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電影開場演員序幕導演在最後
越往後的越重要嘛,另外,其實電影開始的時候有些文字也會顯示出導演的,如
a peter jackson film。類似這種文字就往往是電影一開始就顯示出來的。
2.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編劇、策劃、出品人等都是干什麼的大小順序是什麼
一般製作人許可權最大,導演其次。其它沒有大小順序,只是分工不同。
1.導演: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意部份。如張藝謀、馮小剛。
2.製片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公司。負責劇本統籌、前期籌備、組建攝制組(包括演職人員以及攝制器材的合同簽訂)、攝制資金成本核算、財務審核;執行拍攝生產、後期製作;協助投資方國內、外發行和國內、外申報參獎等工作。如華誼兄弟、王中軍。
3.監制:可能和製片人是同一個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個電視或電影拍片流程相關環節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員的尋找與協調,預算的控制,拍攝時間的進度等,讓電影能在合理的時間與預算下完成。
4.編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節目或影視的整體設計,作品就叫劇本,是影視劇、話劇中的表演藍本,成就突出的職業編劇被稱為劇作家。如電視劇《母儀天下》的王伊。
5.策劃:製片前中後期及過程中的對內製片工作和對外宣傳,廣告等等方面的工作,從而使電影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權決定拍攝影片的一切事務,包括投拍什麼樣的劇本,聘請導演、攝影師、演員和派出影片監制代表它管理攝制資金,審核拍攝經費並控制拍片的全過程。
電影製作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 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3. 電影的導演、製片人、監制、出品人各自的職責究竟是什麼
導演的職責就是要用電影劇情和演員,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傳達給觀眾。
電影導演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同時運用以下幾個方面,將劇本裡面的內容呈現於影像屏幕上。
1、演員的身體語言及情緒
2、場景的選擇
3、光線的調度
4、畫面的構成
5、剪接的邏輯
6. 聲音的搭配
監制
監制可以說是製片人的一個重要分身。國內的監制其實是做了製片人創作指導那個部分的工作,負責對導演藝術創作的把控、創作思路上的引導,以及對項目進程中的某些核心環節進行指導,包括大場面、特技應用、攝影影調等等。
監制在一部電影中發揮的能量,大體來說包括出“名”和出“力”。一種是出品方或導演請來借勢的,腕兒夠大,在整個電影項目的宣傳運作中更多發揮的是一張金光閃閃的耀眼 “名片”的功能,對電影的融資、發行等大有裨益。另外就是實實在在參與電影創作,給導演專業層面的指導。總之,監制對導演尤其是對新導演是一種互補,無論是名氣上,經驗上,還是藝術上。
4.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 畢業 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 事跡
起源
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 故事 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獨具特色的風格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新中國17年的紅色銀幕上,長影廠的郭振清和八一廠的高寶成,是兩個最符合“工農兵”形象的銀幕代表人物,他們輪廓突出、稜角分明、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漢的陽剛偉岸之氣,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眾鮮明個性的本質特徵,特別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攝的《平原游擊隊》,飾演的“雙槍李向陽”這一威風凜凜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電車飛向大銀幕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於天津衛的一個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時代靠父親擺小攤維持生活。他小時候十分頑皮,只要熱鬧的街市上有踩高蹺的、玩雜耍的、唱大鼓戲的、演驢皮影的、馬戲表演的,總有他圓圓的大腦袋削尖地朝最前邊擠。小小的年齡,就非常羨慕民間藝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藝術啟蒙。
1943年,郭振清16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前去電車公司應聘,當上了一名電車售票員。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黑暗時期,初涉社會的郭振清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難。他每天必須在凌晨3點就起床,連續工作12個小時。路上還不能下車吃飯,餓了就啃上幾口隨身攜帶的雜和面窩頭,或是用豆餅、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糧。
電車行駛在繁華的城區街道,為了聚集人氣,招攬生意,街頭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著流行的曲藝節目。這聲音就如同磁鐵吸引金屬一般,郭振清人在車中,神思卻伴隨著音樂盡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遊。
空暇間,他就和一幫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自組樂隊,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廣東音樂,或是踩高蹺、練 武術 ,還學會了單弦、數來寶、相聲和評劇等表演技巧。當時,電車公司成立了一個由穿長衫大褂的職員組成的業余京劇團,郭振清聞之幾次前去報名加入,只是因為自己是卑賤的“穿號坎”的窮售票員,屢次遭到冷嘲熱諷。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薦當場唱上一段“西皮二黃”,他的誠心和執著最終感動了負責人,破例將郭振清吸收進去。但是,“穿大褂”的終歸是瞧不上“穿號坎”的,郭振清走進了業余京劇團後,也只能被指使著幹些雜活,連“龍套”都不讓他跑。
