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演員赫本介紹

電影演員赫本介紹

發布時間:2022-11-01 04:41:58

① 奧黛麗赫本簡介400字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於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逝於1993年1月20日。她是美國好萊塢以演技卓越、藝術生命長久而著稱的女演員。她出生時的名-Ruston。她的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她自幼勤習芭蕾舞,1951年,她在百老匯公演《金粉世家》,為威廉·惠勒賞識,啟用她擔任《羅馬假日》女主角,為赫本帶來了好運及一座奧斯卡金像獎。《羅馬假日》雖然是黑白片,但已是當年電影收入的第一名。自葛麗泰·嘉寶以來,令人等候多時的明星,終於在好萊塢誕生了。

在她的雙親離婚後,她跟隨母親去了倫敦,並在一所私立女子學校上學。她的母親隨後回到荷蘭,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親一起到了荷蘭的Arnhem。當納粹進入Arnhem後,赫本經常會營養不良,心情郁悶。解放後,Hepburn進入倫敦的一所芭蕾舞學校學習,並獲得了獎學金。

畢業後,她成為一名職業模特。作為一名模特,她便顯得很優雅高貴,而且好像她已經找到了最適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製片人發現了她,並讓她在一部歐洲電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擔任一個小角色。 1951年她又在電影《Young Wives'Tale》中為Eve Lester配音。當赫本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後,她最終決定去美國。

赫本的眼睛,存在於超越所有常識可及的地方。那個時期在好萊塢有許多所謂女神的存在。特別是對男性而言,確實有許多「觸感極佳」的女神們存在著:性感小貓、艷婦、鄰家女孩、貴婦等等。而她們都如出一轍地忠實於當時的審美眼光:細細的眉毛、整齊的牙齒,甚至還有拔掉臼齒而整修過的纖細下顎,赫本在其中只不過是個其貌不揚的女人而已,但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女人將好萊塢對美的基準,在一瞬之間全部改寫了。

她與法拉的感情亦跌入了谷底,在她演出由丈 夫製片的《盲女驚魂記》之後,他們13年的結婚生涯畫上了休止符。赫本身心有如四分五裂般疲憊不堪,體重又掉到只剩42公斤。想要從人生中如此的慘狀里逃脫出來,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再婚。赫本自己也說,在那個時候她無論如何都想再結婚的。1968年6月,她接受友人的招待開始了兩周的觀光船的旅行,在那裡她和小她9歲的精神科醫生安德烈·杜提相識了。杜提向赫本告白說,當赫本因拍攝《羅馬假日》外景而進入羅馬的當時,他還是青少年,但他前去看拍外景時就愛上了她。母親艾拉也很中意杜提。1969年1月,他們結婚了。 然而,她那英俊又過於輕浮的丈夫,在赫本懷孕期中出了軌,往後也風流名聲四溢,還傳到了赫本耳朵里。想建築一個安樂家庭而從電影界引退的赫本,被丈夫的這種行徑又傷得不輕。赫本曾說:「我終於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電影了,今後我要專心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然而她這樣的夢想,竟被輕易背叛了。

赫本以《羅賓漢與瑪麗安》一片,在息影9年後重新東山再起。過去曾經在服飾上穿著華麗、千變萬化的她,在這部電影中只穿一套衣服演到底,對男人而言,她演出了他們心中永遠的情人。往後她也只演出了《朱門血痕》,她對共同演出的班·蓋查拉非常傾心。赫本倒向蓋查拉,迷失了她身為明星的身份,她與蓋查拉於1981年又共同演出《鬨堂大笑》,在名聲不佳的情況中,斷送了自己的電影生命。

赫本開始跌落谷底。她的朋友想安慰她而為她開了一個宴會。在那裡她又與極度英俊的勞勃·華特斯邂逅了。數個月前愛妻——也是女星的梅爾·奧伯朗才剛剛過世的華特斯,遇見了遭遇和自己相同的赫本,對她有感同身受的愛意。當時的赫本早已對戀愛心灰意冷,但華特斯仍舊追求她,1985年他搬到赫本住的瑞士托洛許那村,他和赫本的兒子共同照顧赫本。

