?當然很重要,但與演技比起來,一個演員的顏值怎麼樣,真的不值一提。

方輝倒是長得有特點,一張長臉,可與北宋文豪蘇東坡媲美——「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流到腮邊」。可是他的長相,也無法與「濃眉大眼」的標准男演員形象聯系在一起。如果在生活中,讓他和同為北影廠演員的於洋站在一起,大家首先看到的,一定是高大挺拔的於洋,而不是他。

可是一旦進入戲中,兩人可就平分秋色了。比如同樣在八一廠拍攝的經典影片《英雄虎膽》中,他倆分飾正反男一號。論形象,於洋自然勝出,將偵察英雄曾泰的英俊瀟灑、沉穩和機智,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若論表演,在雅清看來,方輝塑造的土匪頭子李漢光則更為生動。

那年演《英雄虎膽》時,方輝其實才29歲,但卻把李漢光的各個層面都演繹了出來。包括李漢光散漫的性子,善於隱藏的城府,以及他面對阿蘭時輕佻的做派,和面對李月桂時的色厲內荏,都被方輝通過「看似雲淡風輕,實則暗潮洶涌」的演技,刻畫得栩栩如生。

也正因為《英雄虎膽》中李漢光這個角色的成功,所以此後方輝被列入了「反派專業戶」的行列——《糧食》中愚蠢但卻想要兩面討好的李德順、《暴風驟雨》中唯命是從的李青山、《紅雨》中賊心不死的孫天福等,都是那麼人各有貌,又鮮活生動。

有人說方輝長得像農民,也有人說他長得像工人,就是沒人說他像個演員。然而 他卻有本事讓自己在不同的戲里,就變身為不同的角色。我想,這才是一個演員的職責和本分吧?

說到方輝,我又想起了早已過世的另一位昔日北影廠的好演員安震江。 我覺得他是真正的「表演天才」,演啥像啥。

可是他本人,長得不帥,也不高大。當年和趙聯、李亞林等同學一起考入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北京電影學院前身)的時候,安震江怕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位學生了。但畢業出來之後,走上銀幕,他卻迅速綻放出了異樣的光彩。

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在外形上「不像演員」,沒有優勢,所以無法像同班同學趙聯那樣,一出道,便演萬眾矚目的男主角,而只能演一些邊邊角角的小角色,甚至是反派。

但就算如此,他也能將每一個小角色,都演出彩來。

比如在《平原游擊隊》中,他演老地主楊老宗,那年他才27歲,但卻把一個壞老頭的行為、動作、神態和語氣都拿捏得准確無誤。

比如在《糧食》中,他演四和尚,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甚至說話的語調,都那麼生動有趣,在一個反派角色身上,賦予了一種難得的幽默感。令觀眾每每回想起來,便總是忍俊不禁。

還有《紅孩子》中的肖振五、《暴風驟雨》中的張富英、《偵察兵》中的王德標…… 他似乎每演一個角色,都能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賦予角色一些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的標志。 所以,他演的這些角色,都深刻地保存在了觀眾的記憶之中。有時我們會忘記片中主角們的表演,卻對安震江的表現記憶猶新。

我想,若不是肯用心鑽研角色和演技,安震江又怎會取得這樣的成效呢?而現在,又有幾個演員,能夠像安震江這樣牢記做演員的初心,堅守做演員的本分呢?

安震江一生從未演過一次主角,然而在更多演員的心裡,他卻是真正的「表演大師」。比如李雪健,就無比崇拜他,立志成為像他一樣的好演員。

如今再說安震江,誰還會去在意他的形象呢?我們記住的,永遠是他所扮演的角色。 也許他長得一點都「不像演員」那麼光鮮亮麗,可是誰能否認——他才是真正的好演員呢?

賀汝瑜放人堆里,可不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的老頭嗎?說他是演員,可能很多「以貌取人」的人,打死也不會相信。若他去報考一些藝術院校的表演系,說不定第一輪就會以「形象不合格」或「身高不達標」而被刷下來。

可是如果把他放到電影中,那麼就誰也無法忽略他的存在了。盡管他和安震江一樣,也是一輩子都在演小配角。但看他的表演,卻是一種極大的享受。因為他在每個角色身上,都賦予了獨有的魅力。他所塑造的角色,又永遠都那麼妙不可言。他進入表演狀態時,時常都不按常理出牌,令觀眾感到意外,但仔細一琢磨,卻又在意料之中。不由像看戲曲名角的表演一樣,忍不住大聲地對他叫一聲「好」。

賀汝瑜長得不帥,不高,骨架子還特別瘦小,幾乎是人群里最容易被忽視的那種類型。可是我們看他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管家、在《虎穴追蹤》中扮演的小特務、在《雲霧山中》中扮演的灶神爺、在《花好月圓》中扮演的小聚、在《劉三姐》中扮演的莫進財等,哪一個不是有聲有色、惟妙惟肖?