假戲真做獲得愛情
對於郭振清來說,電影《六號門》既是他演藝的幸運之門,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幸福之門。因為這部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拍攝而成的描寫天津碼頭搬運工人在新舊兩個社會不同命運的《六號門》,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廣大工人的一致認可而名聲遠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部《六號門》,他在劇中與自己演對手戲的青年女演員李曉功由相識、相知到相愛,假戲真做地牽手同行。這恐怕對於郭振清來說,又是一個絕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
《六號門》開始拍攝時,劇中的一些主要演員因為是借調而來的,一再更換,換到第三撥,原班人馬早已經是所剩無幾,只有東影廠新招收來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員李曉功留了下來。在《六號門》之前,李曉功已經在1950年參加過電影《光榮之家》的拍攝,接著還加盟到《劉胡蘭》劇組,後來在1959年國慶10周年獻禮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後,《六號門》曲終人散,郭振清吃驚地發現自己愛上了李曉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感覺這個朴實厚道的天津小夥子就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心上人。兩位“弄假成真”的熱戀情侶回到天津,參加了喜氣洋洋的集體婚禮。
新婚燕爾,李曉功憑借著在電影學院蘇聯專家指導的表演班學習過的科班出身,幫著酷愛演戲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業務。也正是由於郭振清在《六號門》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東影廠調去,當上了有別於舞台話劇表演的專業電影演員。1953年9月,郭振清進廠不久,就作為廠里重點培養的對象,榮幸地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活動。回國後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寫新一代火車司機生活和事業的故事片《英雄司機》,劇中男一號郭大鵬的藝術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個新起點。而李曉功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業,自覺自願地在事業上跑起了“龍套”,辛苦地在家裡相夫教子。
經典電影造就英雄偶像
1954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郭振清的頭上,郭振清把《平原游擊隊》中游擊隊長孤膽英雄李向陽的精神氣質把握得十分准確到位,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智勇雙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擊隊》是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為了更像劇情里那個黑不溜秋、膽大如虎的八路軍,郭振清跟隨劇組深入到河北、山東一帶去體驗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努力讓自己更加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個性。
同行里的“樣樣通”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_運動不斷,但對於出身“紅五類”、又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功扮演“工農兵”角色的郭振清來說,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斷塑造新角色之中,頻繁上戲,年年沒有閑著,就連在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 春節 大聯歡》,也特意找來空暇中的郭振清與另一個女演員安琪,聯合擔任電影拍攝的解說報幕員。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天津 文化 主管部門曾組織名為“笑的晚會”固定演出。此時,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陽而名聲在外,作為天津文藝界的名人,他也經常會接到這方面的邀請信函,因為他的相聲說得頂呱呱。
銀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縱橫馳騁的疆場,而體育賽場和訓練場則又是他另一個特殊的一方遼闊天地。郭振清還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10周年大慶的時候,郭振清作為文化部 足球 隊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劇團,與著名的京劇大花臉裘盛戎、老生李宗義等演藝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參加由王炎導演的《獨立大隊》的拍攝工作,扮演一個由草莽英雄轉化為革命戰士的男主角馬龍,再次以他那質朴生動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陽迷”。