赫本一直到人生的晚年才遇見和自己愛對方一樣愛著自己的一個對象。1981年,她與杜提離了婚,她得到了一段最後的幸福。在這段幸福日子中,她成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持續給世界上不幸的孩童們灌注她不嗇惜的愛。1989年她演出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就像她本人,在銀幕上她亦扮演一個天使。1993年1月20日赫本去世的時候,伊麗莎白·泰勒就說:「天使已經回天國去了。」

晚年的赫本作為聯合國的親善大使多次赴非洲開展慈善與救助活動,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銀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與愛戴。為了表彰奧黛麗·赫本對世界電影藝術的貢獻法國政府於1987年授予她法國最高褒獎——騎士榮譽勛章。

赫本就埋葬在她晚年格外喜愛的托洛許那村,在墓碑上的只有「奧黛麗·赫本,1929-1993」這樣簡單的文字而已。愛與悲傷、名聲與失意,喜悅與背叛,絕望和希望……這些侵襲過她的所有感情的體驗,像似被吞沒了似的,那墓碑永遠安靜。站在幕碑前,彷佛可以聽見赫本的聲音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擁有信念,至少我曾努力的想去擁有過。」

② 赫本的個人簡介

人物簡介: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簡 介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於瑞士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本名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頓(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家庭:奧黛麗的父親約翰·維克特·赫本-魯斯頓(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女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自我表演評價: 我從來沒有什麼偉大天才或高超技藝,但無論如何,我做出了貢獻!

一個精靈誕生在比利時
1929年3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里,

赫本的父親是英國人,名約瑟.安東尼.赫本.拉斯東,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的總經理,他相貌英俊,衣著考究.

母親是荷蘭人,埃拉.馮.希姆斯特拉,荷蘭駐蓋亞那總督的女兒,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約後裔,所以在名字後還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稱號
正是在這種家庭和生活環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認真嚴肅、氣質高雅、性格堅毅,同時又能出人意料地談笑風生,以無限的激情擁抱生活。

她冰清玉潔、朴實無華,就象布魯塞爾一樣,集最古老的神秘、時代的觀念和奇異的現代觀念於一身,她的舉止總帶有一種貴族氣派.

為了讓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歲就被送往英國一所私立學校.

赫本從小就非常文靜,從小就喜歡音樂,

尤其喜愛舞蹈,看芭蕾舞劇對赫本是一種極為美妙的享受.將來成為一名演員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夢想.

這個時候,她日益從芭蕾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身體.她開始對自己的外表不滿.
她特別不喜歡自己的臉,認為她的眼睛太大,牙齒長得不整齊,而且她對自己的體形也感到絕望.從此她鬱郁寡歡,越來越孤僻、拘謹、與人疏遠
6歲時她父母的離異更使她覺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強烈地吸引著她.

9歲時,她開始正規地學習芭蕾舞.她學習非常認真莊重,她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成為一名獨舞演員,並最終成為舞星.

她對電影毫無興趣,對超級巨星嘉寶或者凱瑟琳.赫本一無所知,跳舞已成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

③ 奧黛麗·赫本的詳細資料..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公元1929年5月4日—公元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劇與電影女演員,晚年曾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特使。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出生:公元1929年5月4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忌日:公元1993年1月20日,因結腸癌逝於瑞士
家庭:父親是一名富裕的英國銀行家,母親是一名荷蘭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cm)
體重:
110磅
(50kg)
三圍:
32-20-35
發色:
棕色
愛好:芭蕾
最喜愛的顏色:白色
最難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難忘的事情:獲得奧斯卡獎

④ 奧黛麗赫本英文簡介

奧黛麗赫本英文簡介如下:

Audrey Hepburn (May4,1929--January20,1993)wasborninBrussels,Belgium.


Netherlands in Seven Lessons,a39-.In1953,shestarredinthefilmRomanHoliday.Inthesameyear,The Mermaid.And in1961,shestarredinthemovieBreakfastatTiffany's.

Inherlateryears,,,.in1993.,1993inSwitzerlandattheageof63.

.In1999,shewasnamedthethird"greatestactressinacentury".InMay2002,TheUnitedNationschildren',statuenamedTheSpiritofAudrey,.


