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拍攝電影時演員需記憶

拍攝電影時演員需記憶

發布時間:2022-10-29 19:57:25

①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生活當中,我們在電視看到的電視劇電影,裡面的演員表演很輕松的感覺,其實台上兩分鍾,台下十年功,沒有一點努力是達不了,下面我整理了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1

1、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大家都知道的,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表演藝術也同樣的深深紮根於生活,是表現人的精神面貌的藝術。因此,有意識的培養和磨練演員觀察生活的能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基本功。

演員需要具有敏銳的感受客觀世界與感受主觀心理的雙重能力。敏銳,可以說是判斷一名演員是否在創作上成熟的前提,我們很難想像,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演員將會如何賦予創造力的表現,它們必定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2、細致的模仿力和適應力

有了觀察力和感受力,演員需要千方百計的把自己「體驗「到的內容,再通過自身表現出來,這時就要有模仿能力和交流適應能力」上場「了。

在這個階段的訓練中,要求演員由簡到繁、由近及遠、由表及裡逐漸過渡的掌握原則,從最熟悉的生活動作開始,從動物模擬的「形似」開始,從人物的表象的模仿開始,逐步發展到對所觀察的人物進行心理的分析和模仿。模擬訓練要求演員一定要參照真實原型,不是憑空臆造的,模仿的准確為第一要求,鍛煉演員捕捉人物形象的內外部性格特徵的能力。

3、准確的表現力和節奏感

從「體驗」走向「體現」,從自我出發走向角色,真正的開始考驗演員的表現力,我們指的是准確的表現力。准確的表現力與不準確的表現力就是「質」的差別,因為這是由「規定情境」所決定的。

我們回顧一下什麼是「規定情境」:劇本的情節,劇本的事實,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生活環境……角色的外部形象設計、習慣動作、節奏,美術布景和道具,照明和音響等等。所以,准確的表現力是在劇本情境規定之下的表現力,不是洪荒而泛濫的表現力。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2

做一名演員必備的素質是什麼

演員是一種職業,在過去也許沒有這么受人們的關注,但是現在社會,很多演員變成了明星,受到很多關注不說,也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他們代表了一種社會潮流和時尚。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做一名演員必備的素質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一個演員的總體素質所包括的方面是很廣泛的。它既包括演員先天的形體與聲音條件,長期的生活經歷所形成的風度和氣質,還有演員本人的生活素養、思想水平、文化藝術修養、專業技巧,以及職業道德水準等諸多方面。一個演員是否具有魅力,往往與一個演員在這些方面的優劣有著密切的關系。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一:敬業。

敬業是一個演員最基本的素質和職業操守,作為演員,演戲就要到位,不管是本色出演還是角色扮演,都要敬業,尊敬、專業的態度對待演員的身份。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二:早來晚走,以身作則,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態度。

其實演員也很辛苦,有時候拍戲是沒有時間的,不像普通上班族那樣朝九晚五,他們很多時候要凌晨拍戲,還需要背台詞,但即便這樣,也要以身作則,早來晚走,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三:責任感。

責任感對於演員來說,是很重要的,作為公眾人物,必須有責任感,而作為社會人,也要具備責任感,對家人、對朋友、對公司、對粉絲都是一樣,甚至不認識的路人需要幫助也應該伸出援助之手。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四:風險管理意識。

演員事業也是存在風險的,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演員,就要具備風險管理意識,即便你的經紀人已經具備,你自己也要有,畢竟到什麼時候都得靠自己。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五:豁達的心態。

對於演員而言,太多的關注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好事,你做什麼都有人看著,做好了還行,做不好就會受到責備,有些人還會小題大做的'到處宣傳,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豁達的心態,讓自己寵辱不驚。

作為一個好演員要具備的基本素養六:低調無緋聞。

這一點要做到真的很難,尤其對於年輕一點的演員,要想低調都很難,更何況有些人還主動給自己製造緋聞,比如艷照門】事件,再比如出軌門】事件等,但是要作為一個好演員,應該做到無緋聞,不僅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更是為了給粉絲做個榜樣。

做演員需要具備的基礎條件

1、在現代的生活中,明星,歌星等等的新鮮靚麗,讓很多朋友羨慕,嫉妒恨。於是很多朋友喜歡上表演藝術,但是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當一名演員,要怎麼才有機會出名,需要哪些條件,這里我總結了一些文章和觀點,當作參考!

