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中國電影早期演員

中國電影早期演員

發布時間:2022-10-19 22:05:56

㈠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㈡ 我國建國初期最著名的二十二位著名演員

1961年,周總理提出評選中國電影界自己的明星的事宜,最後確定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王丹鳳、謝添、崔嵬、陳強、張平、於藍、於洋、謝芳、李亞林、張圓、龐學勤、金迪、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祝希娟等22人,他們被定名為「新中國人民演員」,俗稱「二十二大電影明星」。

㈢ 權威媒體評選,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優秀女演員,你看缺了誰

對於中國電影的開端,權威的認定是1905 年,因此某電影網站也是用的這個數字當做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中國電影的歷史到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

在2005年時,《大眾電影》曾做過一個評選,選出了百年中國電影史(1905-2005)十位優秀女演員。老實說,這個評選也是需要冒一定風險的,畢竟各花入個眼,評選好了沒人表揚,萬一有爭議就等著挨罵吧。

好了,這就是《大眾電影》評選出的百年中國電影史十大優秀女演員名單,筆者認為還是非常客觀以及權威的,不知道讀者心中是否還有其他人選可以替換掉她們中的一位或幾位,畢竟在我國電影歷史上優秀女演員人數不少,難免會有遺珠。

王曉棠,張瑞芳,龔雪,潘虹,於藍,謝芳以及葉童等人,她們也都很有實力,在你心目中還有誰可排在這個行列之中

㈣ 中國最早的電影演員是誰

中國最早的電影是1905《定軍山》,參演的應該算最早的演員吧!其中有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

㈤ 中國銀幕第一位女演員是誰

中國銀幕第一位女演員是嚴珊珊。

1913年2月26日嚴珊珊出演了《莊子試妻》,在影片中飾演婢女,成為中國影片中第一位女演員。《莊子試妻》,片長3本,是《蝴蝶夢》中的「扇墳」一段。

影片由黎民偉自己編劇並反串扮演女主角莊子之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扮演扇墳的婢女一角。她因此成為香港乃至整個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



嚴珊珊個人生活

嚴珊珊,1914年1月7日與黎民偉結婚,嚴珊珊還是一位熱衷社會活動的女性,因擔心不能滿足丈夫對家庭和愛情的期望,便在暗中物色美麗又有才華的賢惠女子,1919年她遇見了林楚楚,主動為黎民偉和林楚楚撮合,並於她無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

黎民偉於1924年開始拍攝根據《聊齋》改編的影片《胭脂》,這是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由黎北海編導,黎民偉和林楚楚主演。該片在新世界戲院公映時,賣座很好,林楚楚由此成為第一代女明星。

㈥ 中國熒幕的第一位女演員

中國銀幕第一女演員是嚴姍姍。

嚴姍姍畢業於香港懿德師范學校,熱衷於社會活動。1913年在香港影片《莊子試妻》中扮演了莊周之妻的使女一角,成為中國銀幕上第一位女演員;之後加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出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復仇》、《再世姻緣》等片。1928年退出影壇。

《莊子試妻》劇情

中國銀幕上的第一位女演員來自和《難夫難妻》同年拍攝的香港短故事片《莊子試妻》。影片取材於明清傳奇,描述莊周詐死,以試其妻子是否忠貞的故事。也許是因為香港長期處在英國統治之下,得西方風氣之先,故能夠接受男女同台演出。

結果,導演黎民偉的妻子嚴姍姍在片中扮演了莊周妻子的使女,雖然還不是主角,但這已足以使嚴姍姍獲得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的殊榮。

㈦ 中國早期電影的導演和演員是誰

中國早期電影的導演和演員是誰?
郭筠
導演、演員。1916年12月1日出生,河北辛集市人。曾在十餘部影片中擔任演員或導演,代表作品《沖破黎明前的黑暗》獲全國話劇匯演二等獎,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㈧ 中國老一輩男演員有哪些

中國老一輩男演員有:

1、李雪健:

倪大紅,曾用名倪大宏、倪薦紅、倪小孩,1960年4月18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㈨ 中國銀幕的第一位女演員是誰

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嚴姍姍於1928年退出影壇,1952年去世,享年56歲。

1905年中國電影面世後不久,1913年在香港主持「人我鏡劇社」的黎民偉,以華美影片公司的名義製片並拍攝完成了短片《莊子試妻》。在該片中,黎民偉同時反串扮演片中女主角莊子之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則扮演使女一角,這使得她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員。