中文翻譯如下:

奧黛麗·赫(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是一位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3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患癌,病逝於瑞士,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⑤ 奧黛麗.赫本簡介

奧黛麗.赫本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芭蕾舞團首席女演員,後來因為謀生需要,她參加了舞台劇《高跟紐扣鞋》的演出,隨後又參加了一些電影的演出,這些表演經驗為她今後的表演打下了基礎,她在拍攝《蒙特卡羅寶貝》的時候,被法國著名女作家茜多妮.科萊特看中,並邀請她參加舞台劇《金粉世界》的表演,從而在娛樂圈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並獲得了《羅馬假日》的面試機會。

感謝羅馬假日,奧黛麗.赫本是一個過夜的明星,並迅速轉移到她的下一部電影比利懷爾德的輕松愛情喜劇薩布麗娜(Sabrina,1954),在那裡她扮演一個司機的女兒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在兩兄弟之間的愛情試驗中陷入困境(漢弗萊鮑嘉和威廉霍爾頓),赫本再次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奧黛麗.赫本的演藝經歷告訴大家,成功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⑥ 求 奧黛麗赫本 一生 簡介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

1948,赫本出演了39分鍾的荷蘭紀錄片《荷蘭的七課》,並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54,她首次在電影《羅馬假日》中扮演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在「美人魚」舞台上獲得托妮最佳女主角獎。1955,她在電影《龍鳳賽》中被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女演員獎。1961,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早餐》。1964,她主演音樂劇《窈窕淑女》。1989,奧德麗《多年的客人》,最後一部電影永遠播放。

奧黛麗·赫本晚年致力於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第三世界婦女和兒童的權益而戰的親善大使的代表。1992,他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並於1993獲得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死於闌尾癌,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五項提名。1999,她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第三世紀最偉大的女演員。2002年5月,為了表彰赫本對聯合國的貢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紐約總部「奧黛麗精神」揭幕了一尊7英尺高的銅像。

(6)電影演員赫本介紹擴展閱讀

半個多世紀以來,奧黛麗·赫本影響並改變了人類美學和時尚潮流:時尚雜志《VoGUE》以29%的選票把她列為世界時尚名人。一位女發言人說,每個人都認為奧黛麗·赫本高貴優雅,她的美貌沒有改變;當談到時尚時,每個人都立刻想起了她。

她被認為是自然和美麗的化身,她的性情溫和,她的微笑散發出它獨特的魅力。因此,時尚雜志《愛》又稱赫本為「歷史上最美麗的女人」。

除了美,赫本的低調友好和對工作的執著也是難忘的。比利·懷爾德,誰贏得了最佳導演兩項奧斯卡,曾經說,赫拉克勒斯顯示一些久違的特質,如高貴、優雅和禮儀。「即使上帝親吻她的臉頰,她也是如此可愛的人,」導演說。她給世界帶來的愛和感情並不局限於她自己的性格。

後來,赫本被邀請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慈善大使,為爭取婦女兒童權益在第三世界。作為一個美國公民,她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任何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和聯合國已豎立雕像的她在其總部,被稱為奧德麗的精神,只有接受它。當伊麗莎白·泰勒聽到她去世的消息時,她悲傷地說,天使回到了天堂。從那時起,她就被譽為「世界上的天使」。

參考資料:奧黛麗赫本-網路

⑦ 奧黛麗赫本簡介

奧黛麗·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影星,奧斯卡影後,世人敬仰她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味的穿著著稱。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赫本晚年投身於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1992年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作為親善大使,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亞非拉許多國家。

你可以直接去網路上看
http://ke..com/view/2299.htm?subLemmaId=2299&fromenter=%B0%C2%F7%EC%C0%F6%BA%D5%B1%BE

⑧ 奧黛麗赫本姓什麼,叫什麼

奧黛麗·赫本姓Hepburn,名為Audrey。別名為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奧黛麗·赫本(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3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爭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患癌,病逝於瑞士,享年63歲。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8)電影演員赫本介紹擴展閱讀

奧黛麗赫本的早年經歷: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母親為荷蘭女男爵,父親是銀行家,也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1935年至1938年間,她就讀於英國肯特郡埃爾海姆鄉的一所貴族寄宿學校「密斯利登學校」。

1939年,奧黛麗·赫本進入荷蘭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1940年,荷蘭安恆被納粹侵佔,包括赫本舅舅在內的諸多親人被殘害。數年間,因為食物匱乏,赫本只能以鬱金香球莖充飢,健康情況迅速惡化。