2、在生理條件上,電影演員需要有健康、靈活、勻稱的體格,端莊秀麗的面容和五官(專演反面人物的除外),伶俐清晰的口齒語音,聲音響亮,音色純正,普通話標准等。 電影演員應具有較深刻的理解力。

這種理解力表現在演員應對生活、對劇本、對角色、對導演的創作意圖等有一個客觀的理性的思考、分析、判斷能力。 電影演員應具有較豐富的想像力和感受力。這種感受和接受能力的大小和演員的天賦、閱歷、智力等都有關系。

3、 為了生動、鮮明、形象而深刻地塑造好各種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演員則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水平和較深的藝術造詣。還須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高度的表現力,讓自己成為一塊優質的材料和得心應手的表演藝術工具。

4、電影演員應具有高度的表現力和摹擬力。這又是演員表演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表現力包括心理形體動作的表現力、面部表情的表現力和言語動作的表現力。

我國著名電影藝術家白楊在總結表演藝術時提出的三忌八訣便是對電影演員素質的具體要求。一忌簡單化,二忌老套化,三忌吃力化。八訣是品,熟,脈,穩,神,趣,明,化。以上這些都是老藝術家們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

5、希望這些簡單的總結,能給那些准備或者正准備以及在路上的從事演藝工作的朋友一個參考。

演員需要具備哪些天賦

1、具有表演天賦,擅長表演。

表演是一個演員的必修功課,不管你的天賦有多好,你都需要從外界學習表演的特色與特點。一般演員必須具備表演天賦,並且能夠吸引觀眾,這樣你就是成功的。

2、具有伶俐的口才,辯服眾人。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走得路程不同,在閑暇時,練就一副好的口才是多麼的重要,在與演員或同事交流時,就會體現出口才的伶俐性,這是很重要的,一般記者招待會上,需要會說話,不能說錯話的人演講。

3、具有勤奮的天賦,腳踏實地做好自己。

相信勤能補拙,相信自己,只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才會戰勝不能戰勝的困難,做好自己的工作,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使自己成才,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

4、堅持選擇,奮斗不息。

在演員這條路上,太多的磨難,太多的眼淚,但是有的人走到了終點,有的人卻半途返回,這就是堅持。做演員不容易,學會咬著牙堅持下去,只有堅持奮斗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5、具有完美的形象,令人眼光一亮。

個人形象也是一個人的優勢,漂亮的人總是受到青睞,而一般的人總是受到排擠,但是要相信你自己,沒有好形象,可以樹立好形象,具備完美的形象,是一個重要因素。

做演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3

1、 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身為演員,我們無論創作怎樣的角色,最終創作出來的作品都需要弘揚愛與正義,這是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以,身為演員,需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因為很有可能你創作出來的角色會給予另一個人力量甚至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2、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生活常識

著名演員李保田老師曾經說過: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修養,可見,作為一名演員,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是多麼得重要。而還有一句話叫作: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識同樣會使演員的表演更加地真實可信,更加地能打動人。

3、良好的台詞功底

看過《聲臨其境》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趙立新老師的台詞是相當棒的,作為話劇影視演員來說,台詞是吃飯的傢伙,好的台詞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畢竟話劇影視表演不是啞劇,是要靠對白來展現人物關系,體現矛盾沖突的。

4、能夠控制自如的身體

話劇影視演員對於身體的要求其實不像舞蹈演員那樣苛刻,但是一定要能張弛有度地運用身體完成不同的戲劇動作,這點是很關鍵的,畢竟,表演,是行為的藝術。

5、良好的記憶力

有的時候,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劇本的台詞記住然後進行表演,比如臨時更改劇本,那麼這就演員需要良好的記憶台詞的能力。當然,這個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而獲得的。

6、分析劇本的能力

這點自然不必多說,如果演員不能准確分析劇本,又何談能夠准確地表達出來呢?

7、即興表演能力

有的時候只是給了一段文字,需要演員依此去表演出來,這時就需要演員的即興表演能力,優秀的演員都會有一定的即興表演能力,這其實也是他們經過不斷地實踐所磨煉出來的。

8、注意力、感受力、想像力、觀察力。

演員創作出的人物需要以生活為素材,這就需要演員有一定的觀察力,去觀察生活,去積累素材。

演員創作出的人物需要通過演員的想像來表現,這就需要演員有一定的想像力。

② 拍電影時,演員是把台詞背下來在現場說呢,還是在後面加上去的呢

在現場說的,但是我們在電視上聽到的不是他們那時候說的,而是在後來演員根據口型配上去的,呵呵,不然的話,豈不是現場其他的話我們也能聽到了嗎?希望你採納

③ 演員為什麼記憶力那麼好,背台詞都可以背下來

努力背,你在看電視的時候看人家說的那麼溜都不帶停頓的,其實我們看的的電視劇、電影等那是剪輯之後呈現出來的作品,一個動作、一句台詞都是要重復拍好幾次之後選取最好的那部分,所以並不是你說的那樣,也是經過好多次之後才成功的