影片《莊子試妻》得到了美國人布拉斯基的贊助。《莊子試妻》放映效果頗佳,據說就是為了看到影片中那個由女人扮演的女人,「觀者萬人空巷」。布拉斯基見該片影響如此巨大,便將此片帶回美國放映,使《莊子試妻》成為第一部輸入美國的中國電影。

(9)中國電影早期演員擴展閱讀:

嚴珊珊其他作品

之後嚴珊珊出演了故事長片《胭脂》的女主角,而後她又主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復仇》、《再世姻緣》等十幾部影片。當時許多封建衛道士對女性演電影橫加指責,她不予理會。而另一些新派人士則認為嚴珊珊是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她在罵聲與掌聲中一步步向前走去。她聰慧靈敏,容貌端莊秀美,矜持中又有幾分活潑天真,為中國早期銀幕塑造了陽光健康的婦女形象。

在那一時期,嚴姍姍大多飾演少女、少婦形象,動作表情自然得體,頗得觀眾賞識。她的出現對中國電影無疑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㈩ 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是誰

譚鑫培(1847~1917 )又名英秀、 金福 ,湖北武昌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幼年隨父到北京,入金奎科班習藝,學老生。

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著名老生演員,戲路廣博,文武昆亂,無所不能,是當時北京演藝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員,人稱「伶界大王」,因拍攝《定軍山》而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稍後他還拍攝過《長坂坡》的片段。 譚鑫培由於善於吸取其他流派的藝術精華,逐步形成了以唱、念、做、打相結合的全方位發展,戲路極為寬廣,有「集眾家之特長,成一人之絕藝,自有皮簧以來,譚氏一人而已」贊譽。 譚鑫培以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繼承並發展了民族傳統的戲曲藝術,贏得了各個階層各種層次的觀眾歡迎。近代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從譚派衍化出來的。

「譚派」是京劇有史以來傳人最多、流布最廣、影響最大的老生流派,很長時期老生行當都有「無生不學譚」的現象。1879年到1915年,譚鑫培先後六次赴滬演出,使京劇走向全國,對「南派」特別是「海派」京劇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譚氏自家也跟京劇藝術結下了近兩個世紀的不解之緣,成為名副其實的梨園世家。譚鑫培的許多子孫,都是京劇名演員或名樂師。第五子譚小培對譚派藝術的傳承起到重要作用,譚小培後輩中的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幾代人都學譚派老生,有的還兼習武生。20世紀30年代初,北平報紙上發表過一幅譚門祖孫三代的漫畫,風趣幽默,轟動一時。畫面上譚小培對譚鑫培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又回過頭來對譚富英說:「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說來說去,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也不如兒子。據說譚小培自己看到這幅漫畫毫不介意,反而呵呵大笑,說畫家把他在譚門想起的作用給畫出來了。

從譚志道傳至譚正岩,已經七世演戲,又是六世同工老生,且與京劇歷史的發展平行流傳,代代作出貢獻,這是中國戲曲史中罕見的現象。

王獻齋 《孤兒救祖記》中扮演侄子道培的王獻齋本是眼鏡店員出身,因為將角色的陰險歹毒演得活靈活現,從此專演「壞蛋」,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反派類型演員。他的代表作還有《新舊上海》、《脂粉市場》等片。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譚鑫培任正樂育化會會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然沒有離開舞台。這年冬天,他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到上海,在新新舞台演出1個月。譚鑫培晚年仍堅持練功,藝術造詣更臻於爐火純青。但是,這樣一位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藝術家,晚境卻迭遭坎坷。他曾因得罪袁世凱的爪牙,竟被禁演累月。1917年4月,北京的軍閥政客為了歡宴桂系軍閥陸榮廷,指名要譚鑫培為他們演戲,當時他正患病,實在不能上台,便婉言謝絕。但是,軍閥們始終不準,強行逼迫他抱病演出了《洪羊洞》。譚鑫培為他們演完了這場戲,勞累加上氣忿,病勢日益沉重,不到1個月光景,於5月10日溘然長逝,時年71歲。

譚鑫培是一位繼往開來、自成體系的京劇藝術大師。他把京劇老生藝術提高到一個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流傳很廣、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除子譚小培、孫譚富英、婿王又宸以譚派老生名外,繼起的余派(叔岩)、言派(菊朋)、高派(慶奎)、馬派(連良)、麒派(周信芳藝名麒麟童)、楊派(寶森),都與譚派有直接間接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中國電影早期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