1973年,當國家恢復故事片生產的時候,郭振清在當年就出演了由林農導演的、根據浩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電影《艷陽天》。1974年,被安排到嚴恭導演的工業題材的電影《鋼鐵巨人》劇組。1975年,又被北影廠抽調到李文化導演的《決裂》中,擔任男主角龍國正。1976年回廠後,本來讓他准備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郭振清實在難以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雄姿,而改為在幕後負責“新版李向陽”李鐵軍的表演輔導工作。在電影表演創作實踐中,郭振清不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逐步將自己的戲路擴展到能洞察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空間之中,從而成為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同時,他還能夠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角色的實踐 經驗 ,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下一代。
電影演員郭振清晚年生活
步入垂暮之年的郭振清,雖身陷病榻,老伴李曉功也癱瘓在床,但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領略到的輝煌,郭振清充滿著對人生的知足。郭振清因年事已高,中風癱瘓,雖由此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讓以往能言會道的他發音都成了問題,但“共產黨”這三個字,卻時常掛在嘴邊。是啊!他對共產黨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發自肺腑的真切表白。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振清至今還不是共產黨員,為了早日想入黨,他努力爭取了一輩子,但總是好事多磨,每當差一點要跨進黨的大門,總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事情意外出現。步入風燭殘年的郭振清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他對一輩子演戲已經毫無遺憾,因為有他的李向陽,還有馬龍,但他這一輩子惟一的遺憾,就是想早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早日了卻那難以釋懷的真摯情感。
5. 電影前的字幕,製片,演員,導演等有先後順序嗎
一般來說有的,如果在電影前,一般是演員→編劇→導演。而結尾一般倒過來。但不一定,國家間也有區別。日本動漫喜歡片頭把工作人員和導演,主題曲等投了。片尾用來投聲優和畫師。
6. 大家有沒有發現,許多老電影,影片結束後報幕,主角裡面寫的人名,都不是電影里的主角啊,這事怎麼回事
我是做製片的,老片和現代片相比,報幕的順序是不一樣的,現代片報幕,一般是從領銜主演到主演再到一般演員的順序來報幕。而老片報幕,一般是電影開始前先報領銜主演,並配上照片,再到主演的介紹。而其餘演員的報幕,則是等到影片結束之後才開始報幕。至於一些群眾演員,一般只是在出演一欄里,寫到自己的名字那就不錯了。你可以好好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打字不易,望採納,謝謝。。。
7. 陳凱歌等出席「電影大師對話」,推動亞洲電影文明發展
「電影大師對話」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新京報訊 5月16日晚,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國際電影節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市電影局、上海市電影局、廣東省電影局、四川省電影局、陝西省電影局協辦的「電影大師對話」活動,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成功舉辦。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的重要電影文化交流活動,「電影大師對話」邀請了14位在創作上紮根本土、作品享譽國際的亞洲影人,分別以「亞洲電影與文化傳承」、「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鑒」為主題展開對話,旨在 探索 亞洲電影文明的創新與傳承。
賈樟柯擔任主持人。主辦方供圖
第一場對話受邀的六位導演也是亞洲電影工業的優秀代表,他們分別是中國導演陳凱歌,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印度演員、導演、製片人阿米爾·汗,俄羅斯導演、製片人、演員費多爾·邦達爾丘克,伊朗編劇、導演、製片人馬基德·馬基迪,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
在對話中,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陳凱歌以從影四十年的經驗,講述了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對一個電影工作者的影響。被陳凱歌導演尊稱為「老師」的日本導演山田洋次,總結了日本五十年來發生的變化,在不斷進步的今天,如何描繪現代人的生活是他所思考的問題。
阿米爾·汗和陳凱歌。主辦方供圖
在中國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阿米爾·汗,以導演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他認為電影是講述故事的最好方法,他很期待講述亞洲古老故事的方法能夠被重塑,為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生命力。被稱為俄羅斯「戰爭派」導演的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說:「俄羅斯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一直在爭論發展道路問題」,今天,他在古老的太廟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雖然各不相同,但可以和諧相處。
曾用一部《小鞋子》感動了全球觀眾的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對此表示認同,他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他說,沒有任何藝術比電影更適合講述一個國家的文化。在他看來,電影就是連接不同民族的橋梁,可以增進不同國家人民的友誼。14歲移民法國的越南裔導演陳英雄,與山田洋次導演同樣擅長表現生活的樸素性。他說,越南法國的雙重文化身份,讓他能更清晰地 探索 越南文化,能更清晰地向世界表現這種文化。他還提到,電影語言不是用攝影機拍出美麗的圖片,而是去傳達一個文化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如何用更精確的電影語言去表現共通的亞洲文化與意識,是亞洲電影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電影大師對話」第二場的「亞洲電影與文明互鑒」環節,主持人賈樟柯提出「如何通過電影實踐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問題,引發了嘉賓的思考。受邀參與討論的七位影人,分別是中國演員陳道明,中國演員章子怡,日本導演、編劇瀧田洋二郎,俄羅斯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泰國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新加坡導演、編劇、製片人梁志強,哈薩克導演、演員埃米爾·拜扎辛。