④ 我就是好奇拍電視劇拍電影時演員必須一字不差的把台詞背下來嗎

不用,但能一樣就一樣,少兩個字無所謂,主要是演員神態表情入不入戲,就算一個字不差表情不入戲也要重拍

⑤ 關曉彤記憶力驚人,做演員記憶力好是不是很重要

作為真實的學霸,關曉彤的記憶力真的超級驚人,擁有超強記憶力對於演員來說是真的很重要。演員最重要的當然是演技,但記憶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真正記住了所有台詞,才能讓演員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感器;演員最需要是什麼?容貌?機遇還是演技?其實演員最需要的就是超強的記憶力,沒有記憶力是無法展示真正的演技。

由此可見,演員的記憶力真的很重要,只要記住且感受台詞後演繹,才能完美地展示自己的演技以及故事的感情。

⑥ 拍戲時,那些演員是怎麼背得了劇本里那麼長的台詞的拜託了各位 謝謝

憑記憶。對有經驗的演員來說念台詞不難。演員念台詞不象我們小學讀的文章哪樣長細大篇文字。因為劇集不是一、二天就拍完,按月數日子來拍的,每集劇情的不同,劇本里指定演哪個角色的演員的台詞根據劇本內容多少來念的。也不是很多幾句說話而已。一部電影和電視劇要很多演員來組成演戲,所以各人都分擔一些台詞,除主角說的話多些,一般的演員表達不是很多,可以足夠應付。

⑦ 怎樣演好哭戲哭不出來,怎麼辦啊

關於這個問題,在影視劇中比較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滴眼葯水,或者鏡頭切換捂住臉讓大家聽到哭聲。可是我們在話劇或舞台上卻不可以這么做,尤其是在藝考時。藝考時考官不會強制要求你在表演的時候哭出來,考官需要看到的是你的真情實感,是你的情緒一步步的醞釀出來,最後有感而發的哭出來,而不是為了哭而去哭。
那麼回歸正題,我們在學習表演的過程中有一個版塊是「情緒記憶」,情緒記憶是演員訓練的必要元素之一。情緒記憶是演員對自己過去的情感經歷和感官反應上的一個記憶,讓演員通過回憶以往經歷過的事情,去尋找當時的感受和反應,再將這種感受和反應帶入到自己表演時所需要的情緒之中,把劇中的人物關系想像成真實的人物關系,以此來喚醒自己的情感,去尋找人物的感覺和情緒的反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這樣描述情緒記憶的「在舞台上,所描繪的形象的靈魂,是由演員用他自己活的心靈的各種元素,他自己的情緒記憶等等配合和組織而成的。一個人有多少心靈元素、情調、情緒和情感的音符呢?我們要消費掌握哪些,從自己的心靈中汲取情緒材料的手段與手法,其次,要用掌握的情緒材料去構成角色的心靈、性格、情感和熱情等各種各樣的配合手法,首先是學會使用情緒記憶復活過來。」
這里舉個例子,演員黃渤在拍攝電影《親愛的》的時候,需要演繹出自己丟了孩子後的懊悔、難過和無助,後面又找到孩子的喜悅,孩子不願與自己相認的失落與絕望。
黃渤在《表演者言》節目中談到這部電影的人物創作時說過。「舉到說《親愛的》那個。那個角色啊,就當時的表演該怎麼演,你不太清楚的時候,你突然把那個小朋友,就把走失的那個孩子,那戲裡面的名字,你就換成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你突然念一遍台詞,就會突然「哇……」就一下子。所以為什麼那是真的,他給你帶來的感觸是真的。」
再有就是身體記憶的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身體記憶是從身體的動作入手,讓外在的動作去刺激連帶的情緒。比如,碰到哭泣的場面,就回憶自己在哭泣時的身體狀態,呼吸短促,垂頭喪氣的,緊接著你會發現,你就可以順勢哭出來。」
所以,當我們在表演時哭不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想一想前面提到的這兩種方法,用情緒記憶和身體記憶的方法,來打開你的身心,快速的進入到你的人物角色當中,釋放自己的情感。

⑧ 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

關於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

電影的現場拍攝是分鏡頭進行,電影演員在現場為能達到一種表演所需要的角色的狀態,要盡可能地消除理性對自身的支配,從而達到角色的感性狀態,這是表演的關鍵。下面是我整理的戲劇(影視)表演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1影視表演的技巧(一)

在正式學習這三大部分的課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影表演藝術,包括電視表演藝術的方方面面,這樣將對下面的學習有所幫助。

演員在攝影機或攝像機前,以演員自身為創作手段去體現影片內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這就統稱影視表演藝術,它的核心就是解決演員與角色的矛盾。

演員自身:在表演藝術創作中,創作者、創作的工具材料、和創作的產品即人物形象這三位一體統一於演員自身。

影視演員應掌握和磨練自身的外部表現工具-形體、五官、聲音、語言以及各種技能,並掌握一整套表達人物情感、思想的內部心裡技巧,他依據劇本,在導演指導下進行二度創作,將人的藝術形象從劇本體現到銀、屏上。