二戰中後期,赫本通過芭蕾舞的表演為荷蘭游擊隊秘密的募捐。同時由於年齡較小,她利用孩童的身份多次為荷蘭地下黨傳遞情報。

1948年,奧黛麗·赫本進入英國倫敦的瑪莉·藍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學校學習,由於年齡和身高以及早年因營養不良而影響發育的原因,她被告知無法成為一流的芭蕾舞者。之後,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攝了一些廣告,也參加了一些舞台劇的演出,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羅馬假日》劇組的演員試鏡,從這以後奧黛麗·赫本走上了演藝道路。

⑨ 「赫本」代表什麼意思

赫本指的是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女演員。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鍾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3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奧黛麗客串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

(9)電影演員赫本介紹擴展閱讀

赫本風格

奧黛麗·赫本在電影中的經典造型。

奧黛麗·赫本用另一種方式使自己成為了神話。在電影與時尚關系的教科書上,人們每每談到那些在電影中擁有潮流造型的女演員,都會將赫本創造的經典奉為圭臬。

《蒂凡尼的早餐》里那套用黑色絲綢製作、無袖的雞尾酒裙,堪稱時尚界不朽的經典之一。對於赫本開創的「小黑裙look」,時裝界在其出現至今的五十餘年裡還會反復提及。

同樣出自赫本電影的另一條裙子,也開創了當時服裝的潮流。

⑩ 奧黛麗赫本的生平事跡

奧黛麗·赫本好萊塢著名影星, 奧斯卡影後,世人敬仰她為「人間天使」。身為十大好萊塢最著名的璀璨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氣質與有品味的穿著著稱。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奧黛麗赫本 事跡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生平簡介
1.童年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約瑟夫·維克特·安瑟尼·赫本-魯斯頓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赫本的全名原本為「奧黛麗·凱瑟琳·魯斯頓」,但在二戰後,由於她的父親約瑟夫偶爾發現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這個姓氏,於是把自己的姓氏改為了「赫本-魯斯頓」。因此,為了合乎法律規定,奧黛麗的名字也相應修改為「奧黛麗·凱瑟琳·赫本-魯斯頓」,一般簡稱為「奧黛麗·赫本」。

赫本六歲開始就讀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離異,父親離開了家庭,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娘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 芭蕾舞 ,之後二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佔領。當時的身份文件大多為手寫,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母親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達·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筆之差,便於偽造),但是這個名字從未合法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安恆後,由於謠傳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佔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營,母女倆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在戰爭的飢荒期間,赫本經常靠鬱金香球莖以及由烘草做成的「綠色麵包」來充飢,並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長期的營養不良促成她日後瘦削的身材。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鍛煉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窮到要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也沒關系。在此期間,赫本曾為荷蘭地下游擊隊秘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傳遞情報等),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貢獻。1944年安恆戰役,此時16歲的奧黛麗成為一名志願護士,戰役期間很多盟軍傷兵被送到了赫本所在的醫院,其中一名受傷的英國傘兵在赫本和其他護士的幫助和照護下康復,這名傘兵就是後來的導演特倫斯·楊,他在1967年執導了赫本主演的《盲女驚魂記》。

2.踏入影壇

二戰後,1948年,赫本與母親(赫本父母於1938年離異)帶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英鎊遷至英國倫敦。她在這邊打工邊尋找深造的機會。1948年,赫本進入著名的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Marie Rambert`s)學校學習芭蕾舞,期間曾因沒錢繳學費返回荷蘭,並在一部荷蘭影片《荷蘭七課》中飾演一位空姐——一個跑龍套的角色。經過數月訓練後,赫本被告知她不適合當芭蕾舞者。為了面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她轉而成為兼職模特兒,並參與歌舞團演出;這年赫本擊敗多數應征者,成為音樂劇《高跟紐扣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團員。由於表現突出,她正式參與了另一部音樂劇《韃靼醬》(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國電影《天堂笑語》露臉,正式成為電影演員,並在一些電影中扮演較次要的人物。之後她在電影《雙姝艷》里施展舞技,同時接演另一部電影《蒙特卡羅寶貝》(Monte Carlo Baby)。為了拍攝後者的法國翻拍版《前進蒙特卡羅》(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奧黛麗到法國出外景,期間演出意外被坐在台下的法國著名女作家高萊特夫人一眼便認定她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便邀請她到紐約好萊塢出演音樂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進而開啟赫本到美國發展的機緣;同時,她還被《雙姝艷》導演推薦給威廉·惠勒,參加了其新影片《羅馬假日》試鏡,獲得非常好的贊譽,從而得到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奧黛麗·赫本到美國正式參與舞台劇《金粉世界》的演出。她在其間十分出色,廣受人們的歡迎,並因此獲得世界戲劇大獎(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為趕拍《羅馬假日》,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迴八個月演出後結束。這年因無法兼顧事業與婚姻,她取消與未婚夫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on)的婚約,但兩人日後仍保持良好的友誼。