陳道明發言(左三)。主辦方供圖
中國國家一級演員、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說,在全世界,亞洲文化的傳承都是很重要的,不光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亞洲電影都要走向世界。著名演員章子怡用自己從影二十年的經歷,對維護文化多樣性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在演員的工作中,要接受新事物與感知新世界,創作不能丟掉生活。歸根結底,演員、導演都不能丟掉最原始的生活所賦予的元素。精準地表現電影所要傳達的生活內涵,是維護文化特殊性的關鍵。」
章子怡發言。主辦方供圖。
瀧田洋二郎是日本著名導演,執導的作品《入殮師》拿下了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他分享了在中國拍攝電影的經歷,並與中國電影人進行了熱烈的思想碰撞,在不同的碰撞、融合之中,瀧田洋二郎表示學到了寶貴的知識。
俄羅斯最具國際聲望的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談到了對用電影承載文化多樣性的看法。他認為,亞洲是 歷史 、傳奇的寶庫,亞洲各國影人應該團結起來、共同合作,努力去用電影表達真正的 情感 ,創造無限可能。泰國著名導演普拉奇亞·平克堯曾用《拳霸》為泰拳征服了一眾動作片影迷,中國、日本、印度的影片對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認為,信息技術的發達讓亞洲各國距離越來越近,也讓人民看到亞洲的文化力量。今天的活動,讓他對亞洲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
新加坡唯一獲得總統勛章的藝人梁志強說,作為電影人最期待的就是能用電影進行文化交流,他提出了具體實踐方案,即用合拍的方式完成一部作品,然後在各個國家上映,讓各國人民在一部電影中,同時看到自己國家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故事。首部劇情長片作品便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提名的哈薩克新銳導演埃米爾·拜扎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作為電影藝術家不應該忘記傳統文化,不應該拋棄人文主義,應該思考如何讓電影成為人文的縮影,向世界展示不同的文化。
作為一門正成為世界語言的藝術,電影必將用更多元的表達、更開放的精神,繼續締造人類文明璀璨的現在和未來。
8. 成龍動作電影周閉幕,有哪些知名導演與演員參與此次閉幕
成龍動作電影周閉幕的紅毯活動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次的閉幕式有很多知名的導演和演員都來參加了。首先大家注意到的一個人就是唐季禮,唐季禮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導演,除此之外唐季禮還是一位編劇與動作指導。唐季禮曾經導演了很多作品,這些作品都收獲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並且唐季禮還是英是《警察故事4》的動作指導。此次唐季禮來參加這次的閉幕式,讓很多網友都表示非常的驚喜,因為大家也很長時間沒看到過唐季禮了。
此次來參加這次的閉幕會就是給大家的一個訊號,而今大家都在期待著成龍和吳京兩個人的合作。許多網友都表示,如果一個作品由成龍和吳京兩個人來合作的話,那麼這個作品就是可以直接閉眼入手的,因為這個作品絕對不會差。對此網友們都表示希望兩個人合作的作品能夠快一些,畢竟大家已經期待很長時間了。
9. 電影的製片人,出品人,導演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電影製片人(Procer),也稱「出品人」,指影片的投資人。
導演(film director)電影藝術創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把電影文學劇本搬上銀幕的總負責人。作為電影創作中各種藝術元素的綜合者.
監制(Executive Procer)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制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Procer)和製片(Proction Manager,可直譯為製作經理),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制負責。
在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中,通常存在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由導演負責的藝術部分,他指導演員的表演、決定畫面的呈現,他要激發演員的表演才能,在整體上決定電影的藝術效果;另一個是由監制負責的運營部分,通常由他制定電影製作計劃:如何時開拍、何時殺青、進度如何,他也負責電影製作的後勤保障,實際上,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藝術之外的幾乎所有事項。
場記是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
電影公司泛指用於製作,拍攝電影電視節目的公司企業或部門。
執行製片人一詞,最初來源於台灣同行,意為代表製片人procer執行部分職能的人,因為有時候製片人並不具體實行管理的權利,只是由於在籌資、談判明星方面的貢獻而掛名而已。另一方面,執行製片人的出現,亦是電影電視行業中需要掛名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不斷出現新的職務名稱授予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發行人就單純是發行公司或者個人把電影成功推向市場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