表演藝術的創作主要表現在獨特的再體現和鮮明的性格化,又能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隱藏在劇本字里行間的深邃的作者意念,並對劇作的人物形象作有個性的補充和體現。這種再創作,就要求影視演員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較高的文化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具以較深的理解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形象的表現力,從而達到演員與角色、生活與藝術的統一,體驗(即內部)與體現(即外部)的統一。

作為電影的種種特性,例如:它的逼真性、時空性、蒙太奇及電影特有的生產過程(電視也類似)必然帶來鏡頭前表演的種種特點。

一、銀、屏幕的逼真性:

銀、屏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影視反映現實極其逼真,將真實的現實環境(實景偷拍時,包括現實中的人們)一一納入自己的形象體系,這就是說,影視演員是在與現實相一致的真實景物中進行表現的。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與真實的環境融為一體,做到自然、真實、生活化。

二、演員以導演的分鏡頭劇本進行創作,其表演必須在導演的總體構思下,通過綜合手段體現出來。

演員創作角色的過程中,組成創作自我感覺的必不可少的各種因素和技術方法,如動作、假使、規定情境、想像、單位與任務、注意與對象、真實感與信念、速度與節奏、情緒記憶、交流與適應、邏輯與順序、性格化、舞台魅力、肌肉鬆馳、道德與紀律、控制與修飾、面部表情、聲音、語調、言語、造型等。為了掌握演技和進行具體的理論及分析影視片表演鑒賞,我們先從表演的內部技術學起。

一、動作

表演(員)的名詞就是動作。演員就是動作者。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它的“原因”、“目的”和“結果”,

這就是動作的三大要素。 動作-是演員技術最主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重視它。演員表演時,僅依靠外在動作是不夠的,必須找出內在的根據(即目的)。如:1、削鉛筆 2、疲倦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時刻集中在一定的對象上的。那麼影視演員在銀、屏上的注意力集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它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對象上的一門技巧。銀屏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多為有目的的注意。

演員要強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實際生活一樣,同時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對象必須明確。所以,一個演員必須養成一種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習慣。演員需要有注意的對象,對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員的注意力。演員在排練過程中,有時會被私心雜念所干擾或被外界各種現象所吸引,離開了應注意的對象,將會出現肌肉緊張、慌亂等現象。演員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術”,假借於想像虛 2構,給自己提供根據,並對對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內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對象上,從而排除私心雜念及外界干擾。

演員有意識地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對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增強記憶,為創作角色儲備豐富的素材。

有的演員在喧鬧的環境里也能進入角色,有的演員有一點聲音就會被打擾吸引,使他不能進行富有創造力的工作。這就說明他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此,訓練一名新演員做到注意力瞬間完全集中在表演對象上是十分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常地、不懈地練習方能成功。

* 注意力集中練習題:

1、在屋裡,注意聽屋外有什麼聲音。

2、注意聽外面的聲音,忽然改變聽門外有什麼聲音。

3、觸覺的注意力練習:蒙上眼睛,讓他摸指定的人。

4、味覺注意力練習:體會各種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三、肌肉鬆馳練習(肌肉控制)

肌肉鬆馳是演員消除肌肉緊張的技術。肌肉的多餘緊張對演員總的自我感覺起著有害影響,會破壞正確的創作,妨礙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及外部體現。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容易犯有莫不開和精神及肌肉緊張的現象,這對表演藝術有極大的影響。

例如:

一個人平時行動很隨便,但一站到鏡頭前,便總覺得手腳多餘,沒地方放,不知干什麼好,這些現象都是肌肉緊張所致。一個演員為了表情逼真,必須盡力想辦法使肌肉鬆馳下來,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麼什麼辦法可以使肌肉鬆馳下來呢?

只有當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種現象上的時候,肌肉才會松馳適度,動作才會自然舒適,注意力集中與肌肉鬆馳是互相幫助起作用的。也就是說只有注意力集中,就可以幫助松馳;反之,如果肌肉產生多餘的緊張,也證明注意力沒有很好的集中。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精神應該集中,肌肉應該解放,把精力很合適地消耗於動作中,有意識地鍛煉肌肉鬆馳,有意識地鍛煉和控制自己的肌肉鬆馳和緊張,達到能夠自由運用肌肉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的各個形體器官才能富有表現力,才能表達角色的內心體驗,自由地流露出內在的情感,達到預期的創作效果。

*、肌肉鬆馳的練習:

1、坐在椅子上,使全身肌肉鬆馳到零度(即人在醉酒、重病時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動作特徵)

2、全身肌肉鬆馳後,緊張右腿的肌肉再將全身肌肉恢復適度。

影視表演技巧(二)

四、想像與創作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的,演員要是沒有想像會是什麼樣子呢?