1953年,並與好萊塢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於成功刻畫劇情,該片放映後迅速風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動人的安妮公主,表現出公主高貴、優雅的氣息,外貌優美脫俗,體態輕盈苗條,一頭黑色短發,在金發性感女郎風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尤其剪成赫本頭表現出的天真無邪,使她成功贏得多數人的贊賞,「赫本頭」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發式。一時間,赫本成了國際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聞片,電視台用黃金時間贊美她。大量的報紙欣喜若狂地贊美她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人們稱贊她是繼嘉寶和褒曼之後的最佳女演員。許多報紙評論稱贊赫本說:「一位新嘉寶誕生了!」。據說英格麗·褒曼在義大利觀看《羅馬假日》時,竟發出一聲驚叫,她丈夫羅西里尼問她:「你為什麼叫喊?」 褒曼說:「我被奧黛麗·赫本深深感動了。」 赫本不僅俘虜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心,同時連評論家們也都不知不覺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三天後,因《美人魚》(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榮獲托尼獎(Tony Award)殊榮。

1954年她與亨佛萊·鮑嘉、威廉·荷頓一同演出比利·懷德拍攝的愛情片《龍鳳配》。由於《美人魚》的演出加上抽煙過量,赫本在醫生的建議下到瑞士修養,不久接受一同參與《美人魚》演出的演員梅爾·費勒(Mel Ferrer) 的求婚,兩人於9月24日步上紅毯。

1955年奧黛麗·赫本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可惜未獲獎,同年因意外首度流產。之後幾年,她主演的《戰爭與和平》、《甜姐兒》、《黃昏之戀》等片都獲得不錯的評價,聲勢扶搖直上。但丈夫梅爾的演藝卻遭遇挫折,逐漸轉到幕後。1959年赫本三度懷孕,為防止半年前的流產再度發生,她推掉包括《西城 故事 》等片的片約,直到生下第一個兒子西恩·赫本·費勒(Sean Hepburn Ferrer)後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

3.轉型

雖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原屬意瑪麗蓮·夢露飾演女主角霍莉·戈萊特麗(Holly Golightly),拍攝過程赫本也一度為了主題曲是否採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與約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與電影公司起沖突,是事後證明她的演出與堅持是對的:1961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兩項音樂性獎項,奧黛麗·赫本第四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這部片她的演藝生涯再創高峰,但她開始挑戰更有演技難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雙姝怨》的演出,但評價平平;之後的《謎中迷》試圖挑戰懸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還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這部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歌舞片獲得8項奧斯卡的獎項,但主演的赫本卻因由別人幕後代唱的關系無法獲得提名。

4.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見了羅伯特·沃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影響了赫本原已經出現危機的婚姻。在赫本與安德烈·多蒂離婚後,兩人最後成為永久的人生伴侶。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與多蒂的結合使她息影七年,廣大觀眾十分懷念她,電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於「賢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終於重返影壇,與因演007諜報員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時的辛·康納利一起主演《羅賓漢和瑪莉安》,影片描寫中古 傳說 中隨十字軍東征歸來的農民英雄羅賓漢與離別十八載的愛侶之間的一段深情。該片的首映式在紐約舉行。當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闊別影壇七年,電影事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會怎樣對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還不得不盡快飛往好萊塢,在美國電影學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終生榮譽獎的儀式上發言。她朗讀了一首自己寫的詩,結果博得滿堂喝彩,這使她又驚又喜。接著她又飛往紐約參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廣播城市市音樂廳舉行,赫本一到,約有6000人向她歡呼,用 唱歌 的聲調齊唱到: 「我們愛你,奧黛麗!」

赫本對此完全沒有思想准備,她被人們的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說:「看到人們並未對我感到膩味,我很感動。」