其實主角演出彩來容易。因為戲份多,這場戲演得不到位,下一場戲還可以彌補。可是配角不一樣,尤其是像賀汝瑜這種類似大龍套的演員,往往在一部戲里,就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場戲和幾句台詞,這就需要演員將每個眼神每個形體都做到位才行。若沒有高超的演技,真的很難達到賀汝瑜這樣的高度。

所以盡管賀汝瑜沒有「明星們」高大帥氣的外形,也從沒演過主角,但卻同樣擁有很多粉絲。盡管他出演的電影也不多,可是在長影廠,他卻被稱為殿堂級的「寶貝演員」。我想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體現出了演員這個職業最基本的素質,那就是塑造人物。

現在很多女明星,都患上了「容貌焦慮」綜合症,就算是原本長得貌美如花,也感覺自己與大眾評判標准有差距,於是拚命醫美和整形,一個個都變成「網紅臉」,原本的真實美不見了,辨識度也失去了,戲路也越來越窄了。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她們只想當「明星」,而忘記了自己的職業是演員。因為當「明星」多好啊,又出名,掙錢還快,還輕松。可是演戲的話,又要准備角色,又要研究人物,那多累多辛苦啊。

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演藝圈,浮誇風愈演愈烈。那些女明星,不僅要在鏡頭前選擇最美的角度展示最美的自己,而且在生活中,也是裝模作樣,虛張聲勢,誓要與別的女明星一爭高下。

其實真正的好演員,從來不屑於這等煞有介事的做派。雅清采訪過許多女演員,她們在生活中都特別樸素,一點也不像她們站在舞台上時那麼光彩照人。我記得有一次我采訪一個特別有名的女演員,冬天,她穿了一件極其普通的棉大衣。采訪結束後,我們在電視台門口分手,她就隱沒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了,沒有任何人將她認出來。

鄭毓芝也是一個在生活中不講究「形象」的人。她不演戲的時候,就挎個籃子去菜市場,看上去與上海里弄的阿姨沒有任何兩樣。然而她演起戲來卻格外認真。這些年她在眾多熱播劇中都有出色表現,如《婆婆媳婦小姑》中的婆婆、《上錯花轎嫁對郎》中的齊老太君、《琅琊榜》中的太皇太後、《慶余年》中的南慶太後等,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她在上海話劇界特別有影響力,精湛的演技備受肯定。可是在生活中她卻一點也不像演員,甚至經常會被人認成「紡織廠的女工」。所以我覺得, 真正有實力的人,從來都不需要靠一些外在的包裝來凸顯自己,做演員,在演技上見分曉,才叫真本事。

奚美娟曾為自己的外形深深地自卑過。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女演員,就應該像潘虹那樣天生麗質,一雙大眼睛令人見之忘俗。而潘虹,恰恰就是和她同一年走進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同學。

後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奚美娟才重新獲得表演的自信—— 演員的工作,是讓角色出彩,而並非凸顯演員自己。

奚美娟如今在演藝界所取得的成就無需多言。她直到現在都沒演過一個「美女」類型的角色,然而淡雅如菊的她在《假女真情》、《山楂樹之戀》、《安家》、《突圍》等影視劇中所塑造的人物,卻無不透露著一種性格美。

我覺得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演員」的真諦——以德為先,用作品說話。讓自身創作出角色的藝術美,才叫真本事。 而如果只有好看的臉蛋,那充其量,只是爹媽的功勞而已。

於是之很反對外人稱他為「明星」。他說, 我就是個普通演員,演過幾個角色而已。

在觀眾和後輩演員心中,於是之是像「神」一般存在的表演大師。然而他的夫人李曼宜卻說, 於是之沒有什麼特殊,他太普通了,走在大街上,沒人知道他是演員。 跟現在的「小鮮肉」們一出行就帶一大隊保鏢所不同的是,於是之就算上街,也穿著樸素的衣服,神色坦然。 他從不擔心會被觀眾認出來。就算認出來,微笑著,就像老熟人一樣打打招呼,也就過去了,一點「作秀」的成分也沒有。

過去的演員活得多真實,他們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有多深刻。 看於是之、藍天野、鄭榕先生他們演出的話劇《茶館》,那可真是幾代人心中的經典啊。而現在的年輕演員,就算刻意模仿,也還是有些差距的。

再看於是之在《龍須溝》、《青春之歌》等電影中所塑造的程瘋子、余永澤等角色,每一個,都是那麼精彩絕倫,性格鮮明。我想,這跟他的藝術追求,有著直接的關系。

有的人,在生活中是演員,在舞台上卻什麼都不是。 而像於是之這樣的大師,他們在舞台上才是演員,而在生活中,他們就是普通人。

我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明星」,和藝術家之間的,最大區別吧?

最近,大家在追《幸福到萬家》這部新劇時,發現了一位「寶藏演員」,那就是遲蓬。

很多網友「後知後覺」地表示,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原來在《幸福到萬家》中扮演「碎嘴子」婆婆的遲蓬,就是在前不久剛剛播完的熱播劇《警察榮譽》中出演毒舌岳母的那位演員啊。

是的, 演員是同一位演員,但是每演一部戲,就變一次臉,這可不是每位演員都能做到的啊。

說得多好啊。我想也正因此,所以遲蓬所出演的那些角色,才能做到演一個,成一個。

而放眼現在的演藝圈,那些所謂的流量明星「小鮮肉」們,都只是在「戲外」下功夫。一旦出現在戲里,那拙劣的演技,那尷尬的做派,恨不能讓人走進屏幕直接趕他出畫。

所以誰說長得不好,就不能成演員?咱們今天說到的這十位表演大師,哪一個的演技,不甩小鮮肉們十萬條街? 就算他們貌不出眾,不像演員,又怎樣呢?誰規定演員就一定要長成一副模樣呢?對於演員來說,能將角色演得出神入化、難以超越,才叫真正的「硬功夫」。 而其他的,都是浮雲。

給80年代「最會演戲的男演員」排個名,達式常第三,唐國強墊底了

《幸福到萬家》播完9集 給演員演技排個名 趙麗穎第5 老戲骨劉威第2

梁曉聲《知青》播出十年 15位男星變化大 王凱成頂流 唐曾憑新劇翻紅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張雁怎麼去世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