想像-是演員內部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補充、啟發演員內在創作的基礎。演員在鏡頭前處理一個動作或一件事情,都必須利用“想像”。但“想像”是不能“假設的”。

3 一個演員必須能夠“假設”,“假設”就是創造的開始。影視劇中的一切全由構思造成,一切都是虛設的。如:道具、服裝、景物、對話等,都不是自己生活中的,演員本身是以角色的身份出現的,他的任務是把劇作家構思的劇本,經過藝術加工,用動作、語言、形象等手段,逼真地表現在銀屏幕上。我們要在假定的環境里,根據生活現實,真實地表現出來,這就需要演員的創作。

每個演員必須要具有充分的想像力,把劇本的角色當作你本身的事,這種想像過程就是當你中途退場,場末又上場的空間里想像完全地把它聯系起來。這種想像不是劇本和導演所能告訴你的。如:十分鍾前你在扮演年輕的小夥子,而瞬間你已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這就靠演員去想像這段時空的變化,從而確定起新的人物形象,由外形的年輕到蒼老,由精神的活躍到遲鈍,歲月的殘蝕,青春的消失,由外形到心裡,都需要你透過想像來完成。演員依據劇本提供的虛構事實和人物的基礎,用自己對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積累的素材。進入藝術構思的想像的過程,豐富和深化人物形象,在內心造成相應的體驗欲求、意向和動作。所以,一個演員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如果沒有豐富的想像力或想像力遲鈍的話,是很難做好一個演員的。

想像是根據記憶而發展的,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把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儲存起來,放在記憶的倉庫里,因為這是演員創作的素材,總會用得著的。

* 想像的`練習

1、你到了非洲森林中,迂到了什麼事情?

2、你死了三十年又活過來,那時中國將是什麼樣子?

3、看一張人物畫像,想像出他三十年的經歷。

五、真實感與信念:

真實感與信念是使演員對劇情所虛構的一切特有真情實感並真誠相信的技術。真實感與信念互為作用,同時存在;而沒有二者,就不會有體驗和創作。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所接觸的一切:布景、道具和人物都是假設的,都是由藝術的虛構而成的,演員處在舞台上和鏡頭前的每一瞬間都應充滿信念,相信所體驗到的情感的真實和所進行著的動作的真實,並假借於合乎邏輯和順序的形體任務和動作,並用“假使”和規定情境來為行為和動作找根據,使演員獲得真實感和信念,從而進入‘我就是’-存在著、生活著,我和角色同樣地在感覺和思想的創作狀態。

如:二個人在生活中是夫妻關系,但在表演中卻規定是敵我關系或其他矛盾的對立雙方,那就要把對方當敵人來對待……

有信念和真實感,戲才能感人,才能把觀眾帶到劇情中去,如果演員對注意對象的信念不夠,對對象的態度不對,就不能產生信念和真實感。

*真實感和信念的練習

1、把帽子當作小貓。

2、斧頭和鐮刀不好使了,把它磨的飛快,結果不小心把手碰出血了。

3、度假,去郊外湖邊釣魚。

4、夏夜,捉蟈蟈。

六、情緒記憶

情緒的記憶也可以說是‘情感的記憶’或者是‘激情的記憶’。演員可以調動來幫助自己創作角色的、對過去所體驗過的感情和激情的記憶。情緒記憶在演員創作中不僅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演員內心創作的最好的和唯一材料,通過運用情緒記憶的技術演員可以回想起同角色在某種規定情緒中相類似的情感和激 4情,這樣,對演員體驗角色,同時還可以用情緒記憶的活生生的材料加以補充,使體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員的創作豐富而完整。

除情緒記憶外,還有感情記憶。包括:聽覺記憶、味覺記憶、嗅覺記憶、觸覺記憶、視覺記憶。這五種感覺記憶能幫助情緒記憶。

演員經常運用的是視覺和聽覺記憶。如:看到一個陌生人,過後你能說出他的特徵等;聽音樂和歌曲,記住後能唱出來,這是聽覺記憶。演員儲藏的記憶越多,他的情緒越豐富,對創作角色越有幫助,所以演員應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思索,一一儲藏在寶庫中,加強自己的修養……

情緒是演員自己產生的,導演和其他各部門是幫助演員產生情緒的,而演員就根據導演所指示的方法,和其他條件,學會在鏡頭前能看見能聽見,進入環境,產生出角色所需要的正確情緒來。

影視表演技巧(三)

七、交流

交流就是有對象的表演:交流就是與他人的思想、動作、情緒的互相給予與接受。進而言之,是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與對手之間的思想感情、意志、願望、動作等的相互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交流主要有:

1、與對手演員(角色)之間的直接交流;