然後她再飛往好萊塢,出席該片在西部的首映式,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儀式上擔任授獎人。這對電影明星來說,是一種特殊的榮譽。她這回是為當年即第48屆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授獎。赫本息影七年,感觸頗深,但她最難忘的是,好萊塢沒有忘記她,電影沒有忘記她,廣大觀眾沒有忘記她。

她雖然息影多年,但演技並未遜色。繼《羅賓漢和瑪莉安》後,她又主演了《血統》(1979)、《鬨堂大笑》(1981)、《直到永遠》(1989)。然而,進入70年代以來,歐美的婦女解放運動日趨高漲。婦女不再滿足於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和男人一樣工作奮斗。近年來不少女演員成功地塑造了這種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歡迎。相比之下,赫本復出後仍然跳不出天真無邪、活潑善良的少女形象,這就不能不給人一種落伍、懷舊的感覺,令人感到哀嘆、惋惜,這也是她重返影壇後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奧黛麗·赫本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她在黃金時代所創造的銀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樣,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太強烈了。她在電影史上所佔的獨特的一頁,是不會被歲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國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向赫本授予Gala榮譽獎,該項獎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資深望重的藝術大師頒發,獲獎者先後有卓別林、勞倫斯·奧立弗、伊麗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華等影界巨星,這是對赫本影壇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獎。

赫本晚年,仍然老驥伏櫪,為公益事業發著光和熱。1988年,她擔任聯合國 兒童 基金會親善大使。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愛戴和歡迎。1992年底,她還以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雷莎修女獲悉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命令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跡般地康復,禱告傳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徹納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乳腺癌病逝。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93年度奧斯卡人道主義獎授予了她,此時赫本已離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費勒代領該獎。
主要影響
奧黛麗赫本是影壇上難得一見的瑰寶:她的容貌清純秀麗,既不俗艷,而又耐看,很多攝影師喜歡為她拍照以捕捉那「無法比擬的美」。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志《VOGUE》2004年的時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數,榮登女性榜首。《VOGUE》雜志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2004年6月, 赫本又被著名的時尚雜志《ELLE》評選為有史以來世界最美麗女人第1名,得票率為76%。「她是自然與美麗的化身,她皮膚細嫩,性情溫和、活潑,她的微笑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和內在美」,《ELLE》雜志的主編羅西·格林如是說。2006年4月,英國《新女性》雜志對5000多名讀者進行調查選出古今百大美女,結果赫本再次榮登榜首。

「奧黛麗卓然不群,別指望拿那些現成的陳詞濫調來套她。」 ——美國《時代》周刊

「唯一可以蓋過蒂凡尼珠寶光芒的人便是奧黛麗。」—— 亨利·普雷特

「奧黛麗·赫本呈現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質。例如:高貴、優雅與禮儀……,上帝都願意親吻她的臉頰, 她就是這樣一個討人喜歡的人。」——比利·懷爾德

除容貌美麗和氣質優雅之外,赫本出色的演技也受到激賞。在主演《羅馬假日》和《龍鳳配》成名後,她不但慎選劇本,並且只和一流導演合作,例如她在後來主演的影片《修女傳》、《蒂梵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盲女驚魂記》中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影片叫好又叫座。而《謎中迷》、《偷龍轉鳳》等電影則充分體現出赫本的喜劇天賦。

赫本似乎還有一種使導演化腐朽為神奇的驚人影響力:譬如,史丹利杜寧本是一位娛樂派導演,但他一和奧黛麗赫本合作後,拍出來的電影就不同凡響,從《甜姐兒》經《謎中謎》到《儷人行》,無不令人刮目相看。另外,拍商業電影007情報賺大錢的導演泰倫斯揚,為奧黛麗赫本拍的《盲女驚魂記》,藝術成就之高使許多影評人認為他終於發揮潛力,甚至脫胎換骨了。

奧黛麗精神

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善良的「安妮公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為了紀念奧黛麗·赫本所做的貢獻,專門為她在紐約總部樹立了一尊以她名字命名的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並於2002年5月舉行了揭幕儀式。而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國郵政總署則發行了她的的紀念郵票。

看了「奧黛麗赫本的事跡 」的人還看了:

1. 奧黛麗·赫本勵志名句

2. 奧黛麗赫本的經典勵志名言

3. 英語美文:奧黛麗·赫本的遺言

4. 盤點奧黛麗·赫本經典電影中的原聲配樂

5. 高中優秀英語作文: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赫本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