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台灣電影《寒春》的下載地址或在線觀看的地方
去電爐看看吧,迅類也有哦
2. 陽早的經歷
1949年4月,陽早、寒春在延安結為夫婦。
1953年,陽早任西安市奶牛場副場長,寒春任技術員。
1955年,陽早任西安草灘農場畜牧場副場長、技師,寒春任技術員。夫婦兩人均從事奶牛品質改良及農機具革新工作。其中,陽早、寒春研發、改進的奶牛青飼料鍘草機已銷售近100萬台,至今仍是草灘農場乳品機械廠的主導產品之一。
1966年4月,陽早、寒春調到北京工作。陽早任中國電影發行公司譯校,寒春任對外文委圖片特稿社譯校。
1972年,陽早、寒春主動提出調到北京市紅星公社,從事農業機械改良和奶牛飼養機械化工作。 1979年10月17日,農機部楊立功部長在中國農機院舉行的陽早來華工作33周年、寒春來華工作31周年祝賀會上宣布: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批示,農機部顧問陽早、寒春兼任中國農機院畜禽機械研究所副所長。
1982年3月,陽早、寒春負責的《牛奶管道的自動洗滌與消毒》項目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1982年10月12日,機械工業部周建南部長簽發聘書,聘任陽早、寒春為機械部顧問。
1987年6月10日,陽早、寒春任主要負責人的《奶牛場成套設備研製、牛場設計和中間試驗》項目,通過國家機械委鑒定。田紀雲、黃華、鄒家華、楊立功、項南、何光遠等領導同志出席驗收會。
1987年9月7日,萬里副總理接見陽早、寒春,農牧漁業部部長何康代表農牧漁業部給陽早、寒春頒發「國際合作獎」。
1988年12月,陽早、寒春主持的《奶牛成套設備研究、牛場設計與中間試驗》項目被機械電子工業部授予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項成果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長春、內蒙古、西安、新疆等地推廣近1000台(套)。
在此期間,鑒於陽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廣工作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他們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顧問。
鑒於寒春負責的牛奶冷凍奶罐的研發項目,達到了美國同類產品先進水平,並在上海華冠機械廠等工廠生產,替代了進口產品,佔領了中國市場70%以上的份額。1993年1月18日,上海市市長黃菊授予寒春「白玉蘭榮譽獎」。
1993年12月15日,機械部何光遠部長簽發聘書,聘任陽早、寒春為機械部顧問。
陽早、寒春在我院奶牛飼養中間試驗場工作20多年來,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在牛群品質改良和養牛機械化兩個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在奶牛牛群品質提高方面,他們始終堅持嚴格管理,培育出了聞名全行業的牛群。連續多年被評為北京市優質高產奶牛場,多項指標名列第一。中試奶牛場生產的胚胎和公牛,成為我國許多奶牛場和種公牛場牛群品質改良的首選產品,為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2003年1月,中國農機院授予陽早、寒春「個人貢獻獎(金牛獎)」。
2003年12月,陽早在京病故,享年85歲。
3. 有誰知道電影《寒春》 能不能介紹一下
http://9955dy.hai8.cn
這有啊,免費,不卡,可下載
4. 鄧稼先傳
鄧稼先(1924.6.25-1986.7.29)
中國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生於安徽省懷寧,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化學部副學術秘書,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研究員,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70年代初以來,在組織,領導,規劃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是中國核武器理論傑出的奠基者.
鄧稼先
作者:楊振寧
--------------------------------------------------------------------------------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100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的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英國強佔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後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站起來了。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對這巨大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 鄧稼先(1924-1986)。
兩彈元勛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小學和中學以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 1948到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 (Pure University)讀理論物理,得到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這以後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時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於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准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後來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住同屋,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後17年的時間里,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J. R. Oppenheimer, 1904-1967)。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戰時美國的原子彈製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奧本海默在內,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20多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Gottingen) 做玻恩(M. Born, 1882-1970) 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玻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台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40多歲了,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不時出現,不過比起以前要較少出現一些。
奧本海默的演講十分吸引人,他善於辭令,聽者往往會著迷。1964年為了慶祝他60歲的生日, 三位同事和我編輯了一期刊物,在前言中我們寫道:「他的文章不可速讀,它們包容了悠雅的風格和節奏,它們描述了近代科學時代人類所面臨的多種復雜的問題, 詳盡而奧妙。」像他的文章一樣,奧本海默是一個復雜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是一個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鍾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誠真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的人。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許許多多各階層工作者為中華民族做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信任他。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工作,於1967年6月成功地製成了氫彈。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1913-1992)和格若夫斯(L.R.Groves, 1896-1970),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民族感情? 驕傲?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於1964年中國原子彈試爆以後,美國報章上就已經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業的領導人。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寒春曾於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試驗室做費米(E.Fermi, 1901-1954)的助手,參加了美國原子彈的製造,那時她是年輕的研究生。]
1971年8月在北京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說「在外地工作」,我就沒有再問。但我曾問他,是不是寒春曾參加中國原子彈工作,象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後告訴我。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巴黎回到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經證實了,中國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於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此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震盪,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去洗手間整容。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為了民族自豪?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浩浩乎!平沙無垠,渺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暗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長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不知是什麼心情?
「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籌劃晝夜不斷的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又要有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夠准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臨時的問題必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免的。1982年, 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背景音樂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5 5 5 5 |5.6 4.5 3.3 1 |- - -
中 國 男 兒 中 國 男 兒
2 2 2. 2 |2.3 1.2 5 - | - - -
要 將 只 手 撐 天 空
6 6 5 5 1 1 6 6 |2 2 1 1 3 3 2 2|--- --- --- --- --- --- --- ---
長江 大河 亞洲 之東 峨峨 昆侖 ......
|2 2 3 3 1 1 2 |--- --- ---
古今 多少 奇丈 夫
6 6 5 5 1 1 3 3 |2 1 2 1 2 5 |--- --- --- --- --- ---
碎首 黃塵 燕然 勒功 至今 熱血 尤 殷
1 - | ..."http://www.washeng.com"
紅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仍陷於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經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當為他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