2、自我交流,即是演員(角色)理智與感情的斗爭或兩種不同思想的斗爭所形成的交流;

3、與不存在的或想像的對象交流,即演員與自己頭腦中想像對象的交流;

4、與集體對象的交流,即在群眾場面中演員同其他眾多演員的交流或劇場中與觀眾的間接交流。

在影視演員的表演中,經常運用與想像對象交流的技術。

演員要用具有內心根據的虛構把所體驗到的思想情感與對手相互交流,要感覺到在言語交流和無言交流時彼此之間形成的內在聯系(聯結),如果使體驗和情感合乎邏輯而有順序地聯系起來,就會發展成為一種交流的力量。

交流有外部的形體的交流過程;還有更重要的內部的精神的交流過程。如不能做到從內部交流到外部交流,也可用一些手法從外部達到內部,先激起交流過程,然後激起情感。

由於電影表演的特性,掌握言語交流有其特有的方式:

1、與對手處於同一畫面中,可以直接交流;交流雙方被分切在單獨的畫面中,演員要與想像的對手交流。

2、在自我交流時,人物處於畫面中,獨自與畫面是同步的;人物處於畫面外,獨自與畫面是對位的。

3、常以旁白和解說的方式,與想像的觀眾交流。

4、後期配音階段,演員面對畫面中人物的表演,要重新喚起人物內心的感受,使角色的言語交流與畫面融合。

註:本世紀四十年代系統論、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相繼問世後,歐美國家一些學者、專家和戲劇家運用這些學科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對表演藝術進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新的交流理論,主要有:交流的模式、交流這的信息反饋、多層次交流等。

*交流的練習:

1、哥哥在工作,妹妹去看書,哥哥把書搶來不許妹妹看,但妹妹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又把書偷到手,其實哥哥早就發現了,當妹妹拿書要走時,哥哥說:“把書放下。”

2、一個技術不熟練的理發師給一個愛挑剔的客人理發,理發師越小心越出毛病,客人越看越不順心。

3、星期六姐妹兩人都在等自己的男朋友,都不想讓對方發現,都想把對方支走,但誰都不肯走。外面有人,都認為是‘他’來了,跑出去,結果是鄰居家來客,最後二人都明白彼此的意圖了。

八、假使:

5 “假使”是指演員藝術想像的虛構。是在表演創作中的開端,它能把演員從現實生活中上升到藝術創作的境界。它能推動演員的想像,喚起演員的情感和情緒記憶,能使演員設身處地地生活於角色的規定情境之中,從而使內部和外部動作正常地、有機地、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所以它是演員內心創作活動的推動力和刺激物。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識而連貫的想像,引出邏輯的層次和動作;“有魔力的假使”卻能單獨地在一剎間反射式地激起動作。

“假使”總是和規定情境緊緊聯系在一起,它們都是一種假定,有“假使”而沒有規定情境,就不能具有必要的刺激力量。 演員善於利用“假使”,會推動自己在各種條件下的創作活動。例如:在攝影棚里拍攝面對大海遙望親人的特寫鏡頭,就需要演員運用這一技術來激起自己的想像和內心活動,以便完成根本沒有大海的“遙望親人”的動作。

影視表演技巧(四)

九、規定情境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動的性質、樣式和航速的心裡活動。同生活里一樣,影視劇中脫離規定情境的動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在一定的規定情境中進行的。同樣的動作,一旦改變了規定情境,則必然使人物動作的方式和心裡活動發生相應的變化。

規定情境是演員扮演的角色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境況等。

演員對角色感受得越具體、深入、敏銳,他的動作越鮮明、生動和恰如其分。反之,動作就流於一般化。

演員要從劇本的情節、事件、人物關系及台詞中去挖掘和豐富角色的規定情境,展開想像,真實地生活於規定的情境 中,從規定情境中出發去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激起內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機思維。

*規定情境的練習:

1、夏天的深夜下著雨,去尋找心愛的小貓。(注意:當時的天氣狀況、尋找愛物的心情、找到前後的不同表現)

2、在炮火連天的前線,身負重傷,接通電話線。

十、適應:

適應:演員在表演中與對手交流時彼此作出各種不同反映並影響對手的技術。

適應能力和作用有多種多樣,而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適應方式:

a、每種新的生活條件(即:環境、地點和時間)的改變都會使適應起相應的變化;

b、演員表達所體驗到的每種情感,都要求有極細致的適應特點;

c、一切交流形式及在各種場合下進行交流都需要有相應的適應。演員在表演時必須善於去適應環境、時間和每種人物。演員的適應有時能補充語言的不足,能把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東西傳達給對方。

適應的產生一般可分為二個步驟: 1、選擇適應; 2、完全適應

適應在生活中通常是下意識完成的,但在當眾創作時,下意識的適應只是在情感自然高潮的瞬間自行產生出來。通過排練往往能尋找到准確的適應,當然有時也會在實拍過程中產生即興的適應。

*適應的練習

6 1、你需要到城外去看朋友,希望在那裡很愉快地度過一段時間,火車是二點開,現在已經一點鍾了。你怎麼才能早點從學校里溜出去呢?到底該怎麼辦?(不但要騙過我,而且還要騙過你的全體同學)

2、在夜裡,當大家都睡著的時候,你所用的適應方式跟你在白天當著人們的面所用的方式有什麼

不同?(用動作表達出來)

;

⑨ 關於影視表演,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一、動作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它的作用、目的、和結果,這就是動作的三大要素
二、注意力集中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覺外,他的注意力是不停的,時刻集中在一定的對
象上的。那麼,影視演員在銀幕上的注意力集中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答案是:它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對象上的一門技巧,銀幕上或舞台上的注意力多為有目的的注意。演員要強迫自己注意力集中,一方面要和實際生活一樣,同時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對象必須是明確的。所以,一個演員要養成一種自然的注意力集中的習慣。演員需要有注意的對象,對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員的注意力。演員在排練過程中,有時會被私心雜念所干擾或被外界各種現象所吸引,離開了注意的對象,將會出現肌肉緊張,慌亂等現象。演員運用「注意力集中的技術」,假借於想像虛構,給自己提供根據,並對對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內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注意對象上,從而排除私心雜念及外界干擾。
三、肌肉鬆弛練習
肉鬆弛是演員消除肌肉緊張的技術。肌肉的多餘緊張對演員的自我感覺起著有害影響,會破壞正確的創作,妨礙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及外部體現。
一個演員如果沒有很好的印象,容易犯有莫不開和精神及肌肉緊張的現象,這對表演藝術有極大的影響,例如:一個人平時行動很隨便,但一站到鏡頭前,便總覺得手腳多餘,沒地方放,不知干什麼好,這些現象都是肌肉緊張所致。一個演員為了表情逼真,必須盡力想辦法肌肉肉鬆弛下來,尤其是面部肌肉。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肌肉鬆弛下來呢? 只有當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種現象上的時候,肌肉才會鬆弛適度,動作才會自然。

演員在表演空間里,精神應該集中,肌肉應該解放,把精力很合適地消耗於動作中,有意識地鍛煉肌肉鬆弛,有意識地鍛煉和控制自己的肌肉鬆弛和緊張,達到能夠自由運用肌肉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的各個形體器官才能富有表現力,才能表達角色的內心體驗,自由地流露出內在的情感,達到預期的創作效果。

四、想像力與創作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的,演員要是沒有想像
力會是什麼樣子呢 想像:是演員內部技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補充,啟發演員內在創作的基礎。演員在鏡頭前處理一個動作或一件事情,都必須利用「想像」。但「想像」是不能「假設的」。
五:真實感與信念
真實感與信念是使演員對劇情所虛構的一切特有真情實感並真誠相信的技術。真實感與信念互為作用,同時存在,而沒有二者,就不會有體驗和創作。 有信念和真實感,戲才能感人,才能把觀眾帶到劇情中去,如果演員對注意對象的信念不夠,對對象的態度不對,就不能產生信念和真實感。
六、情緒記憶
情緒的記憶也可以說是「情感的記憶」或者是「激情的記憶」。演員可以調動來幫助自己創作角色的,對過去體驗過的感情和激情的記憶。情緒記憶在演員創作中不僅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演員內心創作的最好的和唯一材料,通過運用情緒記憶的技術演員可以回想起同角色在某種規定情緒中相類似的情感和激情,這樣,對演員體驗角色,同時還可以用情緒記憶的活生生的材料加心補充使體驗具有魅力和感染力,使演員的創作豐富而完整。 情緒演員自己產生的,導演和其他部門是幫助演員產生情緒的,而演員就根據導演所指示的方法,和其他條件,學會在鏡頭前能看見能聽見,進入環境,產生出角色所需要的正確
情緒來

七、交流
交流就是有對象的表演。交流就是與他人的思想的動作、情緒的互相給予與接受。進而言之,是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與對手之間的思想感情、意志、願望、動作等的相互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交流主要有:1、與對方演員之間的直接交流;2、自我交流,即是演員理智與感情的斗爭或兩種不同思想的斗爭所形成的交流;3、與不存在的或想像的對象交流,即演員與自己頭腦中想像對象的交流;4、與集體對象的交流,即在群眾場面中演員同其他眾多演員的交流或劇中與觀眾的間接交流。
影視演員的表演中,經常運用與想像對象交流的技術,演員要用具有內心根據的虛構把所體驗到的思想情感與對手相互交流,要感覺到在言語交流和無言交流時彼此之間形成的內在聯系,如果使體驗和情感合乎邏輯而有順序地聯系起來,就會發展成為一種交流的力量。交流有外部的形體的交流過程,還有更重要的內部的精神的交流過程。如不能做到從內部交流到外部交流,也可用一些手法從外部達到內部,先激起交流過程,然後激起情感。
由於電影表演的特性,掌握言語交流有其特有的方式:1、與對手處於同一畫面中,可以直接交流,交流雙方被分切在單獨的畫面中,演員要與想像的對手交流;2、在自我交流時,人物處於畫面中,獨自與畫面是同步的,人物處於畫面外,獨自與畫面是對位的;3、常以旁白和解說的方式,與想像的觀眾交流;4、後期配音階段,演員面對畫面中人物的表演,要重新喚起人物的內心感受,使角色的言語交流與畫面融合。
八、假使
假使是指演員藝術想像的虛構。是在表演創作中的開端,它能把演員從現實生活中上升到藝術創作的境界。它能推動演員的想像,喚起演員的情感和情緒記憶,能使演員設身處地地生活於角色的規定情境之中,從而使內部和外部動作正常地、有機地、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所以它是演員內心創作的推動力和刺激物。普通的「假使」只能引起有意識而連貫的想像;引起邏輯的層次和動作;「有魔力假使」卻能單獨地在一剎間反射式地激起動作。
九、規定情境
規定情境是角色展開行動的依據和條件,它制約著角色行性的性質,樣式和航速的心理活動。同生活里一樣,影視劇中脫離規定情境的動作是不存在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在一定的規定情境中進行的。同樣的動作,一旦改變了規定情境,則必然使人物動作的方式和心理活動發生相應的變化。
演員要從劇本的情節、事件、人物關系及台詞中去挖掘和豐富角色的規定情境,展開想像,真實地生活於規定的情境中,從規定情境中出發去完成角色的行動任務,激起內心逼真的情感和有機思維。
十、適應
適應:演員在表演中與對手交流進彼此作出各種不同反映並影響對手的技術。
適應能力和作用有多種多樣,而每一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適應方式。
適應的產生一般可分為兩個步驟。1、選擇適應;2、完全適應。適應在生活中通常是下意識完成的,但在當眾創作時,下意識的適應只是在情感自然高潮的瞬間自行產生出來的。通過排練往往能尋找到准確的適應,當然有時也會在實拍過程中產生即興的適應。
十一、單位與任務
為了分析劇本和掌握人物的行動線,將整個劇本或角色按其一定內容劃分若干段即為一個單位。演員在准備角色過程中,為了要求有比較細致的發揮,需要把大單位一步步分割為小單位,直到這些細小的單位能反映出所有典型的細節。在創作時,則要把時間有機地造成最大單位,形成動作的「航線」使演員不致失去整體感。
任務是指每個單位中所含有的一個創作任務,即角色要做什麼的意向、欲求。在各種情境中,要達到生活的某一目標都會有若干障礙,每一種障礙都產生克服這種障礙的任務和動作,找到單位中的任務,是為了推動演員去執行任務,積極動作。從單位中引出任務的心理技術是給單位想出一個最能說明其內在實質的名稱並用動詞來規定單位中的任務。
十二、速度節奏
速度是屬於時間性的,用時間來表現動作或語言的快慢。節奏則是精神的興奮與鬆弛。
有人說節奏和速度是一個東西,這是錯誤的。速度是根據人的精神和脈搏,心臟跳動快慢而確定的。節奏是隨著對對方的認識所產生的態度而改變的。
十三、邏輯與順序
邏輯與順序不論在內部或外部的創作工作中都有重大意義。它常常是推動其他元素進行工作的依據。動作和情感的邏輯與順序是我們目前正在研究的重要創作元素之一。
如何在我們這門藝術中運用邏輯與順序呢?
生活中除了個別越出常規的情況外,人們的思想行為都具有邏輯與順序,但是在舞台和鏡頭前動作,由於並非出自天性需要,往往會失去邏輯與順序,流於虛假,因此演中就要經常在生活中進行觀察,注意動作構成的細節及其邏輯與順序,通過反復訓練及藝術實踐獲得牢固的記憶。在創作時就能夠按邏輯與順序選出小動作的構成符合邏輯與順序的大動作,形成動作線。只有這樣,演員心靈里就能產生真實感和信念。而電影拍攝的非連續性,使電影演員掌握不斷的動作線顯得尤為重要。正是由於最細小的形體動作有助於創作真實,並且會自然而然地引起情感本身的生活,所以演員可以通過形體動作的邏輯與順序去激起相應的情感的邏輯與順序,即從外部動作入手,掌握角色的思想行為邏輯,掌握最高任務和貫串動作來塑造人物形象。

閱讀全文

與拍攝電影時演員需記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